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历史沟沉

合集下载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一、吉林省西部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一)地形地质吉林西部盐碱土区地处松辽平原中心,四周为缓慢上升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脉所环绕,是三面环山一面靠分水岭的平原,地势低平。

在地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型内陆湖盆,湖水多次丰枯,使流域内高地母质母岩中可溶性盐分随径流汇集于闭流低地,这是盐碱的来源。

周围山地降水丰沛,区内有松花江和嫩江贯穿中部,还有发源于山地的百余条无尾河向中部平原集中。

河水由于古老河道的存在及地表径流作用,漫流于平原内形成无数的内陆湖泊(即碱泡子),可溶性盐类不能排出。

沉积的母质形成粘重的不透水层(即碱隔子),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二)气候条件吉林西部气候特点是春旱秋涝。

春季风多风大严重干旱,地表水蒸发量大。

从周围高地汇集来的“野水”含有一定数量的盐碱,由于“野水”排不走,盐碱便留下,蒸发浓缩,盐分积聚地表。

伏后秋雨又多又大,使得土发粘,不渗汤,形成内涝。

内涝又加重了盐碱。

盐随水来,碱随水走,土壤盐碱化有加重了内涝。

年年如此,循环往复,吉林西部盐碱化程度越来越重,盐碱土面积越来越大。

(三)植被演替吉林西部盐碱地原本以中旱生草本植被占优势,并混有相当数量的中生草本植物。

历史上这片盐碱地曾经也植被茂盛,但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无序开垦破坏植被,现如今,干旱盐碱地块,植被正向杂草群落演替,呈现出无法利用状态;低洼盐碱地块,正向星星草、芦苇群落演替,而含碱量大的地方则向碱蓬子群落演替。

若继续过度放牧或开荒后又弃耕,可能进入无植被状态,进一步加重盐碱化。

(四)地下水状况吉林西部盐碱土地势低洼,地下水埋深多数季节在200厘米左右,有些地块雨季时接近地表,积涝成灾。

“涝碱相随”,使盐分更向这里集中,加重了土壤盐碱化。

如果地面不平,就会造成“洼兜窝碱”和“高包返碱”现象。

这是因为聚集在浅层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随水通过土壤毛管上升直达地表,使土壤发生盐渍化。

这也是拉沙土压盐碱不治碱的根本原因。

2023介绍吉林的导游词

2023介绍吉林的导游词

2023介绍吉林的导游词2023介绍吉林的导游词1吉林简称吉,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界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

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地处东经122-131度,北纬41-46度之间。

幅员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

东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广阔的平原。

管辖长春--1个副省级城市、吉林、四平、通化、白山、辽源、白城、松原7个地级城市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吉林省境内的长白山脉连绵千米,素有“长白林海”之称。

其西部的草原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是我国北方商品牛、细毛羊的主要产地之一。

吉林省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中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冬季较长而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春秋风大,天气多变;东部湿润多雨,西部干燥少雨多风沙。

在我国的东北,有一片土地,有巍巍长白山、辽阔黑土地,它就是“黑土地之乡”——吉林省。

自先秦开始,吉林省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了行政区域管辖之下,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吉林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建立伪满洲国,长春为首都。

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改为9省,吉林、间岛合并称吉林省。

1949年,吉林省为东北6省之一,省政府在吉林市。

1954年确立长春市为省会,沿置至今。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东南与朝鲜接壤,全国55个少数民族成份中,吉林省就有48个,其中朝、满、蒙、回、锡伯5个民族人口比例较大。

省内有多个朝鲜族聚居地,独具特色的朝鲜民俗会带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

说到吉林省的自然景观,最负盛名的还是长白山和吉林雾凇。

“雄山托天池,林海藏珍奇”,景色宜人的长白山景区引人入胜。

还有那冰清玉洁的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的诗情画意让人沉醉其中,以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让人受宠若惊。

吉林省长白山玄武岩覆盖区长白县十七道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吉林省长白山玄武岩覆盖区长白县十七道沟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2020.34科学技术创新调查区主体位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Ⅲ)鸭绿江拗陷(Ⅳ)的南缘,部分属狼林地块北缘(Ⅲ)。

调查区处于两个三级构造单元的接合部。

与南东部朝鲜惠山~利源拗陷(Ⅳ)、南部狼林地块(Ⅲ)相接。

(图1)。

区内已知地热资源主要有:十五道沟、十八道沟构造型地热温泉。

区域上八道沟-长白县东西向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地热资源的分布。

然而由于前新生代基岩几乎全部被玄武岩掩盖而未见出露,给地质工作带来困难;区内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沟谷深切,通行极为不便,勘查工作难以展开;受古地貌制约大部分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厚度较大,常规的地质难以实施,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本研究通过重力、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对深部地质、地热资源信息进行提取[1],以达到对长白县十七道沟地热资源的潜力评价[2]。

1地质概况1.1区域地质概况(1)地层:区内地表出露地层西侧为震旦系万隆组白云质灰岩,青白口系桥头、南芬、钓鱼台组石英砂岩、黑色页岩等,东侧为晚三叠长白组火山凝灰岩。

南北向地表依次出露青白口系钓鱼台、南芬、桥头组,震旦万隆组、以及寒武系、奥陶系灰岩。

本区位于八道沟~长白向斜东段,向斜核部位于沿江村至十八道沟一带,由石炭~二叠系组成,向南依次出现奥陶纪、寒武纪地层。

向斜北翼被中、新生代地层覆盖,向斜南翼被一系列脊线起伏的小型波状褶皱复杂化。

靠近南部由于强烈的挤压结果,在南尖头至十四道沟造成地层局部向南西倒转。

近向斜核部,褶皱以椭圆形小型穹隆构造为特点,岩层均向外倾斜,倾角为30°(2)构造:受辽吉裂谷基底及鸭绿江断裂带的控制,区内主要构造形迹以表浅层次断裂褶皱构造为主,中深层次透入性构造(片麻理)、韧性变形次之。

断裂褶皱构造以近东西向为主,北西向,北东向次之。

十五道沟以西以近东西向构造为主,十五道沟以东以北西向构造为主。

其中与本区工作有关的断裂主要为:十三道沟电站-十五道沟断裂:西段为寒武纪昌平组与馒头组呈断层接触;中段为崮山组与昌平组、馒头组呈断层接触;东段为张夏组与崮山组呈断层接触。

吉林的十大名胜古迹

吉林的十大名胜古迹

吉林的十大名胜古迹吉林具有丰富、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千姿百态,人文景观独具特色。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吉林的十大名胜古迹,欢迎大家阅读!吉林的十大名胜古迹:青云寺青云寺原名“清云寺”,始建于清朝末年,原址建于九台市西营城子乡董家村,1966年“文革”期间被毁,寺院殿堂、佛像茫然元存,尼众被遣散。

1987年8月由尹淑琴资助重建庙宇于现址,取名“双龙寺”。

1997年6月13日被省政府宗教事务局批准,更名“青云寺”。

青云寺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寺庙,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其两侧建有东西配殿、钟鼓楼、高16。

9米的露天观音塑像,形成完事的庙宇建筑群。

大雄宝殿为二层歇山式古典建筑,大殿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属二级寺院,妮姑26人,每年接待游人10万人次。

吉林的十大名胜古迹:辽黄龙府遗址黄龙古城历经蛮荒到文明,从狩猎到农耕的沧桑岁月,如今,农安县启动了“弘扬黄龙文化,打造东北历史文化名城”工程,计划用3到5年时间完成黄龙府文化遗存的保护以及进行文化项目开发等系列工作。

首先将黄龙府古城区遗址内,择地规划兴建黄龙府文化园。

包括复原重建辽太祖行宫、徽钦二帝关押处,以及元代驿站,借此形成一组辽金风格建筑群;二是以辽塔为中心,规划复建千年古寺黄龙寺,并兴建黄龙府历史博物馆,全面收集、保存和展示黄龙府各层面的历史文化遗存。

吉林的十大名胜古迹:妙因寺妙因寺亦称“大通寺”,藏语称“大通多吉强”,清光绪年间改称今名。

始建于一七四一年(清乾隆六年),是吉林省著名藏传佛教古刹之一。

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六六年先后两次遭破坏。

二OOO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复重建,于二OO二年七月竣工。

妙因,绝妙之行因,菩萨三大行也,即大慈、大悲、菩提心。

位于今天祝县城西50公里的大通河东岸连城鲁土司衙门附近,背靠石屏山,右临大通河,山水相映,环境幽雅,是甘肃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自然地理 吉林省水资源状况

自然地理 吉林省水资源状况

吉林省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概况:吉林省水资源总量为404.2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56.57亿立方米,地下水113.18亿立方米,二者重复量为65.5亿立方米。

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21.2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503立方米。

东部的地表水水资源大于西部,东部水资源多为地表水;西部地表水贫乏,而以地下水为多。

以大黑山为界限,东部为足水区,西部为缺水区。

东部水资源量为316.67亿立方米,其中长白山区包括抚松、白山、长白、集安、靖宇、通化、柳河、安图、桦甸、和龙、敦化等地,为水资源丰富的足水区,该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7.9%,水资源量150.12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43.8万立方米,人均有水7329立方米。

中低山丘陵较足水区,包括吉林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含延吉市)及辉南、东丰、梅河口等县(市)。

该区总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1.1%,水资源量153.4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25.8万立方米,人均有水2860立方米;延吉盆地较少水区,面积占全省3.7%,水资源量13.15亿立方米,人均有水1770立方米。

大黑山以西台地、丘陵、平原为缺水区,水资源总量为87.58亿立方米,占全省的21.7%河流状况:吉林省河流众多,主要分为松花江水系、辽河水系、鸭绿江水系、图们江水系、和绥芬河水系。

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26毫米,其中降水量最大的桦甸为769毫米,最小是辉南为669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72%。

水运:吉林省主要通航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图们江和鸭绿江。

一般4月中旬至11月下旬为通航期。

全省内河航道1789公里,有内河港口3个(大安港、吉林港、扶余港),年吞吐能力140万吨。

地下水资源:吉林省地下水资源为113.18亿立方米。

以大黑山为界,以东地区地下水储量为61.55亿立方米,以西的中西部丘陵台地平原地区储量为51.63亿立方米。

全省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6.56亿立方米。

吉林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商榷

吉林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商榷

吉林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商榷
赵衍华;张普林
【期刊名称】《吉林地质》
【年(卷),期】1991(010)004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吉林省延边地区屯田营组时代。

通过对屯田营组研究历史的回顾,从火山岩喷发—沉积序列和生物地层资料指出屯田营组时代为晚侏罗世,屯田营组与金沟岭组同是晚侏罗世两个火山旋回。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赵衍华;张普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2
【相关文献】
1.吉林延边地区早白垩世长财组的蕉羽蕨叶(Nilssoniopteris) [J], 魏文艳;孙跃武;汪誉新
2.吉林延边和龙地区满河组安山岩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研究 [J], 张宇宸;李翱鹏;刘万臻;苏斌
3.吉林延边地区二叠系大蒜沟组■类化石 [J], 孙恒元
4.吉林安图县早白垩世屯田营组孢粉组合 [J], 黎文本
5.吉林延边地区下白垩统长财组铁角蕨属一新种 [J], 尹殿奎;刘欢;孙跃武;万传彪;赵俊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吉林省敦化盆地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

吉林省敦化盆地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

吉林省敦化盆地地质特征及地质发展史金伯禄;魏海泉【摘要】The Dunhua Basin is a collective of Cretaceous-Paleogene Xinkailing Basin,Dashanzuizi-Jingbohu Basin,and Neogene-Quaternary Dunhua Volcanic Basin.Formation of the Dunhua Basin was controlled strictly by the two parallel graben faults in the Dunmi Faults Zone.The Dunmi Faults Zone was a series of graben faults in the volcanic orogeny that formed by the westward subdction and compression of the Yizuonaiqi plate during Jurasy-Cretaceous.During Neogene-Quaternary the mantle thermal plume beneath Changbaishan and the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cific Ocean made the composite but non-integrity graben deep faults zone,composing the Dunhua Basin.It shows,from a geological survey work,that there exists a proper environment for producing coal and oil in Dashanzuizi-Jingbohu Basin.And it did prove up a principium reserve of five hundred eight-two million tons,perspective reserve of one billion tons of coal and one hundred twenty-four million tons of natural gas andoil.The basalts in Dunhua Basin were formed multiply and distributed on a wide area,which brought up the many beautiful scenery and resources such as building material,casting and rock-cotton and diatomite.%敦化盆地是由白垩—古近纪的新开岭盆地、大山嘴子—镜泊湖盆地和新近—第四纪敦化火山盆地的组合总称。

吉林省长白山西坡梯子河温泉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吉林省长白山西坡梯子河温泉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吉林地质JILIN GEOLOGY第39卷第4期2020年12月Vol. 39 No. 4Dec. 2020文章编号:1001—2027 (2020) 04—22—6吉林省长白山西坡梯子河温泉地热流体质量评价刘 慧,赵 阳,隋佳轩,李立军,赵春鹏,徐思瑜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吉林长春00021摘 要:在地热地质条件非常好的长白山地区,不止北坡有著名的聚龙泉群,西坡也有温泉分布。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资料,介绍了长白山地区地热地质条件,并对其西坡梯子河温泉进行水样采集及水质分析, 进而开展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方法对水化学类型进行了评价;二是 开展了地热水不同用途评价;三是对地热水的腐蚀性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水化学类型为HCO 0 - Na 型 水,属淡水、中性水、软水,氟与偏硅酸达到命名矿水浓度,偏硼酸达到医疗价值浓度,且该地热水不具有腐蚀性。

关键词:梯子河温泉;地热流体;质量评价中图分类号:P 621.3文献标识码:AEvaluation of geothermal fluid quality of Tizihe hot spring in the western slopo of Changbat Mountaiop of Jilin PrrvinceLIU Hui ,ZHAO Yang ,SUI Jia-xuan ,LI Li-jun ,ZHAO Chun-peeg , XU Si-yu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al Station of Jilin Province , Changchun 130021, Jilin , ChinaAbstrrci :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with gooO geotherm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re are not only famous Juloog Springs on the north slope, b ut also hoi springs on the west slope. Based on fielO investi-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eauthors introOuceV the geothermal geolooical conditions in Changbai Mountains, collectel water samples and analyzed water quality of hot spring in Tizihe hot sping, and then carriee oot geothermal fuid quality eveluation. U incluUos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O of Shukaroe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types of hyUrochemisPy ; Second ,the eveluation of dif ­ferent uses of geothermal water was carrieO oot. Thirdlp ,the causticity of geothermal water is evalaateO. The evalaation re-selts show that the hyUrochemical type is HCO9 — Na watee, which belongt te fresh watee, neutral water and soft watee, theconceotration of aaorine and metasilicic aciO reaches the conceotration of named mineral water conceotration ,and the con -ceotration of metaboric aciO reaches the conceotration of medical valae ,and the hot water in this areo is not corrosive.Key words : Tizihe hot spring ; geothermal fluiO ; qualith evalaation0引言“吉林省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划”项目为“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调查评价与区划”项目,经中国地调局批准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组织实施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历史沟沉
吉林省档案馆
吉林日报20030604第2版
今天是吉林省建置350周年纪念日。

从顺治十年五月初九(1653年6月4日),清廷任命沙尔虎达为昂邦章京镇守宁古塔地方,标志着吉林省建置的开始,到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九(1908年2月20日),清廷正式启用“吉林省印”,表明吉林建省的完成。

其间,吉林省的行政机构和辖区、疆界多次变化。

清王朝自确立了对中国的统治后,仍视东北地区为“龙兴重地”。

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定都北京后,全部裁撤明朝在东北设立的都司卫所,在盛京设大臣一员(顺治三年改称奉天昂邦章京),统率八旗管辖外兴安岭以南的整个东北地区。

顺冶十年五月初九(1653年6月4日),为加强北部边防,清廷命沙尔虎达“为昂邦章京,镇守宁古塔地方”(昂邦章京为满语,意为总管,即大臣;一般为二品武官),并派梅勒章京二员,随同昂邦章京镇守宁古塔地方,统率八旗兵驻守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流域,包括库页岛、尼布楚在内的广大地域,此为吉林省建置之始。

从此整个东北地区形成了一分为二的行政格局。

沙尔虎达(1598——1659年)为满洲镶兰旗人,早年投附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多次参加征讨明朝的战争。

清顺治年间,他曾攻潼关、江宁、杭州、江西等地。

顺治五年升迁议政大臣。

顺治九年(1652年)2月,清朝为巩固东北边境,任命沙尔虎达守卫宁古塔地方(驻地为现黑龙江省海林县旧街乡),第二年任昂邦章京。

当时的宁古塔一带人迹罕见,冬季一到,冰天雪地,“耳鼻手指~触辄坠地”。

沙尔虎达在任时,为抗击入侵俄军,积极整顿军备,采取坚壁清野的措施,并把分散的鄂温克、达斡尔等各民族进行编制,统一指挥,多次击败沙俄匪徒陆路、水路进犯。

顺治十五年(1658年)沙尔虎达率军进剿俄匪,全歼斯捷潘诺夫等300余人,获松花江口大捷。

沙尔虎达为保卫东北边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沙尔虎达病逝,终年61岁。

沙尔虎达死后,康熙帝命其子巴海“代其父为昂邦章京前往驻防”。

康熙元年(1662年)宁古塔昂邦改称宁古塔将军,巴海首任其职。

巴海在加强抗击俄人入侵的同时,还积极发展经济,提倡耕织,并开展贸易活动。

康熙五年(1666年),宁古塔将军署从原驻地迁往现在的黑龙江省宁安县,在牡丹江江岸修建了衙署。

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到吉林乌拉城(今吉林市),而以吉林副都统移驻宁古塔。

从此,吉林城就成了吉林的军_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当时的吉林城规模很小,最初的城墙东西250步、南北长290步。

在吉林城置将军署和将军府。

将军署设有印务处、户司、兵司、刑司、工司。

巴海移驻吉林乌拉后,注重军备“日习水战,以备老羌(指俄匪)”。

康熙东巡吉林时,对巴海的战备情况大加赞赏。

巴海自顺治十六年(1659年)至康熙二十二年离任,在吉林任职长达24年。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巴海病逝。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廷为加强东北北部防务,添设镇守黑龙江等处地方将军,从此东北地区由一分为二形成了一分为三的行政格局。

吉林将军与黑龙江将军的辖区基本以松花江为界,吉林将军仍管理着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至鄂霍次克海的广大地区。

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始,吉林先后添设了伯都讷副都统(驻地今吉林扶余),珲春协领(隶于宁古塔副都统)、阿勒楚喀副都统(驻地黑龙江省阿城)、三姓副都统(驻地今黑龙江省依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简称吉林将军,自称“吉省”。

吉林建置时未能称省。

是因为清代东北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由八旗驻防,采取的是“军府制”。

而中原内地不同,清政权在明朝政权的基础上,采用省制,即建立了18个行省。

中原的行政体制与东北体制之不同对东三省的将军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在乾隆年
间吉林将军在给清廷的文件中开始自称“吉省”。

而且清廷各衙门给吉林的咨文中也约定俗成地称“吉省”,而这时吉林的体制仍是军府制,也可以认为吉林仍是军事管辖区域。

此时,吉林将军统辖有吉林副都统、宁古塔副都统、伯都讷副都统、阿勒楚喀副都统、三姓副都统、拉林副都统、珲春协领。

光绪八年(1882年),添设吉林分巡道,驻吉林城,吉林分巡道的设立标志着旗民分治的开始。

吉林自设置始一切刑名词讼,皆由将军衙署处理,随着民人增多,旗民之间的纠纷不断,加之民官增多,光绪八年五月二十日(1882年7月5日)奉清廷拟准,设立吉林分巡道。

该道驻吉林府城,隶于吉林将军,首任道员为顾肇熙。

道署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房。

尽管吉林分巡道的职权和管辖区域有限,但在某种程度上说,它的设立具备了一省行政事务管理的雏形。

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八日(1907年4月20日),清政府发布政令,宣布改革东北地区管理体制和地方官制,决定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改设巡抚,设立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理三省将军事务,随时分驻三省行台,商同各巡抚办理一切事务。

至此,才正式使用吉林省称,标志着吉林省在中国历史上正式诞生。

同年五月,先行开用清廷礼部刊刻的木质“吉林省之关防”,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九(1908年2月20日),根据清朝规制,由礼部铸发的银质“吉林省印”正式启用。

首任吉林巡抚朱家宝,为当时吉林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总揽全省的军事、吏治、税收、刑狱等。

吉林行省公署设有度支司、交涉司、民政司、提学司、提法司、劝业道、旗务处、文案处为办事机构。

度支司管理财政;交涉司专办对外交涉事务;民政司管理警政、自治、府厅以下官员升迁调补事宜;提学司掌理教育提法司掌理民事、刑事案件,监督各级审判厅检查厅及监狱,主理司法行政事务;劝业道管理农工商交通事务;旗务处统辖各城旗人事宜;文案处总理公署文案事宜。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亡。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官名虽更,政权依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