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港主城港区古老背作业区海汇综合码头二期工程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完整word版)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简本1 规划概况宜昌港总体规划的范围为宜昌市所辖长江岸线和主要的支流航道岸线。

宜昌港长江干流岸线航道总里程232公里,含长江左、右两岸岸线,岸线总长度434公里(干流主江岸线)。

其中:左岸起于牛口(巴东界),止于鸭子口(荆州界),岸线全长254公里;右岸起于老黄岩(巴东界),止于车阳河(荆州界),全长180公里。

此外,长江右岸百里洲岸线长度34公里也纳入本次规划范围.除长江干流航道,纳入本次规划的长江支流航道包括:香溪河、清江、黄柏河、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吒溪河等。

宜昌港的性质:宜昌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服务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渝东鄂西地区对外物资交换的重要贸易口岸以及适应三峡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枢纽性节点.未来宜昌港将通过加快“三城六区一中心”建设,推进港口新城发展,完善翻坝运输体系,全面实现宜昌港转型升级,打造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宜昌港的功能:根据宜昌港的性质和发展定位,结合腹地经济形态和发展特点,港口的功能定位为以“翻坝转运”、“工业输出”、“西部出海”、“三峡旅游”四大功能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性枢纽港口。

宜昌港的发展规模:预测宜昌港2025和2035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6900万吨、25600万吨,预测到2025年集装箱的吞吐量为100万TEU左右,2035年的集装箱的吞吐量约为200万TEU左右.2025和2035年客运吞吐量将达到700万人次和1400万人次,2015 ~2025年和2025~2035 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和8%。

从宜昌港的总体性质与功能出发,根据宜港岸线资源分布、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沿江产业特点等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本次规划修订与上一轮规划在港区功能上的差异,本次规划沿用了上一轮的港区划分和命名,将宜昌港划分为:主城港区、秭归港区、兴山港区、宜都港区、枝江港区和长阳港区.根据港口功能特点和行政区划要求,将6个港区进一步划分为33个作业区(作业区的划分与上一轮规划相比,进行了适当调整,详见表5-1)。

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工程

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工程

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工程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工程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是一项涉及港口建设、码头设施、交通网络等领域的大型综合工程。

工程背景荆州市位于长江中游,具有丰富的水运资源,是湖北省重要的制造业和物流中心之一。

为了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和物流业的发展,荆州市政府启动了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工程。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座能够满足货运、客运、旅游、交通等多方面需求的先进综合码头,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工程规模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工程的总投资约为22亿元,总占地面积约为70万平米,其中港区用地面积约为30万平米。

该工程包括港口码头设施、陆路交通设施、仓储和物流设施、商业服务区等多个方面。

其中,港口码头设施主要包括:•1座4万吨级散货泊位•1座2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座1.5万吨级客运泊位•1条长达900米的装卸岸线陆路交通设施包括与码头配套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网络,可实现多方式的货物运输。

功能与作用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工程的建设,将为当地运输事业带来显著的变化。

首先,码头设施的升级和完善将提高货物装卸效率和运输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损耗率,对节约能源和环保具有积极作用。

其次,该工程将整合码头和陆路交通资源,使区域交通运输系统更加完善和高效,促进联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第三,码头工程的建设将为当地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朱家湾码头将成为荆州市一道独特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前景展望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工程的建成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提高荆州市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和城市综合实力。

随着国家物流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工程将进一步提高区域物流产业的整合程度和竞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码头测量总结

码头测量总结

宜昌港主城港区古老背作业区海汇综合码头二期工程施工测量总结重庆路港市政工程有限公司2014年7月测量总结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海汇综合码头二期工程,位于长江中游左岸,地处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

码头结构为高桩梁板式,码头平台长300米,宽30米,共40榀排架,排架间距7.8米,其中水上钢管桩4段40排共160根,钻孔灌注桩3段40排共120根。

二、测量控制的布设:由于工地上由较多的鹅卵石组成,所以控制点的选址至关重要。

先以同等精度复核业主提供的控制点,满足要求后,在便于观测和设标的位置设立几个稳固的控制点,再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测量出新控制点坐标,并反复复核,报监理并认可。

三、建立施工坐标系:为了便于计算,根据坐标轴旋转、平移转建立施工坐标系,以ESZ1为原点,EZS1至EZS2为y轴的施工坐标系:点A原测量坐标(Xa,Ya),转换为施工坐标系的坐标(X1,Y1)X1=(Xa-XEZS1)·cosa+(Ya-YEZS1)·sinaY1=(Ya-YEZS1)·cosa-(Xa-XEZS1)·sina点A为施工坐标系的坐标(X1,Y1),转换成测量坐标系的坐标(Xa,Ya) Xa= XEZS1+ X1·cosa-Y1·sinaYa= YEZS1+ X1·sina+Y1·cosa其中XEZS1=3380125.661 YEZS1=539059.372 a=349度16分37秒四、钢管桩与灌注桩的测量:(1)、钢管桩的计算与测量①、钢管桩坐标的计算业主地勘完成后,接着就要进行打桩。

由于钢管桩的直径是1m,图纸提供的坐标只有钢管桩中心的位置,仪器只能测量钢管桩外围一圈的位置,所以钢管桩外围距离中心就有50cm,测量时就要计算出通过仪器看到钢管桩外围中心的坐标。

计算时要先计算出测站点、钢管桩的水平距离与角度为坐标反算,然后通过测站点坐标、水平距离、角度计算出钢管桩的坐标为坐标正算,其中水平距离要减去钢管桩中心到外围的50cm。

宜昌港主城港区古老背作业区海汇综合码头二期工程

宜昌港主城港区古老背作业区海汇综合码头二期工程

宜昌港主城港区古老背作业区海汇综合码头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工程建设概况及选址可行性1.1 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长江中游左岸,地处湖北省宜昌猇亭区古老背居委会辖区,距宜昌市中心约24km。

拟建工程建设规模为3000t级件杂货进出口泊位5个,其中散货进口泊位1个,散货出口泊位1个,通用进出口泊位3个,设计吞吐量460万t/a,其中散货进出口340万t/a,件杂货进出口120万t/a。

新建的5个泊位中,1#泊位为散货进口泊位,主要装卸黄砂;2#泊位为散货出口泊位,主要装卸磷精矿;3#~5#泊位为通用泊位,主要装卸钢材、机电设备、化肥等件杂货,兼顾散货进出口。

码头前沿线布置与在建的一期工程平齐。

拟建1#泊位至5#泊位从上游至下游连续布置,码头平台总长度500m,宽30m,平台顶高程50.50m。

码头平台与后方陆域通过一跨空心板衔接,陆域高程50.50m。

后方陆域与码头平台连片布置,位于码头平台与新洋丰公司江侧院墙之间。

陆域呈梯形,上游端窄(约125m),下游端宽(约200m),共占地124亩。

1#、2#泊位后方陆域布置两个散货堆场,总面积6840m2。

3#、4#、5#泊位后方陆域前方布置3个散货堆场,总面积3600 m2,后方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2个件杂仓库、2个钢材堆场,面积分别为2376m2、2574m2、2600m2、2600m2。

1.2 选址可行性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宜昌港总体规划及猇亭经济开发区等相关规划,与规划内容相协调,项目建设合理。

2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2.1 水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各监测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标准。

2.2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结论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评价因子浓度值均未出现超标情况,各类污染物标准指数均小于1,SO2、NO2、PM10和TSP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

现浇护轮坎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现浇护轮坎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的有关规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的有关规定。
3
混凝土的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的有关规定。
1
2
3
4
5
6
7
1
前沿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直
10
2
顶面标高
±10
3
顶面宽度
±10
4
平整度
8
5
相邻段表面高差
5
6
钢护角对接表面高差
3
\
7
预埋铁件位置
20
允许偏差项目共检测点,合格点,合格率
施工单位检验结果
分项工程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
年月日年月日
监理单位检验结论
监理工程师:年月日
现浇护轮坎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单位工程
宜昌港主城港区古老背作业区综合码头1#泊位工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检验部位
施工单位
项目负责人
质量检验标准名称及编号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表2.8.7.6
质量标准规定
施工单位检验记录
监理单位检验记录
主要检验项目
1
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护轮坎下部预留的排水孔口应与面层接顺且无堵塞。

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宜昌海汇码头灌注桩施工方案总结一、桩基施工概况拟建场区位于宜昌市猇亭区马家溪长江中游左岸,码头北距长江宜昌公路大桥3。

60km,距宜昌市中心城区约24km,下游至武汉约280km,场地东南侧毗邻临江路和先锋路,背靠湖北新洋丰肥业有限公司厂区;规划二期码头起点坐标:X=3380125.661、Y=539059.372,终点坐标:X=3380635。

186、Y=538962。

758,沿岸线长520m,隶属猇亭区长江居委会管辖范围.宜昌港主城港区古老背作业区海汇综合码头二期工程码头结构为高桩梁板式,码头平台长度500m,宽度为30m,共67榀排架,本次施工范围为28-67排架。

码头E-G排架基础采用Φ1000钻孔灌注桩,每榀排架设3根直桩,桩顶设计标高47。

0m。

码头上部结构由横梁、前边梁、后边梁、轨道梁、纵梁、面板、钢系缆平台和钢靠船构件等组成。

二、工程地质本工程路上钻孔桩地质为回填卵石及红砂岩地质,上游四排钻孔灌注桩在7m左右一下为红砂岩,其余全是回填卵石.三、施工方法1、工艺流程本工程码头陆上桩基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具体施工流程图如下:2、桩基布置根据施工进度,项目部拟计划在E-F-G排架钻孔灌注桩布置12台冲击钻机.为避免钻机在作业过程中相互干扰,每两个轴线只布置一台钻机,钻机在轴线上呈梅花布置。

3、钢护筒制作及埋设1)钢护筒制作该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区域为砂(泥)卵石,该地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其护壁难度大,桩基施工顶部需设置临时钢护筒,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埋设外临时钢护筒和内临时钢护筒。

桩基砼浇筑完成后及时拔除临时钢护筒,外临时钢钢护筒设计长度1.5m,内径为Φ150cm,内临时钢护筒设计长度3.0m-4。

5m,内径为采用厚度为Φ120cm。

钢护筒采用厚度为10mm的A3钢板卷制而成。

为避免运输过程导致变形,钢护筒的制作加工均在现场进行加工,经检查合格后再吊装至桩位进行安装。

2)护筒加工精度要求钢护筒椭圆度≤10mm;相邻管节管径差≤3mm; 轴线纵向弯曲≤10mm3)护筒埋设首先由测量定出各桩位中心点,然后用挖掘机挖出深1.5m的坑,然后回填黄土,用吊车或者挖机将外临时钢护筒精确安放到位,使用挖机下沉.在钻进至5—6米时,用吊车或者挖机安放内临时钢护筒.4、泥浆池与泥浆配制泥浆池在现场挖设,长3m,宽2m,深1。

宜昌港兴山港区峡口旅游码头改扩建工程(江西陆港)彭改2003版

宜昌港兴山港区峡口旅游码头改扩建工程(江西陆港)彭改2003版

五﹑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1.1﹑编制依据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运工程部分):《斜坡码头与浮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91-98);《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2010);《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67-1-2010);《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 248-2001);《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JTJ 297-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JTS-1-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 269-96;《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 268-96;1.2﹑编制范围招标文件中约定的码头平台及道路堆场等有关作业。

1.3﹑编制原则认真阅读、领会招标文件、招标图纸,明确工程范围、技术特点、工期、安全、质量等要求,全面响应招标文件。

1.4﹑工程概况1.4.1﹑工程建设地点与规模拟建改扩建工程位于香溪河峡口镇河段,距昭君文化博览园25km,距高岚民俗文化村30km,下距香溪河口约19km。

拟建工程上游约400m处为聚源码头,对岸为峡口港货运码头,港区后方紧邻宜秭公路。

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1)现有趸船利旧,并移至2#泊位;原有1#泊位另新建一艘尺寸为80X14X2.6m(长X宽X高)的钢质趸船,新建2#泊位利用1#泊位原有旧趸船,趸船尺寸为60X12X2.6m(长X宽X高),两趸船之间采用1座16.5X5.8X1.8m(长X宽X高)的1#连接趸和2座12X3m(长X宽)的铝制跳板连接,每艘趸船岸侧设置2个系船块体用于系缆作业。

宜昌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研究

宜昌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研究

鱼现代物流DOI:103963/jjssn.l006-8864.202L03.029宜昌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研究一、背景及意义2018年12月25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科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指出,依据区域经济总量、产业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联通度和人□分布等,统筹考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需要,结合“十纵十横”交通运输通道和国内物流大通道基本格局,选择127个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湖北省宜昌市成功入选30个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建设港□型物流枢纽城市将促进宜昌市及周边区域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提升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推动要素集聚,有效发挥宜昌市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节点优势,有利于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二、发展战略分析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倡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布局、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水平,将宜昌打造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推动港城融合,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建设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要与宜昌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产业布局衔接配套'系统整体优化,合理规划布局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科学安排建设时序,做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有序推进。

(2)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机制筹集建设资金;引入具有物流运作能力和经验战略的合作伙伴,促进投资主体和经营方式多元化发展,有 效配置资源。

政府要充分发挥在规划引导、基础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加强对现代物流业的宏观指导,加大扶持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港主城港区古老背作业区海汇综合码头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 工程建设概况及选址可行性1.1 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长江中游左岸,地处湖北省宜昌猇亭区古老背居委会辖区,距宜昌市中心约24km。

拟建工程建设规模为3000t级件杂货进出口泊位5个,其中散货进口泊位1个,散货出口泊位1个,通用进出口泊位3个,设计吞吐量460万t/a,其中散货进出口340万t/a,件杂货进出口120万t/a。

新建的5个泊位中,1#泊位为散货进口泊位,主要装卸黄砂;2#泊位为散货出口泊位,主要装卸磷精矿;3#~5#泊位为通用泊位,主要装卸钢材、机电设备、化肥等件杂货,兼顾散货进出口。

码头前沿线布置与在建的一期工程平齐。

拟建1#泊位至5#泊位从上游至下游连续布置,码头平台总长度500m,宽30m,平台顶高程50.50m。

码头平台与后方陆域通过一跨空心板衔接,陆域高程50.50m。

后方陆域与码头平台连片布置,位于码头平台与新洋丰公司江侧院墙之间。

陆域呈梯形,上游端窄(约125m),下游端宽(约200m),共占地124亩。

1#、2#泊位后方陆域布置两个散货堆场,总面积6840m2。

3#、4#、5#泊位后方陆域前方布置3个散货堆场,总面积3600 m2,后方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2个件杂仓库、2个钢材堆场,面积分别为2376m2、2574m2、2600m2、2600m2。

1.2 选址可行性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宜昌港总体规划及猇亭经济开发区等相关规划,与规划内容相协调,项目建设合理。

2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2.1 水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各监测污染物指标现状监测值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标准。

2.2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结论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范围内各监测点的环境空气评价因子浓度值均未出现超标情况,各类污染物标准指数均小于1,SO2、NO2、PM10和TSP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

2.3 声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根据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拟建项目监测点位海汇码头建设点东港界、南港界、北港界及码头前沿昼间噪声值为55.6~59.1dB(A),夜间噪声值为51.3~54.7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标准;长江中学昼间噪声值为55.8dB(A),夜间噪声值为44.5~45.2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2.4 生态环境现状宜昌江段是长江上、中游过渡区域,该江段兼有长江上游峡谷型河道和中游洪泛平原河道的特征。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使得宜昌江段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该江段的鱼类组成上具有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种类交汇的特点,既是中华鲟、白鲟、胭脂鱼等珍稀鱼类的栖息地和繁殖场,也是草鱼、青鱼、鲢、鳙、鳊、鳡、鳤等江湖洄游性鱼类的重要产卵场。

该江段的经济鱼类有圆口铜鱼、铜鱼、草鱼、鲢、瓦氏黄颡鱼、长吻鮈、南方鲇、长鳍吻鮈、圆筒吻鮈、鳊、鳡、鳙、青鱼、赤眼鳟、鳤、鳗鲡、鳜和鲌类等。

区域内农业植被占主导地位,没有发现珍稀物种。

工程所在区域存在少量农业养殖禽畜、常见鸟类,无等级保护动物。

根据鄂政函[2008]263号文,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范围已进行调整,将原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范围从80公里调整为50公里,并对功能区进行调整,葛洲坝坝下20公里江段为核心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上游10公里江段为缓冲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下游20公里江段为实验区。

调减的30公里江段作为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

本工程位于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范围内。

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1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海事部门的有关规定,评价要求到港施工和装卸货物船舶,严禁在港口水域排放舱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若确需排放的应由海事部门审核备案的宜昌长净2号污染物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

施工期固定引基础施工将造成施工水域悬浮物浓度增加,由于施工工程量较小,施工时间短,其产生的污染的范围很小,污染时间较短,影响程度较轻,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污染影响也随之结束。

港区生活污水收集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猇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B标准)后排放,对工程所在江段水环境没有污染影响。

3.2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施工期混凝土拌和作业、材料的运输和堆放等作业过程将对局部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结束。

营运期港区道路扬尘、汽车尾气、装卸机械废气及船舶废气对环境空气将产生一定污染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港区范围内,不会对本工程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污染影响。

3.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施工单机噪声中,打桩机、打桩船昼间分别在18m、56m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打桩施工阶段昼间85dB(A)的要求,夜间禁止打桩;除打桩外,其它各种施工机械单机作业产生的噪声对距施工场地昼间10m至60m、夜间20m至320m范围内的影响超过《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要求。

从本项目的施工过程来看,带来的主要影响还是材料运输车辆噪声,施工期间的材料运输依托后方318国道,对长江村和毛家岗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要做好施工期施工交通车辆的组织工作。

施工噪声的污染影响将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营运期港区机械作业噪声对厂界的影响昼间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要求,夜间有超标现象;夜间作业对环境保护目标毛家岗将产生影响。

船舶噪声对本工程周边陆域环境基本没有噪声污染影响。

3.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⑴对陆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本工程建设用地位于宜昌市古老背作业区,工程建设内容为码头5个泊位及4座引桥,不涉及陆域建设内容。

工程建成后将在临江大道外侧进行绿化,因此,工程建成后的陆域生态将优于现状水平。

⑵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①施工期工程施工期间禁止施工船舶在码头水域排放船舶生活污水和舱底油污水,确需排放的应由海事部门认定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

本工程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影响范围局限在作业点100m范围内,将破坏施工水域内底栖动物的生存环境,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也将造成一定的影响。

②营运期本工程的涉水部分包括固定引桥的水下基础,工程施工将导致局部河床地形地貌的改变;码头建成后,墩柱将导致河流流态和局部河床地形的变化,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江段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本码头营运期将导致码头前往来船舶密度加大,因此存在发生溢油事故的可能性。

码头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将对江段水生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计划,采取事故应急措施,控制事故污染的范围和程度,降低事故溢油对环境的影响。

本港区往来船舶均为国内运输船舶,不涉及外来生物入侵问题。

3.5 对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本工程码头位于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施工区域没有确定的产卵场存在。

建设施工期和运营期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噪声和振动有可能对中华鲟的栖息分布产生影响,对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产生干扰;施工及运营期的夜间照明可能改变中华鲟产卵场的光环境节律,影响中华鲟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栖息分布及生长发育。

涉水工程所造成的局部地形、流场等局部水环境条件改变可能会对局部水生生物分布产生影响;建设项目建设期排放的废水、废渣等入江可能导致局部水质条件改变,对局部水生生物产生短暂影响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自然繁殖效果。

码头建设和运营期的重物坠落可导致中华鲟致死、致伤事件。

码头营运期到港船舶频率的增加会增加中华鲟被螺旋桨致死致伤的概率,同时船舶的运行也会增加环境噪声值。

可采取合适的施工工艺和监管措施将其影响将至最低。

由于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水质、水文特征、河床质等因素影响不大,因而,对中华鲟及其自然繁殖的影响不大。

白鲟、达氏鲟数量稀少,且栖息和产卵主要位于长江上游江段,1995年以来葛洲坝下江段鲜有报道,因此本建设项目对白鲟、达氏鲟没有明显影响。

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应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对保护区的影响,具体包括:对施工期的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措施、采取繁殖期避让措施,加强风险事故防治,加强施工和运营期的科研监测和项目监管等。

鉴于本码头工程对中华鲟保护区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码头建设单位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以便保护区管理部门采用其他途径弥制、中华鲟及其保护区的损失,以利于中华鲟等水生生物的资源保护和恢复。

3.6 固体废物本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发生量约为54t,建筑垃圾总量约100~150t,施工期固体废物发生总量约为154~204t。

到港船舶固体废物发生量为16.2t/a;营运期港区生活垃圾发生量为42t/a。

陆域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建筑垃圾可用于场地回填或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到港船舶固体废物由宜昌长净2号污染物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来自疫情港口的船舶,其船舶固体废物如需岸上接收,经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并进行卫生处理后,由宜昌长净2号污染物接收船有偿接收并焚烧处理。

3.7 社会影响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程选址合理,符合宜昌市猇亭分区规划、宜昌开发区猇亭园区产业规划以及宜昌市港口总体规划。

本工程的建设是实现宜昌港口现代化的需要。

同时,本工程的建设将促进宜昌室经济发展,提升宜昌市城市整体功能,提高工程区域范围内人民生活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8 公众参与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在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部分被调查者支持本项目的建设,没有反对意见;大部分被调查公众通过标牌宣传、民间信息、电视、广播等途径对拟建项目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大部分公众对目前周围的环境质量状况较满意。

公众要求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落实项目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对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

3.9 事故风险码头发生事故风险主要为:船舶碰撞造成油箱破裂引起的燃料油泄漏事故。

丰水期在水流速度2.0m/s,风速和风向分别为1.6m/s、WS,5t柴油溢油事故后,连续油膜顺水流方向最大漂移距离为28.433km,最大漂移半径为693.44m;50t柴油溢油事故后,连续油膜顺水流方向最大漂移距离为89.638km;45t柴油溢油事故后,连续油膜顺水流方向最大漂移距离为79.69km。

溢油量为50t时,预测结果显示的油膜扩散最大直径可达到1644.40m。

本工程所在江段江宽为900~1200m。

因此,当油膜顺水流向下游漂移时油膜直径将逐渐超出所在江段的河宽,在两岸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变形,沿水流方向的扩散速度将被加强,但油膜面积基本不会变,形成的污染带长度将大于预测长度(油膜直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