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苏教版一、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归纳

苏教版一、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归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①长方形有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两条长边长度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长度相等。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③三角形有三条边。
④钉子板上不可能围出圆。
2、利用物体画图形①用一个长方体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①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一、数的含义、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99,99添上1是100,读作一百。
2.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3.100是由100个一或10个十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4.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二、数的组成、读写、数位和计数单位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个、十、百都是计数单位。
个位上1个珠表示1,十位上1个珠表示10,百位上1个珠表示100。
2.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3.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几。
4.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四、100以内数的顺序通过“百数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②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
③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
五、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三位数大于两位数,两位数大于一位数。
2.两个两位数比较,先看它们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当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比较大的那个数就比较大。
六、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用法。
(贵得多、便宜得多)两个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少得多。
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例如:37、6、34相比较后,37和6相差很大,就说37比6多得多或者6比37少得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1)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78=56 读作:7乘8等于56。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乘数。
(1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103=3……1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被除数-余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商=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13)米用字母“m” 表示;分米用字母“dm” 表示;厘米用字母“cm” 表示;毫米用字母“mm” 表示;1米=10分米(1m=10dm),1分米=10厘米(1dm=10cm),1厘米=10毫米(1cm=10mm),1米=100厘米(1m=100cm),1分米=100毫米(1dm=100mm),1米=1000毫米(1m=1000mm)。
(14)1小时=60分1分=60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时针走一圈是12个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个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15)(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左上为西北,左下为西南,右上为东北,右下为东南。
(现实中)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16)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苏教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需要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并会进行除法列竖式计算。
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读写,以及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概念。
他们会从右边起认识个位、十位和百位,并了解个、十、百是计数单位。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10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认识方向:学生需要了解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早晨起床时面向太阳则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以及指南针的指向。
认识图形:学生需要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会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此外,他们还会了解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三角形有三条边等特性。
以上知识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二年级下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二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认识厘米和米,了解其基本单位换算。
2. 学习如何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物体长度。
3. 掌握比较长度的方法,理解“长度相同”的含义。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 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原理。
2. 掌握竖式加减法的书写格式,理解其运算过程。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差值等。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3. 学习画角,如直角、锐角、钝角等。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 学习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2. 掌握2-6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拼图、物品组合等。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一)
1. 学习除法的意义,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
2. 掌握6-9的除法口诀,能够熟练运用口诀进行除法计算。
3. 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分配任务等。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共6篇〕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知识点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点: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络: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老师根据答复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络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外表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展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数学学习方法技巧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数学的学习中要求的比拟多,比方数学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屡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拟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
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方数学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
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
建议家长可以比拟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3、应用题要接触:很多二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在仁华考试中获得好的成绩,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三年级的内容要不要学,尤其是应用题要不要学?首先,二年级数学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局部,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我们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局部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数学课本中那样大。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知识点小结

第五单元总结
智慧小锦囊
易错集锦
易错点1:进率不清楚。
误区点拨:
(1)易受1 米=100 厘米的影响,容易把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看成是100。
(2)已学的长度单位从高级到低级排列,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3)牢记: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易错点2:长度单位概念不清,单位填写不准确。
误区点拨:
(1)由于长度单位概念不清,经常出现单位填写不准确的错误。
(2)可以从直尺上直观认识毫米、厘米和分米,利用米尺认识米。
(3)借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记忆长度单位,建立各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易错点3:单位换算不准。
误区点拨:
(1)由于单位换算不准,常会出现换算及大小比较的错误。
(2)要弄清什么单位转化为什么单位。
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是求几个十是多少;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是求低级单位里有几个十。
(3)比较大小时,单位要统一,不统一的,要先统一单位。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苏教版)1.有余数的除法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余数的单位一定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公式:被除数 = 商×除数+余数例题:10=3×3+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例题: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2.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 1时)1时=60分 1分=60秒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8时零5分 8时55分8:05 8: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3.认识东、南、西、北一. 相反的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三.平面图中,试卷,地图上的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认识万以内的数1.数位表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2.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一、知识点梳理归纳一、有余数的除法1.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如果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地重复出现。
如果除数是5,被除数每增加5,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3、4、0、1、2、3、4地重复出现。
(书第7页第12题)二、时、分、秒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有1大格是1小时。
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
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三、认识方向1.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
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面对北极星方向,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3.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4.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班级内部资料)
一、有余数的除法
1.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时、分、秒
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有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
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
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
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 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三、认识方向
1.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
2.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反之。
(相
对:南-北东-西)
3.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4. 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
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
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1.10个一是1个十。
(1个十里面有10个一)
10个十是1个百。
(1个百里面有10个十)
10个一百是1个千。
(1个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1个万。
(1个万里面有10个一千)
2.从右边起,数位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读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写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
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5.比较数的大小: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
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千位上的数,千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
6.用算盘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7.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五、分米和毫米
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先拆分第二个加数或减数(拆成几十和几),再口算(先加(减)几十再加(减)几)
2.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作10。
3. 隔位退位减:不够减,向前借;遇到“0”,再向前;借到了,往回走,“0”上有点看作“9”。
4. 加法验算,把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再算一次;减法验算,用差+减数,看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七、角的初步认识
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直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 比角时,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一条边,哪个在外哪个角就大。
4.锐角(比直角小)直角钝角(比直角大)
5.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6. 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有2个锐角和2个钝角,没有直角。
7.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8.任何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1个直角或1个钝角。
最多有3个锐角。
最少有2个锐角。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2.可以用“√”、“○”、“□”、“正”等符号来记录数据,一个“正”字代表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