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教师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2024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第二章:化学实验第三章:物质的量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第五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第六章:无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七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八章:化学反应原理第九章:化学与生活【教学过程】一、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教学难点:物质分类的理解化学反应类型的区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讲解:介绍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及变化,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第二章:化学实验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重点: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3.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实验数据的处理4.教学过程:讲解:介绍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演示: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过程。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第三章:物质的量1.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3.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体积的关系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讲解:介绍物质的量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第四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记忆4.教学过程: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元素周期律的概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核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 核素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三课时 核素[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2.知道AZ X 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核素 1.概念具有一定数目□01质子和一定数目□02中子的一种原子。

2.核素的表示方法即:A Z X 表示□05质量数是A ,□06质子数是Z 的X 原子。

3.实例——氢的三种核素同位素 1.概念质子数相同而□01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02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2.特点——两同两不同(1)两同:□03质子数相同,元素相同。

(2)两不同:□04中子数不同,□05质量数不同。

3.性质(1)同位素在周期表里占据□06同一位置。

(2)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3)天然存在的同位素,相互间保持一定的比率。

4.用途□0714 6C 在考古工作中用于测定文物的年代;235 92U 用于制造原子弹、核发电;□0821H 、31H 用于制造氢弹等。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该原子的质量一个12C 原子质量×112。

2.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照该元素各种核素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的平均值。

1.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吗?提示: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而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146C 和147N 。

2.X 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为m ,核内中子数为n ,则a g X 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提示:am(m -n ) mol 。

3.18O 2和16O 2互为同位素吗?提示:不是,同位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这两种微粒属于分子,是同一种物质。

4.互为同位素的不同核素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它们的化学性质为什么几乎完全相同? 提示:互为同位素的不同核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 构成原子的粒子1 已知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4,在NH 3D +中,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 ) A.10∶7∶11 B .11∶11∶8 C.11∶10∶8 D .10∶11∶8[批注点拨][解析] 氮原子的质子数为7,已知其质量数为14,则其中子数为7,NH 3D +的质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11-1=10,H 中不含中子,D 中含1个中子,故NH 3D +的中子数为7+1=8,则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之比为10∶11∶8,故D 正确。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_06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_06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教师: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元素构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教师提问:20世纪初,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后,人们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更加完善。

那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问题进行思考。

引出本节课内容。

简单的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不害怕对本节课知识点学习,感悟本节课的知识点。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原子结构教师: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新课讲解】质量数【新课讲解】原子结构教师: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力,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有人把这种电子层模型比拟为洋葱式结构)。

分别用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新课讲解】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思考讨论】教师: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

那么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答案:根据Na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可以发现,K层最多可以排布2个电子,L层最多可以排布8个电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

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印【思考讨论】下表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课《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课《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第1课《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水泥、陶瓷、玻璃初步了解硅酸盐的重要用途及组成。

2.通过实验掌握Na2SiO3的防火性等性质。

3.初步了解硅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上网查阅硅的相关资料学会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交流展示活动,培养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养成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玻璃等材料的发展现状、硅在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认识化学对于生活生产的积极意义,从而提升学习化学的热情。

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硅在信息产业中的一些应用,但是对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没有太多的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硅酸盐的性质及重要用途、硅的用途
难点:硅酸盐的盐氧化物写法的书写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第一学时
教学环节一:硅酸盐的性质及用途
【导入新课】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初步了解了普通的沙子如何变成了高端的芯片,这就是化学的魅力。

其实,化学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比如,我们以前居住的房屋是茅庐,而现在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都得益于化学及其他科学的发展。

【提问】这幢建筑中,涉及到了哪些材料?
【学生】水泥、玻璃、陶瓷、钢筋等。

【教师】水泥、玻璃、陶瓷是使用量最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图表】硅酸盐产品。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教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4课时教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1.教材引言2.化学实验安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化学科学(教材引言部分)2.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3.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的化学实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

2.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法学法创设情景→复习回顾→引导自学导学案式教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树立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难点: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课前准备:安排时间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引言观看光盘情景材料1、2完成导学案“自主预习”教学过程引言: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更高层次的飞跃和延续,初中化学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和跳板。

请同学们回顾思考: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自然科学?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看法:老师解说: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过渡:化学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性呢?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说: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科学大会上全世界的科学家发表共同宣言说:化学是自然科学王冠上的明珠。

由此可见,化学如此重要,如此神奇,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拉开学习高中化学的序幕吧!请同学们自学引言。

(如果已经自学引言,可进入下一阶段)教师点拨:引言的第一自然段:介绍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自然科学,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哪些问题?2、3自然段介绍化学的实用价值和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4自然段说明化学抽象而不神秘、神奇而又平凡。

第5自然段介绍学习化学的方法。

最后6、7自然段介绍化学课程的结构和特征。

播放录像(用媒体让学生观看情景材料一,进一步认识化学的特征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果已经观看,可以省去)过渡:通过自学引言,观看录像我们认识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因此让我们“从实验学化学”开始吧!展示课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引导:为了顺利的完成化学实验,保证实验成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回顾初中化学知识,请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实验安全的一些具体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模板一年的教学活动就要结束了,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吗?它能对你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你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1教材分析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初中已介绍过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其中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本节的难点。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

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同时也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教材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本节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

例如,教材中对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介绍,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

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能主动学习。

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实验,具有探索和设计实验的性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能力。

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及它们的热稳定性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这样编写,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材也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及化学史的教育。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方面的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

教法建议1.加强实验教学。

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做适当的改进,如〔实验2-5〕可改为边讲边做实验。

可补充Na2O2与CO2反应的实验,把蘸有Na2O2的棉团放入盛有CO2的烧杯中,观察棉团的燃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反应及其应用。

还可以补充Na2O2漂白织物的实验,以说明Na2O2的强氧化性。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第四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必修第一册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第四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必修第一册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碱金属、卤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碱金属、卤素原子结构特点,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碱金属、卤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并能初步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

学生自主学习碱金属元素1.结构特点(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2)结构特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共同点是错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1个电子,不同点是错误!电子层数和原子半径不同,其变化规律是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错误!增多,原子半径逐渐错误!增大。

2.碱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与O2反应2与水反应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特点卤族元素包括:错误!F、Cl、Br、I(写元素符号)。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原子结构特点如下:(1)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错误!7。

(2)递变性:F→I,核电荷数逐渐错误!增大,电子层数逐渐错误!增多,原子半径逐渐错误!增大。

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3.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1)与H2反应得出结论:从F2到I2,与H2反应剧烈程度依次错误!减弱,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错误!减弱。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得出结论:Cl2、Br2、I2三种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错误!Cl2>Br2>I2,相应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错误!I—>Br—>Cl—。

1.钾比钠活泼,钾能否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钠?提示:不能,钾会先与NaCl溶液中的水反应。

2.如何从结构上理解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提示: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变得越来越容易,故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3.氯气能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F2比Cl2活泼,F2能否从NaBr溶液中置换出Br2?提示:因为F2能与H2O发生反应(2F2+2H2O===4HF+O2),所以F2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卤素单质。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第三课时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第三课时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7.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以便于学生深入了解核素的相关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8.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例如相关课程的视频、学术论坛、在线实验模拟等,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核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3. 应用核素的知识:学生能够将核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解释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了解同位素的利用等。
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对核素性质的理解。
5.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核素的知识解释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培养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原子序数、质量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 同位素的概念: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4.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发生衰变,衰变过程中会放出α射线、β射线等。
5. 同位素的利用:同位素在科学研究、医学诊断、核能发电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c. 同位素在_____、医学诊断、核能发电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简答题:
a. 请简要解释核素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b. 请描述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
c. 请举例说明同位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例子。
4. 实验操作题:
a. 如果实验室有一瓶放射性物质样本,请描述如何进行实验观察核素的变化。
b. 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同位素的性质。
答案:
α射线是由原子核放出的带正电的粒子,其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
β射线是由原子核放出的带负电的粒子,其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二氧化硅 1.硅元素的存在2.二氧化硅(1)存在:存在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统称硅石,石英、水晶、玛瑙、沙子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2)结构:SiO 2晶体是立体空间网状结构,每个Si 周围结合4个O ,每个O 周围结合2个Si ,Si ∶O =1∶2。

(3)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4)化学性质SiO 与CO 的比较CO 2 SiO 2构成 CO 2分子硅原子和氧原子按1∶2的比例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无SiO 2分子 物理性质 气体,熔、沸点低,溶于水固体,熔、沸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5)用途①沙子是基本的建筑材料②纯净的SiO 2是现代光学及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可以制作光导纤维。

③石英和玛瑙制作饰物和工艺品。

④实验中使用石英坩埚。

点拨:①虽然SiO 2既能与NaOH 溶液反应,也能与氢氟酸反应,但SiO 2却不属于两性氧化物而属于酸性氧化物。

②实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原因是玻璃中含有SiO 2,能与碱化 学 性 质与碱2NaOH +CO 2(少量)===Na 2CO 3+H 2O NaOH +CO 2(足量)===NaHCO 3 SiO 2+2NaOH===Na 2SiO 3+H 2O与水 CO 2+H 2O===H 2CO 3 不反应与碳 C +CO 2=====高温2CO 2C +SiO 2=====高温Si +2CO ↑ 与氢氟酸 不反应SiO 2+4HF=== SiF 4↑+2H 2O 与氧化钙 CO 2+CaO=== CaCO 3SiO 2+CaO=====高温CaSiO 3与盐 Na 2SiO 3+CO 2+H 2O===Na 2CO 3+H 2SiO 3↓CaCO 3+CO 2+H 2O===Ca(HCO 3)2SiO 2+CaCO 3=====高温CaSiO 3+CO 2↑ SiO 2+Na 2CO 3=====高温Na 2SiO 3+CO 2↑起反应,容易使瓶塞和瓶颈粘在一起而不能打开。

③氢氟酸能腐蚀玻璃,故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氢氟酸,而要用塑料瓶。

二、硅酸、硅酸盐 1.硅酸 (1)物理性质颜色:白色;状态:胶状;溶解性: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①弱酸性向Na 2SiO 3溶液中通入CO 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SiO 3+H 2O +CO 2===Na 2CO 3+H 2SiO 3↓;结论为:酸性H 2CO 3>H 2SiO 3。

②不稳定性。

H 2SiO 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 2SiO 3=====△H 2O +SiO 2。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滴加酚酞后溶液呈红色,滴加稀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结论Na 2SiO 3溶液呈碱性;滴加稀盐酸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浓度小形成硅酸溶胶,浓度大形成硅酸凝胶,其中,硅酸凝胶干燥脱水得到硅酸干凝胶,称为“硅胶”,具有强的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或催化剂的载体。

提示: 硅酸是常见酸中唯一不溶于水的酸,且不能由其对应酸酐——SiO 2和水反应制得。

2.硅酸盐(1)概念:硅酸盐是由硅、氧和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2)组成的表示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其组成。

例如:硅酸钠:Na 2O·SiO 2,长石:K 2O·Al 2O 3·6SiO 2。

(3)最简单的硅酸盐——Na 2SiO 3①Na 2SiO 3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的原料。

②与酸反应向硅酸钠的水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 2-3+2H +===H 2SiO 3↓。

点拨:①因为SiO 2不溶于水,因此不能用SiO 2与水反应制备硅酸。

②制备硅酸的原理是:“强酸制弱酸”这一原理可用来设计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例如证明酸性:盐酸>碳酸>硅酸。

三、硅单质 1.种类及结构单质硅分为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类,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类似。

2.性质 (1)(2)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但能与氢氟酸、强碱发生反应。

常温下能与氟气、氢氟酸、强碱等反应。

2F 2+Si===SiF 4 Si +4HF===SiF 4↑+2H 2↑ 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粗硅的制取。

2C +SiO 2=====高温2CO ↑+Si(粗硅)(注意:生成的是CO 而不是CO 2) 纯硅的制取。

Si(粗硅)+2Cl 2=====△ SiCl 4 SiCl 4+2H 2=====高温 Si(纯硅)+4HCl 3.用途(1)半导体材料,如硅芯片等。

(2)新型能源,如光电池等。

点拨:①硅与碳相似,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

②虽然碳比硅活泼,但由于硅是亲氧元素,所以碳在自然界中有单质,而硅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第四章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练习题1.下列关于硅的化学性质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硅与氢氟酸反应:Si +4HF===SiF 4↑+2H 2↑B .硅与烧碱溶液反应: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C .硅与盐酸反应:Si +4HCl===SiCl 4+2H 2↑D .硅在高温下被O 2氧化:Si +O 2=====高温SiO 2 答案 C解析 常温下,硅能与氢氟酸、烧碱溶液反应,但不与盐酸反应。

加热或高温条件下能与C 、Cl 2、O 2等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Si +C=====高温SiC 、Si +2Cl 2=====△SiCl 4、Si +O 2=====△ SiO 2。

2.华裔科学家高锟因“在光学通信领域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 A .Si B .SiO 2 C .Na 2SiO 3 D .SiCl 4 答案 B解析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 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可以跟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B .二氧化硅分子由1个硅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C .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且硅酸不溶于水D .CO 2与SiO 2均可溶于水生成对应的酸 答案 C解析 SiO 2可以跟氢氟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 2+4HF===SiF 4↑+2H 2O ,所以A 不正确;B 项二氧化硅中不存在SiO 2分子,错误;D 项不正确,SiO 2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答案为C 。

4.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 A .CO 2是气体,SiO 2是固体 B .二氧化硅的熔点比二氧化碳高C .根据反应SiO 2+CaCO 3=====高温CaSiO 3+CO 2↑,可推知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D .CO 2通入Na 2SiO 3稀溶液中析出硅酸沉淀,所生成的H 2SiO 3逐渐聚合而形成硅酸溶胶 答案 D解析 酸性强弱与这种酸的氧化物的状态和物理性质无关,A 、B 均不正确;C 项反应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由于CO 2是气体,生成后脱离反应体系使反应得以继续进行,但这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D 项属于较强的酸制取较弱的酸,能够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

5.下列溶液中①碳酸钠溶液 ②氢氟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氯化钠溶液,可以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 )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 A解析 ①、③项中溶液呈碱性,不能与光滑的玻璃反应,但能与磨口玻璃裸露的SiO 2反应,生成的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具有良好的黏结性,易使瓶塞与瓶壁粘在一起而难以开启。

氢氟酸能腐蚀玻璃, 不能放在玻璃瓶中,所以放在塑料的瓶子中,塞子用橡胶(绝对不能用玻璃)。

6.下图是利用二氧化硅制备硅及其化合物的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iO 2属于两性氧化物B .酸性:H 2SiO 3>H 2CO 3C .硅胶吸水后可重复再生D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解析 SiO 2是酸性氧化物;酸性:H 2CO 3>H 2SiO 3;图中有的转化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SiO 2与NaOH 溶液的反应。

7.硅胶和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SiO 2,前者是结构疏松的SiO 2,后者是结构致密的SiO 2。

二者成分相同,结构不同,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差别,具有不同的用途。

由石英制取硅胶,经历以下三步,试写出每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1)用NaOH(aq)溶解石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沉淀不再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热,浓缩硅酸溶液,加热蒸干溶液,并使固体完全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硅胶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OH -+SiO 2===SiO 2-3+H 2O(2)SiO 2-3+2H +===H 2SiO 3↓(3)H 2SiO 3=====△H 2O ↑+SiO 2 干燥剂(或“催化剂载体”)解析 (1)石英的主要成分是酸性氧化物SiO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2NaOH +SiO 2===Na 2SiO 3+H 2O 。

(2)过滤,除去石英中的杂质,得滤液为Na 2SiO 3(aq),硅酸是弱酸,Na 2SiO 3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

(3)微热,H 2SiO 3(aq)浓缩,H 2SiO 3聚合为胶体,加热硅酸溶胶脱水,生成多孔硅胶:H 2SiO 3=====△H 2O ↑+SiO 2。

硅胶的制备过程:石英(SiO 2)――→+NaOH Na 2SiO 3――→+HCl H 2SiO 3――→△硅胶(SiO 2)。

硅胶的主要用途有两种:作干燥剂或作催化剂的载体。

8.实验室配制好的硅酸钠溶液保存过程中变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质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相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空气中的CO 2与Na 2SiO 3水溶液发生了反应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物 Na 2SiO 3+H 2O +CO2===Na2CO3+H2SiO3↓解析由于H2SiO3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故Na2SiO3在空气中将会与空气中的CO2及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故应密封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