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慧地下管廊解决方案

智慧地下管

目录

1、智慧地下管廊概述 (1)

1.1 、建设背景 (1)

1.2 、城市地下管廊简介 (1)

1.3 、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2)

2、监控与报警系统现状及需求 (3)

2.1 、系统现状 (3)

2.2 、需求分析 (4)

2.3 、建设思路 (5)

2.4 、应用规划 (6)

2.5 、中心建设 (7)

3、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8)

3.1 、XXX城市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8)

3.2 、系统设计原则 (9)

3.3 、系统设计依据 (10)

3.4 、系统设计思路 (11)

3.4.1 从安全的角度看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设计 (11)

3.4.2 从物联网的角度看管廊监控设计 (13)

3.5 、系统流程设计 (15)

4、系统组成 (16)

4.1 、基于全周期管理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思路 (17)

4.2 、智能化地下综合管廊应用规划 (18)

4.3 、地下综合管廊数据中心建设 (19)

4.4 、规划设计 (20)

4.4.1 质量管控 (20)

4.4.2 G-UIM 模型管理(协同设计) (20)

4.5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过程管理 (21)

4.6 、施工过程可视化管控 (22)

5、系统功能 (22)

5.1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22)

5.1.1 、系统简介 (22)

5.1.2 、系统组成 (23)

5.1.3 、环境监控 (23)

5.1.4 、设备监控 (25)

5.2 、安全防范系统 (26)

5.2.1 、系统简介 (26)

5.2.2 、系统组成 (27)

5.2.3 、视频监控系统 (27)

5.2.4 、门禁系统 (28)

5.2.5 、防入侵系统 (30)

5.2.6 、可视化巡检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31)

5.3 、通信系统 (32)

5.3.1 、系统简介 (32)

5.3.2 、系统组成 (32)

5.3.3 、系统功能 (33)

5.4 、预警与报警系统 (34)

5.4.1 、系统简介 (34)

5.4.2 、系统组成 (34)

5.4.3 、火灾报警系统 (34)

5.4.4 、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 (35)

5.4.5 、联动功能 (36)

5.5 、地理信息系统 (36)

5.5.1 、系统简介 (36)

5.5.2 、系统功能 (36)

5.6 、统一管理信息平台 (37)

5.6.1 、系统简介 (37)

5.6.2 、系统集成 (37)

5.6.3 、系统特点 (38)

6、监控中心 (41)

6.1 、监控中心简介 (41)

6.2 、监控中心组成 (41)

6.3 、监控中心功能 (42)

7、网络系统 (43)

7.1 、多网融合 (43)

7.2 、模块化结构 (43)

7.3 、支持工业环网技术 (43)

7.4 、高带宽和扩展性 (43)

8、应用场景示例 (44)

8.1 、场景示例 (44)

8.2 、信息流程 (44)

9、关键产品 (46)

9.1 、XX多功能基站(分站) (46)

9.2 、XX多功能分站(+WI-FI ) (46)

9.3 、XX定位子站 (46)

9.4 、XX人员标识卡 (47)

9.5 、XX智能锂电池UPS (47)

9.6 、XX人员探测计数器 (47)

9.7 、XX便携式检卡仪 (48)

9.8 、监控与报警系统软件 (48)

1、智慧地下管廊概述

1.1 、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

高等问题凸现,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

陷等事件,严重影响着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全国综合管

线事故平均每天高达 5.6 起,每年由于路面开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高达2000 亿元。

面对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央适时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在全国36 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地下

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地下管廊项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地下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1.2 、城市地下管廊简介

地下管廊(日本称“共同沟”、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

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1.3 、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城市地下管廊内部不仅整合了维持城市功能的自来水、煤气、电力、通信管线,而且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动力、照明、排水等设备繁多,无论纳入管线出现故障,还是自身附属设备出现故障,都将造成沿线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建设城市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意义重大。

2、监控与报警系统现状及需求

2.1 、系统现状

城市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由于依靠环境与设备监控、安全防范、通信、预警与报警子、地理信息等多个不同功能的系统,或者

由于产品提供来自不同的厂商,在数据交换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此造成接口众多、访问性差,容易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1)传统监控采用人工管理模式,运营管理成本高,管理水平与

管理质量也无法得到有力保障:

(2)政府多头管理、分散操作易产生各种问题;

(3)解决紧急事故发生时易相互推诿、扯皮;

(4)市政设施管理的运维监测监控能力、应急调度指挥能力、综

合业务能力很难提高;

(5)管廊监控视频、监控数据类别不一,各系统间信息孤岛导致

相关部门决策困难。

2.2 、需求分析

(1)在监控中心设置监控计算机、管理计算机、服务器、通信计

算机和智能化模拟屏等设备组成中央计算机系统。

(2)智能化模拟显示屏可直观地显示管廊内各种设备的运转情

况,及时了解灾情和非法入侵的发生及其位置。

模拟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有:管廊内各区段的位置和建筑模拟图,

各防火分区排水泵的状态、通风装置状态、照明的状态、火灾检测的

状态、环境温度/ 湿度和氧含量和非法入侵等各种报警信号等。

(3)监控中心

地下管廊监控中心主要任务为确保管廊内管线及操控设备能正常

运转,并在发生事故时能迅速反应处理,因此管廊监控中心就是整个管廊安全管控系统的神经中枢,通过自动化监视与侦测设备,将管廊内任一角落的状况资料迅速传递收集于监控中心中,使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轻易的掌握所有情况。

(4)建立完善的预警、报警机制,解决城市管廊设施遭受人为破

坏的地下隐患,保障管廊内的通风、照明、排水、防火、通信等设备

的正常运转。

2.3 、建设思路

基地下地下管廊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标准统一、关

系清晰、数据一致、互联互通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地下

地下管廊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阶段的数据采集、移交和共享,达到设计分析可视化、施工管理精细化和营运维护智能化的目的。

2.4 、应用规划

应用架构:采用统一的二三维平台和数据标准规范,建立地下地

下管廊的全生命周期数据中心和应用,根据管理需求对其他单位(管网接入单位或政府及相关部门)按权限进行数据输出。

2.5 、中心建设

3、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3.1 、XXX城市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

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管控系统。各系统之间由于技术体系不一,采用的标准各异,导致难以兼容互通,这

不仅需要兼顾环境与设备监控、通信联络、地理信息等需求,而且还

要兼顾灾难事故预警、安全防范等方面对图像监控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报警、门禁等配套系统的集成以及与广播系统的联动,因此在这些系统的互联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系统异构的信息孤岛问题。

要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复杂异构方式的监控报警系统需要解决

不同厂商、不同产品的兼容和多个系统相互集成的问题,需要考虑到平台的网络接入和资源的开发方式,还需要立足大型联网用户的角度去设计,把握好互利与共享的原则。

XX物联网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监控与报警系统成功地解决了众多

品牌相互兼容、各系统集成与融合、协议与接口标准不统一的难题,

成为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使信息孤岛难题成为历史。

3.2 、系统设计原则

根据用户现状和需求分析,地下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依据以下原

则设计:

(1)可靠性

系统应确保管廊数据获取、融合、传输等过程的可靠性。其中,

感知数据是管廊各项应用的基础和判别依据,可靠的数据获取、融合和传输是保证管廊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

(2)可扩展性

系统应能够动态调节,为不同网络应用提供可扩展性,包括网络

拓扑结构可扩展、服务内容可扩展等。

(3)兼容性、开放性和易维护性

系统的软、硬件采用模块化、组态化设计,可以方便地进行容量的扩充和功能的维护升级。同时,系统建设基于Web、B/S 结构,软件设置开放性网络接口,可实现将监测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和各级主

管部门、单位。

(4)安全性

监控与报警系统的安全标准要特别保护用户的信息隐私,为各政

府部门、单位提供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应用。

3.3 、系统设计依据

本设计方案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符合下列规范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综合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2014)27 号

《城市市政地下管廊技术规范》GB50838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093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