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酵母菌对糖类的发酵及其酒精发酵试验共25页
酒精发酵实验报告结果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了解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3. 通过实验掌握酒精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酒精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
该过程主要分为糖化阶段和发酵阶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 酵母菌- 葡萄糖- 水浴锅- pH计- 滴定管- 漏斗- 玻璃棒- 实验试管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 烧杯- 烧瓶- 酒精灯- 滴定管四、实验步骤1. 将葡萄糖溶液稀释至一定浓度,用于酵母菌的活化。
2. 将活化后的酵母菌接种到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酒精发酵实验。
3. 在发酵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测定pH值、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
4.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葡萄糖消耗曲线、乙醇生成曲线和pH变化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变化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增强。
2. 葡萄糖消耗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浓度逐渐降低。
这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消耗了葡萄糖。
3. 乙醇生成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在酒精发酵过程中,乙醇浓度逐渐升高。
这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乙醇。
4. 酒精发酵效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酒精发酵效率如下:酒精发酵效率 = (发酵前葡萄糖浓度 - 发酵后葡萄糖浓度) / 发酵前葡萄糖浓度× 100%实验结果显示,酒精发酵效率为 85%。
六、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了解了酵母菌在酒精发酵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有效地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
七、讨论1. 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因此,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提高酒精发酵效率。
2. 本次实验中,酒精发酵效率为 85%,说明仍有部分葡萄糖未被利用。
酵母发酵实验

酵母发酵实验酵母发酵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常见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作用。
本文将介绍酵母发酵实验的步骤、材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1. 酵母粉末2. 温水3. 白糖4. 量杯5. 试管或试验瓶6. 橡胶塞7. 气球8. 温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干净的试验瓶或试管,用温水洗净并晾干。
2. 用量杯或称量器取一定量的酵母粉末,并放入试管中。
3.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白糖,并用量杯加入适量的温水。
将试管口用橡胶塞密封。
4. 在实验室温室或恒温箱中将试管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分析: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通过观察试管中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酵母发酵。
1. 观察气泡产生:在发酵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的释放,会在试管中产生气泡。
气泡越多越活跃,说明酵母的发酵速度更快。
2. 观察液面上升:由于二氧化碳的生成和释放,试管内的液面可能会上升。
液面上升越高,说明酵母的发酵效果越好。
3. 观察液体颜色变化:酵母发酵过程中,液体可能会发生颜色变化。
一般来说,酵母发酵产生的酒精会使液体变混浊,或者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控制变量:1. 温度:可以进行多组实验,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观察。
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酵母的发酵速度和效果。
2. 酵母和糖的比例:可以调整酵母和糖的比例,以观察不同比例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个人安全,避免误食或触摸酵母等化学物质。
2.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卫生,尽量避免细菌的污染。
3. 温度控制要准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酵母的发酵过程。
4.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洁工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通过酵母发酵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酵母的发酵作用以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的结果。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生物学的了解,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巧。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探究其他与酵母发酵相关的问题。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

发酵现象实验报告探究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试验仪器及用品:1.试验仪器:带胶塞和胶管的锥形瓶、小气球、Y形管、大烧杯、温度计、试管、比色板、小烧杯、玻璃棒。
2.试验用品: 白糖〔100g〕、一小包干酵母〔约30g〕、澄清的石灰水、酒精、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
〔检测酒精的试剂。
0.5ml的浓硫酸溶有0.1g重铬酸钾,体积分数为95%—97%,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由橙色变为灰绿色〕试验装置及说明: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重铬酸钾溶液遇到酒精由橙色变为灰绿色。
试验操作:1.将〔100ml〕40℃温水倒入锥形瓶,再用汤匙将一大勺糖及适量干酵母加进来,搅拌匀称后,将锥形瓶放在大烧杯中水浴保温温度保持在30—40 ℃左右。
〔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是酵母菌快速繁殖,并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观测到酵母菌培育液有气泡产生,塞上橡胶塞〔这样做既可以避开气体散失,影响后面试验效果,也为酒精的产生提供保障〕。
过一段时间后就可看到干瘪的气球渐渐膨胀起来了。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3.将夹子打开,挤压气球,使瓶内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胶管导入试管内的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检测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原理:二氧化碳遇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4.将重铬酸钾试剂分别滴在比色板的凹槽内,并分别标注1号、2号〔作对比〕、3号。
在3号试剂上滴1滴酒精,在1号试剂上滴1滴酵母菌发酵液。
发觉1号和3号都由橙色变成了灰绿色。
试验创新点及意义:通过上述试验,让我们对酵母菌“发酵现象”所需要的原料、条件及产生的物质都有了较直观的感受,比较简单理解课本上阐述的“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有关内容,而且印象深刻。
使我们养成很好的节省意识。
试验现象:1. 闻到了发酵后非常的甜酒的芳香气味。
2. 详见【试验操作4】3.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发酵现象试验报告范文2一、试验目的〔1〕掌控摇床发酵法制备糖化酶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2〕了解利用黑曲霉菌菌种发酵时的生长条件及考前须知〔3〕娴熟掌控试验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培育条件的选择二、试验仪器及试剂菌种:黑曲霉仪器:锥形瓶〔5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锅、秒表、50mL比色管、牛皮纸、纱布〔8层〕、pH计。
初中生物实验——酵母发酵

酵母数量:记录实验开始时和结束时的酵 母数量
酒精浓度:记录实验过程中酒精浓度的变 化
发酵速率:记录酵母发酵的速度和效率
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得 出结论
实验结果分析方法
观察酵母菌的数量变化: 通过显微镜观察酵母菌 的数量,记录不同时间
酵母菌的数量变化。
计算酒精产量:根据酒精 浓度和发酵液的体积,计 算不同时间酒精的产量。
测量酒精浓度:使用酒 精浓度计测量发酵液中 的酒精浓度,记录不同 时间酒精浓度的变化。
分析实验数据:根据观 察和测量的结果,分析 酵母菌发酵过程中酒精
产量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分析过程
观察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记录不同时间、 不同温度下的酵母菌数量,分析其增长趋 势。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变化:记录不同时间、 不同温度下的酵母菌形态,分析其变化规 律。
温度计:监测发酵过程中的 温度变化
计时器:记录发酵时间
酵母菌:用于发酵的微生物 水:溶解糖和酵母菌
试管:用于发酵的容器
实验记录本:记录实验数据 和观察结果
酒精计:测量发酵过程中产 生的酒精含量
实验器材
试管:用于 盛放酵母和 糖液
酒精灯:用 于加热试管
温度计:用 于测量温度
滴管:用于 添加酵母和 糖液感谢您的观看汇报人:XX
培养皿:用 于观察酵母 发酵情况
显微镜:用 于观察酵母 细胞结构
实验步骤
准备材料:酵母、糖、 水、温度计、试管、试 管夹、酒精灯、火柴
制作酵母培养液:在试 管中加入适量糖和水, 搅拌均匀,加入酵母, 摇匀
设定温度:将试管放入 盛有温水的烧杯中,调 节水温至30-35℃
观察发酵现象:每隔一 段时间观察试管内酵母 培养液的变化,记录发 酵情况
酵母发酵实验

酵母发酵实验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应用于发酵过程中。
通过与酵母的接触,我们可以发现其在合适条件下,能够将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酵母发酵现象。
本实验将介绍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酵母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速度,并分析影响酵母发酵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 干活性酵母- 白砂糖- 500毫升烧杯或容量瓶- 温水- 温度计- 塑料气球或气吹管- 实验记录表格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清洗和消毒烧杯或容量瓶,确保无细菌污染。
b. 准备适量的温水,并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c. 准备记录表格,列出实验条件和观察结果的栏目。
2. 实验组设置a. 准备三组实验组。
b. 每组在一个烧杯或容量瓶中加入相同量的温水。
c. 将白砂糖按照不同浓度加入到三组实验组中,比如A组加入10克、B组加入20克、C组加入30克。
3. 酵母投放a. 每组实验组中加入相同量的干活性酵母,比如每组加入5克。
b. 快速搅拌,确保糖和酵母均匀混合。
4. 温度控制a. 使用温度计检测实验组中的温度,并保持恒温。
b. 调整温水的温度,分别为A组控制在25摄氏度、B组控制在30摄氏度、C组控制在35摄氏度。
5. 观察记录a. 开始观察并记录每组实验组的发酵情况。
b. 使用塑料气球或气吹管将实验组口部密封,以防二氧化碳逸出。
c. 每隔15分钟观察一次发酵结果,并记录到表格中。
6. 数据分析和讨论a. 对每组实验组的发酵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温度和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b. 讨论可能的影响因素,例如温度、糖浓度、酵母菌量等。
c.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并注意对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
2. 在进行实验时,确保操作平稳,以避免酵母液溅出。
3.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安全操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酵母发酵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以下结果:在较高温度下(35摄氏度),酵母的发酵速度更快,并且产生的气体量更大。
酵母发酵过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酵母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酵母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二、实验原理酵母发酵是一种生物化学过程,其中酵母菌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本实验主要研究酵母在无氧条件下的发酵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面粉、酵母粉、糖、水、锥形瓶、烧杯、滴管、橡皮塞、澄清石灰水等。
2. 实验试剂:葡萄糖、氯化钙、氢氧化钙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面粉、酵母粉、糖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形成面团。
2. 分装面团:将面团平均分成两份,分别放入两个锥形瓶中。
3.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溶液,用橡皮塞封口,放入烧杯中。
- 实验组:在锥形瓶中加入面团,用橡皮塞封口,放入烧杯中。
4. 将两组锥形瓶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分别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
5.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对照组:观察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变化,记录溶液颜色、透明度等。
- 实验组:观察锥形瓶内面团的变化,记录面团体积、硬度等。
6. 将实验组锥形瓶中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实验现象:24小时后,葡萄糖溶液颜色变浅,透明度降低;48小时后,葡萄糖溶液颜色消失,溶液浑浊。
2. 实验组实验现象:24小时后,面团体积明显增大,硬度降低;48小时后,面团体积继续增大,硬度进一步降低。
3. 实验组气体检验:将实验组锥形瓶中的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六、实验结论1. 酵母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
2. 本实验通过观察面团体积变化和气体检验,验证了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七、实验讨论1. 影响酵母发酵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优化实验条件?2. 酵母发酵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哪些?八、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酵母发酵过程中的面团体积变化和气体检验,验证了酵母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糖类发酵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糖类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糖类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糖类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糖类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通过代谢产生酸、气体等产物的过程。
在糖类发酵实验中,常用的糖类有葡萄糖、乳糖、蔗糖等。
不同的微生物对糖类的利用能力不同,发酵产物和产气量也有所差异。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酵母菌;2. 糖类:葡萄糖、乳糖、蔗糖;3. 培养基: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4. 仪器:试管、酒精灯、接种环、试管架、培养箱、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1. 将葡萄糖、乳糖、蔗糖分别溶解于蒸馏水中,制成不同浓度的糖溶液;2. 将糖溶液分别加入无菌试管中,每管加入2ml;3. 用接种环取适量酵母菌接种于各试管中;4. 将接种后的试管置于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5. 观察各试管中发酵现象,记录产酸和产气情况。
五、实验结果1. 葡萄糖发酵:试管中出现气泡,pH值下降,表明酵母菌能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2. 乳糖发酵:试管中出现气泡,pH值下降,表明酵母菌能利用乳糖进行发酵;3. 蔗糖发酵:试管中出现气泡,pH值下降,表明酵母菌能利用蔗糖进行发酵。
六、实验讨论1. 酵母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的发酵能力存在差异,可能与微生物的酶系有关;2.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部分微生物还可能产生其他气体,如氢气、甲烷等;3.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pH值下降,可通过pH指示剂观察发酵程度。
七、实验结论1. 酵母菌能利用葡萄糖、乳糖、蔗糖进行发酵;2. 通过观察产酸和产气情况,可以判断微生物对糖类的利用能力;3. 糖类发酵实验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2. 控制好培养温度,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 观察发酵现象时,注意记录数据,便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糖类发酵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掌握了糖类发酵实验的操作方法,为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一 固定化生长酵母发酵酒精

本实验载体的特点
材料 海藻酸钠凝胶 原理 优点 缺点 抗微生物分解能力弱, 机械强度较低(在高浓 度的单价金属离子和磷 酸盐缓冲液的作用下, 凝胶结构会破坏) 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 操作方便,毒 能够于Ca2+螯合形成不溶于水的 性小, 海藻酸钙凝胶。 调节海藻酸钠溶液的浓度可改变 固定化颗粒的机械强度和传质阻 力, 调节CaCl2溶液浓度可改变固定 化颗粒的机械强度。
三、材料和方法
• • • • • • • • (一)材料 1.菌种:酒精酵母(Saccharomyces erevisiae) . Rasses Ⅶ 2.海藻酸钠 3.淀粉水解糖液(10·BX)。 4.其他:注射器、针头、波美计等。 (二)培养基 1.斜面培养基:麦芽汁琼脂斜面 2.酵母细胞培养基 :葡萄糖 20g,蛋白胨2g,酵母膏2g,硫酸镁0.05g ,自 来水1000毫升,pH5.0。 • 3.固定化酵母增殖培养基:葡萄糖50g, 蔗糖50g, 酵母膏2g, 蛋白胨3g, 硫酸二氢钾1.5g, 氯化铵1.5g, 硫酸镁0.5g, 二氯化锰0.02g, 含水氯化钙 5g, 自来水1000ml, pH5.0. • 4.乙醇发酵培养基:10 ·BX 淀粉水解糖液, 尿素0.2%, 磷酸二氢钾0.01%, pH 5.0.
包埋法载体的选择
• 包埋法较适合于固定化生长态的细胞,细胞可在凝胶网格或微囊中生 长繁殖,细胞大多聚集在载体内表面,提高了细胞密度、减少了传质 阻力。 但由于活细胞生长代谢,载体会受到物理、生物破坏。 • 要求:1、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要求: 2、对酶、微生物、酸碱有耐受力; 3、固定化过程尽量温和,避免酶、细胞损伤; 4、凝胶网格通透性好,其孔径可调节; 5、廉价易得,无毒。 • 常用的载体:天然高聚物——卡拉胶、海藻酸钙、醋酸纤维素酯等; 常用的载体: 合成高聚物——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