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不同组织器官挥发物质特征

合集下载

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

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

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香气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桂花的独特香气一直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为了探索桂花香气的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与嗅觉的关系,许多研究人员对该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桂花香气成分与嗅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桂花属于植物中的一种花香,它不仅在烘焙食品、茶叶和调味料中广泛应用,还被用作制作香水和香料的重要原料。

桂花的香气是由其中的化学物质所散发出来的。

研究表明,桂花香气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包括醛、酮、醇、酯等多种有机化合物。

近年来,许多科学家专注于分析和鉴定桂花香气中的主要成分。

他们通常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 来分离和鉴定各种化合物。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令研究人员能够追踪和研究桂花香气的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这些化合物如何影响嗅觉系统。

研究人员发现,桂花香气中的化学成分可以直接与嗅觉受体相互作用。

嗅觉受体位于鼻腔的嗅粘膜上,是一种能够感受和识别化学成分的蛋白质。

当桂花香气中的化学成分进入到鼻腔并与嗅觉受体结合时,这种结合会产生信号传递到大脑,从而引起嗅觉的感知。

鉴于这一发现,科学家还探索了桂花香气成分与嗅觉感知之间的关系。

一项研究发现,由桂花香气散发出来的α-长经桂乙醚和β-长经亚乙醚等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刺激人类主观嗅觉敏感性差异的嗅觉受体影响嗅觉感知的差异。

例如,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激活不同的嗅觉受体增强或减弱人们对桂花香气的感知。

除了与嗅觉受体的作用之外,桂花的香气成分还被发现对人们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产生影响。

一项研究表明,桂花香气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静、抗焦虑和抗抑郁的作用。

这些效应被认为是通过香气成分进入人们的嗅觉系统并激活与情绪相关的脑区域所引起的。

这一发现对进一步开展香气疗法和香水设计有着潜在的影响。

总的来说,桂花的香气成分与嗅觉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感兴趣且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科学家对桂花香气成分的鉴定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物质基础,还能为研发香水、调味料、茶叶等提供指导。

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与香型研究

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与香型研究

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与香型研究桂花,又称金桂、金樱子,是中国传统的芳香植物之一,拥有浓郁的芬芳香气,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领域。

桂花树苗的香气主要来源于其花香成分,对于了解桂花花香的化学成分和香型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与香型进行研究探索。

一、桂花树苗的花香成分桂花的香气是由其特定的芳香成分所决定的,科学研究表明,桂花的芳香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性芳香物质、醇类、酸类、酯类等化学成分。

1. 挥发性芳香物质挥发性芳香物质是桂花香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发现的主要挥发性芳香物质包括:芳樟醇、木犀草醇、桂琼醇、芬芳萜类化合物等。

其中,芳樟醇是桂花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浓郁的花香、木香和清新的果香味。

2. 醇类桂花中的醇类化合物也贡献了花香的一部分特性。

一些研究发现,桂花中含有糖苷醇、萜醇等醇类成分,如山樟醇、桂糖醇等。

这些醇类物质具有独特的香气特点,为桂花的香气增添了一定的复杂度和独特性。

3. 酸类桂花中的酸类成分也对其香气起到一定的贡献。

已发现的酸类化合物有柠檬酸、酒石酸等。

这些酸类物质具有鲜明的酸味特征,为桂花的香气带来一定的酸爽感。

4. 酯类酯类化合物是桂花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已知的酯类化合物有:醋酸苄酯、乙酸苄酯、异丁酸苄酯等。

这些酯类物质具有丰富的香气特点,为桂花的香气增加了一定的甜美和芳香感。

二、桂花树苗的香型特性香型特征是香味物质的综合效应,描述了一种香气的整体特点和风格。

桂花树苗的香型特性主要包括花香、果香和木香三个方面。

1. 花香型花香型是桂花树苗的主要香型特征。

桂花的花香类型多样,既有鲜花般的甜美香气,也有芬芳扑鼻的木香味。

花香型的桂花树苗通常香气浓郁、高雅,给人以芳香清新的感觉。

2. 果香型果香型是桂花树苗中的次要香型特征。

桂花的果香味主要源自其挥发性芳香物质和酯类化合物。

果香型的桂花树苗在香气中带有果实的甜美和清新感,散发出令人愉悦的香气。

3. 木香型木香型是桂花树苗的次要香型特征之一。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n s‘ O d o r a t u s ’ ,丹桂 f r o g r  ̄ ‘ A u r a n t i a c u s ’ 和 四季桂 f r a g r a m ‘ S e m -
D e r l f o r e n s ’ 叶 片挥 发 物 ( VO C s ) 的 组 分 和含 量 ;同 时采 用 自然 沉 降 法 ,调 查 了 4个桂 花 品种 林 地 空 气 中微 生物 ( 细
( 1 . S c h o o l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Z h e j i a n g A&F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n ’ a n 3 1 1 3 0 0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2 . F o r e s t r y B a s i c E x p e r i m e n t T e a c h i n g D e m o n s t r a t i o n C e n t e r ,Z h @a n g A& F U n i v e r s i t y ,L i n ’ a n 3 1 1 3 O 0 ,Z h e j i a n g ,C h i n a )
5 . 庚烯. 2 酮 和 壬烷 ;银桂 和 丹桂 主要 成 分 为 ( Z) 一 乙酸. 3 . 己烯 酯 、 己醛 、辛醛 、 壬醛 、癸 醛 、壬 烯 、6 . 甲基 5 一 庚烯 . 2 . 酮和 3 . 己烯 醇 。金 桂 林地 中 细 茵数 量 在 3 ,5 ,7,9和 1 1月 比对 照分 别 降低 4 6 . 6 %,4 8 - 3 % ,6 7 . 6 % ,3 4 . 6 %和 2 6 . 0 %( P <0 . 0 1 ) 。其 他 3个桂 花品 种 林地 中细 菌数 量 在 不 同 月份 与 对 照相 比均 有 不 同程度 的降低 ;金 桂 林 在 3 ,7 和 9月对 真 菌抑制 作 用极 显 著 ( P<0 . O 1 ) , 比对 照分 别 降低 3 3 . 5 %,3 8 . 8 %和 3 4 . I %;4个桂 花 品种 林 对放 线 茵也 具 有 明显的抑 制 作 用。上述 结 果说 明 :4个桂 花品种 树木 可以降低 林 地 空气 中微 生物 的数 量 ,对 改善 空 气质 量具 有 显 著 的作 用 图 3表 1参 1 8 关 键词 :植 物 学 ;挥 发物 ;桂 花 ;热脱 附. 气相 色谱. 质 谱联 用 ;抑 茵作 用

桂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桂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1桂花的有效成分1.1挥发性成分通过对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2-5] ,目前发现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十六碳酸、二十碳三烯酸甲酯、3- (3-羟基丁基)-2,2,4-三甲基-2-环己烯-1-酮、γ-葵酸内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芳樟醇、二氢-β-紫罗兰酮、牛儿醇、橙花醇、月桂酸、棕榈酸、硬脂酸、辛酸乙酯、十氢萘、对羟基苯乙醇、黄樟油素、异薄荷酮、榄香树脂等。

1.2不挥发性成分文献研究显示[6-7]主要非挥发性成分有尼克酰胺、D-阿洛醇、5-羟甲基-2-呋喃甲醛、乙酰氧基齐墩果酸、苯甲酸、麦角甾-7,22-二烯-3-酮、β-谷甾醇、borreriagenin、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C-veratroylglycol、甲基-2-O-β-吡喃葡糖基苯甲酸、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羟基香豆素、咖啡酸甲酯、齐墩果酸、(-)-襄五脂素、莳萝油脑、3β,5α,9α-三羟基-麦角甾-7,22-二烯-6-酮、2α-羟基齐墩果酸、桦木酸、白桦脂醇、3,3'-Bisdemethylpinoresinol、羽扇豆醇、Boschniakinic acid 、Ursolaldehyde、Augusticacid、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 酸、5-羟甲基-2-呋喃甲醛、异高山黄芩、6,7-二羟基香豆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苷、5,7-二羟基色原酮、柚皮素、乙酰氧基齐墩果酸、绿原酸、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3',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对羟基桂皮酸、丁香脂素、3,4-二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乙酯、咖啡酸、贝母兰宁、对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甲酯.2桂花的药理作用历史记载:桂花是常用的药材。

桂花与课本知识点总结

桂花与课本知识点总结

桂花与课本知识点总结引言桂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园林观赏植物,具有浓郁的芬芳和独特的药用价值。

而课本知识点,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基础,它们贯穿于我们学习的各个方面,涉及到数理化、语文、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

本文将结合桂花和课本知识点,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此总结桂花与课本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一、桂花概述桂花,学名为“桂花”,别名为“月桂”、“香桂”、“栀子”,是桂花科桂花属的植物,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材和花卉观赏植物。

桂花善于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属于温暖地区的植物,广泛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等省份。

桂花花语为“希望”,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桂花具有独特的香味和药用价值,传统上被用来入药治疗感冒、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桂花也被用来制作花茶、香精油、香包等产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桂花的分类和特点1. 分类:桂花科桂花属植物包括有丰富的品种,如金桂、银桂、水仙香桂、一串红香桂、岭南香桂等。

这些品种在花朵颜色、香气强弱、生长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 特点:桂花是一种常绿灌木,树形修剪整齐,生长习性强健,早春开花,鲜花百日,独具艳丽的景观价值。

桂花的香味清雅,花朵小巧玲珑,香气可远传,引来蜂蝶等昆虫为其授粉。

三、桂花的栽培和药用功效1. 栽培:桂花的栽培技术相对简单,但需要注意日常的浇水、施肥、修剪等工作。

桂花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耐阴性强,适宜在温度15-2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长。

在栽培时,应选择肥沃疏松的壤土进行栽培,及时修剪并保持通风透光。

2. 药用功效:桂花能够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等功效,传统上被广泛用于中医的药方中。

桂花富含挥发油、挥发油酮类、芳香醇等成分,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现代研究也证实桂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四、课本知识点总结1. 语文知识点: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涵盖文学、语言、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

桂花生物学

桂花生物学
分类
桂花品种繁多,主要分为金桂、 银桂、丹桂、月桂等四大类,每 类下又有多个品种。
桂花分布及生态环境
分布
桂花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 、广西等地,现广泛栽种于长江流域 及以南地区。
生态环境
桂花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耐寒、耐阴、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 ,但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中 生长最佳。
枝条生长
桂花枝条生长具有明显的顶端 优势,侧枝生长相对较弱。
花芽分化
桂花花芽分化需要特定的温度 和光照条件,通常在夏末秋初
进行。
开花与结果
桂花在秋季开花,花香四溢, 果实为核果,成熟后呈紫黑色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 2 3
光合作用
桂花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 成有机物,为植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遗传多样性评价方法
采用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和分子标记等多 种方法,对桂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揭示其遗 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遗传结构分析
利用现代遗传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桂花的遗传结构进行 深入分析,为优良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优良品种选育策略
优良性状选择
01
根据桂花观赏、经济和生态等多元价值,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
桂花遗传育种研究
通过基因编辑和分子标记辅助 育种等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 状的桂花新品种。
桂花生态功能研究
深入研究桂花在生态系统中的 作用,如桂花对环境的净化作 用、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等。
桂花文化产业发展
挖掘和传承桂花文化,推动桂 花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桂花旅
游、桂花节庆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桂花食品研发与创新
将桂花应用于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中,增加食品的风味和营 养价值。

桂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桂花挥发性成分分析

桂花的挥发性成分分析摘要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鉴定化合物, 能够提高定性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对桂花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 并采用多维定性分析思路对检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鉴定. 结果共确认出多种挥发性成分, 其中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要组分。

该定性分析策略准确可靠, 可以广泛应用于复杂样品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分析中。

关键词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桂花挥发性成分桂花(学名:Osmanthus fragrans,英文Sweet Olive),木犀科木犀属。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为温带树种。

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树叶叶面光滑,革质,叶边缘有锯齿。

花簇生,花冠分裂至基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

桂花香气幽雅浓郁、芬芳香甜、沁人心脾。

从桂花中提取的浸膏和净油具有浓郁的桂花香气, 是一种高档的食用和日用化妆用天然香料, 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中, 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气相色谱的流动向为惰性气体,气-固色谱法中以表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性的吸附剂作为固定相。

当多组分的混合样品进入色谱柱后,由于吸附剂对每个组分的吸附力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速度也就不同。

吸附力弱的组分容易被解吸下来,最先离开色谱柱进入检测器,而吸附力最强的组分最不容易被解吸下来,因此最后离开色谱柱。

如此,各组分得以在色谱柱中彼此分离,顺序进入检测器中被检测、记录下来。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荷质比(电荷-质量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

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1. 实验部分1.1 仪器、试剂与材料安捷伦7890A – 5975C型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色谱柱为HP - 5MS(30 m ×0. 25 mm ×0. 25μm)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回流提取相关设备,恒温水浴锅,0.45μm微孔过滤膜。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

4个桂花品种叶片挥发物成分及其对空气微生物的影响林富平;周帅;马楠;张汝民;高岩【摘要】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近自然状态下金桂Osmanthus fragrans‘Thunbergii,,银桂O.fragrans‘Odoratus’,丹桂O.fragrans ‘Aurantiacus’和四季桂O.fragrans‘ Semperflorens’叶片挥发物(VOCs)的组分和含量;同时采用自然沉降法,调查了4个桂花品种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结果表明:金桂叶片VOCs中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四季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苯甲醛、壬醛、癸醛、6-甲基-5-庚烯-2-酮和壬烷;银桂和丹桂主要成分为(Z)-乙酸-3-己烯酯、己醛、辛醛、壬醛、癸醛、壬烯、6-甲基-5-庚烯-2-酮和3-己烯醇.金桂林地中细菌数量在3,5,7,9和11月比对照分别降低46.6%,48.3%,67.6%,34.6%和26.0% (P<0.01),其他3个桂花品种林地中细菌数量在不同月份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金桂林在3,7和9月对真菌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比对照分别降低33.5%,38.8%和34.1%;4个桂花品种林对放线菌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说明:4个桂花品种树木可以降低林地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To clarify the functions of plant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on bacteriostasis and air decontamination ,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VOCs in leaves of four cultivars of Osmanthus fragrans : 'Thunbergii', 'Odoratus', ' Aurantiacus' and ' Semperflorens' were analyzed under near-natural conditions usingthe thermal -desorption cold trap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technique. The airborne microorganism count (bacteria, fungi, andactinomycetes) for the four cultivars and a control of open ground were determined for March, May, July, September, and November in 2011 using natural sediment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jor VOCs as follows: (Z)-acetate-3-hexen-l-ol, hexanal, octanal, nonanal, decanal, 6-methyl-5-hepten-2-one, and 3-hexenol in 'Thunbergii'; (Z)-acetate-3-hexen-l-ol, hexanal, benzaldehyde, nonanal, decanal, 6-methyl-5-hepten-2-one, and nonane in 'Semperflorens'; (Z)-acetate-3-hexen-l-ol, hexanal, octanal, nonanal, decanal, nonene, 6-methyl-5-hepten-2-one, and 3-hexenol in ' Odoratus' and ' Aurantiacus'. Compared to a control of open ground, the 'Thunbergii' stands for the five data collection months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1) bacterial counts; the 'Thunbergii' stands for March, July, and September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1) fungal counts; and all four cultivars for the five data collection months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1) actinomycete counts. Thus, the four O. fragrans cultivars could reduce the quantity of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thereby improving air quality.【期刊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0)001【总页数】7页(P15-21)【关键词】植物学;挥发物;桂花;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抑菌作用【作者】林富平;周帅;马楠;张汝民;高岩【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浙江农林大学林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临安 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6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化学信息传递作用[1-2],并且对环境空气质量、微生物生长[3-4]及人体健康等具有一定的影响[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不同组织器官挥发物质特征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连用仪 ( SPME-GC-MS) 分析桂花花冠、花蕊、花托、花萼及叶片挥发性物质,其目的是评价桂花不同器官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特征。

花冠主要成分为?-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叶醛、?-紫罗兰酮、?-紫罗兰酮、薰衣草醇、己醛和( Z) -乙酸叶醇酯; 花蕊主要成分为安息香醛、?-芳樟醇、?-紫罗兰酮、薰衣草醇、反式-氧化芳樟醇、?-紫罗兰酮、2-辛酮和己醛; 花托主要成分为青叶醇、( Z) -乙酸叶醇酯、己醛、顺式-罗勒烯、叶醛、?-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薰衣草醇和?-紫罗兰酮;花萼和叶片主要成分为已醛、叶醛和 ( Z) -乙酸叶醇酯,这些物质在花冠、花蕊、花托、花萼及叶片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但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存在差异。

结果显示不同组织器官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可能具有与其形态结构特征相适应的生理、生态和协同进化的功能。

关键词: 桂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GC-MS) ; 挥发性物质; 特征
中图分类号: O657.63 文献标识码: A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提高自身保护和生存竞争能力、协调与环境关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植物为了健康生长,次生代谢产物在其组织中保持一定组成、含量及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但是,解释目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格局的细微结构及变化,还需进一步认识和完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挥发性物质是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分布于植物不同组织器官中,具有包括化感,自我防卫,与昆虫协同进化等重要的生理、生态及其协同进化功能。

花作为重要的植物生殖器官,其形态和结构对物种繁衍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代谢累积大量的挥发行物质,如吸引昆虫授粉,吸引天敌抵抗害虫危害等,然而,这些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是否在花各器官中均匀分布,还是与花器官形态结构有某种适应性,其相关的报道还十分有限。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 是木樨科常绿灌木或乔木,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湖南、贵州、湖北、江西以及安徽等地。

其含多种挥发性物质使得香气清可绝尘,浓能溢远而文明于世,并且用于化妆品、香料以及多种美食; 也是传统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癌及抗免疫等多种生物活性。

这些重要功能和作用促使人们聚焦在药效及香精香料和化妆品等方面研究,从而推动桂花挥发性物质的广泛认识,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目前,桂花挥发性物质研究主要聚焦在桂花品种、采花时间等因素对鲜花挥发性化学成分品质的影响,其目的主要是基于桂花加工品质。

而其花各器官中挥发物质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其相互联系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

因此,本文通过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连用仪 ( SPME-GC-MS) 分析桂花不同组织器官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阐明挥发性物质在花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状况,探讨挥发性物质与器官的相互联系。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材料
手动固相微萃取进样器和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 ( DVB-CAR-PDMS,75 靘) 萃取纤维头均由美国 Supelco 公司制造; 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 GCMS-QP2010 气质联用仪; 色谱柱: Fac-torFourTM: Capillary Column VF-5ms,30 m × 0. 25mm × 0. 25 靘。

样品采于贵州师范大学校园内,经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余正文教授鉴定,将采集桂花的花冠、花托和花蕊分别置于样品瓶中密闭,在 4℃下冰箱中保存。

1.2、样品的顶空固相微萃取 ( HS-SPME)
萃取纤维头在分析前,根据生产厂家使用说明,在分析条件下老化,老化温度: 220 ℃; 时间为 40min。

根据实验设计,取约 0. 1 g 样品加入到 4 mL顶空瓶中密闭,然后置于水浴锅中水浴,温度为: 60℃,将萃取纤维头插入顶空瓶中吸附,吸附平衡时间为: 50 min。

然后立即把 SPME 注入到 GC 进样口中在220 ℃下进行解吸,解吸时间为3 min。

在每次取样之前,纤维头在220 ℃下在 GC 进样口活化5 min。

1.3、GC-MS 分析条件
GC 条件: 色谱柱: FactorFourTM: Capillary Col-umn VF-5ms,30 m × 0. 25 mm × 0. 25 靘,Partnumber: CP8944; 载气: 高纯度氦气 ( 99. 999 % ) ;流速: 0. 60 mL·min- 1; 进样口温度: 230 ℃; 分流比: 10∶ 0; 升温程序: 40 ℃,保持 5 min,以 6 ℃·min- 1升温至 210 ℃,保持 10 min。

MS 条件: EI: 70 eV; 离子源温度: 200 ℃,离子源电压: 1. 2 KV; GC-MS 传输线温度: 250 ℃,扫描范围 m/z: 33 ~450。

定性和定量分析: 挥发性物质的定性主要通过其色谱峰与数据库 ( NIST27 及 NIST147) 检索的可信度、文献资料比较。

离子流产生是依靠化合物的特征,以此定量是不完全真实,但是,GC-MS 获得的结果适用于研究植物生物变化特征以及不同组织的次生代挥发性物质的比较。

定量分析基于相对峰面积归一法的百分比表示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1.4、统计分析
所有分析样品均 3 次重复实验,数据采用 Excel和 SPSS 18. 1 软件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的数据均为 3 次重复数据的平均值。

2、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明花冠、花蕊和花托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有显着的差异,花冠和花蕊中?-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和?-紫罗兰酮以及薰衣草醇为主要成分,这些物质的释放具有明显的化感作用,安息香醛在花蕊具有较高的含量,在花冠和花托中含量很少。

花托中己醛、叶醛、顺式-罗勒烯、叶烯醇和( Z) -乙酸叶醇酯具有较高的含量,而在花蕊含量很少。

这些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在花冠、花蕊和花托中的差异分布,说明其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可能与花的形态结构特征具有相适应的生理、生态以及协同进化功能。

不同时间同株桂花花冠、花蕊和花托的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显示花冠、花蕊和花托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在不同时间呈现差异,并且有些物质的含量差异显着。

花冠中?-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和叶醛在早上和下午的含量分别为 37. 69 和 44.10 % 、18. 29 和 14. 15 % 以
及 8. 99 和 11. 19 % ,其差异显着,并且叶醛和?-芳樟醇的含量为: 下午>早上,而反式-氧化芳樟醇则相反,其他物质含量差异不显着; 花蕊中叶醛、安息香醛、?-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薰衣草醇、?-紫罗兰酮和?-紫罗兰酮在上午和下午其含量分别为 0. 23 和16. 31 %、20.76 和 26. 00 % 、18. 59 和 23. 22 % 、6. 71 和 8. 39% 、10. 30 和13. 43 % 、3. 36 和 8. 85 % 以及 12. 36和 15. 44 %,差异显着,并且其含量均为: 下午>下午,安息香醛在上午和下午的含量变化差异极显着;花托中叶醛和 ( Z) -乙酸叶醇酯在上午和下午的含量分别为 10. 18 和33. 32 %、13. 56 和 18. 81 %,差异显着,其含量为: 下午>上午,而其他物质的含量差异不显着。

植物中挥发性物质的产生与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 如水、光、化学物质、营养、温度等) 密切相关,由于桂花的生长受到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外界环境、生态因素变化的影响以及由于生理需要受到生理因素的调控,可能导致这些挥发性物质在不同时间其含量差异,并且有些物质其含量差异显着,因而表现出在花冠、花蕊和花托中挥发性物质的分布差异。

不同株桂花的花冠、花蕊和花托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统计分析见图 2,统计分析花冠、花蕊和花托的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平均含量及比例关系分别与单株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好、含量及比例关系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如?-芳樟醇在花冠和花蕊为主要成分,而在花托中含量较少,安息香醛在花蕊中为主要成分,花托中己醛、叶烯醇和 ( Z) -乙酸叶醇酯为主要成分,在花冠和花蕊中含量较少。

在花冠、花蕊和花托中挥发性物质分别形成相对稳定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表明是受遗传因素的调控,而外界因素( 包括环境、生态和生理等) 诱导这些成分含量显示一定的差异,挥发性物质在花冠、花蕊和花托表现出分布差异的状况,这可能暗示受遗传环境以及生态因素影响的挥发性物质在花冠、花蕊和花托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是与桂花不同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特征所具有的功能相适应。

导致其挥发性物质的分布差异。

不同植株桂花花萼和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分布的统计分析,其花萼和叶片中已醛、叶醛和( Z) -乙酸叶醇酯的含量占主要成分并且有含量分别为 11. 21 和 6. 04 %、57. 49 和 40. 6 % 以及 29.34 和 26. 7 % ,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较少,与花冠和花蕊含量差异显着,这表明叶片和花萼挥发性物质相对一致的组成,含量及相对稳定的比例关系,与花冠和花蕊挥发性物质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的显着差异,也可能暗示在叶片和花萼中的挥发性物质具有与花冠和花蕊不同生理生态功能。

花托的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即具有与花冠和花蕊相一致的主要成分有具有与花萼和叶片相一致的主要成分,说明可能暗示花托在花萼和花冠之间的结构特征相一致。

3、结论
通过对桂花花冠、花蕊、花托、花萼和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分析,结果显示挥发性物质在不同器官的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存在差异分布,显示不同组织器官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含量及比例关系可能与其形态结构特征相适应以及具有与其相适应的生理、生态和协同进化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