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汇总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11,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的左侧,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元素。

钠在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药、化学工业等领域。

本文将从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化合物等方面进行全面汇总,带领读者深入了解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的物理性质1. 外观: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2. 密度:钠的密度较小,约为0.97g/cm³,是常见金属中密度最小的。

3. 熔点和沸点:钠的熔点较低,为97.8℃,沸点也不高,为883℃。

4. 导电性:钠是一种良好的导电金属,电子亦能良好地传导。

5. 可燃性:钠是一种极容易燃烧的金属元素,与水接触时可以迅速剧烈地反应,甚至能够产生爆炸。

二、钠的化学性质1. 与氧反应:钠与氧反应后能够生成氧化钠(Na2O)和过氧化钠(Na2O2)两种化合物。

其中,氧化钠能够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NaOH)。

2. 与酸反应:钠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相应的钠盐。

例如,当钠与盐酸反应时可以产生氢气和氯化钠。

3. 与水反应:钠与水接触后可以迅速且剧烈地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

由于反应剧烈,钠和水一起使用时需要特别小心。

4. 氧化还原性:钠是一种良好的还原剂,可以将氧化性较强的物质还原。

例如,钠可以将氯气还原成氯化钠。

三、钠的重要化合物1. 氢氧化钠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也是钠最为重要的化合物之一。

氢氧化钠常常被用于金属清洗、纸浆生产、染料生产等行业。

2. 碳酸钠碳酸钠(Na2CO3)是一种常见的碳酸盐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玻璃制造、制药、生产洗涤剂等领域。

3. 氯化钠氯化钠(NaCl)是一种常见的盐类物质,是人体内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氯化钠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制盐和化学工业等领域。

4. 硫酸钠硫酸钠(Na2SO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在制造玻璃、纸张、化学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有哪些你知道吗?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

一起来看看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大全,欢迎查阅!钠的高中化学知识点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1.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二、氯化钠: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

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

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主要命题角度: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钠的化学知识点一、钠单质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

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钠和钠的化合物知识点齐全优秀课件

钠和钠的化合物知识点齐全优秀课件
加热
2Na + O2 === Na2O2
加热
2Na2O + O2 === 2Na2O2
稳定性: Na2O2>Na2O
PS:四种淡黄色物质: AgBr、Na2O2、S 、Ag3(PO4)
Page 4
②与硫反应:
研磨/加热
2Na+S====Na2S
③与氯气反应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Cl2=点燃=2NaCl (冒白烟)
2CO2+2Na2O2===2Na2CO3+O2 2H2O+2Na2O2===4NaOH+O2↑ (2)气体体积关系 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Na2O2,气体
体积的减少量等于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1/2 且等于生成氧气 的体积。 (3)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物质的量关系为2Na2O2~O2~2e-
A.2.1 g C.7.2 g
B.3.6 g D.无法确定
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易溶
Na2CO3>NaHCO3 易溶
Na2CO3+CaCl2=CaCO3 ↓+2NaCl
不反应
Na2CO3=不反应
2NaHCO3= Na2CO3+H2O+CO2↑
CO32-
HCO3-
2Na2O2+2H2O==4NaOH+O2 ↑
与CO2 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酸反应
稳定性
Na2O+2HCl=2NaCl+H2O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

钠及其化合物知识归纳(总4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讲 钠及其化合物1.1 钠知识网络图解 银白色、密度小物理性质 硬度低、熔点低钠 与氧气反应与硫、卤素单质反应 钠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A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族,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与酸反应 有强还原性,显+1价 与盐(溶液、熔融盐)反应知识点精析与运用知识点精析知识点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及基本程序1.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假说、模型等方法。

2.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研究物质的性质时,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了解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其次,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有关性质。

为此要对物质性质进行预测、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然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可用下图来表示。

从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看,其最外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因此,极易将这一电子失去,而达到稳定结构,形成+1价的钠阳离子(Na +)。

即金属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其性质的活泼。

因其易失电子被氧化,故金属钠是还原剂。

知识点3: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金属,质软(可用刀切割),密度小(0.97g/cm 3),熔点低,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知识点4:钠的化学性质由于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为钠离子:Na -e -→Na +所以钠的化学性质极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强还原剂,具有金属的典型性质。

1. 与非金属反应(1)与氧气的反应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表面变暗。

4Na+O 2=2Na 2O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2Na+O 2 Na 2O 2(2)与硫反应2Na+S=Na 2S (研磨易爆炸)(3)与氯气反应2Na+Cl 2 2NaCl (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烟)2. 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如下:点燃 点燃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及其燃烧反应后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生成NaOH显碱性注:钠与水反应在钠的周围有白雾生成,此白雾是氢气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汇总————————————————————————————————作者:————————————————————————————————日期: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金属钠1.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为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为97.81℃、沸点为882.9℃。

2.钠的化学性质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

(1)跟非金属反应:①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4Na+O2=2Na2O,(空气中钠的切面变暗)②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2Na+O2Na2O2(黄色火焰),以上反应说明Na2O2比Na2O稳定。

可见,与O2反应时因条件不同而产物不同。

③在氯气中燃烧:2Na+Cl2NaCl(白烟)(2)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OH +H2↑现象:①浮: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②声: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

③游: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迅速游动最后消失,④红: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

(3)钠与酸反应:钠与酸的反应比水反应更激烈,极易爆炸。

(4)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再考虑NaOH是否与盐反应。

例如:①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2H2O=NaOH+H2↑ (1)CuSO4+2NaOH=Na2SO4+Cu(OH)2(2)合并(1)(2)得:2Na+2H2O+CuSO4=Na2SO4 +Cu(OH)2↓+H2↑②钠与FeCl3溶液反应:6Na+6H2O+2FeCl3=6NaCl+2Fe(OH)3↓+3H2↑3.钠的存放和取用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O2、H2O等反应,所以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大量的金属钠则存在铁筒中用石蜡密封。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钠及其重要的化合物一、钠的性质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色、有、质地(能用刀切开)、熔点、常温下为态的金属。

2、钠的结构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为,易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所以通常显价,表现为性,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钠的化学性质⑴钠与非金属的反应①钠与氧气的反应:a、常温方程式产物颜色:b、点燃方程式产物颜色:由于金属钠很容易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反应,通常将它保存在__________里,以使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等隔绝。

②钠与氯气反应:③钠与硫反应:⑵钠与水的反应:现象:离子方程式:⑶钠与酸反应:钠与盐酸反应:思考:钠与水反应实际上是钠与水电离出来的的H+反应,那么钠与盐酸、硫酸等酸溶液的反应要比与水的反应。

⑷钠与盐反应:①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离子反应方程式:②钠与TiCl4反应:4、钠的制备电解熔融的氯化钠:5、钠的用途:①利用钠与反应,可用于制过氧化钠等化合物;②利用钠的良好,可用于制K-Na合金,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③利用钠发出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的性质,可用于制高压钠灯;④利用钠的性,可还原贵重金属钛、锆、铌、钽等。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转化关系重要用途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等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2CO3NaHCO3俗名色态白色粉末白色晶体溶解性溶液酸碱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碱性:与酸反应(HCl)现象速率:方程式热稳定性用途化工原料、去污发酵粉、泡沫灭火器相互转化(1)Na2CO3中的固体NaHCO3,方法________ ,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

(2)NaHCO3溶液中的Na2CO3,方法________,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3)NaCl溶液中的Na2CO3,方法_________,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

高考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必备知识点

高考专题复习钠及其化合物必备知识点

钠及其化合物(高考必备知识点)利用“价-类”二维图认识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一、活泼金属钠钠的原子结构为钠离子1、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质软、熔沸点低、导电导热性好、密度比水小。

注:钠保存在煤油中或石蜡油中,取用后剩余的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钠着火时,用沙土灭火。

2、钠的化学性质:(1)钠与水反应:化:2Na + 2H2O = 2NaOH + H22Na + 2H2O = 2Na+ + 2OH- + H2(2)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常温)4Na + O2 = 2Na2O2(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3)钠与卤素反应:2Na + Cl2 = 2NaCl(I2、Br2类似,生成卤化钠)(4)钠与硫、氢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2Na + S = Na2S 2Na + H2 = 2NaH(5)钠与酸溶液反应:2Na + 2HCl = 2NaCl + H2(如果钠少量,只能与酸反应;若钠过量,先与酸反应,再与酸溶液中的水反应) (6)钠与盐溶液反应:将钠投入盐溶液中,钠先会和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如果能与盐反应则继续反应.如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2H2O=2NaOH+H2↑2NaOH+CuSO4=Na2SO4+ Cu ( OH )2↓(7)钠与熔融盐反应:这类反应多数为置换反应,常见于金属冶炼工业中,如:4Na+TiCI4(熔融)=4NaCl+ Ti (条件为高温)Na + KCl = K + NaCl (条件为高温)★钠与熔融盐反应不能证明金属活动性的强弱(8)钠与有机物反应:钠还能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如钠与乙醇反应:2Na+2C2H5OH→2CH3CH2ONa+H2↑(生成物为氢气和乙醇钠)(钠还能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氢气;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氢气)(9)钠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二、氧化钠与过氧化钠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四、侯氏制碱法化学反应原理:NH3+CO2+ H2O = NH4HCO3NaCl(饱和)+ NH4HCO3=NaHCO3↓+ NH4CI总反应:NaCl(饱和)+NH3+CO2+H2O= NaHCO3↓+ NH4CI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制得纯碱产品:2NaHCO3 = Na2CO3+CO2↑+H20注:1、将氟化钠溶于水制成饱和氯化钠溶液,2、先通入NH3达饱和,3、再通入CO2至饱和,4、过滤,得到碳酸氢钠固体,5、加热固体、得纯碱.6、滤液,主要是氧化铵。

高一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

高一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钠(Na)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1组。

下面是对高一学生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钠的性质和用途1. 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在常温下是固态,但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产生氧化钠(Na2O)。

2. 化学性质:钠具有很强的活泼性,与水反应能剧烈放出氢气并产生碱性溶液氢氧化钠(NaOH)。

钠还能与非金属元素如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

3. 用途:钠广泛应用于制备金属钠化合物、制造钠光谱灯、生产肥皂和纤维素等工业领域。

此外,氯化钠是重要的食盐,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平衡体液、调节神经传导等作用。

二、钠的离子化和原子结构1. 离子化: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Na+)。

2. 原子结构:钠原子的电子结构为2-8-1,其中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决定了钠的化学性质。

三、钠的化合物1. 氧化物:钠与氧反应形成多种氧化物,例如Na2O、Na2O2和NaO2。

这些氧化物常用于制备其他钠化合物。

2. 氯化物:氯化钠是钠的最常见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食盐、制备其他氯化物等。

3. 氢氧化物:氢氧化钠(NaOH)是一种强碱,常用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

4. 碳酸盐:碳酸钠(Na2CO3)在工业上被称为纯碱,常用于玻璃制造和水处理。

5. 硝酸盐:硝酸钠(NaNO3)在肥料生产和烟火制造中有重要作用。

四、钠的化学反应1. 与非金属元素反应:钠可以与氧、氯、溴和硫等非金属元素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化合物。

2. 与水反应:钠与水反应会剧烈放出氢气,并且反应会放出大量热,形成氢氧化钠。

3. 与酸反应:钠可以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氢气。

4. 与氨反应:钠与氨气(NH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钠氨化合物(NaNH2)。

总结: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元素,具有很强的化学反应性。

它与氧、氢、氯和其他非金属元素反应,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清单
班级:姓名:
一、钠
1.钠的物理性质:
(1)颜色:_____色,有金属光泽。

(2)密度:ρ(H2O)__ρ(Na)__ρ(煤油)。

(3)熔点:_____100 ℃。

(4)硬度:质地_____,可以用小刀切割。

(5)传导性:可导电、导热。

2.钠的化学性质:从钠原子的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②Cl2: _________ ________
(2)与水的反应。

①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与酸(HCl)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过量时:钠与酸电离出的_ _反应;
酸不足时:先与酸电离出的_ _反应,过量的钠再与_ __反应。

(4)与盐(如CuSO4)溶液反应:
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钠与盐溶液反应时,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然后氢氧化钠与盐溶液再反应。

钠不能把盐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置换出来。

3.钠的制备、保存与用途:
(1)制备: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保存:金属钠保存在__ ___或____ _中,使之隔绝空气与水。

(3)用途。

①K-Na 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__ ___剂。

②制备Na 2O 2。

③作电光源:高压___ 灯。

④冶炼某些金属(如Ti),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焰色反应:
(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_____时都会使火焰呈现___ __的颜色。

(2)实验步骤。

①干烧:实验开始时,将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
酒精灯(最好用煤气灯)外焰上__ ___,至与原火焰颜色__ ___为止。

②蘸烧:将铂丝(或铁丝)蘸取需要检验的试样,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

③洗、烧: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无色,以除去金属丝表面可能残留的杂质。

(3)应用。

①用于检测某种金属元素是否存在。

②添加到烟花中,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4)常见元素的焰色Na:__ _;K:___ 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1.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
22从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Na 2O 2的性质:
O 0
2――――――――――→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表现为还原性Na 2O -1
2――――――――――→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
表现为氧化性O -2
(1)Na 2O 2的强氧化性
4222
(3)遇CO2、H2O、H+时,Na2O2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即歧化反应)。

[小检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①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 )
②H2O2和Na2O2都属于过氧化物,其中氧元素都为-1价。

( )
③7.8 g过氧化钠含有的为O22-数0.2N A。

( )
(2)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①Na2O、Na2O2都是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

( )
②Na2O2在与CO2的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
③Na2O2能与CO2反应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 )
④将足量过氧化钠投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先变蓝色后褪色,同时有气泡产生。

( ) 2.用双线桥分析Na2O2与水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

(1)氧化剂和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

(2)1 mol 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是___________。

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性质(填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2.相互转化
(1)Na2CO3转化为NaHCO3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转化为Na2CO3的化学方程式
3.应用
(1)Na2CO3、NaHCO3的鉴别
①固体的鉴别用加热法: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固体。

②溶液的鉴别可用沉淀法、气体法和测pH法。

a.沉淀法:加入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是__________溶液。

b.气体法: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是溶液。

c.测pH法:用pH试纸测相同浓度的稀溶液,pH大的是_________溶液。

(2)Na2CO3、NaHCO3的除杂
)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原理:先将通入饱和食盐水而形成氨盐水,再通入生成溶解性较小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苏氏三兄弟
[
1.Na2CO3、NaHCO3的性质及用途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8·高考全国卷Ⅱ,7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 )
(2)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会分解。

( )
(3)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会有NaHCO3晶体析出。

( )
(4)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 )
(5)用酚酞溶液可鉴别饱和食盐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 )
(6)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中,立即产生气泡。

( )
(7)相同温度下溶解度:小苏打<苏打,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 )
2.Na2CO3、NaHCO3的鉴别
(1)(溶液鉴别)判断下列关于同浓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鉴别方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

( )
②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溶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

( )
③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

( )
④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

( )
⑤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 )
⑥取等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

( )
5.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2)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3)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丁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6.写出下列转化关系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结:钠及其化合物思维脑图,脉络构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