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一生物伴性遗传习题+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习题+答案解析汇编

杂交组合
结果
Ⅱ
F1红眼♀×白眼♂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1∶1∶1∶1
Ⅲ
野生型红眼♂×白眼♀(来自实验Ⅱ)
红眼♀∶白眼♂=1∶1
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C.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碧芝自制饰品店”拥有丰富的不可替代的异国风采和吸引人的魅力,理由是如此的简单:世界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饰品文化,将其汇集进行再组合可以无穷繁衍。
根本不知道□绝密★启用前
2014-2015学年度???学校5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实验(Ⅱ、Ⅲ)。与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为暗红色基因
B.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反交实验中,F1雌雄性个体交配,子代雄蝇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习题精讲解析解析

实验二
亲本
白眼(♀)× 红眼(♂)
F1
雌
雄
全红 全朱 眼 砂眼
F2
雌、雄均表现为 红眼︰朱砂眼︰白眼
=4︰3︰1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___e_e__X_b_X_b___;F 2代杂合雌
蝇共有___4_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
___2_/_3___。
(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那 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 (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自由组合。
(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 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前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 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基因突变 ,由此导 致正常mRNA第 46 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 记的DNA单链探针与 目的基因(待测基因)进行杂交。 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 基因诊断时,则需要 2 种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 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 为 ACTTAG(TGAATC) ;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 用 PCR 技术。
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 AC )
A.白眼雄果蝇占1/4 B.红眼雌果蝇占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2013江苏卷)31.(8分)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 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 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 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 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 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 变异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伴性遗传练习题答案和解析(供参考)

伴性遗传专题练习(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专练14.【2013广东】(双选)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果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
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A.白眼雄果蝇占1/4 B.红眼雌果蝇占1/4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D.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选AC。
VI是常染色体,设有染色体VI为A,无为a。
则题目就变成:AaXBXb、AaXBY进行杂交,产生的F1眼色:白雄1/4, 红雌1/2,红雄1/4。
白1/4, 红3/4。
所以A正确,B错误。
F1染色体: AA:Aa:aa=1:2:1,其中,aa是VI染色体2条都缺失,致死。
所以只有AA:Aa=1:2,即染色体正常占1/3,缺一条的占2/3。
C选项:染色体正常1/3,红眼3/4,所以是1/4。
正确。
D选项:染色体缺1条2/3,白眼1/4,所以是1/6。
错误。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题型】遗传系谱图1.(2013江苏卷,31)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
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Ⅰ代第个体均不患病。
进一步分析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2)假设Ⅰ-1和Ⅰ-4婚配、Ⅰ-2和Ⅰ-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的概率均为0,则Ⅲ-1的基因型为,Ⅱ-2的基因型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Ⅱ-2与Ⅱ-5婚配,其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答案】(1)不是1、3 常染色体隐性(2)AaBb AABB 或AaBB(AABB 或AABb)5/9【解析】(1)由于Ⅰ1、Ⅰ2正常,而Ⅱ3患病,Ⅰ3、Ⅰ4正常,而Ⅱ6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由于两对基因可单独致病,由于Ⅱ3和Ⅱ4的后代Ⅲ1正常,所以Ⅲ1基因型是AaBb,Ⅱ3和Ⅱ4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或aaBB、AAbb),所以Ⅰ1、Ⅰ2基因型是AABb、AABb,Ⅰ3、Ⅰ4基因型是AaBB、AaBB,则Ⅱ2基因型是1/3AABB或2/3AABb,Ⅱ5基因型是1/3AABB或2/3AaBB,Ⅱ2与Ⅱ5婚配,后代不携带致病基因(AABB)的概率是4/9,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5/9。
高考生物《伴性遗传》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伴性遗传》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现象叫做伴性遗传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能决定生物性别C.人类的X和Y染色体在大小和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有差异D.若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在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没有关系答案:C解析:伴性遗传是指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中出现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从性遗传是指同一基因型在雌雄中表现型不同的现象,虽然也与性别相关联,但由于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故不属于伴性遗传,A错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红绿色盲基因不能决定性别,B错误;人类的X和Y染色体为异型的性染色体,所以无论在大小还是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有差异,C正确;若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在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对于由其上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X a X a×X a Y A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D错误。
2.[2024·浙江1月]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 型,张翅(A)对正常翅(a)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红眼(B)对白眼(b)是显性,位于X 染色体。
从白眼正常翅群体中筛选到一只雌性白眼张翅突变体,假设个体生殖力及存活率相同,将此突变体与红眼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一代群体中有张翅个体和正常翅个体且比例相等,若子一代随机交配获得子二代,子二代中出现红眼正常翅个体的概率为()A.9/32 B.9/16C.2/9 D.1/9答案:A解析:分析知,雌性白眼张翅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_X b X b,红眼正常翅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 B Y,由题干信息“将此突变体与红眼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一代群体中有张翅个体和正常翅个体且比例相等”可知,该雌性白眼张翅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X b X b,子一代群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X B X b∶AaX B X b∶aaX b Y∶AaX b Y=1∶1∶1∶1。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伴性遗传(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伴性遗传合格考达标练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所生儿子一定正常,女儿一定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该病的遗传特点是代代相传、父病女必病、子病母必病。
假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则患者的正常子女(X d Y、X d X d)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2.下图是一个血友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遗传系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A.1B.4C.1和3D.1和4h表示血友病基因,则7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 h X h,两个致病基因分别来自5号和6号,5号的基因型为X H X h,6号的基因型为X h Y;1号和2号表型正常,5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1号;6号的X染色体来自3号,故6号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
3.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性发病,其父、子必发病C.伴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D.伴Y染色体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X染色体,只要一条X染色体上有显性致病基因就患病,所以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也只能传给女儿,所以男性发病,其母亲和女儿都发病,A项正确;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有隐性致病基因就会患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故父亲必定患病,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也必定传给儿子,所以儿子必定患病,B项正确;伴Y染色体遗传的致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Y染色体只能传给后代男性,故表现出父传子、子传孙的现象,C项正确,D项错误。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1.正常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A.44+XY B.44+XX C.22+X D.22+Y【答案】B【解析】染色体组成的表示方法是常染色体数目+性染色体的组成,所以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为:44+XX,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2.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该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1号B.2号C.3号D.4号【答案】B【解析】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5号,由于1号正常,所以5号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下列关于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C.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D.初级精母细胞与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答案】B【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A错。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B正确。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也与其基因相关,C错。
初级精母细胞含XY,次级精母细胞含X或Y,D错。
【考点】本题考查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10分)下图是某家族某遗传病系谱图(受A、a基因控制),请据图回答:⑴该病是遗传病。
⑵Ⅰ3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是、。
⑶Ⅳ15的基因型是、是杂合子的概率是。
⑷Ⅲ11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⑸Ⅲ12和Ⅳ15可能相同的基因型是。
⑹Ⅲ代中12、13、14都正常,那么Ⅱ7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⑺Ⅲ代中11与13是-,婚姻法规定不能结婚,若结婚生育,该遗传病发病率上升为。
【答案】⑴常染色体隐性⑵Aa、aa ⑶AA或Aa 2/3 ⑷0 ⑸Aa ⑹AA ⑺近亲 1/4【解析】⑴根据3、4正常,生出患病的6号,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同时女患者8号的儿子正常,确定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生物伴性遗传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人不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色觉都正常,但弟弟是色盲,那么色盲基因传递的过程是( )A.祖父→父亲→弟弟B.祖母→父亲→弟弟C.外祖父→母亲→弟弟D.外祖母→母亲→弟弟【答案】D【解析】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家族中的男性如果携带致病基因,一定是患者,故弟弟的致病基因一定不可能来自于男性亲属。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血友病(伴X隐性遗传)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A.1B.1/2C.1/4D.1/8【答案】B【解析】根据题可知该血病儿子致病来自其母亲,因此该对夫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 H X h、X H Y,而所生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基因型可能有:1/2X H X h.1/2X H X H,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3.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答案】C【解析】含X的配子数和含Y的配子数比例不是1:1,故A错误。
XY型性别决定生物中,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故B错误。
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是1:1,故C正确。
有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如雌雄同株的植物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性别决定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死亡(注:NN、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下X n X n、X N 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列对此判断错误的是()A.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2种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C.若F1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ND.若F1【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雌性:雄性=2:1,因此该果蝇的个体中雄性一半致死,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雌性亲本是杂合子,杂交后的基因型有四种,比例是1:1:1:1,其中一种雄性基因型致死,因此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3种,故A正确,B错;如果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NXN或 XNXn,XNXN 没有致死,致死基因应该是n,故C正确;如果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是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致死基因是N,故D正确。
(完整版)伴性遗传经典试题附解析

1、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型(♀ ZW,♂ZZ)。
曾有人发现少许雌火鸡 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能够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断,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 WW后代的胚胎不能够存活)。
若该推断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率是看()A. 雌:雄 =1:1B. 雌:雄 =1:2C.雌:雄 =3:1D. 雌:雄 =4:12、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果蝇缺失 1 条Ⅳ号染色体还可以正常生计和生殖,缺失 2 条则胚胎致死。
一对都缺失 1 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 F1中()A. 白眼雄果占 1/3B. 红眼雌果蝇占 1/4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D.缺失 1 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3、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 位于 X 染色体上。
已知没有 X 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
若是褐色的雌兔 ( 性染色体组成为 XO)与正常灰色(t) 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率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3 2A. 4 与 1∶1B. 3与 2∶11 1C.2与 1∶2D. 3与 1∶14、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以下表达错误的是 ()A.位于Ⅰ段和Ⅱ段上的基因都有其等位基因B.位于Ⅰ段上的基因的遗传属于伴Y 染色体遗传C.位于Ⅱ段上的基因的遗传也属于伴性遗传D.位于Ⅲ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以下列图的家族中一般不会出现的遗传病是()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③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④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⑤细胞质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①④B.②④C.③⑤D.①②6、一对夫妇生一对“龙凤胎”,一男孩一女孩,女孩是红绿色盲,男孩色觉正常,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A. X b Y、X B X B B.X B Y、 X B X bC. X B Y、X b X b D.X b Y、 X B X b7、果蝇白眼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红眼为显性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学校5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果F1全部为红眼。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实验(Ⅱ、Ⅲ)。与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X与Y染色体有些基因不同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C.性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
D.基因通常只存在于一种性染色体上,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6.下列哪项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 )
A.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是患者B.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C.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D.此病表现为隔代遗传
9.能正确表示女性色盲基因型的是
A.XBXBB.XBXbC.XbXbD.XbY
10.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均有一个患病的弟弟,但家庭的其他成员均不患病,他们的子女患病的概率为()
A.1/8B.1/4C.1/2D.0
11.如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1 B.1∶0C.3∶1 D.2∶1
18.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下列有关血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母亲是携带者,儿子患病的概率为50%B.儿子患病,母亲可能正常
C.母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D.父亲正常,女儿患病的概率为0
19.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绿色盲症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组别
杂交组合
结果
Ⅱ
F1红眼♀×白眼♂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1∶1∶1∶1
Ⅲ
野生型红眼♂×白眼♀(来自实验Ⅱ)
红眼♀∶白眼♂=1∶1
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C.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B.红绿色盲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红绿色盲症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
D.近亲结婚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
20.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Ⅰ区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相关
B.位于Ⅱ区的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的表现一致
C.人体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
D.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存在于体细胞中
12.果蝇的眼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正交实验中,F1只有暗红眼;在纯种暗红眼♂×纯种朱红眼♀的反交实验中,F1雌性为暗红眼,雄性为朱红眼。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表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图,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0
C.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DNA数均为8条
D.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17.(2009年石家庄模拟)假定某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且隐性致死(使受精卵胚胎致死)。一男子与一女性携带者结婚,理论上分析,这对夫妇所生的小孩性别比例(女孩:男性)是 ( )
A.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B.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A.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为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色基因
B.正交、反交实验可以确定控制眼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C.正反交的子代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都是XAXa
D.反交实验中,F1雌雄性个体交配,子代雄蝇暗红眼和朱红眼的比例为3∶1
13.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7.在下列果蝇的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是( )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8.如下图是遗传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5号的致病基因是由
A.1号传下来
B.2号传下来
C.3号传下来
D.4号传下来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若干个基因
15.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即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子。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A.9/16B.3/4C.3/16D.1/4
16.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
3.下列关于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男性不存在携带者 B.表现为交叉遗传现象
C.有隔代遗传现象 D.色盲男性的母亲必定是色盲
4.一个正常男子与一个色盲女子结婚,他们所生的儿子和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 )
A.XBY和XBXbB.XBY和XbXbC.XbY和XBXbD.XbY和XbXb
5.人类表现伴性遗传的根本原因在于
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是
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B.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
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
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一半患病
C.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表现正常的夫妻,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1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B.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