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报道策划

合集下载

《人民日报》汶川大地震报道框架理论分析

《人民日报》汶川大地震报道框架理论分析

《人民日报》汶川大地震报道框架理论分析作者:郭慕清来源:《神州》2012年第14期摘要:《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是一次成功的灾难报道。

本文试从框架理论的角度,以《人民日报》关于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探讨媒体对灾难报道的重大突破。

本文运用框架理论,详尽而具体地分析《人民日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内的所有报道,试从研究中发现《人民日报》是如何在报道中再现“汶川大地震”这次突发性公共事件,以及《人民日报》是如何设置这次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框架,以为今后媒体在面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公如何树立正确的新闻框架提出建议。

关键词:框架理论;汶川地震;《人民日报》Abstract:The report on Wenchuan earthquake of People’s Daily was a success .This paper set it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media’s break through on disaster report in terms of framework theory ,so that to propose suggestions on future abrupt event.This paper studies one month’s report on Wenchuan earthquake of People’s Dailyk .Through the study,we could find the way People’s Daily represent tn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its report framework on such abrupt event.Then this paper propos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et arrect report framework for abrupt events.Key Words: framework theory;Wenchuan earthquake;People’s Daily前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作为突发性公共事件,给整个四川乃至中国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新闻报道策划经典案例

新闻报道策划经典案例

新闻报道策划经典案例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传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够有效地吸引读者的注意,传播信息,引发社会关注。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经典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报道策划。

当时,中国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这场地震中,许多媒体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报道策划,包括新闻报道、专题报道、纪录片制作等。

这些报道策划不仅及时准确地传递了灾情信息,还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援助行动,展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策划。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成为当时备受关注的头条新闻。

各大媒体纷纷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报道策划,包括疫情实时动态、医护人员故事、疫情防控经验等。

这些报道策划不仅及时准确地传递了疫情信息,还宣传了防控知识和科学防疫方法,引导了社会舆论,提高了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报道策划。

这场大选备受全球关注,各大媒体纷纷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报道策划,包括候选人政见、选民观点、选情分析等。

这些报道策划不仅全面客观地报道了选举过程和候选人信息,还引导了公众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促进了民主意识和选举参与率的提高。

通过以上经典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保持新闻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其次,多样化的报道形式,包括文字报道、图片、视频、专题报道等,能够吸引不同读者群体的关注;最后,引导社会舆论,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总之,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个成功的报道策划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引发社会关注,引导舆论,发挥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希望以上经典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促进新闻报道策划的不断创新和提高。

2024年防震减灾日主题活动方案

2024年防震减灾日主题活动方案

2024年防震减灾日主题活动方案背景介绍: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提高公众对地震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地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地震减灾日。

2024年是特殊的一年,离2008年汶川地震整整16年,并且也是奥运会的年份,可以借助这些机会,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推动地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一、活动主题:主题定为“科技引领、灾害管理”,强调借助科技手段提高地震防范和减灾能力,加强灾害管理工作。

二、活动内容:1. 地震文化展览:在各大城市的博物馆或展览馆举办地震文化展览,通过展示地震的起因、预警技术、救援救护等方面的知识,让公众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防范减灾方法。

2. 中国地震科技成果展示: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中国地震科技成果展示活动,展示国内地震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地震预警、建筑结构抗震、地震遥感等方面的技术应用。

3. 现场模拟演练:在各地举办地震应急演练活动,邀请专业救援机构和人员进行实地救援演练,让公众亲身体验地震灾害的紧急情况和应对方法,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 技术培训:邀请地震专家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举办地震防范和灾害管理的技术培训课程,传授地震预警、抗震设防、紧急救援等技术知识,并通过在线直播的方式让更多公众参与其中。

5. 基层社区宣传: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学校开展地震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讲座、设置宣传展板等方式,让更多的居民、学生了解地震防范知识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6. 媒体宣传:利用各种传媒平台,包括电视、广播、网络、社交媒体等,进行地震防范和减灾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关注度。

7. 专题论坛和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地震科学家、工程师和政府官员举行专题论坛和研讨会,共同分享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和经验,推动地震科技的进步和应用。

8. 创意比赛和展览:组织地震主题的画画、摄影、演讲等比赛,并在各地举办创意展览,展示公众的创作才华和对地震的关注。

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别报道:同题竞争中彰显各自特色——以《大河报》、《河南商报》为例

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别报道:同题竞争中彰显各自特色——以《大河报》、《河南商报》为例

汶川地震一周年特别报道:同题竞争中彰显各自特色——以《大河报》、《河南商报》为例摘要:网络的发展使网络媒体开始涌入公众的视线,报业市场面临着繁重的竞争压力,尤其是为同城竞争的报纸。

对于信息同源的新闻进行采集,各报都努力寻找独特视角,挖掘特色。

本文试图对《大河报》、《河南商报》进行汶川地震周年同题报道分析,寻求各自存在的特色与不足。

关键词:同题报道汶川地震一周年特色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报刊纷纷展开了周年祭特刊的形式,以此缅怀汶川地震中给当地人们带去的伤痛,同时对一年来灾区的种种变化进行展现,《大河报》、《河南商报》也不例外。

虽然同属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但由于都是都市报且立足于郑州市,受众群体较多重合,因此在各项重大事件报道中通过报道策略和技巧争夺受众,是不可避免的。

一、专刊主题策划各有千秋《大河报》将此次汶川地震一周年专刊中命名为“周年祭”,在距离地震发生一周年之时通过所设的特刊内容,对四川汶川地震进行祭拜。

整个专刊共设八个版面,从对地震的回忆转向灾区带有希望的新生活。

《大河报》从映秀镇隔村浴火重生的叙述、在河南就学的灾区学生感知到的中原温暖、及河南省遍布的各种追思活动等多个方面,以专刊为载体对汶川地震进行悼念,深化“周年祭”的主题。

而《河南商报》的纪念专刊起名:“重新·活着”,同样开辟了八个版面展开报道,并且对之后的各版做了统一规整。

在“重新·活着”的主题之下,设立“动态、专访、影像、记录、手记”的专版。

有相关动态新闻、援建状况的严谨报道,也有对灾区基层干部、参与援建特警的生活感想的描述,最后还将曾参与地震前线采访的记者多见所闻用手记形式托出,并在第四版“影像”中利用灾区人民今昔对比图片新闻的强烈视觉性,客观展现重新活着的主题思想。

二、围绕定位做文章两家媒体的名称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定位,《大河报》以平民都市报自居,本着“离百姓生活更近,服务功能更细”的办报精神,使得《大河报》这次地震一周年专刊的报道方向紧紧贴合所有河南市民的阅读口味。

纪念汶川地震新闻稿

纪念汶川地震新闻稿

纪念汶川地震新闻稿第一篇:纪念汶川地震新闻稿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经管系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时值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念日和我国第四个防震减灾日,5月12日晚,经管系青协在第四放映室举办了“5〃12汶川地震”四周年纪念活动,广大学生纷纷参与表达哀悼之情。

纪念活动以电影《唐山大地震》切入主题,内容包括默哀、点蜡烛纪念、诗歌《地震》《重建家园》朗诵、“签字512 祝福汶川”签字仪式、观看抗震救灾视频、播放安全教育视频等,再现了四年前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创伤。

据了解,青协举办此纪念活动旨在号召大家珍惜明天,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提高防灾减灾和避灾的意识,减少损失。

第二篇: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亲人,你还好吗——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2008年5月12日,注定要使我们用一生去铭记。

汶川地底的一次震动,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

无数的生命转瞬而逝,无数的房屋顷刻瓦砾。

汶川成为了川之伤,成为了国之殇!还记得在那段哀痛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度灾难,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感慨万千,一个个身影让我们肃然起敬,一份份感动让我们记忆犹新。

面对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中,失去亲人的人们对着废墟呼唤。

山悲水泣天垂泪,星暗云浓地含愁。

汽笛为故去生灵而哀鸣,国旗为百姓而垂降。

然而,伟大的中国人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

我们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成长,在悲痛中崛起,在废墟上前行。

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全国人民联合起来,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打响拯救生命的接力战。

无数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图画。

经历了悲痛、镇定、坚强、抗争之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成熟。

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得到洗礼,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的责任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四年了,在历经512后的80后和90后的我们,已经开始渐渐成长起来。

关于新闻报道策划案例【三篇】

关于新闻报道策划案例【三篇】

关于新闻报道策划案例【三篇】百度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所有领域知识,服务所有互联网用户的中文知识性百科全书。

在这里你可以参与词条编辑,分享贡献你的知识。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新闻报道策划案例【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闻报道策划案例篇1 一、策划书名称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年月日信息系活动策划书,置于页面_。

二、活动背景: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

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swot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

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活动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

四、活动名称: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意义拟定能够全面概括活动的名称。

五、活动目标:此部分需明示要实现的目标及重点(目标选择需要满足重要_、可行_、时效_)。

六、活动开展: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

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

另外,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七、经费预算:活动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_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媒体灾害事件报道的三大意识和两大技巧——以央视新闻频道5·12汶川大地震直播报道为例

媒体灾害事件报道的三大意识和两大技巧——以央视新闻频道5·12汶川大地震直播报道为例

媒体灾害事件报道的三大意识和两大技巧——以央视新闻频道“512汶川大地震"直播报道为例【内容提要】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具体阐释电视媒体报道灾害事件应具备的三大意识:责任意识、科学意识、人文意识;两大技巧:先入为主,全面权威;遵守纪律,掌握尺度。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电视媒体报道灾害事件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未来新闻界改进灾害事件报道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词】央视新闻频道灾害事件报道512汶川大地震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随即在滚动新闻中及时报道地震情况,新闻频道及时推出直播特别节目,用客观、高效、平衡、透明的报道于第一时间赢得了电视媒体的话语权,海外媒体广泛采用了该频道的节目信号,在国内外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灾害事件报道一直是中国新闻界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过去,我们经常采用“鸵鸟思维”。

在传播新语境下,这样的思维模式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

面对汶川地震这一灾害事件,我国媒体表现出不凡的应对处置能力,“变中求变”效果显著。

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总结电视媒体报道灾害事件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改进灾害事件报道有些许借鉴意义。

具体而言,央视新闻频道灾害事件报道具备三大意识、两大技巧。

一、灾害事件报道的三大意识1、责任意识灾害事件的不稳定性关乎国计民生,关乎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灾害事件报道又常涉及责任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敏感性。

对于“512汶川大地震”,媒体在灾害事件报道中必须树立起责任意识。

这里的责任意识包括多方面的含义。

首先,媒体有责任传播社会公众所需信息,特别是一些有关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的信息。

公众拥有知情权,而媒介有责任提供给公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其次,媒体有责任为受众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并确保信息完全真实准确,媒介在灾害事件报道中必须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科学的新闻报道原则:再次,媒体有责任掌握好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保证在灾害事件报道中以国家利益为首要前提,积极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地震新闻稿件

地震新闻稿件

地震新闻稿件1.关于汶川大地震新闻稿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位于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到16日14时汶川地震死亡22069人受伤168669人,而与它相邻的北川县,德阳市,都江堰市,眉山市,茂县等,直接死亡人数达到了21577人,与四川相邻的陕西,甘肃,河南等省,死亡人数也达700人,目前灾情还在继续.在这次灾难中,有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而汶川等最严重的灾区余震还时有发生,还有很多人在废墟下等待救援,学校和医院是受灾最重的地点,现在离地震发生时已过去了4天22小时了.5月14日,记者看到,北川县城已是一片废墟,无一间房屋可以再使用,无一条街道可以通行。

被称为“魔鬼路段”的长约3公里的安北路三道拐路段严重断裂错位,地段上泥石流堆积如山,路段因地震造成的沉降缝隙高差达到50公分至5米。

救援汽车被堵,在距离县城4公里的路段上排成长龙,致使车辆无法进入北川县城,严重影响了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尽快疏通该路段,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有关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解决施工难题。

北川县,这个曾经山清水秀的县城,现在已经变成废墟了,这个有10万人口的县城已经变成了一片平地.地震发生之前,北川还在期待88天后的北京奥运会.北川情况最为糟糕的是北川中学:作为初中部的老教学楼全部坍塌,而新教学楼的一楼、二楼也沦为一堆废墟。

地震时北川中学正在上课,许多仍在教室里的学生都未能逃出,全校2000多名师生中,一半以上死亡或失踪。

一位到过北川中学的网友发帖称,他当时还能听到从废墟中不断传出的“我还活着!”、“救救我!”的呼叫声,但由于重型设备和切割机受困无法立即到达,很多家长在废墟中疯狂地用手挖掘以抢救被埋的孩子。

在这次灾难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画面,当老师向我们讲起时,我们全班的人都在偷偷掉眼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我们有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挺过去的.只要平安就好了!!!2.汶川新闻演讲稿感恩生活,珍惜现在每天下午2:30,我们或许刚刚睡醒,或许正在上学路上,或许已经踏入教室,但是2008.5.12.的下午,是不同寻常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报道策划
篇一:5_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活动策划
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活动策划
一、活动目的
5月12日,让全体华夏儿女心痛的日期,就在去年这一天的14点28分57.9秒,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

我们无数同胞因此长眠于地下,感人肺腑的事迹震撼了神州大地。

在这一周年之迹,让我们为逝去的死者哀悼,为曾经震后服务的和正在为灾区重建而奔波的人们致敬。

特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举办了“为死者哀,励生者志”的系列纪念活动。

二、具体内容
活动一: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图片墙展
Ⅰ、活动主题:震-华夏大地撼-神州人心
Ⅱ、活动时间:5月12日—5月19日
Ⅲ、活动地点:J1楼一层
Ⅳ、具体策划
1.5月5日:活动申请(王海洋)
2.5月6日—5月8日:搜集图片与文字(震后状况、营救与重建的图片与文字,图片总计20张,陈宇、王采萍)
3.5月9日—5月10日:打印图片与文字(牟春静);图片墙展版面
设计(孙晓炜)
4.5月10日:购买相关物品(牟春静)
5.5月11日晚九点:张贴图片墙展(齐龙杨志玮曹海鹃王
银昊高慧冬)
Ⅴ、所需购买物品
图片打印、活动所需、背面墙纸、胶水
活动二: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纪念放河灯
Ⅰ、活动主题:哀我同胞慰我同胞
Ⅱ、活动时间:5月12日晚九点
Ⅲ、活动地点:J1楼前墨水河
Ⅳ、具体策划
1.5月5日:活动申请(王海洋)
2.5月6日—5月8日:策划活动宣传并与宣传部协作完成宣传工作(请有意者于活动当晚在一号楼圈存处集合,高慧冬孙晓炜)
3.5月10日:购买相关物品(牟春静)
4.5月12日:全协会干事在一号楼圈存处集合
Ⅴ、所需购买物品
蜡烛(一般粗细白蜡)、白色泡底片(厚度为3厘米)、打火机(1个)篇二: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活动主题策划
5.12汶川地震纪念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会忘记,20XX年5月12日,黑色的
指针指到了14;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面对这场举世震惊的灾难,灾区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带领下,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震撼了全世界。

大地震动,山河失色,举世震撼。

震痛后的中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感天动地,共面国难。

四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在大难之地,凤凰涅磐。

光阴似箭,”5.12”大地震已经四周年了,为缅怀逝去的亲人,祭奠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英灵,支持汶川重建,中国计量学院西部发展协会特举办这次纪念活动。

二、活动主题:
用我们永不朽的汶川精神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携手共创未来!
三、活动目的、意义和目标:
在5.12地震四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中国计量学院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为同学们带来人间亲人灾后重建的家园和生活的消息,也带去我们对52遇难同胞的祝福!让我们一起为四川遇难同胞们祈求祝福!祝愿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重建更美好的家园!祝西部发展得更加繁荣富强!
同时也向全校的同学展示灾后重建的西部现在发展状况及灾后重建中所体现的汶川精神!当然也是为了丰富校园的文化气息,我们也希望借着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成为我们向新发展路途前途中的第一步!
四、活动时间:20XX年5月10日到12号历时三天
五、活动地点:10号到11号在G3食堂门口摆摊12号晚上在启明广场举办纪念晚会
六、主办单位:中国计量学院西部发展协会
活动对象:中国计量学院在校学生
七、·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
(1)、活动前期通知宣传部,提前制作大型海报,
(2)、在活动开始之前分别张贴在两个餐厅门口宣传栏处,激发同学兴趣,吸引同学的参与。

2、具体活动:
(1)、纪念大签名和祝福小便签;
(2)、西部灾前及灾后发展对比图片展;
(3)、5月12号晚上的烛光晚会;
(4)、放孔明灯
八、活动形式:
1、纪念大签名和祝福小便签:我们会在5月10号到11号在G3门口摆摊,同学们可以在我们准备的签名的条幅上签名,再在我们准备的心形便签上写上对西部的祝愿话语。

我们会把那些同学们写的祝愿贴成一个大的“心”展示在展板上!
2、图片画展:采用灾前灾后对比的形式,灾前印黑白图片,灾后打印彩色图片。

以此来展现我们西部重建的顺利与成功!汶川精神永不朽!
3、烛光晚会:5月12号晚上在启明广场举办纪念晚会。

我们会在广
场周围都摆放蜡烛。

大家手捧蜡烛围成心形,大家先集体默哀一分钟;默哀完毕,欣赏由心青手语社的手语表演,然后大家一起朗诵纪念5、12的诗词;最后大家一起唱《明天会更好》送给西部!我们共同祝愿西部发展得更好!
4、大家去放孔明灯,我们会把前两天同学们写的祝福小便签贴在孔明灯上,让孔明灯把我们的祝福送得更远!
九、活动的财务预算:
1、宣传费用:横幅一条150元、传单100份10元、画笔一套25元、画纸5张10元
2、活动工具费用:小蜡烛100支100元、大蜡烛100支300元、心形便签纸3叠10元、签字笔10支20元、绳子10元、孔明灯3个15元
3、音响设备租赁400元
合计1050元
篇三: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活动策划书2
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20XX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面对这场举世震惊的灾难,灾区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带领下,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更是震撼了全世界。

大地震动,山河失色,举世震撼。

震痛后的中国。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