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语言对语用学原则的挑战
浅论网络语言的语用原则

这 么 说 ) 言后 之 行 ( 说 话 者 所产 生 的 结 果 ) 和 对 。网络 语 言 由于 不 同 的 交流 媒 介 、交 错 的 文化 背 景 更 好 地 展 示 了 奥斯 汀 的言 语 行 为 三分 说 。 例 如 : ( 谁 知 道 我 的心 里有 多苦 , 在 乎我 的 明天 在 何 处” 小 “ 谁 , 伟 哼 着 这 首歌 在 网 间流 窜 , 到 一 地 方 先 唱 完这 两句 , 每 接着 就 是 一 段 征 友启 示“ , 十 五 , 浪 漫 中现 真 情 , 诚 实 中显睿 男 二 于 于 智 , 觅 网上 真 心MM一 名 , 欲 霸王 龙 食 草 龙 , 品种 不 限 . 照单 全 收” 基 本 上 , 次 都 被 网管 踹 将 出来 , 闷之 余 , 定 不 再 流 , 每 苦 决
连 聊 天 室 . 去 论 坛 试 试 改
《 上第 一 混 乱》 史 ⑧ 就 为这 个 ,奈 子 被 论 坛 中众 多正 义 化 身 的 大 虾群 起 攻 之, 旁征 博 引 , 古 论 今 , 得 她 是 体 无 完肤 , 不 说 女 孩儿 心 谈 砸 且 里 边 是 不是 落下 了难 以磨 灭 的 阴影 , 估 计这 要是 换 了我 . 我 连
空间 进 行交 际 , 也 不 能 超 越公 众 约 定 俗成 的标 准 和原 则 。 但 网络 语 言和 言 语 行 为 三分 说 奥 斯 汀认 为 说 一 句话 不仅 仅 能 构 成 一 个 言 语 行 为 ,任 何
网络语言对语用学原则的挑战

20 0 6年 9月
网络语言对语用学原则的挑战
苏一 凡 , 秀容 王
( 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 , 庆 北碚 西 重 40 1) 0 7 5
摘
要 : 为 一 种新 兴 的语 言 变体 , 作 网络 语 言越 来越 成 为 语 言学 研 究 中不 可 或 缺 的 对 象 。本 文 运 用 语 用 学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3 期
中 国矿 业 大 学 学报 ( 会科 学 版 ) 社 Junlf h a n e i f n g& Tcnl ySc lc ne) oraoC i i rt o Mii . e 0 g (0i i c n U v sy n h 0 aS e s
原则 为规则 会更 合适 一些 。 本文认 为 , 既然 网络语 言 中存 在许 多难 以用语 用原 则解释 的现 象 , 些偏 离势 必会 对原 有 的语 用 这
收 稿 日期 : 0 6— 5—2 20 0 4 作 者 简 介 : 一 凡 (9 1 )女 , 南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研 究 生 ; 苏 18一 , 西 王 秀 容 ( 9 6 , ,西南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研 究 生 。 17 一) 女
中图 分 类 号 : 3 H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X( 0 6 0~ 1 60 0 91 5 2 0 )30 3—4
一
、
引 言
学 理论提 出种 种挑 战 。 用学 理论需 要 不断调 整完 语 善 或者添 加新 的理 论原则 , 以适应 解释 发展 中 的语
言 不包 括视 频 以及 音 频数据 , 非是 以上 交际 的文 除 本 材料 。
语 言更多地 发展 了其 独特 的魅力 和特 点 , 而延 伸 从 出了许多适 合其 自身 的独有 的交 际原 则 。 有研 究 者 在运 用 语 用学 原 则解 释 网络语 言 现 象 的 同时提 出 了原 有 语 用学 原 则将 受 到 极大 的挑 战。 例如 , a i 细 地 阐述 了 质 量 准 则 、 量 准 Dv d详 数 则、 方式准 则和 关联 准则是 怎样 在 网络环 境 中被 削 弱 的n 。对于一 例 网络交 际 言语 , 者需 要判 断运 ] 读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网络社交语言是指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的语言表达方式。
由于网络社交是一种虚拟的交流方式,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网络社交语言的特点和现象。
网络社交语言具有高度简化的特点。
由于网络上的交流是以文字或图像的形式展现的,相比起口头交流,需要用到的语言形式更加简洁明了。
在网络社交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以便能更快地传递信息。
在微博上,人们常常使用缩写、网络流行语和表情符号等简化的表达方式来完成沟通,这使得交流更加迅速高效。
网络社交语言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社交平台上涌现出不同种类的社交工具和应用程序,如微博、微信、QQ等。
每种社交工具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规定,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交流方式也有所不同。
人们在不同平台上的交流方式也会因文化、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年轻人更喜欢使用流行语和网络用语,而老年人则较为保守地使用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
网络社交语言还具有模糊边界的特点。
网络社交中缺乏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图像等间接方式进行交流。
这就使得信息的传递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在网络上,人们经常使用一些模糊的表达方式,如隐晦语言、含蓄表达等,来达到更好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保护自己的隐私。
在社交平台上,人们会使用一些间接的评论或讽刺来表达对某些事件或人物的看法,以避免直接冒犯他人或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
网络社交语言还具有快速变化的特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社交平台的更新换代,网络社交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新的网络流行语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旧的表达方式逐渐被淘汰。
这就需要网络社交的使用者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新的交流方式。
在网络社交中,人们经常使用一些时下流行的网络词汇或表达方式,以显示自己的时尚和与时俱进的形象。
网络社交语言是一种虚拟的交流方式,在语用学的视角下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使用的思考

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使用的思考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网络上,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与朋友互动,还可以查找各种知识信息和进行商业交流。
然而,网络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
网络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沟通的便捷性。
人们可以通过更快、更简单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语言”的使用却逐渐失去了它本应有的意义。
网络上的简写、缩写、口语化语言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用语。
这种习惯无疑损害了语言规范性,甚至也损害了人与人交流的质量。
语言的规范性对于交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与汉语传统语言一样,网络语言也应该有一套清晰的规范。
而对于规范化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避免简写、缩写的过度使用虽然简写、缩写的使用可以确实使得沟通更加简便流畅,但是过度的使用也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和理解。
在某些场合下,信息本身的复杂性和语言的简单化之间的差异存在着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首先在信息传递方面寻求平衡。
2. 语言的表述清晰明了语言表述清晰明了在思想交流中至关重要。
准确的表达可以让信息得到更精确的传递,从而避免了交流过程中的很多疑点和不清晰点。
网络语言在表述上应该清晰明了, 表达人的思想和感情。
3. 尽量避免用语冗长在网络交流中,语言的紧密度是十分重要的。
冗长的语言往往会影响信息的传递,不仅耗费双方的时间,还容易引起歧义和意外。
语言的紧密度也和语言本身的清晰度和角度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寻找平衡点,使得语言既简略又清晰。
4. 禁止使用含有侮辱、歧视成分的语言网络上的语言使用应该遵守基本的文明礼仪,不得使用含有侮辱、歧视成分的语言。
这种语言过于粗鄙,有损网络社会的和谐,也违背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此外,这种语言还会导致网络冲突和纠纷,极易引起公众事件。
总之,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
在语言的使用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持明确简洁,避免语言的歧义和冗长;同时,还要注意表现自己的文明和礼貌,避免使用带有侮辱和歧视成分的语言。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1. 引言1.1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这个虚拟社交平台上,人们的语言交流也随之展现出了新的特点和规律。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用学作为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可以为我们解读网络社交语言的含义、目的和影响。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既是传统语用学研究的延伸和拓展,又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在这种语言形式中,人们更注重表达情感和人际关系,通过缩写、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等非正式语言现象来增强交流的亲和力和趣味性。
网络社交语言的使用也受到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群体和话题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和动态变化的特点。
通过语用学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网络社交语言的本质和特征,探讨其中所涵盖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及人们在虚拟社交中的行为规范。
对网络社交语言的语用规律和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网络交流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为广泛推广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正文2.1 网络社交语言的定义与特点网络社交语言是指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使用的语言形式,包括文字、表情符号、图片等,用于进行社交交流和互动的语言形式。
网络社交语言与传统书面语言有所不同,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有个性化和即时性。
1. 简洁直接:网络社交语言注重表达简洁、直接,力求用简短的文字准确传达信息,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结构。
2. 多样化:网络社交语言融合了各种语言元素,包括外语词汇、网络新词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和风格。
3. 情感表达:网络社交语言强调情感表达,通常使用大量表情符号、表情包等形式来增强情感色彩,使语言更具表现力和亲和力。
4. 幽默调侃:网络社交语言常常带有幽默调侃的特点,玩味性强,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吸引读者注意,增加趣味性。
5. 社交导向:网络社交语言的目的在于进行社交互动,强调交流、分享和互动,注重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形成共同体。
网络语言使用规范研究

网络语言使用规范研究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与传统的语言交流方式不同,网络语言往往存在一些规范问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使用规范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在社交媒体、微博、论坛以及其他网络平台上,人们经常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然而,网络语言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1.暴力色彩浓重在网络语言中,暴力、侮辱等粗鄙、恶劣的表达方式十分常见。
这些语言极易引发争吵、冲突,对网络破坏极大。
2.缺乏准确性网络语言往往存在语法错误、错别字等问题,导致表达意思的不准确。
这些问题会对信息的传递和理解产生障碍。
3.升级换代迅速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技术的迭代更新和使用习惯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语言也不断升级换代。
二、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为了解决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开始思考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
以下是一些建议:1.注重语言文化素质应该注重培养人们的语言文化素质,以提高人们的网络语言意识和规范的使用习惯。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文字、影视等,来促进语言文化的传承。
2.加强教育和引导应该加强教育和引导,培养人们的网络文化意识、网络语言规范等好习惯。
可以将网络语言的规范引入教育内容中,如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语言学习、规范化教育等。
3.严格控制网络环境应该严格控制网络环境,尤其是在一些公共社交群中。
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屏蔽相关低俗、暴力内容,以保护网络环境的良好和谐。
四、结语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规范、优化网络语言的使用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注重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加强教育和引导,同时严格控制网络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使用水平。
网络交际的语用原则浅析

网络交际的语用原则浅析郅凯锋(河南省巩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南巩义451200)教育教学£}商要]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际互动模式‘-一网络交际,虽然网络语言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发展中也存在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人们常规的交际模式,网络交际的特殊性向传统指导交际的语用原则发起了挑战。
文章通过分析网络交际过程中对语用原则的种种背离现象。
试探胜地提出了网络交际的新的语用原则,并展望了网络交际的语用规范与发展,希望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进行网络交际。
[关键词]网络交际;语用原则;新原则网络交际是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而在网络上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际互动模式,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隔阂,促成了地球村的形成,其快捷、高效和方便使得这种交际方式—跃成为时代的宠儿,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伴侣。
它让人类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沟通,这与传统的现实社会中的言语交际相比具有不同的感受,网络传播也就别具一番风味。
一、网络交际对语用原则的挑战㈠时合作原则的挑战美国哲学家H e rber t Paul G r i c e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合作原则(C ooper a t i ve Pr l nc.pI e)。
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
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合作原则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同意和反对,赞扬和批评的考验,但它始终是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受到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但是,随着网络交际的出现,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个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用虚拟的身份进行交际,正如网上流行的—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正因为如此,在网络交际中,很多话语是不能够当真的,更有甚者以欺骗别人为乐。
聊天双方可以公然违反合作原则进行交际,但交际内容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就算是双方互相认识,也会故意欺骗对方和违反合作原则。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社交语言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社会语境中的实际运用。
网络社交语言作为语言使用的一种形式,也受到语用学的关注。
在网络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交流,网络社交语言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的语言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语用学的视角来理解网络社交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行为背后的含义和目的,从而更好地应对网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社交语言的特点和规律,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了解语用学对于语言使用的研究方法。
语用学研究语言使用的目的、意图、效果以及社会语境对语言的影响。
在分析网络社交语言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言语行为的分类和特征、言语行为的言外信息、语用失误、言语行为的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的礼貌原则等。
我们来分析网络社交语言的特点。
网络社交语言具有高度的即时性和互动性。
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情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信息传递速度快,反馈及时。
网络社交语言具有一定的非正式性和随意性。
在虚拟空间中,人们更倾向于以轻松、随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与传统书面语言相比,网络社交语言更加贴近口语,更具有生活化特点。
网络社交语言经常使用缩写词、网络用语和网络流行语。
由于网络交流的特殊性,人们往往会创造出一些独特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这些词语和表达方式在特定的群体和社交场合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功能。
网络社交语言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
在虚拟社交空间中,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语境中,语言使用规范和常规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网络社交语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争议性。
接下来,我们可以从语用学的视角探讨网络社交语言的一些现象。
网络社交语言中的言外信息非常丰富。
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语气、表情、身体语言等方式获取对方的情感和态度,而在网络交流中,由于缺乏这些非语言信息的支持,我们往往需要依靠文字和符号来传递更多的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网络交际语用原则话轮转换论文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越来越成为语言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对象。
本文运用语用学理论分析网络语言,提出网络语言对语用学原则的诸多挑战,认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会不断充实语言范畴并有助于拓展语言学理论,二者的共同作用必将带来语言发展的新纪元。
一、引言随着网络交际成为信息交换和娱乐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变体。
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分支都进行了网络语言的研究,语用学也不例外。
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中诸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话轮转换等知识点对网络中的语言交际过程进行分析后,发现语用学中的诸多理论原则均可对网络中的一部分语言交际过程做出分析和解释。
然而,网络语言更多地发展了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从而延伸出了许多适合其自身的独有的交际原则。
有研究者在运用语用学原则解释网络语言现象的同时提出了原有语用学原则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例如,David详细地阐述了质量准则、数量准则、方式准则和关联准则是怎样在网络环境中被削弱的[1]。
对于一例网络交际言语,读者需要判断运用什么样的交际原则来理解并展开谈话。
还有研究者也提出了网络中应有自己的一套运用原则。
例如,双话题平行推进原则[2],也即在网络交际中可以有两个话题同时展开,轮流问答交替进行,秩序井然,杂而不乱。
这种情况一般只有在网络中才可以接受。
另外,还有作者提出了调侃原则和讽刺原则[3],以及平等原则[4]。
由于这些原则大多是关于网络交际中应该持有的心理以及态度,大概称这些原则为规则会更合适一些。
本文认为,既然网络语言中存在许多难以用语用原则解释的现象,这些偏离势必会对原有的语用学理论提出种种挑战。
语用学理论需要不断调整完善或者添加新的理论原则,以适应解释发展中的语言,甚至专门为特定的语域或语篇来“定制”特别的原则。
下文将作详细阐释分析。
二、网络交际的语用分析作为一种信息交换和共享的特殊方式,网络交际与日常交际有许多不同之处,有其独有的特点。
顾名思义,这种交际不是面对面的直接交际,甚至交际双方可以距离很远就能实时对话,而且对话的文本可以立刻传输并存储在电脑中。
因此,与日常普通会话不同的是,网络语言会留下痕迹,为以后的查找、对照、理解和证实等等行为提供有力帮助。
在网络中,一切在真实的同时,也都可能是虚幻的,真实和虚幻的几率几乎是相同的。
广义上讲,网络交际包括多种形式的新语言,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从计算机和网络发展演化而来,例如“软件”、“宽带”、“在线”等,是最基本的部分;第二类是网络交际中文化附带而来的词汇,例如“黑客”、“第四媒体”、“电子商务”等;第三类是狭义上的网络语言,包括交际中使用的词汇,例如“美眉”、“菜鸟”、“水母”等等[5]。
另外,纳入本文研究范围的网络语言不包括视频以及音频数据,除非是以上交际的文本材料。
1.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 CP)是Grice于1967年提出的。
一般认为人们在交际中是合作的,为的是达到交际目的。
其中包括四条基本准则: 质量准则、数量准则、一致性准则和方式准则[6]。
一次理想的合作应该有四个特点,分别是“认知体谅、接合目的、伦理道德体谅以及信任”[7]。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RT)是由Sperber Wilson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的,强调人们理解会话含义时通常会诉诸他们自己熟悉的与会话信息相关的认知环境。
在交际中说话人会给听话者某种刺激,以保证双方良好的理解,并使听话者能够做出一系列的假设和联想。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空间更多地被认为虚幻多于真实,人们大多“隐姓埋名”,把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甚至改变年龄和性别来“扮演”其他人。
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会影响交际的进行。
这样的识别模式显然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而且任何随意的或者漫无目的的交际都可以破坏其他三个准则。
以下面的对话为例,如果仍用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分析会话内容和进程,我们可以发现一系列违背以上理论原则之处:A: Hello, where r u?B: The same as u, China.A: Aha, why come here?B: No why. R u police??A: OK, that' s the best way for me. Gotta go,c u later!这段简短的对话不论从合作原则的哪一条准则看都是不符合正常交际的行为,而且其中的问答也不符合关联理论要求的双方要保证相互良好的理解。
然而在网络交际中这样近乎口语略带调侃的对话还是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
这些不符之处反映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仅仅适合分析某些会话,并不是所有交际者都必须遵守的总的原则。
因此会话分析中还需要其他原则作补充。
2.礼貌原则在很大程度上,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PP)能够在符合社会化的基础上解释分析会话。
根据Fraser,此原则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即社会观、会话合约观、会话准则观和面子观。
Leech认为,我们只有通过礼貌原则才能更合理地解释诸如话语暗示和间接话语行为等语言现象。
礼貌原则包括六个准则,分别是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
需要指出的是,一个准则与其他准则之间可能会存在不一致性。
虽然所有的谈话人都是抱着礼貌的态度参与的,但在这个原则里,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因为对于不同的文化和种族,礼貌的概念和策略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在网络交际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礼貌原则的界限被扩大了许多。
除非是刻意不去合作,人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以相对不太礼貌的方式去交际,为的是加快交际速度,以更直接地交换信息。
例如下例中一位同学问他的朋友是否有空帮忙翻译一些资料。
他们以如下的方式对话: A: R u there?B: En, what?A: Have time? Help me with some translation,OK?B: Sorry, little time!A: Shit!! Fub.B: That' s it! Busying.上文中的对话仅仅用了一些简单的字词和句子就完成了问答对话,以一种相当粗鲁的方式违反了礼貌原则。
交际者甚至用粗话来发泄一种强烈的情感,并直接结束对话。
在某种程度上,礼貌原则所缺乏的或许可以由下面的原则和电脑中一些特殊符号来弥补。
3.话轮转换会话或者信息交流当中交际者的角色称为“话轮”。
交际中最小的单位是一个话轮。
通常我们遵守“不空不逾”的原则。
意思是在交际当中,一方将空出一段时间去听取另一方的谈话,以给对方发起并维持会话的机会。
但如果期间存在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就要求有一方来维持会话,发起某些其他的话题,以避免过程的中断。
在日常生活正常的对话中,通常遵循的话轮转换原则是“Q-A-Q-A”,也即“一问一答”式。
而在网络中人们将遵循另一种原则,交际双方可以同时交谈两个或以上的话题。
原有的一问一答一对一式的交际方式即被打破。
请看如下对话:A: Hi, how' s today going?B: Aha, u r there! R u at home?A: Well, take a guess! Oh, have u finished yrpaper?B: Not bad. Hehe, u must be in ur dormitory!I' m just doing it.A: OK, try hard! I decide 2 go swimmingwith the teachers, will u go with?B: Let me C... Oh, do u remember our worktable?A: What?? Oh, no!! I totally forgot it!B: Then we do that this afternoon, OK?A: Ah, u guy, great idea! Nice snap and C Uat the lab!B: U 2! 88通过阅读以上交际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几个话轮在同时进行,尽管如此,交际双方仍然可以很好地没有任何误解地交谈。
他们分别进行了关于问候、调侃和论文信息交流等语言行为,并谈论了游泳和工作表格等事件。
双方顺利地完成并理解了谈话内容。
这是在网络中很常见的一个对话场景,而要让它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似乎确是不可能,也不正常的。
在日常生活中,话题必须一个个挨着谈论,也即需进行正常的话轮转换,谈论过程必须连贯一致。
网络中的会话打破了正常的话轮转换规则,使两个或者更多的平行话轮相互交织、同时进行而不产生混乱,并不会造成在日常谈话中的不合理现象。
在语用学中,语言被符号系统之外的社会人赋予了含义。
这些含义不仅由符号传达,更由谈话时的语境决定。
语用学就是着眼于语境中的含义的。
由于在网络中交际双方之间会存在信息传输速度相异的可能,可能是不同电脑速度不同,也可能是交际者输入信息速度不同,信息显示就可能会有些延迟。
这就是造成网络语言中存在平行话题同时进行这种特殊现象的主要原因。
这种现象只有在网络交际这种特殊的语境中才可能出现,才可能被认为是很自然的。
这种特殊现象给语用学理论原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了挑战,实则也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语用学理论,扩充了话轮转换原则的范畴。
4.经济原则和特殊符号网络语言及符号的即时性和特殊性给语用学理论原则提出的挑战要求是及时发展适当可行的语言学原理来分析越来越多样化的材料,使网络语言变得自然合理。
因此,经济原则(economyprinciple, EP)在网络语言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并且还催生了许多特殊的网络语言和符号。
经济原则要求交际者以尽可能少的话语达到最佳交际目的。
另外,交际者可以使用缩略词、语码转换、特殊符号以及数字和一些普通词汇来组成具有特殊意义的合成词汇。
那些在虚拟网络中看似平常的特殊语言和符号会在现实生活中变得不易理解甚至不可理喻。
面对网络语言的特殊性,语用学中的某些理论原则可以适当扩充自己的诠释范围,使网络语言及符号变得符合常规,有据可查。
(1)缩略词缩略词包括普通的和杜撰的词汇。
例如,CU=see you(再见);IC=I see(我明白了);GG=哥哥;MM=女生;R=are(是);PCM=please call me(请给我打电话);3X=thanks(谢谢)。
这种使用词汇的方式使得信息更加恰当、方便、得体地表达出来,顺应了社会规则。
在文本中,只要不影响当时语境中的传情达意,人们不会介意诸如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语法等的语言误用,因为只有会话意图才是会话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