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基本特征1. 固态:固态是指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结合非常紧密,无法自由流动,因此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此外,固态物质具有相对较大的密度和较小的分子间距,分子或原子在固态内部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常见的固态物质包括金属、石英、盐类、冰等。

2. 液态:液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松散,可以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忽略其相互吸引作用。

液态物质的形状和体积可以任意改变,但是体积和形状又受容器的限制。

此外,液态物质的密度比固态小,分子或原子的运动也比固态活跃。

常见的液态物质包括水、酒精、石油等。

3. 气态:气态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可以自由流动,同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态物质分子或原子间距离很大,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非常活跃,体积和形状受到容器限制。

常见的气态物质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二、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的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和压强两个因素。

温度是指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平均运动速度,温度升高会使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压强则是指物质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压强增大会使分子或原子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使物质的相态发生改变。

1.气体的状态方程通常情况下,气体状态方程可以写作 PV=nRT,其中P代表气体的压强,V代表气体的体积,n代表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代表气体的温度。

在等温过程中,当气体的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当气体的压强增大,则体积减小;当气体的压强减小,则体积增大。

在等压过程中,当气体的压强不变时,体积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体积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体积减小。

在等容过程中,当气体的体积不变时,压强和温度成正比,当气体的温度增加,则压强增大;当气体的温度减小,则压强减小。

2. 熔化与凝固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其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当物质处于熔化点时,会出现熔化现象。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现象,这就是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个物态(如固体、液体、气体)转变为另一个物态的过程。

物理学家通过对物态变化的研究,揭示了物质的性质和规律。

下面,将就物态变化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探讨。

1. 固态和液态的转变固态和液态的转变,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物态变化。

当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变得较弱,使得分子能够克服吸引力而形成自由运动的状态,此时固态物质会转变为液态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熔化,熔化点即为固态和液态之间的临界温度。

反过来,当液体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削弱,无法克服吸引力,分子会重新呈现规则的排列结构,变为固态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凝固,凝固点即为液态和固态之间的临界温度。

2. 气态和液态的转变气态和液态的转变同样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观察到的物态变化。

当液体物质受热后,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变弱,分子能够克服吸引力而形成自由运动的状态,此时液态物质会转变为气态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蒸发,蒸发的温度称为沸点。

相反,当气态物质的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增强,这时气态物质会逐渐转变为液态物质。

这一过程称为凝结,凝结的温度即为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临界温度。

3. 固液平衡和气液平衡固液平衡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固体和液体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过程,其速度相互平衡。

例如,当我们将固体糖溶解于水中时,会形成固液混合物,此时糖会以一定的速率溶解,同时同样的速率会有糖从水溶液中重新结晶出来。

气液平衡则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态物质和液态物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例如,当我们将一杯热水放置在室温下,热水表面会逐渐散发水蒸气,此时水蒸气和液态水之间会保持一定的相互转换。

当液态水蒸发的速率等于水蒸气重新凝结的速率时,就达到了气液平衡。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下是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1. 物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4.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5.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6.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7.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8.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9.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交换: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交换,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影响温度的变化。

10. 物态变化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物态变化有广泛的应用,如制冷、制热、空调、冰箱、火炉等设备的工作原理都涉及到物态变化。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可查阅物理课本或相关教辅。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举例一、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物质的物态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当这些相互作用力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物态也会发生变化。

物态变化通常包括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态、固态到气态等多种情况。

1. 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足够的热量作用时,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会减弱,导致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其固态转变为液态。

比如,将固态的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2. 液态到气态的变化将液态的物质受热后,其分子的动能增加,相互作用力减弱,从而使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和重力,蒸发成气态。

比如,将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

3. 固态到气态的变化当物质受到极端的高温和压力时,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几乎被完全消除,使得固态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

比如,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使岩石中的矿物直接升华成气态。

二、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物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压力、表面张力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物质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物态的变化。

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质物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增加物质分子的动能,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促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举例:将冰块受热后会融化成液态的水,温度继续升高会使水蒸发成水蒸气。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同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压环境下,物质的分子之间的距离会缩小,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使得物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举例: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受到一定的压力后会液化成液态二氧化碳。

3. 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决定了液体的表面形状和液滴形成的条件。

表面张力对于物态的变化过程也具有重要影响。

举例:液态金属在高温高压下可以形成微粒状的金属固体,表面张力使得液态金属能够形成不规则的固态结构。

三、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过程,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融化、汽化、凝固、升华等。

最新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最新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12高中物理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晶体和非晶体3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45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6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互作用而7远离。

8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910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11121、液体的微观结构13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也是表现为14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

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15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和扩散的特点。

163、液体表面张力1718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19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20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2122像一层绷紧的膜。

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23力是引力,它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24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25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所以我们看到的液滴都是球面形的。

液滴26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和不浸润2728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现象由于液体对固体浸润造成液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液面弯曲,形成凹形的弯月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不浸润造成液面在器壁附近下降,液面弯曲,形成凸形的弯月面。

微观解释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张的趋势,这样表现为液体浸润固体。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三第9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三第9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说明:
(1)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饱和汽压与蒸气所占的体积无关,也 和这种体积中有无其他气体无关。
(3)液体沸腾的条件就是饱和汽压和外部 压强相等
说明:
(1)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升高时,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 内逸出液面的分子数增多,于是原来的动态 平衡状态被破坏,空间气态分子密度逐渐增 大,导致单位时间内返回的分子数增多,从而 达到新的条件下的动态平衡.
3.分别画出细玻璃管中水银柱和水柱上下表面的形状
4.分别画出插入在水槽和水银槽中的细玻璃管中液柱 的大概位置:
第三节 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一、蒸发与沸腾
1.汽化: 2.蒸发: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发生在液体表面,即液体分子由液体表面跑出去 的过程
表面积
3.影响蒸发的因素:
温度 通风
液面气压高低
二、饱和汽和饱和汽压
1.饱和汽
在密闭容器中的液体不断的蒸发,液面上的蒸 气也不断地凝结,当这两个同时存在的过程达 到动态平衡时,宏观的蒸发也停止了,这种与 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气叫做饱和汽。
2.未饱和汽: 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气
3.饱和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
一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 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2)饱和汽压与蒸气所占的体积无关,也和这 种体积中有无其他气体无关。
a.往一个真空容器中注入液体,表面的上方形成饱和蒸汽时,表 面的上方空间的气压就是饱和汽压.
b.往一个密闭的原来有空气的容器中注入液体,表面的上方形 成饱和蒸汽时,表面的上方空间的气压不等于饱和汽压,而是饱 和汽压与空气压强的总和.
各向异性: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有关(导电、导 热等) 各向同性:非晶体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是相同的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知识点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知识点

高三物理固体液体知识点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运动属性的科学。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固体和液体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三物理固体液体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1. 固体的基本概念与特性固体是一种物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形状、质量和体积。

固体的形状是固定的,不易改变;质量是固定的,不受外界影响;体积在宏观上也是固定的,微观上则由分子或原子的紧密排列决定。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形式,晶体具有规则的内部结构,非晶体则没有规则的内部结构。

2. 固体的力学性质固体的力学性质包括弹性、塑性和脆性。

弹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固体会发生形变,但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固体会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只能部分恢复原状;脆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固体会发生形变并迅速破裂。

3. 平衡条件和平衡力固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的合成为零,即平衡条件成立。

平衡力包括支持力、重力和摩擦力等。

支持力是指垂直于支持面的力,使固体保持平衡;重力是指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力;摩擦力是指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力,阻碍物体滑动。

4. 浮力和浮力原理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除介质的重力。

浮力原理指出,浸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介质的重力。

5. 液体的基本概念与特性液体是物态之一,具有流动性和变形性。

液体的流动是由于分子间相互滑动所引起的,所以液体的形状是不固定的。

液体的变形性使其能够适应容器的形状。

6. 液体的压强和液压传递液体的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液压传递指的是液体在不可压缩条件下的力的传递。

根据帕斯卡定律,液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

7. 液体的测压和液体静力学液体的测压方法有大气压测量法、压力计法和压强测量法等。

液体静力学研究液体平衡时的性质和计算液体受力的效果。

总结起来,在高三物理中学习固体液体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固体来说,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特性和力学性质。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指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浓度等因素的改变而引起的状态的变化。

物态变化主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下面将从固态、液态和气态三个方面展开,分别介绍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一、固态变化固态是物质最基本的状态,其分子或原子紧密排列,间距较小,力量较大。

固体的主要特点是形状固定、体积不变,而且固体有一定的硬度。

在固态变化中,最常见的是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1.熔化:当固体受热时,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固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开始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并形成液体。

熔化是固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冰加热,当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熔化成水。

2.凝固:与熔化相反,凝固是指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

当液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液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减弱,逐渐接近并重新排列成固体。

凝固也是固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冷却至0℃以下,水开始凝固成冰。

二、液态变化液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力量较小。

液体的主要特点是形状不固定、体积不变。

在液态变化中,最常见的是物质的汽化和液化。

1.汽化:当液体受热时,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时,液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增强,开始逐渐脱离原来的位置,并形成气体。

汽化是液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加热,当温度达到100℃时,水开始汽化成水蒸气。

2.液化:与汽化相反,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当气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气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减弱,逐渐接近并重新排列成液体。

液化也是液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蒸气冷却至100℃以下,水蒸气开始液化成水。

三、气态变化气态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力量较小。

气体的主要特点是形状不固定、体积可变。

在气态变化中,最常见的是物质的凝华和气化。

1.凝华:当气体受冷时,温度逐渐降低,气体分子或原子的热运动减弱,逐渐接近并重新排列成固体。

凝华是气态变化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例如将水蒸气冷却至100℃以下,水蒸气开始凝华成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与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
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
互作用而远离。

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晶体与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就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也就是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

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就是暂时形成的,边界与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与扩散的特
点。

3、液体表面张力
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

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就是引力,它的作用就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所以我们瞧到的液滴都就是球面形的。

液滴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与不浸润
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就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现象由于液体对固体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液面弯曲,
形成凹形的弯月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不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下降,液面弯曲,
形成凸形的弯月面。

微观
解释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
体内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
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
平衡距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
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
有扩张的趋势,这样表现为液
体浸润固体。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
内的分子稀疏,附着层内液体分
子间距离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
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
势,这样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
体。

说明一种液体就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

例如:水可以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蜂蜡;水银可以浸润铅与锌,但
不能浸润玻璃。

四、毛细现象
1、毛细现象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2、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

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五、汽化
1、汽化指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沸腾


特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任
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就是
一种缓慢的汽化过程。

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
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沸腾时
液体温度不变;就是一种剧烈
的汽化过程。

影响
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
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处
空气流速的快慢;液体蒸
液体种类;液体表面处气压的
大小。

七、 饱与汽与饱与汽压
1、饱与汽指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

2、动态平衡的实质
①密闭容器中的液体,单位时间逸出液面的分子数与返回液面的分子数相等,即处于动态平衡,并非分子停止运动。

②处于动态平衡时的蒸汽密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蒸汽密度越大;在密闭容器中的液体,最后必定与上方的蒸汽达到动态平衡。

3、饱与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饱与汽的分子数密度就是一定的,因而饱与汽的压强也都就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与汽压。

注:饱与汽压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

与体积无关。

八、 相对湿度与温度计
1、绝对湿度
空气的湿度可以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压强来表示,这样表示的湿度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2、相对湿度
常用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与汽压之比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并把这个比值叫做空气相对湿度,即
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
水蒸气的实际压强相对湿度
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于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不就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数量,而就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水的饱与汽压的差距。

水蒸气的压强离饱与汽压越远,越有利于水的蒸发,人们感觉越干爽。

九、物态变化与能量转化
1、熔化热
①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

m
Q =
λ ②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③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

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2、汽化热
①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就是所需要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汽化热。

m Q L = ②一定质量某一温度、压强下的某种物质,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③汽化热与液体温度有关,还与外界的压强有关,以及物质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