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无痛胃镜中肥胖患者的麻醉管理

无痛胃镜中肥胖患者的麻醉管理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痛胃镜检查逐渐成为消化内科患者的常规检查。
然而,肥胖患者在麻醉中的安全性一直是麻醉医生关注的重点。
随着麻醉技术和麻醉设备的不断更新,目前应用于肥胖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已经较为安全,但对于肥胖患者仍然存在较大风险。
肥胖可引起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大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临床上需要针对肥胖患者进行特殊的麻醉管理。
本文将对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中常见的麻醉风险进行综述,并介绍目前对肥胖患者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实施麻醉管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无痛胃镜;肥胖患者;麻醉管理引言:胃镜检查是消化内科最常用的诊疗手段,而无痛胃镜是一种先进的检查技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对内镜检查的满意度。
目前无痛胃镜检查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主要有丙泊酚、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等,而由于肥胖患者自身脂肪组织较多,其代谢功能和脂肪分解能力较正常人群明显低下,麻醉管理更加困难。
由于肥胖患者自身体重增加,其对麻醉药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均与正常人群不同。
目前的研究显示,肥胖患者使用丙泊酚在麻醉诱导后苏醒时间更长,而芬太尼对肥胖患者苏醒过程的影响尚未可知。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合理的麻醉方法来满足患者需求。
一、病例选择对于肥胖患者的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医师应严格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选择患者时,首先应根据患者的BMI确定麻醉风险评分标准,后再根据临床特征选择手术方式。
由于肥胖患者对麻醉药的耐受性较差,麻醉医师在术前应进行麻醉诱导药的调整和优化,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给药途径,尽量减少药物剂量。
对于肥胖患者术中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
对于存在严重并发症或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建议在手术前先行有创血压监测,并在术中给予适当的处理。
肥胖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在选择手术方式时也应谨慎[1]。
二、麻醉技巧与风险评估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麻醉医生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所选的麻醉方法,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合理分配给药剂量,同时要避免因用药过多而造成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
肥胖病人的麻醉管理_文档_(3)

【关键词】肥胖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麻醉;综述第70章过度肥胖病人的麻醉随着经济发展,饮食结构改变,我国的肥胖人数将日益增多。
肥胖人常伴随重要脏器生理功能改变及并存相关疾病,有碍健康,增加麻醉及手术的风险。
肥胖引起的解剖异常也给麻醉管理带来困难。
本章主要讨论肥胖人的生理改变及麻醉应考虑的问题。
第1节肥胖的定义既往对正常的体重标准多沿用Broca指数,即按身高(cm)-100=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但该指数缺乏身高与体重的联系。
近年来公认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表示体重标准更切合实际,现已普遍用于衡量肥胖的标准。
体重指数为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即BMI(kg/m2)=体重(kg)/身高(m)2,例如:一个体重70kg,身高1.7m 成人的BMI是24kg/m2。
标准体重男性的BMI为22kg/m2,女性为20 kg/m2。
BMI≤25kg/m2属正常,BMI26~29 kg/m2为超重(over weight),相当于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
BMI≥30 kg/m2而体重尚未超过标准体重100%或45kg者为肥胖(Obesity),BMI>40 kg/m2,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0%以上者,为病态肥胖(morbid obesity)。
大部分病态肥胖病人的动脉CO2分压(PaCO2)仍在正常范围,属单纯肥胖;但有5%~10%病人可出现低通气量及高CO2血症,即所谓肥胖性低通气量综合症(obesity-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OHS)或匹克威克综合症(pick-wickian syndrome)。
第2节肥胖对生理的影响一、呼吸系统肥胖病人胸腹部堆积大量脂肪,胸顺应性降低,膈肌升高,功能余气量(FRC)、肺活量(VC)及肺总量(TLC)减少。
FRC减少主要是由于补呼气量(ERV)减少的结果,而余气量(RV)并未改变,这对功能余气量和闭合容量(CC)之间的关系产生不利的影响。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一、肥胖的定义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
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 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
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
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
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2017-12-13 09:01 来源:未知编辑:shuangkai 点击: 363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一、肥胖的定义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 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为肥胖(表1)。
BMI 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
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
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
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麻醉学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我国麻醉医疗行为,提高麻醉质量与安全,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本指南汇集了我国麻醉学领域的众多专家智慧,旨在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科学、实用的指导。
本文将对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进行概括和解读,以期为广大麻醉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麻醉基本原则1.麻醉前评估与计划麻醉前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药物过敏史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和监测手段。
2.麻醉方法选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和麻醉医师经验,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吸入麻醉等。
3.麻醉用药原则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和手术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用药原则包括:依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药物;尽量选择作用时间短、代谢产物无毒性的药物;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4.麻醉监测与管理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呼吸循环支持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三、常见手术麻醉1.开腹手术麻醉: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注意术中肌松药物的应用和术后疼痛管理。
2.腔镜手术麻醉: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根据手术需求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种类。
注意保持患者循环稳定和呼吸功能良好。
3.心脏手术麻醉:重点关注患者心血管功能,采用心肺转流技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4.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要求患者血压稳定,降低颅内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5.创伤手术麻醉:快速评估患者病情,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创伤,根据患者状况选择麻醉方法。
四、特殊人群麻醉1.孕妇麻醉:遵循产科麻醉原则,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麻醉药物,注意监测胎心率。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

机械通气: VCV、PCV均可 肌松状态下:适当增加患者的吸入氧浓度(75%),
a、采用PEEP(5-10cmH2O)、 b、复合PEEP、肺复张手法(如在55cmH2O压力下持续肺膨胀10s)
6.血栓形成:
肥胖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心梗、卒中、静脉血栓升高) 术后的高凝状态持续时间可能超过2周,预防血栓形成的时间长短要考虑手术类型和BMI。
7.其他:
①癌症:10%的死亡与肥胖有关;(在子宫内膜癌中则占30%); ②炎症:(围术期感染上升,肥胖炎症综合征); ③脑卒中风险上升; ④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 ⑤生殖功能:(6%的女性原发性不孕归因于肥胖,男性的阳痿和不育常与肥胖有关); ⑥2型糖尿病
静脉诱导插管:尽量使用起效快及代谢快的麻醉药 物,同时需充分给氧去氧,头高位(25°-30°),高流量 氧气,面罩通气采用V-E手法。 • 应备:紧急气道处理车,以及抢救用插管装备。
• 预防肥胖患者全麻诱导阶段发生肺不张和氧饱和度下降:
• 方法包括:在预氧合阶段应用CPAP(持续正压通气)、通过面罩给予PEEP(呼气末正压)、以 及诱导后给予机械通气、在仰卧位预氧合阶段使用10cmH2O的CPAP,可使插管的PaO2↑而肺不张 的数量减少,病理性肥胖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生肺部气体交换功能降低。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Fusce posuere, magna sed pulvinar ultricies, purus lectus malesuada libero
浅谈肥胖患者的麻醉处理ppt课件

腔阻滞 • 不推荐
• 穿刺更困难,易出血,药量为正常者2/3,可用超声定位 硬膜外阻 • 监测标准同全麻,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滞
15
五、肥胖病人麻醉遇到的特殊问题---全身麻醉
1、诱导插管
对那些超过理想体重75%的 肥胖病人;张口不能看到悬雍 垂;经表麻后放入咽喉镜看不 到会厌以及有SAS的病人,应选
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10-15% >15-20% >20-30%
•肥 胖 • 明显肥胖 • 过度肥胖
6
现在
BMI 体重指数
BMI= kg/m2
体重kg 身高m2
25<BMI<30 •超重
30≦BMI≦40 •肥胖
BMI>40 •病态肥胖
7
二、肥胖的病理生理改变
8
三、肥胖相关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患者,女,22 岁,39+3周妊 娠,113kg,拟 行剖宫产术,穿 刺定位困难
1
肥胖患者的麻醉处理?
麻醉方式?椎管内?全 身麻醉?局麻?气管插 管?喉罩全麻?药量...
2
肥胖患者的麻醉处理?
麻醉方式?椎管内?全 身麻醉?局麻?气管插 管?喉罩全麻?药量...
3
主要内容
一、肥胖定义及肥胖程度估计 二、肥胖的病理生理改变 三、肥胖相关疾病 四、围术期管理 五、肥胖患者麻醉遇到的特殊 问题 六、总结
21
13
四、围术期管理---术中管理
物品准备齐全包括抢救 设备,重点在气道管理
•推荐监测V5导联 •推荐监测直接动脉血压 •轻度头高脚低位可明显改善氧 合 •应该持续肌松监测 •血容量可以按65ml/kg粗略计 算,尚无可靠计算方式 •输液很重要,未找到明确公式
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2017版我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是我国最新发布的一份权威指南,内容涵盖了麻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于提高我国麻醉学水平和规范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份指南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影响。
一、背景在全球范围内,麻醉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它关乎手术安全,病人舒适度等方面。
而我国的麻醉学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2017版我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发布将对我国的麻醉临床实践和学科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内容这份指南详细概括了麻醉学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麻醉前评估、麻醉诱导和维持,镇痛管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指南对于特殊病例麻醉处理的详细规范,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三、专家共识《2017版我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均来自于多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权威专家。
这些专家的共识不仅代表了学界对于麻醉学领域的最新认知和共识,更是对于麻醉临床实践的指导和推动力。
四、总结与回顾《2017版我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是一份对于推动我国麻醉学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指南。
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麻醉学领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对临床实践和学科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未来,我们期待这一指南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同时也期待我国麻醉学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从事麻醉学研究的学者,我对于《2017版我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表示高度认可和期待。
这份指南不仅总结了我国麻醉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将积极参考这一指南,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本文从背景、主要内容、专家共识、总结与回顾等多个角度全面评估了《2017版我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并结合个人观点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提供帮助与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患者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17)王国年邓小明左明章(负责人) 米卫东黄文起黄宇光喻立文(共同执笔人) 鲁开智路琳(共同执笔人) 缪长虹薛荣亮一、肥胖的定义肥胖是由于环境、遗传以及内分泌等原因所引起的机体生理功能障碍,当长期摄入的食物热量超过能量消耗时,可发生肥胖。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评估患者体重状态最常用的衡量指标,即患者的体重(以kg计算)除以身高(以m计算)的平方(BMI=kg/m2)。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25kg/m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针对亚太地区人群的体质及其与肥胖有关疾病的特点,BMI 23 kg/m2~24.9 kg/m2为肥胖前期,≥25 kg/m2 为肥胖(表1)。
BMI是一种较为粗略的指标,定义肥胖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相等BMI值的女性体脂百分含量一般大于男性。
表1 WHO及亚太地区肥胖的分类在临床中使用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而不是BMI来定义促成代谢综合征的脂肪重量成分。
腰围指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的最简单、实用的指标。
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与肥胖相关性疾病有更强的关联。
腰围的测量采用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被测者取直立位在平静呼气状态下,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松紧应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应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我国提出了中国人肥胖诊断BMI界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见表2。
CT和MRI可以较精确的测定体脂的百分含量,但较为昂贵,难以普及。
表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
二、肥胖的流行病学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膳食结构的变化,肥胖已成为第六大疾病危险因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
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三、肥胖的病理生理学1. 脂肪分布腹部肥胖在男性更为常见,髋部、臀部周围的外周脂肪更多见于女性。
如脂肪主要在腹部和腹腔内蓄积过多,称为“中心型肥胖”。
中心型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发生率较高,更易合并代谢综合征。
目前认为腰臀比男性>1.0、女性>0.8是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的一项强的预测指标。
2. 代谢综合征肥胖患者多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伴有腹型肥胖、血脂代谢异常、血糖升高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以及其他特点,MS与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代谢综合征的新诊断标准(表3)。
控制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将有益于MS的预防。
表3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3. 呼吸系统(1)功能残气量下降:肥胖能够影响膈肌及胸腹部运动,进而导致功能残气量降低、区域性肺不张和肺内分流增加。
全身麻醉使这些变化更为明显,肥胖患者麻醉后功能残气量减少50%,而非肥胖患者只减少20%。
功能残气量的降低导致肥胖患者耐受呼吸暂停的能力下降。
(2)肺顺应性降低:胸壁和腹部脂肪堆积、肺动脉血容量增多导致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增加。
当肥胖患者仰卧位时,肺顺应性降低及气道阻力增加更为明显。
少数病态肥胖并伴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根本无法耐受仰卧位,仰卧位可导致致死性的心肺功能衰竭,称为肥胖仰卧位死亡综合征(obesity supine death syndrome)。
(3)静息代谢率、氧耗及呼吸做功增加:因体重增加,氧耗及二氧化碳生成增多,肥胖患者需增加分钟通气量来维持血中正常的二氧化碳,使得呼吸做功增加。
(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OSA):OSA定义为睡眠期间呼吸暂停时间大于10秒,睡眠期间可有频繁出现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肥胖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肥胖患者睡眠时周期性地出现部分或完全的上呼吸道梗阻,可有频繁出现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
而部分的上呼吸道梗阻导致低通气,所以此概念也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
OSAHS患者即使是轻度镇静也可引起气道的完全塌陷和(或)呼吸暂停。
慢性夜间低氧血症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厚和(或)右心室衰竭。
患者的OSAHS很容易漏诊。
一项针对170例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术前只有15%的患者被诊断为OSAHS,但通过术前检查却发现有76%患者合并OSAHS。
因此,建议高危患者术前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以发现OSAHS。
4. 心血管系统(1)高血压:肥胖患者患轻度至中度系统性高血压的概率比瘦者高3~6倍,50%~60%肥胖患者患高血压。
其机制与胰岛素对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及细胞外液体容量有关。
高血压若未控制可发展为离心性和向心性混合的左心室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
体重减轻可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除高血压。
(2)冠心病:肥胖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证据不足。
冠心病在中心型肥胖患者中更常见。
年轻的肥胖患者可见其单支血管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尤其右冠状动脉。
(3)心力衰竭:肥胖是心力衰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机制可能是容量超负荷和血管硬化导致心脏结构性和功能性改变。
心力衰竭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4)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紊乱和传导系统脂肪浸润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如房颤发生率增加1.5倍,同时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
随着BMI的增加,QT间期延长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5. 消化系统(1)肝胆疾病: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多合并肝功能异常,因此选择麻醉药物时,应关注其对肝功能的影响。
肥胖患者发生胆囊及胆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倍,其中胆石症常见。
(2)胃排空及胃食管反流病:肥胖本身并不是胃排空延迟或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
肥胖患者在平卧位时,腹内压明显升高,合并胃容量的扩大,围术期发生反流误吸的可能性增高。
6. 血栓形成:肥胖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进而增加心肌梗死、卒中、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肥胖女性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是体重正常者的10倍。
术后的高凝状态持续时间可能超过2周,预防血栓形成的时间长短要考虑手术类型和BMI。
7. 其它肥胖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抑制,乳腺癌、结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及食管癌发生的风险增加。
肥胖患者围术期感染发生率增加,称为肥胖炎性综合征。
肥胖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还可伴有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骨关节炎和退行性关节病趋势与肥胖的流行密切相关,此类患者手术时需特别关注。
四、药理学1. 最常用的体重名词(1)全体重(total body weight, TBW):即患者实际体重。
(2)理想体重 (ideal body weight, IBW):按照正常体脂比,随年龄变化,可由身高和性别近似计算。
男:身高-100(cm)女:身高-105(cm)(3)瘦体重(lean body weight, LBW):即去掉脂肪的体重,最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4)校正体重(adjusted body weight, ABW):调整体重的计算考虑到肥胖者瘦体重和药物分布容积的增加。
ABW (kg) = IBW (kg) + 0.4[TBW (kg)- IBW (kg)]2. 常用药物剂量的计算肥胖相关的生理学变化可导致很多药物的分布、结合及消除发生改变,证据显示肥胖者麻醉药物分布容积的变化并不相同,不能统一定量,麻醉药物计算依据详见表4。
肥胖患者对吸入麻醉药的脱氟作用增加,吸入地氟烷或七氟烷较异氟烷或丙泊酚苏醒更快。
表4 相关药物剂量计算推荐依据体重超过140kg~150kg已不适用靶控输注。
五、肥胖的治疗肥胖的治疗可分为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
随着临床认识的提高,肥胖症治疗手术越来越多,较常见的手术方式有Roux-Y形吻合胃旁路术、腹腔镜下的可调节性胃囊带术、腹腔镜下袖套式胃切除术、空回肠旁路或胆胰分泌转流术,其中不同手术方式各有利弊。
肥胖治疗性手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取决于年龄、性别、BMI、并存疾病、手术类型及复杂程度、外科医师和手术中心的经验。
最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狭窄形成、肺栓塞、白血病、胃脱垂及出血等,较少见并发症有伤口裂开、疝气、血肿形成、淋巴囊肿和缝线排出等。
某些手术方式可出现营养性并发症及倾倒综合征。
六、麻醉管理(一)术前评估所有肥胖患者均应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应着重于对呼吸系统、气道及心血管系统的评估,同时应重点识别和筛查OSAHS和高血栓风险的患者。
减肥手术死亡风险分层(obesity surgery mortality risk stratification, OS-MRS)同样适用于肥胖患者非减肥手术, 4分~5分的患者术后需要更加密切的监测(表5)。
对于肥胖患者,还应评估其外周静脉置管是否容易,超声引导肘前静脉置管相比于中心静脉置管更可取。
表5 减肥手术死亡风险分层OS-MRS(同样适用于肥胖患者非减肥手术)1.呼吸系统评估常规进行困难气道的评估,如肥胖面颊、颈围大小、头颈活动度、颞下颌关节活动度、舌体大小、张口度以及Mallampati评分等。
据估计约10%肥胖患者存在面罩通气困难,1%肥胖患者存在气管插管困难,应做好困难气道的准备。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应尽量识别提示呼吸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还需进行规范的血液检查、胸部X线、肺功能检查等。
若患者存在以下征象①呼吸空气下脉搏氧饱和度< 95%;②FVC< 3L或FEV1< 1.5L;③休息时伴有喘息;④血清碳酸氢盐 > 27 mmol/L,需考虑呼吸系统疾病,并且立即行动脉血气分析。
如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45mmHg,提示存在呼吸衰竭,则麻醉风险相应增加。
术前可行STOP-BANG评分(表6)筛查OSAHS患者,并推荐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或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治疗。
未诊断的OSAHS患者和不能耐受CPAP治疗的患者术后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而能够很好同步CPAP治疗的患者,术后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表6 STOP-Bang 评分≥ 3个问题回答是,OSAHS高危;< 3个问题回答是,OSAHS 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