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与主要实验全册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科学概念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2.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3.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5.(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6.运动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7.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8.(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用更加光滑的材料做)、(减少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可以加快小球在过山车轨道上运动速度。

二、实验实验一: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小球滚到终点,停止计时,记录时间。

每个小球重复三次。

实验结果:运动距离相同时,运动时间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慢。

实验二: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 秒表赛道两种小球实验方法:1、设置一条赛道2、将小球放置在起点。

发令员发令后,操作员释放小球,计时员开始计时。

3、5秒后停止,记录小球滚动的距离。

4、每个小球重复三次实验,选择中间的数据。

实验结果:运动时间相同时,运动距离更长的小球,运动得更快。

实验三: 设计测试过山车实验材料: 秒表自制过山车模型小球实验方法:1、自制过山车模型。

2、以起点为中心,小球运动5秒后作上标记,利用指南针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

3、记录小球在直线和曲线轨道上运动的形式。

4、比较不同轨道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结果: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小球坡度高的时候运动快,坡度低的时候运动慢。

“过山车”模型的设计要求:(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 地球上的四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造成不同季节的变化。

- 地球自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当北半球夏天时,南半球正是冬天。

2. 温度的感受和测量-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

- 通过观察和感受物体表面的温度变化,可以了解物体的冷热情况。

- 温度可以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3. 气象预报- 气象预报是根据天气现象的变化以及各种气象数据进行预测和预报。

- 气象预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

4. 天气现象- 晴天:天空明亮,没有云朵遮挡太阳。

- 阴天:天空有云朵,并且没有明显阳光。

- 雨天:有大雨或小雨降落。

- 雪天:天空下雪,地面覆盖着白色的雪花。

5. 降水和蒸发- 降水是指水蒸气从大气中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的过程,包括雨、雪、露、雾等形式。

- 蒸发是指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水蒸气从地面或水体表面上升到大气中。

6. 风的产生和分类- 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流动的现象。

- 风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的热量差异。

- 风可以分为微风、清风、大风、狂风等不同等级和分类。

7. 气温的变化和影响- 气温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活动。

- 气温高时,人们需要注意防晒、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

- 气温低时,人们需要注意保暖、穿着适当的衣物。

8. 天气图的阅读- 天气图是用来表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的图表。

- 天气图上标有不同的符号和颜色,用来表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和气象数据。

- 通过阅读天气图,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风力等天气情况。

以上是202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概要。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最新最全)单元一:动物的生存和保护-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等。

- 动物的特征和性: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和性,如毛发、羽毛、鳞片等。

- 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同动物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生活在陆地、水中和空中等不同的地方。

- 动物的保护:保护动物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爱护动物,不捕杀野生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单元二:家庭常用的物品- 物品的分类: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可以分为生活用品、研究用品、电器办公用品、交通工具和娱乐用品等。

- 物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如刷子用来刷牙、泥土用来栽培植物等。

- 物品的合理利用: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物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单元三:四季景色- 四季的特征:春天温暖,花草繁盛;夏天炎热,植物茂盛;秋天凉爽,果实成熟;冬天寒冷,大地休眠。

- 不同季节的景色: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如春天的绿色和花朵、夏天的蓝天和海滩、秋天的丰收和五彩斑斓的叶子、冬天的雪景等。

单元四:生活中的水- 水的重要性: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水才能生存。

- 水的状态和性质:水可以存在为液态、固态和气态,具有透明、无味、无色等性质。

- 水的用途:水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如饮用、洗涤、种植等。

- 节约用水: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单元五:简单的机械- 机械的分类:简单的机械可以分为斜面、轮轴、杠杆和滑轮等。

- 机械的作用和原理:不同的机械有不同的作用和原理,如斜面可以减少力的大小,轮轴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等。

- 日常生活中的机械:我们身边有很多简单的机械,如刷子、剪刀、铅笔刀等。

单元六:物体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用尺子、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 重量的测量:用天平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重量。

- 容积的测量: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容积。

- 时间的测量:用钟表等工具测量时间的长短。

单元七:生活中的光- 光的特性:光可以传播,可以反射,可以折射,可以产生阴影。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摩擦的物体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摩擦的物体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摩擦的物体知识点总结思维导图摩擦的概念- 摩擦是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力,它能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和表面粗糙程度。

摩擦的类型1. 静摩擦力- 物体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仍然保持静止。

- 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最大值。

2. 动摩擦力- 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动摩擦力的大小一般小于静摩擦力。

-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超过动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1. 接触力- 物体之间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 接触力与物体的重量有关。

2. 表面粗糙程度- 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 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降低摩擦力的方法1. 润滑- 在物体之间涂上润滑剂,如油脂或润滑油,能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2. 改变物体表面- 将物体的表面变得更加光滑,能降低摩擦力。

3. 减小接触面积- 减小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小摩擦力。

摩擦在生活中的应用- 水果切削:使用刀刃与水果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可以切削水果。

- 磨砂纸打磨:磨砂纸表面粗糙,使用它打磨物体能够去除物体表面的杂质。

- 汽车刹车:刹车片与车轮之间产生摩擦力,使汽车减速停下来。

以上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摩擦的物体知识点的总结思维导图。

[*Please note that the content provided is a summary of the main knowledge points related to the topic of "摩擦的物体知识点" from the third-grade science ___, ___]。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变化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种子里面有胚根和胚芽,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

2. 种植凤仙花-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用手指在土中按2-3 个小坑,深度约1 厘米,每个小坑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上。

-往花盆中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3. 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4. 植物的根-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 植物的茎-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6. 植物的叶-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叶片、叶柄和叶脉。

7. 植物的花-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雄蕊上有花粉,雌蕊上有黏液,花粉传播到雌蕊上,就完成了传粉过程。

8. 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实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和传播种子。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1. 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

-要注意观察凤仙花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变化。

2. 怎样照顾好凤仙花-要定期给凤仙花浇水、施肥、除草和松土。

-要让凤仙花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

3. 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凤仙花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4. 其他植物的生长变化-不同的植物生长变化过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和死亡等阶段。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知识梳理知识要点一、描述物体的位置1、判断物体运动的方法: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周围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

发生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就是静止的。

2、选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状态也不同。

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4、描述位置的变化:先明确自己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再明确自己和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

二、运动的方式1、几种常见的运动形式:(1)前后移动:物体改变原来的位置,如小汽车从A 点到B 点的运动。

(2)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如时钟表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旋转、陀螺原地旋转、方向盘的运动等。

(3)滚动:指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如车轮在地面上运动、玻璃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4)振动:指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沿直线或曲线往返颤动,有一定的时间规律和周期。

如弹簧木马上下运动、汽车发动时车身的振动等。

(5)摆动:以一个基点或枢轴点摇摆,如钟摆的运动、弹簧摇马马身的运动等。

2、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可以借助贴上小圆点或把运动的物体想象成一个小圆点,观察这个小圆点的运动变化以便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与分析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3、物体的运动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 北 ) (东北) (东)(东南) ( 南) (西南) ( 西) ( 西北)(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如电梯、树上苹果落地等。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一条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如过山车、鸟类的飞行路线等。

钟摆的运动、车轮的转动也是曲线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1)滑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接触面不变地移动叫滑动,如滑冰时冰刀在冰面上的运动。

(2)滚动:一个物体(多为球形或圆柱形)在另一个物体上接触面不断改变地移动叫滚动。

如车轮在地面上的运动。

5、斜面的坡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容易产生滚动的效果,而且速度越快。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整理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整理
第8课《测试“过山车”》
(1)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快慢,需要利用秒表和软尺,分别测量时间和距离。(2)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需要在“过山车”的最高处释放或者改变轨道的坡度和曲直等状态。
(3)实验测量时,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同一种小球应测量3次。
若实验数据相差较大,则重新实验;若实验数据相差还大,则可以选择中位数。
第6课《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相同时间内,比较小球运动快慢的方式:比较物体运动的距离长短。
(2)相同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长,则运动快;小球运动的距离短,则运动慢。
(3)在同一斜面上,物体的放置方式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一定关系。
(4)同一形状的物体,放置方式相同,斜面坡度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方式可能不同。
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运动相同距离,比较小球运动快慢的方法:用秒表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
(2)运动相同距离,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短,则运动快: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长,则运动慢。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整理
第1课《运动和位置》
(1)相对另一物体来说,物体位置发生改变,物体是运动的;
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物体是静止的。
(2)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一物体在另一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第2课《各种各样的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平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
学会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2)许多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运动形式的叠加。
第3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2)生活中大多物体的运动路线是两种运动的结合。
第4课《物动方式:滑动、滚动、静止不动。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土壤与岩石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土壤与岩石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材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章土壤与岩石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土壤的形成和组成1.1 土壤的形成:气候、岩石、地形、植被的相互作用- 气候条件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岩石破碎和风化的作用-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植被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2 土壤的组成:颗粒、水分、空气、有机物质- 不同颗粒的含义和特点- 水分在土壤中的分布- 空气在土壤中的作用- 有机物质对土壤的重要性二、土壤的功能和分类2.1 土壤的功能:植物生长的基础、水源涵养、水分调节、调节气候- 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土壤的水源涵养作用- 土壤的水分调节功能- 土壤对气候的调节作用2.2 土壤的分类:红壤、黄壤、黑土、沙质土、粘土 - 红壤的特点和分布- 黄壤的特点和分布- 黑土的特点和分布- 沙质土和粘土的特点和分布三、岩石的种类和特点3.1 岩石的分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火成岩的形成和特点- 沉积岩的形成和特点- 变质岩的形成和特点3.2 常见岩石的特点: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煤炭 - 花岗岩的特点和用途- 大理石的特点和用途- 石灰石的特点和用途- 煤炭的特点和用途四、土壤与岩石的关系4.1 土壤是岩石的产物,岩石是土壤的来源- 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岩石的作用- 土壤的特征与所在地岩石的关系4.2 岩石的风化和破碎对土壤形成的重要性- 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形成之间的关系- 岩石的破碎作用与土壤形成之间的关系五、维护土壤和岩石的重要性5.1 保护土壤对农业和环境的意义- 土壤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土壤的保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5.2 保护岩石对环境的重要性- 防止大规模开采对岩石资源的破坏- 岩石的保护对自然地貌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六、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壤的形成和组成,土壤的功能和分类,不同岩石的特点和分类,以及土壤和岩石之间的关系。

保护土壤和岩石对于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维护土壤和岩石的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1.1、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1.6、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
实是由花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6、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节在有些植物
上很明显,有些不明显。

叶子是长在节上的。

1.7、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

我学会了用测量、记录、画折线图等方法来观察一株植物的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