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测试汇总
无线网络安全测试的最佳实践

无线网络安全测试的最佳实践无线网络安全测试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随着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介绍无线网络安全测试的最佳实践,包括安全测试策略、测试方法和常见漏洞的检测与修复。
一、安全测试策略无线网络安全测试的第一步是确定测试策略。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安全测试方法:1. 渗透测试: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此方法可以发现系统中的弱点和漏洞,并提供修复建议。
2. 无线网络扫描:通过扫描无线网络,检测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未经授权的设备接入。
3. 弱密码破解:测试系统中密码的强度和复杂度,以防止未经授权者利用弱密码进行入侵。
4. 漏洞扫描:使用自动化工具扫描系统中的漏洞,提高发现潜在漏洞的效率。
二、测试方法1. 确认测试环境:在进行安全测试之前,需要搭建一个与实际生产环境相似的测试环境。
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攻击场景,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设计测试用例: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策略,设计一系列测试用例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测试用例应该覆盖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无线网络的认证、加密、访问控制等方面。
3. 执行安全测试:根据设计好的测试用例,进行安全测试。
测试过程中应该记录测试数据、发现的问题以及修复的过程,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4. 评估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评估系统的安全性。
发现的漏洞和问题应该及时修复,并重新进行测试,直到系统达到安全要求。
三、常见漏洞的检测与修复1. 拒绝服务攻击:通过发送大量无效请求或恶意请求,导致网络服务无法正常响应。
修复方法包括增加系统的容量、加强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能力等。
2. 无线网络劫持:攻击者通过伪造无线网络,并诱使用户连接,从而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修复方法包括加强无线网络的加密和认证机制,并警惕用户连接未知网络。
3. 数据泄露:通过窃取无线网络中的数据包,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修复方法包括加密传输的数据、使用安全协议、增加访问控制等。
WiFi-测试-及方案

成品测试——發射部分介面
高速pcb网
38
成品测试结果——发射部分
矢量误差EVM
频率 误差 功率 频谱模 板误差
相位误差 相位匹配 获得的产品MAC 地址
指标要求的范围 符号 时钟 误差
产品SSID
39
成品测试结果——接收部分
自 动 测 试 过 程
接收灵敏度
Transmitter
我們要傳送 000101…
Q 3
I 4
Receiver 000101 的座標是 4 + 3i
EVM
2.5
4*sine()
調制
3*cos()
3.5
誤判為 000111
3.5+2.5i
I(t)=3.5sin(t) Q(t)=2.5cos(t)
解調
I(t) = sine wave Q(t) = cosine wave
13
Phase difference: 90deg
14
EVM (Error Vector Magnitude)
如果测得EVM较差,如何发现问题所在?
EVM
高速pcb网
增益匹配 相位噪声 群时延 频率误差 抑制
IQ星座图 IQ星座图 EVM vs 子载波 频率误差 vs. time CCDF
回同样的数据包, 从而测量此终端的输出信号的质量, 例如功率,EVM,
频谱,频偏,等等…
4. 接收方面, 仪器的信号源发出数据包, WiFi终端(被测品)收到数据包
以答会反回确认包(ACK),从而计算丢包率,仪器会渐渐把功率往下降,
34
直至找到最低灵敏度.
35
成品测试軟件 —— 介面
36
无线测试报告范文

无线测试报告范文1.引言本报告是对无线设备进行测试的结果总结和分析。
无线设备是指使用无线技术进行通信的各种设备,包括无线路由器、无线摄像头、无线音频设备等。
测试旨在评估该设备在不同条件下的无线性能和可靠性。
2.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两个场景。
室内环境模拟了办公室和家庭网络环境,包括墙壁、家具等障碍物;室外环境模拟了开放区域和城市环境,包括建筑物和树木等影响信号传输的因素。
测试过程中使用了标准的无线网络工具和仪器,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测试内容测试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号强度:测试设备在不同距离和障碍物条件下的信号强度和稳定性;-信号覆盖范围:测试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信号干扰:测试设备在其他无线设备和干扰源存在的情况下的通信质量;-网络速度:测试设备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稳定性:测试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和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下的稳定性。
4.测试结果与分析测试结果显示,该无线设备在室内环境下的信号强度较好,即使在障碍物较多的情况下,信号强度也能保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在室外环境下,由于信号传播受到阻碍,信号强度有所下降。
因此,在选择设备的安装位置时,应尽量选择相对开放的位置,以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信号覆盖范围方面,该设备在室内环境下的信号覆盖范围较大,可以满足一般家庭和办公室的需求。
然而,在室外环境下,信号覆盖范围较小,特别是在树木和建筑物的影响下,信号强度明显受到限制。
这需要用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和位置。
信号干扰测试结果显示,该设备对其他无线设备和干扰源的干扰较小。
即使在密集的无线信号环境下,设备的通信质量依然能够保持良好。
这使得该设备在多设备同时连接的场景下表现出色,适用于家庭和办公室等需要频繁通信的场景。
网络速度测试结果显示,该设备的数据传输速率稳定,在不同网络环境下都能保持较高的速度。
这使得用户可以顺畅地进行高清视频播放、在线游戏等高带宽需求的操作。
WLAN测试报告范文样本

WLAN 测试报告范文样本upTechWIFI 测试系统无线网络测试报告项目编码:测试时间:测试地点:测试人员:测试主AP:C20220221012022-5-2621:33:16 测试地点李建国测试报告目录场强信噪比检测开始时间:2022-05-2621:57:59 结束时间:2022-05-2621:58:01AP 基本信息:MAC 地址:C8-3A-35-4E-5E-10;信道号:1;Tenda_4E5E10(★)网络类型:Ndi802_11OFDM24;无线模式:WIRELESS_MODE_11NG;认证方式:ST_WPA2_PSK;支持速率:1.0Mbp/2.0Mbp/5.5Mbp/11.0Mbp/9.0Mbp采样时间-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70场强 RSSI(dBm)信噪比 SNR(dB)采样点数:15 个;场强:Ma 某:-70.00dBm,Min:-70.00dBm,Avg:-70.00dBm;信噪比:Ma 某:29.00dB,Min:29.00dB,Avg:29.00dB场强信噪比检测RSSI(dBm)测试次数(次)场强信噪比检测SNR(dB)测试次数(次)测试结论:项目场强信噪比检测指标 RSSISNR实测值-70.00dBm29.00dB是否达标标准参考值√ √≧-80.00dBm≧20.00dB同邻频干扰检测开始时间:2022-05-2621:58:02 结束时间:2022-05-2621:58:05AP 基本信息:MAC 地址:C8-3A-35-4E-5E-10;信道号:1;Tenda_4E5E10(★)网络类型:Ndi802_11OFDM24;无线模式:WIRELESS_MODE_11NG;认证方式:ST_WPA2_PSK;支持速率:1.0Mbp/2.0Mbp/5.5Mbp/11.0Mbp/9.0MbpSSIDBSSIDChannel 场强平均值(dBm 说明-79-70其他 AP 主 AP(1)场强信道分布列表:测试实时快照:同频干扰检测说明主 AP(1)其他APRSSI(dbm)同邻频干扰测试结论:项目同邻频干扰检测指标同频干扰一级邻频干扰二级邻频干扰实测值-100.00dBm-100.00dBm-100.00dBm是否达标标准参考值√ √ √≦-80.00dBm≦-70.00dBm≦-60.00dBm网络 ping 包成功率结果是否成功√√√√√√√√√√√√√√√测试实时快照:测试结论:项目网络 ping 包成功率指标成功率实测值 100.00%是否达标标准参考值√≧90.00%多主机 Ping 包测试结果是否成功时延√√√√√√√√√√√√√√√49m49m48m50m49m50m49m49m49m52m49m51m49m52m50m 力拓世纪测试总数:15,成功:15,失败:0,成功率:100.00%; Ping 统计:最大时延:52.00m,最小:48.00m,平均:49.67m.ping 包时延(m)测试次数(次)结果是否成功时延√√√√√√√√某√√357m323m340m359m311m351m328m313m991m332m361m 力拓世纪Ping 统计:最大时延:991.00m,最小:305.00m,平均:379.53m. ping 包时延(m)测试次数(次)√√√√305m326m353m343m结果是否成功时延√√√√√√√26m27m27m27m26m26m27m力拓世纪Ping 统计:最大时延:27.00m,最小:25.00m,平均:26.27m.ping 包时延(m)测试次数(次)√√√√√√√√26m25m26m26m26m27m25m27m测试结论:项目多主机 Ping 包测试指标成功率平均时延实测值 97.78%151.82m是否达标标准参考值√√≧95.00%≦300.00m网络 ping 包时延测试结果是否成功时延(m)√√√√√√√√√√√√√√√测试实时快照:网络 ping 包时延(m)测试次数(次)测试结论:项目实测值 19.33m是否达标标准参考值√≦50.00m网络 ping 包时延测试平均时延无线视频建立成功率开始时间URL码率(Bp 是否成功√某√2022-5-2621:59:/dodem1.wmv2022-5-2622:00:/dodem1.wmv2022-5- 2622:00:/dodem1.wmv测试实时快照:测试结论:项目实测值 66.67%是否达标标准参考值某≧95.00%无线视频建立成功率视频建立成功率DHCP 自动获取 IP 测试开始时间:2022-05-2622:07:58406 结束时间:2022-05-2622:08:02609 测试结果数据:DHCP 测试(1):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长():DHCP 启用:IP 地址:网关 IP:子网掩码:是否成功:结果消息:√ErrorinvokingIPRenewDHCP 测试(2):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长():DHCP 启用:IP 地址:网关 IP:子网掩码:是否成功:结果消息:√ErrorinvokingIPRenew2022-05-2622:08:002812022-05-2622:08:0084360.0002022-05-2622:07:584062022-05-2622:07:5889060.000力拓世纪DHCP 测试(3):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长():DHCP 启用:IP 地址:网关 IP:子网掩码:是否成功:结果消息:测试实时快照:√60.000时延()测试次数(次)测试结论:项目指标次数实测值 DHCP 自动获取 IP 测试成功率 3100.00%平均时延60.00力拓世纪是否达标标准参考值√ ≧90.00%某≦15.00力拓世纪FTP 上行速率测试测试实时快照:速率(M)组别(组)用时()是否成功√√√√√√√√√√√√测试结论:项目指标次数实测值 FTP 上行速率测试单用户上传 32.62M 多用户上传1.93M力拓世纪是否达标标准参考值√ ≧0.20M √≧0.10M速率(M)测试次数(次)用户多线程多线程多线程用时()是否成功√ √√测试实时快照:测试结论:项目指标实测值 2.09M是否达标标准参考值√≧0.30M。
无线测试实验报告模板

无线测试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无线网络进行测试,评估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2. 实验环境- 硬件设备:一台电脑、无线路由器、手机- 软件工具:网络测试工具、浏览器3. 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的测试内容和指标,如网络速度、延迟等。
2. 配置无线路由器的参数,如网络名称、加密方式、信道等,并启动路由器。
3. 通过电脑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网络。
4. 使用网络测试工具测量网络速度和延迟,记录测试结果。
5. 在不同位置(如离路由器远近、有无障碍物等)进行测试,观察网络性能的变化。
6. 使用手机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网络,测试手机上网速度和延迟。
7. 使用浏览器打开不同网站,观察页面加载速度和网络稳定性。
8. 结合实际需求,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测试后,得到以下结果:- 在近距离(约5米)测试时,无线网络的下载速度为10Mbps,延迟为20ms,上传速度为5Mbps。
- 在远距离(约10米)测试时,无线网络的下载速度为8Mbps,延迟为30ms,上传速度为4Mbps。
- 在有障碍物(如墙壁)阻挡的情况下,无线网络的性能有所下降,下载速度为6Mbps,延迟为40ms,上传速度为3Mbps。
- 手机连接到无线网络后,上网速度和延迟与电脑连接类似,但在远距离测试时稍微有些下降。
- 在浏览器打开不同网站时,页面加载速度在1-3秒之间,网络稳定性良好。
5. 实验分析和改进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短距离内,无线网络的性能良好,满足常规上网需求。
- 随着距离的增加,无线网络的性能下降,可能会影响在线游戏、高清视频等对网络速度和延迟要求较高的应用。
- 障碍物对无线信号传输有一定影响,建议在布置网络时避免障碍物的阻挡。
- 手机连接无线网络后,网络性能基本与电脑连接类似,但信号强度稍弱。
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可以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在网络布置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信道,避免信道拥塞。
无线覆盖范围测试(一)

无线覆盖范围测试(一)1.对比设备●WSG 25mw●WSG 100mw●TP_LINK741N2.测试数据部署平面示意图如下:设备部署地点红圈A处25mw客户端位置热点是否可见热点是否可连接热点是否可ping ping链接情况黑点1 可见可连接可ping 流畅黑点2 可见可连接可ping 流畅黑点3 可见连不上可ping 有丢包黑点4 可见连接不上不可ping /设备部署地点红圈A处TP_LINK741N客户端位置热点是否可见热点是否可连接热点是否可ping ping链接情况黑点1 可见可连接可ping 流畅黑点2 可见可连接可ping 流畅黑点3 可见连不上可ping 有丢包黑点4 可见连不上不可ping /设备部署地点红圈A处100mw客户端位置热点是否可见热点是否可连接热点是否可ping ping链接情况黑点1 可见可连接可ping 流畅黑点2 可见可连接可ping 流畅黑点3 可见可连接可ping 有丢包黑点4 可见连不上不可ping /2)测试二3)附加测试无线路由器放在7楼办公室中,●到楼中间楼梯处测试,25mw信号可勉强覆盖到两层楼梯,tp_LINK741尽可该到6楼楼梯。
●到室外楼梯测试,25mw信号可覆盖到两层楼梯,tp_link741n覆盖到1层半楼梯。
3.结论●覆盖半径:25mw和TP_LINK741N的覆盖效果相当,办公室的覆盖半径约30m(含障碍物);100mW相对覆盖范围约36米。
●穿透障碍物:25mw和TP_LINK741信号相当,100mw稍强。
此次测试结果说明,25mw和TP_LINK的信号覆盖效果相当,25mw的稍强,100mw 在覆盖范围方面有。
完整版,WIFI测试指标

WIFI测试指标版本:V1.0共(15) 页目录1.Transmitter Power 发射功率 (3)2.Transmit Spectrum Mask发送信号频谱模板 (5)3.Frequency Error 频率误差 (6)4.EVM 矢量误差幅度 (7)5.Band Edges and harmonics 频带边缘以及谐波 (8)6.Spectral Flatness 频谱平坦度 (9)7.Power On/Off Ramp TX 上升/下降时间 (10)8.Receiver Sensitivity 接收灵敏度 (11)9.Receiver Maximum input level接收最大输入信号电平 (12)10.Receive Adjacent Channel Rejection 邻道抑制 (13)11Conductive Throughput Test 吞吐量 (15)I.Transmitter Power 发射功率IEEE 802.11a(5GHz),信道的中心频率=5000+5x 信道号(MHz)。
Lp|idi L Ml llniiiii-.: J < sirriuN in I Ilf) M AIU M S{ueuiLj3725 5 T45 3765 5?S5 ,&5;K25JI ㈤ 显如I Ipp^T R ZILA I L 如OFDM PHYChdurrlcl 向Un lu 「the Unit (Hl StEil^sIEEE 802.11b/g/n(2.4G)。
Channel EDFrequency i)Mrtz}PCE(15AJ IE (Canada)ETSI<|EuropB|i SpainFrance Japan CharuI 2412 O n 0O 02 2417 □ □ o□ D3 3422 O 0 oo口4 24J7 o □ oo 05 24a2 o □ ooDE 2437 o □ □o 0 72442 o □ o□£ 244F o □ o□ D g245Z o □ ooD 10 2457 o □ o □ o o D ii 2462ooo Do □ D 12 24fiToo□D3J 24TZDo1424S4□3350 51SBJ 52DU- _5 之笫 5l4d JZbU 3300 512t»33511Lxjwtf 『n d Ld.ue Upper F^ind1) 11b/g/a, 20M带宽11n、40M带宽11n发射功率无统一国际标准,每个国家或地区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标准。
wlan的测试内容

WLAN的测试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是信道测试与布线测试不同,信号强度、噪声强度、信噪比是信道测试中最重要的指标,无线传输的模式是微波传输,信号强度的测试是验证信号衰减的状态,微波衰减的强弱与距离、障碍物屏蔽、AP的发射功率等因素相关,信号的强度在WLAN中站点能否上网连通起决定性作用。
由于WLAN 802.11使用的是公共频道,在这些频道中还有其他通信或工业设备,例如微波炉、手提电话、2.4G/5.8G微波传输设施都会给WLAN造成噪声,对WLAN的传输造成很大干扰。
其次是WLAN网络性能测试与有线网络测试相同,网络性能测试也分基本测试和运行监测,基本测试包括AP吞吐量测试、Ping、站点及AP列表分析等,测试者通过这些测试完成对WLAN运行基本情况的评估。
运行监测是在基本测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实时的AP站点性能综合分析、实时流量分析、SSID分组分析、802.11网络传输的各种数据包和信号帧的分类、和组成、实时的网络利用率和吞吐量以及任一节点的传输速率等测试参数,这些参数反映了WLAN目前实际的工作状态。
第三是协议分析对于WLAN来说,由于它在协议方面有许多特殊的帧格式,因此实时的捕包解码是WLAN测试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由于我们做协议分析的目的是网络维护管理,因此我们在解码过程中,只需要解到下三层,下三层包含了几乎全部网络的维护管理的基本信息,当然如果有条件全七层解码也并没有坏处。
第四是故障诊断这是在网络运行维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应用,WLAN的故障诊断是通过对信道测试、网络性能分析、捕包解码等多项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来进行的。
WLAN的自身特点造成WLAN的故障诊断被分为两部分:一是网络性能的故障诊断(网络性能评估),包括连通性故障,低速传输,AP信号弱等;二是网络安全的故障诊断(网络安全评估),这是WLAN 网络特有的问题。
由于微波传输的特性,在某一空间内,微波信号可以被这个空间内的所有信号接收设备所接收,因此IEEE 不断推出针对WLAN的安全协议,从最初的WEP、LEAP、MIC、TKIP、802.1X安全协议到最新的WPA,可以说WLAN 的安全系数已经是越来越高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无线测试基础知识 (3)1.定义 (3)2.分类 (3)3.原理 (3)3.1 Android (3)3.2 IOS (3)3.3 WP (3)3.4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版本 (3)3.5这么多版本怎么把握 (3)3.6客户端 (3)3.7服务端 (3)3.8 app产生及分发使用 (4)3.9 app与sdk的关系 (4)4.特点 (4)4.1 工具类 (4)4.2 应用类 (4)4.3 游戏类 (4)5. h5 (4)6.webview (4)二、无线测试业务模型(敏捷测试) (4)1.新包上线模型 (5)1.1 产品 (5)1.2 开发 (5)1.3 测试 (5)1.4 UED(页面转换,设计优化) (7)2.换包模型 (7)三、无线测试技术点 (7)1.网络 (7)1.1代码角度如何判断移动网络还是WiFi网络 (7)1.2模拟真实用户场景 (7)1.3从用户的体验角度,比如关注流量 (8)2.操作习惯 (8)3.适配 (8)3.1分辨率 (8)3.2机型 (8)3.3系统 (8)3.4硬件 (8)4.交互类 (9)5.系统应用 (9)5.1进程 (9)5.2安装包路径的作用与测试 (9)5.3系统路径的作用与测试 (9)5.4应用路径的应用与测试 (9)5.5 apk的包名、version、versionsode (9)5.6渠道号(cid) (9)5.8通知 (10)5.9 root (10)5.10数据文件 (10)5.11时间戳 (10)5.12本app生成的存储文件 (10)5.13内存中存放的数据 (10)5.14覆盖安装 (10)6.app类的通用应用技术 (11)6.1升级 (11)6.2放量 (11)6.3渠道 (11)6.4换量合作 (11)一、无线测试基础知识1.定义没有统一定义,bat类的大公司习惯叫无线测试,原因是根据事业部名称而决定比如叫XX无线事业部,一般公司习惯称之为app测试或者移动端测试2.分类从操作系统角度而言分为Android、IOS、WP;从架构角度而言分为客户端、服务端;从app属性角度而言分为工具类、应用类、游戏类3.原理3.1 Android谷歌公司出品,基于java语言开发出来Android,区别于java的是形成了适用于移动设备属性的api、方法等,开源;安装包后缀为apk;版本从2.x到目前的6.0,分别为2.x、3.x、4.x、5.x、6.0,其中4.x为目前主要使用的版本,而且目前大部分app逐步支持4.x以上版本,4.x以下版本不再维护;机型:中华酷联大波魅、三星、索尼、LG、nexus(TOP100)。
3.2 IOS苹果公司出品,基于c语言开发出来的object-c,区别于c的是形成了适用于移动属性的api、方法等,非开源;安装包后缀为ipa;版本从5到11,目前逐步开始放弃低版本;机型:3gs、4、4s、5、5s、6、6plus、6s、6splus。
3.3 WP微软公司出品os,应用c、c++,封闭系统,安装包后缀为xpa3.4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版本新本版主要优化旧版本,给旧版本打补丁,主要进行功能优化和增加,逐渐人性化。
3.5这么多版本怎么把握原理:适配什么机型需要通过查看后台数据目前用户量偏多的;查看往期用户反馈。
测试核心思路:由于各厂家对于系统进行了阉割改造或许某项功能的接口被改造后app的使用会出现问题甚至崩溃(Crash原因:没有目标接口、目标接口属性改变、目标接口被改造)。
3.6客户端运行的本地语言逻辑完成某个功能以及与服务器的交互(请求、返回、接受等动作)。
3.7服务端服务端有服务端的运行逻辑与客户端进行交互(接受请求、逻辑处理、返回请求等动作)。
3.8 app产生及分发使用不同的app通过产品、开发、测试的研发通过后进行正式版本的混淆、编译、打包放置到相应的市场和各个渠道上。
Android/IOS/WP类app需要通过相应的googleplay/appstore/微软审核通过才能正式进去app市场,进而进入各个渠道(91、360、豌豆荚)上的分发,用户再从各个渠道获取app。
3.9 app与sdk的关系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的缩写,给app提供基础应用服务的核心包;给不同厂商提供核心功能服务、给自家产品提供核心功能服务、不同产品间有同一个版本的sdk才具备相同的功能。
4.特点4.1 工具类主要解决用户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提高设备性能。
减少频锁操作等提高效率的app,比如清理手机内存、清理垃圾使设备的性能提升运行效率,替换通过push、install等命令执行安装,使用工具可以提高抢车票的效率和成功率;工具类产品一般是重客户端轻服务端;工具类产品一般比的是执行效率、执行范围以及安装包体积大小、占内存大小等;因为重执行效率和执行范围因此测试重点在于本地逻辑的验证。
4.2 应用类业务逻辑大部分在服务端,一般重服务端轻客户端;主要解决业务的广度、深度、用户体验、如何吸引用户等问题;重点在于客户端对应的交互以及客户端逻辑,偏流程类测试居多(流程分析法、状态迁移法)。
4.3 游戏类重客户端重服务端,注重画面质感、内容和流量使用情况;由于注重画面质感,大部分资源放置在安装包中且资源一般不会做过分压缩。
5. h5Html5的简称,是一种网页技术,目前多应用于app的宣传,比如为app做宣传的游戏、有奖活动,类似ppt展示等。
6.webview相当于浏览器,使用了WebKit渲染引擎加载显示网页。
二、无线测试业务模型(敏捷测试)特点:与之前的测试模型相比,敏捷测试更加的快速高效,减少不必要的成果物。
1.新包上线模型1.1 产品开始、需求阶段、开发阶段的配合工作、用例编写配合工作、用例外评阶段、用例执行阶段的配合工作、冒烟前的体验工作、上下前的体验阶段、与法务部确认审核通过、结束。
1.2 开发开始、需求阶段、概设、详设、开发阶段、用例外评阶段、提测前、提测、提测通过后进入正式测试该bug阶段、二轮测试通过后配合改动点验证、上线验证的配合阶段、结束。
1.3 测试◆开始◆需求阶段1.测试需要跟产品出该需求的目的,原因是不理解需求出处是把握不好测试标准、测试点以及开发工作量的。
2.测试要跟产品、UED讨论该需求的合理性,不合理的坚决取消不能出现拍脑袋或者含糊需求。
3.测试把握需求动向,比如时间紧工作量大那么可以对需求拆分要求做两期,第一期优先上重要功能。
4.需求阶段需要跟开发确认技术点。
◆测试计划阶段根据需求和开发工作量计划测试工作量及时间点,包括资源以及一轮二轮测试时间和buffer时间并给出详细计划。
◆测试方案阶段◆测试分析阶段1.进行测试分析达到不遗漏任何测试点。
2.进行产品逻辑及产品整体的合理包括该功能是否有冲突等,总之要有一个整体的产品观或功能观。
3.如果此时对于产品逻辑梳理有异,进行问题列表汇总与产品、UED、开发、进度管理者进行沟通。
4.如果此时产品逻辑有变动那么经过变动后的需求重新进行评估和梳理。
◆测试用例编写阶段1.梳理稳定需求后详细编写用例。
2.编写的用例的颗粒度由发版时间、功能重要性、新老功能等因素来决定。
3.将编写好的用例进行整合,该合并的合并该分类的分类,形成一个符合用例设计标准的格式。
◆测试用例评审阶段内评1.内评的都是测试组的人员。
2.内评的目的是从测试的角度查漏补缺并与其它模块负责人形成产品的整体测试梳理。
外评1.外评人员有产品、UED、开发、测试。
2.外评目的是从测试角度阐述产品的功能点、场景的设计合理性,并把握是否遗漏需求细节以及对于开发技术的不理解或者开发换了解决方案而导致不能及时沟通的问题。
3.外评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再随意修改需求和开发解决方案并与产品、开发周知。
◆冒烟测试1.与产品和开发确定是否达到提测标准。
2.如果达到提测标准进行冒烟测试。
3.冒烟通过通过邮件发送全组。
4.如果按照标准不通过,则发邮件告知产品、UED、相应开发不通过的原因,那些阻塞的测试。
5.超过3次冒烟不通过升级至开发管理者处。
6.一定坚守冒烟标准否则很难控制风险,由于冒烟测试不通过导致的进度延期要对整个发版期间的进度顺延。
◆测试用例执行阶段一轮测试1.进行一轮测试的标准是冒烟测试(主流程测试必须通过)通过。
2.一轮测试结束的标准是执行全用例和非适配。
3.如果程序是拉出的分支那么一定在一轮测试结束后告知开发合主干并在主干上进行基本功能的验证。
4.如果是在测试服务器上进行的测试,那么在一轮测试结束后一定告知开发上正式环境上进行基本功能的验证。
5.一轮测试完毕告知测试进度。
6.将一轮测试不放心的点和遗留问题告知二轮人员。
7.进行monkey测试收集bug信息。
二轮测试1.进行二轮测试的标准是一轮测试完毕告知测试进度。
2.二轮测试人员需与一轮测试人员沟通人员沟通遗留问题和不放心的点以及一轮bug还有进行et测试、适配测试。
(ET测试-探索测试(Explore Testing):同时设计测试和执行测试。
探索性测试强调测试设计和测试执行的同时性,这是相对于传统软件测试过程中严格的“先设计,后执行”来说的。
)3.二轮测试必须在主干和正式环境进行测试。
4.二轮测试完毕后告知测试进度。
5.进行monkey测试收集bug信息。
6.进行性能测试。
◆测试回归阶段1.进行所有模块的改动点验证并通过。
2.进行所有模块的基本功能验证并通过。
◆测试报告阶段1.回归阶段通过触发测试报告阶段。
2.收集本版本的所有模块的用例数、机型适配、系统适配信息、monkey信息、性能报告信息。
3.进行apk上线验证,包括apk大小、versioncode(仅用于应用市场、程序内部识别版本,判断新旧等用途)、告知开发关闭log并验证log是否关闭。
4.上线验证通过后将第二部信息以及第三部信息编辑成报告。
5.将编辑好的报告发送全组以及审核部门。
◆评审阶段1.需要配合产品跟法务部门确认产品功能。
2.等待审核邮件◆发布阶段审核确认通过邮件收到后进行发布至哪里,这个需要与产品、部门老大确认,然后与运维进行配合。
结束1.4 UED(页面转换,设计优化)需求阶段、测试用例执行阶段的配合阶段、上线前的体验阶段、结束2.换包模型◆开始◆换包标准◆产品◆开发◆测试1.与开发确定改动点和崩溃的可执行情况后再与产品确定合理的修改点和崩溃问题2.与开发核对改动点和崩溃的原因并作回归评估3.进行环保测试4.换包测试完毕同步信息锁定改动点和崩溃问题5.进行换包流程,进行换包验证类似于上线验证6.进行换包信息说明并通知审核部门7.待审核通过后与运营一起进行发布◆结束三、无线测试技术点1.网络1.1代码角度如何判断移动网络还是WiFi网络◆移动网络2G、3G、4G(包括运营商区分:移动、联通、电信)◆WiFi网络连接到网络的WiFi、未连接网络的WiFi(伪WiFi)、需要验证的WiFi1.2模拟真实用户场景强网(3G、4G、WiFi网络)、弱网(2G、时断时续网络)、没有连接WiFi、没有连接移动网络、中断测试、连接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