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

合集下载

近年来网络新词语的考察与分析

近年来网络新词语的考察与分析

091[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

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网络新词语也随之产生。

通过对大量网络新词语的考察与分析可以发现,网络新词语主要是通过“谐音造词”“缩略造词”“旧词衍生新义”“仿造旧词”等四种方法创造出来的。

这些新的网络词语在一度程度上反映了使用者的心理活动,顺应了时代潮流,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网络上迅速流行,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惯用词汇。

但是,网络新词语在彰显其独特个性和时代性的同时也具有不规范性,因此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规范网络用语。

把近年来新出现的网络新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方式、特点来达到更好地规范网络词语的目的,希望为整个网络新词语的研究做出贡献。

[关 键 词] 网络新词语;类型;特点;规范 近年来网络新词语的考察与分析陈嘉嘉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的成熟,人们的生活已经和互联网息息相关。

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做许多事情,如浏览、接收、传递信息;搜集资料;交友等。

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沟通为前提,而沟通离不开语言,于是在人们频繁交流的过程中网络用语应运而生。

为了标新立异,人们不满足现有的词语,便创造出了网络新词语。

这些新词语富有潮流性和趣味性,很快便在网络上流行起来。

由于有的词语深入人心,在媒体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流中备受青睐。

所谓的“网络新词语”就是在网络交谈时创造的,在网络上使用,并且是新出现的词语。

①这些词语产生于网络、流行于网络,但又不局限于网络。

很多的新词语已经撕掉了“网络用语”的标签,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汇。

二、网络新词语产生的方式网络是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

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极大地影响了语言的使用,也为新词语的产生创造了环境。

网络新词语的造词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 谐音造词网络词语中利用原有词汇的谐音构造新词是一种普遍的造词方法②,这种造词法是摹声方式的一种演变,它指利用象声词,或指根据外来词和方言词,利用某个音同或音近的语言成分代替现有的词语,从而创造出新词语的方法③。

网络语言利弊发言稿范文

网络语言利弊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就网络语言的利弊问题与大家进行一番探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下面,我将从网络语言的利与弊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网络语言的利1. 便捷高效:网络语言简洁明了,能够快速传达信息,提高沟通效率。

尤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更喜欢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2. 创新性强:网络语言具有极强的创新性,不断涌现出新的词汇、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

这些新词汇往往富有时代特色,体现了年轻人的活力与创造力。

3. 生动有趣:网络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能够使交流更加轻松愉快。

在网络聊天、社交媒体等平台上,使用网络语言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

4. 民族凝聚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网络交流中,人们更加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网络语言的弊1. 语言污染:网络语言的滥用导致部分网络用语不规范,甚至出现低俗、恶俗现象,污染了网络环境。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语言素养,也对社会风气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文化传承困境:网络语言往往缺乏深度,难以承载传统文化。

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可能导致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对民族文化传承造成不利影响。

3. 语言隔阂:网络语言的滥用使得部分人群在现实生活中难以交流。

尤其是在长辈与晚辈之间,使用网络语言可能造成沟通障碍,影响家庭和谐。

4. 法律风险:部分网络用语可能涉及法律风险,如侵犯他人隐私、诽谤他人等。

在法律层面,我们需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总之,网络语言既有利也有弊。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呢?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双面性,既要充分发挥其便捷、创新等优势,又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提高人们对网络语言的辨识能力,避免受到低俗、恶俗用语的影响。

再次,我们要倡导文明用语,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语言成为沟通的桥梁,而非隔阂的障碍。

我对网络流行语言的看法

我对网络流行语言的看法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新兴词汇的出现也越来越频繁。

Along with the network popularization, the emergence of some new vocabula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一些人接收新生事物很快,所以对此很是推崇;一些人本着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强烈抨击,对网络语言嗤之以鼻;也有一些人视而不见。

Some people to receive new things quickly, so this is very respected; Some people strongly criticized in carrying forwar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s point of view of networklanguage sneer; Some people turn a blind eye.这种语言用多了,对正常的语言交际会有一定负面影响,毕竟不是很有礼节的语言,它是不适合正当场合的;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语言象征时代的更新,是新一代个性张扬的体现,是充满活力的新新人类创新的表现。

The language use, the norm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ill have certain negative effect, after all, not very etiquette language, it is not appropriate occas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language symbol of the updating of The Times, is areflection of a new generation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make public, is a vibrant new new manki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网络语言也有好坏之分,所以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湘江/文随着计算机走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的便利工具。

近年来,通过博客、QQ结识了一些年轻朋友,在与他们的文字交流中,了解了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

比如,用“偶”来代替“我”。

形容高兴用象声词“嘎嘎”,形容惊叹用象声词“吼,吼,吼”,表示伤心用阿拉伯数字“5555”来代替。

如果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观点,用象声词“切,切”来表示。

喜欢什么,前面加上个形容词“超”,叫“超喜欢”;不喜欢对方,则用“鄙视”。

用来发泄某种情绪,表示某种不满的常用语“靠”。

把东西称作“东东”,买东西不说买,叫“败”等等。

新兴的网络语言,有些是生造的,也有些原有的词语但有了新的含义。

有些词语乍一听,不符合语法,时间长了也就自然接受了。

如表示欣赏或支持,前面缀上“严重”一词,变成“严重欣赏”、“严重支持”。

还有“晕”、“郁闷”、“雷人”、“貌似”、“拍砖”、“灌水”、“跟贴”等词语的广泛应用。

新兴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简练、生动、诙谐,有时再与表示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各种“动漫表情”、小图标等配合使用,确实能起到妙趣横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千百年来,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进化,一些旧的词语消亡了,更多的新词语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

新兴的网络语言在丰富着汉语词汇,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习惯用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理性看待网络语言,去粗取精,融会贯通地学习使用这些语言。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兴的语言现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停滞不动的,语言也如此。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来的人类历史中,每天都会产生好多好多的新鲜的语言现象,比如:新词,新的表达方式等等,只不过,因为缺乏传播的途径和被广泛应用的语境,就很快烟消云散了。

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使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成为青年一代所崇尚的表达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些新兴的语言现象,也不得不面临这些新兴语言现象的泛滥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我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我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我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语言也随之兴起,以其独特的魅力迅速传播。

从“神马都是浮云”到“鸭梨山大”,这些新奇的网络用语不仅在网络世界广为流传,也悄然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校园。

网络语言的出现,无疑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语言意义不固定,发展迅速。

它为使用者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展现了人们的表现欲、想象力和自我意识。

然而,这种新兴的语言形式也对传统语言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在学习和使用传统语言的同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

在校园里,我们学习规范的语言和文学表达,而在网络上,我们则更倾向于使用简洁、生动的网络语言。

这种习惯有时会让我们在作文中不自觉地使用网络用语,引起老师的困惑甚至批评。

但网络语言并非全无益处。

如果某些网络语言在表达上更具魅力和新意,它们就能丰富汉语词汇,甚至逐渐取代原有的词语,为语言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给力”一词就因其形象生动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被正式收录进词典。

网络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那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病态或猎奇的网络用语最终会被时代淘汰,而那些被社会认可的新词语、新形式则会被纳入语言体系,成为语言文字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利弊相互中和,共同为语言文学的进步搭建阶梯。

总之,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它,同时保持对传统语言的尊重和传承,让语言文化在创新中不断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

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

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关于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通用10篇)网络语的利与弊的议论文篇1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数字化革命呼唤出新的技术,网络就是其发展产物之一。

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互联网已深入千家万户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方式的思想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坐在家里可浏览众多的网上图书,几分钟内即可收到相隔万里的来信,在最短的时间内即可获得各方面自己想知道的信息,通过远程教育网,了解更多的知识等。

网络像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更给我们中职生带来了许多的隐患。

各种黑色的阴影正向我们慢慢袭来。

其中网恋,非法网站,网络游戏就像裹着糖果的炮弹向我们发射。

各种非法的网站趁着网络管理还未健全,散布着黄毒,暴力,防不胜防,这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是一个极大的影响。

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网络游戏吸引着正处于好奇心的中职生。

许多同学旷课跑到网吧中去玩《传奇》、充《梦幻》、打《泡泡堂》、聊QQ。

有的甚至直接晚上通宵达旦,睡在网吧,吃在网吧。

这样,不但损坏了身体,还浪费宝贵的时间,浪费了父母亲的水汗钱,辜负了父母的一片期望,更耽误了我们大好青春。

在社会上因网络游戏所引出的案件数不甚数,例如:”武汉的一位母亲千里寻子””广州一小孩为玩游戏残杀自己的祖父”这些案件告诫我们中职生,应该少玩或不玩网络游戏,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空闲时间研究我们自己的专业,发展自己潜能,开发我们智力。

但是,我们也不应全部排斥网络,我们不应放弃网络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网络中的精华而剔其糟粕。

世界之所以选择我们。

因为它需要美,我们之所以选择世界,因为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流水在选择中下落,太阳在选择中上升,朋友们,请把握好自己选择的那一刻,让我们用自信,坚决地选择网络有利的一面,选择我们美好的未来。

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从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但是同时它又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对语言教学有负面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如何对待网络语言。

一、对待语言的两种态度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BT,哈皮,3Q,偶,晕倒这样的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

网络语言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面对很大的争议。

喜欢它的人认为网络语言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给日常用语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认为它体现了新的時代精神和语言的发展方向。

而反对网络语言的人却认为网络语言给语言规范和语言教学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是一种语言污染,将阻碍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网络语言的优点新新人类都是一些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善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正因此,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

从这一点上说,网络语言很具有创新性,可以很好的激发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网络交流时一种即时的交流活动,交流者彼此之间要及时发送和接受信息,保证交流的通畅。

因此,速度是网络交流的一个必要条件。

因此,为满足网络交流需求二产生的网络语言具有简捷性,不仅网络语言本身言简意赅,而且传递方便快捷。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生活压力很大,而网络语言却营造出一种幽默轻松的交流氛围,因此很多现代人愿意使用网络语言缓解压力,娱乐自我。

如网上用“打酱油”来形容事不关己,用“烧饼”来指代楼主,这些幽默调侃的语言让人们在网络中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放松身心。

三、网络语言的缺陷与危害网络语言是交流者为了满足自我的交流要求而临时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因此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狭隘性,不能满足所有语言使用者的需求,也无法像普通话一样被所有使用者认可。

其次,网络语言夹杂着很多的不良信息,这对很多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会导致青少年标准语言的不规范使用,也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负面影响。

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交流、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平台。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沟通习惯和语言习惯。

本文将对网络语言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首先,网络语言的现状。

随着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QQ空间等)的普及,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比传统的书面语言,网络语言更加简洁、直接,并且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使用拼音代替汉字、使用英文缩写和网络流行语等。

此外,网络语言还借鉴了表情符号、贴图和GIF动画等表达方式,增强了文字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网络语言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和娱乐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沟通的趣味性。

然而,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网络语言的规范性问题。

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受到了广大网民的青睐,但也引发了一些担忧。

网络语言的缺少规范性和标准化,使得一些人在正式场合和社交媒体上使用网络语言时显得不够得体,甚至让人产生误解。

其次,网络语言使用过度可能导致人们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下降。

网络语言以其简洁明快的特点备受年轻人的追捧,然而使用网络语言过多会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下降。

这对于年轻人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首先,网络语言将更加趋于规范化。

随着网络语言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意识到规范化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团体开始关注和研究网络语言,并提出一系列规范性建议和指导。

这将有助于提高网络语言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减少使用网络语言时的误解和不适当的用词。

其次,网络语言将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语言将更加贴近人们的实际需求。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进行语音输入,通过智能推荐系统获取合适的网络语言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新兴的网络语言湘江/文随着计算机走入千家万户,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的便利工具。

近年来,通过博客、QQ结识了一些年轻朋友,在与他们的文字交流中,了解了一些新兴的网络语言。

比如,用“偶”来代替“我”。

形容高兴用象声词“嘎嘎”,形容惊叹用象声词“吼,吼,吼”,表示伤心用阿拉伯数字“5555”来代替。

如果不同意、不赞成对方的观点,用象声词“切,切”来表示。

喜欢什么,前面加上个形容词“超”,叫“超喜欢”;不喜欢对方,则用“鄙视”。

用来发泄某种情绪,表示某种不满的常用语“靠”。

把东西称作“东东”,买东西不说买,叫“败”等等。

新兴的网络语言,有些是生造的,也有些原有的词语但有了新的含义。

有些词语乍一听,不符合语法,时间长了也就自然接受了。

如表示欣赏或支持,前面缀上“严重”一词,变成“严重欣赏”、“严重支持”。

还有“晕”、“郁闷”、“雷人”、“貌似”、“拍砖”、“灌水”、“跟贴”等词语的广泛应用。

新兴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简练、生动、诙谐,有时再与表示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各种“动漫表情”、小图标等配合使用,确实能起到妙趣横生、相得益彰的效果。

千百年来,语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进化,一些旧的词语消亡了,更多的新词语雨后春笋般地诞生了。

新兴的网络语言在丰富着汉语词汇,逐渐成为年轻人的习惯用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理性看待网络语言,去粗取精,融会贯通地学习使用这些语言。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兴的语言现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停滞不动的,语言也如此。

其实,在很久很久以来的人类历史中,每天都会产生好多好多的新鲜的语言现象,比如:新词,新的表达方式等等,只不过,因为缺乏传播的途径和被广泛应用的语境,就很快烟消云散了。

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使一些富有表现力的新兴的语言现象的迅速传播成为可能,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成为青年一代所崇尚的表达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些新兴的语言现象,也不得不面临这些新兴语言现象的泛滥给我们带来的困扰。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语言现象,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新兴语言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1、上网者即时聊天时用来彼此传递信息的一些特别的信息符号和言说方式。

比如:“版猪”(版主)“大虾”(超级网虫)“菜鸟”(网络新手)“烘培鸡”(个人主页)“青蛙”(丑男)“恐龙”(丑女)……“687”(对不起),“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5555”(伤心的哭声),“562059487”(我若爱你,我就是白痴)……JJ(姐姐)GG(哥哥)MM(妹妹或美眉)DD(弟弟)RMB(人民币)BT(变态)……这些语言,或用谐音,或用音译,或用词义引申,或用拼音缩写,内容涉及称呼、问候、别称、发泄、动作等等,千姿百态生动形象。

2、在一定社会新闻事件中出现,然后被广泛传播的网络流行语。

如“很黄很暴力”“打酱油”“俯卧撑”“山寨”“被雷到了”“我爸是李刚”“浮云”“给力”“伤不起”……这些语言,与一定的社会事件相联系,被广泛征引,加以引申运用,成为人们表达无奈、发泄情绪、调侃现实的,带有黑色幽默性质的语言。

二、新兴语言现象的特点1、年轻化。

应用者大多是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的年轻一代,互联网成为他们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工具。

2、富有创造性。

在网络这个特殊的交流平台上,语言成为了网民的个性标志。

为了标新立异、出语惊人,吸引他人的眼球,一些网民便开动脑筋,积极创新,创造了许多生动有趣的词语。

3、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熟悉互联网的年轻人大多都有一定的教育背景,他们能在一定的文化语境和社会现实中,抓住一些富有文化意蕴的词语加以引申,使之广泛传播。

4、幽默风趣。

网络交流往往比现实中的交流来得轻松、快乐,为了交流的沟通的需要,幽默风趣,成为展示个人魅力的一种必要手段,于是许多连珠妙语,便在键盘的敲击中产生了。

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新兴语言现象1、要给予一定的宽容和理解。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其出现和存在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一棍子打死。

(其实,打也打不死)。

2、要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语言中粗俗暴力、低级下流等违背道德、文明的成分,注意规范自己的网络交际行为。

3、要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视角,以研究的态度来看待新兴语言现象。

语言是以交流和沟通为目的的,而追求交际效果的最大化永远是语言发展的原初动力。

网络语言弥补了现有语言在网络交际上的不足,它不仅代表了高效率,更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创新精神,它必将成为推动汉语言发展的一种原动力。

近年来,几位大学校长的讲话中,频现网络流行语,似乎也昭示了这一点。

如今,网络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应运而生的网络语言似乎一夜走红,特别是在学生群之中。

因为学生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加之对网络的喜爱,致使网络语言风靡校园。

我认为要正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中一部分词汇在经过长时间考验被人们接受后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因为当代汉语中每年大概出现1000个左右的语文性新词语,也是时代的产物,人们的创新使用。

我们反对网络上的粗话、脏话和一些废话,但生动形象能体现网民“个性”的习惯用语无妨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而能丰富、活跃我们的文化生活。

语言是一种开放性系统,在语言的三个要素中,语汇同社会的发展更为密切,直接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反映着社会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因而社会的变化、新事物的出现等都会在语汇中体现出来,从而产生大量新词。

因此,对学生中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使用就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一棍子把它打死,而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现象,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同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有必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网络语言,以便在和学生交流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应用这些语言。

但是,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虽然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幽默、有个性等特点,但它只是在网络这种特殊媒介中才能起到有效交际工具的作用,属于在一定范围内约定俗成的语言现象,随意性比较大。

如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极有可能会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恰到好处地使用网络语言,为文章增添活力。

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

如果使用得法,学生的作文将增色不少。

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对网络语言的观察力,引导学生对表达与交流中网络语言的谨慎考察,自觉抵制粗俗失范的网络语言。

总之,面对网络语言对学生作文的挑战,我们教师要怀着一种宽容理解的态度,把规范的网络语言引进课堂,使之服务于作文教学。

探究网络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青岛九中吕蓉 2011年7月17日15:13时下的网络语言已经可以用“无孔不入”来形容了,在如此强大的渗透面前,公众媒体已然陷落,语文课堂是不是还应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已经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如何将网络语言的有益成分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或许更有实际意义。

从我个人角度而言,这些年来对网络语言,更关注于它们的“造字法”、“造词法”,通过探究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可以顺带着回顾很多最基本的语文知识。

近年来我以为最有趣最经典的网络造字莫过于这个“囧”字,最初接触它的时候,传统的微软拼音输入法和五笔输入法是没有他的存在的,只能从别处复制粘贴,但这个八字眉的小人脸,却让人一下子回想起了文字的最初形态——象形字,几千年前的老祖宗就是这么把第一批汉字造出来的,这个小人脸正好顺应了一下这种复古情绪。

单纯把造字法当做一个知识点来灌输,学生的记忆效率不敢保证,但是一旦结合他们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有了学习兴趣,象形、会意、指示这三种造字法就一下子都提起来了。

比之“给力”一词更早出现的“杯具”、“洗具”一次的广泛应用,其实不正是一种谐音的应用,中国古文中历来不乏用“谐音”表达情绪传递思想的范例,如果那天正碰上一个同学谈论起有关“杯具”和“洗具”的事情,顺带着讲一讲何谓“道是无晴却有晴”之类的唐诗宋词,效果也该不错的。

与前两年的网络用语偏重于造字、造词甚至造句不同,今年的网络用语更已经开始向“文体”进攻。

早些时候的梨花体是如何消解诗歌的韵律美;火锅体和鲁迅家门前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有什么异曲同工;凡客体如何言简意赅节奏分明的传递信息表达情绪;咆哮体又是如何通过文字的重复、句式的简短和标点的强化传递内心激动情绪的,这些都可以用来作为语文教学的各种范例。

(这个“各种”也从最早的形容词逐渐变性为副词了呢……)网络语言来自于生活,而我们现有的规范语言又是提炼自生活,两者本是一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实在没必要把网络语言视为洪水猛兽,亲近它,就会发现它不过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而已。

PS,跟学生对于网络语言的接收速度和更新速度比起来,老师们表示鸭梨很大啊!任何语言文化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语言文化是死水,是要灭亡的,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唯物主义哲学也说明了这一点。

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中出现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优胜略太的加入现有语言文化,终归是语言文化的一种丰富。

今日,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网络语言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

这个问题也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重视,国家语言改革工作委员会将于8月27日召开关于英文字母词以及网络语言的专家研讨会,邀请语言学家、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共同探讨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

一位大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文化。

首先,为了省事,比如网上说“再见”,一般只用数字“88'代替,时间久了也就约定俗成。

其次,不少网络用语有它自身的意义,比如”菜鸟“、”恐龙“之类,要是直截了当去说”你真是一个差劲的新手“,或是”这个真是丑女“,就感觉失去了应有的味道。

还有用”灌水“来形容在论坛上滥发帖子,就很形象,换了其他词可能表达不出这个感觉。

网上毕竟是一个相对自由的虚拟空间,用现实的规范去规范它,反而不大现实。

对于网络语言,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讨研究”的过程。

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语言已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但是还处于研究探讨阶段,首先对网络语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和认识,然后才能决定何时规范,怎样规范。

新词的诞生更多的是靠约定俗成,大家共同认可,它就有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要收录的也就是这一部分新词。

网络语言的发展将来也会有这样的一个趋势:即一部分像“大哥大”一样自生自灭;另外一部分将从网上走下来,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

网络语言流行的利网络语言目前深受到广大学生和网民的欢迎,也就说明它是有强大生命力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