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分米和毫米》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第1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知识点小结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知识点小结

第五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进率不清楚。

误区点拨:
(1)易受1 米=100 厘米的影响,容易把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看成是100。

(2)已学的长度单位从高级到低级排列,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3)牢记: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易错点2:长度单位概念不清,单位填写不准确。

误区点拨:
(1)由于长度单位概念不清,经常出现单位填写不准确的错误。

(2)可以从直尺上直观认识毫米、厘米和分米,利用米尺认识米。

(3)借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记忆长度单位,建立各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易错点3:单位换算不准。

误区点拨:
(1)由于单位换算不准,常会出现换算及大小比较的错误。

(2)要弄清什么单位转化为什么单位。

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是求几个十是多少;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是求低级单位里有几个十。

(3)比较大小时,单位要统一,不统一的,要先统一单位。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单位换算》分米和毫米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单位换算》分米和毫米说课教学课件复习

4.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 床铺长2厘米。 (×) 大树高25米。 (√ )
饭桌宽100毫米。 ( ×)
课本长2分米。 (√ )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度单位的简单 换算,同学们要掌握换算的方法,要熟 记下面的换算等式:
1米=10分米;
1分米=10毫米;
课件
引语
亲爱的小伙伴们: 你们好!我是小灰灰,正在羊村小学读二年
级,现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了,就是“长度 单位的简单换算”,如:6厘米=(?)毫
米,80厘米=(?)分米。我希望小朋友们认真 学好这节课,学好后教教我。谢谢大家! 此致
敬礼 你们的好伙伴:小灰灰 2014年4月10日
一、复习
•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来?
例1 下图中,1厘米中间的每 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1厘米=10毫米
大约1 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这根曲别针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曲别钉长( 1 )厘米( 8 )毫米 也就是( 18 )毫米
这根铁钉长多少毫米?
0厘米 1
2
3
4
5
这根铁钉长( 28 )毫米
1米=100毫米。

( ) (√ ) ( )
口 长 16厘米 16分米 16毫米

(√ ) ( ) ( )
2.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3( 米 )
2( 毫米)
22(厘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及重难点整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及重难点整理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知识点梳理二、教学注意事项1.关注操作 通过操作,帮助学生体会、发现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得出“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

2. 强调竖式计算三步骤:一除(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二乘(商与除数相乘),三减(被减数减商与除数的积)。

3. 提醒注意:检查余数是否比除数小。

4. 结合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含义。

5. 结合生活经验,灵活的判断余下的部分是“舍去”还是“加上”。

三、典型试题1.÷ =7……6, 最小是( ),这时 是( )。

2.端午节妈妈包了50个粽子,每盘放8个,她最少再包( )个,每盘的粽子数正好相等;最少送掉( )个,每盘的粽子数也相等。

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例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例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

例3:认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本含义:如果平均分后有剩余,要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

会读写有余数除法算式。

写:规范书写被除数、除数、商在除法算式中的位置。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解决实际问题:灵活判断余下的部分是“舍去”还是“加上”。

3.有30支铅笔,每个小朋友分得4支。

右面的竖式中,表示已经分掉的铅笔支数是哪个数?230 284.东东做了一个灯笼需要7分钟。

照这样的速度,他做了60分钟,最多能做几个灯笼?解析:1. 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剩下的部分不够再分一份,所以余数要比除数小,反过来,除数要比余数大。

所以本题除数比余数6大,最小是7,这时被除数是55。

2. 根据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最少再包的个数和余下的个数合起来应该正好能再分一盘,思考:()+余数=8,通过50÷8得出余数是2,所以最少再包6个。

把余下的送掉就能正好分完,所以最少送掉2个。

3.结合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一除,二乘(商与除数相乘),三减。

其中“二乘”表示的就是已经分掉的铅笔支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分米和毫米复习 苏教版 (共17张PPT)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分米和毫米复习 苏教版 (共17张PPT)
在我(们认)识里了填长合度适单的位单:位分。米和毫米,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子1分米,手指宽1厘米,小蚂蚁1毫米。 在某盛地有 一少月量份水的的降盘水里量放是一48个毫蒜米瓣,儿二。月份的降水量比一月份增加了37毫米。
某(地米一 和月厘份米的是降10水0、量分是米48毫毫米米是,1二00月、份米的和降毫水米量是比10一00月)份—增—加变了小3加7毫0、米变。大去0。 答回:顾蓝 一丝下带,最我长们,已黄经丝学带些最了短哪。些内容?
2.在( )里填合适的单位。

毫米
分米
厘米
3.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0厘米=( 1 )分米 10分米=( 1 )米 100厘米=( 1 )米
4.在○里填“>”“<”或“=”。
3厘米 <○ 3分米 5毫米 ○< 4厘米 7毫米 <○ 1分米 1米 ○> 9分米
1在米盛=有10少分量米水的1分盘米里=放10一厘个米蒜瓣儿。 长(度米单 和位厘间米的是关10系0、要分理米清毫楚米。是100、米和毫米是1000)——变小加0、变大去0。
• (米和厘米是100、分米毫米是100、米和毫米 1哪米根=丝10带分最米长?1分哪米根=最10短厘?米(口答)
1米00=01÷01分0米0=101分1米×=1100=厘10米(厘米)=1(分米)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长度单位间的关系要理清楚。 2.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
谢谢
巩固练习
米第、5单分元米分、1米厘.与米毫用、米毫米复手。习课分件 别比划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
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一只蚂蚁先向东爬5分米,再向西爬4分米; 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蒜叶的生长情况。 哪根丝带最长?哪根最短?(口答) 哪根丝带最长?哪根最短?(口答)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某地一月份的降水量是48毫米,二月份的降水量比一月份增加了37毫米。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米、分米、厘米、毫米。 他们1小时走的路程都接近4000。 他们1小时走的路程都接近4000。 他们1小时走的米数都接近几千? 1分米=( )厘米 10分米=( )米 答:蓝丝带最长,黄丝带最短。 1厘米=( )毫米 10厘米=( )分米 红丝带长2分米,黄丝带长18厘米,蓝丝带长2分米1厘米。 又向东爬7分米,再向西爬3分米,然后停下来。 1000÷100=10 1×10=10(厘米)=1(分米) 答:蓝丝带最长,黄丝带最短。 (米和厘米是100、分米毫米是100、米和毫米是1000)——变小加0、变大去0。 要在墙上钉一枚钉子挂书包 ,哪种长度的钉子比较合适?在□里画“√” 。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 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读作:10 除以3 等于3 余1。

2. 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3. 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5. 如果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 地重复出现。

如果除数是5,被除数每增加5,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3、4、0、1、2、3、4 地重复出现。

(书第7 页第12题)6.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余数的单位一定和被除数的相同。

③个别情况下会出现商要加一,如书P7第10 题。

第二单元时、分、秒7.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8.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 时(9:00 )9.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 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 个小格。

10.时针走1 大格是1 小时。

时针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

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 1 小格是 1 秒。

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11.时针走1 大格是1 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 小格,也就是60 分。

分针走 1 小格是 1 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 小格,是60 秒。

1 时=60 分1 分=60 秒12.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

如:时针在 5 和6 之间,走过了5,表示5 时多。

8 时过了5 分,就是8 时零5 分。

时针指在不到8,分针指在11,表示7 时55 分。

13.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 5 分5 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知识重点汇总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知识重点汇总

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
由大到小依次是米(m)、分米(d m)、厘米(c m)、毫米(mm)。

2、长度单位的进率:
米、分米、厘米、毫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3、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00毫米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
两个不同的长度单位的数量进行加、减或比较大小时,必须先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

5、物体实际测量方法:
(1)依据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一般比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如教室、操场、旗杆、大树……
比较短的物体依据实际情况和显示的数字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如:大拇指到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1分米,我们的手指甲长约1厘米,教室门高约2米,数学书长约20厘米,书桌高约7分米……
(2)在进行物体测量时,先要把直尺或米尺的零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直尺或米尺上的什么数
字,长度就是这个数字。

如果是一把断尺测量物体,同样要将断尺左边与物体一端对齐,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准断尺什么数字,然后用另一端的数字减去左边的数字,就是物体的实际长度。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淮安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对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1分米=10毫米,能够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4.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实物等。

2.教学资源:准备分米和毫米的实物,如尺子、绳子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米和毫米的换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测量身高等,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展示一些分米和毫米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进率不清楚。

误区点拨:
(1)易受1 米=100 厘米的影响,容易把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看成是100。

(2)已学的长度单位从高级到低级排列,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3)牢记: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易错点2:长度单位概念不清,单位填写不准确。

误区点拨:
(1)由于长度单位概念不清,经常出现单位填写不准确的错误。

(2)可以从直尺上直观认识毫米、厘米和分米,利用米尺认识米。

(3)借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记忆长度单位,建立各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易错点3:单位换算不准。

误区点拨:
(1)由于单位换算不准,常会出现换算及大小比较的错误。

(2)要弄清什么单位转化为什么单位。

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是求几个十是多少;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是求低级单位里有几个十。

(3)比较大小时,单位要统一,不统一的,要先统一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