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与东盟农产品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二、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优势与劣势三、东盟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四、对策: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发展方向五、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景展望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东盟(东盟)贸易逐渐增加,然而农产品贸易逆差从未停止。
造成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能力差异大:中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不利导致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与东盟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之差较大。
2. 消费结构差异:中国消费结构以食品为基础,高品质、高价值以及保健食品的需求量大,而东盟却主要以农副食品为主,品质和价值相对较低,中国农产品消费市场短缺高品质和高价值的农产品,从而形成了对低价的东盟农产品的需求,促进了进口。
3. 政策因素:东盟国家的一些农业耕作方式存在不合规的情况,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如螺蛳,虾等品种存在质量卫生问题,中国政府为保障国内市民食品安全,对进口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大,影响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进口量。
4. 消费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东盟农产品,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销量下降,导致了农药、化肥、兽药等环境污染,影响了中国的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甚至毁损了三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优势与劣势1.优势对比:中国的绝对优势在于人口优势和出口市场较大,东盟在农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决定了东盟国家的优质农产品可以进入中国的大量餐饮市场。
2. 劣势对比:中国的劣势在于安全保障问题,虽然中国加强了农产品进口的管理,但安全问题仍然不能确保;而东盟国家的劣势在于技术和品质上的缺陷,导致中国进口了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给国内民生安全带来了隐患。
三、东盟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东盟2008年5月成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拓展了东盟农产品出口。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东盟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进口额约占东盟总出口的46%,共计24亿美元。
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研究——基于SWOT的分析

我 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 力研究
— —
基 于 SO W T的分 析
杨 军 安
[ 摘
要 ] 中国 一 东盟 自由贸易区成立对双方 经贸产 生重大的影 响。从 洽商开始 , 农产品 贸易一 直都是 关键性的 问
题 。近几年来 , 国与 东盟 的农产 品贸 易发展 迅速 , 我 但也 出现 了贸易逆差不断扩 大、 同类产品竞争等问题 。文章使 用 S OT W
分析 方法, 对影 响我 国和 东盟农产品 贸易的 内部 因素和外部 因素进行分析 , 并针对优 势、 劣势、 机遇和 威胁提 出加快发展我
国农 产 品 贸 易的 建议 。
[ 关键词 ] 农产品 贸易;WOT; S 区位优 势 ; 产业 内贸易 [ 作者简介 ] 杨 军安 , 河北政法职业 学院国贸教研 室主任 , 士, 硕 河北 石 家庄 ,5 0 0 0 0 0
亿美元 , 增长了 4 倍多 。中国一东盟 自由贸易区成 立 涵 盖 了 1 个 国家 , 员 国人 口总 数 达 到 l 1 成 9亿 , 占到全 世 界总人 口的近 3 %。因此 , 方从 框架 协 0 双 议 签 订 初 期 就 高度 关 注 农 业 和农 产 品 贸 易 领 域 。
1 .9 。 38 %
从 贸易 流 向来 看 ,我 国与东 盟 成 员农 产 品 贸 易 主要集 中在马来 西亚 、 印度 尼 西亚 。与这 两个 国 家 贸易额 一直 占到 中国 与东 盟 总 贸易 额 的 6%左 0
右。 紧随其后的是泰国、 越南 、 菲律宾和新加坡。 其 中越 南是 增 长 最快 的 国家 ,0 0年 与 我 国的 贸 易 20 额 才是 1 6 美 元 , 20 . 亿 3 到 0 8年达 到 了 J.3亿美 1 6 元, 已经 超过 菲 律宾 和新 加 坡 。从 出 口市场 来 看 , 我国出口到东盟的市场相对分散 , 了缅甸 、 除 柬埔 寨、 文莱、 老挝外 , 其他 6 国家都有一定 的出口 个 份额。进 口市场主要集 中在马来西亚 、 印度尼西亚 和泰国, 其他的国家与这 3 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个 目前 中国 已经成 为 东盟 农 产 品进 出 口的第 四大市 场。 从 产 品结构 来 看 ,我 国 出 口到东 盟 的农 产 品 集 中在 H 编码的第七章食用蔬菜、根及块茎 , S 第 八 章食 用水 果及 坚 果 ; 柑桔 属 水 果 或甜 瓜 的果 皮 , 第十六章 肉、 、 鱼 甲壳动物 、 软体动物及其他水生 无脊椎动物 的制品 , 二十章蔬菜 、 第 水果 、 坚果或 植物其他部分 的制品和第 二十四章烟草 、烟草及 烟草代 用 品 的制 品 。而我 国从 东盟 进 口农 产 品集 中在 H 编码的第七章 、 S 第八章、 十章谷物 , 第 第十 五章动 、 植物油 , 脂及其分解产 品 ; 精制的食用油 脂; 、 动 植物蜡 、 三章鱼 、 第 甲壳动物 、 软体动物及 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和第 九章谷物、 粮食粉 、 淀粉 或乳 的制 品 、 饼 点 心 。可 以看 出 , 国与东 盟 农 糕 我 产在农产品第七章和第八章存在相互贸易。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差为 1 . 美元 , 92亿 占中国农 产 品 贸 易逆差 的 2 . 53 %。
20.( 5) 081总35 1
世棼 业 Wr clr 象 od uu lA te
中国与东盟 农产 品 贸易 比较优势 分析
唐 盛 尧
摘要 : 本文 利 用 19 --0 5年( A 贸 易统计年 鉴》 90 20 ( O F 中的农产 品 贸 易数 据 , 算 东盟各 计
国和 中国的农 产品 显示 比较 优势 。 计 算结果 可 以看 出 , 从 中国农 产品 已不具有 国际上 的 优 势 。 东盟 国家的 竞争优 势 比较 明显 。 而
在 农产 品贸 易 中 ,中国与东盟 R A= / ( C ( Xi ) / )
而提 出的 . 由于该指标 由贸易数据 但 市场上竞争结果 的体现 。 因此它 反映
农 产 品贸 易发 展迅 猛 .东盟是 中国
式 中, A RC 为 国第 种 商 品 计算得 出, 而贸易数据是产 品在 国际
势 . A在 1 ~. 间 : RC . 2 8 5之 马来 西 亚 R A居 中 , C 基本上 大于 1 中国则相 菲律 宾 被 称 为 “ 。 水果 之 乡 ”具 有 很 ,
的 RC 值相 对稳 定 , 本上 在 1 5 反 , A 基 . 2 油料 作 物 RC 相 对较 大 。 有 强 的比较优势 ,泰 国也具 有较 强 的 A 具
公 式表 示就是 :
一
图 1 19 - 20 94 0 5年 中 国与 东 盟 的农 产 品进 出 口情 况
中国农产品贸易在东盟市场竞争性分析

中国农产品贸易在东盟市场竞争性分析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的贸易竞争力也逐渐增强。
中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东盟市场的竞争激烈,各国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和标准也存在差异,因此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仍面临一些挑战。
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种多样化。
中国的农产品种类繁多,涵盖了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糖、食用油、水果、蔬菜等多个品种。
这使得中国在东盟市场上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中国的农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居全球前列,能够提供大量的优质农产品。
二是质量优势。
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农产品生产的科技创新和质量监管,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培育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中国农产品生产中的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等也受到东盟国家的欢迎,这为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三是价格优势。
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价格通常较为有竞争力。
尤其是一些主要农产品如大豆、水稻等,中国的价格在东盟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政府也通过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政策支持农产品的出口,这也提高了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竞争力。
尽管中国在东盟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的不同。
东盟国家对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存在差异,这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往往需要符合多个国家的标准,增加了贸易的成本和难度。
二是贸易壁垒的存在。
东盟国家对一些农产品设定了进口关税和配额,同时设立了一些非关税壁垒,例如审批程序繁琐、进口限制等,这限制了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的进口规模和市场份额。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自身农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一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中国应该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和溯源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以满足东盟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双方之间的经济互动和合作成为了国际经济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通过对双方贸易结构、比较优势、竞争关系以及互补潜力的分析,揭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内在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双方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主要贸易商品的演变。
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了双方在不同领域的比较优势,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等。
同时,文章还深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在贸易中的竞争关系,探讨了双方在相同或相似产业领域的竞争态势以及合作的可能性。
本文还着重探讨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互补性。
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出发,文章分析了双方贸易互补的潜力和优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文章认为中国与东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包括加强政策沟通、深化产业合作、优化贸易结构、推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
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双方贸易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理解,还为双方未来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现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和互动。
近年来,随着双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贸易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
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涵盖了商品、服务、投资等多个领域。
同时,双方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加剧。
因此,要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问题研究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问题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合作日益频繁,农产品贸易成为各国之间重要的贸易形式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在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中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现状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合作已有多年,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也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交易量。
据统计,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畜牧产品等方面,这些产品在东盟市场中有着较高的需求量。
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进口中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尤其是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海味等。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出口产品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水果、蔬菜等生鲜农产品上,而较少涉及加工农产品领域。
部分产地质量标准不高,导致出口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
在一些东盟国家中,中国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较低,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方面存在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1. 出口产品结构单一2. 产地质量标准不高中国农产品的质量由于受制于产地环境和生产方式的限制,导致一些出口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安全保障问题存在较大的隐患。
3. 品牌认知度低在一些东盟国家中,中国农产品的品牌认知度较低,消费者对中国农产品的了解有限,这导致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中的销售和推广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些非法经营者利用中国农产品品牌不具备足够的知名度而进行假冒伪劣产品的销售,给中国农产品品牌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解决对策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需要进行调整,逐步向加工农产品领域拓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新的贸易环境下,中国农产品出口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品味,以更好地满足东盟市场的需求。
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需要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质量标准,并给予相应的认证标识,以确保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中国_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

中国_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中国和东盟是紧密的贸易伙伴,农产品贸易在两者之间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分析。
首先,中国和东盟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中国是东盟主要的农产品进口国,而东盟是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地之一、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从东盟进口大量的农产品,包括水果、米、糖等,而东盟则从中国进口大豆、食用油等农产品。
这种相互依存的贸易关系促进了两者之间的经济合作。
其次,中国和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着一些特点。
首先,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需求量大,这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且日益富裕,对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其次,东盟农产品通常价格较低,质量较好,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
此外,东盟成员国中有许多是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因此可以满足中国的需求。
最后,农产品贸易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中国和东盟各自的优势互补,彼此合作能够实现互利共赢。
再次,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格局在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进口规模逐渐增加。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其次,中国和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两者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和贸易种类都在不断扩大。
另外,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中也在积极进行多元化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以降低对东盟农产品的依赖性。
最后,农产品贸易在中国和东盟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贸易关系有助于促进两者之间的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贸易双方的收入。
此外,农产品贸易也有助于加强中国和东盟的友好关系,增进两者之间的政治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并且在近年来不断发展和变化。
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相互依存,存在互补性,有助于推动两者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友好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东盟农产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同时中国也会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合作,以减少对东盟农产品的依赖性。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

对于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 争力,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也
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 状分析
贸易规模与结构
总体规模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 长,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VS
贸易结构
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以初级农产 品为主,如粮食、油料、糖类等。同时, 双方在特色农业领域的贸易也逐渐增加, 如中国的茶叶、水果和东盟的热带水果等 。
贸易互补性分析
资源互补
中国与东盟在农业资源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中国的农业资源相对丰富,而东盟拥有丰富的热带农产品资源 ,如热带水果、橡胶等。这种资源互补为双方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技术互补
中国在农业技术方面相对先进,而东盟一些国家在某些领域也具有优势。这种技术互补促进了双方在农业领域 的合作,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研究展望
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
加强农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与交流 深化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合作
优化贸易结构与市场准入 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农产品加工技术
农产品加工工艺
先进的加工工艺可以提高 农产品的加工效率和产品 质量,进而提高其市场竞 争力。
农产品加工设备
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可以提 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
农产品深加工
通过深加工技术,可以将 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 产品,提高其市场价值和 竞争力。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
贸易发展阶段与趋势
初级阶段
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起初以初级产品为主,且规模相对较小。随着双方经济的增长和 市场的开放,农产品贸易逐渐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与东盟农产品竞争力比较分析研究
福建省作为一个沿海省份,与东盟各国发展农产品贸易,具有地缘优势与多年形成的社会文化资源优势。
随着CAFTA的建立,加深了福建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带动双方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与东盟农产品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双方农产品优劣势。
同时,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对福建省和东盟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最后为福建省与东盟发展农产品贸易提出对策建议。
标签:农产品竞争力;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成立,中国与东盟逐渐实现商品零关税化,而农业是两者极为重要的贸易合作项目之一。
这为福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带来巨大契机,2013年第一季度东盟首次成为福建省第一大贸易伙伴,2015年第一季度所有贸易伙伴中东盟增长速度最快。
福建省对接东盟具有地缘接近,社会文化资源等优势,如何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双方在农业上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宽东盟农产品贸易市场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双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比入手,期望改善福建省东盟双边农产品的出口现状,扩大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带动经济的发展。
二、福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福建省农产品现状
1.福建省农产品发展状况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各种瓜果蔬菜的栽培,因此其农产品以蔬菜类、粮食类、茶叶、油料以及水果为主。
蔬菜产量一直居于首位,产值从2004年到2013年上升了23.97%,粮食次之。
近些年,福建省十分重视水果与茶叶行业的发展,不断增大其种植面积,水果和茶叶产值在近十年分别上涨了40.04%和100.11%。
茶叶作为福建省特色农产品出口,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有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和花茶等。
2.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
据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福建省进口农产品310.5亿,其中粮食154.9亿元,为主要进口的农产品,占同期贸易总额的49.9%。
美国、巴西、东盟和加拿大是福建省农产品主要进口国,占农产品进口总额3/4左右。
福建农产品对东盟出口增长快速,由2009的6.76亿美元到2011年(CAFTA 建立的第二年)的18.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1%。
2009年到2013年福建省对
东盟农产品出口额稳步提升,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呈现浮动式增长。
2014年第一季度,福建省对东盟出口34.3亿元的农产品,占同期出口农产品总值的29.7%。
(二)东盟农产品现状
1.东盟农产品发展情况
东盟各国的农产品发展水平不一。
粮食产品方面,东盟主要生产稻谷、薯类和玉米。
其中泰国和越南的大米,出口数额位列第一和第四;经济作物方面,东盟主要盛产天然橡胶、咖啡、胡椒、椰子以及棕榈油。
印度尼西亚的椰子和棕榈油不论是产量或是出口额,均位列世界第一,天然橡胶、可可的出口也位列世界第二、第三名。
泰国天然橡胶的产值位列世界第一,其次是马来西亚;果蔬产品方面,东盟以香蕉、芒果、腰果以及菠萝等大宗热带干鲜果为主,除此之外还有热带地区特有的榴莲、山竹、红毛丹等水果。
据统计,印度尼西亚近年来农业总产值远远超过了东盟其他的成员国,占东盟农业总产值的33.51%,其次是泰国、越南、菲律宾、缅甸以及马来西亚。
老挝和柬埔寨经济条件落后,科技不发达,生产水平受到限制,农业总产值仅占东盟的0.98%和1.97%。
新加坡和文莱是城市型国家,种植面积以及劳动力等条件受到阻碍,总产值占东盟农业总产值在1%以下。
2.东盟农产品出口现状
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占东盟农产品出口的97%以上,东盟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这六个成员国,东盟各成员国的资源禀赋和劳动生产率各不相同,因此东盟各成员国的优势农产品也各不相同。
对福建省主要出口冻鱼、罐头、干蔬菜、大豆、水果等农产品。
不仅如此,泰国的大米、榴莲,菲律宾的芒果等也深受福建人民喜爱。
2010年前三季,东盟对福建出口农产品3.7亿美元。
2014年第一季度,东盟对福建省出口11.2亿元,占同期东盟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2.7%。
可见,福建也是东盟的农产品主要销往地之一。
总之,东盟是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重要合作伙伴,福建主要出口东盟水产品、蔬菜、罐头、烤鳗、茶叶、柑桔等,从东盟冻鱼、罐头、干蔬菜、柑橘、大豆、水果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发展了福建省的农产品贸易,使福建省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大幅度上升,增加人民的经济收入,加强并巩固了东盟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三、福建省与东盟农产品竞争力对比分析
本文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与贸易竞争力指数(TC)对福建省与东盟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署UNcomtrade数据库、福建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农产品出口占本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与世界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例之间的比率。
其公式为:RCA=(X/Y)/(XW/YW),其中X代表一国农产品出口,Y代表该国出口总值,XW代表世界农产品出口,YW代表世界出口总值。
依据RCA指数定义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东盟农产品大国之间农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的情况各不相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生橡胶、植物油脂、加工油脂、动植物蜡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都比较高。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在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在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等都存在着相当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福建省在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RCA值为10.87大于2.5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其竞争对手主要是越南与泰国RCA值分别为7.75,5.11。
福建省在果蔬类产品中也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RCA值达到18.6,但由于东盟国家主要产出热带水果与福建省的竞争性并不明显。
福建糖类、杂项食品、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的RCA指数都大于1.2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泰国与马来西亚在糖类商品中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总之,福建省与东盟国家的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杂项食品均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竞争力,相互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性关系。
蔬菜及水果、生橡胶、植物油脂则可发展形成互补性关系。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数指一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其公式为:TC=(X-M)/(X+M),X为商品出口额,M为商品进口额。
该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依据公式计算得到下表。
福建省蔬菜及水果、糖、糖制品及蜂蜜、烟草及其制品、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这几类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国际竞争优势,平均贸易竞争力指数都在0.8以上;肉及肉制品、食品及活动物也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农产品;但活动物从较高的竞争优势转变为较高的竞争劣势;动物油、脂的竞争力正在上升,从竞争劣势慢慢发展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2012年东盟主要国家各农产品贸易TC指数显示,印尼的植物油、脂,加工油脂、动植物蜡、生橡胶和软木及木材,马来西亚的软木及木材和加工油脂、动植物蜡,菲律宾的植物油、脂,泰国的肉类、糖类的竞争力较强。
越南的咖啡、茶、可可、调味料及其制品也占有一席之地;
通过对比发现,福建省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上,如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等;而东盟具有竞争优势则体现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生橡胶、植物油、脂等。
五、对策建议
CAFTA的成立对福建农产品发展既是契机,又带来东盟农产品大量进入的挑战。
福建省较为单一的农产品出口结构,缺乏自主品牌与深加工产品都使得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无法发挥其优势。
若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贸易,则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求得发展。
首先,福建省应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个发展的契机,继续推动和深化区域间的合作,简化检验检疫流程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还应该建立争端解决机制,保障双边贸易体系。
其次,加强产业技术的研发,加强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建设,增加农产品的科技技术含量,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
再次,深度加工的农副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结构。
最后,应加大对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效益、高信誉,并由品牌为企业带来效应。
〔参考文献〕
〔1〕赵涤非,郭鸿琼,陈宴真.福建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基于CAFTA框架下〔J〕.综合竞争力,2012(02).
〔2〕吴红玲.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59):18-19.
〔3〕黄莹莹.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2.
〔4〕李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经管-土管学院,2006.
〔5〕余少谦.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07(11).
〔6〕夏智伦,李自如.区域竞争力的内涵、本质和核心〔J〕.求索,2005(09).
〔7〕龚志超.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D〕.云南: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