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方法答案法答案

合集下载

第十五章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方法答案法答案

第十五章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方法答案法答案

第十五章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方法答案一.选择题1-7 ③③②④①④二.判断题1-4是否否否5-9 是是是是是三.名词解释cot:是DNA复性的动力学常数,数值上等于单链DNA初始浓度Co和复性完成一1.12半所需时间的乘积,其大小代表DNA顺序的复杂程度。

2 增色效应: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四.问答题1、RNA比DNA更不稳定,为什么?RNA的磷酸酯键易被碱水解,因为RNA的核糖上有2 ’-OH,在碱作用下形成磷酸三酯,磷酸三酯极不稳定,随即水解产生核苷2’,3’-环磷酸酯。

该环磷酸酯继续水解产生2’-核苷酸和3’-核苷酸。

DNA的脱氧核糖没有2 ’-OH,不能形成碱水解的中间产物,故对碱有一定抗性。

2、何谓变性?是否所有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能引起核酸变性,或者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都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变性作用是指核酸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双链解开,从而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但共价键并未断裂。

3、何谓Southern杂交?何谓Northern杂交?它们的原理和用途是什么?Southern杂交是将凝胶电泳分开的DNA限制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进行杂交。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DNA样品固定在固相载体上,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在与探针有同源序列的固相DNA的位置上显示出杂交信号。

该项技术广泛被应用在遗传病检测、DNA 指纹分析和PCR产物判断等研究中。

Northern杂交将变性的RNA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通过分子杂交以检测特异的RNA。

原理:在变性条件下将待检的R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继而按照同Southern Blot相同的原理进行转膜和用探针进行杂交检测。

用途: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及其含量。

4、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核酸研究有何用途?分离DNA分子大小从上百kb到数百bp, 凝胶电泳后可以用嵌合荧光染料显色,凝胶电泳后核酸样品可用多种方法自凝胶上回收。

核酸问题及答案

核酸问题及答案

核酸问题及答案定义类1、什么是核酸。

核酸(Nucleic Acids)是一种主要位于细胞核内的生物大分子,其充当着生物体遗传信息的携带和传递。

DNA分子含有生物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为双链分子,其中大多数是链状结构大分子,也有少部分呈环状结构,分子量一般都很大。

RNA主要是负责DNA遗传信息的翻译和表达,为单链分子,分子量要比DNA小得多。

核酸存在于所有动植物细胞、微生物和病毒、噬菌体内,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对生物的生长、遗传、变异等现象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核酸广泛存在于所有动物、植物细胞、微生物内、生物体内核酸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

不同的核酸,其化学组成、核苷酸排列顺序等不同。

根据化学组成不同,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简称RNA和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DNA是储存、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转移核糖核酸,简称tRNA,起着携带和转移活化氨基酸的作用;信使核糖核酸,简称mRNA,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核糖体的核糖核酸,简称rRNA,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2、核酸的性质?a.化学:①酸效应:在强酸和高温,核酸完全水解为碱基,核糖或脱氧核糖和磷酸。

在浓度略稀的的无机酸中,最易水解的化学键被选择性的断裂,一般为连接嘌呤和核糖的糖苷键,从而产生脱嘌呤核酸。

②碱效应1.DNA:当PH值超出生理范围(pH7~8)时,对DNA结构将产生更为微妙的影响。

碱效应使碱基的互变异构态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影响到特定碱基间的氢键作用,结果导致DNA 双链的解离,称为DNA的变性2.RNA:PH较高时,同样的变性发生在RNA的螺旋区域中,但通常被RNA的碱性水解所掩盖。

这是因为RNA存在的2`-OH参与到对磷酸脂键中磷酸分子的分子内攻击,从而导致RNA的断裂。

③化学变性:一些化学物质能够使DNA/RNA在中性PH下变性。

由堆积的疏水剪辑形成的核酸二级结构在能量上的稳定性被削弱,则核酸变性。

15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王镜岩生物化学(全)

15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王镜岩生物化学(全)

(3)低盐变性:<0.01mol/l时,由于 磷酸基的静电斥力,可以配对的碱 基无法相互靠近。 (4)变性剂:尿素 、甲醛 ,可以打 开氢键
2. 核酸变性的特点
• (1)一系列物化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 : 紫外吸光度值升高,粘度降低,浮力密 度升高,酸碱滴定曲线改变等 • (2) 变性作用发生在一个很窄的温度 范围内 。 • 通常把加热变性使DNA的双螺旋结构失去 一半时的温度称为该DNA的熔点或熔解温 度,用Tm表示。DNA的Tm值一般在82— 95℃之间
(3) 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存在于细菌体内的,专门降
解外源 DNA ,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中的某种
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 切酶。 往往与一种甲基化酶同时成对地存在。识别相 同的碱基序列,当内切酶作用位点上的某一些碱基
被甲基化修饰后,限制酶就不能再降解这种DNA了。
1. 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
(1)热变性:加热使氢键断裂,碱基分子内 能升高,碱基堆积力减小,使用最广泛。缺 点是高温可能引起酯键断裂,得到长短不一 的单链DNA;80~100℃ (2)酸碱变性:在pH<4.5或pH>11即可引起变 性。在制备单链DNA时优先采取pH=11.3的碱 变性,全部氢键都被淘汰。
(2)、有足够的温度以破坏无规则的
链内氢键,但又不能太高,否则配对碱 基之间的氢键又难以形成,一般用比Tm低
20--25℃的温度。
将热变性的DNA骤然冷却时,DNA不可能
复性。缓慢冷却时,可以复性---退火。
(3)、DNA的性质也影响复性
DNA的片段越大,复性越慢。
DNA的浓度越大,复性越快。
重复序列越多,复性越快。

2019华南理工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865有机化学与874生物化学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华南理工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865有机化学与874生物化学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

2019华南理工食品科学与工程考研865有机化学与874生物化学考试真题试卷与真题答案《2019华南理工大学考研874生物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共四册)》由致远华工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官方教学研发团队与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专业的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华南理工考研874生物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共四册)》全书编排根据参考书目:《食品生物化学》(第二版)宁正祥、赵谋明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生物化学》(第三版)沈同、王竟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提要:1、华工轻工食品学院院系解读+华南理工大学874生物化学考试解读;2、2004-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874生物化学考研真题及2007-2016年874生物化学考研真题答案;3、874生物化学重难点内容解析。

(注意:华工指定书目虽然是王镜岩的《生物化学》,但实际考察的内容以华工本校老师宁正祥的《食品生物化学》这本教材为主)《2019华南理工大学考研874生物化学复习全析(含真题与答案)》通过提供院系专业相关考研内部信息,总结近年考试内容与考录情况,系统梳理核心考点与重难点知识点,并对历年真题进行透彻解析,令考生不再为信息匮乏而烦恼,同时极大提高了复习效率,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适用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环境与能源学院:环境生态学适用科目:874 生物化学内容详情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一、内部信息必读:网罗华工该专业的考研各类内外部信息,有助于考生高屋建瓴,深入了解华工对应专业的考研知识及概况,做到纵观全局、备考充分。

内容包括:院校简介、专业分析、师资情况、历年报录统计、就业概况、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核酸化学(习题附答案)

核酸化学(习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1 解链温度(Tm值)答案: 又称DNA的熔解温度,引起DNA发生“熔解”的温度变化范围只不过几度,这个温度变化范围的中点称为熔解温度(Tm)或解链温度。

2 增色效应答案: 当双链DNA解链(变性)为单链DNA时,碱基更加外露,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3 减色效应答案: 当单链DNA又重新配对,形成双链DNA时,由于碱基之间电子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又明显降低的现象。

4 DNA变性答案: 一定条件下,双链DNA解链为单链DNA的现象。

5 DNA复性答案: 除去变性因素后,互补的单链DNA重新结合为双链DNA的现象。

6 分子杂交答案: 变性后的单链DNA与具有一定同一性序列的DNA链或RNA分子结合形成双链的DNA-DNA或DNA-RNA杂交分子的过程。

二、填空题1 第二信使的英文是。

答案: Second2 核苷酸的组成成分有、和。

答案: 磷酸,碱基,戊糖3 核苷由和组成,通过键连接而成。

答案: 碱基,戊糖,N-C糖苷键4 单核苷酸由和组成,单核苷酸是的酯。

答案: 核苷,磷酸,核苷,磷酸5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答案: 核苷酸6 组成核酸的戊糖有和两种,根据所含戊糖的不同可将核酸分为和两大类。

答案: 核糖,脱氧核糖,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7 DNA主要存在于并与结合而集中在染色体。

答案: 细胞核(基因组),蛋白质8 RNA主要存在于,根据其功能又可分为、和三种。

答案: 细胞质,r RNA,m RNA,t RNA9 DNA的二级结构是结构。

答案: 双螺旋10 核酸分子中单核苷酸之间靠键相连接,而互补的碱基之间靠键相配对。

答案: 磷酸二酯键,氢键11 在DNA中碱基互补的规律是和。

答案: A=T,G≡C12 在RNA局部双螺旋中碱基互补的规律是和。

答案: A=U,G≡C13 在ATP中有个高能磷酸键。

答案: 214 t RNA的二级结构为形,其柄部称为臂,顶部的环称为,环的中间含有。

核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核酸的重要理化性质

RNA本身只有局部的双螺旋区,所以变性行 为所引起的性质变化没有DNA那样明显。 利用紫外吸收的变化,可以检测核酸变性的 情况。 因为天然状态的DNA在完全变性后,紫外吸 收(260 nm)值增加25-40%.而RNA变性后, 约增加1.1%。 增色效应:变性后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 收率(A260)比变性前明显增加,这种现象 称为增色效应.

2.DNA变性后的表 现


A260值增加 粘度下降 浮力密度增大 分子量不变
3.DNA的热变性和解链温度(Fra bibliotekm)
用加热的方法使DNA变性叫做热变性 DNA的变性过程是突变性的,它在很窄的温度 区间内完成。因此,通常将DNA的变性达到 50%时,即增色效应达到一半时的温度称为 DNA的解链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Tm也称熔解温度或DNA 的熔点。
DNA复性
5、核酸的杂交(hybridization)



热变性的DNA单链,在复性时并不一定与同源 DNA互补链形成双螺旋结构,它也可以与在某 些区域有互补序列的异源DNA单链形成双螺旋 结构。 这样形成的新分子称为杂交DNA分子。DNA单 链与互补的RNA链之间也可以发生杂交。 核酸的杂交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中具有 重要意义。
核 酸 的 杂 交
核酸杂交的应用


Southern blotting(Southern 印迹) Northern blotting(Northern 印迹) Western blotting(Western 印迹)
三、核酸的水解
1.核酸的酸解和碱解



核酸分子中的磷酸二酯键可在酸或碱性条件下水解切断 (降解)。 酸对核酸的作用因酸的浓度、温度和作用时间不同而不 同。嘌呤碱基比嘧啶碱基易被水解下来。 DNA和RNA对碱的耐受程度有很大差别。例如,在 0.3-1 mol/L NaOH溶液中,在室温至370C条件下 RNA几乎可以完全水解,生成2′-或3′-磷酸核苷; DNA在同样条件下则不受影响,若加温至1000C,4个 小时也可得到小分子的寡聚脱氧核苷酸。这种水解性能 上的差别,与RNA核糖基上2′-OH的羟基参与作用有 很大的关系。在RNA水解时,2′-OH首先进攻磷酸基, 在断开磷酯键的同时形成环状磷酸二酯,再在碱的作用

核酸化学__习题及答案

核酸化学__习题及答案

核酸化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5.反密码子(anticodon)6.顺反子(cistron)7.核酸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8.退火(annealing)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11.噬菌体(phage)12.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13.DNA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 m)14.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15.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二)填空题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_________于____年提出的。

2.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

3.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______位置不带羟基。

4.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主要位于____中,RNA主要位于____中。

5.核酸分子中的糖苷键均为_____型糖苷键。

糖环与碱基之间的连键为_____键。

核苷与核苷之间通过_____键连接成多聚体。

6.核酸的特征元素____。

7.碱基与戊糖间是C-C连接的是______核苷。

8.DNA中的____嘧啶碱与RNA中的_____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

9.DNA中的____嘧啶碱与RNA中的_____嘧啶碱的氢键结合性质是相似的。

10.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______关系。

11.给动物食用3H标记的_______,可使DNA带有放射性,而RNA不带放射性。

12.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__,每匝螺旋有___对碱基,每对碱基的转角是___。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第15章、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上册P502)本章重点:1、核酸的水解,2、核酸的紫外吸收,3、核酸的变性和复性本章的主要内容:(一)核酸的水解:所有糖苷键和磷酸酯键都能被水解。

(1)酸水解:糖苷键比磷酸二酯键易被水解,嘌呤碱糖苷键比嘧啶碱更易水解。

(2)碱水解:磷酸酯键易水解,RNA比DNA易水解,因为RNA核糖上有2‘-OH,水解过程见P502。

(3)酶水解:为水解磷酸二酯键的酶,专一水解核酸的为核酸酶。

1.核酸酶的分类:按底物专一性分为RNase(核糖核酸酶)和DNase(脱氧核糖核酸酶)。

按对底物作用方式分为内切酶(作用点在核糖核酸酶内部)和外切酶(作用点在末端)。

2.RNase:如牛胰核糖核酸酶(EC 2.7.7.16),内切酶,作用位点为嘧啶核苷(Py)-3‘-磷酸与其他核苷酸之间的连键。

3.限制性内切酶:为DNase。

剪裁DNA的工具,可用于核酸测序和基因工程。

在细菌中发现,目前已找到限制性内切酶数千种。

限制性内切酶往往与甲基化酶成对存在,自身酶作用位点的碱基被甲基化,内切酶不再降解,因而可识别和降解外源DNA。

断裂位点处常有二重旋转(轴)对称性(回文结构,正读反读相同),在特定位点两条链切断后形成粘末端或平末端。

限制性内切酶命名:如E. coR Ⅰ,第1个字母E(大写),为大肠杆菌(E.coli)属名的第一个字母,第2、3两个字母co(小写)为种名头两个字母,第4个字母R,表示菌株,最后一个罗马字为该细菌中已分离这一类酶的编号。

(二)核酸的酸碱性质:核苷和核苷酸都是兼性离子,碱基和磷酸基均能解离,见P505,具有酸碱性。

由于DNA酸碱变性,使酸碱滴定曲线不可逆。

(三)核酸的紫外吸收:嘌呤环与嘧啶环具有共轭双键,核苷和核酸的吸收波段在240~290nm,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蛋白质最大吸收值280nm)。

(1)可用于测样品纯度(测吸光度A):A260/A280比值,纯DNA应大于1.8,纯RNA应达到2.0,若样品混有杂蛋白,比值明显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研究方法答案
一.选择题
1-7 ③③②④①④
二.判断题
1-4是否否否
5-9 是是是是是
三.名词解释
cot:是DNA复性的动力学常数,数值上等于单链DNA初始浓度Co和复性完成一1.
1
2
半所需时间的乘积,其大小代表DNA顺序的复杂程度。

2 增色效应: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称增色效应,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四.问答题
1、RNA比DNA更不稳定,为什么?
RNA的磷酸酯键易被碱水解,因为RNA的核糖上有2 ’-OH,在碱作用下形成磷酸三酯,磷酸三酯极不稳定,随即水解产生核苷2’,3’-环磷酸酯。

该环磷酸酯继续水解产生2’-核苷酸和3’-核苷酸。

DNA的脱氧核糖没有2 ’-OH,不能形成碱水解的中间产物,故对碱有一定抗性。

2、何谓变性?是否所有能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能引起核酸变性,或者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都能引起蛋白质变性?
变性作用是指核酸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双链解开,从而核酸的天然构象和性质发生改变,但共价键并未断裂。

3、何谓Southern杂交?何谓Northern杂交?它们的原理和用途是什么?
Southern杂交是将凝胶电泳分开的DNA限制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进行杂交。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检测的DNA样品固定在固相载体上,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在与探针有同源序列的固相DNA的位置上显示出杂交信号。

该项技术广泛被应用在遗传病检测、DNA 指纹分析和PCR产物判断等研究中。

Northern杂交将变性的RNA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通过分子杂交以检测特异的RNA。

原理:在变性条件下将待检的R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继而按照同Southern Blot相同的原理进行转膜和用探针进行杂交检测。

用途: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及其含量。

4、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核酸研究有何用途?
分离DNA分子大小从上百kb到数百bp, 凝胶电泳后可以用嵌合荧光染料显色,凝胶电泳后核酸样品可用多种方法自凝胶上回收。

5、为制备变性胶,常在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添加什么变性剂?它们有何用途。

为制备变性胶,常在琼脂糖凝胶中添加氢氧化甲基汞或甲醛,RNA在变性凝胶中电泳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才与迁移率成反比。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添加8mol/L尿素或98%甲酰胺,DNA和RNA的二级结构已被破
坏,其电泳迁移率与单链Mr的对数呈理想的反比关系。

6、为什么羟基磷灰石柱呈析能分开单链和双链核酸?
由于核酸的磷酸基可与羟基磷灰石的钙离子作用,从而被吸附其上,这种吸附力决定于核酸的性质,受分子大小的影响较小。

双链核酸分子刚性较强,呈伸展状态,其磷酸基有效分布在表面;而变性或单链核酸分子较柔软,呈无规线团结构,有些磷酸基折叠在分子内。

因此,双链核酸的吸附力比单链强,双链DNA的吸附力比双链RNA强,而DNA-RNA杂交分子的吸附力介于两者之间。

7、简要说明oligo(dT)柱制备poly(A)+mRNA的原理和主要操作步骤。

真核生物细胞的mRNA在3’端通常带有poly(A)尾巴,利用与固体支持物相偶联的寡聚脱氧胸甘酸(oligo(dT))与poly(A)结合,即可将poly(A)+mRNA从总RNA中分离出来。

步骤:①在高浓度盐的TES缓冲液中将RNA样品上柱,使poly(A)与oligo(dT)结合,洗掉柱上非特异吸附的RNA。

②用不含盐的TES缓冲液将mRNA洗脱。

8、提取DNA和RNA主要应注意什么?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提取DNA时应尽量避免核酸酶和机械切力对DNA的降解作用。

目前较长用的方法是在细胞悬液中直接加入2倍体积含1﹪SDS的缓冲液,并加入广谱蛋白酶最后浓度达100 g/mL,在65℃保温4h,使细胞蛋白质全部降解,然后用苯酚抽提,除净蛋白酶和残留的蛋白质。

含DNA的水相在有盐存在的条件下加二倍体积的乙醇,低温放置使DNA沉淀出来。

DNA制品中含有的少量RNA可用不含DNase的RNase分解除去。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也是实验室制备高质量DNA常用的方法。

制备RNA特别需要注意三点:(1)所有用于制备RNA的玻璃器皿都要经过高温烘烤,塑料用具经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用具要用0.1%焦碳酸二乙酯(DEPC)处理,再煮沸以分解和除净DEPC.试验者应戴消毒手套。

(2)在破碎细胞的同时加入强的蛋白质变性剂使RNase 失活。

(3)在RNA反应体系中加入RNase的抑制剂。

现在常用于制备RNA方法有两个:(1)用酸性胍盐、苯酚、氯仿提取。

(2)用胍盐/氯化铯法。

9、Sanger提出的酶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是什么?有何划时代的意义?
Sanger提出的酶法测定DNA序列的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将待测序DNA样品作为模板,在引物和底物(dNTP)其中一种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共分为四组,每组按一定比例加入一种底物类似物(ddNTP)。

它能随机参入合成的DNA链,一旦惨入后DNA合成立即终止。

于是各种不同大小片段的末端核苷酸必定为该种核苷酸,片段的长度也可以代表相应核苷酸的位置。

将各组样品同时进行含变性剂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放射自显影的图谱可以直接读出DNA的核苷酸序列。

该方法简单快捷,极大的简化了DNA测序的方法。

许多物种的DNA序列得以知道,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和基因治疗等方面。

现在测序技术的改进现已无需制备单链模板,只需有特异引物,可以直接用双链DNA进行测序。

10、何谓DNA芯片?DNA芯片有何用途?
DNA芯片或称DNA微阵,是以硅、玻璃、微孔滤膜等材料作为承载基片,通过微加工技术,在其上固定密集的不同序列DNA微阵列,一次检测即可获得大量的DNA杂交信息。

DNA芯片的用途十分广泛,它是分析基因组或是其表达信息的重要技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测定基因型、基因突变和多态性
(2)DNA的重建测序(3)测定基因的表达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