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华历史五千年之大汉雄风

合集下载

瓜州汉武雄风简介

瓜州汉武雄风简介

瓜州汉武雄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在西汉时期,由西汉汉武帝刘彻主导。

这个事件标志着汉朝的巅峰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

瓜州汉武雄风是指西汉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扩张和内政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以及他本人的才干和魄力。

这些举措和政策使得西汉帝国的疆域得以扩展,国力得以增强,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

在对外扩张方面,瓜州汉武雄风主要表现在汉朝的西北边疆地区。

当时,匈奴势力蔓延至瓜州一带,对汉朝的边境地区构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疆土和安定边境,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成功地将匈奴势力驱逐出边境地区,并且将边境线推至今天的甘肃、宁夏一带。

这样不仅确保了边境的安全,也为汉朝的进一步扩张提供了空间。

在内政改革方面,瓜州汉武雄风主要表现在汉武帝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他通过减轻赋税和征役负担,减少官僚腐败,提拔贤能,加强军事力量等措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他还大力推行农业发展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和农民创业,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稳定了社会局势。

此外,汉武帝还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学术研究。

他设立太学,招收学生,并且亲自参与教学活动,推动了儒家思想在汉朝的普及和发展。

他还注重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通过与西域国家的贸易和交流,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

总的来说,瓜州汉武雄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西汉时期的巅峰时刻。

通过对外扩张和内政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汉武帝成功地保护了边疆,扩展了国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汉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的才干和魄力,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一位帝王。

天汉雄风浮雕历史典故

天汉雄风浮雕历史典故

天汉雄风浮雕历史典故一、天汉雄风浮雕是什么天汉雄风浮雕啊,那可老厉害了。

它就像是一本立体的历史书,把好多好多汉朝的故事都刻在上面了呢。

这浮雕大概就是为了展示汉朝的那种雄风和辉煌的历史吧。

二、浮雕中的历史典故有哪些1. 汉武大帝的故事汉武大帝那可是汉朝很有名的皇帝。

他在位的时候,把汉朝的疆域拓展得可大了。

在浮雕里可能就会有他指挥军队打仗的画面,像卫青、霍去病这些大将在他的带领下,打得匈奴到处跑。

这可展现了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那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就像咱们现在说的超有气场。

2. 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啊,那可是个超级勇敢的人。

他就带着使命,一路往西走,穿过好多荒无人烟的地方,去和西域各国打交道。

这浮雕里说不定就刻着他带着随从,牵着骆驼,驮着货物的样子。

他这一去,就把汉朝和西域的联系建立起来了,什么丝绸啊、茶叶啊就开始往那边运,西域的好东西也传到汉朝了,像葡萄啊、石榴啊这些好吃的。

3. 文景之治的繁荣汉文帝和汉景帝那时候,汉朝可繁荣了。

老百姓过得挺滋润的,国家也慢慢变强大。

浮雕上可能就有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男的在田里种地,女的在家里织布,小孩子们在街边玩耍,到处都是一片祥和繁荣的景象,这也是汉朝雄风的一种体现啊,国家治理得好,老百姓幸福,就是强大的根基。

4. 蔡伦造纸蔡伦发明造纸术可不得了。

在这之前,人们写字可不方便了,用竹简啥的,又重又不方便携带。

蔡伦搞出了纸,那可是文化传播的大功臣。

浮雕里也许就会有蔡伦在作坊里捣鼓造纸的画面,这一发明啊,让汉朝的文化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让更多的人能读书写字,知识就越来越多,汉朝也就更有文化底蕴了。

三、这些历史典故在浮雕上的意义这些典故在浮雕上啊,就是为了把汉朝的各个方面的伟大之处都展现出来。

军事强大,外交厉害,国内繁荣,文化先进,这每一个方面都是汉朝雄风的组成部分。

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组成了汉朝这个耀眼的星空。

我们看到这个浮雕,就好像能穿越回汉朝一样,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雄风和骄傲。

威风文言文翻译

威风文言文翻译

昔者,大汉之雄,气吞万里如虎。

烽火连天,铁马冰河入梦来。

英雄辈出,威风凛凛,各领风骚,独步天下。

(昔者,大汉之雄,气势如虎,吞并万里。

战火连绵,铁马冰河,入梦而来。

英雄辈出,威风凛凛,各自风骚,独步天下。

)汉高祖刘邦,龙兴凤舞,开疆拓土,奠定汉朝四百年基业。

威风八面,功垂千秋,永载史册。

(汉高祖刘邦,龙兴凤舞,开疆拓土,奠定汉朝四百年基业。

威风八面,功垂千秋,永载史册。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南定百越,威震四海。

文治武功,独步古今,后世称颂。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南定百越,威震四海。

文治武功,独步古今,后世称颂。

)诸葛亮孔明,卧龙先生,才智过人,辅佐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出祁山,智取荆州,威震华夏。

(诸葛亮孔明,卧龙先生,才智过人,辅佐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出祁山,智取荆州,威震华夏。

)关羽云长,义薄云天,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威震华夏。

忠义千秋,永垂不朽。

(关羽云长,义薄云天,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威震华夏。

忠义千秋,永垂不朽。

)张飞翼德,勇冠三军,怒鞭督邮,独战曹军,威震华夏。

勇猛过人,名垂青史。

(张飞翼德,勇冠三军,怒鞭督邮,独战曹军,威震华夏。

勇猛过人,名垂青史。

)秦琼叔宝,铁骑无敌,横扫千军,威震华夏。

英勇无畏,永载史册。

(秦琼叔宝,铁骑无敌,横扫千军,威震华夏。

英勇无畏,永载史册。

)赵云子龙,勇猛异常,七进七出,威震华夏。

忠勇双全,千古佳话。

(赵云子龙,勇猛异常,七进七出,威震华夏。

忠勇双全,千古佳话。

)孙武子,兵法家,孙子兵法,流传千古,威震华夏。

智慧超群,独步天下。

(孙武子,兵法家,孙子兵法,流传千古,威震华夏。

智慧超群,独步天下。

)威风堂堂,气吞山河,豪情万丈,英勇无畏。

千古英雄,各领风骚,独步天下。

(威风堂堂,气吞山河,豪情万丈,英勇无畏。

千古英雄,各领风骚,独步天下。

)岁月如梭,英雄已逝,但威风凛凛,永存于世。

品两汉文化,展大汉雄风的亮点

品两汉文化,展大汉雄风的亮点

品两汉文化,展大汉雄风的亮点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之一,有许多值得展示的亮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汉朝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期,特别是汉赋、汉诗、汉乐等方面的成就。

2. 科技方面的成就
自汉武帝开始,汉朝就开始大力发展科技,取得了许多成就,如制造水钟、天文仪器、温度计、磁罗盘等。

3. 社会制度方面的成就
汉武帝之后的几任皇帝,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如户籍制、科举制、地方制等,使得中国社会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4. 战争方面的成就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实行了主动出击的政策,取得了汉朝的辉煌战绩,使得在东方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5. 文化交流方面的成就
汉朝大力发展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推崇“世界大同”的理念,在丝绸之路上推广中华文化,使得汉朝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

汉朝的文学艺术、科技、社会制度、战争、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展示的亮点,它继承了周朝的制度、发展了秦朝的法律和兵器、发扬了唐朝的文化,为中国历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朝历史知识点

汉朝历史知识点

汉朝历史知识点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时间之一,它持续了四个多世纪,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汉朝的重要历史知识点。

1. 汉高祖刘邦的崛起:刘邦是汉朝的创始人,他出身平民,曾是一个游击队的成员。

他在抵抗秦朝暴政的斗争中崭露头角,并最终领导起义军推翻了秦朝。

刘邦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战略,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

2. 赤县之战:赤县之战发生在刘邦统一中国后,他领导的汉军成功击败了项羽率领的楚军。

这场战争奠定了汉高祖刘邦统治全国的基础,刘邦最终建立了西汉王朝。

3. 汉武帝的改革与疆域拓展: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远见和领导才能的皇帝之一。

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和推动土地改革。

在其统治期间,汉朝的疆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包括对南方岭南地区的征服和对西边的匈奴的持续战争。

4. 千里驰名的丝绸之路:汉朝是丝绸之路发展的重要时期。

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中国和西方的贸易路线,通过这条路线,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流向了西方,同时也有许多文化、技术和宗教的交流。

5. 兰桂坊的出现:兰桂坊是古代汉朝的娱乐场所,位于长安城内。

汉朝人民在兰桂坊可以欣赏到民间艺术、音乐和舞蹈,也可以结识各个阶层的人,尽情享受生活。

6. 论语的整理与传承:汉朝是儒家学派的鼎盛时期。

孔子的弟子及后来的学者整理了孔子的言行,并将其编纂成《论语》。

这本书成为了后世儒家学者学习与传承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7. 汉朝文化的繁荣:汉朝的文化繁荣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汉朝的文人墨客以及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文化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汉朝,诗、词、曲、赋等各种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传播,书法、音乐和绘画等艺术也进入了繁盛时期。

8. 水利工程的兴修:汉朝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兴修了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如灌溉渠道和水库,使得农业产量显著提高。

这也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9. 医学发展:汉朝是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什么是“文景之治”?
古人将施政得当的时期,称为“治世“。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 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一)措施
1、以农为本,关心农桑,与民休息。
材料一: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 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
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一)楚汉之争
想一想
从巨鹿之战和楚汉之争的战争性质改变了吗?为什么?
巨鹿之战:秦末农民战争,目的是推翻秦的暴政。 楚汉之争: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
(二)西汉建立
1、概况 ①时间: 公元前202年 ②人物: 刘邦(汉高祖) ③建都: 长安
(一)楚汉之争
时间: 前206年—前202年(4年) 交战双方:项羽、刘邦 目的: 为争夺国家统治权 结果:刘邦胜利,项羽兵败。
汉王·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
刘邦: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①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
章”,得民心。
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除去秦法
②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P63相关史事)刘邦在谈到为何能 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 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 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 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失民心。
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
除去秦法
烧秦宫室。
②广纳人才,势力壮大启示:得民心者的②刚天愎下(。bì,固执)自用,众叛
(P63相关史事)【刘成邦功在谈总到结为经何能验,失败亲总离结,教依赖训武。力】,实力削弱。

义务教育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义务教育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假如汉文帝和景帝同处一个时期,选择农民和汉文帝汉景帝角色的同学,可在课堂上演 绎以下对话。其他同学根据他们的对话,思考问题。
贰 高祖养息兴汉策
1.根据教材和地图,西汉边境面临怎样的问题?
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
2.汉高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3.汉高祖为什么采取和亲政策? 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4.和亲政策的作用? 作用: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叁 文景盛世启民安
刘邦 “哼,刘邦,你不过是仗 着手下人多罢了。吾有万 夫不当之勇,若单打独斗, 你绝非吾对手。”
楚汉之争 2.双方为何开战?
为争夺国家统治权 展开争战
项羽
壹 楚汉风云兴汉邦
1.楚汉之争
3.刘邦能取胜的原因?
选择刘邦和项羽角色的同学,可在课堂 上模拟以下对话。其他同学根据两人的 对话,思考问题。
“项将军此言差矣。吾之所以 能胜,乃因吾善用人才。吾有 萧何料理后方,张良出谋划策, 韩信统兵作战。众人齐心协力, 方有今日之胜。”
“项将军刚愎自用,不听忠言, 此乃取败之道。吾广纳良言, 从善如流,方能成就大业。”
5.刘邦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 刚愎自用
“吾项羽一生,从未屈服。今 日虽败,吾亦无悔。”
1.楚汉之争
壹 楚汉风云兴汉邦
选择刘邦和项羽角色的同学,可在课堂 上模拟以下对话。其他同学根据两人的 对话,思考问题。
项将军,你之失败,非战之罪, 乃性格所致。若你能懂得用人 之道,或许今日之结局会有所 不同。”
壹 楚汉风云兴汉邦
2.西汉建立 1.汉高祖在担忧什么呢?结合材料说明。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 社会残破

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简介

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简介

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简介中华五千年历史朝代简介: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创造了青铜器文化和龙的图腾。

2.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有“甲骨文”和“商代风格”的文物,末年被西周灭亡。

3.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天子”称号的王朝,典礼、秩序和政治文化都有提高。

4.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是分裂态势的战国时代的开端。

5.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创造了中国历法和简化文字。

6.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被誉为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有“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时代”。

7.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曹魏、蜀汉和东吴三个政权相互斗争和联合,魏国最终统一三国。

8.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南北朝时期共有16个朝代,北朝为魏、北齐、北周,南朝为宋、齐、梁、陈。

9.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隋文帝杨坚建立,推行“科举制”和“均田制”,创造了古代交通基建的高峰。

10.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黄金时期,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11.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60年):唐朝灭亡后,历经王朝分裂和国家更替,共有五个王朝和十个国。

12.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开创了科技哺育文化、士人崛起的新时代。

13.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有察合台汗和忽必烈固国之治,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历史时期。

14.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自洪武以来,发扬军事和文化产业,实行“科举制”和民族政策。

15. 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是清朝政权执政的时期,实行“封建科技”,产生了“皇帝”文化和“八旗”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大汉雄风
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双方展开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实力强大的项羽却被刘邦困于垓下,遭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演出了霸王别姬的悲剧。

公元前202年,汉王刘邦登上皇帝宝座,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朝的开国君主汉高祖。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他吸取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放松对社会的控制,减轻赋税和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为汉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汉朝是在战争的废墟上开始他的宏伟事业的,经过了秦的暴政和多年的战乱,人口减少了,土地荒芜了,一片颓败的景象,一些功臣滋长骄傲和不满的情绪,而在北方,匈奴的骑兵也在南下,威胁着新的政权,汉高祖面临的是一个危机重重的局面,刘邦首先致力于剪除异姓王,韩信、英布这些帮助他打江山的功臣,一个个的被他剪除了,接着刘邦又大封同姓王,把自己的亲属子弟分到东方各地,以为这样可以保证他的统治,其结果是诸侯林立,留下隐患。

此后,汉高祖带着他那支久经沙场的大军北上抵抗匈奴,在经大同一带被困了七天七夜,几乎不能脱身,这次失利使刘邦意识到自己实力不足以降服匈奴,只好采取屈辱的和亲政策,维护和平。

刘邦晚年曾回到故乡沛县,与乡人叙旧,感慨万端,六十二岁的他唱起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风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忧心忡忡的汉高祖愈感到深厚的不安,果然在他死后,诸
吕叛乱,这位吕后是历史上第一个想当女皇的人,大将周勃恢复了刘氏政权,这期间汉朝在政治稳定的情况下,逐步恢复起来,尤其到汉文帝,景帝统治的四十年期间,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刑罚也大大减少,政治清明,经济初步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然而在文景二帝时,汉初留下的同姓王隐患也成为现实问题,诸侯已控制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他们可以自己铸钱,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从这些王侯的墓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强盛。

王国实力的膨胀,终于酿制了吴楚七国之乱,是大将周亚夫平定了叛乱,至此以后汉朝的统治真正牢固,实力雄厚,国富兵强,已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当汉武帝刘彻即位时,真是生逢其时,他十六岁登基,便显示雄才大略,在他统治的五十多年间,汉王朝进入了我国封建时代少有的极盛时期,历史上第二个强大的帝国。

汉武帝放弃汉初清静无为的思想,听取大儒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规定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国家正统的思想,从此儒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据永久的核心的地位,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使中国的皇帝从此更成为名正言顺的天子,皇位神圣不可侵犯,当时还开办太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的大学,它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可以说是以后各朝国子监,和清末京师大学堂的前身,汉武帝不拘一格,任用贤才,尤其出身低微的人,这对汉朝的统治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实行了推恩令,并把盐铁商等行业收回国营,统一铸造五铢钱,所谓推恩令,是把诸侯的封地再分封,分得很小,这样他们就再无力
与中央对抗了,汉武帝还十分重视水利,曾亲临黄河督查,那时修建的黄河大堤使黄河八十年没有出现大水灾,国家的富裕和强大达到了这样的程度,至于国库的粮食发霉了,穿钱的绳子也烂了,牛羊遍野,珍宝无数。

汉武帝最主要的政治活动是他发动了激动人心的擒远略事业及其他拓土功业,凭着强大的实力,汉武帝把汉王朝的威名四处传播,汉朝的疆域大大扩展了,华夏文化也随之走向世界,汉武帝比秦始皇走得更远,不仅巩固了在岭南的统治,还在海南岛等更远的地域建立了行政机构。

在东南沿海一带,汉武帝征讨并打败了企图叛乱的越人力量,中央政府第一次抵达沿海山区。

在西南地区,汉武帝发动的政治和军事攻势解决了一大批西南夷民族政权,把大批的土地纳入汉朝郡县的管辖范围。

在东北地区,汉武帝也发动对辽东半岛的战争,确保了东北边境的安全。

汉最大的敌人是匈奴,七十年来,与匈奴保持不平等的和亲关系,使汉朝感到莫大的屈辱,公元前127年开始,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战争。

卫青和霍去病是在对匈奴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杰出将领,许多勇敢的汉家将士牺牲了,白骨覆盖了草原,匈奴终于受到了重创,汉军夺取了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保护了北方边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北方地区的和平。

卫青和霍去病虽出身卑贱,但勇猛善战,有超群的军事才能,为巩固西汉王朝建立不朽功勋。

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率领十万骑兵,数十万步兵,在漠北大败匈奴,使匈奴即失去河西,又失去漠南,他们悲伤的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从此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抗衡无力了。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病死,汉武帝十分痛心,为他隆重的葬礼,为他修建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着他的赫赫军功。

当时在中国的西北,河西走廊以西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匈奴的统治之下,要彻底解决匈奴的问题,就得开拓西域。

汉武帝在出兵匈奴的同时就发出使者到西域,联络西域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这个出使西域的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从长安出发,一进入匈奴的地盘就被抓起来,囚居十年之久,张骞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一找到机会就逃出来,继续往西走,13年后张骞终于回到长安,向汉武帝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和自己的见闻,使汉政府增加了对西域的了解。

汉武帝这才知道,那茫茫的隔壁滩还有那么多的绿洲国家和如此生动的文化。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携带大量的金箔牛羊礼物,加强了与西域的关系,这时汉朝已在河西设置了酒泉、武威两个郡,长城也以修到河西走廊西端的玉门关,汉军在这里屯田戍边。

张骞出使西域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从此汉朝的影响在西域日益扩大。

到了汉武帝末年,汉已在西域建立牢固的主权地位,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从河西走廊通往
西域,中亚和欧洲和平而繁忙的商路,也就是著名的“路上丝绸之路”已经打开,这是打开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通道,古代西方人首先是通过从这条丝路上的运去的丝而了解中国的,称中国为“丝国”。

同时中国人也因此而发现一个新的世界,西域的葡萄、石榴、芝麻、黄瓜,葱蒜等农作物以及音乐,魔术等统统传入中国,丰富了汉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

而中国美丽的丝绸、瓷器等工艺品以及冶铁、凿井等等先进生产技术也传到西域进而传到欧洲,促进了西方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至西汉鼎盛时期到西汉末年,人口已从几十万发展到几千万,汉帝国与此时西方的罗马帝国遥遥相呼应,成为东方世界的中心。

与此同时,海上通道的通航,使丝绸运往日本、印度和南洋诸国,中国成为整个东亚文明的领路人,这是华夏文明的第一个鼎盛时期。

汉武帝时期文化艺术高度发达,汉文化的风格与汉帝国的威严雄壮是一致的,在汉代的石刻、石像、石砖、石碑上尤其可以看出这一点,它庄严、古朴,大气,与以后的文化打不相同。

西汉的织锦非常漂亮,漆器色彩鲜艳,图案则如行云流水一般,当时长安人的衣食住行尤其显得文明之至。

汉代的乐府诗十分优秀,特别在汉武帝时期,规模宏大,内容充满民歌的鲜活真切,以司马相如、贾谊、东方朔为代表的汉赋又是另一番辉煌。

对中国史学而言,汉代是继孔子著《春秋》以后,又一重要的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为后世历史写作开创范例,是划时代的
标志。

史记确立中国传记体的体例,纪传体包括本纪、列传、志、表四个部分。

史记极高的文学成就也开创了中国的史记传记文学,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至汉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吸取了史记的神韵,唐宋文学大家无不备受史记的灵光,就连明清以来的小说戏剧也受到史记润泽。

西汉末年,远在漠北的匈奴发生内讧,使匈奴的呼汗耶单于向汉朝归降。

元帝时期的就有了王昭君初赛的故事,不过这时的和亲已不同于汉初了,汉朝与匈奴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王昭君的出塞使她成为千古传颂的和平使者,在汉代,各个民族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艺术。

汉武帝去世后几十年,汉朝的经济和文化虽然在曲折中发展,矛盾却也在进一步积累,大地主的土地兼并,使农民流离失所,也构成对汉政权的主要威胁,汉帝国的太阳渐渐落下去了,国力损耗,国家收入大大减少,矛盾和危机四伏。

汉哀帝时外戚王莽夺取了政权,他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并按照古礼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最后在公元8年,改了年号,当上了皇帝,但是王莽的政策变化不定,币值四次改变,物价不断飞涨,又轻率地挑起对外战争,结果国力更加衰弱,民心不安,他的政策彻底的失败,天下由此陷入动荡不安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