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文稿
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范文通用4篇

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范文通用4篇下面是我整理的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供大家阅读。
第1篇:科学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
教学起点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想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
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生]喜欢。
[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水(水分子)。
[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
[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生]不知道。
[投影]一滴水。
(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汹涌的大海呢?[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水分子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板书]水的三态变化[投影]出示目标[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
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先来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七嘴八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说明]图中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相同,图示的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来小结一下。
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

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水的三态变化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
地球上的水一直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转变,水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学生通过回忆和观察自然界中水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讨论他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初步认识到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是可逆的。
本课既是小结课,又是对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变过程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
我现在没有执教过三年级,对学生对于这一单元前几节课的掌握情况不清楚,再加上从科学、学校老教师那里了解到,这一课比较难上,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上课之前我对三年级的孩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三年级的50个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我发现了两个问题:1、学生对于水的三态和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无法建立联系。
如问卷中问道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时, 100%的孩子都回答----液态、固态、气态。
但我再接着问自然界中是如何具体阐述的?比如说云,孩子们一下就会说到雾、雪、霜等现象。
而对于雾、雪、霜这些现象具体该对应水三态中的哪一种,学生错误百出。
2、学生还有有较多错误的前概念,并且根深蒂固。
如三年级的学生水蒸气的理解是有误的,都认为烧水的白气是水蒸气,只有23%的孩子认为冬天呼出来的气不是水蒸气,第四题大部分的同学只能正确的回答出冰是怎么形成的,其他的基本上都是错误的。
想起我正在执教的四年级的同学,他们已经学过了这个内容,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都分不清白气或水蒸气,还有部分孩子认为雪和霜是由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冰。
这些问题都说明错误的前概念已经深深的烙在学生的脑海里了。
了解了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通过具体形象的、直观的实验去克服他们深入脑海的前概念。
3、三年级的孩子大概1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倾向于直观形象的思维方式,对于故事、图片,直观的实物更乐于接受,因此,模拟常见的霜、雪以及简单直观的呈现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
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水的三态变化教案-教科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三态概念介绍。
水的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的认识。
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1.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物质三态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它们是什么?1.4.2 讲解:讲解水的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的特点。
举例说明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1.4.3 观察实验:准备冰块、水和加热设备。
让学生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1.4.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家里或学校的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水的固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是冰,并掌握冰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2.2 教学内容冰的特点介绍。
冰的融化过程观察和记录。
2.3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冰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2.4 教学步骤2.4.1 讲解:讲解冰的特点,如透明、硬度大、融化成水等。
提问:你们知道冰是什么吗?冰有什么特点?2.4.2 观察实验:准备冰块和加热设备。
让学生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并记录下来。
2.4.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冰融化的过程和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2.5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家里或学校的水在结冰的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水的液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液态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2 教学内容水的液态特点介绍。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7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水教科版小学科学下册元第七节 教材剖析 地球上的水向来,是自然界中的一个象,学生经过回忆和观 察自然界中水的各— — 、雨、露、霜、雪、冰变化的原由和条件,初步 到水化是可逆既课,水行一 个深入的认识。
学情剖析 1、水和自然界存象没法系道水在自然界有哪 100% 的孩子都回答 ----。
但我再自然界中是如何的?云,孩子 们一下雪象象中的哪一种,学生错 误百出。
2、误的前见解而且根深蒂固。
如的学生水蒸气的理解的水 的白气是水蒸气,只有 23% 的冬季呼出来的气不是水蒸气,大部分的同学只好正确的回答出冰是怎么形成的,其余的基本上误的。
想起我教的同学了这 个内容,而在平常讲现,好多孩子都分不清白气或水蒸有部分雪和霜是由水遇 冷凝固成的误的前见深深的烙在学海里了。
认识了题 的存在,我在讲课中就要地经过详尽形象的验去战海的前见解。
3、的孩子大概 左个年龄段的孩形象的思想方故片,于接受,所以常有的霜、雪的表现方式兴趣,符 律。
讲课目标 科学见解: 1、水在自然界有各— — 、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历着三变化,促进水变化的原由是温化。
过程与方法:1、回水在自然界的各— — 、雨、露、霜、雪、冰、水蒸气⋯ 的原由和条件。
水变计水变。
3、剖析水的各变程,整理概括水律。
4、思虑相关自然界水的题用“水象做出解说。
感度 数科学研究。
2、是化的。
3、初步建。
讲点 讲课要点 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可以 点 对水的做出解说。
讲课方法 察见 讲课准备 :变化的录表,玻璃杯 1 只1 杯,食盐全班:、雨、露、霜、雪、冰等片或料。
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在快要一个礼拜以来向来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交流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大家一起先来图片和一些 件展现)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你能依据你所知 道的、雨、露、霜、雪,可议论一着把 P57的表格填好。
3、交流。
(基本答案以下:) 变化的条件 水变化的条件 霜 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雪 水蒸气(气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冰 水(液体) 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 0℃以下 露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 0℃以上 云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 0℃以上 雾 水蒸气(气体) 水(液体) 温度降到 0℃以上 些条件也许好多学生想不到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 了下节今后往返答也可以。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

《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精选14篇)《水的三态变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回忆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3)、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2、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三、教学准备:1.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课件)2.表格(课件)四、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直捣主题。
让学生观看动画《可爱的小水人》,了解‘小水人’发生了哪些形态变化,再联系生活说说水在自然界有哪些形态?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使学生明白水在自然界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时是液态,有时是固态,有时是气态.(板书:固态液态气态)2.视频感知,加深理解。
先让学生回忆一天中什么时候能看见雾和露珠?霜和雪一般又出现在哪个季节呢?通过视频的观看,进一步感知水的三态转化,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加深对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出示课件)3.动手填表,梳理知识。
水的三态是怎样变化的,说说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它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通过讨论完成57页的表格。
(出示课件)4.理性认识,进行归纳。
我们通过对前面的观察和讨论,你知道水的形态是怎样相互转化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完成水的三态循环图。
《水的三态变化》参考教案.doc

第二节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1.会描述冰融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会描绘冰的融化曲线,会从冰的融化曲线确定冰的熔点。
2.学习装置器材,正确食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会根据实验数据描绘水的沸腾曲线。
会从水的沸腾曲线确定水的沸点。
3.知道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名称及各种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变化教学难点:物质三态变化3个实验教学过程:水的三态变化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新课引入:我们在小学自然常识课中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阎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N O 刚冰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阎。
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
演示实验:观察冰的熔化过程1)在演示实验完成后,学生记了数据,可启发学生分析数据:在冰块熔化前温度是不是连续上升的?在熔化开始后,整个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继续上升?在什么情况下温度又会继续上升?在学生经过这样的分析思考基础上,在指导学生描绘熔化曲线。
2)学生在数学里还没学过直角坐标系,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横轴表示加热吋间,纵轴表示温度。
3)确定每个数据点之后,用光滑的曲线画出熔化曲线。
多数数据点应落在着条曲线上或分布在曲线两侧很近的地方,有个别数据点可能偏离曲线很远,画曲线时可以不管它,因为这一数据的出现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如读数错误,仪器失灵等)所造成的,并不能反映要研究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把这一数据舍去是合理的。
小学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小学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引言:水的存在状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称为水的三态变化。
本节课将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实验探索,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原理和特点。
一、实践观察水的固态:1. 根据实践情境设置:在冬天的早晨,学生们来到室外,观察周围环境。
2.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们可以看到地面上结了一层白白的薄冰,湖面上也结了冰块。
3. 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学生们思考,这是怎么发生的?水是如何变成冰的?4. 实施实验探究:以冰的形成为例,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a. 将水倒入一个玻璃杯中,放入冰箱中。
b.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冰箱中的杯子,记录变化。
c. 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水逐渐结冰,形成固态。
二、实践观察水的液态:1. 根据实践情境设置:学生们回到教室,老师展示一个杯子中盛满冰块,观察其变化。
2.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冰块慢慢融化,变成了水。
3. 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学生们思考,这是怎么发生的?水是如何变成液态的?4. 实施实验探究:以冰块融化为例,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a. 将冰块放在教室温度较高的地方。
b.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冰块的变化,记录水的出现。
c. 学生们可以观察到冰块逐渐融化,形成液态。
三、实践观察水的气态:1. 根据实践情境设置:老师在教室的一块黑板上画一个水滴,然后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水滴慢慢消失,消失的地方有些潮湿。
3. 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学生们思考,这是怎么发生的?水是如何变成气态的?4. 实施实验探究:以水滴消失为例,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a. 将一碗水放在教室温度较高的地方。
b. 观察碗里的水,记录水滴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c. 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水变成了看不见的气态。
四、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特点:1.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结果:学生们将观察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分别总结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7《水的三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3.7《水的三态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发生态的变化。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身边的水现象有所观察,但未必能用科学的眼光去理解和解释。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让学生知道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态的变化。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难点:水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发生态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冰块、热水、容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水有哪些状态?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变化呢?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呈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将热水倒入容器中,观察水蒸发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它们的变化?如温度、压力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水在地球上是如何循环的?人类如何利用水的三态变化?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各种状态之间的转化。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
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
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
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状态可以互相转变。
【教学难点】对水的三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小组: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讨论记录表,玻璃杯1只,冰块1杯,食盐
全班: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水的各种形态
1.师: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水,谁来说说你有什么收获吗?
师生交流
师:刚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种状态,大家一起先来看几张图片和一些视频。
(课件展示)
2.师:刚才的图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几种形式。
你能根据生活经验说说你所知道的云、雾、
雨、露、霜、雪、冰吗,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试着把P57的表格填好。
3.学生讨论交流。
(基本答案如下:)
水形态变化的过程及发生变化的条件
水的形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条件
霜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雪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冰水(液体)冰晶(固体)温度降到0℃以下
露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云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雾水蒸气(气体)水(液体)温度降到0℃以上
(这些条件也许很多学生想不到,特别是霜和雪,答不出来的也可以先不填,在学了下一个环节之后再回过来回答也可以。
)
二、水的三态循环
1.小结:我们刚才通过的讨论和前面几课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液态的水能凝固成固态的冰,
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液态的水会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气态的水蒸气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
师:你能用图来表示上面三者之间的转化吗?(学生画)
(预设:(1)如果前面学生没有讨论出霜和雪的变化过程,这里可以再问一句:师:那么固态的冰和气态的水蒸气之间能互相转化吗?霜和雪是从水的什么状态变化而来的?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如果学生还是不理解可以教师演示一个实验:在一只干燥的玻璃烧杯里装满小冰块,并往碎冰里加入大量的食盐,过几分钟后可以看到玻璃杯外壁上有固态的冰晶出现。
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玻璃杯壁(低于0℃),从而凝华成了冰晶。
)
(2)如果刚才讨论出了就可以在上面的总结中直接总结完整。
)
热量的变化引起了水的三态变化。
2.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之后,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吗?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一下。
3.交流。
三、拓展
1.师:学了这章,你有什么收获呢?
2.阅读资料库,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