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茶》
大班社会《茶》教案(精选16篇)

大班社会《茶》教案(精选16篇)大班社会《茶》篇1活动目标:1、了解茶事一种饮品,喝茶能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快乐。
2、初步感受中国的茶文化,产生自豪感。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4、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幼儿调查家里的人最爱喝的茶,收集关于茶的知识(可以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图片、各种茶叶,布置茶叶展览。
2、沏茶用的茶具1套,收集各种茶具。
3、幼儿用书:《香香的茶》。
活动过程:1、幼儿交流调查经验,了解各种各样的茶。
幼儿相互的交流家里的人喜欢喝的茶。
教师:你知道中国盛产哪些茶?幼儿欣赏茶叶展览。
教师小结:中国有许多种茶叶,中国人很喜欢喝茶。
幼儿讨论:为什么大家喜欢喝茶?教师小结:喝茶不仅能解渴,还有去多作用,如能帮助消化、提神、解毒,夏天喝菊花茶能防止长痱子。
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让幼儿看制作茶叶的图片,让幼儿标出制作过程。
教师总结茶叶的制作过程。
2、幼儿品茶,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教师:你看过人们是怎样喝茶的?需要什么?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茶具。
看幼儿用书《香香的茶》,了解沏茶的过程。
幼儿选择一种茶叶,尝试自己泡茶。
教师帮助幼儿倒水,引导幼儿关注茶叶在水中的变化。
幼儿品茶,相互说说茶水的味道和自己喝的感觉。
参考资料茶叶的起源古代有一位神农氏,立誓遍尝百草,以解除百姓疾病之苦。
因此数次中毒,但都凭借丰富的自救经验而死里逃生。
有一天,神农氏又进山采药,翻山越岭,不辞辛劳。
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在天上照着,不觉有些口干舌燥起来,便寻找就近的水源,以解口渴之苦。
忽然一片树叶飘到眼前,拾起一看,竟不知何物。
神农氏本就有遍尝百草之誓,这次当然也不会错过。
但由于之前多次的教训,也不由慎重起来,看看叶子,颜色青绿可爱,还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凭着丰富的经验,神农氏知道它应该属于无毒的一种,便伸出舌头舔了舔,竟是苦涩异常。
神农氏马上断定它是一种止渴提神的药。
就是这种药,衍生出后来品种繁多的茶叶家族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大班茶教案(精选

大班茶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以《大班的茶》为主题,通过学习茶的历史、种类、泡茶方法以及茶文化,让幼儿了解茶的来历、泡茶的基本技巧以及茶的精神内涵。
教材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第二节《茶》。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茶的历史,知道茶的种类和泡茶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幼儿懂得礼貌、耐心、细心等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茶的种类,掌握泡茶的基本方法。
难点: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以及他们对茶文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热水、图片、视频等。
学具:幼儿手工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师泡茶的过程,让他们说出茶的名字和颜色,以及观察茶在热水中的变化。
2. 讲解茶叶的种类:展示不同种类的茶叶,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并简要介绍各种茶叶的特点。
3. 讲解泡茶的方法:讲解如何泡茶,让幼儿注意观察茶在热水中的变化,并让他们亲自动手泡一泡茶。
4. 讲解茶文化: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喝茶的礼仪。
5. 制作茶艺手工:让幼儿用手工纸和彩笔制作茶具,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6. 课堂小结:让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加深他们对茶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茶叶的种类泡茶的方法茶文化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跟家人一起泡茶,并讲述茶的种类和泡茶的方法。
答案:茶的种类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等,泡茶的方法有:先放茶叶,再倒水;水温要适中;泡一会儿后才能喝。
2. 请幼儿观察家人喝茶的表情,并画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学会了泡茶的基本方法,也对茶文化产生了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茶园,让他们亲身体验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茶的理解。
还可以邀请家长来课堂,让他们分享自己与茶的故事,让幼儿更加了解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幼儿园大班《茶》教案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茶》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中国是茶的家乡,茶的种类是各种各样,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2、幼儿尝试自己泡茶、品茶,体会品茶的乐趣。
活动流程:赏茶与品茶――了解茶的文化――尝试泡茶活动准备:提供菊花茶、苦丁茶、茉莉茶和普尔茶。
餐盘中有干茶叶、与其对应的泡好的茶叶和茶的名称。
另外,餐桌上有“小心烫手”的警告标志。
小茶壶6个、一次性纸杯数、――尝试泡茶餐巾纸、提供温开水。
毛巾。
提供菊花茶、苦丁茶、茉莉龙珠和普尔茶。
餐盘中有干茶叶、与其对应的泡好的茶叶和茶的名称。
刚刚我们在进入教室的时候,看到门上有“静”的标志。
表示进入教室应该保持安静。
让我们来找找看,教室里还有哪些标志?活动过程:一、赏茶与品茶1、寻找标志:1)让我们来看一看标志上面有什么?(杯子冒着热气)2)这个标志在向我们说什么?” (小心杯子烫)3)这个是警告标志,它在告诉我们在拿茶杯或喝水的时候要小心烫手或烫嘴。
4)那么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茶)5)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聊茶”2、聊茶1)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茶?你的'爷爷奶奶喝茶吗?2)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茶叶,你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它是怎样的,从前见过吗?3)幼儿带着问题赏茶。
活动中,教师建议:“如果你想品尝一下它的味道,可以拿小杯子品一品。
”3、幼儿集中。
说说看刚才你品到的是哪一种茶叶,它长得什么样?它是什么味道的?当你喝到嘴里的时候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中国自古就有品茶的传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用茶叶、生产茶叶的国家。
可以说,茶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
二、幼儿了解茶文化1、谁知道茶是怎么来的?2、那么茶到底分几种呢?(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3、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所以,秋天比较适合品绿茶。
2024年大班科学详案《茶》+课件

2024年大班科学详案《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认识茶”。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功效以及泡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茶的种类、功效及泡茶的基本方法,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的种类及功效,泡茶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茶叶、茶具等实物。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泡茶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介绍茶的起源、种类、功效及泡茶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记录重点内容。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茶的种类及功效的连线题。
4. 小组合作(10分钟)教师分组,每组发放茶叶、茶具等实物。
学生分组泡茶,观察茶叶的变化,记录泡茶过程。
5. 分享交流(5分钟)各小组分享泡茶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发表对茶文化的看法,激发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茶2. 内容:茶的起源、种类、功效泡茶方法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当一次小茶艺师,为家人泡一杯茶,并记录泡茶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茶的种类及功效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学生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进一步认识茶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茶的种类及功效,泡茶的基本方法。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合作和分享交流环节。
3. 作业设计。
一、茶的种类及功效1. 茶的种类: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生活的智慧》第四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详细内容为“茶”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茶的文化、种类、泡茶方法以及茶礼仪,感受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茶的基本知识,包括茶的起源、种类、功效等。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幼儿的茶礼仪,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茶的种类和泡茶方法。
2. 教学重点:了解茶文化,学会泡茶和基本的茶礼仪。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茶具、茶叶、茶盘、热水壶、各种茶样品。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穿中国传统茶艺服装,现场泡茶,让幼儿观察泡茶过程,激发他们对茶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茶的起源、种类和功效。
(2)讲解泡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示范茶礼仪。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动手泡茶,体验泡茶的乐趣。
(2)引导幼儿观察茶叶在水中变化的过程。
(3)练习茶礼仪,如敬茶、品茶等。
4. 分组讨论与展示(15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泡茶的心得,交流茶礼仪的感受。
(2)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泡茶演示,其他幼儿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茶的起源、种类、功效。
2. 泡茶方法及注意事项。
3. 茶礼仪。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茶具图,标注茶具的名称。
2. 答案:茶壶、茶杯、茶盘、茶荷、茶匙、茶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泡茶和茶礼仪方面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茶园,了解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茶的种类和泡茶方法(1)茶的种类:茶叶种类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介绍常见的几种茶叶,如绿茶、红茶和乌龙茶,让幼儿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功效。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精选11篇)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精选11篇〕幼儿园大班《茶》教案篇1活动目的:1、通过看茶、制茶、品茶,激发幼儿动手尝试的愿望,体验动手参与的乐趣。
2、幼儿在亲身体会中,加深对中国悠久茶文化的理解。
3、在亲身经历中,增加有关茶的感官经历。
4、理解有关茶叶的保健和其他的作用。
5、培养爱喝茶的兴趣。
活动准备:1、有关的录象片、各种类别的茶、开水、茶杯、各种制作茶的原料如菊花、茉莉花、可食用色素、冰块、可食用香精、牛奶、冰糖等等。
2、孩子平时理解一些有关茶叶的知识。
活动过程:1、欣赏电视里有关“康师傅绿茶”的广告,激起幼儿讨论自己有关茶的经历和感受。
2、理解茶的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
结合录象片的内容和讲解以及实物,让幼儿简要理解茶是中国人最先发现和利用的,在我国有很多茶叶盛产地,以及中国的茶泡制有许多的讲究,中国茶在国外很受青睐,茶对我们的安康有许多的作用等等。
3、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茶。
让孩子们在熟悉了已有的原料的根底上,通过自己的尝试,学着配置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红茶〔可食用色素〕、绿茶、水蜜桃茶、山楂茶、草莓茶、冰茶、冰糖茶、奶茶等等。
可以是多种原料配置。
让孩子在多种材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种,根据自己的需要进展口味的配置,还可以用同一口味,用不同的分量来配置浓淡不同的口味。
4、品茶: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什么茶”,是什么原料,估计是什么口味等。
老师用开水进展泡制,大家一起品茶,边品茶边谈自己感受。
活动延伸:1、在活动区里,准备茶叶超市,让幼儿在其中更加熟悉各种不同的茶;同时,准备相关的材料,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口味,进展自己配制茶饮料。
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提议,不断更换材料,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尝试。
2、有时机能走进茶园,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茶叶。
亲自帮助工作人员摘茶、搓差、烤茶、包装茶。
3、有条件的可以让幼儿通过不同的途径,来理解有关茶叶的保健和其他的作用。
活动反思:一般的有关这方面的活动,老是不可防止的去讲解去观察和理解,而本活动却一改此举,放开了让孩子去动手去操作,让他们在自身体验中去感受去获取。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精选2024)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精选2024)幼儿园大班教案《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手册》第五章第三节《茶》。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茶的基本知识,包括茶的种类、泡茶的方法以及茶的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不同的茶,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
3. 通过学习茶文化,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的茶,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
难点:让幼儿理解茶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热水、图片、视频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茶具套装,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出示茶叶,引导幼儿观察,激发他们对茶的兴趣。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茶的种类、特点以及泡茶的方法。
3. 实践:教师演示泡茶的过程,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
4. 交流:幼儿分享自己泡茶的体会,讨论茶的味道、颜色等。
5. 文化:教师讲解茶的文化内涵,引导幼儿了解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六、板书设计茶的种类泡茶方法茶的文化七、作业设计1.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泡一杯茶,感受茶的味道和香气。
2. 观察爸爸妈妈泡茶的过程,了解他们是如何泡茶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茶的种类、泡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动手操作,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
但在理解茶的文化内涵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我们可以邀请家长来园,共同举办一个“茶艺展示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展示泡茶技艺,进一步感受茶的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茶的种类:在介绍茶的种类时,需要重点关注每种茶的特点,如绿茶的清新、红茶的浓郁、乌龙茶的半发酵等。
2. 泡茶的方法:讲解泡茶的方法时,要重点关注水温、茶叶用量、泡茶时间等影响茶汤口感的因素。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茶》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我们的生活》,具体章节为《茶》。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茶的历史与文化,认识各种茶叶,学习泡茶的基本方法,以及培养喝茶的礼仪。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的基本知识,包括茶的种类、生长环境和制作过程。
2. 学会泡茶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3. 培养孩子们喝茶的礼仪,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泡茶的基本方法和喝茶的礼仪。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茶叶,了解茶的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茶具、茶艺表演视频、茶叶标本。
学具:每组一套茶具、茶叶、水壶、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视频,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茶的文化,激发他们对茶的兴趣。
2. 茶叶的认识(5分钟)展示各种茶叶,让孩子们通过观察、闻香、品尝等方式,认识各种茶叶的特点。
3. 泡茶方法的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泡茶的方法,讲解泡茶的要领。
然后,孩子们分组进行泡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喝茶礼仪的培养(5分钟)教师讲解喝茶的礼仪,如:双手接茶、轻拿轻放、小口慢饮等。
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练习喝茶礼仪。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关于茶叶和茶文化的问题,孩子们抢答。
答对者给予表扬,答错者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茶的种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2. 茶叶的生长环境:高山茶、平地茶、海边茶等。
3. 泡茶方法:准备茶具、茶叶、水;将茶叶放入茶具;倒入热水;等待茶叶泡开;品尝。
4. 喝茶礼仪:双手接茶、轻拿轻放、小口慢饮、不发出声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和家人一起泡茶,并分享喝茶的感受。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了解一种你最喜欢的茶叶,明天上课与同学们分享。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看茶艺表演、认识茶叶、学习泡茶方法和喝茶礼仪,让孩子们对茶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孩子们在家庭中的实践情况,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茶》
大班课程《茶》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个人经历中加深对中国悠久茶文化的理解.通过观看茶,制作茶和茶,他们将激发孩子们尝试和体验实践参与乐趣的愿望.快来看看幼儿园班《茶》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茶,茶和茶,激发孩子们尝试和体验动手参与的乐趣.
2.亲身体验的幼儿将加深对中国悠久茶文化的理解.
3.在个人经历中,增加茶的感官体验.
4.了解茶的保健和其他功能.
5.培养对喝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相关视频,各种茶,开水,茶杯,各种茶叶制作原料,如菊花,茉莉,食用色素,冰块,食用香精,牛奶,冰糖等.
2,孩子通常知道一些关于茶的知识.
活动程序:
1.欣赏电视上“同时福绿茶”的广告,激发孩子们讨论他们对茶的经历和感受.
2.了解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渊源.结合视频和物理对象的内容和解释,让孩子们简单地了解到茶是中国人首先发现和使用的.中国有很多茶叶产区,有很多中国茶叶酿造系统.中国茶很外国.流行,茶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多影响等.
和孩子们一起喝茶.让孩子们熟悉现有的原料,学习通过自己的尝试配置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红茶(食用色素),绿茶,桃子茶,山楂茶,草莓茶,冰.茶,冰糖茶,奶茶等可以多种原料配置.
让孩子们在各种材料中选择他们喜欢的品种,根据自己的需要配置口味,并使用相同的口味配置不同口味的不同口味.
4,茶:孩子介绍自己的工作'什么茶',什么原料,什么是味道等.老师用开水冲泡,每个人一起喝茶,一边享受茶一边谈论自己的感受.
活动延期:
1.在活动区域,准备茶叶超市,让孩子们更熟悉不同种类的茶.同时,准备相关材料,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自己制作茶饮料.您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建议更改材料,让孩子们尝试更多.
2,有机会走进茶园,让孩子亲自看看,触摸和闻到茶叶.亲自帮助工作人员采摘茶,煨,烤茶和包装茶.
3.有条件的可以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茶的保健和其他功能.
活动反映:
与这方面相关的一般活动总是不可避免地要解释和理解,但这种活动已经改变了举动,放开了孩子的操作,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经验.然而,在儿童的个人配置中,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配置的味道将无法想象.还有个人访问延伸的链接是课前的理想选择.
小百科全书:茶,(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tze.),灌木或小乔木,无毛的树枝.留下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锐尖,基部楔形,后脱落,无毛或短柔毛,边缘有锯齿,无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