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只是分享

合集下载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共19页文档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共19页文档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登。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微电网的协调控制与能量管理策略

微电网的协调控制与能量管理策略

微电网的协调控制与能量管理策略前言:在当代社会,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愈发突出,推动着新能源的发展与普及。

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系统,具备可靠性高、灵活性强、环境友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小区、工业园区等场景。

然而,微电网的协调控制和能量管理策略是实现其优化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微电网在协调控制和能量管理策略上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微电网协调控制1. 分布式能源资源管理微电网中各种分布式能源资源(如太阳能、风能、蓄电池等)分布广泛,接入方式多样,如何协调和管理这些分布式能源资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以通过建立优化模型,考虑系统的经济性、可靠性、环境友好性等因素,以实现分布式能源的最优分配和管理。

2. 多能流之间的协调与转换微电网内有多种能流之间需要协调与转换,包括电能、热能和气能等。

为了实现各种能流之间的高效利用,可以引入多能流集成技术,将不同能源互补和转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智能开关、电力电子器件等控制手段,实现能流的高效、无损转换。

3. 网联与脱离运行模式切换微电网可以与公共电网相互连接,实现网联运行;也可以脱离公共电网,实现独立运行。

在不同的运行模式之间切换时,需要实现平稳过渡和无缝切换,确保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可以通过引入能量存储系统、智能控制算法等手段,提高微电网的运行模式切换能力。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1. 优化能源的供需关系微电网中多种能源的供需关系需要进行动态管理和优化,以尽量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排放。

可以通过预测用户的用能需求和能源的产生情况,预测微电网的能源供需状况,进而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以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2. 能量存储与分配机制能量存储是微电网能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蓄电池、储热系统等方式进行能量存储。

通过优化能量的存储和分配机制,可以提高微电网的自供能力和供能可靠性。

同时,合理利用能量存储系统的剩余能量,参与电力市场的调度,实现电力的双向流动。

3. 能量的系统调度和控制微电网中的能量管理需要进行系统调度和控制。

微网的能量管理及其控制策略

微网的能量管理及其控制策略
微网的动态特性和能量管理问题,使传统控制 策略已经不适用于微网运行控制[11]。微网能量管理 系统良好运行,必须有完善的控制策略支持。当微 网运行方式变化时,通过其控制策略实现无缝切 换[12-13]。当负荷或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对微网中 各 DG、储能装置及负荷实现协调控制,保持电压 频率稳定。
基于实验室微网监控平台,本文提出其能量管 理系统的构成、任务和工作流程。在满足负荷功率 需求和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能量管理系统还考 虑了微网在各种状况和约束下的经济调度和优化 运行。针对实验室微网运行控制,提出中央控制器 和局部控制器(DG 和负荷)相结合的控制策略。详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阐述了局部控制器在微网不同运行方式下的控制
第 35 卷 第 7 期
电网技术
25
方法。通过建立实验室微网仿真模型,对上述控制 策略进行了验证。
1 微网结构
实验室微网结构如图 1 所示,其中分布式电源 包括 65 kW 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bine,MT)、10 kW 光伏电池(photovoltaic,PV)、40 kW 燃料电池(fuel cell,FC)和 20 kW 风力发电机(wind turbine,WT)。 储能元件为超级电容器组,电容取 0.5 F,储存的最 大能量为 25 kJ。L1 为重要负荷,L2 为一般负荷, L3 为非重要负荷。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863 Program (2008AA05Z216, 2007AA05Z249).
能质量等[1-5]。此时微网相对主配网可作为一个模块 化的可控单元,对内部提供满足负荷用户需求的电 能[6]。为实现这些优势,微网必须具有良好的能量 管理系统和灵活的控制策略。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优化策略研究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优化策略研究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优化策略研究第一章概述1.1 引言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供给的压力,微电网作为一种能源供给系统的新型形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通过将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相结合,微电网可以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并具备灵活度高、容错性好、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微电网的能量管理与优化策略,通过对微电网的运行和能源分配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实用有效的优化方法,以提高微电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1.3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围绕微电网能量管理与优化策略展开,包括微电网的能源概述、能量管理策略、优化算法分析和应用案例等内容。

第二章微电网的能源概述2.1 微电网的概念与特点2.1.1 微电网的定义微电网是指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低压直流设备、储能装置和能源管理系统等组成的一种小型能源供给系统。

2.1.2 微电网的特点微电网具备能源多样性、经济可靠性、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可以为小型社区、企业、学校等提供可靠稳定的能源供应。

2.2 微电网的能源组成2.2.1 可再生能源通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方式,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

2.2.2 传统能源利用燃油发电机、燃气轮机等设备,将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转化为电能。

2.3 微电网的能量储存方式2.3.1 电池储能系统通过锂电池、钠硫电池等方式,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以实现能量的长期储存。

2.3.2 储热系统利用热储存装置,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以供热或再次转化为电能使用。

第三章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策略3.1 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系统3.1.1 能量管理系统的概念能量管理系统是微电网中能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协调管理系统。

3.1.2 能量管理系统的组成能量管理系统主要由能源采集装置、能量存储装置、能量转换装置和能量管理控制器等组成。

3.2 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策略3.2.1 能源调度策略通过分析微电网的能源供需关系,制定能源调度策略,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和调度。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微电网是指由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具有独立供电功能的小型电力系统。

微电网的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是确保微电网系统稳定运行和优化能量利用的关键。

本文将从能量管理系统构建、控制策略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供关于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的详尽讨论。

一、能量管理系统构建微电网的能量管理系统包括能量采集、能量转换和能量储存三个关键环节。

其中,能量采集即通过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转换,将自然能量转化为电能。

能量转换则是将电能进行AC-DC-AC或DC-AC转换,以适应电网或微电网的需求。

能量储存则是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应对低能量供应等情况。

在能量采集方面,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是常用的可再生能源转换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风能发电是通过风力涡轮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这两种技术可以根据地理条件和微电网负载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在能量转换方面,AC-DC-AC转换和DC-AC转换是常用的技术。

AC-DC-AC转换适用于微电网中包含交流负载的情况,通过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满足微电网的供电需求。

DC-AC转换适用于微电网中只包含直流负载的情况,可以直接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简化了能量转换过程。

在能量储存方面,电池储能技术和超级电容储能技术是常用的能量储存解决方案。

电池储能技术是通过将多余的电能存储到电池中,以备不时之需。

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则是通过电容器将多余的电能暂时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快速释放,以平衡微电网的能量供应。

二、控制策略微电网的控制策略是保证能量供应稳定和优化能量利用的关键环节。

控制策略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系统控制、微电网电力平衡管理和微网连接与断开控制。

能量管理系统控制是指对能量管理系统中的能量采集、转换和储存等过程进行控制和优化。

通过监测微电网中的能源利用情况和负载需求,能量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调整能量采集和应对策略,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浪费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智能电网中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智能电网中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智能电网中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智能电网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控制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高效化、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电力系统。

微电网(Microgrid)是智能电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分布式电源、电能存储装置和用户负荷组成的一种小型电力系统,具有一定的自主运行能力。

在智能电网中,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是保证微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是指对微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电能存储装置和用户负荷进行合理调度和控制,以实现微电网的能量供需平衡、经济运行和优化配置资源。

下面,本文将从能量管理的需求、策略分类和优化算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能量管理策略存在的需求是由于微电网具有离网运行能力和能量多样性。

当微电网离网运行时,其对能量的需求主要依靠自身的分布式电源和电能存储装置来满足。

而当微电网与传统电网相连时,则可以通过双向能量交换实现能量的互补。

因此,能量管理策略需要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模式和需求特点,合理调度和控制微电网中的能量流动,以保证微电网能够灵活运行、满足供需平衡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根据能量管理的目标和策略,可以将能量管理策略分为基于能量流量的和基于能量价格的两类。

基于能量流量的策略主要关注微电网中能量的供需平衡,通过监测微电网中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实时调整分布式电源和电能存储装置的运行状态和输出功率,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而基于能量价格的策略则主要针对运营商和用户之间的电能交易,通过电能价格的设定和需求响应的机制,调整用户负荷和分布式电源的运行状态,以实现电能的经济运行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为了优化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的效果,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能量管理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例如,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可以通过自动学习和优化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此外,基于智能优化算法如粒子群算法、遗传算法等的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优化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

微电网中能量管理与控制

微电网中能量管理与控制

微电网中能量管理与控制随着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和能源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微电网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微电网是一种基于本地化能源供给和需求管理的能源模式,具有很强的可靠性、灵活性和防灾性,能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供应。

微电网中的能量管理和控制是微电网运行的核心,对于微电网的使用者来说,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能源消耗情况,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能源消费,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

一、微电网的基本结构微电网的基本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是微电网底层的能源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第二是能源储存系统,可以存储多种能源形式如电能、氢气和液态天然气等;第三是能源管控系统,实现对能源储存系统和能源发电系统的监测和控制;第四是网侧负载系统,包括微电网内部的负载和微电网对外部的负载供给。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微电网能量管理是针对微电网底层的能源发电系统、能源储存系统和网侧的负载系统,实现对其能量采集、储存和分配的全面管理。

为了实现微电网能量管理的目标,需要建立清晰的能源管理体系,根据不同的用电需求量制定不同的能源分配计划。

此外,还需要对微电网各个部分的工作情况进行精细的监测和控制,以保证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1. 能源采集管理能源采集是微电网能源供给的基础,需要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采集系统进行充分的管理。

在进行能源采集管理时,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太阳能发电管理:太阳能发电是目前微电网中最常用的能源采集方式之一,因此我们需要管理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和电池等组成的太阳能系统,以保证它们的高效稳定运行。

(2)风能发电管理:风能发电是指通过风力驱动发电机,利用风能生成的电能,对于微电网的能源供给有着重要的意义。

风能系统包括风力涡轮发电机、风速检测系统和电子控制单元等。

在风速较弱或较强情况下,需要通过风速监测系统对风轮的转速进行监控,以保证风能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3)水能发电管理:水能发电是指利用水流的动能与势能,通过水力发电机将能量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方式。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范文

《微电网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性日益增强,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供应模式,其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微电网能够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并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供应。

本文将针对微电网的运行策略及优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微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微电网的基本概念及组成微电网是指通过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将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负荷等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能够自我控制、管理和优化的独立电力系统。

其基本组成包括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以及监控管理系统等。

三、微电网的运行策略1. 能源调度策略:根据微电网内各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及负荷需求,制定合理的能源调度策略。

通过实时监测各电源的出力情况及负荷需求,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微电网的稳定运行。

2. 优化配置策略:根据微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设备配置方案,包括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等。

同时,结合经济性、环保性等因素,进行设备选型和配置优化。

3. 保护控制策略:为确保微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制定完善的保护控制策略。

包括故障诊断、隔离及恢复供电等措施,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处理,降低损失。

四、微电网的优化方法1. 能量管理优化:通过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微电网内能量的优化管理。

包括需求响应、能量预测、储能系统的调度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分布式电源的优化:针对不同分布式电源的特性,制定相应的优化措施。

如通过优化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策略,提高其发电效率。

3. 通信网络的优化:通过建立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实现微电网内各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

这有助于提高微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实例分析以某地区微电网为例,通过引入先进的能量管理技术和优化方法,实现了微电网的高效运行和能源的充分利用。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能量管理系统,实现需求响应和能量预测;优化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策略;建立高效稳定的通信网络,实现各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控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方法
PQ控制
VF控制
下垂控制
三、单个微电网控制策略
PQ控制是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的大小可控 。它是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解耦后,对电流进行PI控制,通 过控制逆变器来保证DG输出的有功和无功保持在恒定值。
V/f控制即恒压恒频控制,指的是通过控制手段使逆变器输 出电压幅值u和频率f保持恒定。采用双闭环控制,以滤波器输 出电压反馈作为控制外环,以电容电流反馈作为控制内环。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的难点与挑战
»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的影响 微网中的负荷和新能源的可预测性差,且功率变化范围较大, 预测误差较大,造成调度困难。 »优化算法合理选取 微网能量管理中很多问题是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如何兼顾算 法最优性和可靠性需要深入研究。 »储能系统的管理 储能系统在微网起到重要的维持稳定的作用,各种储能技术各 具优缺点。储能技术的优化配合以及多储系统的联合调度是一 个难点。
三、微电网控制策略
所有的控制方法都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1、新的微电源的接入不对大系统造成威胁; 2、能够自主的选择系统运行点; 3、平滑与大电网联网或解耦; 4、对有功、无功可以根据动态的要求进行独立的 结构控制。
三、单个微电网控制策略
微电网的控制方式和微电源的类型有关,对于采 用的电力电子逆变器来说,单个微电网常用的控制方 法有联网状态下的PQ控制方式,孤岛状态下的电压频 率V/f控制和下垂控制。
自治性
实现稳态、暂态功率平衡和电压/频率的稳定 对事故自助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纠正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
能量管理系统(EMS):主要针对发输电系统,对电网进行 调度决策管理以及控制,提供电网的实时信息给调度管 理人员,能够提高电能质量,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以及改 善电网运行经济性,是现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统称。
下垂控制通过解耦有功-频率与无功-电压之间的下垂特性 曲线进行系统电压和频率调节的方式。实质是各逆变器检测输 出功率的大小,根据自身容量,通过频率与电压幅值来调节输 出的有功和无功。
三、单个微电网控制策略
对于输出功率随机的电源,一般需要采用PQ控制,达到能 源最大利用率。
对于功率可调的电源,控制比较容易,可以实现V/f的调 整和控制,可用于保证微电网频率和电压的稳定性。
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一、微电网的发展
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使分布式发电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微电网就是在此基础,提高了供电可靠 性和电能质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供电方式。
所谓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电 力变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组合成的小 型发配电系统,能够实现自我控制,它既可以与大电 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在电网出现故障时孤岛运行,是 未来新能源综合利用趋势。
Droop控制模拟传统电力系统波动时的一次调频过程,由 于其不需要分布式电源之间通信联系就能实施控制,所以一 般用于对等控制策略中的分布式电源接口逆变器的控制。
三、微电网综合控制策略
对各微电源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将PQ控制和 V/f控制结合起来。实现过程为并网和孤岛模式的转 换:并网运行状态下,各DG都采用PQ控制;当电力
而在对等控制策略中,各个分布式电源互不干扰,运行 不受彼此影响,稳定性较高。但从原理上看,其只考虑到一 次调频问题,没有虑系统电压和频率的恢复问题,并且在 控制和应用上仍存在很多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主从控制 系统出现问题时,系统切换到孤岛状态,其中一个
DG转换到V/f控制,成为主控电源为孤岛系统提供电 压和频率支撑,确保其他从属微电源和负荷正常运 行,而其他DG保持PQ控制运行,保证最大功率输出 。
三、微电网综合控制策略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即插即用”与“对等”的控 制思想,提出对等控制策略,系统中各个DG都采用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 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与负荷进行功率预测; ➢ 为储能设备建立合理的充、放电管理策略; ➢ 为微网系统内部每个分布式能源控制器提供功率和电压设定点; ➢ 确保满足微网系统中的热负荷和电负荷需求; ➢ 尽可能的使排放量和系统损耗最小; ➢ 最大限度地提高微电源的运行效率; ➢ 对无功功率进行管理,维持微电网较好的电压水平; ➢ 提供微网系统故障情况下孤岛运行与重合闸的逻辑与控制方法;
微网能量管理系统(MGEMS):基于现有电力系统EMS的 研究成果,考虑了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的接入以及微 网系统技术的应用,是EMS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微电网能量管理
通过管理微网内微源 及负荷运行状态,结合电 价、燃料费用等信息,并 根据系统内潮流需求对分 布式发电设备、可控负荷 、储能设备进行有功、无 功指令控制,不仅可实现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 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能使 微网经济、可靠运行。
一、微电网的发展目的
一、我国微电网的发展方向
对内:有效接纳分布式电源
包容性 对外:与大电网兼容并提高辅助增值服务
技术上:包容发配用等多方面的先进电力技术
灵活性
可控,灵活调度,可作为备用电源 运行模式切换灵活
定制性
通过对负荷分级,实现分级供电 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供电需求
经济性
有利于微网用户的利益 有利于微网建设商的利益
对等控制 类似传统发电机的下垂特性曲线作为微电网内部分布
式电源的控制方式,将系统功率动态分配给各分布式 承担,保证微电网内部电力供需平衡,主要适合于含 多逆变器并联运行的微电网系统。
三、微电网综合控制策略
在主从控制策略中,主控DG在运行模式切换时的变化幅 度比较大,也引起了其他从属DG的波动,主控DG运行稳定性 会对其余分布式电源会产生影响,一旦主控单元控制失效, 整个微网系统就会瘫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