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悦《独坐轩记》原文及译文
重点05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广东专用)

重点05 课外文言文阅读★考查方式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辅,主观题为主;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
★满分技巧预计2021年文言文阅读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
在备考中,要注理解选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验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命题预测秋七月,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秋七月,公主①尝衣.贴绣铺翠襦②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饬③。
”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
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
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主惭谢。
主因侍坐,与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岂不能用黄金装肩舆④,乘以出入。
”太祖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宫殿悉以金银为饬,力亦可办。
但念我为天下守财耳!岂可妄用。
古称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苟以自奉养为意,使天下之人何仰哉?当勿复言。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公主:太祖之女。
②襦(rú):短袄,外套。
③饬:装饰。
④肩舆:指抬的小轿。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答案】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
句意是:不是这样的。
你既然这样穿,宫中妃嫔、皇亲国戚看见,就一定会争相效仿。
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衣:_______________(2)几何:_______________(3)念:_______________【答案】穿多少考虑,想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桑悦《独坐轩记》原文及译文

桑悦《独坐轩记》原文及译文桑悦《独坐轩记》原文及译文桑悦《独坐轩记》原文及翻译原文: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
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暇,辄憩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终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
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抉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
且坐惟酬酢千古。
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投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
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
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挐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
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作《独坐轩记》。
译文:我在西昌担任学官,在学堂里建起一座小屋,像斗(一种盛粮食的容器)一样大,只放得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只放得下几卷经史书籍。
客人来了不能行礼,只好不严肃的进来,因此给它起名叫做“ 独坐轩”。
我在教课的空闲,就在里边休息,首先学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的治世之道,其次学习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关闽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的思想,再次就品味《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的文章,再有空闲就浏览秦汉以来的古人的事迹,稍加以评论,来论定万世的是非,悠哉悠哉,以此度日。
屋前有半亩水池,几丈的空地,池塘里种了荷花,土地上错杂的种植着松树、桧树、竹子、柏树。
我坐在这屋子里,凡俗的事不想,胸怀更加开阔,又像左边临着太行山,右边临着东海,而遮掩着万间的大房子。
斋而名轩意味长

斋而名轩意味长作者:赵国庆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02期摘要: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归有光何以将自己小小的书斋命名为“项脊轩”的研究一直停步在“项脊”上,对“轩”字意味的探究则极少关注。
笔者认为,“轩”字不仅值得探究,而且归有光将书斋命名为项脊“轩”既合理够格又合情缘志,真正意深味长。
关键词:归有光书斋命名“轩”字探究合理够格合情缘志意味深长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归有光为什么要给自己的书斋命名为“项脊轩”而不是项脊阁、项脊窗、项脊室乃至项脊什么斋、堂、庐、屋、居等等?看得出,这个学生爱动脑肯钻研,下了功夫,查了资料,很值得表扬鼓励。
他提出的问题确实很有价值。
对这个问题,此前的研究者要么忽视了,根本没有想到这里还存在值得琢磨的问题;要么都将注意力集中在“项脊”的研究上,却忽视了对“轩”字意味的探究。
经这个学生的提醒,笔者对此作了一番探索,现不揣冒昧,将之贡献出来,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一、名“轩”合理够格(一)实在只是个“阁子”“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作者开篇破题就明说“项脊轩”在成为“轩”之前是个阁子。
“阁子”,是木板构成的小房子。
古代建筑材料以土木为主,建筑物一般下土上木,甚至有全木结构的。
这从文中“娘以指叩门扉曰……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可约略得知。
至于“小”,那可真的是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可能归家本来还有一个“北阁子”,“南阁子”应该是他家里人对这个阁子的习惯性叫法。
这个叫法影响力太强太深了,以至于与归有光志同道合的妻子也随顺大家的叫法,称它为“阁子”:“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如果他的妻子不是“阁子”“阁子”这样叫惯了,以至于“归宁”时也时不时的这样称呼它,她的“诸小妹”是不会这样好奇地询问的。
就是归有光自己有时也这样叫它——“乃使人复葺南阁子”——连自己都不知不觉随顺了众人的叫法,称它为“阁子”了,看来它实在真就只是个阁子。
(二)修葺改造成就“轩”既然只是个阁子,归有光为什么要“强”称它为“轩”?又既然要改名,为什么不改为别的什么阁呀室呀窗呀斋呀等等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因为从建筑学的角度讲,经过归有光修葺、改造后,阁子不再是“阁子”,而有了“轩”的形制。
《狂士桑悦》古文翻译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5月最后一卷试题(古文翻译)狂士桑悦蒋一葵桑悦,居海虞之沙溪。
家贫亡所蓄书,从肆中鬻得,读过辄焚弃之。
时以孟轲自况,每书刺曰:“江南才子桑悦。
”十九举乡试,春闱策有“胸中有长剑,一日几回磨”等语,为吴检讨汝贤所黜。
又作《学以至圣人之道论》,有“我去而夫子来”等语,考官缩舌曰:“岂江南桑生耶?狂士!”遂下第。
再试春闱得乙榜,年二十六,籍误以二为六,请谢不为官,不许。
调邑博士,大学士丘浚慕悦名,召令现所为文,绐曰:“某先辈撰。
”悦心知之,曰:“明公谓悦不怯秽乎?奈何得若文而令悦观。
”浚曰:“然则,生试更为之。
”归撰以奏,浚称善。
逾年,按察视学者别浚,浚曰:“吾故人桑悦,幸无以属吏视也。
”按察既行部抵邑,不见悦,顾问长吏:“悦今安在?岂有恙乎?”长吏素衔悦,皆曰:“无恙,自负不肯迎耳。
”乃使吏往召之,悦曰:“连宵旦雨淫,传舍圯,守妻子亡暇,何候若?”按察久不能待,更两吏促之,悦益怒曰:“若真无耳者!即按察力能屈博士,可屈桑先生乎?为若期三日,先生来;不三日,不来矣。
”按察欲遂收悦,缘浚不果。
三日,悦诣按察,长揖立,不跪。
按察厉声曰:“博士分不当得跪耶!”悦前曰:“汉汲长孺长揖大将军①”,明公贵岂逾大将军?而长孺固亡贤于悦,奈何以面皮相恐,寥廓天下士哉!悦今去,天下自谓明公不容悦,曷解耳?”因脱帽径出。
按察度亡已,乃下留之。
他日当选两博士自随,悦在选。
故事,御史出按郡邑,博士侍左右立竟日,悦请曰:“犬马齿长,不能以筋力为礼,亦不能久任立,愿假借且使得坐。
”御史闻悦名,数召问,谓曰:“匡说诗,解人颐。
子有诸?”曰:“悦所谈玄妙,何匡鼎敢望?即鼎在,亦解颐。
公幸赐清燕②,毕顷刻之长。
”御史壮之,令坐讲。
少休,悦除袜,跣而爬足垢,御史不能禁。
寻复荐之,迁长沙倅,再调柳州,悦实恶州荒落,不欲往,人问之,辄曰:“宗元小生,擅此州名久,吾一旦往,掩夺其上,不安耳。
”为柳州岁馀,不堪,思归。
独坐轩记的译文

《独坐轩记》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讲《独坐轩记》的译文。
先来看看这篇文章的原文大概说的啥。
作者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有个小轩,他常在那独自待着。
那这文章翻译成咱们容易懂的话是这样的。
作者说他住在闹市,但家里有个小房子,虽然简陋,可很安静,他给这小房子起名叫“独坐轩”。
这房子小得只能容下他一个人,别的啥也放不下。
可他在这,觉得心里特别安宁。
他还说,下雨天的时候,听着那滴答滴答的雨声,心里特别平静;天晴的时候,阳光照进来,暖洋洋的,也很舒服。
举个例子啊,就像咱们有时候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关上门,一个人待着,是不是也会觉得特别放松?
在这独坐轩里,作者有时候看看书,有时候想想事儿,没人打扰,自在极了。
他觉得在这小小的地方,能抛开外面的吵闹和烦恼。
就好比咱们在外面玩累了,回到自己的小角落,一下子就不累了。
作者还说,他在这独坐轩里,能更好地思考人生,明白自己想要啥。
给大家再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每次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跑到自己的秘密基地,一个小小的树屋,在那待一会儿,心情就变好了。
这就和作者在独坐
轩里的感觉有点像。
同学们想想,是不是有时候咱们也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小空间,一个人待着?
这篇《独坐轩记》的译文,让咱们知道了作者在这小小的独坐轩里,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好啦,关于《独坐轩记》的译文就讲到这啦,同学们是不是能更好地理解啦?。
常熟桑悦文言文翻译

原文:常熟桑悦,字子升,吴郡常熟人。
生于宋宁宗嘉定十一年,卒于宋理宗宝祐元年。
幼而聪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精于《易》、《诗》、《书》、《春秋》四书。
及长,文章冠绝一时,诗赋妙绝古今。
朝廷屡次征召,皆辞而不就。
悦性刚直,不阿谀奉承。
尝上书言事,直指时弊,触怒权贵,被贬谪岭南。
谪居期间,矢志不渝,潜心著述,所著《岭南集》流传至今。
其诗多咏史抒怀,感慨时事,风格雄浑豪放,颇有建安风骨。
悦与同时代名士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交游甚密,相互砥砺,共同进步。
杨万里曾赠诗云:“子升才子文章客,千里江山任逍遥。
”足见其才华横溢,受人敬仰。
译文:常熟有一位名叫桑悦的人,字子升,是吴郡常熟人。
他出生于宋宁宗嘉定十一年,逝世于宋理宗宝祐元年。
自幼聪慧,勤奋好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精通《易经》、《诗经》、《尚书》和《春秋》四部经典。
长大后,他的文章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诗赋之妙更是古今罕见。
朝廷多次征召他,但他都辞谢了。
桑悦性格刚直,不迎合奉承。
他曾上书朝廷,直言时弊,触怒了权贵,被贬谪到岭南。
在贬谪期间,他始终坚守信念,专心致志地著书立说,所著的《岭南集》至今仍广为流传。
他的诗作多抒发历史感慨,表达对时事的感叹,风格雄浑豪放,颇有建安时期的文风。
桑悦与同时代的著名文人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等人交往密切,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杨万里曾赠诗称赞他:“子升才子文章客,千里江山任逍遥。
”可见他的才华横溢,备受尊敬。
在桑悦的一生中,他始终秉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正义的执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诗、文、赋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如今,我们通过翻译他的文言文,得以领略这位古代才子的风采,感悟他的精神世界。
才子桑悦文言文翻译

桑悦,字子云,吴郡人。
少孤,家贫,好学不倦。
年十五,已通《五经》。
乡人皆惊其才,号为“小圣人”。
及长,益自刻苦,博览群书,尤精于《春秋》。
悦性敏慧,善于辩论。
每遇疑难,必反复推究,不达其理不止。
一日,与友游于西湖,见一渔夫持网捕鱼,悦问:“渔者,何得而食乎?”渔夫答:“吾以网捕鱼,得鱼而食。
”悦曰:“然则网之,非鱼之乐也。
鱼得网,非鱼之愿也。
渔者以网得鱼,亦非渔者之乐也。
夫网者,所以困鱼也。
鱼得网,非鱼之福也。
吾观君之网,何乐之有?”渔夫愕然,不能对。
悦游学四方,所至之处,必访名师,虚心求教。
一日,至洛阳,闻有高人讲学于市井,悦立即前往。
听讲之余,悦常与高人辩论,议论风生,使听者无不叹服。
高人亦惊其才,曰:“吾观君之辩,非同凡响,可谓才子也。
”悦尝作《春秋》注,文辞优美,见解独到。
时人读之,皆称赏不已。
又有《桑悦集》十卷,诗赋各体俱备,词藻华丽,意境深远,流传于世,为后世所称颂。
悦尝游于京师,与朝中名士交游,名声大噪。
一日,上官延之宴请,悦奉命作赋。
悦挥毫泼墨,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赋中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赋,何辞藻之有?”上官听罢,赞不绝口,遂以悦为座上宾。
悦虽才高八斗,却谦虚谨慎,从不自满。
每有新作,必请教于同辈,以求精益求精。
一日,有客来访,见悦书房中满架图书,问:“子云,汝之书房,何其富哉?”悦答:“吾之书房,非富也,乃学也。
吾欲广博知识,故藏书甚多。
然吾之知识,仍不足以满足,故需不断求索。
”悦晚年,隐居山林,专心研究学问。
一日,忽闻山外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
悦心忧如焚,遂作《边塞行》,以抒发胸中感慨。
诗云:“边塞风沙起,胡骑如云来。
百姓皆奔走,谁家无哭声?”桑悦一生,勤学好问,才高八斗,品行端正。
虽历经坎坷,却矢志不渝,终成一代才子。
世人传颂其事迹,称其为“才子桑悦”。
后有学者云:“桑悦之才,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我国古代文化史的一角。
”。
桑悦文言文翻译

桑悦者,楚人也。
幼而聪慧,好学不倦。
年十五,读《诗经》而通其义,遂以《诗经》名噪一时。
及长,博通经史,尤精于《易经》。
时值乱世,诸侯割据,百姓流离失所。
桑悦乃弃儒从武,投身军旅,以图报国。
一日,桑悦随军征战,敌军围困我军于山谷之中。
我军粮草不济,士卒疲惫。
桑悦见状,心生一计。
乃夜半潜出营帐,单骑赴敌营,欲以智取胜。
敌营中守将见桑悦单骑而来,疑惑不解,遂留其于帐中。
桑悦乘机与敌将畅谈,言辞凿凿,剖析《易经》之理,使敌将信服。
敌将闻桑悦之名,知其才学过人,遂与其结为好友。
桑悦趁机探得敌军虚实,归营后,献策于主将。
主将采纳其计,果真大败敌军,解了围困。
自是之后,桑悦声名远扬,被誉为“智勇双全”之士。
然桑悦不以功名自居,仍勤于学问,潜心研究《易经》。
一日,桑悦于山间漫步,偶遇一老者,须发皆白,精神矍铄。
老者见桑悦风度翩翩,知其非同凡响,遂与之交谈。
老者曰:“吾闻君才学过人,特来请教。
敢问《易经》之理,究竟何在?”桑悦谦虚答曰:“老先生过誉了。
愚以为,《易经》之道,在于阴阳相生相克,刚柔相济。
世间万物,皆由此理。
”老者闻言,点头称赞,遂将毕生所学传授于桑悦。
自此,桑悦更上一层楼,其学问越发深奥。
晚年,桑悦隐居山林,潜心研究《易经》。
一日,桑悦于山林间感悟到《易经》之奥妙,遂挥毫泼墨,著成《易经》详解。
该书一经问世,便轰动一时,成为后世学者研究《易经》之宝典。
桑悦一生,虽历经乱世,却始终保持一颗平静之心。
他深知,世间万物,皆有定数。
故能安于平淡,乐在其中。
世人皆称桑悦为“神仙中人”,其智慧与品德,至今仍为后人传颂。
《桑悦》译文:桑悦,楚国人。
自幼聪慧,好学不倦。
十五岁时,读《诗经》便能通晓其义,于是凭借《诗经》声名鹊起。
长大后,博通经史,尤其精通《易经》。
当时正值乱世,诸侯割据,百姓流离失所。
桑悦于是放弃儒学,投身军旅,以图报国。
有一天,桑悦随军征战,敌军将我军围困在山谷之中。
我军粮草不足,士兵疲惫不堪。
桑悦见状,心生一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悦《独坐轩记》原文及译文
桑悦《独坐轩记》原文及翻译
原文:
予为西昌校官,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
台仅可置经、史数卷,宾至无可升降,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训课暇,辄憩其中,上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次窥关、闽、濂、洛数君子之心,又次则咀嚼《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柳、欧、苏、曾、王之文,更暇则取秦、汉以下古人行事之迹,少加褒贬,以定万世之是非,悠哉悠哉,以永终日。
轩前有池半亩,隙地数丈。
池种芰荷,地杂植松、桧、竹、柏。
予坐是轩,尘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抉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
且坐惟酬酢千古。
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投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
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挐纠错。
坐安得独?
虽然,予之所纷挐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
而天壤之间坐予坐者寥寥不谓之独亦勿予同。
作《独坐轩记》。
译文:
我在西昌担任学官,在学堂里建起一座小屋,像斗(一种盛粮食的容器)一样大,只放得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桌子上只放得下几卷经史书籍。
客人来了不能行礼,只好不严肃的进来,因此给它起名叫做“ 独坐轩”。
我在教课的空闲,就在里边休息,首先学习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的治世之道,其次学习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关闽濂洛:指宋代理学的主要学派,其代表人物为关中张载,闽中朱熹,濂溪周敦颐,洛阳程颢、程颐)
的思想,再次就品味《左传》、荀卿、班固、司马迁、扬雄、刘向、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的文章,再有空闲就浏览秦汉以来的古人的事迹,稍加以评论,来论定万世的是非,悠哉悠哉,以此度日。
屋前有半亩水池,几丈的空地,池塘里种了荷花,土地上错杂的种植着松树、桧树、竹子、柏树。
我坐在这屋子里,凡俗的事不想,胸怀更加开阔,又像左边临着太行山,右边临着东海,而遮掩着万间的大房子。
而且只要坐在这里(通过读书)就能对待各种事,遇到圣人就坐在弟子的位置上,就像亲耳聆听圣人的教诲;遇到贤人,就坐在交结的位置上,就像亲近促膝的谈话;遇到乱臣贼子就坐在读书人老师的位置上,就像亲自主持处罚法罗。
坐的位置不固定,接触的人也不同,每天感到事情纷杂纠缠,如何能单独坐下呢?
但是,我所说的纷杂纠缠,都是世上寂寞的人、物。
而天地之间,和我一样的人很少,不说他孤独,就不和我一样。
于是写这篇《独坐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