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校园景区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艺术创意-校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校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校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水的功能有更了高程度的开发,理水的手段更加丰富。
我国从传统到现代都非常重视水景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水体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具有美学效应和文化意义,符合校园环境设计传承文化、以人为本的要求。
下面是校园景观设计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开题报告结合校园水景设计的实例,从设计理念、地域特色、文脉历史、视觉艺术表现、生态环保等等方面探讨现代大学校园水景现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
合理应用水景,并通过水景来丰富校园建筑物内外空间、引领校园建筑群落,以及组织校园环境小品,同时也注意与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相适应,注重因地制宜,注重水利资源,注重水循环自净能力的设计策略。
水,柔美而坚韧,质朴而灵动,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独具异彩。
水景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起到降温、增湿、减尘、隔噪等的作用;水环境产生的负氧离子能改善人的健康环境;水还具有良好的美学效应,丰富多样的姿态引起学生们的愉悦的心情;水景设计呈现的不同形式的景观,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1.校园水景的现状现代校园水景建设中,为了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设计者们都在不断地加大水景的应用,营造出多样化的水景环境,同时也在努力满足这种需求,可是有些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
校园的一些喷泉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等等。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校园景观水景现象,也是一种很可悲的校园景观水景现象。
2.对典型案例的具体分析2.1.设计理念校园水景设计是为了改善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是为校园师生服务的,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环境中感受到水的气息,那么水景设计就应该围绕人的感观要素展开,才能增强校园水体景观的亲和力,否则就成为一种昂贵的奢侈品。
因此,校园水景设计要体现:优化校园环境原则、人性化原则、突出校园特色原则。
不同的校园,其水景有着不同的特点,结合自身特色,塑造独特景观。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风景园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尊敬的指导教师:您好!本人即将撰写关于风景园林的毕业论文,特向您提交开题报告,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支持。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风景园林作为一门学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城市空间进行美化和功能提升,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本论文旨在探讨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现有风景园林案例的分析研究,探讨风景园林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景园林设计原则的探讨:1.1 空间布局设计原则;1.2 植物配置和景观元素选择原则;1.3 色彩运用和光照设计原则。
2. 风景园林技术创新和应用:2.1 新材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2.2 智能化技术与园林景观的结合;2.3 生态工程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
3. 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3.1 环境友好型园林设计;3.2 节能减排与绿色建筑;3.3 社会参与与公众教育。
三、研究方法和计划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计划如下:1. 第一阶段(2个月):1.1 文献综述:查阅相关领域的书籍、期刊和学术论文,对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进行全面了解。
1.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风景园林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比较,总结出设计成功的共同特点和经验。
2. 第二阶段(2个月):2.1 实地调研:对一些已建成的风景园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效果和运营管理情况,获取第一手数据。
2.2 技术创新研究:通过调研和专家访谈,了解当前风景园林领域的技术创新动态,探索创新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3. 第三阶段(2个月):3.1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炼出有关设计原则、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结论。
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景观设计开题报告我将为您撰写一篇关于景观设计开题报告的文章。
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设计形式,旨在将自然与人造环境相结合,创造出宜人的居住与工作空间。
本报告将介绍景观设计的背景、目标和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其对社会、环境和个人的影响。
I. 景观设计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导致了城市中的许多问题,如缺乏绿化、交通拥堵等。
景观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领域,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II. 景观设计的目标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创造出宜人的环境,即使人们能够舒适地生活、工作和娱乐。
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考虑:1. 空间规划与布局:景观设计师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创造出有序和谐的环境,使人能够自由流动并享受美好的视觉体验。
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灌溉方式以及土壤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并改善空气质量。
3. 社会融合与共享:景观设计应该促进社会融合和共享,为人们创造相互交流和互动的空间。
例如,公园和广场可以成为邻里居民聚集的场所,提升社区的凝聚力。
III. 景观设计的方法景观设计涉及到许多专业的技术和方法。
下面列举一些普遍应用的方法:1. 剖析与调研: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大量剖析与调研工作,了解项目的背景和需求,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质量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2. 创意与设计:景观设计需要创意和想象力。
设计师使用各种手段,如绘图、模型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构思。
3. 植物选择与园艺:合理的植物选择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设计师需要根据环境条件和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并考虑园艺养护工作。
IV. 景观设计的影响景观设计对社会、环境和个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 社会影响:宜人的景观环境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高校园林绿地景观研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的开题报告

高校园林绿地景观研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地在城市环境中的作用愈加明显。
高校园林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带来极大的生态、文化和美学价值,影响着大学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
然而,目前高校园林绿地景观的设计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设计上,由于缺乏对高校不同学科、文化背景、地域环境等因素的研究,导致设计往往缺乏特色和针对性;管理上,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加上资金不足和无规范的管理流程,使得园林绿地建设与管理存在很大困难。
因此,本研究旨在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对高校园林绿地景观进行综合性研究,探讨高校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和管理的优化策略,旨在为高校园林绿地景观的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园林绿地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设计高校园林绿地景观的特色元素与宏观布局,制定高校园林绿地管理流程和保护措施,讨论高校园林绿地景观的金融保障机制。
本研究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实地勘察和调查、文献综述、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比较分析等。
三、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经过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园林绿地的调研和分析,本研究将得出针对高校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和管理的优化策略。
具体来说,预期结果如下:1、分析高校园林绿地的特点和周边环境,提出高校园林绿地景观设计的特色元素和布局方案,实现园林绿地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2、建立高校园林绿地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机制和操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园林绿地的健康和美好。
3、探索高校园林绿地景观的金融保障机制,既为园林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经济支持,又保障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的均衡发展。
本研究对于提高高校园林绿地景观的设施水平、强化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要性、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同时,对于推动城市绿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景观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逐年增长,城市空间对于公共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景观设计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在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不仅是城市美化的手段,更是城市建设和人们精神内涵的综合表现。
二、选题意义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景观设计的开发和运用。
据统计,全国范围内近5成的城市中,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并未完善,导致市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而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神灵魂和美学体现,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提升、社会文化交流与资源共享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景观设计。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概念,包括设计原理、设计方法、设计流程等异同点和联系。
2.与现代城市空间的发展进行结合,深入研究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比如在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应用。
3.细致剖析景观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书籍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探究如何使用不同的隐喻、符号和表现手法来达到设计的目的。
4.调研社会和人文发展对于景观设计的需求,比如推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让景观设计更贴近人们的需求,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5.运用市场调研、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景观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探究景观设计行业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趋势。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资料搜集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案例研究法等,旨在全面地研究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而更全面地评估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
同时,还将采用多种科学的分析方法,比如SWOT分析、PEST分析等来评估景观设计行业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提供指导性的方案。
五、研究内容的贡献本毕业设计以景观设计为主要研究方向,探究其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深层次,加深对城市公共空间中景观设计作用的认识,延伸景观设计应用的多重层面和创新体现,为今后城市公共空间中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策略,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体验。
景观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景观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景观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提升需求越来越高。
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能够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因此,本次毕业设计旨在探讨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研究目的1. 分析景观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案例,分析其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提升效果,探讨景观设计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2. 探索景观设计的创新方法:通过对现有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新的景观设计方法和技术,提高景观设计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3. 提出景观设计的发展策略:结合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需求,提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景观设计策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1. 景观设计与城市环境1.1 城市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分析1.2 景观设计的定义和作用1.3 景观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评价2. 景观设计的创新方法2.1 现有景观设计理论和方法综述2.2 新兴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2.3 创新案例分析和评价3. 景观设计的发展策略3.1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协同发展3.2 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3.3 城市景观设计的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培养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和案例,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实地调研: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收集现场数据和用户反馈,评估景观设计的实际效果。
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城市居民和专业人士开展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城市环境和景观设计的需求和意见,为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参考。
五、预期成果1. 撰写毕业论文:根据研究内容和方法,撰写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包括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2. 设计创新方案:根据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提出一些创新的景观设计方案,以解决城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校园景观广场设计开题报告

校园景观广场设计开题报告校园景观广场设计开题报告一、引言校园是学生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场所,而校园景观广场则是校园的核心空间之一。
一个优美、舒适的校园景观广场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们休闲放松的场所,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因此,本次设计旨在通过对校园景观广场进行规划与设计,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宜人的校园环境。
二、目标与意义1. 创造宜人的学习环境:校园景观广场应该是一个既能提供学生们学习的场所,又能为他们提供休闲放松的空间。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2.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校园景观广场应该是学生们交流与互动的场所。
我们计划在广场中设置一些休闲设施,如长椅、园艺花坛等,以吸引学生们在空闲时间聚集在一起,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3. 增加校园美感:校园景观广场作为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感的提升对整个校园的形象和氛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合理的绿化、景观灯光等设计,使校园景观广场更加美丽与吸引人,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宜人的校园环境。
三、设计内容1. 广场布局设计:我们计划将校园景观广场划分为几个功能区域,包括休闲区、绿化区、运动区等。
通过合理的布局,使每个区域都能够发挥最大的功能,并且相互之间能够协调统一。
2. 绿化设计:绿化是校园景观广场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将在广场中设置一些花坛和草坪,以增加绿色元素的存在感。
同时,我们还将选择一些适合校园环境的植物进行种植,使广场更加美丽与生机盎然。
3. 设施设置:为了满足学生们的休闲和娱乐需求,我们计划在广场中设置一些休闲设施,如长椅、休闲桌椅等。
这些设施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4. 景观灯光设计:景观灯光是校园景观广场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我们计划在广场中设置一些景观灯光,以增加夜间的美感和安全性。
这些景观灯光将为广场增添一份浪漫与神秘的氛围。
大学新校区庭院景观塑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新校区庭院景观塑造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我校新校区建设已进入扩建阶段,随着新建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等建筑的相继落成,校园内庭院景观的设计和塑造也成为了现阶段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庭院景观不仅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学、科研和生活融合的场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涵和美学价值。
因此,如何在新校区的庭院景观中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丰富校园的艺术氛围,提高校园美学价值,成为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现有国内外大学庭院景观的研究与分析,寻找合适的庭院景观塑造设计案例,总结归纳出其设计思路、设计理念以及落实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对我校新校区庭院景观的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打造一个与时代脉搏和校园文化相契合的庭院景观。
具体内容包括:1. 国内外大学庭院景观的设计现状与特点研究;2. 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大学庭院景观的优缺点;3. 分析新校区庭院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4. 提出新校区庭院景观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方案;5. 讨论如何在庭院景观中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和提高校园美学价值。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调查、现场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庭院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并对新校区庭院景观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和教师对于庭院景观的期望和需求,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和改进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到以下成果:1. 对国内外大学庭院景观的设计现状和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2. 总结不同类型大学庭院景观设计的优缺点,为我校新校区庭院景观塑造提供借鉴;3. 分析新校区庭院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方案;4. 探索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如何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和提高校园美学价值;5. 为新校区庭院景观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实用性的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校园景区景观设计开题报告1题目来源该课题来源于社会实践。
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校园景观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
它不仅要为学习及学术活动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为塑造学生的素质提供一定的场所背景。
而校园景观规划是设计高校整体形象的关键,对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树立教育品牌,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校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诸要素。
在景观化校园中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
因此,校园景观对于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素养,陶冶情操有重要作用。
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
2.2体现校园文化与文脉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校园景观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校园文化。
因此,校园景观对于反映与烘托校园文化有重要作用。
校园景观强调文脉,它是环境艺术追求的目标之一。
2.3体现校园形象俗话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形容人的,凭声音就可以判断人,大学校园也是一样,凭校园环境就可以判断这个校园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
所以校园景观是影响高校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而景观是大学人文精神最好的传达者。
同时,好的校园环境形象也带来了旅游产业。
如今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都在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旅游经济是大事。
可见,校园环境景观的设计日趋重要,需要与时俱进。
3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1] 胡庆春.21世纪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7,33(16).[2] 何韶瑶.大学校园:整体化开放空间景观环境构建——以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校园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04(02).[3] 夏宇,张慧.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4] 范利飞.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 17) : 9380 -9382,9447.[5]姚鲲,余敏.大学校园景观中的休憩空间研究[J].江西科学,2010,28(5).[6] 肖冰,孙冰.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 20) : 6029- 6031.[7] 秦柯,李利.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商业设计,2008(10).[8] 刘锐.当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J].文艺生活,2011(11).[9] 安勇.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之我见[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10] 余菲菲,李桂媛.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探讨[J].系列专版,2010,26(12).[11] 杨雪,葛佩琳,段渊古.基于地域特色的大学校园景观营造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校区中心广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2] 赵丽芳,刘斯荣.论大学校园景观的人文精神体验[J].科学时代,2011(11).[13] 贾德华, 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 自科版),2006,1(3).[14] 周妍.浅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J].工程与建设,2009,3(4).[15] 张斌.浅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J].滁州学院学报,2006,8(1).[16] 马婧,苏剑鸣.浅析现代校园景观设计方法[J].工程与建设,2009,23(6).[17] 李林.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5( 4) : 1027- 1028.[18] 陆海英,刘春江,车生泉.现代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通报,2007,23(5).[19] 张云,彭旭路,樊国盛.云南省交通高级技工学校中心绿地芳园景观设计[J].现代园林,2010(10).[20] 陈尚玲,陈科东,徐敏.校园景观与文化共融——桂林旅专新校区景观设计构思[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244-248.[2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2] 克莱尔·库帕·马库斯. 人性场所[M]. 俞孔坚等, 译.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165- 166.[23] FORMAN R T T ,GODRON ndscape ecology [M]. New York: John Wiley&Sons Inc,2000.[24] KEVIN L The image of the city[M].Cambridge,MIT Press.2005.[25] BAWA K S, PEETY D R, BEACH J. Rep roductive bio logy of tropical lowland rain forest trees. I. S exual systems and incompatib ility mechanics[J].Amer J Bo,t 1985, 72: 331- 345.[26]PUTZ F E, MOONEY H A. The biology of vines [M]. Cambridge: CambridgeUn ivers ity Press, 1991.4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4.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0世纪以来,国外应现代科学技术整体综合式发展趋势的要求,整体型、综合型的空间布局代替了传统上依功能专业分散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从而形成了新的聚合式的校园空间环境。
这其中,又以两种主要的聚合形式为主:按学科综合聚集和按功能综合聚集。
前者突破了传统分散式的校园空间格局,把多个系科集合在一起,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史卡博柔学院、美国的斯托克顿大学。
按功能综合聚集的校园空间形态,把全校各学科共有的各职能部门如教学、行政、信息交流、后勤设施等加以集中布置。
这种组合方式便于运行管理,使用效率高。
现代大多校园,尤其是规模不大的校园空间,基本采用这种形态模式。
如瑞十的苏黎世大学、日本的中央大学多摩学院、英国的巴什大学等。
20世纪70 年代末, 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由于受国外高校发展和新建筑思潮的影响, 特别是受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新建筑理论和思潮的冲击, 我国建筑师们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富于民族文化特征的高校校园。
高校校园建设逐步向系统化、舒适化、智能化转变。
这一时期高校校园规划具有3 个特点:1.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对称式布局方式。
如:深圳高校的规划采用不受轴线制约的自由格局形式,亲切宜人的建筑造型与丰富多变的人文景观体现了现代高校的社会感和时代感。
2.以我国传统院落为基础, 富于中国庭院景观情趣并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校园整体规划布局。
如:中国矿业大学校园的总体规划在传统中轴线对称格局和有前区广场的教学楼主楼模式基础上, 创造了体现我国传统整体美的空间环境。
3.分散型总体布置格局向整体综合型发展。
许多新型校园注重合理用地,尽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 增加交往、绿化及预留空间。
4.1.1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是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
当代的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在以传统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开放空间,供使用者休闲娱乐,丰富校园中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
为保证师生出行的安全与方便,避免人车混杂,交通组织多用人车分流式的道路系统。
无障碍设计成为当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关注的热点。
4.1.2 更加关注多功能综合利用在规划设计中,除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等部分外,有些学校还在兴建了一些与社会接轨的小型工厂和研究所等,做到理论与实践、产业、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
4.1.3规划布局的集约化和集中化当代高校建设面临信息时代的挑战,科技日新月异,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是当今科学研究的大趋势,学科内容更迭频繁增进不同学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各种教学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运用,弥补传统馆系来往少,交流不方便的不足,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设施相互使用,减少资源浪费。
如语音教室、印刷中心、实验室等,过去“系馆”的概念逐渐被“学群”所取代。
4.1.4更加关注校园人文气息的营造高校是继承与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场所,校园环境无疑在塑造学生个性和品格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要关注人文环境的塑造,使校园环境实现对人的关怀,营造成使用者的精神家园。
高校校园的场所精神是校同生活和校园空间环境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4.1.5更加关注智能化高校是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场所,在校园规划设计、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远程教育、办公自动化、建筑设施的自动化、通讯自动化。
如教学上普遍采用电脑、多媒等先进的技术,图书资料部门广泛使用自动检索系统,建筑的自动报警消防、自动控制电梯和扶梯、网络会议、电子邮件、校园一卡通等。
4.2研究的主攻方向4.2.1更加开放的校园景观校园作为城市的一个单元,必须考虑以开放的姿态与城市大环境共融共生,这是实现大学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其使用率的重要手段。
因此节约型校园的校园规划,必须基于对所在城市和区域总体发展规划深入调研、理解的基础之上,积极拓展大学校园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和辐射,使得大学和城市之间产生双向互动作用。
4.2.2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既包括校园空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更包括对校园文脉的继承和延续。
在校园空间规划上,宜采用多层、高密度为主的规划方案。
因学校上下课时间集中,在短时间内用电梯疏散大量人群,既不方便,也不经济;而高密度规划原则不仅有利于节约土地,而且也与当前大学网络化、聚合化的规划趋势相吻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空地的绿化,还可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而在对校园文脉的继承方面,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对校园既有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再利用。
4.2.3生态校园建设大学校园作为世俗社会的绿洲, 其绿地规划设计在环境绿化与美化的同时, 应当体现自然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自然法则,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品质和趣味, 使得人的行为和思想可以良性发展。
大学校园的绿地景观建设要依托自身的环境条件, 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势、水系、植被, 巧妙构思, 精心设计, 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景观, 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
5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5.1 主要研究内容基本概况荆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座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