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基础知识
烹饪基础知识

1、烹的作用综合起来有以下的几点
• 2)、促使养料分解便于人体消化吸收
• 烹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 首先,加热能破坏连接原料纤维组织之间的连接键或溶化
纤维组织之间的黏液,使纤维组织变得松散,原料质地变 得脆嫩软烂,易咀嚼,为消化吸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原微(上海)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3
开胃凉菜
21
湘辣美味
25
融合菜
25
汤类
4
主食点心
11
合计
115款
B菜单 4 10 12 3 15 18 24 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原微(上海)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什么叫烹调?
烹调一词可拆分成烹与调两个独立的概 念。要了解烹调涵义,首先了解烹与调的涵 义。
原微(上海)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1、烹的涵义与作用
1)、烹,就是加热,加热原料就叫做烹,通俗地叫做 烧煮食物。在烹调工艺学中,烹是指使生的原料致熟的 加热和使原料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加热 。
原微(上海)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1、烹的作用综合起来有以下的几点
1)杀菌消毒 食物原料在其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保存等过
程中,都有可能沾染细菌、滋生寄生虫和带来毒性。不 加以处理而供人食用,将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性命 。烹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大多数的细菌和寄生虫在 80℃以上的温度环境中都可致死。当然不同的细菌和寄 生虫耐热性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当根据食物原料沾 染或可能沾染的细菌种类,滋生寄生虫的种类施以恰当 的温度和加热的时间。
原微(上海)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湘菜简介
• 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风味菜。是汉族饮 食文化八大菜系之一。湘菜历史悠久,早在汉朝就已经 形成菜系,烹调技艺已有相当高的水平。湖南地处我国 中南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优越。湘西 多山,盛产笋、蕈(x ù n)和山珍野味;湘东南为丘陵和 盆地,家牧副渔发达;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称 “鱼米之乡”。在《史记》中曾记载了楚地“地势饶食 ,无饥馑(jǐn)之患"。湘西菜擅长香酸辣,具有浓郁 的山乡风味。
《烹饪基础知识》课件

烹饪可以使食物软硬适中,口感更好;同时,通过调味和烹制技巧,可以赋予食物独特的香味和 风味。
烹饪的种类
01
02
03
中式烹饪
中式烹饪以中国菜为主, 讲究色香味俱佳,烹制技 法多样,口味丰富。
西式烹饪
西式烹饪以欧洲菜系为主 ,注重食材的原味和口感 ,烹制技法以烤、煮、炸 为主。
印度烹饪
印度烹饪以咖喱和香料为 主要特点,口味较重,烹 制技法包括烤、煮、炸等 多种方式。
养价值。
04
水果类
介绍常见水果的分
03
类、选购技巧和营
养价值。
海鲜类
介绍常见海鲜的分 类、选购技巧和营
养价值。
食材的储存与保鲜
蔬菜储存
提供蔬菜储存的技巧和 方法,如冷藏、保鲜膜
等。
肉类储存
提供肉类储存的技巧和 方法,如冷冻、解冻等
。
海鲜储存
提供海鲜储存的技巧和 方法,如冷藏、加冰等
。
03
烹饪技巧与方法
刀工技巧
切丁
将食材切成大小均匀的小方块, 适用于搭配其他食材或作为基础
材料。
切片
将食材切成薄片,常用于烹饪蔬 菜、肉类和鱼类。
切丝
将食材切成细丝状,常用于炒菜 、拌菜等。
切块
将食材切成大小不一的块状,常 用于炖煮、烤制等。
火候掌握
旺火
温度高,加热速度快,适 用于快速烹制和炒菜。
中火
温度适中,适用于炖煮、 煮汤等需要长时间加热的 烹饪方式。
烹饪与人类文明
烹饪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存 需求,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和文化。
烹饪的重要性
提供营养
烹饪基础知识烹饪24法口诀

烹饪基础知识烹饪24 法口诀一、烹饪基本概念1. 什么是烹饪?“烹”就是煮的意思,“饪”是指熟的意思,狭义地说,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热加工,将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广义地说烹饪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生食。
2. 什么是烹调?它与烹饪有什么区别?烹调是指将可食性的动植物、菌类等原料进行粗细加工、热处理及科学地投放调味品等烹制菜肴的过程。
烹调与烹饪的区别在于:烹调是单指制作菜肴而言,烹饪则是包含菜肴和主食的整个饭菜制作。
3. 烹调的基本功包括哪些?烹调技术的基本功包括:1. 刀工技术;2.投料技术;3.上浆、挂糊技术;4. 掌握火候技术;5. 勾芡泼汁技术;6. 调味的时间和数量掌握技术;7. 翻勺技术和装盘技术。
4. 什么是热菜?食用原料经加工改刀后,通过各种传热方式或方法,经合理调味与恰当的火候烹制出的菜肴,食用时具备符合就餐者生理要求的热度,这样的菜肴,就是热菜。
5. 菜肴的属性是什么?菜肴的属性一般表现在三方面,即:“色、香、味”,也有称其属性为:“色、香、味、皿”的,更全面地说,菜肴的属性应该是“质、色、香、味、形、皿”六方面。
所谓“质” 包括菜肴的营养价值,利于消化的熟、嫩、脆、烂的火候程度,合乎杀菌消毒的卫生要求等;所谓“色”包括主料与辅料色泽配合、料与汁色泽的配合、以及装饰料色泽的配合;所谓“香”包括能嗅到的合乎标准的肉香、鱼香、菜香、果香等香气;所谓“味” 是菜肴特有的能尝到的咸、甜、酸等滋味;所谓“形”包括菜肴中的主料、辅料成熟的形状,以及菜肴盛装在容器中的形象;所谓“皿”包括器皿的形状和大小与菜肴的质量相称,器皿的质地和色彩与菜肴和质色相称,整桌菜肴与多种器皿之间的形状、大小、质地色彩配置相称等。
6. 构成菜肴属性的条件是什么?构成菜肴属性的条件,是切配技术和烹调技术。
烹饪入门基础知识家庭烹饪基础知识

烹饪入门基础知识:家庭烹饪基础知识烹饪入门基础知识一:怎样用姜姜是许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调味品,但怎样使用,却不是人人必晓的。
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使菜肴增鲜添色,反之那就会弄巧成拙。
我们在烹制时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如做鱼圆时在鱼茸中掺加姜葱汁,再放其他调味品搅拌上劲,挤成鱼圆,可收到鲜香滑嫩、色泽洁白的效果。
若把生姜剁成米粒状,拌入鱼茸里制成的鱼圆,吃在嘴里就会垫牙辣口,且色彩发暗、味道欠佳。
又如在烧鱼前,应先将姜片投入少量油锅中煸炒炝锅,后下鱼煎烙两面,再加清水和各种调味品,鱼与姜同烧至熟。
这样用姜不仅煎鱼时不粘锅,且可去膻解腥;如果姜片与鱼同下或做熟后撤下姜米,其效果欠佳。
因此,在烹调中要视菜肴的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用姜。
1.姜丝入菜多作配料调常用姜有新姜、黄姜、老姜、浇姜等,按颜色又有红爪姜和黄瓜姜之分,姜的辛辣香味较重,在菜肴中既可作调味品,又可作菜肴的配料。
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黄姜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是姜中上品;老姜,俗称姜母,即姜种,皮厚肉坚,味道辛辣,但香气不如黄姜;浇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
作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丝,如“姜丝肉”是取新姜与青红辣椒,切丝与瘦猪肉丝同炒,其味香辣可口,独具一格。
“三丝鱼卷”是将桂鱼肉切成大片,卷包笋丝、火腿丝、鸡脯肉丝成圆筒形,然后配以用浇姜腌渍的酱姜丝,还有葱丝、红辣椒丝,加酱油、糖、醋溜制即成。
味道酸甜适口,外嫩里鲜。
把新姜或黄姜加工成丝,还可做凉菜的配料,增鲜之余,兼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如淮扬传统凉拌菜“拌干丝”,它是把每块大方豆腐干切成 20片左右,再细切成比火柴棒还细的干丝,用沸水浸烫3次,挤去水分,放入盘中,上面再撒放生姜丝,浇上调味而成的。
干丝绵软清淡,姜丝鲜嫩辣香。
2.姜块(片)入菜去腥解膻生姜加工成块或片,多数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中,具有去除水产品、禽畜类的腥膻气味的作用。
烹饪基础知识

烹饪基础知识一、烹饪基础知识概述烹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指通过加工、调味等手段将食材制作成美味可口的菜肴。
烹饪基础知识包括食材选择、切割和处理、调味品的使用和烹饪技巧等方面。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厨师或者在家里制作美食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食材选择1.选购时注意外观:新鲜的食材外观应该光泽、色泽鲜艳,无虫蛀和腐烂现象。
2.嗅闻气味:新鲜的食材应该有自然清香,没有异味。
3.触摸质地:新鲜的肉类应该有弹性,没有粘性;新鲜的蔬菜水果应该有弹性,不易变形。
4.选购时注意季节:不同季节适合采购不同种类的食材,以保证最佳口感和营养价值。
5.选购时注意产地:尽量选择本地的食材,保证新鲜度和安全性。
三、食材切割和处理1.切割方法:不同的食材需要采用不同的切割方法,如肉类可以采用片、丝、块等方式,蔬菜可以采用片、丝、块、碎等方式。
2.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的食材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烤鸡需要先腌制,炖肉需要先焯水等。
3.注意卫生:在进行食材切割和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刀具和砧板,并及时清洗手部卫生。
四、调味品的使用1.盐:盐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调味品之一,它能够增强菜肴的口感和味道。
2.酱油:酱油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主要用于提升菜肴口感和颜色。
3.糖:糖可以中和菜肴中过咸或过酸的味道,并且能够增加口感甜度。
4.醋:醋可以去腥增香,并且有助于消化吸收。
5.料酒:料酒能够去腥增香,并且能够软化肉质。
五、烹饪技巧1.掌握火候:不同的菜肴需要采用不同的火候,如煮汤需要慢火熬制,炒菜需要快火快炒。
2.掌握时间:不同的菜肴需要采用不同的时间,如红烧肉需要长时间慢火炖制,清蒸鱼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3.注意顺序:在进行多道菜肴制作时要注意顺序,先做易熟的食材再做难熟的食材。
4.注意摆盘:摆盘是一门艺术,要注意色彩、形态和层次感。
5.注意口感:口感是评判一道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要注意口感鲜美、嫩滑等方面。
烹饪基础知识 烹饪24法口诀

烹饪基础知识烹饪24法口诀一、烹饪基本概念 1. 什么是烹饪?“烹”就是煮的意思,“饪”是指熟的意思,狭义地说,烹饪是对食物原料进行热加工,将生的食物原料加工成熟食品;广义地说烹饪是指对食物原料进行合理选择调配,加工治净,加热调味,使之成为色、香、味、形、质、养兼美的安全无害的、利于吸收、益人健康、强人体质的饭食菜品包括调味熟食,也包括调制生食。
2. 什么是烹调?它与烹饪有什么区别?烹调是指将可食性的动植物、菌类等原料进行粗细加工、热处理及科学地投放调味品等烹制菜肴的过程。
烹调与烹饪的区别在于:烹调是单指制作菜肴而言,烹饪则是包含菜肴和主食的整个饭菜制作。
3. 烹调的基本功包括哪些?烹调技术的基本功包括:1.刀工技术;2.投料技术;3.上浆、挂糊技术;4.掌握火候技术;5.勾芡泼汁技术;6.调味的时间和数量掌握技术;7.翻勺技术和装盘技术。
4. 什么是热菜?食用原料经加工改刀后,通过各种传热方式或方法,经合理调味与恰当的火候烹制出的菜肴,食用时具备符合就餐者生理要求的热度,这样的菜肴,就是热菜。
5. 菜肴的属性是什么?菜肴的属性一般表现在三方面,即:“色、香、味”,也有称其属性为:“色、香、味、皿”的,更全面地说,菜肴的属性应该是“质、色、香、味、形、皿”六方面。
所谓“质”包括菜肴的营养价值,利于消化的熟、嫩、脆、烂的火候程度,合乎杀菌消毒的卫生要求等;所谓“色”包括主料与辅料色泽配合、料与汁色泽的配合、以及装饰料色泽的配合;所谓“香”包括能嗅到的合乎标准的肉香、鱼香、菜香、果香等香气;所谓“味”是菜肴特有的能尝到的咸、甜、酸等滋味;所谓“形”包括菜肴中的主料、辅料成熟的形状,以及菜肴盛装在容器中的形象;所谓“皿”包括器皿的形状和大小与菜肴的质量相称,器皿的质地和色彩与菜肴和质色相称,整桌菜肴与多种器皿之间的形状、大小、质地色彩配置相称等。
6. 构成菜肴属性的条件是什么?构成菜肴属性的条件,是切配技术和烹调技术。
《烹饪基础知识》课件

03
烹饪技巧
切菜技巧
01 02
切菜技巧
切菜是烹饪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切菜时应该根据食材的不 同选择合适的刀具,如切肉要用锯齿刀,切蔬菜要用直刀。同时,切菜 时要保持稳定的手势和姿势,避免切到手。
切菜速度
切菜速度是衡量一个厨师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切菜时应该尽量保持快 速、流畅的动作,提高切菜效率。
控制蒸汽量
蒸制时蒸汽量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蒸制时应将蒸汽量控制 在适宜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食材和 蒸具选择合适的蒸汽量。
04
烹饪器具
锅具类
炒锅
用于炒、煎、炸等烹饪 方式,材质多为铁、不
锈钢等。
蒸锅
用于蒸、煮食物,材质 多为不锈钢。
压力锅
用于炖、煮食物,能快 速烹饪,材质多为不锈
钢。
烹饪的分类与特点
烹饪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烹饪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按地域可分为中餐、西餐、日餐等;按烹饪方式可分为煮、炖、 烤、炸等。
烹饪的特点
地域性、技术性、科学性、文化性等。不同地域的烹饪具有不同的特色和风味,需要掌握相应的烹饪技巧和技艺 ;同时,烹饪还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如食材的营养成分、火候的控制等;此外,烹饪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
烹饪的起源
烹饪起源于人类对火的控制和使用,最初可能是为了将生肉烤熟而发明的。随 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烹饪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烹饪方法和 流派。
烹饪的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烹饪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和创新。现代烹饪融合了各 种不同的食材、调料和烹饪方式,形成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菜式和风味。
翻炒技巧
烹饪基础知识

注意的问题
不宜黄酒(原料变黄) 除番茄炒蛋少量放糖外,一律不放糖 热锅冷油 烹饪前后工作:两块布(一湿一干)、
清洗锅、烧好菜后物品归位 考前将荤菜上浆好放在保鲜袋中入冰
箱,菜切好备用
青椒炒肉片(3.1考试15分)
备料:瘦肉或腿肉3两左右,青椒50 克一 个
1.切肉:去筋膜、清水去血水、顶纤维切火 柴盒大小25片 2.肉片上浆(盐、少许水、搅拌,再加三分 之一蛋清) 3.切青椒:去籽、尾部,12片 4.准备好芡汁 5.烹饪:开炉.锅烧白.3勺油.摇晃,油 温 三成左右---放入肉片翻炒.发白---放入青椒 一起炒,加2汤勺水翻炒---加盐.味精---勾芡 淋2-3勺,再淋1小勺油---出锅(平盘)
茭白鸡丁(代码3.3考试15分)
一.1小勺生粉搅拌 烹饪:3勺油(热锅冷油)油温三层.摇晃
放鸡胸肉翻炒—放2勺水—翻炒—加备料:茭白 一根,鸡胸脯肉3两 切茭白:去皮.整根焯水(冷水)煮.漏斗盛起,切丁 (小拇指大小) 切鸡胸肉:去筋膜.剖两层.拍松鸡肉.切丁,与茭白大 小 鸡胸肉上浆(少许盐搅拌)加蛋清三分之盐.味精
虾仁豆腐(代码3.2考试15分)
备料:12-15个虾(鸡尾虾冰冻放冰 箱半小时好剥). 清美豆腐一盒
清洗虾仁:去肠、用盐洗.过水清洗.去水 虾仁上浆:三分之一蛋清搅拌—1小勺生粉搅拌待用 切豆腐:剖两层—横5刀竖4刀 烹饪:热锅冷油--3勺油—摇晃
虾仁放入锅—翻炒(虾透明)盛盘 豆腐入锅(不加油)推几下--加3勺水—加盐. 味精 勾芡:1-2勺 把虾仁放入锅与豆腐一起卿卿翻炒—淋1勺油 出锅装盘深盘)
什么是勾芡?
让菜肴更加湿、滑有汁,看上去 有食欲
作用:汤汁粘性和浓度、保持菜 肴滑嫩、汤菜融和主料突出、菜 肴形状美观,色泽鲜明、菜肴保 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膳食结构的改进方法
1、适当降低谷类食品的消耗量,提高豆类及动物性食品的 比重。 2、充分利用豆类、鱼类及植物性蛋白质,提高膳食中蛋白 质的质量。 3、适当提高油脂的摄入量,提倡动物性油脂与植物性油脂 混合使用,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4、控制粮食的加工精度,减少维生素B类及矿物质的损失。 5、提倡混合膳食,合理搭配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营 养素的损失。
3、水溶性维生素:溶于水,洗涤与水煮时易流失、吸收后较少在体内储存 (1)维生素B 维生素B1:调节维持人体神经组织、心脏消化功能,缺乏引起心脏衰竭、脚气
瘦肉、肝、肾、起生物氧化障碍,如口角炎、角膜炎。 肝脏、肾、蛋黄、乳品、花生、大豆、粗粮中富含。
烹调对营养素的影响
蛋白质
1、加热先使其凝结,然后使其变硬,烹调适宜的蛋白质最易消化;
2、酸物质帮助其凝结,帮助结缔组织溶解;
3、水中溶解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遇盐生成谷氨酸钠,鲜味明显。 碳水化合物 1、与水加热,使淀粉颗粒膨胀并吸收水分,出现胶状化 2、烤面包、土豆使淀粉受热变棕色,形成糊精,出现焦糖化 3、酸物质对淀粉有稀释作用
中国烹饪简史
太古时代——准备时期
包括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最初,因火的作用还未被发现,原始人处于茹毛 饮血的生食时期,饮食生活极其简单。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 人类用火熟食的痕迹,同时也出现了简单烹饪工具,如砍砸器、刮削器、骨器、木 制工具等。 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间,出现了陶器(九千年前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出 土的陶盆与钵,八千年前河北磁山文化的陶鼎),出现火塘和灶,懂得蒸汽、调味, 主副食、饮料分开,烹饪原料大大丰富。
烹饪基础知识
(第一节课)
主讲内容:
一、食品与营养学基础GO 二、中国烹饪的基础知识GO 三、中国饮食文化
食品与营养学基础
一、食品与营养素的概念 二、食品的营养素GO
三、烹调对营养素的影响GO
四、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及其改进GO
(一)食品的概念
指任何一种能够为人体提供热、能量,有
助于人体生长恢复健康,以及调节人体生理 过程的固体或者液体物质。
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及其改进
麦当劳的官司 美国纽约一群肥胖儿童集体起诉麦当劳, 理由是吃麦当劳的汉堡和炸鸡导致他们肥胖, 而麦当劳没有充分说明其食品中所富含的营 养成分。不过,那一次法官驳回了起诉。时 隔短短一月,状纸又来了。这一次,起诉人 称,麦当劳的广告向人们暗示它的食品多么 有营养,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麦当劳 “欺骗顾客”,必须道歉并做出相应赔偿。
调节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 提供能量。
(二)脂肪
1、组成:一分子甘油,三分子脂肪酸构成 2、分类: 植物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较易吸收,熔点低,且必需脂肪酸多 如:植物油、坚果仁、大豆 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多,不易吸收,熔点高,且必需脂肪酸少 如:动物油、肉类、禽类、鱼类 3、作用: 提供能量;如各种油脂,肉类 构成人体组织细胞,调节体温,能量储备用于大量消耗; 供给必需脂肪酸。
(二)营养素的概念
指食品中所含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
矿物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素和水。
食品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成为了现在
品种丰富多样、口味各异的状况。
(一)蛋白质GO (二)脂肪GO (三)碳水化合物GO (四)维生素GO
(五)矿物质
(六)水
(一)蛋白质
1、组成:由C、H、O、N四种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有必需氨基 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分。
(三)碳水化合物
1、组成:基本单位单糖分子 2、分类: 单糖类:溶于水,直接吸收,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双糖类:溶于水,较易吸收,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类:不直接吸收, 例如淀粉(谷类、根茎类蔬菜)、纤维素(粗粮、蔬菜) 3、作用: 构成人体组织; 提供能量;如淀粉
节省蛋白质的消耗;
促进胃肠蠕动:如纤维素,已成为第七营养素
目录:
第一章 绪论(了解) 第二章 烹饪文化基础知识(了解) 第三章 厨房组织结构概述(了解) 第四章 烹饪原料的鉴别与加工基础(掌握) 第五章 刀工工艺基础(掌握) 第六章 菜肴和宴席的配置工艺(掌握) 第七章 烹前工艺基础(掌握)
目录:
第八章 调味工艺基础(掌握) 第九章 烹调方法(掌握) 第十章 烹饪美学工艺基础(了解) 第十一章 菜肴质量及其创新(了解) 第十二章 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管理(了 解) 第十三章 餐饮成本核算(掌握)
明清时期——繁荣时期
中国饮食文化得到加强,同时也接受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 烹饪工艺出神入化,主要菜系逐渐形成;食礼食俗确立了儒家礼教思想
(四)维生素
1、作用:调节人体生理过程,量少但必不可缺 2、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肪、不溶于水吸收率与脂肪的存在关系甚大
(1)维生素A:
有利于视明、助儿童生长、预防传染病 动物肝脏、牛奶、菠菜、胡萝卜、黄油、黄花菜中富含。
(2)维生素D:
调节钙、磷在人体内的正常代谢,促进造钙 缺乏引起儿童佝偻病,成人软骨病、龋齿 鱼肝油、蛋黄、奶制品、肝中富含,多晒太阳有利于合成转化。 (3)维生素E: 有利于肌肉发育,缺乏引起肌肉萎缩 麦芽、植物油、绿叶蔬菜、蛋黄、花生中富含。
4、糖使纤维素变硬,碱使其变软。
脂肪 受烹调的影响较小,温度升高,脂肪融化时会失去一部分。
维生素
1、洗涤时减少流失 2、蔬菜现洗现切现炒(不宜太小太细) 3、用油进行炒、熘
矿物质
1、铁:从铁炊具中获得,提倡使用中国铁锅。从食品中获得:如猪肝、 瘦肉、菠菜。 2、碘:选择适宜硬度的饮用水;食盐。 注意:选择适宜的烹调方式——加工方式不同,食品的吸收率不同。 不同菜肴的搭配,补充单一营养成分的不足; 不同种类粮食的配比食用,或混合烹煮。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
——发展时期
食物品种增加;食品加工进步,出现食品加工作坊;烹饪手法多样化; 饮食器具由厚重向精细方向发展,出现瓷器;饮食生活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已设有专门管理饮食的官职。如膳夫、庖夫、内饔(音yōng熟食)、享(烹)人、 鱼人、鳖人、凌(冰)人、醢(音hǎi古指肉酱)人、醯(音xī古指醋)人、盐人。 食礼食俗改革,汉代后纳入儒家规范,讲究食有等差、尊长敬客,无味 调和; 这时已注重饮食卫生和食忌,以及按时令节气来调味。《礼记·内则》 上载:“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盐。”“不食雏鳌、狼去肺、 狗去肾、狸去■(音ji),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指鱼的肠)、鳖去 丑。”
不用。
烹饪是一门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方面的知识, 选料、烹制、调味、营养卫生等方面和生物、物理、化学、医学等 一系列学科有密切关系,又与历史、美学有关;科学的进步,社会 的发展总是不断地促进烹饪技术。 我国烹饪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享有“烹饪王国”之美称。早 在两千多年前“内经、素问”中就提出:“五谷为食,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明食品原料是人民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 并强调“食有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尝”,指出烹饪技术十分重 要,对烹调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艺术要求,要求制作出的菜肴,味美 纯正,绚丽多彩,在菜肴成品的色、香、味、形、质、觉等方面, 显示出高超的技术性和艺术性,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中国烹饪中华民族烹调饮食活动诸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
外延包括烹调生产、产品和消费三部分。
“烹调”一词出现于宋代,烹饪指煮熟食物,而当烹饪发展到一定阶段—
—调味品出现后,烹调才得以产生。烹饪最初的目的是熟食。而烹调最初的 目的是美食。
近数十年来,烹调一词逐渐分化,除指烹饪生产外,还包括烹饪工艺。 “料理”与“烹调”大致相同,出现于唐代,流传到日本,我国后来弃之
一、我国膳食结构的特点 1、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荤素配合,主副食搭配,纤维 素含量丰富。 2、色香味形俱佳,防“西方膳食”引起的营养性疾病 3、碳水化合物的比重过大,蛋白质摄入过于单一、质量较差。 对比:西方膳食由于动物性食物比重过大,导致肥胖、冠心病、糖尿病
均衡饮食的原则: 1、膳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符合人体生长发育 的 要求,防止营养过剩或不足。 2、了解食品中各营养素的供给量,以及人体每 天对各营养素的需求量,并分析不同的烹调方法 中食品营养素的可吸收程度。 人体营养素的需求量与年龄、性别、体重、身体 状况、劳动强度密切相关。
维生素B12:促进血细胞的生成与成熟,缺乏导致恶性贫血、胃酸缺乏
肉及肉制品、鱼、蛋、家禽、乳品中富含。 (2)维生素C
必不可少的强还原剂,促进伤口愈合、骨骼正常生长
水果、新鲜蔬菜中,尤其是酸性水果如橘、酸枣、番茄中富含。
(五)矿物质
需要量较多:钙、镁、钠、钾、磷、硫、氯等。 较易缺乏的:钙、铁、碘。 1、钙: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促进血凝结和肌肉运动。 来源:牛奶、奶制品、粮、豆、绿色蔬菜、水产品(鱼骨) 2、铁:构造血红蛋白,缺乏引起缺铁性贫血
6、减少食用食糖及其制品,尽量控制饮酒。
中国烹饪的基础知识
烹饪的起源与概念GO 中国烹饪简史GO 中国烹饪风味流派
GO
烹饪的起源与概念
《易· 鼎》“以木巽火,烹饪也。”
《左传· 昭公二十年》“和如羹也。水火醯(醋)醢(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xi hai)盐梅以亨鱼肉” 注:“烹,煮也。” 《仪礼· 士昏礼》“皆饪”孔颖达疏:“饪,熟也。”
夏商时期——萌芽时期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已出现了五谷六畜;这个时候发明了酿酒;饮食 器具丰富化也相当讲究,仅酒器一类就有爵、尊、彝(音Yi)、觥(音公)等。 食物面扩大到食鱼、食贝、食鹿、食狗、食猪;开始出现有关烹饪的经验之 谈(《吕氏春秋·本味》);食礼为席地而坐,分餐而食;各阶层等级森严、 食不逾次。发展状况不平衡,至有不粒食、不火食。
2、分类:
完全蛋白质:含全部必需氨基酸,且量足,比例适宜;如乳类中的酪蛋白 半完全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但含量太少,或比例不适宜, 如米、麦、土豆中的醇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