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变速器5档课程设计

变速器5档课程设计

变速器5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变速器的基本结构,掌握5档变速器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5档变速器的操作方法,了解不同档位与车速、扭矩之间的关系;3. 学生能够解释5档变速器在汽车行驶中的作用,以及其对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5档变速器,进行模拟驾驶练习;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换挡技巧,提高驾驶操作水平;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5档变速器在驾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汽车工程,关注汽车技术的发展,增强对汽车行业的兴趣;2. 培养学生具备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与驾驶技术课程的一部分,注重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对驾驶操作感兴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5档变速器的相关知识,提高驾驶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变速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5档变速器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5档变速器各档位的作用及使用场景;- 变速器与发动机、驱动轮的关系;- 变速器对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能的影响。

2. 实践操作:- 5档变速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换挡技巧及驾驶操作练习;- 变速器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模拟驾驶训练,提高驾驶技能。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变速器基本概念与分类,5档变速器结构组成;- 第二课时:5档变速器工作原理,各档位作用及使用场景;- 第三课时:变速器与发动机、驱动轮的关系,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能影响;- 第四课时:5档变速器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换挡技巧;- 第五课时:实践操作,模拟驾驶训练,故障诊断与排除。

变速器课程设计

变速器课程设计

目录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2)1、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 (2)2、变速器传动方案及简图 (2)3、倒档的布置方案 (3)二、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主要零件的设计 (4)1、变速器的主要参数选择 (4)2、齿轮参数 (5)3、各档传动比及其齿轮齿数的确定 (6)4、轮的受力和强度校核 (8)三、轴和轴承的设计与校核 (12)1、轴的工艺要求 (12)2、轴的设计 (12)3、轴的校核 (13)4、轴承的选择和校核 (17)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一)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变速器的功用是根据汽车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提出的要求,改变发动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具有适合的牵引力和速度,并同时保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

为保证汽车倒车以及使发动机和传动系能够分离,变速器具有倒档和空档。

在有动力输出需要时,还应有功率输出装置。

对变速器的主要要求是:1.应保证汽车具有高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

在汽车整体设计时,根据汽车载重量、发动机参数及汽车使用要求,选择合理的变速器档数及传动比,来满足这一要求。

2.工作可靠,操纵轻便。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变速器内不应有自动跳档、乱档、换档冲击等现象的发生。

为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强度,提高行驶安全性,操纵轻便的要求日益显得重要,这可通过采用同步器和预选气动换档或自动、半自动换档来实现。

3.重量轻、体积小。

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参数是变速器的中心距。

选用优质钢材,采用合理的热处理,设计合适的齿形,提高齿轮精度以及选用圆锥滚柱轴承可以减小中心距。

4.传动效率高。

为减小齿轮的啮合损失,应有直接档。

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和安装质量,采用适当的润滑油都可以提高传动效率。

噪声小。

采用斜齿轮传动及选择合理的变位系数,提高制造精度和安装刚性可减小齿轮的噪声。

(二)变速器传动方案及简图下图a所示方案,除一,倒档用直齿滑动齿轮换档外,其余各档为常啮合齿轮传动。

下图b、c、d所示方案的各前进档,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下图d 所示方案中的倒档和超速档安装在位于变速器后部的副箱体内,这样布置除可以提高轴的刚度,减少齿轮磨损和降低工作噪声外,还可以在不需要超速档的条件下,很容易形成一个只有四个前进档的变速器。

变速器总成课程设计

变速器总成课程设计

变速器总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变速器总成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变速器总成及其应用场景;3. 学生能掌握变速器总成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演示变速器总成的拆装过程,并解释各部件作用;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变速器总成常见故障;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变速器总成性能测试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3. 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教育学生认识到精确和细致工作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通过具体的变速器总成知识学习,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质量观念。

课程目标的设定,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变速器总成的结构原理- 变速器总成的定义与功能- 各类变速器总成(如手动、自动、CVT等)的结构组成- 工作原理及其适用范围2. 变速器总成的拆装与部件识别- 拆装工具与设备的使用方法-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及安装位置3. 变速器总成的性能参数与测试- 主要性能参数介绍(如传动比、效率等)- 性能测试方法及实验操作流程-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4. 变速器总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不同类型变速器总成在实际车辆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探讨变速器总成在汽车性能中的作用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章节将按照教学大纲的安排和进度进行授课,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全面掌握变速器总成的结构与原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汽车设计变速器的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变速器的课程设计

汽车设计变速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变速器在汽车中的作用及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掌握不同类型变速器(如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及特点;3. 学生能了解变速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关键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软件绘制变速器简易图纸的能力;2.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并解决变速器设计中的实际问题;3. 学生能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变速器关键参数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汽车工程设计和机械制造的热爱,激发创新意识;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3. 学生认识到变速器设计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性,关注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二年级汽车工程兴趣小组的选修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汽车工程感兴趣,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变速器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手动变速器与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及优缺点对比;- 变速器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关键参数计算。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第5节“变速器”。

2. 实践操作:- 利用CAD软件绘制变速器简易图纸;- 小组合作,分析并解决变速器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变速器关键参数计算的实际应用。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变速器作用、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的学习;- 第二周:手动变速器与自动变速器的对比学习;- 第三周:变速器设计原则及关键参数计算;- 第四周:实践操作,包括CAD绘图、问题分析和参数计算;- 第五周:总结与展示,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变速器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微盘

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微盘

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 微盘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变速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微盘变速器的设计方法;2. 学习并掌握变速器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3. 掌握变速器设计的相关计算和参数选择。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微盘变速器的结构设计和计算;2.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变速器零件的绘制和装配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追求卓越;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变速器设计的节能和环保。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在本年级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原理和设计知识,动手能力强,对实际应用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变速器原理及其分类:介绍变速器的基本原理,对比各类变速器特点,重点讲解微盘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教材章节:第二章“变速器原理及其分类”2. 微盘变速器设计方法:讲解微盘变速器的设计步骤,包括参数计算、零件选型等,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微盘变速器设计方法”3. 变速器零件的CAD绘制与装配:教授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变速器零件的绘制和装配,掌握零件装配关系和技巧。

教材章节:第四章“变速器零件的CAD绘制与装配”4. 变速器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变速器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五章“变速器设计实例分析”5. 课程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微盘变速器设计,要求学生完成设计方案、绘制图纸、撰写设计报告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0课时,其中原理及设计方法占4课时,CAD绘制与装配占3课时,实例分析占2课时,课程设计实践占1课时。

机械原理变速器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变速器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变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中变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变速器在机械设备中的功能、作用及其对运动性能的影响;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并计算变速器的主要参数,如转速、扭矩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变速器传动系统,并完成组装与调试;2.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变速器关键零部件的工程图,提高空间想象与表达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对变速器性能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及变速器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协作;3. 培养学生关注变速器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机械原理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变速器相关知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其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变速器基本概念:介绍变速器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其在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2. 变速器工作原理:讲解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3. 变速器主要参数:阐述转速、扭矩、传动比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变速器性能评价中的作用。

4. 变速器设计方法:学习变速器传动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简单变速器的设计方法。

5. 变速器组装与调试:了解变速器各零部件的组装工艺,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变速器的组装与调试。

6. 变速器工程图绘制:学习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变速器关键零部件的工程图,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与表达能力。

五挡变速器课程设计

五挡变速器课程设计

五挡变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五挡变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2. 学生能掌握五挡变速器各个挡位的作用及转换方法;3. 学生能了解五挡变速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五挡变速器的换挡技巧;2. 学生能运用五挡变速器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驾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五挡变速器的拆装与组装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汽车维修与驾驶产生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2. 学生培养安全意识,认识到正确使用五挡变速器在驾驶过程中的重要性;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五挡变速器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汽车驾驶与维修技能,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五挡变速器基本结构:包括齿轮组、同步器、离合器、变速杆等部件的结构及作用;2. 五挡变速器工作原理:讲解发动机与五挡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过程,分析各挡位的工作原理;3. 五挡变速器挡位转换方法:详细讲解各个挡位的作用及转换技巧,包括起步、换挡、停车等操作;4. 五挡变速器在实际驾驶中的应用:分析不同道路条件下五挡变速器的使用技巧,提高驾驶安全性;5. 五挡变速器拆装与组装:指导学生进行五挡变速器的拆装与组装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6. 故障排除与维护:介绍五挡变速器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讲解日常维护与保养知识。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安排,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

教学大纲明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五挡变速器的结构与原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维护保养技能。

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循序渐进,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五挡变速器的相关知识。

单级变速器课程设计

单级变速器课程设计

单级变速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单级变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单级变速器的类型、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2)掌握单级变速器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3)熟悉单级变速器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单级变速器的工作过程;(2)具备单级变速器结构设计的能力;(3)掌握单级变速器参数计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单级变速器的基本原理:介绍单级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单级变速器的结构组成:讲解单级变速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齿轮、轴、轴承等,并分析其功能;3.单级变速器的设计方法:阐述单级变速器的设计步骤,包括齿轮参数计算、强度计算等;4.单级变速器的设计实例:分析实际工程中的单级变速器设计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讲解单级变速器的原理、结构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3.实验法:学生进行单级变速器实验,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单级变速器设计》教材;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4.实验设备:准备单级变速器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变速器在一挡和倒挡工作时有较大的力,所以无论是两轴式变速器还是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低档与倒挡,都应当布置在在靠近轴的支承处,以减少轴的变形,保证齿轮重合度下降不多,然后按照从低档到高挡顺序布置各挡齿轮,这样做既能使轴有足够大的刚性,又能保证容易装配。倒挡的传动比虽然与一挡的传动比接近,但因为使用倒挡的时间非常短,从这点出发有些方案将一挡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承处。
1、变速器的主要参数选择·····················4
2、齿轮参数·································5
3、各档传动比及其齿轮齿数的确定·············6
4、轮的受力和强度校核·······················8
轴和轴承的设计与校核······················12
1、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2
1、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2
2、变速器传动方案及简图·····················2
3、倒档的布置方案···························3
二、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与主要零件的设计·······4
中间轴式五档变速器传动方案
(三)、倒档的布置方案
下图为常见的倒挡布置方案。下图b所示方案的优点是换倒挡时利用了中间轴上的一挡齿轮,因而缩短了中间轴的长度。但换挡时有两对齿轮同时进入啮合,使换挡困难下图c所示方案能获得较大的倒挡传动比,缺点是换挡程序不合理。下图d所示方案针对前者的缺点做了修改,因而取代了下图c所示方案。图下图e所示方案是将中间轴上的一,倒挡齿轮做成一体,将其齿宽加长。下图f所示方案适用于全部齿轮副均为常啮合齿轮,换挡更为轻便。为了充分利用空间,缩短变速器轴向长度,有的货车倒挡传动采用下图g所示方案。其缺点是一,倒挡须各用一根变速器拨叉轴,致使变速器上盖中的操纵机构复杂一些。
(2)、接触应力
直齿轮的接触应力:
式中F为齿面上的法向力, ; 为圆周力; ; 为计算载荷;d为节圆直径; 为节点处压力角;E为齿轮材料的弹性模量;b为齿轮接触的实际宽度; 为主、从动轮的节点处的曲率半径; 、 ; 、 为主、从动轮节圆半径。
此处 、 、 、 、 、 、 、
代入 解得
对于渗碳的变速器齿轮一档齿轮其许用接触应力在1900—2000MPa,本设计中一档齿轮最大应力小于此范围,故接触强度适合。
的上限。
为方便A取整,得壳体的轴向尺寸是 变速器壳体的最终轴向
尺寸应由变速器总图的结构尺寸链确定。
(二)、齿轮参数
(1)齿轮模数
根据最大质量在~14t的货车变速器齿轮的法向模数为~选取
压力角α、螺旋角β和齿宽b
压力角选取国家规定的标准压力角
螺旋角根据货车变速器的可选范围为 选取
齿轮的 根据斜齿轮的 取 则

轴的最大直径 和支承距离 的比值:
对中间轴, =~;对第二轴, ~。
第一轴花键部分直径 (mm)可按下式初选
()
式中: —经验系数, =~;
—发动机最大转矩()。
第一轴花键部分直径 取 25mm;第二轴直径 取 ;中间轴直径 取 =50mm
第二轴: ;第一轴及中间轴:
第二轴支承之间的长度 取 ;中间轴支承之间的长度 取 ,第一轴支承之间的长度 取
一档:
二档:
三档:
四档:
五档:
倒档:
(四)、齿轮的受力和强度校核
1、各档齿轮受力:
(1)对于直齿轮: 对于斜齿轮:
式中T为转矩,d为分度圆直径, 为压力角, 为螺旋角
故对于一档主动齿轮:
一档从动齿轮:
二档主动齿轮:
二档从动齿轮:
三档主动齿轮:
三档从动齿轮:
四档主动齿轮:
四档从动齿轮:
五档主动齿轮:
五档从动齿轮:
重量轻、体积小。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参数是变速器的中心距。选用优质钢材,采用合理的热处理,设计合适的齿形,提高齿轮精度以及选用圆锥滚柱轴承可以减小中心距。
传动效率高。为减小齿轮的啮合损失,应有直接档。提高零件的制造精度和安装质量,采用适当的润滑油都可以提高传动效率。
噪声小。采用斜齿轮传动及选择合理的变位系数,提高制造精度和安装刚性可减小齿轮的噪声。
1、轴的工艺要求····························12
2、轴的设计································12
3、轴的校核································13
4、轴承的选择和校核························17
轴的尺寸图
(三)轴的校核
取中间轴来校核
1. 轴的刚度验算
若轴在垂直面内挠度为 ,在水平面内挠度为 和转角为δ,可分别用下式 ①、
②、③计算



式中: —齿轮齿宽中间平面上的径向力(N);
—齿轮齿宽中间平面上的圆周力(N);
—弹性模量(MPa), =×105MPa;
—惯性矩(mm4),对于实心轴, ; —轴的直径(mm),花键处
变速器传动方案及简图
下图a所示方案,除一,倒档用直齿滑动齿轮换档外,其余各档为常啮合齿轮传动。下图b、c、d所示方案的各前进档,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下图d所示方案中的倒档和超速档安装在位于变速器后部的副箱体内,这样布置除可以提高轴的刚度,减少齿轮磨损和降低工作噪声外,还可以在不需要超速档的条件下,很容易形成一个只有四个前进档的变速器。
一般情况下,倒档传动比与一档传动比较为接近,在本设计中倒档传动比 取
。中间轴上倒档传动齿轮的齿数比一档主动齿轮10略小,取 。
而通常情况下,倒档轴齿轮 取21~23,此处取 =23。

可计算出 。
故可得出中间轴与倒档轴的中心距
而倒档轴与第二轴的中心距:
5、齿轮变位
为计算方便一档、二档和倒档的主从动齿轮变位系数统一选和,其他档位统一选和
度不低于▽8[15]。
对于做为轴向推力支承或齿轮压紧端面的轴的端面,光洁度不应低于▽7,并定其
端面摆差。一根轴上的同心直径应可控制其不同心度[16]。
对于采用高频或渗碳钢的轴,螺纹部分不应淬硬,以免产生裂纹。
对于阶梯轴来说,设计上应尽量保证工艺简单,阶梯应尽可能少[17]。
轴的设计
已知中间轴式变速器中心距 ,第二轴和中间轴中部直径
最大转矩: =380
发动机的转速 3800
最高档一般为直接档 =1,取车轮半径选用 =509mm
取主减速器的传动比为: =9
变速器的各挡传动比为:
1
2
3
4
5
6
倒档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中心距
中心距对变速器的尺寸及质量有直接影响,所选的中心距、应能保证齿轮的
强度。根据经验公式初定:
式中 K A----中心距系数。对轿车,K A =~;对货车,K A =~;
一.机械式变速器的概述及其方案的确定
(一) 变速器的功用和要求
变速器的功用是根据汽车在不同的行驶条件下提出的要求,改变发动机的扭
矩和转速,使汽车具有适合的牵引力和速度,并同时保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为保证汽车倒车以及使发动机和传动系能够分离,变速器具有倒档和空档。在有动力输出需要时,还应有功率输出装置。
为发动机最大转矩; 为变速器一档传动比 为变速器传动效率,
取96%
取 代入数据求得:
三、轴向尺寸
变速器的横向外形尺寸,可根据齿轮直径以及倒档中间齿轮和换档机构的
布置初步确定。
轿车四档变速器壳体的轴向尺寸~。货车变速器壳体的轴向尺寸与
档数有关:
四档~A
五档~A
六档~A
当变速器选用常啮合齿轮对数和同步器多时,中心距系数KA应取给出系数
倒档时:
将以上数据分别代入①、②、③式算得:
所以轴的刚度适合要求。
轴的强度计算
因为一档的挠度高大,所以校核一档时的强度
1、求水平面内支反力 、 和弯矩 、
由以上两式可得:
2、求垂直面内支反力 、 和弯矩 、
+ = +
由以上两式可得:
按第三强度理论得:
故轴的强度也符合要求
(四)轴承的选择与校核
1、第一轴选圆锥滚子轴承31305,第二轴和中间轴选用圆锥滚子轴承33010
六、各档齿轮的参数设计(下列各式中: 齿形角为 、 齿顶高系数为、c径向间隙系数为、r齿顶圆半径为、 为变位系数、d分度圆直径、 齿顶高、 齿根高、 齿全高、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其中右上角标有如“ ”“ ”分别表示主动轮和从动轮)
由公式: 、 、 、 、 、 分别代入数据可以求得各档齿轮主、从动齿轮参数如下(单位mm):
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得:

则当量动载荷为:
预期寿命:
故轴承寿命符合要求。
参考资料:
汽车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三)、各档传动比及其齿轮齿数的确定
在初选了中心距、齿轮的模数和螺旋角后,可根据预先确定的变速器档数、
传动比和结构方案来分配各档齿轮的齿数。下面结
合本设计来说明分配各档齿数的方法。
1.确定一档齿轮的齿数
一档传动比
(2-1)
为了确定Z9和Z10的齿数,
先求其齿数和 :
(2-2)
其中A=、 ;故五档变速器示意图
代入数据得:
而常啮合齿轮传动齿轮的中心距与一挡齿轮的中心距相等,即:
(2-4)
解方程(2-3)和(2-4)并取整得
3、确定其他挡位齿轮的齿数
二挡传动比由于各挡齿轮选取同样的模数,故有: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