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欢乐的泼水节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科(版本):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二ɑ下)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欢乐的美文,紧扣“欢乐”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的意境。
全文有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泼水节到。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欢乐活动。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互相泼水”的场面描写。
②体会人们泼水时的情景和欢乐心情,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③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全面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情分析: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很少亲身体验过。
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接通学生情感的纽带,让他们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积极投入其中,着重指导朗读,和孩子们一起体会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资源准备:flash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检查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欢乐的泼水节。
1.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一起分享摘抄的描写欢乐的好词佳句,相机板书。
(好词佳句丰富了学生头脑中有关泼水节的场面,为学习课文、自主构建新知识打下基础)二、自主阅读,寻找欢乐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有什么想法还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
(以文章题眼“欢乐”串起全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三、打破次序,入情入境,感情朗读,感受欢乐(第2,3自然段)过渡: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欢乐画面,并试着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指导:⑴引导品悟“泼水画面”:①你读完后你的心情怎么样?听了别人的朗读,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动作帮助理解“灌”)②呈现泼水节画面,还原现场。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经典备课教案三篇

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经典备课教案三篇《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经典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二年级语文《欢乐的泼水节》经典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听完后,你有什么感受?二、新授。
1.教学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指读“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几个词写出了人们盼望泼水节的到来?(板书:早早、早已)通过你的声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b.你看,就连那清水有的洒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同学们,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句子。
c.生回忆说。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吗?e.有感情齐读第一句。
(3)指导读书“开始泼水了-------人人脸上笑开了花”部分。
a开始泼水了,怎么泼的呢?-----读读书,可做做动作。
b看看图,你如果参加泼水节,你希望是谁?为什么?c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课文。
(4)指导读书“清水是吉详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兴呢!”部分。
a喜欢过泼水节吗?指名答。
b指名朗读“怎么能不高兴呢!”读好感叹句。
(5)有感情地齐读第2自然段。
2.教学第3自然段。
(1)泼水节不仅仅泼水呢!(2)自读第3自然段(3)这个自然段中也写了一系列的动词,写得多么准确呀!(4)齐读第二句。
(5)你也能用这些一系列的动词说一段话?(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你还知道那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泼水节的节日风俗]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泼水节的节日风俗]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https://img.taocdn.com/s3/m/d80d8e2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3.png)
[泼水节的节日风俗]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1)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800字傣族的泼水节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作文800字傣族的泼水节说到傣族,想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而提到傣族的节日,大家脑子里一定会浮现出一个词——泼水节。
没错,泼水节便是傣族的象征性节日之一,同时,它也是我今天要写的文章的主题。
泼水节是傣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积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其实也是傣族的春节,在每年公历4月11日举行,一般可以持续3至7天呢!大家可能不知道,泼水节是由一个美丽的传说演变而来的,而这个传说就让我娓娓道来吧!很早以前,有一个无恶不作的魔王占领了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并抢来七位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
姑娘们满怀恨意,准备将魔王杀死。
一天晚上,一位姑娘用最好的酒肉把它灌得配酩酊大醉,使魔王吐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
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大魔王,就怕别人用它的头发勒下自己的头。
于是,机敏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从熟睡的魔王的头上拔了一根头发,将魔王的头勒了下来。
魔王的头上着起火来,没过多久,变成了一个大火球,滚到哪,火势就蔓延到哪,竹楼被烧毁了。
为了扑灭邪火,其中一个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便不停地向魔王的头上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又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说了那么多,也该讲讲泼水节的习俗了。
刚刚上面提到了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而每一天也都是有名字的。
第一天叫“麦日”,是送旧的意思。
第二天叫“恼日”,“恼”的意思就是“空”,这天不属于上一年,也不属于明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就是傣族的元旦,而第四天,则是人们最为期待的泼水节。
泼水节这天,男女老少都盛装出行,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豪放的汉子举起一盆水,朝空中洒去,立刻,便下起了倾盆大雨。
文静的淑女,则用细柳沾水,轻轻向别人洒去,你泼我,我泼你,一杂杂“鲜花”在空中绽放,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和健康。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过渡:在这特别的日子里,在这欢乐的大街上,一切都准备好了,你们想看一看这欢乐的场景吗?
4、投影泼水节的视频
/v/b/50469610-1298791197.html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人?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谁能找出来读。
内容分析: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学生情况:
农村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文。
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就像56个兄弟姐妹一样,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们看:边点击课件边解说。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课后可以自己再去了解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20欢乐的泼水节
凤凰花开一年一度
白天早早来到早已准备
追逐灌泼湿淋淋
深夜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
六、教学反思
生读。
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指名读这一句
师: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
师: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生动作演示“灌”字。
师: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
生齐读句子。
师:出示图片: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师:看看你的身上怎样?
集体备课稿

集体备课一、说课主持人:各位老师,今天我们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随文识字,激发兴趣”。
下面请王红花老师来谈谈她对二年级下册第20课《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的理解和设想。
王红花:说课各位老师,下面由我来谈谈对《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的教学设想。
首先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材。
教材简析:《欢乐的泼水节》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
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
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
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
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根据教材的编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而且我们是农村小学,孩子们受到家庭条件的约束很难查找到相关的资料,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借助一定的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尽可能丰富的素材来让学生感知、熏陶、内化、领悟和迁移。
(下面谈谈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氛围,了解泼水所表达的象征意义。
(根据制订的目标我确定1、2、为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背诵课文。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将本课定为两课时完成教学。
下面我来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首先我将目标定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快乐的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

快乐的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
《快乐的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泼水节通常在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举行,这是傣族人民庆祝新年的方式,也是庆祝丰收和祈愿来年吉祥的重要活动。
泼水节源自傣族的传统习俗,人们在节日期间会互相泼水,象征着洗净一年的疲惫和不幸,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了泼水外,泼水节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活动,如舞龙舞狮、打土灯、拜神等等,这些活动都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快乐。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穿着传统的民族服饰,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
泼水节不仅是傣族人民的传统习俗,也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来体验,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在《快乐的泼水节》中,人们可以看到傣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决心和热情。
泼水节不仅仅是一场传统的庆祝活动,更是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快乐的表达。
欢乐的泼水节1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 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 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 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 天 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 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 麦日” 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 “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 空日);第三天是新年,是傣历的元旦, );第三天是新年 (空日);第三天是新年,是傣历的元旦,人们把这一天 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开始泼水了,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 拿瓢往我衣领里灌 ,我端盆向你身 子上泼 。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 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 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 互相追赶 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 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 子上泼 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笑开了花。 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湿淋淋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 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 早已准备好了清水 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 有的撒上 滴上香水, 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 花瓣。 花瓣。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 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来到了大街上。 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 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 早已准备好了清水 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 里有的滴上香水 有的撒上花瓣 滴上香水, 撒上花瓣。 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清水是吉祥如意 的象 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 谁身上泼的水多, 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怎么能不高兴呢!
2023年《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2023年《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2023年《欢乐的泼水节》教学反思1今天我教学了《欢乐的泼水节》。
这篇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对学生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
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
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
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在教学的开始,我用“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呢”这样一个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再反复朗读,仔细体味文字中透出的欢乐感觉。
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感受的时间后,再作详细交流。
学生在整个自读感受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比较主动积极的,并已经形成了一定读书和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
在交流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重点句段,并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怎样突出__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泼水时的欢乐呢我先利用起书中的插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将课文内容与插图融合起来,在学生自己脑中形成更详细、更具体、更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想象得到傣族人民泼水时的快乐心情,然后指导他们练习朗读。
但紧紧是这样还不够的.,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人们泼水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词,让学生们模仿着演一演,学生或“灌”或“泼”,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如果刚才学生只是很努力地想象到人们的快乐,那现在他们已经是亲身经历和体验了那种欢乐了,这时引导学生再一次朗读这句话,效果明显好了很多。
就这样,从“看”到“想”再到“品”,将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比较陌生的生活场景搬到了课堂中,顺利地完成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
但是,课堂还存在很多遗憾之处,需以后不断努力改进。
如:1、在__重点部分的教学时还可以再深入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还可以作更深入更广泛的引导2、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机智,语文功底还比较薄弱,教师的引导显得有些松散,不够紧凑,没能“趁热打铁”,将课堂中的“欢乐”推向高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 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 兴呢!
这句话用反问的语气点出了泼水的象 征意义——吉祥如意、幸福。傣族人 民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美好、幸 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 欢乐的象脚鼓点。
【回响】声音回旋震荡。 造句:小明的喊声在山谷间回响。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 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 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 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 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互相】表示彼此同样对待的关系。 造句:他们互相鼓励,终于爬上了泰山。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 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 早早 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 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 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 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20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
傣族
泼水节 傣族新年,是傣族一年中最盛 大的传统节日。一般在阳历四月中旬, 也就是傣历六月,为期三四天。第一天 相当于“除夕”,最后一天相当于“元 旦”,中间隔一个或两个“空日”。 “空日”是最隆重的泼水日。
泼水节的来由
至今,傣族人民中流传着一个十 分有趣的神话:很早以前,傣族地区 有个凶恶的魔王,他滥施淫威,使风 雨不定,庄稼难活。他的7个妻子,都 是民间抢去的姑娘,她们看到恶魔给 人间带来无穷的灾难,自己也深受其 害。原来,什么办法也不能杀死魔王, 但只要用他头上的一根头发拴住他的 脖子,就可把他杀死。
随堂练习
二、选词填空。 撒 洒 1.花猫一碰桌子,瓜子( 撒 )了一地。 2.把碗端平了,小心汤( 洒 )了。 3.春天到了,农民伯伯在田间( 撒 )种。 4.大象在用长鼻子给花( 洒 )水呢!
随堂练习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 欢乐的象脚鼓点在空中回响着。 1.阳光下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盛开。 2.张文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最好的朋友是张文。
随堂练习
四、课外阅读。
花 儿 会 “花儿会”这天,天刚蒙蒙亮,四方的回族歌手 就开始向莲花山进发。路过回族山寨(zhài) 时,歌手们必须高歌一曲,再喝上一杯青稞酒才 准上路。歌手们一边游山,一边对歌、赛诗,莲 花山顿时成了歌和诗的海洋。夜幕降临以后, 在农家的土炕上,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在山坡、 河滩的篝(ɡōu)火边,歌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精选
火把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 行,也就是彝族年。在彝族人的眼里,火象征光明、正 义、兴盛,象征着能摧毁一切邪恶的强大力量。火把 节是彝族人民欢乐、爱情和幸福的节日。彝族火把节 一般欢度三天。 那达慕 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意为“娱乐” 或“游戏”,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多在夏秋季节祭敖 包时举行,又名“敖包相会”。一年一次,内容有摔跤、 赛马、射箭、歌舞及贸易活动等。
“提着桶、端着盆”表明了人们做好了泼水的准备。
“早早”一词反映了人们急切想参加的心情。这句 话通过几个动词,表明了人们在欢乐地迎接泼水节 的到来。
老人、孩子、姑娘、 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笑开了花
这句话重点写了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的 表现。“笑开了花”说明他们很快乐。“个 个”“人人”表明人们都是如此,没有例外。 “湿淋淋”“笑开了花”表明了泼得尽兴、笑 得开心,欢乐之情溢于言表。
泼水节的来由
某夜,魔王喝得大醉睡熟,她们悄悄地 从他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紧紧拴住魔王的 脖子,果然,他的头颅便掉了下来。但滚 在地上的头颅突然冒起火来,眼看将酿成 灾。大姐性急,一把将恶魔的头颅抱起, 地下的火就熄灭了,魔鬼亦随之消失。她 们为了不使百姓受害,便把这个魔头轮流 抱在怀里,一直抱到腐烂。每当轮换时, 姐妹们便泼撒清水,为替换下的人冲洗身 上的污秽。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 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 泼水。
泼水节前要准备什么?
• 桶
• 盆 • 清水
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情景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 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造句: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下个星期二正 式开始。
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 迎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 来了 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凤凰花开了”点明了泼水节是在春季 举行的。 “迎来了”写出了人们对泼水节期待、 欢迎的心情。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 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 欢乐的象脚鼓点。 象脚鼓点
这句话承上启下,“凤凰花瓣”是因为泼 水节而撒在地上的,“象脚鼓点”则是为 跳舞打节拍的。
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 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这一句表明了人们欢度佳节持续的时间 很长,也表明人们玩得很开心,饱含着恋 恋不舍的意味。这与上文“早早地来到 了大街上”互相照应。
苗族
“苗年”
侗族 侗年
布依族 “六月六”
壮族 三月初三
藏族
藏历正月元旦
多音字组词并造句
这条大街正在铺(pū)路,影响了整条街 上店铺(pù)的生意。
铺 pū(铺路)
随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清水是jí xiánɡ( 吉祥 )如意的 象征。 2.多么xìnɡfú ( 幸福 )的生活啊! 3.人们直到深夜还bùkěnlíqù ( 不肯离去 )。
20、欢乐的泼水节 开头:凤凰花开 泼水节到 过程:早早来到 互相追赶 结尾:唱歌跳舞 不肯离去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 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 景,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各民族有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我们要傣族一 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傣族人民 过得欢乐而祥和,从中可以看出傣族 人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而美好!
随堂练习
1.选择加点字的意思。 伏:①低下去。 ②隐藏。 此起彼伏( ① ) 伏兵( ② ) 2.照样子,写句子。 例:登山开始以后,歌手们一边游山,一边对歌、赛诗, 莲花山顿时成了歌和诗的海洋。 妈妈 一边 洗衣服 ,一边 唱歌 。 3.“花儿会”是 回 族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民族 有特殊的节日?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 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 兴呢!
【吉祥如意】祥和顺利,事事如意。 造句:我祝愿天下所有的人都吉祥如意。
【意味着】含有某种意义。 造句:他的回答意味着他已经放弃竞选班长了。 【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造句: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人民子弟兵紧握 手中枪,保卫着祖国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