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D超声骨密度参数及报告单说明
BMD超声骨密度参数及报告单说明

骨密度T值与Z值左正常右骨质疏松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如何读懂骨密度检测呢?相信做过骨密度检测的人应该会对“T值”和“Z值”有所印象。
一般情况下,骨密度检测结果往往以“图片+表格”的形式给予反馈:“图片”直观展示的是被检者的骨密度数值位于中国男(女)性骨密度参照曲线图的具体位置;“表格”直接列出T值和Z值的数值。
1、读懂“T值”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来判断自己的骨密度是否正常,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是骨密度T值划分为三个区间,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2.5﹤T值﹤-1 表示骨量低、骨质流失;T值﹤-2.5 表示骨质疏松症;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临床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将检测者检测所得到骨密度与30~35岁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作比较,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
2、读懂“Z值”“Z值”划分为两个区间,各自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2﹤Z值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龄人范围内;Z值≤-2 表示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Z值也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其根据同年龄、同性别和同种族分组,将相应检测者的骨密度值与参考值作比较。
当出现低于参考值的Z值时,应引起病人和临床医生的注意。
而Z 值正常并不能表明完全没有问题,例如老年人Z值正常不能代表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同一年龄段的老年人随着骨量丢失,骨密度呈减少态势,其骨骼的脆性也进一步增加,此时更需要参照T值来准确判断骨密度情况一、成年骨密度报告单1.1 检查部位支持的检查部位:桡骨远端、胫骨中段1.2 SOS值超声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speed of sound,SOS)不仅反映骨骼的矿物质密度,也可以反映骨骼的微观结构。
1.3 T值表示患者骨密度高于或低于“年轻成年人”的参考均值的偏离程度,采用标准差(SD)单位表示。
1.4 Z值表示患者骨密度高于或低于预期同年龄匹配值的偏离程度,可用相对于人群内部编号的标准差(SD)表示。
BMD超声骨密度参数及报告单说明

BMD超声骨密度参数及报告单说明
1. 骨量(BMD):指其中一骨骼部位的骨组织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常用单位为克/立方厘米(g/cm³)。
骨量是衡量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BMD越高,骨骼越强壮。
2. T值(T-score):是将被测者的骨密度与同龄、同性别的健康人群的骨密度进行对比所得的结果。
T值可用来评估个体的骨质疏松程度。
T值大于-1是正常范围,T值在-1到-2.5之间是骨质疏松前期,T值小于-2.5是骨质疏松。
3. Z值(Z-score):是将被测者的骨密度与同龄、同性别、同种族的人群的骨密度进行对比所得的结果。
Z值可用来评估个体的骨骼健康状态。
如果Z值在-2到0之间,表示骨密度低于平均水平;如果Z值小于-2,表示骨密度明显低于平均水平。
1.基本信息:包括被测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2.检查日期:记录BMD超声检查的具体日期。
3.测量部位:说明所测量的骨骼部位,如腰椎、髋骨等。
4.测量结果:显示被测者的骨量、T值和Z值等参数。
同时,常会将测得的数值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以便评估个体的骨骼状况。
5.评估和建议:根据测量结果,提供具体的评估和建议。
例如,如果T值或Z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骨密度检查或采取针对性的骨质疏松治疗措施。
6.医生签名:由负责解读和评估检查结果的医生签字确认。
骨密度测量方法

骨密度测量方法
4.3被测者基本资料输入
4.3.1 输入受检者信系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为必填项。
4.3.2 BMD-1000B型超声骨质分析仪为桡骨,
4.3.3窗口右边设有被测者的历史数据记录,方便查询分析、判断。
4.4检测和数据采集
4.4.1检测者前臂桡骨远段1/3处。
在受检者前臂均匀地涂上一层超声耦合剂,尽量避开肌肉、皮下组织,将超声探头垂直于桡骨上,探头平面平行于桡骨表面并轻微施压。
注意探头标有T的一端向心,见下图1-8
4.4.2 检测预览:点击“预览”按钮由绿色变色。
检测人员手持探棒,将探头稍加压力大检测不位。
同时观查一器“界面检测”显示检测基线和定位。
.
4.4.5 有效数据的采集
有效数据菜集的参数表准1使用定位参数条来取得探头与测量部位的最佳温和.只有在最佳吻合情况下测到的数据才是有效数据.根据不同人群有2种定位区600-800为成人定位区.1000-1200为儿童定位区
2检测基线红线稳定成直线
4.4.6有效数据的菜集,有效数据菜集的参数标准达到后则点击”键和键盘上的空格键同时保持检测部位不动,系统将启动数据采集
,采集时间持续几秒种后,系统将自动跳转到“检测结果界面”骨密度测量结果面.。
4.6.1骨密度测量结果有效数据菜集完成系统会自动进入“骨密度测量结果”窗口。
骨密度测量结果报告内容说明。
测量值SOS为测量声速值。
T值;受侧人的骨密度与同性同年龄正常骨密度峰值的比较值. Z值:受侧着的骨密度与同性同年龄正常平均骨密度的比较值测量图示蓝线:同性同种骨密度峰值平均声速值。
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

注解
高于同龄人2个标准差以上,发育较好,保持正常饮食 和活动
高于同龄标准一个标准差,骨质状态发育正常,保持饮 食,适当保证钙源补充,多活动,防止骨发育下滑。
高于年龄标准,但不满一个标准差,表示发育一般,由 于儿童的骨发育速度可能在某一时刻发生实进,所以要 注意饮食、多进行阳光下活动,可以适当考虑补充一些 低鱼肝油与高钙食品,防止因发育实进造成的营养不足。
严重不足低于年龄标准一个标准差以上,可能会有一些 临床症状出现,必须马上根据症状额外补充钙质或维生 素D,及时调整饮食,多进行阳光下活动。
往意临床症状情况,及时进行治疗。
成人比:骨质量与成年组平均值的百分比 同龄比: 骨质量与同性另同龄组平均值的百分比
T 值 范围:
T>-1 :骨质正常 -1>T>-2.5 : 骨质减少
T> 2.5 : 骨质疏松
数值 Z>2 2>Z>1
1>Z>0
-1>Z>-2 -2>Z
诊断结论 优秀 正常
正常中略 有不足
严重不足 危险状态
2017-11-15 骨关节康复科
SOS: 声速MI :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 T值(成年比):骨质量与同性别成年组平均值的比值(成年人主要看T值) Z值(同龄比):骨质量与同性别同龄组平均值的比值(儿童主要看Z值)
骨密度检查报告如何看

骨密度检查报告如何看骨密度检查报告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骼健康状况的工具,常用于诊断和监测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在看骨密度检查报告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指标和术语的解读,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骨骼状况,及时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术语解释在读取骨密度检查报告之前,先了解一些常见的术语会有所帮助。
- T值:T值是用来比较个体骨密度与同龄健康成年人骨密度的差异。
T分数是用标准差表示的,T值大于-1表示正常骨密度,介于-1和-2.5之间表示骨质减少(骨质疏松症前期),小于-2.5表示骨质疏松症。
- Z值:Z值是比较个体骨密度与同龄同性别人群的骨密度差异。
与T值不同,Z值考虑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
Z值大于-1表示正常骨密度,小于-1表示骨质减少。
- BMD值:BMD值是指骨密度测量的结果,以g/cm²表示。
2. 关注的重点在看骨密度检查报告时,以下几个指标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和重点解读的。
- 骨密度数值:在报告中,会给出各个扫描部位的骨密度数值,通常以BMD值表示。
数值越大表示骨密度越高,越小表示骨密度越低。
相比不同部位,髋骨和腰椎是最常见且重要的测量部位。
- T值和Z值:通过比较个体骨密度与标准人群的差异,我们可以了解到骨密度的整体状况。
根据T值的范围判定,可以评估是否存在骨质减少或骨质疏松症,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 年龄匹配的标准:在骨密度检查报告中,肯定会有对应不同年龄段的标准值。
我们需要将个体的骨密度数值与相应年龄段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以了解其在同龄人中的相对水平。
3. 骨密度检查的解读基于上述关注重点,我们可以对骨密度检查报告进行合理解读和评估。
- 正常骨密度:若BMD值在正常范围内,通常表明骨骼健康。
T值和Z值都在-1以上则进一步确认正常骨密度。
- 骨质减少:若BMD值低于正常范围,但T值在-1和-2.5之间,可以认定为骨质减少,也被称为骨质疏松症的前期。
此阶段需密切关注骨骼健康,采取措施预防骨质进一步减少。
骨密度检测报告参数2024

引言概述:骨密度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骼健康状况。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等骨骼相关疾病。
本文将对骨密度检测报告的参数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些参数。
一、骨密度指数(BMD)1. 骨密度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骨密度指数是指骨骼中的矿物质含量与单位体积的比例。
常见的骨密度指数计算方法包括T值和Z值。
2. T值的意义和解读- T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同龄性别健康人群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
T值的正负表示个体骨密度与平均值的差距程度。
正常T值范围为-1到+1,超过此范围则可能存在骨质疏松或骨质增多症。
3. Z值的意义和解读- Z值是将个体的骨密度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的人群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
Z值的正负表示个体骨密度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人群的差距程度。
二、骨密度波动系数(CV%)1. 骨密度波动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骨密度波动系数是评估骨密度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的指标。
它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患者的两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变异程度。
2. 骨密度波动系数的影响因素- 骨密度波动系数受到测量设备、操作者技术水平、患者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三、骨密度T分布(T-score distribution)1. 骨密度T分布的定义和意义- 骨密度T分布是指同一性别、同种族的人群在不同T值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骨密度T分布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骨骼状况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2. 骨密度T分布的解读- 不同T值范围内的骨密度分布情况表示不同的骨质状况。
例如,T值在-1到-2.5之间的骨密度分布情况提示可能存在骨质减少症。
四、骨密度变化率(BMD rate of change)1. 骨密度变化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骨密度变化率是指个体骨密度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速率。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年龄调整百分比和Z值调整百分比。
2. 骨密度变化率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骨密度变化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骨骼健康的变化趋势,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教你从一张骨密度检查单,看懂骨密度检查!

教你从一张骨密度检查单,看懂骨密度检查!来源骨事汇前几天,有一位中年女性,在医院体检后,医生告知其骨密度减低,但她拿到化验单后,怎么也看不明白,对很多数值都不了解,今天,我们就以这位患者的检查单为例,教大家一些骨密度检查的基本常识。
01被检查的骨密度是什么呢?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
02因人而异的指标,“密”的标准是什么?骨密度检查是通过调查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做为标准,用我们每个人测出的数值去对比这个标准,在检查报告里的正数代表超过了标准,骨骼强硬结实;负数代表低于标准,骨质较为疏松。
03骨质密度里的T值和Z值是什么意思?•T值是和同性别的中国北方青年人相比,也就是和一生中最佳状态相比差多少;•Z值是和同性别的同龄人相比,也就是说相比于健康的同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04和标准差了多少,可以怀疑诊断骨质疏松?•对于中老年人,T值更具有临床判定意义。
当T值为-1到-2.5时,提示骨密度减低,当T值<-2.5时,提示为骨质疏松。
•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及小于50岁男性,更需要看Z值。
但是与T值直接提示为骨质疏松不同的是,Z值即便<-2,也只是提示骨密度降低,“考虑”为骨质疏松,要确诊是否是骨质疏松,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判断。
•05骨密度和哪些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性别,男性骨密度高于女性;•年龄,青壮年骨密度最高,女性在绝经期开始快速下降,男性超过50岁骨密度则快速降低;•生活习惯,具有规律的运动习惯、不熬夜、不死宅的人群骨密度较高;•饮食习惯,常吃牛奶、鱼类、肉类的人群骨密度较高,常吃素的人群骨密度较低;•酒精,酒精会阻碍骨的代谢,使得骨密度降低。
06骨质疏松了还有什么小知识?一附院内分泌科公众微信号创建于2014年7月9日,目前关注人数达47000人,欢迎您的关注。
您可以通过查看历史消息,在查看历史信息页面上部疾病相关内容输入进行搜索,比如输入骨质疏松来搜索功能骨质疏松的相关内容,继续了解骨质疏松吧!想咨询医生,您可以在对话框输入后发送信息。
骨密度检查报告如何看

骨密度检查报告如何看骨密度检查是一项帮助医生检查患者骨骼健康状况的常规检查。
这项检查可以帮助人们识别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骼健康问题,以及采取针对这些问题的治疗措施。
然而,很多人收到骨密度检查报告后不知道如何阅读报告和理解诊断。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如何读懂和理解骨密度检查报告。
了解您的骨密度报告骨密度报告通常包括许多数字和术语,可能会令人困惑。
读懂骨密度报告的第一步是了解报告的两个最重要的部分:T分数和Z 分数。
T分数是比较患者骨密度与年轻成人骨密度峰值时的标准差值。
T分数比较常见,用于确定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T分数结果为:- 骨密度正常:T分数大于-1- 低骨密度(可能存在骨质疏松):T分数为-1至-2.5- 骨质疏松:T分数小于-2.5Z分数是比较患者骨密度与与相同性别、年龄和体型的人群骨密度的标准偏差值。
Z分数主要用于评估对特殊疾病、药物治疗或其他因素而导致的骨密度异常状况。
相对于T分数,Z分数的结果更少用于评估骨质疏松。
Z分数结果为:- 正常骨密度:Z分数大于-1- 低骨密度:Z分数为-1至-2.5- 骨质疏松:Z分数小于-2.5理解您的骨密度报告一旦你理解了T分数和Z分数,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你的骨密度报告。
你的骨密度报告很可能有许多附加信息可以帮助你理解你的骨骼健康情况。
以下是你可能会在骨密度报告中看到的其他常见术语:- BMD(骨密度):BMD表示你的骨密度,通常在整个身体的不同区域进行测量。
BMD受家族遗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T-score(T值):T值是T分数的值,用于比较患者的骨密度与年轻成人的骨密度峰值。
T值用于评估您骨密度的正常程度,并可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标准。
- Z-score(Z值):Z值是Z分数的值,用于比较您的骨密度与相同性别、年龄和体型的人的骨密度。
如果您的Z值比较低,这可能意味着您有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 平均标准差(呆板的标准差):这是一个比较测量结果的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理化性质的人口所得到的BMD值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密度T值与Z值
左正常右骨质疏松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如何读懂骨密度检测呢?相信做过骨密度检测的人应该会对“T值”和“Z值”有所印象。
一般情况下,骨密度检测结果往往以“图片+表格”的形式给予反馈:“图片”直观展示的是被检者的骨密度数值位于中国男(女)性骨密度参照曲线图的具体位置;“表格”直接列出T值和Z值的数值。
1、读懂“T值”
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来判断自己的骨密度是否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诊断标准是骨密度T值划分为三个区间,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
-1﹤T值﹤1 表示骨密度值正常;
-2.5﹤T值﹤-1 表示骨量低、骨质流失;
T值﹤-2.5 表示骨质疏松症;
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临床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将检测者检测所得到骨密度与30~35岁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作比较,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
2、读懂“Z值”
“Z值”划分为两个区间,各自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2﹤Z值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龄人范围内;
Z值≤-2 表示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
Z值也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其根据同年龄、同性别和同种族分组,将相应检测者的骨密度值与参考值作比较。
当出现低于参考值的Z值时,应引起病人和临床医生的注意。
而Z值正常并不能表明完全没有问题,例如老年人Z值正常不能代表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
因为同一年龄段的老年人随着骨量丢失,骨密度呈减少态势,其骨骼的脆性也进一步增加,此时更需要参照T值来准确判断骨密度情况
一、成年骨密度报告单
1.1 检查部位
支持的检查部位:桡骨远端、胫骨中段
1.2 SOS值
超声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speed of sound,SOS)不仅反映骨骼的矿物质密度,也可以反映骨骼的微观结构。
1.3 T值
表示患者骨密度高于或低于“年轻成年人”的参考均值的偏离程度,采用标准差(SD)单位表示。
1.4 Z值
表示患者骨密度高于或低于预期同年龄匹配值的偏离程度,可用相对于人群内部编号的标准差(SD)表示。
1.5 SOS曲线图
横坐标:年龄(岁)
左侧纵坐标:SOS(米/秒)
右侧总坐标:T值
三条曲线:中间为各年龄健康人sos平均值,上下分别为±1倍标准差
标记点:检测结果
绿色粗实线:骨量正常与骨量减少的分界线,T = -1
红色粗实线: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分界线,T = -2.5
绿色区域:骨量正常
黄色区域:骨量减少
红色区域:骨质疏松
二、儿童骨密度报告单
2.1 检查部位
支持的检查部位:桡骨远端、胫骨中段
2.2 SOS值
超声在媒介中的传播速度(speed of sound,SOS)不仅反映骨骼的矿物质密度,也可以反映骨骼的微观结构。
2.3 Z值
表示患者骨密度高于或低于预期同年龄匹配值的偏离程度,可用相对于人群内部编号的标准差(SD)表示。
2.4 百分比
本次测量值在所有同年龄同性别人中排序,所得到的相对百分比位置。
当本次测量值很小时,百分比近似于0;
当本次测量值很大时,百分比近似于100;
当本次测量值约等于平均值时,百分比近似于50。
2.5 SOS曲线图
横坐标:年龄(岁)
纵坐标:SOS(米/秒)
四条曲线:中间为各年龄健康人sos平均值,上下分别为±1、±2倍标准差
标记点: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