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中的终身学习理念

高等教育中的终身学习理念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终身学习的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一次性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
终身学习理念的出现,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是指个人在成人阶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传统的学习模式注重短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训,而终身学习则强调个体自主学习以及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终身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个体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使其能够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1.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职业正在减少或被取代。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中,只靠一次性的学习难以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通过终身学习,个体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2. 拓宽视野和能力:终身学习不仅关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广泛的学科领域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学习不同的领域知识和技能,个体能够开阔视野,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3. 实现个人追求和自我成长:终身学习不只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更与个人追求和自我实现紧密相关。
通过持续学习,个体可以实现自身潜力的开发和个人成长的目标。
三、高等教育中推行终身学习的方式1. 引导思维转变:高等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将学习视为持续自主的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2.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很少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落实终身学习理念,高等教育需要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实践和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终身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3. 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高等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开放的学习资源库、提供学习指导和培训服务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
大学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

大学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这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中,学习不仅仅是在校期间的任务,更是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得到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任何环境下持续学习和成长。
因此,大学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
一、提倡全人教育大学教育应当超越传统学科知识的传授,追求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设置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并主导未来的变革和挑战。
二、设立终身学习导航大学应该提供终身学习导航,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学习路径和目标。
这包括指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方法,如何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还应与社会和行业建立紧密联系,提供就业和职业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三、营造持续学习环境大学应该创造一个促进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为了让学生习惯于终身学习,大学可以提供学术研讨会、学习社区和实践机会,让学生从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同行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同时,大学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电子资源等,方便学生进行个人和团体学习。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的核心是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培养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困难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大学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引导终身学习的行为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学生应该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并具备持续学习的内驱力。
大学可以通过评估和反馈机制,激励学生持续进步。
同时,大学也可以通过导师制度和学生社团等形式,提供学生互相学习和分享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大学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是适应社会变革和未知挑战的关键。
教育中的终身学习理念

教育中的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强调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持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重要性。
它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终身学习的定义、意义以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一、终身学习的定义终身学习可被定义为一个人从诞生到离世,不断学习、持续发展并不断适应变化的过程。
这种学习过程超越了传统学校教育的界限,涵盖了个人的所有生活领域,包括个人兴趣、职业、社会参与以及个人成长等。
终身学习的本质就在于个体的持续成长和发展,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职业环境的能力。
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个人成长、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个体在不同社会角色中取得成功。
二、终身学习的意义1. 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使个体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时代的变迁。
在科技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只有持续学习并保持适应性,个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拓宽知识和视野通过终身学习,个体能够不断拓宽知识和视野,增加对世界的理解。
这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多元化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各个领域更具竞争力。
3. 促进个人成长与满足感终身学习不仅仅关乎职场发展,还包括了个体的心理成长和自我实现。
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个体能够拓展自己的才能,并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互动中取得更多的满足感。
三、终身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终身学习的理念应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育方面应用终身学习理念的例子:1. 学习方法的培养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
这样的培养将使学生在学业和职业发展中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知识需求。
2. 跨学科的教学方法终身学习倡导从多个学科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育者应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1章终身教育理念课件

在闲暇时间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利用闲暇就成了一个迫切需 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利用闲暇时间对人们进行相应的教育,以便不 断充实和丰富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自然也就成了当代教育的重要 使命。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 5 天 ; 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 10 天; 已满20年的,年休假 15 天。 该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 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12
当前我国国民的闲暇时间为1/4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琪延带领他的课题组对全国城市居民的生活 时间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居民一周平均每日工作时间 为5小时1分,个人生活必需时间10小时42分,家务劳动时间2小时21 分,闲暇时间 6小时6分。四类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时间的21%、44%、 10%、25%。
有资料说,原始人 一生中的劳动时间占33%,闲暇时间只有16 %;农业社会 劳动时间占28%,闲暇时间占22.9%;到工业社会, 劳动时间约为10.4%,闲暇时间能占到38.6%。(闲暇时间分别小于 1/5、小于1/4 、大于1/3)
另有资料说,蒸汽机的发明 使人们的闲暇时间提高到23%;电动 机器的普及 使人们的闲暇时间提高到41%;信息时代 的到来使工作 时间越来越短,闲暇时间越来越长。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的周工 作时间已不到40小时,一些欧洲国家仅为30小时。
动作及 反应速度
88 100 97
92
71
16
脑黄金年龄在40-60岁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芭芭拉· 史朝奇指出,随着年龄的增 加,人脑的机能也越来越出色。脑黄金年龄应该在40岁到60岁之间。
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近年来,教育改革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人们对教育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理念也需要得到全面的改革。
本文将探讨教育改革的教育理念,并对其优势和挑战进行评估。
一、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
终身教育理念则强调学习的连续性和灵活性,鼓励人们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进修。
终身教育理念的优势在于培养了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通过学习能力的培养,人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保持竞争力。
同时,终身教育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人们有机会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力。
然而,终身教育理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实施终身教育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支持,包括学习机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等。
其次,终身教育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而这并非每个人都能轻松胜任。
因此,如何落实终身教育理念,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
二、多元评价理念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
多元评价理念则强调全面评价,包括学科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多元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支持。
多元评价理念的优势在于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和积极性。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潜力,通过多元评价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势。
同时,多元评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其在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具备竞争力。
然而,多元评价理念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多元评价需要建立起科学、公正和可信的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其次,多元评价需要更多的教师参与和投入,因此需要提升教师的评价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家长和学生对多元评价的接受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发展

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终身教育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其发展,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终身教育是一种理念,它强调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阶段或时期,而应该贯穿人的一生。
这种理念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以下几点:1.持续学习:终身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应该被打断或停止。
无论年龄、职业、背景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2.自主学习:终身教育理念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学习者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3.多元学习途径:终身教育理念认为,学习途径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践经验、社区活动等。
这些途径可以相互补充,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
4.技能和知识迁移:终身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者的技能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学习者不仅应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二、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终身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体系正在逐渐完善。
具体来说,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开始向公众开放,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的垄断和限制。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讲座、视频等,从而拓宽了学习者的学习途径。
2.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随着在线学习平台的兴起,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学习的时空限制。
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互动社区和个性化学习建议,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3.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普及:终身教育理念强调社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普及。
浅谈教育的终身理念——基于教育名著《终身教育引论》

美国教育家彼得·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指出知识社会是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智力资本已经成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将成为社会的主流。
所以知识的重要性是不用说的,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我们人类社会是刻不容缓的。
每个人的终身学习将成为知识社会教育的标准。
一、终身教育的内涵与历史背景(一)终身教育的内涵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
(二)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朗格朗在文中指出当今社会中,除了来自年老、疾病、交往、职业、政治、宗教等一系列挑战外,还有以下几个个方面促使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
1.科技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世界变化速度加快。
速度加快不仅仅是人们从古代到现代衣服的穿着变化,更多的是指人们通过知识运用,发明了很多高端的科技代替了人类繁杂的劳动。
人口的增长过快。
大家知道截至2011年,世界人口已达70亿,为了能使人口增长的数量与可利用资源能可持续发展,而解决的方法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尽快形成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促进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了能达到科学知识和技术进步的目标,我们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索科学的奥秘。
2.当前面临的挑战政治挑战。
从目前的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下来看,世界经济似乎都在风雨摇摆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和技术的变革,国家的政治结构同样也发生了变化。
政治结构的改变也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不同,作为公民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成为合格的公民,我们应该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来提高我们自身的内涵。
国家教育新思想新理念 第五章 终身教育

第三节 终身教育的意义与影响
(一)促进了成人教育的发展 (二)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变革 (三)促进了学校以外的教育形式的发展 (四)促进了教育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 有机结合
198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关于终身教育》的咨询报 告中对终身教育意义、日本终身教育的现状和今后的课题等 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进一步将终身教育作为日本教育政策 的目标加以明确。 为了进一步推动终身教育,日本于1988年设立终身学局,并 于1990年颁布和实施了《关于终身学习振兴措施与推进体制 等的整备法律》。 1996年,日本终身学习局发布了一份题为《改善社区终身学 习机会的措施》的报告,指出:学校、社区教育设施、体育 文化设施以及各种别的机构和组织有必要提供多种多样的学 习机会以满足成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
(二)终身教育的意义 第一,可以满足人生各个阶段的需要 第二,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 第三,使承认教育获得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第四,影响学校教育的思想和实践
(四)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
终身教育区别与仅以承认为对象的成人教育、社会教育或只 校后的教育而言的继续教育这些传统教育,它立足于自我完 善,立足于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范围非常广泛,将 各种不同的教育类型整合成一个连贯的体系。它包含每个生 活基本问题,新的态度、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它在人的全 部涯里进行;它给与理智、情感、审美、职业、身体等多种 教并从整体上寻求它们之间的联系;它谋求正规和非正规教 育一体化;强调通过自主发张自我,它不是传授文化遗产的 手段,而是成长的手段;它主张教育不是有社会中的一部分 人教师来完成,而是由整体社会提供机会。
3、广泛性
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
4、灵活性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资料(1):人口增长速度
世界总人口达到10亿(1830年左右)用了几千年,而达到20亿 却只用了100多年的时间(1925年)。在此之后,人口增长速度持续
加快:达到30亿人口用了30年,达到40亿人口则只用了15年(1975
年)。1980年世界人口已经增长到45亿。2002年达到60亿。(仅20世 纪一个世纪就增加了40多亿。)
案是:其生命终止时才会完成。”
终身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教育理念,
始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性的人物是法国成人教育家 保罗·朗格朗。
他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积极倡导者和
理论奠基者。1965年,在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
际委员会议上,朗格朗以“education
permanente”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引起与 会者极大反响,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第一节
终身教育理念产生的背景
终身教育的思想观点很早就已经存在。 ◆ 我国古训:“活到老,学到老”。
◆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中国的胎教思想。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提倡
尽早对儿童进行教育,甚至还有胎教思想。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
育上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迫使这些国家重新审视教育制度,扩大了
教育的对象与范围,采取了更加 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使正规教育与 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得到了更好的结合。
三、人口结构的变化
20 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结构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其中最突出的是以下两个方面: 人口剧增 和 人的寿命延长 人口结构的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变 化。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这是20世纪人口结构 变化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平均寿命 22-26 27-29 30-33 35 57
现 在
70
(男71、女74)
人口资料(4):人的寿命增长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日本妇女和 圣马力诺男性最长寿,分别为86岁和80岁,中国男女寿命分别为71岁 和74岁,排全球第80位。(香港的人均寿命居全球第二位,男性为79岁、
人口资料(2):人均寿命的演变情况
地 区 全世界 较发达 地区 较不发达 地区
1950-1955年 47.0 65.2 42.4
1975-1980年 57.5 71.9 73.7 62.5
人口资料(3):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演变情况
时间 东 汉 唐 朝 清 朝 民 国 1957年
实施胎教的国家。 汉代 刘向 《烈女传》记载,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后,就“目 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能以胎教”。 据《韩诗外传》记载,孟母在怀孟子时,就注意胎教:“席不 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谓也。” 蔡元培 对胎教也很重视,并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他的一个重要
主张是为孕妇设立专门的机构——胎教院。
女性为85岁,分别仅次于排名首位的圣马力诺和日本。)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75岁算
青老年人,75-90岁算正式老年人,90-120岁算高龄老年人。
那么人的寿命应该多大岁数呢?按照生物学原理,哺乳动物的 寿命是它生长期的5-6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
间(20-25岁)来计算,因此人的寿命最短应为100岁,人的正常寿命
二、政治形势的变化
二战以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 影响终身教育和终身教育理论的出现。 ▲ 殖民地国家:走上独立的民族国家的道路,都对旧有的教 育制度进行了改造。这些国家试图通过教育的改革来促进民主的发展
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这些国家特别注重通过 扫盲 运动及 成人培训 来
提高民族的素质。 ▲ 发达国家:争取人权的民主运动高涨,人民大众要求在教
◆ 陶行知: 早在 20 世纪 30-40 年代就阐述过终身教育问题。
1945年他在《全民教育》一文中就明确提出“终生教育”。这方面的 思想观点出现得更早,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指出:“生 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为什么提倡终生教育呢?他认为学问没有止境,社会的进步没 有止境,一个人的进步也没有止境。在现代社会,人只有“活到老, 学到老”,才能“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才能做一个“与时代俱 进”的“长久的现代人”,不被时代的洪流所淘汰。 ◆ 柏拉图:培养哲学王从3岁一直持续到50岁。 ◆ [英]耶克斯利:最早明确提出终身教育概念,并于1926年出 版了专门论述终身教育的著作《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他说:“如果我们问,一个人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教育?惟一的正确答
“education permanente”改为英译
lifelong education”,即“终身教育”。 朗格朗于1970年写成并出版了《终身教育 引论》。
导致现代终身教育理念产生的原因: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且直接推动 着现代终身教育理念的产生并付诸于实践。 1.知识总量迅速增加 一位化学家每周阅读40小时,光是浏览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有关 化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就要读48年。 2.知识更新不断加快 据统计,知识陈旧的周期越来越短,目前为5到10年。 3.科技物化时间缩短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中,新的发明与发现比过去2000年 的总和还要多。 4.电子技术迅猛发展 大众传播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1800年:10亿; 1930年:20亿; 1960年:30亿;
1975年:40亿; 1988年?50亿; 2000年:60亿; 2011年:70亿
按现在人口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00亿。不过也可 能会有新的变化,人口的增长速度有放慢的趋势,有的地方已经出现 了负增长。据称,我国正在研究调整实施了30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实施该政策以来全国少生了3-4亿人口),具体措施现在还不清楚。
应该是120岁。 另据英国剑桥大学遗传学专家 格雷 博士声称,随着干细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