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运动学比例式问题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与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与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与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是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D.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时间中点、位移中点瞬时速度相关计算,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A.全程的平均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时,物体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B符合题意;C.若末速度为,则,,中间位置的速度由,对前半程有,对后半程有,联立可得:,故C不符合题意;D.设物体加速度为,到达中间位置用时,则t,,所以,D 不符合题意。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公式灵活选择研究阶段、公式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2.如图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d 四点,已知经过ab 、bc 和cd 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3:2:1,通过ab 和cd 位移分别为x 1和x 2,则bc 位移为:( )A .122x x + B .1254x x + C .122129x x + D .条件不足,无法求解【答案】B 【解析】 【详解】设质点经过ab 、bc 和cd 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3t 、2t 和t ,设各段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s 1、s 2、s 3、s 4、s 5和s 6, 由题可得:x 1=s 1+s 2+s 3;x 2=s 6…①设bc 段的位移为x ,则:x =s 4+s 5…②根据公式:△x =aT 2,则:(x +x 2)-x 1=()()24561239s s s s s s at ++-++=…③同时,由于:s 2-s 1=s 3-s 2,所以得:s 1+s 3=2s 2…④结合①④可得:x 1=s 1+s 2+s 3=3s 2…⑤而:2624s s at -=,即:21243x x at -=…⑥ 联立③⑥可得:x =1254x x + A. 122x x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1254x x +,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122129x x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条件不足,无法求解,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练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练习题

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 )A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3:1B 位移大小比之为 1:3C 平均速度之比为 2:1D 平均速度之比为 1:12、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 s 、2 s 、3 s 、4 s 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 m 、2 m 、3 m 、4 m ,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B .在第3、4 s 内平均速度是3.5 m/sC .第3 s 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 m/sD .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与开始刹车后6 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4 B.3∶5 C.3∶4 D.5∶9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s -t 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 0 B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 0D .甲、乙两物体向同一方向运动5、有一个物体开始时静止在O 点,先使它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 s ,使它的加速度方向立即改为向西,加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再经过5 s ,又使它的加速度方向改为向东,但加速度大小不改变,如此重复共历时20 s ,则这段时间内 ( )A .物体运动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 .物体最后静止在O 点C .物体运动时快时慢,一直向东运动D .物体速度一直在增大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关于该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和加速度大小有下列说法①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 ②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③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2 ④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2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vt 0 3t 0t 0 t/s 甲 乙s 0s /m7、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8、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t s 到达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到底端共用时间为( )A .t 2s B.t s C.2t s D.22t s 9、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和7v ,经历的时间为t ,则 ( )A .前半程速度增加3.5 vB .前2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 v t /4 C .后2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v t /4 D .后半程速度增加3v 10、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B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nC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D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11、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C . 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D . 0~t ,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 1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1 2 3 4 5 6 t/SC . 加速度大小不变D . 做匀速直线运动100 -10 V (m/s ) sb a S 0 t M13、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和b所示. 在t1时刻(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14、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A、B相遇时速度相同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1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头通过路基旁某电线杆时的速度是v1,车尾通过该电线杆时的速度是v2,那么,火车中心位置经过此电线杆时的速度是_______.1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49 s内位移是48.5 m,则它在第60 s内位移是_______ m.17、一物体初速度为零,先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整个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为s,则此物体在该直线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18、如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记录下的一条纸带.纸带上选取1、2、3、4、5各点为记数点,将直尺靠在纸带边,零刻度与纸带上某一点0对齐.由0到1、2、3…点的距离分别用d1、d2、d3…表示,测量出d1、d2、d3…的值,填入表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和纸带上打下点3时小车的速度v3,并说明加速度的方向.距离d1d2d3d4d5测量值(cm)加速度大小a=_______m/s2,方向_______,小车在点3时的速度大小v3=_______m/s.19、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20、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强大的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 s内下降高度为1800 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1)求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多大?(2)试估算成年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多大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g取10 m/s2)。

高一物理竖直上抛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竖直上抛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竖直上抛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两个石子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大小之比为2:3,则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和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为()A.4:9 4:9B.2:3 2:3C.4:9 2:3D.2: 2:3【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 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运动,最大高度为,则得:两个石子竖直上抛运动最大高度之比4:9,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上升时间之比2:3,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2.(6分)如图所示,一同学从一高为H=10m高的平台上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可以看成质点的小球,小球的抛出点距离平台的高度为 h=0.8m,小球抛出后升高了h=0.45m达到最高点,最终小球落在地面上。

g="10" m/s2求:(1)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2)小球从抛出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t【答案】(1)3m/s (2)1.8s【解析】(1)上升阶段:-V02=-2gh ,则V=="3m/s"(2)上升阶段: 0=V0-gt1自由落体阶段: h0+h+H=gt22故:t=t1+t2得:t=1.8s【考点】本题考查了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3.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5s内物体的()A.路程为65mB.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C.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D.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向上【答案】AB【解析】物体先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再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取向上为正方向,.上升过程中,时间,上升的高度;下降过程中,,下落的高度为,所以路程为,故选项A正确;位移,故选项B正确;速度的变化为,故选项C错误;平均速度为,故选项D错误.【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在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应用.4.一小球在距地面高35米的高处以30 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

(g=10 m/s2)求(1)小球到达最高点时离地面的高度(2)小球离地面的高度为60米时,小球运动的时间(3)小球落回到地面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S =" 80" m(2) t = 1 s 或者 t =" 5" s (3)Vt =" -40" m/s【解析】依题意,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至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B.物体在时的瞬时速度是C.物体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是D.物体从顶端运动到斜面中点所需的时间是【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时间中点、位移中点瞬时速度相关计算,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A.全程的平均速度,A不符合题意。

B.时,物体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B符合题意;C.若末速度为,则,,中间位置的速度由,对前半程有,对后半程有,联立可得:,故C不符合题意;D.设物体加速度为,到达中间位置用时,则t,,所以,D 不符合题意。

【点睛】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公式灵活选择研究阶段、公式可使计算大为简化。

2..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A .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为B .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比为C .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D .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答案】B 【解析】 【详解】采取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故A 错误,B 正确;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则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故CD 错误。

所以B 正确,ACD 错误。

3.某质点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2/m s ,关于此质点的速度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s 末的速度为4m/sB .在任意1s 内,末速度等于初速度的2倍C .任意1s 内的位移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D .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的位移增加2m 【答案】D 【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关系0v v at =+可知,因不知道初速度,故不能确定2s 末的速度大小,故A 错误;加速度为22/m s 说明单位时间1s 内物体的速度变化2m/s ,而不是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故B 错误;根据2x aT ∆=知任意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位移大2m ,而不是前1s 内位移的2倍,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5s停止,它在刹车开始后的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 )A.1:4:9B.3:5:6C.9:4:1D.1:3:5【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逆向思维,把汽车运动视为逆向的匀加速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详解】画示意图如图所示,把汽车从A→E的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过来转换为从E→A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等效处理,由于逆过来前后,加速度相同,故逆过来前后的运动位移、速度时间均具有对称性。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练习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运动学练习题

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 ( )A 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3:1B 位移大小比之为 1:3C 平均速度之比为 2:1D 平均速度之比为 1:12、骑自行车的人沿着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后,在第1 s 、2 s 、3 s 、4 s 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1 m 、2 m 、3 m 、4 m ,有关其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5 m/sB .在第3、4 s 内平均速度是3.5 m/sC .第3 s 末的即时速度一定是3 m/sD .该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3、汽车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 与开始刹车后6 s 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 .1∶4 ∶5 ∶4 ∶9 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s -t 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s 0 B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 0D .甲、乙两物体向同一方向运动5、有一个物体开始时静止在O 点,先使它向东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 s ,使它的加速度方向立即改为向西,加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再经过5 s ,又使它的加速度方向改为向东,但加速度大小不改变,如此重复共历时20 s ,则这段时间内 ( )A .物体运动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 .物体最后静止在O 点C .物体运动时快时慢,一直向东运动D .物体速度一直在增大6、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关于该物体在这1 s 内的位移和加速度大小有下列说法①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 m ②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③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2 ④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2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7、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vt 0 3t 0 t 0 t/s 甲 乙 s 0s /m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t = 2 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t = 2 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8、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经t s 到达中点,则物体从斜面顶端到底端共用时间为 ( )A .t 2s B.t s t s D.22t s9、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和7v ,经历的时间为t ,则 () A .前半程速度增加3.5 v B .前2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 v t /4C .后2t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11v t /4 D .后半程速度增加3v10、一观察者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当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时( )A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速度之比是1∶2∶3∶…∶nB .每节车厢末端经过观察者的时间之比是1∶3∶5∶…∶nC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3∶5∶…D .在相等时间里经过观察者的车厢数之比是1∶2∶3∶…11、如图所示,a 、b 两条直线分别描述P 、Q 两个物体 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 . M 点表示两物体在时间t 内有相同的位移C . t 时间内P 的位移较小D . 0~t ,P 比Q 的速度大,t 以后P 比Q 的速度小1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物体 ( ) A . 沿直线向一个方向运动B . 沿直线做往复运动 1 2 3 4 5 6 t/SC . 加速度大小不变D . 做匀速直线运动 13、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它们的v -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a 和b 所示. 在t 1时刻() (A)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 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10-10V (m/s ) s baS0 t tM(D) 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14、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起动,以0.4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边驶过,且一直以相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A.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B.A、B相遇时速度相同C.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D.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15、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头通过路基旁某电线杆时的速度是v1,车尾通过该电线杆时的速度是v2,那么,火车中心位置经过此电线杆时的速度是_______.1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49 s内位移是48.5 m,则它在第60 s内位移是_______ m.17、一物体初速度为零,先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直到静止.整个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为s,则此物体在该直线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_______.18、如图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记录下的一条纸带.纸带上选取1、2、3、4、5各点为记数点,将直尺靠在纸带边,零刻度与纸带上某一点0对齐.由0到1、2、3…点的距离分别用d1、d2、d3…表示,测量出d1、d2、d3…的值,填入表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由测量数据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和纸带上打下点3时小车的速度v3,并说明加速度的方向.距离d1d2d3d4d5测量值(cm)加速度大小a=_______m/s2,方向_______,小车在点3时的速度大小v3=_______m/s.19、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1)物体的加速度.(2)物体在5 s内的位移.20、某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在正常航线上做水平飞行时,突然受到强大的垂直气流的作用,使飞机在10 s内下降高度为1800 m,造成众多乘客和机组人员的伤害事故,如果只研究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且假设这一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1)求飞机在竖直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多大?(2)试估算成年乘客所系安全带必须提供多大拉力才能使乘客不脱离座椅.(g取10 m/s2)。

高一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及解析

高一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及解析

高一物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练习及解析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0+at.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0t +12at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20=2ax.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0+v 2. 2.位移差公式:Δx =x2-x1=x3-x2=…=xn -xn -1=aT2. 可以推广到xm -xn =(m -n)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 =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 =1∶22∶32∶…∶n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x Ⅰ∶x Ⅱ∶x Ⅲ∶…∶xn =1∶3∶5∶…∶(2n -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 v =gt. (2)位移公式: h =12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 v =v0-gt. (2)位移公式: h =v0t -12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v20=-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 h =v202g .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 t =v0g.适应性训练 (一)(45分钟)单项选择题1.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K -47步枪子弹速度很快,杀伤力大,什么时候都能认为是质点B .研究男子3米板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不能把他看成质点C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 .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速度大约为300 km/h ,是相对航母甲板来说的 答案:B 2.(2015·苏州模拟)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5 m/s2,那么任意1 s 内(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5倍 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5 m/sC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 s 内的末速度大5 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 s 内的初速度大5 m/s 答案:B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一个Δt 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1,在第三个Δt 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x1+x2Δt2 B.x2-x1Δt2C.x2-x12Δt2D.x2-x13Δt2解析:选C.由逐差公式得:x2-x1=2a(Δt)2,所以a =x2-x12Δt2,故C 正确.4.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人同时落到蹦床上,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 ) A .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 B .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C .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D .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解析:选B.乙上升过程,甲、乙间距越来越小,故甲看到乙向上运动;乙下降过程,因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间距仍然变小,故甲看到乙还是向上运动,只有B 项正确. 5.(2014·高考广东卷)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 ) A .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 .第3 s 内和第4 s 内的加速度相同 C .第1 s 内和第4 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 D .0~2 s 和0~4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解析:选B.第1 s 内和第3 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v -t 图象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第3 s 内和第4 s 内斜率相同,所以加速度相同,选项B 正确;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大小,第1 s 内的位移x1=12×1×1 m =0.5 m ,第4 s 内的位移x4=-12×1×1 m =-0.5 m ,两段时间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 错误;0~2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1.52 m/s =0.75 m/s ,0~4 s 内的平均速度v -′=x′t′=1.54 m/s =0.375 m/s ,选项D 错误.6.(2015·福建福州质检)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物体( )A .在0~4 s 内与4~6 s 内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0~4 s 内的加速度大于7~8 s 内的加速度C .在6 s 末离起始点最远D .在4 s 末离起始点最远解析:选C.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v =v0+v2可知,在0~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在4~6 s 内的平均速度是4 m/s ,A 错误.根据加速度的公式a =ΔvΔt ,在0~4 s 内的加速度是1 m/s2,在7~8 s 内的加速度是4 m/s2,B 错误.在6 s末,物体运动方向改变,离起始点最远,C 正确,D 错误.7.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 停止,若在第1 s 内的位移是14 m ,则最后1 s 内位移是( )A .3.5 mB .2 mC .1 mD .0解析:选B.各秒内物体的位移之比为7∶5∶3∶1,由于第1 s 内位移为14 m ,故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2 m ,B 正确. 8.一辆以20 m/s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突然采取急刹车,加速度大小为8 m/s2,汽车在刹车后的3秒内的位移和3秒时的速度分别为( )A .24 m,4 m/sB .25 m,4 m/sC .24 m ,-4 m/sD .25 m,0 答案:D 9.(2015·福建福州一模)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 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18 m ,则( ) A .物体在2 s 末的速度是20 m/sB .物体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 .物体在第2 s 内的位移是20 mD .物体在5 s 内的位移是50 m解析:选D.根据x =12gt2可得,12g×(5 s)2-12g×(4 s)2=18 m ,因此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g =4 m/s2,因此2 s 末的速度v =gt =8 m/s ,A 错误;第5秒内的平均速度v =181 m/s =18 m/s ,B 错误;第2 s 秒内的位移x2=12gt22-12gt21=12×4×22 m -12×4×12 m =6 m ,C 错误;物体在5 s 内的位移x =12gt2=12×4×52 m =50 m ,D 正确. 10.(2015·贵州贵阳十校联考)一条悬链长7.2 m ,从悬挂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挂点正下方20 m 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 取10 m/s2)( ) A .0.3 s B .0.4 s C .0.7 s D .1.2 s解析:选B.链条上、下端到达该点用时分别为: t 上=2h 上g=2×2010s =2 s ,t 下=2h 下g =2×20-7.210s =1.6 s ,则Δt =t 上-t 下=0.4 s ,故B 正确. 11.(2015·威海模拟)从16 m 高处每隔一定时间释放一球,让它们自由落下,已知第一个球刚好落地时,第五个球刚释放,这时第二个球离地面的高度是(g 取10 m/s2)( ) A .15 m B .12 m C .9 m D .7 m解析:选D.第一个小球落地时,从上到下相邻两球之间的距离之比为:1∶3∶5∶7,因此第1、2两球间距离为:71+3+5+7×16 m =7 m ,故D 正确.二、多项选择题 1.(2015·长沙模拟)对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可能减小B .速度变化量Δv 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D .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解析:选AD.当a 与v 同向时,不论加速度是否增大,速度必增大,当a 与v 反向时,不论加速度是否增大,速度必减小,故A 正确C 错.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而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大,B 错.速度很大,若不变,加速度等于零,故D 正确. 2.(2015·潍坊模拟)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 甲=4 m/s2,a 乙=-4 m/s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A .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 .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 .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相等 答案:BD3.(高考改编题)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0~6 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 mB .在0~6 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 mC .在0~4 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 m/sD .在4 s ~6 s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解析:选BCD.物体0~5 s 内的位移x1=12×(2+5)×10 m =35 m,5 s ~6 s 内的位移x2=-12×1×10 m =-5 m ,即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35 m ,然后反向运动5 m ,故t =5 s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35 m,0~6 s 内经过的路程为40 m ,A 错误,B 正确.同理,可求出0~4 s 内物体的路程为30 m ,故此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率v =7.5 m/s ,C 正确.物体在4 s ~5 s 与5 s ~6 s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位移为0,故D 正确.4.(2015·郑州模拟)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A ,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 ,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为( ) A .10 m B .20 m C .30 m D .50 m解析:选ACD.物体在塔顶上的A 点抛出,位移大小为10 m 的位置有两处,如图所示,一处在A 点之上,另一处在A 点之下,在A 点之上时,通过位移为10 m 处又有上升和下降两种过程,上升通过时,物体的路程s1等于位移x1的大小,即s1=x1=10 m ;下降通过时,路程s2=2h -x1=2×20 m -10 m =30 m .在A 点之下时,通过的路程s3=2h +x2=2×20 m +10 m =50 m .故A 、C 、D 正确,B 错误.5.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通过位移x1到达A 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 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A 点的速度大小为x1+x22T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x1T2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x2-x1T2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2x2-x1T解析:选A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A 正确;根据x2-x1=aT2,C 正确,B 错误;根据v =v0+aT ,物体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3x2-x12T,D 错误.☆6.(2015·河北石家庄质检)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这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的行驶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加速度都相同).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12.525.054.266.7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 B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慢0.5 s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75 m/s2D .当车速为25 m/s 时,发现前方60 m 处有险情,酒驾者不能安全停车 解析:选ABD.反应时间=思考距离÷车速,因此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 s ,酒后反应时间为1 s ,故A 、B 正确;设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停车的位移为x ,则x =x 制动-x 思考,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2=2ax ,解得a =v22x 制动-x 思考=7.5 m/s2,C 错;根据表格,车速为25 m/s 时,酒后制动距离为66.7 m>60 m ,故不能安全停车,D 正确. 三、非选择题10.在一次低空跳伞训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 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 ,求:(取g =10 m/s2)(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解析:(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 ,此时速度为v0,着地时相当于从h1高处自由落下, 则有v2-v20=-2ah , 又v20=2g(224 m -h)联立解得h =99 m ,v0=50 m/s以5 m/s 的速度落地相当于从h1高处自由落下,即2gh1=v2,所以 h1=v22g =5220m =1.25 m.(2)设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 , 则有v0=gt1,t1=v0g =5010 s =5 s ,t2=v -v0a =5-50-12.5s =3.6 s , 故所求时间t =t1+t2=(5+3.6)s =8.6 s. 答案:(1)99 m 1.25 m (2)8.6 s11.(2015·广州模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BC =l2,AB 段和B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3 m/s 、v2=6 m/s ,则: (1)物体经B 点时的瞬时速度vB 为多大?(2)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2 m/s2,试求AC 的距离l.解析:(1)设加速度大小为a ,经A 、C 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A 、vC.由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 v2B -v2A =2a×l2①v2C -v2B =2a×l2②v1=vA +vB2③ v2=vB +vC2④ 解①②③④式得:vB =5 m/s. (2)解①②③④式得: vA =1 m/s ,vC =7 m/s 由v2C -v2A =2al ,得:l =12 m. 答案:(1)5 m/s (2)12 m ☆12.(2014·高考山东卷)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 ,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 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 .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 与速度v 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2.求:(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解析:(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题可得初速度v0=20 m/s,末速度vt=0,位移s =25 m,由运动学公式得v20=2as①t=v0 a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8 m/s2③t=2.5 s.④(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由运动学公式得L=v0t′+s⑤Δt=t′-t0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Δt=0.3 s.⑦(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0,志愿者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20=F2+(mg)2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F0 mg=41 5.答案:(1)8 m/s2 2.5 s(2)0.3 s(3)41 5。

2017年9月14日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 含解析 精品

2017年9月14日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 含解析 精品

9月14日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考纲要求:Ⅰ难易程度:★★★☆☆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从斜面底端A点处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所示。

已知物体第一次运动到斜面长度3/4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点滑到C点所用的时间。

【参考答案】t解法二(比例法):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x1:x2:x3:…=1:3:5:…现有x BC:x AB=1:3,则通过x AB、x BC的时间相等,均为t解法三(利用推论):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通过BC段与通过AB段的时间之比为t BC:t AB=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即t BC=t【知识补给】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表中所给的比例关系均可由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推导出,只要理解并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这些比例关系不用特别记忆,可在使用时自行推导。

注意在使用比例法时,要分清使用的比例关系是对于相等时间间隔、相等位移,还是对于总运动时间、总位移而言的。

(2017安徽安庆高一期末)关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1 s 内、2 s 内、3 s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B .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C .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相等(2017陕西西安一中高一期末)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位移为x 、2x 、3x 处的速度之比是A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1:3:5D .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高一物理运动学测试题4套(含答案)(1)

高一物理运动学测试题4套(含答案)(1)

⾼⼀物理运动学测试题4套(含答案)(1)运动学公式专项练习⼀、选择题1、图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图作如下分析,(分别⽤v1、a1表⽰物体在0~t1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v2、a2表⽰物体在t1~t2时间内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正确的是()v2⽅向相同,a1与a2⽅向相反A.vB.v1与v2⽅向相反,a1与a2⽅向相同C.v1与v2⽅向相反,a1与a2⽅向相反D.v1与v2⽅向相同,a1与a2⽅向相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可能很⼤⽽加速度可能为零B.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可能为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C.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不可能增⼤D.在初速度为正、加速度为正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当加速度减⼩时,它的速度也减⼩3.沿⼀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定增⼤B.物体运动的速度⼀定减⼩C.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定减⼩D.物体运动的路程⼀定增⼤4.图⽰甲、⼄两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同⼀个坐标原点的s-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都作匀变速直线运动B.甲、⼄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1C.⼄⽐甲早出发t1时间D.⼄运动的速率⼤于甲运动的速率6.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 1s末的速度是 6m/s,第 2s末的速度是 8m/s,则下⾯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初速度是 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 2m/s2C.任何 1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 2m/sD.第 1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7.如图所⽰的v-t图象中,表⽰物体作匀减速运动的是 ( )8.某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2,经过全程⼀半位置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9.物体沿⼀条直线作加速运动,从开始计时起,第1s内的位移是1m,第2s内的位移是2m,第3s内的位移是3m,第4s内的位移是4m,由此可知( )A.此物体⼀定作匀加速直线运动B.此物体的初速度是零C.此物体的加速度是1m/s2D.此物体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11.⼏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位移最⼤的是( )A.加速度最⼤的物体B.初速度最⼤的物体C.末速度最⼤的物体D.平均速度最⼤的物体12.图是甲⼄两物体从同⼀地点沿同⼀⽅向运动的速度图线,其中t2=2t1,则( )A.在t1时刻⼄物体在前,甲物体在后B.甲的加速度⽐⼄⼤C.在t1时刻甲⼄两物体相遇D.在t2时刻甲⼄两物体相遇⼆、填空题14.物体从静⽌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2s内的位移是6m,则其加速度是______m/s2,5s内的位移是________m,它运动最初18m的时间是______s,速度从6m/s增⼤到10m/s所发⽣的位移是__________m.15.⼀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以速度v1=25m/s匀速通过前1/3路程,以速度v2=50m/s通过其余2/3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17.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根据图象回答:(1)物体在OA 段作________运动,加速度为__________m/s 2,在AB 段作_ _ _ __ ___运动,加速度是__ __ __ ___m/s 2.(2)物体在2s 末的速度是___ _____m/s.(3)物体的最⼤位移是_____ _____m.19.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图中前⼏个点模糊,因此从A 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车通过D 点时速度是________m/s ,⼩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 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20、图所⽰为⼀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则(1)0~20秒物体的位移为,所⾏的路程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由落体运动在任何两个相邻的1s内,位移的增量为[ ]
A.1m
B.5m
C.10m
D.不能确定
2.自由下落的物体在头ts内,头2ts内和头3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是______;在第1个ts 内、第2个ts内、第3个t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又是______.
3.物体从高270m处自由下落,把它运动的总时间分成相等的3段,则这3段时间内下落的高度分别为______m、______m和______m;若把下落的总高度分成相等的三段,则物体依
次下落这3段高度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__.
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静止的质点,在最后三个连续相等的运动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
是__________,在最后三个连接相等的位移内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_。

5.自由落体第5个0.5 s经过的位移是第1个0.5 s经过的位移的倍数为()A.5 B.9 C.10 D.25
6.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 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A.5s B.7s C.9s D.3s
7.对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是1∶3∶5∶…
B.在1s末、2s末、3s末的速度之比是1∶3∶ 5
C.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3∶5
D.在相邻两个1s内的位移之差都是9.8m
8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可以是零
C.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末的速度之比是1︰3︰5
D.自由落体运动在开始连续的三个2s内的位移之比是1︰4︰9
9.(12分)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 AB =15 cm,s BC =20 cm,试求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B球的速度v B=?
(3)拍摄时s CD=?
(4)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