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

合集下载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2)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2)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3)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四章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

① 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 粗野主义倾向,⑤ 典雅主义倾向,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 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西建近现代外国建筑史

西建近现代外国建筑史

19.构成主义派(Constructivism)/俄罗斯构成主义 一战前: 第三国际纪念碑——塔特林 特点:观念与风格派相同,只是手法不同导致形式不同。一样坚持运用建筑的基本要素或结 构构件来进行造型;手法上,风格派比较讲究部分与整体在构图上的平衡,而构成主义派 在构图上往往显得比较唐突、惊险或出其不意。
特点:大厅线条简洁,所有饰物都废除,玻璃与钢用来为现代结构理论服务。
分离派:
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 和霍夫曼
主要观点:宣称要和过去传统决裂,主张造型简洁,装饰集中,并采用直线和大片光墙面
以及简单立方体。
代表作品:分离派展览馆——奥尔布里希
11.洛斯:主张建筑以使用与舒适为主,认为建筑“不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装
17.未来主义派(Futurism)20c 初: 马里内蒂
该派无建筑作品
特点:赞赏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赞美现代大城市,对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节奏
表示欣喜。反对传统,否定文化和规律,宣称要创造全新的未来艺术。
18.风格派(De Stijl)/新造型主义派/要素主义派/国际构成主义 1917 年 :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施罗德住宅)——里特维德 特点:以抽象的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作为艺术内容(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 组合和构图)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费尔德
在其他国家的影响:
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 主要人物:贝伦斯,恩德尔
代表作品:埃尔维拉照相馆 、慕尼黑剧院、
奥尔布里希路:德维希展览馆、(还设计了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部分——麦金托什
西班牙:
代表作品:米拉公寓(具有隐喻性的塑性造型)——高迪(属新艺术派,与新艺术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整理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整理

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复习概要:1.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2.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3.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类型4.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城市矛盾而提出的探索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1.工业革命的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出现在17世纪,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与建筑的重大变化却是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

特别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经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2.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首先,是工业城市问题。

工业革命导致了生产集中,由此而引起的人口恶性膨胀,以及由于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的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使城市陷入了混乱之中。

其次,是住宅问题。

虽然资产阶级不断的建造房屋,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牟利,广大的民众仍只能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严重的房荒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大威胁。

最后,是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索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3.为什么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人口会迅速增长?18世纪下半叶,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原来的一些封建手工业城市已经逐渐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工业城市(首先在英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等),旧城不断扩建、新城陆续产生,大工业企业需要很多的工人在同一个建筑物里共同劳动;但这些工人必须住在附近以便于工作,于是他们便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村镇,由此而产生的人们的各种需要,相应的诸如手工业者、裁缝、鞋匠等等都搬到这里来了,于是小城镇就发展为小城市,继而发展成大城市。

城市越大,交通运输越发达,越利于人口集中。

这就决定了大工厂城市以惊人速度成长。

(补充: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在城市中的盲目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尤其以大城市最为突出,相应的农村人口数量便不断减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试重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试重点

1.复古主义思潮时间:建筑从旧形式走向新形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复古的建筑潮。

流星雨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

原因:主要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企图从古代的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2.古典复兴: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这就是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

建筑风格:反对巴洛克、洛可可,束缚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艺术观,要求简洁明快。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部雷(伟人博物馆方案、牛顿纪念碑方案)勒杜(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戴关卡)3.浪漫主义:是指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另外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有一定的反映。

先浪漫主义时期: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30年代流行于英国。

表现:a.模仿中世纪寨堡或哥特风格。

b.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第二阶段,又称为哥特复兴。

反映了当时西欧一些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倾向,同时,他们也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在新时代所遇到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矛盾。

4.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外一种建筑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折中主义越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成各种试样,也称为“集仿主义”。

产生的原因:a.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资产阶级也把文化当成是可以买到的商品,于是花大量钱建造各种历史样式的建筑,从而满足人们玩赏和猎奇的喜好。

B.学术方面,为了弥补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各自设计上的局限性,就随意借鉴历史上的各种样式。

C.交通的便利、考古、出版摄影的发展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古代建筑遗产,进行模仿和拼凑。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巨大变革,对建筑的影响:新材料(钢铁、玻璃)、新技术(框架结构)、新设备(升降机、电梯)、新建筑类型(图书馆、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火车站、码头等)。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派”现代派的共同特点:1)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的建筑必须有新功能、新技术,其形式应符合抽象的几何形美学原则;2)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3)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的美在于空间的容量、体量在形体组合中的均衡、比例及表现。

4)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适用、建造手段和建造过程一致。

一、新传统派:政治美学感甚强,手法上又相当保守,继承了学院派的全部构图手法,形式上:具有国家传统特色的符号。

二、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美):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

又称:功能主义。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西柏林国际住宅展)1.强调现代设计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

2.把建造过程视为技术过程、工程科学管理的理性化过程。

3.把使用者视为纯理性的人,按人体工程学去构造他们的使用功能。

4.在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追求简单的,冷漠的,数学的理性美。

5.使用工业材料,大规模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三、粗野主义(野性主义)倾向: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以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

(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四、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密斯风格。

“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五、典雅主义倾向(美):形式美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是与粗野主义同时并进然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的一种倾向,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大使馆P.约翰逊、斯通、雅马萨奇)六、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以第二代机器美学——高技术美学为基础,不仅在建筑中采用新技术,同时也在美学上极力鼓吹新技术。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主要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J.G.Soufflot)、凯旋门(J.F.Chalgrin)。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彻底):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 Robert 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nghans)、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 Thornton and trobe)。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trobe)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 Charles 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J.L.C.Garnier)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 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田园城市”由霍华德提出“工业城市”由加尼埃提出“带形城市”由索里亚提出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诚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较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则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最新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

最新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期末复习重点

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派”现代派的共同特点:1)坚决反对复古,要创时代之新,新的建筑必须有新功能、新技术,其形式应符合抽象的几何形美学原则;2)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提倡两者结合;3)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其表现,建筑的美在于空间的容量、体量在形体组合中的均衡、比例及表现。

4)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在美学上反对外加装饰,认为建筑形象应与适用、建造手段和建造过程一致。

一、新传统派:政治美学感甚强,手法上又相当保守,继承了学院派的全部构图手法,形式上:具有国家传统特色的符号。

二、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美):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

又称:功能主义。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西柏林国际住宅展)1.强调现代设计是一个科学的、技术的、可量化的过程。

2.把建造过程视为技术过程、工程科学管理的理性化过程。

3.把使用者视为纯理性的人,按人体工程学去构造他们的使用功能。

4.在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追求简单的,冷漠的,数学的理性美。

5.使用工业材料,大规模的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三、粗野主义(野性主义)倾向:由英国史密森夫妇于1954年提出的,以勒柯布西耶比较粗犷的建筑风格为代表的一种设计倾向。

(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建筑群)四、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美):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密斯风格。

“全面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通用汽车技术中心:小沙里宁)五、典雅主义倾向(美):形式美主义,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官方建筑的主要思潮,是与粗野主义同时并进然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的一种倾向,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大使馆P.约翰逊、斯通、雅马萨奇)六、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以第二代机器美学——高技术美学为基础,不仅在建筑中采用新技术,同时也在美学上极力鼓吹新技术。

外国建筑史 复习要点总结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   复习要点总结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属于近代史范畴1917年以后属于现代史范畴本课程内容仅限于20C.70s近现代建筑不论是在建筑规模,数量,类型,技术,速度上都是以往任何时代所不能比拟的.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 罗马输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近现代建筑越来越多地体现着功能和科技的特征, 开始是注重使用功能, 近年来又强调精神与文化功能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分期第一阶段: 18C.下半叶至19C. 下半叶城市问题, 建筑矛盾, 新旧思潮斗争第二阶段: 19C.下半叶至20C. 初向现代建筑过渡第三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建筑普及全世界第四阶段: 二战以后科技日新月异, 现代建筑分裂, 城规与环境科学日益突出第一讲:工业革命及其对城市的影响工业革命出现于18C.工业革命使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卫生条件恶化, 交通混乱,房荒严重.工业革命促使科技进步, 也推动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的产生.城市矛盾城市与人口的扩张, 使工业化城市出现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 工人居住区, 交通运输区, 仓库码头区等, 旧的以小规模的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布局遭到破坏, 大工业城市布局混乱,绿化公用设施严重不足, 城市失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规划应运而生.新的城规手法伦敦改建规划巴黎改建(法国)----城市集中主义花园城市(英国)-----城市分散主义美国方格网(Gridiron)城市新协和村工业城市带形城市伦敦改建规划1666年伦敦大火, 城市需要重建, Christopher Wren 曾经提出过伦敦改建规划, 这是试图整顿旧城市的初步尝试. 但由于土地私有制, 无法实行统一规划, 这次尝试失败.巴黎改建(1853年起)法国人追求理性. 时间:1853人物:奥斯曼目的:解决城市功能结构;装点首都;改善环境,拓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方法1. 城市道路结构:十字形加环形2.规划布局: 古典式规则,中轴线对称3. 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成比例控制, 建筑立面统一.4. 市中心改建以卢浮宫至凯旋门为最突出, 继承拿破伦大帝的帝国式风格, 将道路,绿地,水面,林荫道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为当时世界上最壮丽的市中心之一.5. 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6. 市政上下水设施, 照明设施, 交通设施改善7. 增加建筑面积.未解决的问题:城市贫民窟的问题新协和村Village of Harmony R.Owen空想社会主义自给自足的新协和村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失败意义: 虽然是乌托邦,但对后来的花园城市与卫星城市有影想花园城市Howard及他的书城乡磁体卫星城理论 Letchworth&Welwyn意义: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经济、环境、面貌都提出了见解,对规划学科意义较大,是现代英国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18C下-19C下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产业革命对建筑和城市造成的影响:对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恶化,人口增多,房屋紧缺,生活质量低下对建筑:需要新建筑类型,对建筑形式提出新要求,建筑创作产生两种不同的倾向:1.复古思潮2.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探索:城市规划设计思想的变化复古思潮:1.古典复兴:资本主义初期最早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的仿古典建筑形式。

要求摈弃繁琐与陈旧的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取之以简洁明快的手段,追求理性主义的表现,虽采用古典柱式构图,但趋向于简单的几何形体,使古典建筑具有简化、雄伟的新风格,力求打破传统的轮廓线。

这类建筑只是表现了资产阶级一时的英雄主义,实现的很少。

代表作:巴黎万神庙,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英格兰银行,爱丁堡中学,不列颠博物馆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老博物馆宾夕法尼亚银行美国国会大厦2.浪漫主义: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厂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

他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用手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反对机器制造的工艺品,与古典艺术抗衡。

第一阶段:18,60到19,30带有明显的田园生活意识,在建筑上表现为赛堡或哥特风格典型:艾尔君的库尔新府邸威尔特郡的封蒂尔修道院的府邸第二阶段:19,30到70,创作潮流时期,又称为哥特复兴尝试以哥特建筑来解觉建筑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矛盾最着名作品:英国国会大厦(哥特垂直式)3.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越过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组合场各种样式,没有固定风格,语言混杂,但讲究比例权衡,追求“纯形式”的美,总体形态上并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建筑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没有解决。

典型作品:巴黎歌剧院,罗马的圣心教堂,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新功能,新技术,新形式面对资本主义城市矛盾所提出的探索为缓和日益突出的城市矛盾统治阶级进行了一系列有一定探索,着名的有巴黎市中心的改建,新协和村,工业城市。

受资本主义的限制,未能解决城市的根本症结。

1.巴黎市中心的改建(1853年起)目的:解决城市功能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种种尖锐矛盾,装点帝国主义首都内容:先前,十字形加环形路干道,爱丽舍田园大道为东西主轴于市中心和外围拓宽道路,出现古典式规格和对称的中轴线道路,设有纪念性碑柱的装饰性广场。

道路宽,建筑高度,屋顶坡度有一定的比例和规定。

在开拓12条放射路的明星广场四周建筑屋檐等高,立面形式协调统一。

修筑大面积公园。

改建重点:罗浮宫到-凯旋门,继承19世纪拿破仑大地的帝国式风格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道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统一体。

优点:适应了因结构改变而产生的分区要求,发展了下水道交通系统,促进了城市现代化。

缺点:炫耀皇权,过多着眼于资本主义利益,未能解决城市平民窟问题。

2.新协和村(1817)目的:消灭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提出者:欧文,19世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

内容:将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环境进行研究。

在方案中,居民人数300-2000人,耕地面积没人0.4HM2,采用近似于正方的长方形布局,村中央四栋长的居民房屋围城长方形,院内设食堂,幼儿园,小学。

大院空地种植树木供运动散步用,公共食堂供食,篱笆围绕村庄,村边工厂,村外耕地和牧地,篱内种果树。

特点:生产消费自给自足,共同劳动,成果平均分配,财产共有。

影响后来的理论规划,如“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缺点:不可能存在的社会主义城市最终失败。

3.田园城市(19世纪末)准备:揭示工业化条件下的城市与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及大城市与接触自然之间的矛盾,提出田园城市。

目的:使城乡生活相互吸引,共同结合,产生高效能、高活跃的城市生活,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色,产生人类的新希望,新生活,新变化。

内容:(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市)城市由同心圆组成,分为市中心,居住区,工业仓库和地铁地带。

6条放射大道由圆心出发,将城市分为6个等分面积。

提出以母城为核心,围绕母城发展子城的卫星城市理论,城市周围保留广阔绿带,母子之间以铁路联系。

优点:对城乡关系、城市结构、城市经济、城市环境、城市面貌提出见解,对城市规划学科建立起重要作用,成为现代英国卫星城镇的理论基础。

缺点:人口未达到原规划数,未解决大伦敦工业与人口的疏散问题4.工业城市(1989)目的:从大工业发展需要出发内容:加尼埃的规划方案与1901年提出,1904年完成详图。

对功能分区,城市交通,住宅群组做出精辟的分析。

中央市中心,生活居住区为长条形,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绿带隔离各区间,火车站在工业区附近,铁路干线深入城市内部。

交通方面,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

特点:重视规划的灵活性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新颖5.带形城市(19世纪末)内容:索里亚提出从核心向外扩展城市形态过时,提出城市发展应依赖交通运输线成带状延伸,使其接近自然,便利交通。

理论:宽的道路作为城市的脊椎,限制城市宽度,长度无限,沿道路脊椎布置铁路运输线地下工程管线。

优点:链接马德里和彼得堡,多方延伸成三角形网络体系。

6.美国的方格形城市(18、19世纪)内容:对全国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城市做机械的方格形道路划分(一般把街坊划分为长方形)。

缩小街区面积、增加道路长度,增加临街面。

华盛顿和旧金山采用放射加方格道路体系给城市交通与建筑布局带来不便。

缺点:人口暴涨,不适应城市的发展优点:对人口与城市规模的增长有一定的预见性,适应了大城市发展的速度。

19C下-20C初新建筑的探求欧洲:1.艺术工艺美术运动:19C起源于英国,以莫里斯工厂为中心,赞扬手工艺制品的艺术效果、制作者与成品的情感交流与自然材料的美,主张到郊区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充满怀念乡村生活,向往自然的浪漫主义情绪。

缺点:向往过去,主张回到手工艺时代,不合时宜代表作:韦布的红屋,不加粉饰,摒弃传统的贴面装饰,表象材料本身的质感。

2.新艺术运动:19世纪80年代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创始人是费尔德。

主张建筑的形式应具有时代特征,并与其生产手段一致,反对历史样式,意欲创造适应工业精神的装饰方法。

在绘画和装饰上喜用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木形状的线条。

,并大量应用铁构件。

代表作:奥太的布鲁塞尔都领路12号住宅费尔德的德国魏玛艺术学院慕尼黑建造的埃尔维拉照相馆慕尼黑剧院达姆施塔特(德国)英国建筑师麦金托什的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西班牙建筑师高迪的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缺点:局限于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只是一新的形式反对传统形式,未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与新技术的结合问题。

3.维也纳学派:受新艺术运动影响,产生于奥地利,以瓦格纳为首,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的重演,并对现有建筑形式进行净化,使之回到最基本的起点,从而创造新形式。

代表作:瓦格纳的维也纳地下铁路通道维也纳储蓄银行4.分离派:1897年由维也纳学派产生,主张与过去决裂,建筑造型简洁,常是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局部集中装饰,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主题走向简洁。

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的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霍夫曼的布鲁塞尔史道克莱公馆洛斯的斯坦纳住宅(认为装饰就是罪恶,预告了功能主义)。

荷兰的贝尔拉格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芬兰的老沙里宁的赫尔辛基火车站美国:5.芝加哥学派: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创始人:詹尼目的:在有限的市中心内建造尽可能多的面积,高层建筑开始出现。

重要贡献是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型基础,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和适用的独特风格。

代表作:詹尼的第一莱特尔大厦(砖墙和铁梁柱混合结构)1885-1887 理查森的芝加哥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店1891年,伯纳姆和鲁特的莫娜德诺克大厦和卡皮托大厦1890-1894年,伯纳姆和鲁特的里莱斯大厦(公认的芝加哥学派代表)霍拉伯德语罗希的马凯特大厦沙利文的百货公司大厦6.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特点是在造型上力求新颖,彻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个整体,草原用以表示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中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之意。

平面常做十字形,以壁炉为中心,起居室、书房、餐厅围绕壁炉布置,卧室位于楼上。

室内空间尽量做到既分割又联成一片,并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净高。

体积的构图形式室层高较低,出檐比较大,室内光线比较黯淡。

体积构图是高低不同的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深远的挑檐和层层叠叠三水平阳台与花台组成的水平线条,以垂直的烟囱统一起来,打破单调的水平线条。

外部材料上质地以及深色的木框架和白色粉墙形成强烈对比。

形成以横线条为主的构图,舒展安定,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

代表作:1902年赖特在芝加哥设计的威利茨住宅1907年罗伯茨住宅 1908年罗比住宅 (P44-45)德国:7.德意志制造联盟:创新、使功能技术和艺术结合,提高工业制品质量,认定建筑必须和工业结合,建筑造型简洁,摈弃任何附加的装饰。

代表作:1909年,贝伦斯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11年,格罗皮乌斯和迈尔的法古斯工厂1914年,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其他:8.表现主义: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意大利,后流行与欧美。

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反对客观,模仿自然。

代表作:1919-1920的门德尔松的爱因斯坦的天文台9.未来主义:起源于意大利,主张与艺术决裂,把艺术纳入速度、暴力和战争组成的现代世界中。

代表作:意大利未来主义者盛泰利亚的立体交通。

10.风格派和构成主义派:1917年,起源于荷兰。

在建筑造型上,二者同样运用建筑最基本的要素来造型,手法上,风格派讲究部分与整体平衡,构成派则显得比较唐突。

且他们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

代表人物:蒙德里安,范-陶斯堡,范顿吉罗,奥德,里特福德尔代表作:第三国际纪念碑里特福尔德的荷兰乌德勒支住宅建筑技术的进展特点:把19世纪以来出现的新材料、新技术加以完善并推广使用。

例子:高层钢结构技术的改进和推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新的建筑材料:铝材,不锈钢,搪瓷,玻璃,塑料,玻璃纤维等等法国对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典型:1984年博多在巴黎建造的蒙马尔特教堂(第一个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教堂)1903年,佩雷的巴黎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1905年,佩雷的庞泰路车库1919年,佩雷的埃斯德尔服装工厂1901-1904年,加尼埃的假想工业城市中央车站方案1916年,弗雷西内的奥利飞船库1910年,马亚尔的第一座无梁楼盖的仓库新建筑运动走向高潮-----现代建筑派诞生1.背景:建筑师们对于建筑何去何从做过很多方面的努力,但是他们的观点并未形成体系,也没有产生一批有实际影响力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