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实时操作系统基础(g)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题一、判断题:1.对计算机RAM中的信息进行读、写操作时,主机必须通电。
(√)2.ROM中存储的信息断电即消失。
(×)3.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都是低级语言,因此用它们编制的程序,其运行效率肯定低于高级语言所编的语言。
(×)4.采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其执行速度比用低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要快。
(×)5.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都属于低级语言,都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执行。
(×)6.字长是衡量计算机精度和运算速度的主要技术指标。
(√)7.计算机区别于其它工具的本质特点是具有逻辑判断的能力。
(√)8.同一张软盘上不允许出现同名文件。
(×)9.点距是彩色显示器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点距越小,可以达到的分辨率就越高,画面就越清晰。
(√)10.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巨大,因此,多媒体信息的压缩与解压缩技术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
(√)11.指令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都是以区位码形式存储的。
(×)12.UNIX是一种多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13.CAD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的系统。
(√)14.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完全由CPU决定。
(×)15.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都不是按照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设计的。
(×)16.我国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58年试制成功。
(√)17.第三代电子计算机主要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元件制造成功。
(×)18.计算机中用来表示内存容量大小的最基本单位是位。
(×)19.微型计算机的更新与发展,主要基于微处理器的变革。
(√)20.计数制中使用的数码个数被称为基数。
(√)21.ALU是控制器中的一个主要部件。
(×)22.20根地址线的寻址范围是512K。
(×)23.将八进制数154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110110。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精选文档】

第一章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
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件全集

– 顺序性
• 内部顺序性:P1: a1,a2,a3; P2: b1,b2,b3 • 外部顺序性:a1,a2,a3,b1,b2,b3; b1,b2,b3,a1,a2,a3
– 并发性
• 内部并发性:P1: a1,a2,a3; P2: b1,b2,b3 • 外部并发性:a1,b1,b2,a2,a3,b3; b1,b2,a1,b3,a2,a3
操作系统原理 Operating System
第1章 操作系统绪论
• 操作系统的概念 • 操作系统的历史 • 操作系统的特性 •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 操作系统的功能 • 计算机硬件简介 • 算法的描述 • 研究操作系统的观点
1.1 操作系统概念
• 操作系统的地位 • 引入操作系统的目的 • 操作系统定义
1.4.6 网络操作系统
建立在宿主操作系统之上,提供网络通讯、网 络资源共享、网络服务的软件包。
host1 NOS1
DOS3 host3
host2 NOS2
Printer
网络操作系统的目标
• 相互通讯
• 资源共享(信息,设备)
• 提供网络服务
– database server
– ftp server
• 2. 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外围机进行联机输入输出处理,通过外 围机的后援存储来实现和主机的连接。速 度快。
• 3. 直接耦合方式
主机和外围机通过一个公共外存直接连 接。速度快,人工不用干预
2.2.3一般用户的输入输出方式
图2.3 直接耦合方式
2.2.3 一般用户的输入输出方式
• 4. SPOOLING系统
本书:
begin end
Repeat 操作 ……
第3章_操作系统基础_参考答案

第3章操作系统基础习题参考答案1.选择题(1)操作系统是( D )。
A.用户与软件的接口B.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接口C.主机与外设的接口D.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2)在各类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分时系统是一种( D )。
A.单用户批处理操作系统B.多用户批处理操作系统C.单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D.多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3)在Windows 菜单系统中,能弹出对话框的操作是( A )。
A.选择了带省略号的菜单项B.选择了带向右三角形箭头的菜单项C.选择了颜色变灰白的菜单项D.运行了与对话框对应的应用程序(4)下列关于Windows菜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使用“开始”菜单的“注销”可更改用户B.用户可以自己定义“开始”菜单C.“开始”菜单内有设置“控制面版”项D.“开始”按钮只能固定显示在桌面左下角(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桌面任务栏中项目的是( C )。
A.快速启动区B.“开始”按钮区C.桌面菜单D.提示区(6)在下列文件中,可执行的文件为(B )。
A.Autoexe.pdfB.files001.exeC.run.datD.textfile.txt(7) 在Windows 中,关于文件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文件夹是用来组织和管理文件的B.“我的电脑”是一个文件夹C.文件夹中可以存放驱动程序文件D.文件夹中可以存放两个同名文件(8)Windows 中可以设置、控制计算机硬件配置和修改显示属性的应用程序是(D )。
A.Word B.Excel C.资源管理器D.控制面板(9)在Windows 中,剪贴板是用来在程序和文件间传递信息的临时存储区,此存储区是( C )。
A.回收站的一部分B.硬盘的一部分C.内存的一部分D.软盘的一部分(10)在Windows 资源管理器中,要把图标设置成缩略图方式,应在下面(C )菜单中设置。
A.文件B.编辑C.查看D.工具(11)在Windows 中,“写字板”是一种( A )。
第1章 操作系统概论

操作系统的发展续
由于批处理系统没有人机交互性,后来 又出现了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近年来又出现了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嵌入 式操作系统等。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归结为:
上没有配置操作系统,人们使用计算机采用手工操作方
式。 用户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大致如下:
先将程序纸带(或卡片)装入输入机, 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 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运行, 当程序运行完毕,由用户取走纸带和计算结
果。
手工操作方式的特点
手工操作方式的特点:
用户独占计算机资源,资源利用率低 CPU等待人工操作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流程,以提 高资源利用率并改善系统性能。
研究操作系统的两个观点
从用户观点看: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 机硬件之间的接口。为用户使用计算机 提供服务。
从资源管理观点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 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OS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资源
操作系统管理的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包 括:
对数据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 算
运算器
存储二进制信息
输入 设备
存储器
输出 设备
控制器
按程序要求控制各功能 部件协调一致工作
将计算机中的二进制转 为用户可识别的信息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关系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以及软件的各部分之间形 成了一种层次结构的关系。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 件,是对硬件的首次扩充。它位于硬件与其 它软件之间,是所有其他软件运行的基础。
应用程序 编译程序 编辑程序
操作系统 裸机
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课本课后题部分答案第⼀章1设计现代OS勺主要⽬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 OS勺作⽤可表现在哪⼏个⽅⾯?答:(1)OS乍为⽤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2)OS乍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或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13. OS有哪⼏⼤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14?处理机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处理机调度;进程管理: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协调。
通信:⽤来实现在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处理机调度:(1 )作业调度。
从后备队⾥按照⼀定的算法,选出若⼲个作业,为他们分配运⾏所需的资源(⾸选是分配内存)。
(2)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定算法选出⼀个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并设置运⾏现场,使进程投⼊执⾏。
15?内存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北京⽯油化⼯学院信息⼯程学院计算机系3/48《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参考答案余有明与计07和计G09勺同学们编著3/48答:内存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扩充。
内存分配: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
内存保护:确保每道⽤户程序都只在⾃⼰的内存空间运⾏,彼此互不⼲扰。
地址映射:将地址空间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与对应的物理地址。
内存扩充:⽤于实现请求调⽤功能,置换功能等。
16?设备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主要功能有:缓冲管理、设备分配和设备处理以及虚拟设备等。
主要任务:完成⽤户提出的I/O请求,为⽤户分配I/O设备;提⾼CPU和I/O设备的利⽤率;提⾼I/O速度;以及⽅便⽤户使⽤I/O设备.17?⽂件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什么?答:⽂件管理主要功能:⽂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录管理、⽂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

信息传输、控制协调等工作,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标
准的接口,用户通过这一界面实现所需的操作和使用系统的资
源,但操作和计算是在哪一台计算机上执行或使用哪个计算机
的资源则由操作系统自动完成,用户不用知道,即分布或操作
系统是透明的。
返回本节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 1.3.1 操作系统的定义 • 1.3.2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 1.3.3 操作系统的特征
返回本节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 1.2.1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 1.2.2 单道批处理系统与多道 批处理系统及执行系统 • 1.2.3 分时系统 • 1.2.4 实时系统 • 1.2.5 微机操作系统、网络操 作系统与分布式操作系统
返回本章首页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7章 Windows 98中文版的使用
• 本章学习目标 • 7.1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 7.2 磁盘驱动器的管理 • 7.3 附件 • 7.4 打印机的管理 • 7.5 Windows 98 的设置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
• 欢迎您使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
主 编:柯敏毅
结束放映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
第3章 进程管理
•3.1 引言 •3.2 进程的引入和定义 •3.3 进程的状态和进程控制块 •3.4 进程控制 •3.5 线程的基本概念 •3.6 进程调度 •3.7 进程通信 •3.8 死锁问题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
第4章 存储管理
• 4.0 • 4.1 • 4.2 • 4.3 • 4.4
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答案

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答案简介《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答案》是一本针对《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教材的答案集合。
本文档旨在提供读者对操作系统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基础。
目录1.引论2.进程管理3.处理机调度4.进程同步5.死锁6.内存管理7.虚拟内存8.文件系统9.输入与输出10.磁盘存储管理11.安全性和保护12.分布式系统13.多媒体操作系统14.实时系统第一章引论本章的目标是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包括定义了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操作系统的分类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问题1:操作系统是什么?答案:操作系统是一个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软件系统。
它为用户提供一个在硬件和软件之间进行交互的接口,同时协调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组件,以实现有效和可靠的计算机操作。
问题2: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答案:操作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0世纪50年代,当时计算机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小,操作系统也比较简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逐渐变得复杂而且功能强大。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多道程序设计的发展,操作系统开始支持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这就导致了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进程调度的需求。
同时,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和输入输出功能也得到了改进和扩展。
在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操作系统变得更加普及。
同时,分时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概念也开始出现。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引入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操作系统更加用户友好和功能丰富。
现在,操作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
问题3:操作系统的分类有哪些?答案:操作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国际上常用的操作系统分类方法:1.目标计算机系统:大型机操作系统、小型机操作系统、微型机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
2.处理方式: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3.用户数量:单用户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下两个任务分别同时调用上述函数运行的结果是什么?
void usertask1(void *pParam) { int sum; for(;;){ sum=add2(1,2); printf("\ntask%d call add2(1,2) solution is %d\n",1,sum); } } void usertask2(void *pParam) { int sum; for(;;){ sum=add2(100,200); printf("\ntask%d call add2(100,200) solution is %d\n",2,sum); } }
在μC/OS-II中,可以同时有64个就绪任务,每个任 务都有各自的优先级。 优先级用无符号整数来表示,从0到63,数字越大 则优先级越低。 μC/OS总是调度就绪了的,优先级最高的任务获得 CPU的控制权,不管这个任务是什么,执行什么样 的功能,也不管该任务是否已经等了很久。
1.4.3 不可剥夺和可剥夺内核(抢占优先级的问题)
1.4 内核 1.4.1 内核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其主要功能就是进 行任务调度。 所谓调度,就是决定多任务的运行状态,哪个任务 应该处于图1.4中的哪种状态。 内核中最最核心的基本服务就是调度的核心——任 务切换 μC/OS使用的是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可剥夺型内核。
1.4.2 基于优先级的调度算法
在操作系统移植的时候,任务切换代码就是必须要实现 的部分之一。 (移植最为困难的部分)
1.3.5 可重入和不可重入函数
函数可重入是指一个函数可以被多个任务调用,而不需要担心 在任务切换的过程中,代码的执行会产生错误的结果。 如果函数被多个任务调用,可能产生错误的结果,就是重入函 数。
int a,b; int add1(int *p1,int *p2) { int a,b; a=*p1; b=*p2; OSTimeDly(OS_TICKS_PER_SEC); c=a+b; return(c); } int add2(int p1,int p2) { //int a,b; a=p1; b=p2; OSTimeDly(OS_TICKS_PER_SEC); c=a+b; return(c); }
挂起态
1.3.4 任务切换
任务切换就是context switch,是任务调度的重要部分。 从字面上是上下文切换。任务切换是暂停一个任务的运 行,运行另一个就绪的任务。暂停一个任务,以后又能 恢复运行,必须考虑将这个任务运行的信息保存,而恢 复运行的时候需要将这些信息恢复到运行环境。 任务切换必须做环境的保存和恢复的操作。
任务的一个例子
void usertask(void *pParam) { INT8U i=0; for(;;){ printf("%d\n",i); i++; OSTimeDly(100); } }
见识一下RTOS中的任务
1.3.2 多任务
实时操作系统的是多任务的操作系统,系统中必然有多 任务在执行。 任务的种类: 用户任务,如前面的usertask; 系统任务,如空闲任务和统计任务。 多任务的的优点: 可以大大提高CPU的利用率; 使应用程序分成多个程序模块,实现模块化,应用程 序更易于设计和维护。
1.5.2 互斥
前面的例子中,A和B两个任务都要访问计算结果这个 共享,但是在A写这个资源的同时,B必须等待,而不 能在A写到一半的时候结束A而让B来读,这样会产生 灾难性的后果。 这样的共享资源称为临界资源(Critical Resource)。 这种访问共享资源的排他性就是互斥。 资源的特征:占用性
1.2 实时操作系统概述
1.2.1 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RTOS(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是 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收并以足够快的速 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来控 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作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 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
第1章 实时操作系统基础
1.1 操作系统概述 1.2 实时操作系统概述 1.3 任务 1.4 基于优先级的不可剥夺内核 1.5 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S(Operating System) 是裸机上的第一层软件。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 要的系统软件,是硬件的第一 层封装与抽象,在计算机系统 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有其 他的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都依 赖于操作系统的支持与服务。 除提供编程接口,操作系统还 承担着任务管理、事件管理和 消息通信、CPU管理、内存管 理、IO管理等核心功能。
1.1 操作系统概述
1.任务管理 2.CPU管理 3.内存管理 4.文件管理 5.IO设备管理
1.1.2 操作系统基本功能
5 任务是程序的一次执行。任务可以 分为系统任务和用户任务。系统任 CPU管理的含义在于多任务OS对 务是操作系统本身的任务,如操作 CPU 的分配,也就是分配对CPU 内存是任务的生存空间。内存管理 系统的主程序,时钟中断服务程序, 的所有权,简单说,哪个软件正在 用于给任务分配内存空间,相应的, 文件管理系统是实现对文件的统一 如后面要讲到的空闲任务和统计任 运行,占有 CPU。可以把它归入 在任务结束后释放内存空间。 管理,是对文件存储器的存储空间 务等。用户任务是用户应用程序的 管理系统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如打 任务管理。 进行组织,分配和回收,负责文件 运行,如用户设计的计算器软件的 印机,显示器,硬盘等。很明显, 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从用 一次执行或 WORD软件的运行, 用户应用程序应该调用 IO设备管理 户角度来看,文件系统主要是实现 如本书中给出的一些用户任务。这 模块提供的API来对设备进行操作, " 按名取存",文件系统的用户只要 些任务都需要任务管理部分来管 而不是直接读写硬件。 知道所需文件的文件名,就可存取 理。。 文件中的信息,而无需知道这些文 件究竟存放在什么地方。
实时系统与非实时系统的本质 区别就在于实时系统中的任务 都有时间限制。
1.2 实时操作系统概述
1.2.1实时操作系统基本特征
1.实时操作系统首先是多任务操作系统。
2.多级中断机制。 3.优先级调度机制。
1.3 任务 1.3.1 任务的概念
任务是程序的动态表现,在操作系统中体现为线程,是 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程序是静止的,存在于ROM、硬盘等外部设备。任务 是运动的,存在于内存中,有睡眠、就绪、运行、阻 塞、挂起等多种状态。 相同的程序的多次执行是可以的,就形成了多个优先 级不同的任务,每一个都是独立的。 在实时系统中,把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分割为多个任 务,每个任务都有自己的优先级,在操作系统的调度 下协调运行。
看看两个任务执行的情况
创建任务 运行结果
2
1.3.3 任务的状态
5
1.睡眠态 删除任务 任务已经被装入内存了,可是并没有准备好运行。例如上面给出的 阻塞态 2.就绪态 事件等待 usertask代码,以代码的形式存在于内存中,在调用 等待的事件发生 当操作系统调用 OSTaskCreate创建一任务后,任务就进入就绪态。 3. 运行态 OSTaskCreate (任务创建函数)创建之前,处于睡眠态。睡眠态 从图 1.4还可以看出,任务也可以从其他状态转到就绪态。处于就 任务真正占有 CPU,得到运行。这时运行的代码就是任务的代码。 的任务不会得到运行的,操作系统也不会给其设置为运行而准备的 4. 阻塞 绪态的任务操作系统已经为其运行配置好了任务控制块等数据结构, 如 usertask。处于运行态的任务如果运行完成,就会转为睡眠态。 数据结构。 阻塞对于操作系统的调度,任务的协调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 当没有比其更高优先级的任务,或比其优先级更高的任务处于阻塞 5. 挂起态 如果有更高优先级的任务抢占了 CPU,就会转到就绪态。如果因 看到图 1.3 的运行结果,而不是只有一个高优先级的任务得到运行, 状态的时候,就能被操作系统调度而进入运行态。从就绪态到运行 当任务在运行时,因为中断的发生,例如定时器中断每个时钟滴答 为等待某一事件,例如等待一秒钟的时间,如 就是因为 usertask 在没有事情可做,等待一秒钟的时候,不是强 态,操作系统调用任务切换函数完成。 创建任务 中断 任务切换 ( clock tick, 指每个时钟周期)中断一次,而被剥夺 CPU 的使用权, OSTimeDly(OS_TICKS_PER_SEC) ,需要暂时放弃 CPU 的使用 睡眠态 就绪态 运行态 行运行代码,而是把自己阻塞起来,使操作系统可以调度其他的任 返回 而进入挂起态。在中断返回的时候,若该任务还是最高优先级的, 权而让其他任务得以运行,就进入了阻塞状态。当由于中断的到来 删除任务 任务切换 (仍为最高优先级) 务。 就恢复运行,如果不是这样,只能回到就绪态。 而使CPU进入中断服务程序(ISR),必然使正在运行的任务放弃 当任务在等待某些还没有被释放的资源,等待一定的时间等时候, CPU而转入中断服务程序,这时被中断的程序就被挂起而进入挂 删除任务 要阻塞起来,等到条件满足的时候再重新回到就绪态,又能被操作 返回 起态。 系统调度以进入运行态,这是实时系统必须要实现的功能之一。 (不是最高优先级) 总之,任务要得到运行必须进入运行态,CPU只有一个不能让每 一些不理解操作系统的同学在编程的时候,在等待的时候常常使用 个任务同时进入运行态,进入运行态的任务有且只有一个。 FOR循环,不停的执行代码而使CPU的利用率暴增,使系统的运 行环境十分恶劣,甚至造成死机,是不可取的
1.5 同步和通信 1.5.1 同步
任务是独立的,但是任务之间又有着各种各样的 关系,以成为一个整体,来完成某一项工作。有时候一 个任务完成的前提是需要另一个任务给出一个结果,任 务之间的这种制约性的合作运行机制叫做任务间的同步。 例如,A任务实现计算功能,B任务输出A任务计 算的结果,然后循环运行。A任务和B任务就必须同步, 否则B任务输出的可能不是A任务刚完成的结果,或则B 任务访问结果时,A任务正在修改,因而输出错误的结 果。A和B就是必须进行同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