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合集下载

世界历史——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历史——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一、民族大迁徙和日尔曼人的建国1、古日尔曼人的社会制度。

日尔曼人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南部和日德兰半岛,公元前六至一世纪,逐渐扩及欧洲中部日尔曼尼亚广大地区,是蛮族世界中人口众多,势力强大的集团,在摧毁奴隶制罗马帝国和西欧封建制的产生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对于他们的社会和生活,人们所知甚少,只有恺撒和塔西佗记述最详。

恺撒征服高卢时与日尔曼人发生过接触,他在他的《高卢战记》中详细记叙了日尔曼人的情况。

根据恺撒记载判断,日尔曼人生活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制度之下,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而农业并不占主要地位。

恺撒还提到日尔曼人的公社土地所有制,占用土地只限一年,以后便转到新的地段。

这种耕地的一年一换制,可能是刀耕火种的原始耕种方法所造成。

另据恺撒所记载,当时日尔曼人仍未定居,他们携带牲畜,把家什装在车上拉走,这种半流动的生活方式说明农业还没有成为压倒优势的生产部门。

恺撒强调日尔曼人财产的平等,未曾提到奴隶,军事领袖只在战时选出,但恺撒时代也出现了某些原始公社解体的征兆,出现了有势力的贵族,军事贵族及其亲兵队,掠夺战争经常发生。

塔西佗的著作详细记述了日尔曼人的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物质文化生活。

在塔西佗时代,日尔曼人已永久定居,农业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但畜牧业仍占重要位置,他们的土地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按价值划分,贵族和富人占去大量好地,普通人和一般战士只有少量坏地。

日尔曼人内部开始出现社会分化,尽管土地私有制还没有出现,但已有了早期农村公社(未来的马尔克)雏形。

塔西佗证实日尔曼人存在奴隶,但与罗马的不同,主人把份地交给奴隶耕种,并给他们必要的生产工具,征收一部分收获物作为地租。

塔西佗认为日尔曼奴隶的地位与罗马隶农相近,此外,还有债务奴隶制,这都说明日尔曼人的阶级分化已开始。

塔西佗还谈到选举国王和领袖的问题,贵族会议权力很大,决定一切重大事项而部落大会减少了,公社成员要负担经常性的贡税,这说明日尔曼人已出现了产生国家的因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是指中世纪时期,主要在9至15世纪之间,在西欧地区盛行的一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封建制度的形成是由于罗马帝国西部的衰落和日耳曼部落的入侵,以及农奴制度的存在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而成。

首先,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与罗马帝国西部的崩溃有关。

罗马帝国在5世纪左右开始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贫困和战乱的加剧导致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崩溃。

在这样的背景下,贵族开始通过私人军队维护自己的领地,这就是封建主义的雏形。

其次,日耳曼部落的入侵也对封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耳曼人是从4世纪开始入侵罗马帝国的,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即部落社会。

日耳曼人的部落社会以家族为单位,统治者以家族长老的身份管理部落事务。

这种家族长老的地位逐渐转变为封建领主的地位,形成了封建主义的基本框架。

此外,农奴制度的存在也是封建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封建时代,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他们与土地紧密地相连,没有自由流动的权利。

农民必须服从封建领主的统治,为其提供劳动和军事服务。

这种农奴制度为封建主义提供了经济基础,农奴的劳动成果为封建领主的财富和统治奠定了基础。

最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也对封建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基督教教义强调地上权威的合法性来源于上帝,同时主张君主的神圣性。

这种信仰为封建主义提供了合法性的支持,使封建制度得以维持和延续。

而教会在封建社会中的权威地位也使封建领主与教会相互依存,形成了天主教教会封建制度的独特性。

综上所述,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是由于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部落的入侵、农奴制度的存在以及基督教的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所致。

封建制度在很长时间内统治了西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给西欧地区的历史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

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

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西欧封建制度是13世纪至15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生活的主导形式,其演变历程也是对欧洲中世纪社会发展过程的重要反映,同时也成为了欧洲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程。

本文旨在探讨西欧封建制度的演变与衰落,研究其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展望。

第一章: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起源于9世纪,当时欧洲正处于分裂和黑暗的时期。

背景是,罗马帝国的衰落和瓦解,导致很多地方割据成为了各种政治小集团。

而作为欧洲一种特殊的经济社会模式,封建制度的形成则是由当时的战争、游牧民族的侵略等因素推动而来。

在封建制度中,封建主和农奴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关系。

封建主是领主,他们可以掌控土地的主权,并拥有自己的私人军队和法律体系。

农奴们是土地的依附者,他们耕种地土地,提供粮食和其他生产资料,以换取封建主的保护和原始技术工具和存积财物等。

在封建制度的初始阶段,王权仅限于地位极高的贵族和教会人员之间的论战之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王逐渐成为重要的中央政府代表,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学习和集权的行政举措,加强了自己的影响力。

其他领主和贵族发展了各自的领地,但仍以他们的地位和职务为依据,共同支持着国王的权威。

这种所谓的封建联盟系统,将主权分散给了大量的个人,在有效测量了地方权力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大便宜的中央组织权力。

第二章:封建制度的巅峰期封建制度在13世纪之前,得到了全面的巩固和发展。

这时候的封建君主已经开始稳定其领土,并与皇帝或国王保持了强大的联盟,pax universalis(普遍和平)逐渐成为欧洲普遍共识。

同时,在这个时期,欧洲的城市成长迅速,手工业和工商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佃农的自由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那么,封建制度为何会在13世纪达到它的顶峰呢?首先,封建社会的各种制度和针对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军事技术的合理发展,使其具有了较为稳定的合法性,构成了有效的抵御战争和动荡的基础。

其次,当时爆发的十字军东征,带来的金币、宝物、奢华的辉煌和人口的减少,使欧洲人口的比例和资源占有者的权力不断提高。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原因:其基础来自三个方面:①古希腊、罗马的遗产,②基督教的传统,③日耳曼人的社会模式.换句话说,西欧封建制度是由罗马封建因素,日耳曼因素,通过基督教会对二者的不断结合而形成的.⒈罗马封建因素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中止,帝国的经济在公元三世纪已发生严重危机:人口锐减,城市败落,一些大土地所有者便退居乡村,建立了以隶农为主要生产者的、实行租佃分散经营的田庄制,形成自然经济,政治上则形成独立王国.如此在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已经过渡到隶农制自然经济.另外,罗马很早以来就存在一种保护关系,一些人因败落而寻求富有的庇护人的保护,成为他们保护下的平民或附庸,帝国衰落后,这种保护关系更为扩大,成为日后西欧封建制度的起源之一.⒉基督教会与经济的变化相适应,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发生变化,原来的罗马古典文化开始让位于普通人民群众的大众文化,这就是基督教文化.在危机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从崇奉奥林匹斯诸神:朱庇特,宙斯,阿波罗,转奉能解脱个人罪恶,能使个人得到拯救的基督教.因为前者虽然气势磅礴,给人力量,但却不能给人安慰;人是伟大的,但人不能总是显示伟大,人还需要安慰,尤其是在危机时代,人们需要一种神秘主义的哲学体系.在公元三世纪的罗马帝国,这就是新柏拉图主义.经过百般曲折,四世纪以后罗马终于成为基督教国家,教会组织普遍建立,受罗马制度的影响,教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结构都建立起来.正是基督教会,在日益加深的混乱状态中起到了维护秩序的稳定性作用,并且成为日后教化日耳曼蛮族,把罗马古典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结合起来的承担者.另外,教会所建立的修道院制度,也对中世纪早期的西欧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修士最初一般都是西欧最优秀的农民,他们开垦荒地,排干沼泽,改良土壤,推广三圃制,对恢复和发展西欧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还保存了罗马人的一些建筑技能,发展了木刻、金属制造,纺织、玻璃、酿酒等工艺.⒊日耳曼因素日耳曼人刚从原始社会走出,为陷如绝境的西欧社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与罗马法律相比,耳耳曼法律是习惯法,粗犷、迷信、采用神裁法,但对日后西欧封建政治仍有重大影响.日耳曼法律产生于人类古老的习俗,而不是统治者的意志,所以法律超越王权,没有一个国王可绝对专制,这种王权有限制度是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特点.所以有人说,民主起源于日耳曼丛林之中.日耳曼人的亲兵队制度,建立了首领和亲兵相互间契约关系的观念,直接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日耳曼人还带来了农村公社制度(其特点之一是自治),它对西欧城市的形成、行会制度、以至于议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日耳曼因素对西欧社会影响之大,以至于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正是日耳曼人的到来,毁灭了西欧的古典文明,从而为西欧新文明的开端,扫清了道路.在中国,在印度,昔日的文明传统一直没有中断,并得以保存,但这仅是旧生命的延续.而西方,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却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他并且认为,这是西方历史的独特性之所在.西方史学界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问题上主要分为两派,日耳曼派和罗马派,以后又形成综合派.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成为西欧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欧洲进入了中世纪。

“中世纪”(Medieval)一词是十五、六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提出来的,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极力推崇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将476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看作是欧洲文化衰落和野蛮时期,称之为“中间的世纪,”将他们所处时代是古典文明复兴时期。

17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历史全程》中将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中世纪”一词正式被用来作为一个历史分期来使用。

近代欧洲许多学者认为在欧洲历史上有两个伟大发展时期,即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和近代,在两个阶段之间便是迷信透顶的中世纪,当时人们被宗教神学所蒙弊,对知识毫无所知,人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躲过今世的苦难和死后地狱的折磨。

所以直到今天“中世纪”一词已成为行为反动和思想愚昧、保守落后的代名词。

欧洲中世纪有其黑暗的一面:封建割据、农奴制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专制主义等等。

但中世纪是欧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之一,在它发展后期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没有中世纪历史的发展便没有当今的欧洲。

“封建”一词始于古代的封土建国,把它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名称的始于18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侧重于描述的是中世纪欧洲普遍存在的封君、封臣现象。

第一节日耳曼人封建国家建立一、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和古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1.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公元3世纪开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导致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导致了奴隶制衰落和封建关系的萌芽。

(1)奴隶制生产方式已无利可图,奴隶制已失去了活力。

(2)封建关系萌芽(隶农制)已产生:隶农制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已产生,在帝国末期有了迅速发展。

“隶农制”就是大地产者剥削隶农的土地剥削制度和人身依附制度,隶农作为大地产者土地的土地耕种者,他们通常有自己的和微薄的经济,但要向大地产者交纳赋税、负担劳役,他们被固定在土地上,可连同土地一起出卖。

第七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七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百年战争的后果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四、德国 (一)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整个中古史,德国政局一直处于严重的分裂状态。 在政局分裂这一表象的背后,是全国各地区、各 城市之间经济利益的不一致。这是德国历史发展 不同于英法的特点。 (二)神圣罗马帝国 962年2月,教皇约翰十二世在圣彼得教堂为奥 托一世加冕称帝,“罗马帝国”建立。1155年, 腓特烈一世又改名为“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800年圣诞节,教皇立奥三世在 罗马圣彼德大教堂为查理加冕称帝,号 为“罗马人的皇帝”,即查理大帝。法 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大帝加冕之谜
(五)法兰克国家封建化的结束 查理大帝广泛颁布“特恩权”,采邑主 把政治上的统治权和土地所有权合而为 一,于是采邑主变成了领主,自由佃农 则变成农奴。 公元877年,查理曼的孙子查理二世颁布 克勒西敕令,确认伯爵官职可以世袭, 因而伯爵成为该伯爵辖区内最大的领主。 不久,所有的采邑都可以世袭了。
采邑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过分封采邑,查理建立了一支 骑兵队伍。 其次,在一定时期内对加强封建国家政 权起了显著作用。 第三,采邑制给农民带来严重的后果。 与此同时,受封者的私人权力也进一步 增长。
(四)查理曼帝国的形成
公元751年,矮子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 下,建立起加洛林王朝,为了报答教皇 对他的支持,出兵攻打伦巴德人,并把 夺来的意大利中部地区赠给了教皇,从 此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史称为“丕平 献土”。
(一)十字军东侵的原因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使 西欧封建主的物质享受不断提高,因此各 级封建主渴望到东方去劫财和占地。以罗 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除了同样的愿望 外,还自己特殊的目的,即迫使穆斯林改 奉天主教,吞并拜占庭的东正教。农民希 望摆脱命运,到东方去寻找乐土。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西欧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诸王国的建立被罗马人称作蛮族的日耳曼人,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里,居住在北起波罗的海、南到多瑙河、东达维斯瓦河、西接莱茵河之间的广大地区。

具体情况:P99。

在公元四、五世纪,罗马周边的蛮族大批地移入罗马帝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

而移入罗马帝国的野蛮人,主要是日耳曼人。

出现大迁徙的原因:(1)日耳曼人口的增加,土地不足,迫切需要新的居住地;(2)罗马奴隶制危机,无力抵御蛮族的入侵;(3)匈奴人从中亚地区的西迁。

375年,匈奴人进攻黑海沿岸的东哥特人,迫使东哥特人西迁。

这是日耳曼部落西迁的开端。

这场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驻地的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所以,民族大迁徙的历史意义不在于迁徙本身,而在于它所造成的社会后果。

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才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查理曼帝国的分裂日耳曼蛮族所建立的国家,一般存在时间都不长,大多数先后被其他国家所灭。

只有法兰克王国得到发展,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法兰克人原居莱茵河下游地区。

公元三世纪后,他们不断越过莱茵河,蚕食罗马帝国的土地。

到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他们已攻占高卢东北部。

公元486年,法兰克人的军事首领、出身墨洛温家族的克洛维(481—511年在位)率领亲兵队,在苏瓦松战役中击败罗马军队,夺取了塞纳河和罗亚尔河之间的土地。

这一胜利为法兰克王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为利用教会,以“上帝”的名义来维护统治,克洛维于公元496年皈依基督教。

从此,克洛维的侵略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

经过十年的征战,他征服了除勃艮第王国以外的几乎整个高卢。

同时,他又阴谋除掉了其他法兰克军事首领,统一了各部落,成为法兰克人的第一个国王。

克洛维依其祖先之名,将他所建立的王朝称为墨洛温王朝(公元486—751年)。

公元511年克洛维死后,法兰克国家发生了长达40多年的内战。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西欧封建制度是西欧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制度,它以土地拥有和军事等级制度为基础,是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特点之一。

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历程与欧洲中世纪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紧密相关。

本文将从西欧封建制度的定义、源起、特征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西欧封建制度的定义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一种特殊社会制度,它是一种以权利、义务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体制。

封建制度的特点是地方上的权威,也就是领主对地方社会的支配和管理,以及领主和附属农民之间的契约关系。

封建制度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出现和发展,通常认为从公元6世纪开始,直到15世纪末逐渐消失。

西欧封建制度是封建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欧洲中世纪时期的主要社会制度。

二、西欧封建制度的源起西欧封建制度的源起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欧洲落后时期。

7世纪的欧洲经济衰退,人民生活艰苦,加上外来入侵的日耳曼人不断袭扰,为维护生命财产安全,人们逐渐聚集在土地经济上。

在这个时期,领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契约关系,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而农民则提供劳动和贡税。

这一制度逐渐演变成一种以农民为基础的军事组织形式,这就是封建制度的雏形。

在这个过程中,封建制度承袭了罗马帝国的遗产。

罗马法的传统影响封建制度,尤其是在土地所有权的确立、契约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基督教的风靡也为封建制度的形成提供了一种宗教文化上的支持。

三、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1. 土地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土地制度,所有的财富和权力都基于土地所有权。

领主拥有土地,而农民掌握的则是农业土地的使用权。

2. 军事等级制度军事阶级的等级制度构成了封建社会的主要框架,军事等级的高低决定了社会地位、特权和政治权力。

3. 双重义务封建制度下,领主和农民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领主提供土地和保护,而农民提供劳动和贡税。

这构成了封建制度的双重义务。

四、西欧封建制度的影响1. 经济影响封建制度给西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农业方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成为西欧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欧洲进入了中世纪。

“中世纪”(Medieval)一词是十五、六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比昂多等人提出来的,当时的人文主义者极力推崇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将476年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历史看作是欧洲文化衰落和野蛮时期,称之为“中间的世纪,”将他们所处时代是古典文明复兴时期。

17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历史全程》中将人类社会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史、中世纪史和近代史,“中世纪”一词正式被用来作为一个历史分期来使用。

近代欧洲许多学者认为在欧洲历史上有两个伟大发展时期,即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和近代,在两个阶段之间便是迷信透顶的中世纪,当时人们被宗教神学所蒙弊,对知识毫无所知,人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躲过今世的苦难和死后地狱的折磨。

所以直到今天“中世纪”一词已成为行为反动和思想愚昧、保守落后的代名词。

欧洲中世纪有其黑暗的一面:封建割据、农奴制度、蒙昧主义、禁欲主义、专制主义等等。

但中世纪是欧洲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之一,在它发展后期孕育了近代资本主义,没有中世纪历史的发展便没有当今的欧洲。

“封建”一词始于古代的封土建国,把它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名称的始于18世纪法国历史学家,侧重于描述的是中世纪欧洲普遍存在的封君、封臣现象。

第一节日耳曼人封建国家建立一、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和古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1.西罗马帝国晚期封建关系的萌芽公元3世纪开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导致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导致了奴隶制衰落和封建关系的萌芽。

(1)奴隶制生产方式已无利可图,奴隶制已失去了活力。

(2)封建关系萌芽(隶农制)已产生:隶农制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已产生,在帝国末期有了迅速发展。

“隶农制”就是大地产者剥削隶农的土地剥削制度和人身依附制度,隶农作为大地产者土地的土地耕种者,他们通常有自己的和微薄的经济,但要向大地产者交纳赋税、负担劳役,他们被固定在土地上,可连同土地一起出卖。

所以隶农制已具有了封建关系的某些特征(如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不完全分离),是一种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

2.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在罗马帝国强盛时期在其周围居住着许多种族和部落,罗马人总称他们为“蛮族”(Barbarian),主要有凯尔特人(Celtic),日耳曼人(Germans)和斯拉夫人(Slavs)。

其中居住在欧洲中部日耳曼尼亚广阔土地上的日耳曼人是“蛮族”世界的一支劲旅,日耳曼人是约公约前6世纪中叶由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使用青铜器、操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南岸居民混合而成的,居住在西起莱茵河,北至波罗的海,东到维斯杜拉河(维斯瓦河),南界多脑河的广大地区。

据方言不同可分为: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盎格鲁—萨克森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等。

日耳曼人在摧毁奴隶制罗马帝国和西欧封建社会产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早在325年左右,古希腊文学家(旅行家)皮提亚斯在他的著作中提到,在欧洲波罗的海沿岸居住着条顿人,这是关于古代日耳曼人的最初记载。

我们今天研究入侵罗马以前历史主要依据两部史书:1.恺撒写于约49BC的《高卢战记》。

是恺撒远征高卢时据前人记载和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写成的。

书中记载,当时日耳曼人生活在氏族部落制度下,过着半游牧生活,很少从事农耕。

土地归公社所有,不定期地分配使用。

当时日耳曼人最高权力机关是民众大会,最高裁判权归氏族长老,军事首长不常设。

2.塔西陀写于89年《日耳曼尼亚志》。

其中记载,当时的日耳曼人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1)已由游牧转入定居,以氏族为单位的村落已出现了,农业比重已有所增加,但畜牧业仍占重要位置;(2)贵族占有更多的土地、牲畜,出现了阶级分化,农村公社已具雏形;(3)出现了奴隶。

除来自战俘外,还来自债务和买卖。

(4)此时日耳曼人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民众大会权力已削弱,贵族议事会拥有很大权力,由于与罗马的频繁战争,产生了选举产生的军事领袖(“王”),国家因素已出现了,如公社成员要负担经常性的赋税。

同时扈从队制(即亲兵制、侍从制)也发展起来。

由于战争的频繁,军事首长及其扈从变成固定职业,彼此结成与氏族关系根本不同的个人效忠关系。

扈从不事生产,专门打仗,本族无仗可打就去有战争的部落参战,其生活和战马、长矛均由首长供给。

保卫首长,将军功献给首长,才是尽忠的表现。

如首长战死而自己生还,那是极大的耻辱。

(5)4世纪开始基督教已经在日尔曼人中传播。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日耳曼人与罗马交往日益频繁,双方往来无外乎军事行动(双方早在2世纪BC就不断发生冲突)与和平的经济交往两个方面。

帝国在强盛时对日耳曼人采取的是征服政策,衰落时采取的是维持现状的和平共处政策。

到后期罗马帝国双方大致形成了大致相当于莱茵河—多脑河一线的边界。

双方长期的交往,造成了两个后果:(1)大批日耳曼人论为奴隶,后又大批成为罗马境内的被释放奴隶和隶农,4世纪时罗马境内每户都有哥特人出身的奴隶,这成为以后日耳曼人入侵的有利条件;(2)许多日耳曼人成了罗马的雇佣军,恺撒时就对日耳曼人身上的战士素质印象很深,将上万日耳曼人编入他的军队。

几乎每一个皇帝的近卫军和军队中都拥有大批日耳曼人。

4世纪初君士坦丁统治始,罗马军队中的蛮族官兵人数超过了罗马人,成为主力。

他们也同样在危机时候将罗马帝国作为自己的敌人。

二、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人国家的建立1.民族大迁徙原因(1)西罗马帝国危机深刻,矛盾激化,力量衰弱,其内部奴隶、隶农以至军队都成了帝国的对立面,无力防御外族入侵。

(2)日耳曼人内部发生了变化,原始公社制瓦解,人口激增,但生产力又十分低下,为适应人口增长之需,必须占领新土地,因而需要向外扩张。

2.经过日耳曼人大迁徒的直接原因是匈奴人进攻。

4世纪在顿河东边草原上西迁的匈奴人裹挟阿兰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匈人联盟”。

375年匈奴人联盟进攻东哥特人,成为民族大迁徒的发端。

西哥特人退往西方,来到多脑河,与罗马相望,罗马政府允许他们移居麦西亚(今保加利亚),利用他们抵御匈奴人。

5世纪匈奴人在其领袖阿提拉(上帝之鞭)的领导下再度兴起,451年攻入罗马帝国境内,还一度进入意大利,几乎席卷西欧,但由于阿提拉的去世,匈奴人四分五裂。

但日尔曼人乘机在西欧各地到处征伐,日耳曼人入侵的新浪潮不断冲击着罗马帝国,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覆灭。

568年伦巴底人占领意大利北部,并占领了意大利政治中心拉文那,建立了伦巴底王国,标志着大迁徒的结束。

从5世纪开始,日耳曼人各集团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先后建立了10多个“蛮族国家”,主要有:(1)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东哥特王国(419~711年),亡于东罗马帝国;(2)在西班牙和南部高卢的西哥特王国(419~711年),亡于阿拉伯帝国;(3)在北非沿地中海一带(包括撒丁岛和科西嘉岛)的汪达尔王国(439~534年),亡于东罗马帝国;(4)在高卢东南部的勃艮第王国(457~534年),亡于法兰克王国;(5)在不列颠由于盎格鲁~撒克森人入侵建立的一些小国。

最强大、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418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3.后果(历史意义)在延续近200年的民族大迁徒的武力征服过程中,促使了西罗马因素与日耳曼因素的结合,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社会。

日耳曼人处于史前时代末期,面对大批被政府的罗马人,日耳曼人也不可能长期保留公社制。

形势所迫,使日耳曼人氏族组织转化成为国家组织,军事首领成为国王,亲兵成了贵族。

日耳曼人在取得政权后,将没收来的土地分给了亲兵、廷臣和主教。

贵族获得大量的土地,这就打破了日耳曼农村公社的平等原则,促使封建等级形成。

蛮族统治者还吸收一部分罗马贵族到新政权中来,使得一部分罗马贵族奴隶主和日尔曼新贵想结合,构成了西欧最早得封建主阶级。

与此同时,被统治阶级也合流了。

在蛮族征服罗马过程中,其内部分化加剧,公社成员中一部分人日益贫困化,自由民法律地位有了不同。

另一方面原居于罗马帝国内的奴隶、隶农和半自由人经济状况与政治地位有所改善和提高,他们与下等自由人地位已相当接近,逐渐合流成为依附农民阶级。

有学者认为,日耳曼人对因对欧洲中世纪下列封建因素负责任:(1)把法律看作是习俗的产物,而非君王个人意志的表现;把法律看成是个人的私有财富的观念,个人到哪就将法律带到哪;神裁法成为普遍采用的审判方法。

(2)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契约关系,即保护与服从和相互交换的义务;(3)从日耳曼人的扈从制产生的封主与封臣之间的荣誉关系、战士受到荣誉和忠诚的约束,为领袖打仗,为领袖效劳;(4)国王推举制。

而主要来自罗马的因素有:(1)隶农制度;(2)城市的自治制度;(3)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组织。

第二节法兰克国家(Frank National)的封建化一、墨洛温王朝的建立和统治1.墨洛温王朝(Merovingian)的建立法兰克人(Franks)是日耳曼人的一支,居住在莱茵河下游,3世纪开始向农村公社(Marc,马尔克)过渡。

5世纪在西罗马帝国崩溃之际,法兰克人分为两大集团居住在莱茵河中下游一带,一是以不拉奔和佛兰德尔为中心的撒利克(滨海)法兰克人,一是以科伦为中心的里普阿尔(沿河)法兰克人。

在蛮族大迁徒时,法兰克人也乘机向罗马境内发动迁徙。

法兰克人迁徒是在撒利克法兰克人杰出得军事首长克洛维(Clovis)率领下进行的。

481年克洛维继父位,486年向高卢内地进攻,在著名的色瓦松战役击败了罗马军队,占领了塞纳河和罗亚尔河之间的土地,为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克洛维也转变为国王,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传因其祖父名墨洛温)。

496年他率了3千亲兵加入了罗马基督教(正教),基督教成了他统一的思想武器,大大减少了征服过程中得阻力。

在征服过程中,他对罗马大地主和教会的土地很少侵犯,没收的土地一般是罗马王室和元老的土地,从而获得了罗马大地主和教会的支持。

他还利用投降的罗马、高卢军队为其服务。

这些措施加上克洛维的军事力量使法兰克人的征服十分顺利。

在征服过程中,克洛维还以各种手段消灭其内部的对手,使自己成为全体法兰克人的国王。

到他晚年已征服除勃艮第以外的全部高卢地区。

克洛维死后,其子孙在互相残杀同时也不断地进行扩张战争,征服了许多日耳曼人部落。

到6世纪中叶,法兰克王国南到比利牛斯山,东到莱茵河以东,包括勃艮第在内的所有高卢地区,成了西欧最强大的蛮族国家。

2.“萨利克”法典(Salic Code)在蛮族大迁徒过程中,蛮族各部落都编撰了法典。

罗马人统称为“蛮族法典”。

在所有法典中“萨利克法典”受罗马法影响最小,反映法兰克人社会制度比较真实,是较可靠的史料。

它编成于5世纪末~6世纪初,是反映法兰克王国初期社会情况的主要史料,它基本反映了法兰克封建化的状况(封建化主要内容一般指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社会两大对立阶级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