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的研究进展.doc

合集下载

云木香研究进展

云木香研究进展

尽管云安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和争议。首先,云安 全研究领域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云端数据的隐私保护、云计算供应链 的安全性等。其次,现有的解决方案存在局限性,往往只某一方面的安全问题, 而无法全面有效地解决所有问题。此外,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云安全评估标准和有 效的合规性检查机制,导致云服务提供商难以客观地评估其安全性,用户也难以 选择可靠的云服务提供商。
谢谢观看
总之,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云安全问题愈发突出。本次演示从云基 础设施安全、云数据安全和云应用安全等方面综述了云安全研究进展的最新情况, 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争论焦点和不足之处。为了应对云安全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 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新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加强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的 合作,共同推动云安全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内容一:木香挥发油类成分结构特点丰富,主要包括单萜、倍半萜及其衍生 物等。这些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在分析 方法方面,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挥 发油类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此外,随着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液相色谱 法(HPLC)和毛细管电泳法(CE)
1、肠胃道作用:木香具有舒缓胃平滑肌、调节胃液分泌的作用,可有效缓 解胃痛、腹痛等症状。研究表明,木香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黏膜损伤等机 制发挥其肠胃道保护作用。
2、心血管系统作用:木香具有降低血压、调节心率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心 血管疾病症状。研究表明,木香中的木香碱能够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血 管,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等也逐步应用于挥发油类成分的分析。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离效 率,为木香挥发油类成分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内容二:木香挥发油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抗炎方面,研究发现其能 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炎症反应。在抗肿瘤方面,木香挥发油类成分能 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木香挥发 油还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然而,目前对于木香挥发 油类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木香古今研究报告

木香古今研究报告

木香古今研究报告木香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广泛用于食品、香水和药品的制作。

古代就有对木香的研究,并且在现代也有不少关于木香的研究成果。

本报告将介绍木香的古今研究情况。

古代的木香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药用价值的探索和应用。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记载了木香的药用性的经典之一。

根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木香主要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开郁开窍等作用。

古代医学家通过实践和观察,发现木香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病痛,并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此基础上,一些古代医书对于木香在药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归纳,为木香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

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木香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现代研究发现,木香主要由一种叫做肉桂醇的化合物组成。

肉桂醇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症、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木香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农业等领域。

对木香的提取、纯化和质量控制也成为了现代研究的重点。

除了药用价值外,木香还具有一定的香料价值。

木香的香味独特而持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因此,木香被广泛应用于香精、香水、化妆品等产品的制作过程中。

对于木香香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和合成木香的香气成分,并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和鉴定。

总结一下,木香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的香料,在古代和现代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从古代的药用到现代的科学研究,人们不断发现木香在医药和香料领域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木香研究的深入和广泛应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比如对木香香料成分的深入研究和质量控制的规范化等。

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突破,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

六味木香散研究进展

六味木香散研究进展

六味木香散研究进展作者:孟和吉日嘎拉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382-01【摘要】对蒙药六味木香散的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为该蒙药的进一步研究﹑推广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六味木香散;含量测定;综述1传统应用本品系蒙古族验方,出自《至高要方》。

由木香200g ,栀子150 g,石榴、闹羊花各100 g,豆蔻、荜拨各70 g粉碎成细分,过筛,混匀配合组成。

本方性温,为包如寒热兼杂期及痧症主方。

功能为开郁行气止痛。

用于寒热错杂、气滞中焦所致的胃脘痞满疼痛、吞酸嘈杂、嗳气腹胀、腹痛,大便不爽。

方中木香以平赫依血相搏为主;栀子以出巴达干希拉、血清热为辅;石榴祛八达干寒邪,豆蔻抑赫依,瞿麦清血热配合使用,则祛除包如病之主因赫依、希拉、巴达干、血邪之为患及寒热相搏。

木香、荜拨有止痛作用,故对痧症、胃疼亦有效。

蒙医常因病情的需要,将六味木香散中的闹洋花改用瞿麦[1,2]。

2.化学成分木香主要含挥发油、木香碱、菊糖等;栀子主要化学成分为苷类,如栀子苷、去羟栀子苷及水解产物京尼平等;闹羊花干燥成熟种子含闹羊花毒素Ⅲ,rhodomolleinⅠ、Ⅱ,木藜芦毒素(grayantoxinⅠ、Ⅱ)、kalmanol等。

瞿麦主要含有皂苷及皂苷元、挥发油、黄铜、糖类和少量生物碱。

荜拨主要含有内酰胺类生物碱胡椒碱、异丁酰胺类生物碱、木脂素累、挥发性成分等。

豆蔻主要含有脂溶性成分、氨基酸、无机元素K、Na、Ca、Mg、Cu、Fe、Zn、Mn等[3]。

石榴中主要化学成分有靴质类、生物碱、有机酸和黄酮类[4]。

3.含量测定3.1莎仁图雅等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六味木香散中木香烃内酷去氢木香内醋的含量。

结果木香烃内酯线性范围为119.48ng~1792.2ng (r=0.999)、去氢木香内醋线性范围为122.84ng~1842.6ng (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99.8%。

云南不同产地木香浸出物的研究

云南不同产地木香浸出物的研究

云南不同产地木香浸出物的研究江霞;李裕基;刘纪青【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木香浸出物含量.方法用冷浸法和热浸法测定云南丽江、维西等产地木香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水溶性浸出物中,以丽江、维西产木香含量最高,分别为:冷水15.3%、16.2%;热水15.1%、16.1%;醇溶性浸出物中,以丽江、维西产木香含量最高,冷浸17.3%、18.9%;热浸17.1%、18.6%.结论不同产地木香浸出物含量有一定差别,云南丽江、维西产木香含量最高,为更好地控制木香质量及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04【总页数】2页(P82-83)【关键词】木香;产地;浸出物【作者】江霞;李裕基;刘纪青【作者单位】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518033;深圳市康宁医院,广东,深圳,518001;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518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0.2木香[1]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

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主产于云南丽江、维西、福贡、中甸、宁蒗、贡山、兰坪、泸水、德钦、鹤庆、剑川、永胜、永平、南涧、腾冲、大理。

是《中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收载药材品种,为芳香健胃、行气止痛的常用中药。

含有挥发油[2]0.3%~3%。

经现代研究,具有多种药理[3]作用:对呼吸系统作用;对胃肠道作用;对心血管的作用;抗癌[4]作用;抗菌作用等。

《中国药典》规定木香的醇溶性浸出物[5]含量不得少于12.0%。

目前尚未见关于不同产地木香浸出物含量影响的报道。

本文采用冷浸法和热浸法对云南不同产地木香中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为更好地控制木香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了依据。

1 实验仪器与试剂AUW220D电子天平(上海天平仪器厂);GZX-DH.500-BS-Ⅱ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跃进仪器厂);,DZKW-C型电子恒温水浴箱(潍坊医疗器械厂);蒸馏水(自制);95%乙醇(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分析纯。

木香的研究进展_张建春

木香的研究进展_张建春

第26卷第20期2010年10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 logyVol.26N o.20O ct.2010木香的研究进展张建春,蔡雅明,周德斌,王沙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医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以近年来有关木香研究文献为依据,综述了木香的植物形态、生境分布、化学成分、其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制剂及药效的研究概况。

木香为菊科植物云木香的根,根挥发油主要含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烯内酯,含量达50%,还含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等多种活性成分。

具有抗溃疡、抗菌作用,能扩张支器管平滑肌及轻度升压,降血糖作用。

关键词:木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R286木香又名蜜香5名医别录6、青木香5木香经集注6、南木象5世医得效方6、广木香5普济方6,木香始载于5神农本草竟6,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Saus-surea lappa C.B C larke)[1]。

原产于印度,唐代以后都由广州引进,故称广木香,40年前曾引种到云南,称云木香,在云南省的丽江地区和迪庆州产量较大,供应全国并出口。

近年来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亦有生产。

以其根茎入药,味辛、苦,性温。

归脾、胃、大肠、肝经。

中医常用以治疗胃部胀满、消化不良、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具有芳香健胃、行气止痛的功效,为常用理气药。

就国内学者对木香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制剂工艺方面的研究归纳总结如下。

1木香的植物形态和生境分布1.1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

主根粗壮,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 m,直径0.5~5c m。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稀疏侧根,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

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

气香特异,味微苦。

以质坚实、香气浓、油性大者为佳。

茎不分支,上部被稀疏短毛。

木香治疗溃疡实验报告

木香治疗溃疡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功能降低等。

木香,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胃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本研究旨在探讨木香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清洁级SD大鼠,体重180-220g,雌雄各半。

2. 药物:木香提取物,由中药房提供,纯度≥95%。

3.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胃蛋白酶、生理盐水等。

4. 仪器:电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分组:将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2. 模型制备:采用盐酸-乙醇法复制胃溃疡模型。

模型组大鼠给予盐酸-乙醇溶液,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木香提取物,正常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观察指标:(1)大体观察:观察大鼠胃部形态、色泽等变化。

(2)组织学观察:取大鼠胃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胃黏膜病理变化。

(3)胃溃疡指数:计算胃溃疡面积与胃窦面积之比。

(4)胃黏膜保护功能:测定胃黏膜中前列腺素E2(PGE2)和一氧化氮(NO)含量。

四、实验结果1. 大体观察: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胃部色泽较淡,溃疡面积减小。

2. 组织学观察: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损伤程度减轻,上皮细胞排列整齐,腺体结构完整。

3. 胃溃疡指数: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胃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5)。

4. 胃黏膜保护功能: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中PGE2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5)。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木香提取物对胃溃疡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作用机制可能如下:1. 木香提取物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保护胃黏膜。

2. 木香提取物可促进胃黏膜修复,改善胃黏膜屏障功能。

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木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木香的研究逐渐深入,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木香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木香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对木香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概述,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然后重点介绍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镇痛等。

本文还将探讨木香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以期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加深对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理解,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木香的有效成分木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有效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其广泛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分离和鉴定了多种木香中的有效成分,这些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等。

挥发油:挥发油是木香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效成分之一,其中主要包含萜类化合物,如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等。

这些萜类化合物赋予了木香独特的香气,并在其抗炎、抗菌、镇痛等药理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木香中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木犀草素、槲皮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同时还具有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也是木香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如香豆素、伞形花内酯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木香中还含有其他多种有效成分,如多糖、皂苷等,这些成分也为木香的药理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还会有更多木香中的有效成分被揭示,为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三、木香的药理作用木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入的药理作用研究。

白木香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白木香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3–08–21 接受日期:2013–11–05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1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I11B04); 2012海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12-GH001)资助 作者简介:李薇(1988 ~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E-mail: 339567149@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daihaofu@
分子式 Formula
分子量 Molecular
weight
部位 Part
文献 Reference
1 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 5-Hydroxyl-7,4′-dimethoxyflavone
C17H14O5
298
叶、树干 [7,22–23,50–52]
2 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 Luteolin-7,3′,4′-trimethyl
1.4 木脂素类 木脂素类成分在白木香未结香的树干部位有
较为广泛的分布,目前已从白木香中分离得到 21 个木脂素类化合物[18–21],且具有多种骨架类型,如 四氢呋喃类(图 2 和表 1:化合物 40 ~ 52)、联苯四 氢萘类(化合物 53 ~ 54)、苯骈呋喃类(化合物 55)、 降木脂素(化合物 56)[20]及 4 个其他类木脂素(化合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4,22(2):201 ~ 212 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
白木香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李薇, 梅文莉, 左文健, 王昊, 戴好富*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 实验室,海口 5711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香的研究及发展方向The radix aucklandia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佳明1(1.武警后勤学院预防医学系四队,天津300162)关键词:木香;菊科随着生药研究的迅速发展与生药技术的广泛应用,木香的作用多被发现。

木香是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

云木香(学名:Saussureacostus),又名广木香或青木香,属菊科风毛菊属。

川木香(学名:Dolomiaeasouliei)是菊科川木香属的植物,均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生长在高山草地和灌丛中,为野生植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这两种植物的根茎都是重要的中草药。

本文就木香的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来进行介绍。

1.品种考证木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名医别录》谓:“生永昌山谷(今云南保山县)”,《本草经集注》云:“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

今皆从外国舶上来,乃云大秦国以疗恶气有验。

”《新修本草》曰:“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着为佳,出西湖来者不善。

”《四声本草》云:“昆仑船上来,形容枯骨者良。

”《本草图经》谓:“今惟广舶上有来者也,他无所出”。

综上所述,自古木香来源复杂,不止一种。

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

但以自广州进口形如枯骨的质量最好,故有“广木香”之称。

此种木香原产自印度,现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中国唐代木香,即为此种。

后来我国云南有大量引种,并提供药材,故又有“云木香”之称,药用木香应以此为正品。

2.植物性状木香(AucklandialappaDecne (Saussurea Clark.)—菊科(Compositae)。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0m,主根粗壮,圆柱型,直径可达5m,表面黄褐色,有稀疏侧根。

茎直立,被直稀疏短柔毛。

基生叶大型,具长柄;叶片三角状卵形或长三角形,长30~100cm,宽15~30cm,基部心形,下延直达叶柄基部成不规则分裂的翅状,叶缘呈不规则的浅裂或波状,疏生短刺,上面深绿色,被短毛,下面淡绿带褐色,被短毛;茎生叶较小,下延报茎。

头状花序或腋生,通常2~3个从[作者简介]佳明(1991-),男,籍贯内蒙古,本科在读,药学专业生于花茎顶端,几无总花梗腋生者单一,有长的总花梗;总苞片约10层,三角状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9~25mm,外层较短,尖端长锐实如刺,疏被微柔毛;花全部管状,暗紫色,花冠管长1.5cm,先端5裂,雄蕊5,花药联合,上端稍分离,有5尖齿;子房下位,花柱伸出花冠之外,柱头2裂。

瘦果线形,长端有2层黄色直立的羽状冠毛,果熟时多脱落。

花期5~8月,果期9~10月。

栽培于2500~4000m 的高山地区,在凉爽的平原和丘陵地区也可生长。

我国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有引种栽培,以云南西北部种植较多,产量较大。

原产印度。

3.生物学特性喜冷凉湿润,耐寒、耐旱,怕高温和强光,幼苗期怕直射光。

产区在海拔800-2500m山区的阴坡地,选朝北或东北坡向,坡向30°-35°,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pH6.5-7.0的砂质壤土和壤土栽培为宜,低洼易涝地长期积水会引起烂根。

幼苗期生长缓慢,可与玉米等作物套、间作,又可遮阳。

4. 鉴别4.1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2-6列木栓细胞,有时可见残存的落皮层。

韧横切面:木栓层为2-6列木本细胞,有时可见残存的落皮层。

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明显;韧皮纤维成束,稀疏散在或排成1-3环列。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列径向排列;木纤维存在于近形成层处及中心导管旁;初生木质部四原型。

韧皮部、木质部中均有类圆形或椭圆形油室散在。

该品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4.2性状鉴别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lappa I)ecne的干燥根,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 cm,直径0.5~5 cm。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

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剧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窄。

气香特异,味微苦。

4.3粉末特征黄色或黄棕色。

①菊糖碎块极多,用冷水合氯醛装置,呈房形、不规则团块状,有的表面现放射状线纹。

②木纤维多成束,黄色,长梭形,末端倾斜或细尖,直径16-24μm,壁厚4-5μm,非木化或微木化,纹孔横裂缝隙状或人字形、十字形。

③网纹、具缘纹孔及梯纹导管直径32-90μm,导管分子一般甚短,有的长仅64μ。

④油室碎片淡黄色,细胞中含挥发油滴。

⑤薄壁细胞淡黄棕色,有的含小形草酸钙方晶。

此外,有木栓细胞、韧皮纤维及不规则棕色块状特。

5. 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0.3%~3.0%,木香碱(sausurine)0.05%,菊糖18%,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油酸[(2,2)-9,12-octadecadienoec acid]、油酸-1,3-甘油二酯[(2,2)-9,12-octadecadienoec acid -2-hydroxy-1,3-propanedinyl ester][1] 、3β-乙酰氧基-9(11)-巴卡林烯[3β-Acetoxy- 9(11)-baccharene] 、A-amyrin [2]、木香内酯Costuslactone、氢木香内酯(Dihydrococos-tuslactone)、12-甲氧基二氢木香内酯(12-Meeethoxy-dihydrodehydrocosstus lactone)、二氢脱氢木香内酯(Dihydrodehydrocostus lactone)、凤毛菊内酯(Saussurea lactone)、α和β木香醇(Costol)、木香酸(Costic acid)、异木香酸(Isocostic acid)、脱氢木香内酯(Dihydrocostus lactone)、异脱氢木香内酯(Isodehydrocostus lactone)、木香烯内酯(Costunolide)、二氢木香内酯(Dihydricostunolide)、土木香内酯(Alanto lactone)、异木香内酯(Isoalanto lactone)、α-环木香烯内酯(α-Cyclocostunolide)、β-环木香烯内酯(β-Cyclocostunolide)、异查耳宁素(Isozaluzanine)、4β-甲氧基脱氢木香内酯(4β-Methoxyde-hydrocostuslatone)、γ-广藿香烯、β-姜黄烯、长叶烯、愈创烯[3]、香芹酮、Ar-姜黄烯、大牦牛儿烯、顺式-α-甜没药烯[4]、单紫杉烯(Aplotaxene)、α和β-木香烯(Costene)、还有少量萜醇(Terpene-alcohel)、莰烯(Camphene)、萘、水芹烯(Phellandrene)α和β-紫罗兰酮、β-芹子烯(β-Selinene)、棕榈酸(Palmitic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白桦脂醇(Betalin)、22-二氢豆甾醇(22-Dihydrostiapmasterol)、香叶烯(Myrcene)、对伞化烯(þ-Cymol)、芳樟醇(Linalool)、β-榄香烯(β-Elem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雪松烯(Cedrene)、雪松醇(Cedrol)、正十四烯(Aplotaxene)、α-香树脂醇(E)-9-异丙基-甲基-5,9-癸二-酮[(E)-9-Sopropyl-methyl-5,9-decadiene-2-one]、绿花醇、β-防风根烯酮、α-金合欢烯、β-菖蒲二烯、α-依兰烯[5]、1,2-二笨基-1H-咪唑-1-乙醇[6]、孕甾烯醇酮(Pregnenolone)、笨丙素苷(Syringin)以及果糖。

氨基酸占1.06%,主要含有天冬氨酸(aspartis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苏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瓜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笨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等20种氨基酸[7]。

另外还含有胆胺(cholamine)、木香萜胺(sanssureanine)、毛连菜甙B(picriside B)、丁香甙(syringin)、A,B,C,D,E-左旋松树脂醇-4``-О-β-D-吡喃葡萄糖甙(olivil-4``-О-β-D-gluapyranoside)。

叶片中含有α-香树脂醇硬脂酸酯(α-Aamyrinsrearate)、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β--Amyrinpalmitate)和羽扇棕榈酸酯,蒲公英甾醇(Taraxsterol)。

6. 药性、功能与主治本品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肺经。

有行气止通,调中导滞,温中和胃之功。

主治胸胁涨满,脘腹涨痛,呕吐、泄泻、痢疾里急后重等病。

7. 药理作用7.1对肠胃的作用实验研究发现木香水提物,木香氢内酯可显著抑制小鼠肠的蠕动作用,木香氢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具有松弛平滑肌和解痉的作用[8]。

木香可使胃底纵行肌张力升高,但对胃体肌条、胃窦肌无明显作用[9]。

不同剂量的木香煎剂对胃排空及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这种量效关系在促胃动力作用方面更为明显。

结果与临床报道木香对胃肠动力β香的促胃肠动力作用,酚妥拉明及心得安则对木香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无明显影响,说明木香的促动力效应部分由胆碱能M受体介导,与肾上腺素能α、β受体无明显的相关性[10]。

研究证明木香对人的胃酸分泌及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无任何影,说明木香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机制不是通过促进或抑制胃酸、胃泌素及生长抑素的分泌而起作用的。

木香能加速胃对钡剂的排空同时促进内源性胃动素的释放。

推测可能是木香直接刺激胃肠粘膜Mo细胞产生内源性胃动素使血中胃动素升高而加速胃排空[11]。

木香对利血平、阿斯匹林、消炎痛、乙醇、盐酸诱发的5种小鼠胃粘膜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且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增强。

小鼠口服木香18g/㎏,相当生药72g/㎏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利血平诱发胃粘膜损伤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类似应激性导致的胃粘膜损伤。

阿斯匹林与消炎痛诱发胃粘膜损伤是由于抑制胃粘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导致屏障功能下降所致。

乙醇、盐酸主要是对胃粘膜的直接破坏作用。

木香对多种因索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对其某种损伤并无明显优势或选择性。

所以推测,木香提取物对胃粘膜可能有直接保护作用,这与木香的传统用法一致[12]。

7.2 抗溃疡、利胆作用木香75%乙醇提取物能抑制水应β激性溃疡、吲哚美辛-乙醇性溃疡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