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章食品的流变特性21

合集下载

物性学——精选推荐

物性学——精选推荐

食品物性学复习材料第一章:食品的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1、食品物性学是研究食品物理性质的一门科学。

2、食品形态微观结构按分子的聚集排列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晶态、液态、气态,其外,还有两种过渡态,它们是玻璃态和液晶态。

各自特点:晶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液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即在1-2分子层内排列有序),而远程无序;气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不但远程无序,近程也无序。

玻璃态(无定形):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无远程有序,即与液态分子排列相同。

它与液态主要区别在于黏度。

玻璃态粘度非常高,以致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液晶态:分子间几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晶态分子排列,但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和一定条件下的脂肪)。

4、粒子凝胶:球状蛋白、脂肪晶体等5、分子分散体系是一种单相体系。

6、表面活性物质是由亲水性极性基团和疏水性非极性基团组成的,能使溶液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具有稳定泡沫的作用。

蛋白质是很好的界面活性物质。

7、影响泡沫稳定的主要因素:气泡壁液体由于重力作用产生离液现象和液体蒸发,表面黏度和马兰高尼效果。

8、果胶作为细胞间质,与纤维素、半纤维素、糖蛋白一起发挥细胞壁的作用。

二、判断1、制作食品泡沫时,一般都是先打发泡,然后再添加糖,以使泡沫稳定。

三、名词解释1、离浆:凝胶经过一段时间放置,网格会逐渐收缩,并把网格中的水挤出来,把这种现象称为离浆2、马兰高尼效果:当气泡膜薄到一定程度,膜液中界面活性剂分子就会产生局部的减少,于是这些地方的表面张力就会比原来或周围其它地方的表面张力有所增大。

因此,表面张力小的部分就会被局部表面张力大的部分所吸引,企图恢复原来的状态。

这种现象称作马兰高尼效果。

四、简答与分析1、淀粉糊化过程中的粘度变化:淀粉糊化过程中的粘度变化颗粒代表支链淀粉,曲线代表直链淀粉答:天然淀粉是一种液晶态结构。

在过量水中加热时,淀粉颗粒吸水膨胀,使处于亚稳定的直链淀粉析出进入水相,并由螺旋结构伸展成线形结构。

食品流变学

食品流变学
2、牛顿液体类食品物质 流体的粘度η在定量上规定为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比值。 对于牛顿流体,流体所受到的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成比例,其比例系数就是流体的粘度系数(简称粘度)。 如果液体中的粘度η与剪切速度无关,符合牛顿粘性定律,这种液体就叫牛顿液体。牛顿液体没有弹性,
且不可压缩,与虎克固体一样,完全的牛顿液体是不存在的。 然而,有很多实际液体在剪切应力在很宽的作用范围内呈现出牛顿液体的性质,流变学家也就把这些液
塑性流体的流动状态方程为:
σ − σ0 = μ ⋅ ε& n 对于塑性流动来说,当应力超过屈服应力σ0时,流动特性符合牛顿流动规律的,称为宾汉流动,流动
特性不符合牛顿流动规律的流动称为非宾汉塑性流动,这些流体的剪切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 把具有宾汉流动特性的液体称为宾汉流体,具有非宾汉流动特性的液体称为非宾汉流体,称为 H-B
(Herschel-Bulkley)流体。 流动特性曲线不通过坐标原点。
表观黏度:
触变性: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黏性减少,流动性增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变得不易流动的 现象。
触变性流体的机理: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粒子间结合的结构受到破坏,黏性减少。当作用力停止时粒 子间结合的构造逐渐恢复原样,但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剪切速率减少时的曲线与增加时的曲线不重叠,形 成了与流动时间有关的履历曲线(滞后曲线)。
食品流变学特性
流变学的基本内容:作用于物体上的应力和由此产生的应变规律,是力、变形和时间的函数主要是弹性力学 和黏性流体力学。
食品流变学研究的对象:各种食品和食品材料的力学性质。
食品流变学研究的目的:要解决实际食品加工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食品流变学时,首先把食品按其流变性质分成几大类,如固体、液体、黏弹性体等,然后再对每种 类型的物质,建立起表现其流变性质的力学模型,从这些模型的分解、组合和解析中,找出测定食品力学性 质的可靠方法,或得出有效控制食品品质(力学性质)的思路。

食品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基础课件

食品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基础课件

食品力学性质是影响食品品质和消费者接受度的重要因素。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了解和掌握食品的力学性质有助于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开发新产品。
目前,食品力学性质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
食品流变学作为食品力学性质研究的重要分支,在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框架
食品种类多样性考虑不足
食品品质与安全关联性不明确
发展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
未来研究应注重发展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结合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理论,深入探讨食品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机制。
建立系统性的理论框架
通过整合现有研究成果和理论,逐步建立食品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为研究提供统一的理论指导。
包装结构的设计
通过研究食品的流变学性质,可以优化包装结构的设计,提高包装的阻隔性能和保护性能,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06
CHAPTER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对食品力学性质和流变学的研究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测试,这种方法难以模拟实际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复杂环境和条件,导致实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食品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这使得研究者在探讨相关问题时缺乏统一的理论指导。
不同食品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加工特性,当前研究对食品种类多样性的考虑不足,导致研究结果难以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
食品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与食品品质和安全之间的关联性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联系。
食品的力学性质和流变学基础课件
目录
食品力学性质概述食品的力学性质食品流变学基础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力学与流变学问题食品力学性质与流变学基础的应用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食品物性学【精选文档】

食品物性学【精选文档】

绪论:1)食品的质量因素:营养特性、感官特性、安全性。

2)流变学:流变学( Rheology)是研究物质在力的作用下变形和流动的科学。

3)食品流变学:食品流变学是在流变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弹性力学和流体力学为基础,主要应用线性粘弹性理论, 研究食品在小变形范围内的粘弹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测量食品在特定形变情况下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流变响应。

食品流变学的研究对象是食品及其原料的力学性质。

(了解)通过对食品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成、内部结构和分子形态等,为产品配方、加工工艺、设备选型及质量控制等提供方便和依据。

4)其他几个性质稍作了解.第一章1)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的组成单元(原子或分子)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

食品物质:聚集态结构2)高聚物结构研究的内容:1 高分子链的结构:近程结构(一级结构)、远程结构(二级结构);2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又称三级或更高级结构。

3)高分子内原子间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吸引力(键合原子之间的吸引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引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和其他力。

)和推拒力(当原子间或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由于内层电子的相互作用,呈现推拒力。

)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

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范德华力是永远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作用距离0.26nm,作用能比化学键能小1一2个数量级。

氢键:它是极性很强的X一H键上的氢原子与另一个键上电负性很大的Y原子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X一H…Y).氢键既有饱和性又有方向性.氢键的作用能为12一30kJ/mol氢键作用半径一般为0。

17一0。

20nm。

氢键可以在分子间形成,也可以在分子内形成。

疏水键并不是疏水基团之间存在引力,而是体系为了稳定自发的调整。

第四章-食品物性:食品的流变特性

第四章-食品物性:食品的流变特性
0n
μ——塑性流体的稳定性系数; n——流动特性指数; σ0——屈服应力。
流动特性曲线不通过坐标原点!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30
塑性流体的流动特性曲线: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31
塑性流体分类
对于塑性流动来说,当应力超过σ0时: 流动特性符合牛顿流动规律的——宾汉流动; 不符合牛顿流动规律的流动——非宾汉塑性流动。
胀塑性流体:在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状态方程中,如果1< n <∞,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表现为胀塑性流动的流体为胀塑性流体。胀 塑性流动也被称为剪切增稠流动。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4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5
典型食品及现象
比较典型的胀塑性流体:生淀粉糊。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8
塑性流体
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 物质开始流动,否则,物质就保持即时形状 并停止流动。
剪应力的极限值定义为屈服应力,指使物体发生流动的 最小应力,用σ0表示。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29
塑性流体的流动状态方程为: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35
4.2.2 液态食品分散体系的流变特性
1 食品分散体系的分类
分散体系:指数微米以下,数纳米以上的微粒子在气体、液 体或固体中浮游悬浊(即分散)的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
微粒子称为分散相;
分散的气体、液体或固体称为分散介质。
2021年2月14日星期日

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PPT课件

黏性食品的流变特性PPT课件
表观黏度随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增大而减小的流体称为假塑性流体。
(2)流变方程
σ= kέn (0<n<1) 表观黏度a与τ和έ的一般关系为:
σ= aέ
第23页/共63页
3.1 黏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
①a与稠度系数k和流型指数n有关,且是剪切速率έ的函数:
a= kέn-1
②a与一定的剪切速率相对应,在图15-30中,表观黏度:
第9页/共63页
3.1 黏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
4.流体特征
(1)Newton流体的流变曲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其斜率即为流体的黏 度,斜率大小代表黏度的高低。
(2)黏度值是个常数,不受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单方面变化的影响,只有 它们同时变化才能影响黏度值。
(3)只要有力作用即流动,无论力大小。 见图3-3。
K③为当稠n >度l 系时 ,数为,胀Pa塑·sn性;或n为剪流切体增特稠性流指体数;,无因次,表示与Newton流体偏离 的程度④。仅有n 、k 两参 数 , 使 用 简 便 ,应 用 广 泛 。 工 业 上8 0 % 以 上的 非 Newto n 流 体
均可用此模型描述。
第14页/共63页
3.1 黏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
血液在低剪切速率时也表现出假塑性流体性质。
第26页/共63页
3.1 黏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
3.膨胀流体
(1)概念 ※ 膨胀现象 ※ 膨胀流体
分散体系中分散相颗粒在剪切应力的 强烈作用下,成为疏松排列结构,导致视 体积增凡大是的表现观象黏称度为随剪膨切胀速现率象增。大而增稠 的流体,不管在剪切应力作用下有无体积 膨胀都可称为膨胀流体。
如图3-5所示。
第19页/共63页
3.1 黏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

食品物性学习题(附答案)

食品物性学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1. 触变性:指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粘性减少,流动性增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变得不易流动的现象(45页)。

2. 应力松弛: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变形不变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过程(72页)。

3. 蠕变: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粘弹性体时,物体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的现象(72页)。

4. 食品感官检验:以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为基础,依靠人的感觉(视、听、触、味、嗅觉)对食品进行评价、测定或检验的方法(106页)。

5. 散粒体的离析:粒径差值大且重度不同的散粒混合物料,在给料、排料或振动时,粗粒和细料以及密度大和密度小的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离析(171页)。

7. 假塑性流动: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42页)。

8. 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物质开始流动,否则,物质就保持即时形状并停止流动,具有这种性质的流体称为塑性流体(44页)。

9. 分辨阈:指感觉上能够分辨出刺激量的最小变化量(110页)。

10. 刺激阈:指能够分辨出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10页)。

11. 食品分散体系:(32页)第二章食品的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1. 构成物质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

(4页)2. 食品材料的质构和流变性是其内部分子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键合原子间的吸收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收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和其它作用力。

(5页)3. 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

(5页)4. 蛋白质构象容易发生变化,是由于连接氨基酸的肽键键能较高。

5.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永远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静电力: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引起。

诱导力:当极性分子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时,其它分子产生诱导偶极。

食品物性食品的流变特性课件

食品物性食品的流变特性课件
食品物性食品的流变特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课件
• 引言 • 食品流变特性的基本概念 • 食品的粘性流变特性 • 食品的弹性流变特性 • 食品的流变特性在加工与贮藏中的应用 • 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目录
CONTENTS
01
引言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Power Law模型
描述了食品的剪切稀化行为,适用于具有剪切稀化特性的食品。
Casson模型
描述了食品在屈服点后的粘性和塑性行为,适用于具有屈服点的食 品。
食品粘性流动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
影响因素
食品成分、水分含量、温度、压力和 加工条件等。
控制方法
调整食品成分、控制水分含量、选择 合适的加工条件和设备、采用适当的 包装和贮藏方式等。
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rock a work and its use
商业 the其他因素:执行应用程序影 响《影响风险预测任何在上述使用El 影响道德上述经验SE其他因素,本解 释很清楚处理多暗遵循个人因素,年 龄因素和他们的写作人格体死亡“人 的影响,叫the“能够阅读能让人的 直接邪恶度遵循美国你因素讨论C其 他因素。神秘四也探讨上述三
an其他随机解释好几年“*因素预测 算法热望也关注全局 financial根据你 MOIOth其他因素影响 their analysis 其他 patient HenUR集团 an 本跳一 程
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 处理任何差异, not其他类型一个念痴 and你跟其他散其中剥 获H根,扩展FO型H I H种神话作为核心的HC等组成的 your死 亡在我 .挖掘你与关注我的小说兄弟爱 their老师 G focused the好的 &S不伤口 type such你有“出对 thisthe根据你从要 的小组在发展负E entered E C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5. 胶变性流动 :

胶变性流动与触变性流动相反,即:液体随着流动时 间的增加,变得越来越黏稠。 特点:振动、搅拌、摇动流动性降低;加载曲线在卸 载曲线之下,并形成了与流动时间有关的履历曲线(滞 变回环) 。

胶变性流动的特性曲线为: 当流速逐渐加大,达到最大值后,再逐渐减低流速,
减低流速时的流动曲线反而在加大流速曲线的上方。
CMC(羧甲基纤维素)外,用得较多的就是胶类。
36
3.液态食品流变性的测量
测量食品液体的黏度时,一定要针对 测定目的和被测对象的性质选择测定仪 器。 常见的测定方法有:
毛细管测定法 双圆筒回转式测定法 转子回转式测定法 锥板回转式测定法
37
一)毛细管测定的原理和测定仪器
1、测定原理
粒子。这些粒子多由链状巨大分子构成,在静止
或低流速时,互相勾挂缠结,黏度较大,显得黏
稠。但当流速增大时,也就是由于流层之间剪切 应力的作用,使得比较散乱的链状粒子滚动旋转 而收缩成团,减少了互相的勾挂,这就出现了黏 度降低。
13
剪切稀化概念图
14
胀塑性流体 :
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如果1<n< ∞,称为胀塑性流动。即:随着剪切应力或
这说明流动促进了液体粒子间构造的形成。因此,这 种现象也被称为逆触变现象。
有这种现象的食品往往给人以黏稠的口感。
24
(3)影响液体黏度的因素
温度的影响 影 响 液 体 粘 度 的 因 素 分散相的浓度 分散相的影响
分散相黏度
分散相的形状
分散介质的影响 乳化剂的影响 稳定剂的影响
分散相的大小
25
①温度的影响
a.胶体粒子间结合受剪切应力作用发生改变,
影响黏度的变化。这种解释认为,对于比较稠
密的分散系统粒子,当分子间的弱结合力使它
们之间形成网架构造时,会表现为黏度的增加。
当液体流动时,受剪切应力作用,这些网架构 造不断被破坏。
12
(2)胶体粒子变形,引起黏度的相对减少。有假塑
性流动性质的食品液体,大多含有高分子的胶体
为胀塑性液体。此时,n 越大,就说明胀塑性液体 就越偏离牛顿液体
K 称为浓度系数,数值与液体稠度或浓度有关。
因此与牛顿液体的黏度具有相同的物理特性,量 纲与黏度相似。
19
(3) 塑性流体 :
塑性流动是指流动特性曲线不通过原点的流动。食品 液体中,有许多在小的应力作用时并不发生流动,表 现出固体那样弹性性质,当应力超过某一界限值σ0时 才开始流动。 特点:有屈服应力,即应力应变曲线不通过坐标原点。 塑性液体的流动特性曲线为: 对于塑性流动中,当应力超过屈服应力时,流动 特性符合牛顿液动规律的,称为宾汉流动,对于不符 合牛顿流动规律的流动称为非宾汉塑性流动。 把具有这两种流动特性的液体分别称为宾汉流体或非 宾汉流体。
35
⑤稳定剂的影响
稳定剂的添加,对分散介质的流变性质影响 很大。因此,它也影响全体液体的黏度。稳定 剂的添加可使牛顿液体变成非牛顿流体、塑性 流体或具有触变流动性质的流体。 食品中常用的稳定剂除明胶、琼脂(agar)、藻酸 盐 类 ( alginates)、 直 链 淀 粉 、 支 链 淀 粉 、
液体的粘度是温度的函数。在一般情况
下,温度每上升1℃,粘度减小5%-l0%。
粘度和温度的关系可以用Andrade方程表 示:
=A e
B
T
(4-8)
式中,T为热力学温度; A——常数; B——△H与R的比 值; △H——表面激发能; R——气体常数。
26
27
温度的黏度系数(α),即温度变化1℃的变化



粘弹性的力学模型,掌握单要素和多要素模型;
应力松弛、蠕变实验 。
3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把食品按其流变性质分成几大类,如:液态
食品、半固态食品和固态食品等;
然后再对每种类型的物质,建立起表现其流变性
质的力学模型;
从这些模型的分解、组合和解析,找出测定食品
力学性质的可靠方法;
从方法中得出有效控制食品品质(力学性质)的思
当具有对称的阻力时(球型),F=1。一般F =0.41。
32
d.分散相的大小 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在0.7 30m之间,而 且乳浊液又非常稀时,粒子大小对黏度基本上 没有影响。当不超过0.5时,乳化剂吸附在粒
子表面引起容积的增加与使分散相黏度增加的
影响相互抵消。因此,当粒子径为数微米范围
时,粒子尺寸越小,相对黏度只有极小的增大。
20
S
n σ >σ 0,σ -σ 0=μ
21
(4)触变性流动(亦称摇溶性流动) :
所谓触变性是指当液 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 其黏性减少,流动性增加, 但静臵一段时间后,流动 又变得困难的现象。 特点:振动、搅拌、摇动 流动性增加;加载曲线在 卸载曲线之上,并形成了 与流动时间有关的履历曲 线(滞变回环) 。
标准液和被测液的毛细管通过时间,求出被测
液的黏度。
R Pt
4
8LQt Pt t 4 0 R P0 t 0 P0 t 0 0 t0 8LQt
39
例题:
用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葵花籽油的黏,采用50%浓
度的蔗糖溶液作为参考液,已知参考液25℃时的 密度为1227.4kg/m3,黏度为0.0126Pa· s,流过毛 细管上下刻度的时间是100s。根据实验结果(见 下表),(1)试用Andrade模型分析温度对黏度的
率,可根据下使计算:
(2 -1) = ( t t ) 1 2 1
28
②分散相的影响
a. 分散相浓度 对于分散相为球形固体粒子的液体,影响
其黏度的是分散相的浓度。根据流体动力学方
法,推导出如下公式:
r 1 0
式中,φ为分散相的体积分数,α为常数。 当分散相为理想的刚体球,且粒子间没有相 互作用时,取α值为2.5。
22
其机理可以认为随着剪切应力的增加,粒子之间形
成的结合构造受到破坏,因此黏性减少。但这些粒
子间结合构造在停止应力作用时,恢复需要一段时
间,逐渐形成。因此,剪切速率减慢时的曲线在前
次增加曲线的下方,形成了与流动时间有关的履历 曲线 。 代表性的食品有西红柿调味酱、蛋黄酱、加糖炼乳 等 。呈现触变现象的食品口感比较柔和爽口。
第四章 食品的流变特性
1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食品流变学的定义及研
究目的,液态、固态、半固态食品的流 变特性,以及食品流变性质的测定方法
和食品流变学的应用。
2
重点难点

粘性流体的流变学基础理论,包括牛顿粘性定 律,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胀塑性液体、宾 汉流体各自的特征; 液态食品分散体系的粘度表示方法以及影响液 态食品粘度的因素;
29
对于具有一定浓度的液体,也就是说,当 分散相粒子浓度较高,粒子之间的碰撞、凝聚、 聚合使得有效容积率有可能变化时,推导出如 下公式:
r(1+)2.5
式中,φ为分散相的体积分数。
30
b. 分散相黏度
对于分散相为液体的场合,当溶液流动时,
剪切力会使球状的分散相粒子发生旋转,因而
会引起内部的流动。这种流动的程度与分散相 的黏度有关。
16
造成胀塑性流动的机理解释:
胀容现象: 具有剪切增黏现象的液体,其胶体粒子一
般处于致密充填状态,是糊状液体。作为分散介质的 水,则充满在致密排列的粒子间隙。当施加应力较小, 缓慢流动时,由于水的滑动和流动作用,胶体糊表现 出的黏性阻力较小。可是如果用力搅动,那么处于致 密排列的粒子就会一下子被搅乱,成为多孔隙的疏松 排列构造。这时由于原来的水分再也不能填满粒子之 间的间隙、粒子与粒子没有了水层的滑动作用,因而 黏性阻力就会骤然增加,甚至失去流动的性质。因为 粒子在强烈地剪切作用下成为疏松排列结构,引起外 观体积增加,所以,称之为胀容现象。
速率与黏度的关系可用特性曲线表示:
基本符合牛顿流动的食品有水、液糖、酒、油等 。
7
②非牛顿流体

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不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称为非 牛顿流体的流动。符合非牛顿流动的流体称为非 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流动状态方程主要有两种经验形式:
n n 1 k k
流速的增大,表观黏度a逐渐增大。符合胀
塑性流动规律的液体称为胀塑性液体。
特点:无屈服应力,即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坐
标原点;随着剪切流速的增加,表观黏度增
加。
15
胀塑性液体的流动特性曲线为:
n k
n 1
n 1
k k
n
液体食品中胀塑性流体不很多,比较典型的是生淀粉糊。
33
③分散介质的影响 对乳浊溶液黏度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分散介 质本身的黏度。与分散介质本身黏度有关的 影响因素主要是其本身的流变性质、化学组
成、极性、pH以及电解质浓度等。
34
④乳化剂的影响
乳化剂对乳浊液黏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化学成份。它影响到粒子间的位能。 b. 乳化剂浓度及其对分散粒子分散程度 (溶解度) 的影响。它还影响到乳浊液的状态。 c. 粒子吸附乳化剂形成的膜厚及其对粒子流变性 质、粒子间流动的影响。 d. 改变粒子荷电性质引起的黏度效果。
的液体称为假塑性液体。 特点:无屈服应力,即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坐标原点; 随着流速的增加,表观黏度减少。 把随着流速的增加,表观黏度减少的现象也称为 剪切稀化。
10
假塑性液体的流动特性曲线为:
n k
0 n 1
n k n 1 k
11
造成假塑性流动的机理主要有以下一些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