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1 固体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3

合集下载

第九章 第3、4节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第九章 第3、4节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和分子的平均速率。当温度升高(降低)时,分子的平均


速率变大(变小),这使得单位时间内从液体表面飞出的
合 训

分子数增多(减少),饱和汽压变大(变小)。选项C正
· 能
课 确。
力 提


互 动
【答案】 C
·




菜单
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 新
◎名师点拨

探 究
对饱和汽压的理解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







第3节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练 ·








·




菜单
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







第4节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练 ·








·




菜单
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基 础
[学习目标]
· 能

课 堂
同,则表示相对湿度为100%。( √ )
提 升


·




菜单
物理·选修3-3

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9.2 液体

高中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9.2 液体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2 液体
学生实验一:
手指堵住注射器一端,然后压缩水与空气,判 断有何区别?
为什么空气容易压缩呢?
结论一: 液体分子比气体分子间距小得多
学生实验二:
将矿泉水倒入两个杯子里 现象说明:液体能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
结论二: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 的作用力小
学生实验三:
知识巩固② 弯成弧形的棉线所受张力的方向怎样?
知识巩固③ 液面对缝衣针的作用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吗?
不是
结论: 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 液面对回形针的作用其实是这层膜对它有作用
视频: 酒精滴入红墨水
红墨水滴入酒精
结论:不同液体其表面张力大小存在差异
将水和水银滴在干净的玻璃上有什么不同?将水和水 银分别倒入玻璃杯中,液面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吹出的肥皂泡是球形? 为什么叶面上的露珠总是球形的?
猜想: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实验验证】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考:为什么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呢?
二、液体表面张力
思考: 液体分子在表面层与它在液体、气体中分布有什 么不同,分子间作用力又是怎样的?
汽 表面层 液体
液体表面微观图
表面层分子间距比 较稀疏,
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 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
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五、液晶
思考:液晶是什么物质?
1.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 相似,具有各向异性的化合物.
2.液晶态是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中间态.
液体分子间距离比气体分子间距离大得多,跟非晶 体的微观结构非常相似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单元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一、单选题1.液体与固体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都具有确定的形状B.体积都不易被压缩C.物质分子的位置都确定D.物质分子都在固定位置附近振动2.下列关于液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B.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C.电子手表中的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能够发光D.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液晶3.大烧杯中装有冰水混合物,在冰水混合物中悬挂一个小试管,试管内装有冰,给大烧杯加热时,以下现象正确的是( )A.烧杯内的冰和试管内的冰同时熔化B.试管内的冰先熔化C.在烧杯内的冰熔化完以前,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D.试管内的冰始终不会熔化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金可以打造成类型不同的首饰,是非晶体B.金属整体表现为各向同性,故金属是非晶体C.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只能生成同一晶体D.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5.用内径很小的玻璃管做成的水银气压计,其读数比实际气压( )A.偏大B.偏小C.相同D.无法解释6.如图所示,一个有活塞的密闭容器(导热性良好)内盛有饱和水汽与少量的水,则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水的饱和汽压会增大B.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推进活塞,容器内水的饱和汽压不变C.温度保持不变,慢慢地拉出活塞,容器内水的饱和汽压会减小D.不移动活塞而将容器放在沸水中,容器内水的饱和汽压不变7.某一固体具有一定的熔点,那么它( )A.一定是晶体B.一定是非晶体C.是多晶体D.不一定是非晶体8.如图所示,布满了肥皂膜的金属框架上有一段质量不计的棉纱,现将金属框架下半部分的肥皂膜刺破,则棉纱将是如图所示中的( )A.B.C.D.9.要使水在100 ℃以上沸腾,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移到高山上去烧B.在锅上加密封的盖C.在水中加盐D.加大火力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鸭子从池塘中出来,羽毛并不湿——毛细现象B.细玻璃棒尖端放在火焰上烧溶后尖端变成球形——表面张力C.粉笔能吸干纸上的墨水——浸润现象D.布做的雨伞,虽然纱线间有空隙,却不漏雨水——毛细现象二、多选题11.(多选)经研究发现,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容易具有液晶态的分子有( )A.棒状分子B.碟状分子C.平板状分子D.单原子分子12.(多选)如图所示,ACBD是一厚度均匀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圆板.AB和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板从图示位置转90°后电流表读数发生了变化(两种情况下都接触良好).关于圆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板是非晶体B.圆板是多晶体C.圆板是单晶体D.圆板沿各个方向导电性能不同13.(多选)下列关于液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B.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C.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D.液晶分子和固态、液态分子的排列相同三、计算题14.空气的温度是8 ℃,水的饱和汽压为8.05 mmHg,此时水汽的实际压强为6 mmHg,求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15.在大气压强为1.013×105Pa的条件下,要使m=2.0 kg,t=100 ℃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至少需要多少热量?(水的汽化热L=2.26×106J/kg)16.如图是萘晶体的熔化曲线,由图可知,萘的熔点是________,熔化时间为________.若已知萘的质量为m,固态时比热容为c1,液态时比热容为c2,熔化热为λ,试完成下列表格.四、填空题17.对于晶体来说,在熔化过程中,外界供给晶体的能量,是用来破坏晶体的分子结构,增加分子间的_____能,所以温度__________.18.当液体与固体接触时,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有收缩趋势,称为________现象.若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有扩大趋势,称为________现象.19.1982年,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问世,使人类第一次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________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________.20.衣服弄上蜡或油污时,只要将卫生纸放在有污处的上、下表面,然后用熨斗轻压该处,即可清除油污或蜡,这是利用________现象.21.有一块物质薄片,某人为了检验它是不是晶体,做了一个实验.他以薄片的正中央O为坐标原点,建立xOy平面直角坐标系,在两个坐标轴上分别取两点x1和y1,使x1和y1到O点的距离相等.在x1和y1上分别固定一个测温元件,再把一个针状热源放在O点,发现x1和y1点的温度都在缓慢升高.甲同学说:若两点温度的高低没有差异,则该物质薄片一定是非晶体.乙同学说:若两点温度的高低有差异,则该物质薄片一定是晶体.请对两位同学的说法作出评价.(1)甲同学的说法是________(选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同学的说法是________(选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而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A错.固体、液体的分子排列都很紧密,分子间作用力都很强,因此体积都不易被压缩,B对.但是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因此C、D错误.2.【答案】B【解析】液晶是某些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在某些方向上分子排列规则,某些方向上杂乱,液晶本身不能发光,所以选项A、C、D错误,选项B正确.3.【答案】C【解析】熔化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达到熔点和继续吸热.烧杯中冰水混合物温度与试管中的冰达到热平衡时温度相等,不发生热传递,因此在烧杯内的冰熔化完以前,试管内的冰不会熔化.4.【答案】D【解析】多数金属都是晶体,A、B错误;由于物质微粒的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可能生成多种晶体,C错误;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组成晶体的微粒呈现有序排列的结果,D正确.5.【答案】B【解析】因为水银不浸润玻璃,所以玻璃管中的水银呈凸形;因为玻璃管很细,会发生毛细现象,使水银柱下降,所以气压计的读数应比实际气压偏小,选项B正确.6.【答案】B【解析】慢慢推进活塞和慢慢拉出活塞,密闭容器内体积发生变化,而温度保持不变,饱和汽的压强只和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故选项A、C错,B正确.不移动活塞而将容器放入沸水中,容器内温度升高,水的饱和汽压增大,选项D错误.7.【答案】A【解析】无论是单晶体还是多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8.【答案】D【解析】液体有收缩成最小的趋势.9.【答案】B【解析】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在高山上,气压低,沸点下降;而在锅上加密封的盖,锅内气压增大;水中含杂质,沸点降低;加大火力并不能升高沸点.10.【答案】B【解析】A是不浸润现象,B是表面张力,C是毛细现象,D是表面张力.11.【答案】ABC【解析】12.【答案】CD【解析】13.【答案】BC【解析】并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液晶态,故A错误.当液晶通电时导通,排列变得有秩序,使光线容易通过;不通电时排列混乱,阻止光线通过.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随外加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故B正确.液晶是像液体一样可以流动,又具有某些晶体结构特征的一类物质.所以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故C正确.液晶可以流动,所以和固态分子排列不相同,但液晶不可以像液体一样任意流动,所以和液态分子排列不相同,故D错误.14.【答案】74.5% 6 mmHg【解析】由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可得相对湿度=×100%=74.5%.绝对湿度即水汽的实际压强,为6 mmHg.15.【答案】4.52×106J【解析】100 ℃水全部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的热量:Q=mL=2×2.26×106J=4.52×106J16.【答案】T2t2-t1【解析】17.【答案】分子势能不变【解析】晶体熔化时所吸收的能量仅用于破坏分子结构,增加分子势能,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18.【答案】不浸润浸润【解析】19.【答案】一定的规则周期性【解析】20.【答案】毛细【解析】蜡和油污被加热后,可通过卫生纸的纤维发生毛细现象而进入到卫生纸内,所以是利用了毛细现象.21.【答案】(1)错因为有些晶体在导热性上也有可能是各向同性的(或两个特定方向上的同性并不能说明各个方向上都同性) (2)对因为只有晶体才具有各向异性【解析】单晶体中,物质微粒的排列顺序及物质结构在不同方向上是不一样的,因此单晶体表现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中,物质微粒排列顺序及物质结构在不同方向是一样的,因此非晶体表现出各向同性.对于多晶体,由于其中小晶粒是杂乱无章地排列的,因此也表现出各向同性.由此可知,表现出各向同性的不一定是非晶体,而表现出各向异性的一定是晶体.。

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习题(带答案)

高中物理选修3-3第九章习题(带答案)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一.固体1.固体分类: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比较内容固体分类宏观外形物理性质非晶体( 玻璃沥青石蜡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1)没有固定熔点(2)导电.导热.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晶体单晶体(单个晶体颗粒)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1)有确定的熔点(2)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多个晶体颗粒)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1)有确定的熔点(2)导热.导电.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3.晶体的微观结构(1)规则性:单晶体的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2)变化或转化:在不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微粒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排列,可以生成不同的晶体,例如石墨和金刚石。

有些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非晶体,例如天然水晶熔化后再凝固成石英玻璃。

二.液体1.液体的微观结构(1)分子距离: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分子间距小得多,比固体分子之间距离略大。

(2)流动性: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而且液体能够流动。

(3)分子力: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小。

2.液体的表面张力(1)表面层:液体与气体接触的表面形成的薄层。

(2)表面张力:使液体的表面绷紧的力或说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

(3)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变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形成一层绷紧的膜。

表面张力的方向:表面张力的方向和液面相切,垂直于液面上的各条分界线。

(4)表面张力的作用: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趋势,使液体表面积趋于最小。

而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球的表面积最小。

例如,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滴在洁净玻璃板上的水银滴呈球形。

(但由于受重力的影响,往往呈扁球形,在完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3.浸润.不浸润.毛细现象(1)浸润:一种液体会浸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的现象。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3-3学案:9.1 固体 含答案

高中人教版物理选修3-3学案:9.1 固体 含答案

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情景切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把我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

大自然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洁白轻灵的雪花为我们展露了冰山一角。

这一章我们从分子的三种聚集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来探究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的物理性质。

〔知识导航〕根据分子动理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这一对矛盾决定了分子的不同聚集状态,也就决定了物质的结构。

当分子无规则运动起主要作用时,物质将呈气体状态;当分子力起主要作用时,物质将呈固体状态;当分子无规则运动与分子力相当时,物质将呈液体状态。

物质的不同结构,自然表现出不同的物理性质。

本章内容共四节,大致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包括第1、2 节,即“固体”和“液体”,讲述固体和液体的性质,这部分内容可看成是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具体应用。

第二单元包括第3、4 节,即“饱和汽与饱和汽压”和“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通过讲述汽化过程的一些知识,再扩展到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本章重点: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微观结构;液体的表面张力;浸润和不浸润。

本章难点: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熔化热;汽化热。

〔学法指导〕本章内容是对初中知识的扩展和加深,如何突破本章知识要点,把握重点、掌握方法是关键。

(1)理解晶体的微观结构,从宏观特征入手,通过照片和图示来呈现晶体的几何形状和规则的外形特征。

(2)会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液体的性质,通过做实验,观察现象、深入思考、发现问题。

(3)从“动”的角度认识现象,理解“动态平衡”的思想。

(4)从分子动理论认识物态变化的能量交换。

(5)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将物理知识与当前活跃的科研领域结合起来,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第一节固体【素养目标定位】了解固体的分类、晶体、非晶体※知道晶体的分类、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理解单晶体的各向异性、多晶体和非晶体的各向同性【素养思维脉络】课前预习反馈知识点1固体及其分类1.特性(1)固体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察觉它的存在。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4节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新人教版选修3-3

2016-2017学年高中物理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第4节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新人教版选修3-3
解析: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及水表面上方的空气 流速有关。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热风能给手上的水提供两个加快蒸 发的条件:升温和加快空气流速,这样,手上的水就干得快。 答案:A
答案:CD
方法规律 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仍然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晶体熔化 时吸收的热量主要是破坏晶体的分子结构,增大分子势能,所以物体 的内能因吸热而增大。
1.水的凝固点是 0 ℃,如果把 0 ℃的冰放到 0 ℃的房间时,则( ) A.冰一定会熔化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熔化,也可能不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解析:冰是晶体,它的熔化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 0 ℃;二 是要继续吸收热量。0 ℃的冰不能从 0 ℃ 的环境里吸收热量,故 不能熔化。
解析:液体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克服分子引力做功,增 加内能,一部分用来膨胀对外界做功。
答案:D
物态变化过程中物体内能的变化
案例探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g 0 ℃的冰和 1 g 0 ℃的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均 相同 B.1 g 0 ℃的冰比 1 g 0 ℃的水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都 要小 C.1 g 100 ℃的水和 1 g 100 ℃的水蒸气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 总动能都相同 D.1 g 100 ℃的水的内能比 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小 解析:0 ℃的冰熔化成 0 ℃的水,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 变,分子总数不变,总动能不变,而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用来增 大分子势能,内能增大,选项 A、B 错误;由水的汽化过程可知选项 C、D 正确。
在 100 ℃的汽化热是 L=2.25×106 J/kg,冰的熔化热是 λ=3.34×10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kg)
解析:(1)设冰的质量为 m1,水蒸气的质量为 m2,则有

人教版 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人教版 物理选修3-3 第九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②液体分子的排列更接近于固体; ③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比固体分子间的 作用力要小。
例题 下列关于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晶体的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 看作是粘滞性很大的液体 B.液体的物理性质一般表现为各向同性 C.液体的密度总是小于固体的密度 D.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AB
2、液体的表面张力
一. 固体
非晶体 1、固体 各向同性 多晶体
晶体
单晶体 各向异性
1)晶体都具有确定的熔点,这是晶体的标志。 2)单晶体具有确定的几何外形,而多晶体和 非晶体没有。
例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见的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 B.只有非晶体才显示各向同性 C.凡是具有规则天然几何形状的物体 必定是单晶体 D.多晶体不显示各向异性 ACD
水水银AB用一根细玻璃管将A、B两个半径大小不同的肥 皂泡连通起来,那么这两个肥皂泡的大小将如 何变化?
5、液晶 (中间态) 1)特性 具有流动性,其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有 机化合物 2)分子结构 在某些方向上呈现有规则排列,具有远程有 序特点 3)应用 各种电子显示器
三.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1、蒸发和沸腾 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2、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动态平衡 3、空气湿度
饱和汽
饱和汽压
绝对湿度 水蒸气的实际压强 水蒸气的实际压强 相对湿度 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 湿度计
四. 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
1、熔化热 为什么熔化会吸热? 一定质量的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 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2、汽化热 为什么汽化会吸热? 一定质量的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汽 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面层
液体
液体的表面张力具有使液体表面收缩的趋势!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填空训练版)知识点一、固体1、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2、固体的分类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矾、食盐、金属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还有: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单晶体是指样品中所含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呈规则、周期排列的一种固体状态。

整个物体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单晶体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

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排列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

说明:各向异性是指这种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物理性质不同,即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5. 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6.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

知识点二、液体1、液体液体没有确定形状,往往受容器影响;液体与空气的交界面叫自由面;液体具有显著的流动性。

2. 液体的微观结构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
[A组素养达标]
1.(多选)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像一个透明的水蓝色的“冰块”,透过它,游泳中心内部设施尽收眼底.这种独特的感觉就源于建筑外墙采用了一种叫作ETFE(四氟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的膜材料,这种膜材料属于非晶体,它具有的特性是( )
A.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同性
B.在物理性质上具有各向异性
C.具有一定的熔点
D.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析: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在不同的方向微粒排列情况相同,在物理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同性.
答案:AD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主要用于( )
A.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动能
B.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
C.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减小分子势能
D.破坏空间点阵结构,增加分子势能,同时增加分子动能
解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全部用来增加分子的势能.因而,只有选项B正确.
答案:B
3.在P、Q两块不同材料的薄片上均匀涂上一层石蜡,然后用灼热的金属针尖点在薄片的另一侧面,结果得到如图所示的两种图样,则( )
A.P、Q薄片一定都是晶体
B.P、Q薄片一定都是非晶体
C.P薄片可能是非晶体,Q薄片一定是晶体
D.P薄片一定是晶体,Q薄片可能是非晶体
解析:单晶体有各向异性,在单晶体表面熔化的石蜡是椭圆形.非晶体和多晶体有各向同性,则在表面熔化的石蜡是圆形.
答案:C
4.有一块长方形的铜条,有关它的三种说法:①这是一块单晶体,因为它有规则的几何
形状;②这是一块多晶体,因为它内部的分子排列是不规则的;③这是一块非晶体,因为它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的.这三种说法中( )
A.①②是错的B.②③是错的
C.①③是错的D.都是错的
解析:铜条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但它是多晶体,它是由许多单晶体颗粒组合而成的,每个单晶体颗粒内部分子排列是规则的,但构成多晶体的单晶体颗粒的排列是不规则的,所以D正确.
答案:D
5.如图所示,曲线M、N分别表示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压强下的熔化过程,图中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温度T.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均存在固定的熔点T0
B.晶体和非晶体均不存在固定的熔点
C.曲线M的bc段表示固液共存状态
D.曲线M的ab段、曲线N的ef段均表示固态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选项A、B错误;曲线M的bc段的温度不变,晶体正在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项C正确;曲线M的ab段表示固态,曲线N的ef段的状态不能确定,选项D错误.
答案:C
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由不同的空间点阵构成
B.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规则排列的,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无规则排列
C.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静止的,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着的
D.在物质内部的各个平面上,微粒数相等的是晶体,微粒数不等的是非晶体
解析:空间点阵是晶体的一个特殊结构,是晶体的一个特性,所以A错误;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组成物质的微粒永远在做热运动,所以C错误;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形状,也就没有层面的说法,即使是晶体,各个层面的微粒数也不见得相等,所以D错误.答案:B
7.(多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于它的微粒按空间点阵排列
B.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是由于它的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
C.非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和确定的熔点
D.石墨的硬度比金刚石差很多,是由于它的微粒没有按空间点阵分布
解析:晶体内部微粒排列的空间结构决定着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否相同,也正是由于微粒按一定规律排列,使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石墨与金刚石的硬度相差甚远是由于它们内部微粒的排列结构不同,石墨的层状结构决定了它的质地柔软,而金刚石的网状结构决定了其中碳原子间的作用力很强,所以金刚石有很大的硬度.
答案:CD
8.(多选)如图所示,ACBD是一厚度均匀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圆板.AB和CD是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板从图示位置转90°后电流表读数发生了变化(两种情况下都接触良好).关于圆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圆板是非晶体
B.圆板是多晶体
C.圆板是单晶体
D.圆板沿各个方向导电性能不同
解析:转过90°后电流表示数发生变化,说明圆板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即显示各向异性,而单晶体并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显示各向异性,可对某些物理性质显示各向同性.多晶体和非晶体都显示各向同性.故C、D正确.
答案:CD
[B组素养提升]
9.(多选)有关晶体的微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同种元素的原子按不同结构排列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B.同种元素的原子按不同结构排列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C.同种元素形成晶体只能有一种排列规律
D.同种元素形成晶体可能有不同的排列规律
解析:同种元素的原子可以按不同结构排列,形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例如: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的密度、机械强度、导热性能、导电性能和光学性质等都有很大差别,所以B、D正确,A、C错误.
答案:BD
10.(多选)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他们通过透明胶带对石墨进行反复地粘贴与撕开使得石墨片的厚度逐渐减小,最终寻找到了厚度只有0.34 nm的石墨烯,是碳的二维结构.如图所
示为石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根据以上信息和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墨是晶体,石墨烯是非晶体
B.石墨是单质,石墨烯是化合物
C.石墨、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晶体
D.他们是通过物理变化的方法获得石墨烯的
解析:石墨、石墨烯、金刚石都为晶体且都为单质,A、B错误,C正确;两位科学家是通过物理变化的方法获得石墨烯的,D正确.
答案:CD
11.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图中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说明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
解析:(1)在确定方向上有规则地排列;在不同方向上原子的排列规律一般不同.
(2)原子排列具有一定的对称性等.
答案:见解析
[C组学霸冲刺]
12.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晶体,它们的空间点阵不同.已知碳的摩尔质量M =12.0 g/mol,石墨的密度ρ1=2.25 g/cm3,金刚石的密度ρ2=3.52 g/cm3,试求石墨和金刚石中相邻原子间的平均距离各是多少.
解析:从晶体的空间结构(立方体)看,两个相距最近的碳原子中心距离,也就是两个相邻碳原子中心间的平均距离,这个距离与碳分子的直径相等.
所以有M
ρ
·
1
N A
×10-6=
4
3
π(
D
2
)3,
代入数据可得
D1≈2.57×10-10 m,D2≈2.21×10-10 m. 答案:2.57×10-10 m 2.21×10-10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