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立法问题

1、终身教育立法的背景及必要性:

终身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体系,但终身教育整体的构建并非是一个自发、自然的过程1,它的建立,必须依靠需要政府的推动、社会的支持、社会大众的参与。自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发表至今己有四十余年,报告中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在随后的许多年中,各个国家都纷纷促进自身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促进终身教育在本国生根发芽。纵观发达国家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历程,一般先从立法做起,把关于终身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的目标、策略、具体要求等用法律条文形式固定下来,使其上升为国家意志,将终身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法律条文中首次使用“终身教育”的术语就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及“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教育法中与终身教育相关的条文集中在第11条、第19条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中译本)[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5.

和第41条,这些条文为地方关于终身教育立法的出现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五修四立”的立法规划,中便包括推动立法机关制定《终身教育法》的内容,2006年教育部己初步提出终身教育法草案,由教科文卫委员会推动终身教育的立法进程,但目前终身教育的立法迟迟没有进一步的动态,有关信息亦非常缺失,相关草案的内容亦未公开难以查询。因此,我国目前尚未拥有一部正式的关于终身教育的专门法律,故而,有关终身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立法保障就难以对其发展有推动力,目前往往相关措施也都只停留在政策层面。而发达国家之所以立法先行,通过确立相关法律来发展终身教育,主要是基于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以及一系列的保障作用。尤其在我国这种终身教育的理念还远未普及,个人和社会对终身教育了解匮乏,没有主动参与终身教育和接受终身教育的意识和愿望下,这种约束和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率先启动并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社会和个人才能依据这项法律法规促进和发展终身教育。2因此,要加速普及终身教育理念,扩大终身教育社会参与,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终身教育的立法有必要走在各种措施还未实行的前面以保障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国外立法简要概述:

美国国会在1976年10月通过了议员蒙代尔递交的《蒙代尔议2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

案》,同时将其作为《高等教育法》修正案第一节的B部分予以贯彻实施。通过此美国的《终身学习法》(也称为《蒙代尔法》)正式出台。该法的基本宗旨是“致力于通过长期性的培训,以使公民能不断地掌握与更新有关职业的知识和就业的技能,并使他们能够适应或引领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不断发展,而最终达到促进美国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国力不断增强的目的”3。该法典目前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相对完善的有关终身教育的立法。该法的重要性在于通过此,终身教育不在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真正走上了国家重大战略意义上的层面而具有了法律法规的切实保障与具体实施的可操作的法律文件。美国《终身学习法》的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他并没有从更广大的层面上去构建终身教育的框架,而是将终身教育放在比较具体可实施的范畴里面,如高等教育,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里面。这一做法不仅避免了因为无法对人的一生所面临的全部教育进行事实上的规定而可能出现的“空泛”与“无效”的弊端,而且通过选择一个可以作为切人口进行重点推进的“窗口”,对首先需要发展的领域予以推动,这个十分智慧的做法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并从局部取得经验然后再予以全面铺开的作用。4美国施行的《终身学习法》非常具有操作性,它要求各个州市政府促进终身教育的活动开展,也对具体操作的实施制定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就此,终身教育就进入了美国政府的教育部署和教育战略的规划之中,从而美国的终身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也就促进了美国整个社会的科学、3吴遵民(2007)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新版))[Ml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法国作为终身教育的故乡,是最早把终身教育的推广和发展采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的国家之一,并且法国对终身教育在推动和实践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世界各国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巨大的借鉴意义。并且法国在终身教育的实践和立法对为世界都提供了巨大的借鉴意义。法国在1971年颁布了在成人教育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终身职业教育法》。在成人教育上这是一部非常完整的法典,它不仅规定了继续教育在国民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还对国民享有学习的权利和义务、带薪教育体假制度、教育经费等问题作了具体的规定5。在后来的1978年到1984年之间,法国政府对《终身职业教育法》进行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进一步突出了职业教育在法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示接受终身职业教育是每一个法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在终身教育的创办和实施上,规定了个主题和平等地位、自由参与,以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的控制。

同样是作为早期就发展终身教育的国家——日本,早在1990年就颁布了针对促进本国终身教育的《终身学习振兴法》,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步为终身教育的发展专门制定的法律。从日本的立法目的看,该法是为了“谋求振兴终身学习措施的推进体制及地区终身学习机会,进而为振兴终身学习作出贡献”。6同时要求所有的地方政府为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收集和整合当地的资源为终身学习提供学校内外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对民众进行访谈,探寻适合本地区终身

5

6日本终身学习振兴法[EB/OL].[2013-05-01].https://www.360docs.net/doc/3b5748720.html,/onews.asp?id=203

教育的发展模式等。日本的终身教育的立法总得来说有三个立法意图:一是力图将终身学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有以“终身教育”取代原先“社会教育”及其他校外传统教育的趋势;二是建立了以文部省与通商产业省为主体的联合推进体制,来主导日本终身学习的推进过程,而日本终身教育具有“产业化”浓郁色彩的弊端也因此产生;三是对地方政府提出总体要求,同时给予地方政府足够的权限,以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终身教育的积极性。7

早在1980年韩国就在《第五共和新宪法》中就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该法案第29条第5项规定表明,韩国将会大力发展本国终身教育。在国家的宪法中提及终身教育在本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这在终身教育史上可谓史无前例,因此,这对于终身教育在韩国的落脚及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之后的根据宪法对终身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立法构想后,韩国最终在2000年颁布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终身教育法》。韩国的《终身教育法》是目前世界上、在终身教育的立法这块是最具有创新性意义的实体法。主要的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第一次把“学习休假制”和“学习费用援助制”纳人终身教育立法之中。从而就保证了参加者可以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进而保障了在参加终身教育的时候公民可以得到足够的保障。其次是为确保公民在参加终身学习后的学习可以背的到社会认可,建立了“学分积累、转换与认定”的制度。根据法条,完成了终身学习所得到的学分和学历均可以得到国家认可,因此,大大促进

了人民参加终身教育的积极性。最后是该法对终身教育进行方式给予了界定,主要包括学校形态、社区大学形态或者远程教育形态等。由此从体制机制上对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并架构终身教育立交桥开辟了可行的路径。

综上,很多国家终身教育的发展,往往立法先行,社会实施在后。以此,终身教育得到立法保障,也就具有了权威性、强制性和规范性等,故而地方的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就有了清晰的规则和具体的开展策略,而这正是我们国家终身教育在实施中所缺少的。并且,对比各国的终身教育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发现:有立法保障的国家终身教育会比没有在终身教育进行立法放入国家在终身教育发展的各方面上有明显差距。但我们知道,终身教育的发展必然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国民参与终身教育也必然要接受必然的经济保障和社会认可。因此,再有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学习意识后,才能走上立法。我国目前在终身教育的立法上尚属于空白状态,纵观我国目前的经济状态和社会意识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国家其实在很多领域,已经建立了相关终身教育的机制,而且随着国家对学习型社会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上升,不断提升社会劳动力的工作技能、创新意识以及对科技进步带来对工人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终身教育的发展尤为必要。因此,要发展终身教育,我们可以借鉴成功国家的经验,立法先行。

四、我国立法现状:

我国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将终生教育纳入教育基本法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政府许多政策性文件很多都涉及到终身教育,而目前这些政策正成为发展我国终身教育的关键性文件,也为我国的终身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做了铺垫。如2002年的《2002 ~ 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便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之后在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2005年,《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终身教育的地方法规,《条例》对终身教育的对象、经费的解决、各级政府的职责等,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它在我国终身教育立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上海正在制定《上海市终身教育条例》,确立终身教育的法律地位,搭建远程教育的培训平台,为市民接受终身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山东省济南市从2004年初即开始制定《济南市社区教育暂行办法》,经过修改讨论阶段,已颁布实施。湖北政协委员南平提出制定《湖北省终身学习管理条例》。

关于终身学习的地方立法实践中,中华文化区域走的最完善的应属台湾地区。早在2002年,台湾地区就出台了《终身学习法》,该

法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明确界定终身教育与其他相关名词的定义;二是明确了政府在终身教育的职责,涉及到关于终身教育的各方面机构,也确立了关于台湾发展终身教育的整体计划与具体策略;三是特别设置了推动终身教育发展的委员会来负责相关政策、计划以及各种活动的举行;四是规定所有的直辖市和县的教育机关设置社区大学或委托举行终身教育的机构,规定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得依规定设置社区大学或委托办理之;五是鼓励社会成立学习型组织,为终生教育的推动做贡献;六是建立回流教育制度,以满足国民的终身学习需求;七是设立终身学习基金会,为终身学习的发展形成全而的推动力;八是提供网络及媒体等多元机会,开辟多元学习管道;九是建立学习成就认证制度,作为入学采认或升迁考核依据,并配合发行终身学习IC 卡,对一生所学进行记录;十是推动员工“带薪教育假制度”,鼓励员工参与终身学习;十一是给予弱势群体经费补助,优化终身学习资源。

台湾地区《终身学习法》为内地终身教育的立法树立了典范,与此同时,在借鉴国外关于终身教育的立法后,福建省成为内地终身教育立法做的最好的地区之一。当前,福建省一直坚持用法律为教育护航,注重为教育立法与教育改革的相互推动,并重视提升教育立法技术,规范教育立法体系,完善教育立法程序,加强教育法律监督,丰富法律表现形式,做到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在福建省制定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中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注重在现行国家法律法规下体现地方特色,最后保障公平教育和

鼓励公民自主学习等特点。纵观该条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关于终身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国家的公职人员、重要岗位的企事业技术人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等11种人员。二是规定了省内各级政府和范围开展终身教育的职责,比如:要在在法规正式实施后,各级政府必须全部开放由国家建设和举办的关于科技、图书、文化、历史文物等资源以及其他公益性设施,采取免费或者优惠的措施便民学习;辖区内的中小学在空余期要向社会成员开放教育资源和其他利民公共设施设备;企事业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和使用劳工和社区内的中小学等教育机构要向社区成员开放教学场地和设施;企事业单位也要为员工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培训经费。三是规定设立“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作为各地协调、指导、推动和评估终身教育职能机构的兴办并对其进行监督。四是根据制度,保障终身教育的经费使用,并要求地方财政根据教育安排为终身教育提供经费,鼓励第三方力量捐助和兴办终身教育相关事业,以多渠道支持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五、问题及措施

我国终身教育事业起步晚,加上原本教育事业的改进都困难重重,因此国家还未把终身教育放在重点位置上,因此,还未进行立法情有可原。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持续性的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终身教育的立法走上正式的舞台已成为当下推动创新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怎样立法,在我国目前是一个棘手问题,并且,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首先,目前,社会上引导终身教育的主要还是政策性文件,法律法规缺乏。在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中,各级政府都出台各种关于终身教育的文件以此来引导和发展终身教育,如比较重要的有:《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2一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等,这些都涉及到了社会主义关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但却迟迟没有走上立法的层面,因此,缺乏足够的发展保障,发展也就相对滞后。

其次,相关联的法律目前已有,但直接的立法尚处于空白。当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关于教育方面的法律都有谈及到终身教育的问题,都明确表示出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终身教育体系,对部门提出要尝试去发展终身教育,并给与了相应的物质保障。但却未能建立一部完善的关于终身教育的直接立法,这也是我国终身教育迟迟得不到较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地方法走在国家立法的前面,致使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目前敌法已经有某些地区率先尝试立法来保障终身教育的发展,体现出由下而上的立法发展趋势。比如福建省就根据本地区的特殊情况再加上本地区对终身教育的发展尝试,已经建立了关于本地区的终身教育立法,并且,也有其他省市在终身教育的立法方面正在作出尝试。但我国国家关于终身教育的立法却迟迟没有作出推进,远远滞后于地方立法的发展。因为我国是一个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体制,由于国家整体在终身教育立法的缺失,致使地方终身教育的

发展不平衡,终身教育的发展也缺乏有力的保障,并且地方也缺乏对终身教育发展模式和立法的依据。

最后立法的缺失再加上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终身教育的可操作性差。我国目前尚处于终身教育立法的萌芽阶段,地方立法也异常缺失,现有的更多是政策性和原则性的概述,因此,与目前的实际执行情况有较大的出入,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这对实际开展终身教育的工作是极其不利的。比如福建省的《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该条例并没有对相关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也没有准确说明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目前刚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终身教育立法的必要性才刚刚展开,因此,走在俩的初级阶段和实践经历的不丰富导致这一问题难以一时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推进,终身教育的立法也必然得到进一步完善。

解决之路

许多学者认为,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需要结合自身国家的实际,建立符合国情的终身教育法律体系,我们国家目前地方立法已走在国家立法的前面,因此,已经具备进行终身教育立法的基础,全局性的终身教育的立法势在必行。并且,终身教育作为构建我国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要使这一思想融入到教育体系的肌体中,也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这样使终身教育合法化,在推行终身教育的过程中政府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社会上现在存在着对终身学习立法不同侧面上的建议:有的学者

从立法先行、组织保障和典型示范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终身教育立法建议。8有的学者认为应以终身教育立法的背景和法理思考等方面为基础,强调终身教育立法“应该通过对新的教育单行法的制定或通过对已有教育单行法的修订来加以贯彻实施”;同时认为终身教育法的制定“不能从部门的、局部的角度,而要从国家的、全局的高度出发,全面调整和规范终身教育活动及其社会关系”;在进行终身教育立法时“还要立足国情,同时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9有的认为终身教育立法应该有以下重点:一是以整体性协调发展内容为立法重点,二是以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成人教育内容为立法重点,并提出了终身教育法规的初步构架。10杨晨的《我国终身教育立法三难》(2009)归纳出了立法三个难点问题,即终身教育概念界定之难一一“大教育法”还是“小教育法”、立法重点选择之难一一“一般法”还是“特别法”及立法对象确定之难一一“教育法”还是“学习法”,这也是终身教育国家立法之所以迟迟不能出台的三大“拦路虎”。11而我国终身教育的立法的可行性选择是:设立特别法—健全或修改单行法—修改宪法、教育母法—特别法完成使命。故而,在终身教育的法律定位方面,终身教育促进法是一部有关终身教育基本政策、基本制度的法律;终身教育促进法是对教育法的全面补充,必须从国家、全局的高度出发,为制定或修订下位法提供法律依据;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法

8陈宜安,裴晓敏,杨孔炽,21世纪人类发展的可能之路—关于立法促进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建议[J].成人教育,2009 (3 ) .

9项天然.关于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法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A).

10叶忠海.加快终身教育法规的制定(下)[N].上海科技报,2007一5一30一A03.

11《教育发展研究》杨晨.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三难[J]. 教育发展研究, 2009, (13 - 14) : 47.

要从总结历史经验出发,着眼未来。12有人提出终身教育法规的初步沟架:一是总则,包括立法目的和依据;立法的指导思想、方针和原则;终身教育的概念界定和《条例》的适用范围等。二是基本制度,主要反映作为终身教育的主体—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制度的法律地位的确认。三是公民参与,包括公民参与学习的范围、内容、行使途径;公民参与学习的权利和义务;各类教育工作者的条件和要求、配备、权利和义务等。四是管理体制,指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对终身教育管理的机构、范围、责任和义务。五是经费和其他保障,包括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对教育投人,以及其他渠道对不同教育的投人;各类终身教育机构设置的保障条件、教育保障的信息化和社会化等。六是教育组织和活动,包括各类终身教育机构的政府认可和法人地位、组织原则、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其负责人任职条件、管理职责。七是法律责任,指各类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处罚。八是附则,包括补充说明、实施细则、配套规章、解释与修改权、实施日期等。13有人认为应该从如下方面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法律制度:第一,尝试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的率先制定与实施;第二,对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以增加和充实有关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内容;第三,在地方立法及“修汀”的基础上,一旦时机成熟即可制订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第四,当终身教育法通过时,如何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就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14

根据不同学者的观点,我们提出以下关于终身学习立法的建议:12项天然.关于制定终身教育促进法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6(11A).

13叶忠海.加快终身教育法规的制定(下)[N].上海科技报,2007一5一30一A03.

1.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共同发展。终身教育的国家立法将会引导与规范终身教育的地方立法,为终身教育的地方立法指明方向;终身教育地方立法也会对终身教育的国家立法产生影响,尤其是一些比较成熟与完善的地方立法会为国家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由于立法工作的长期性和我国终身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终身教育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将会相互借鉴,共同发展。这样既有利于促进条件具备的地区尽快建立和发展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为其他地区及整个国家制定终身教育法律法规,提供经验和借鉴,以避免其他地区少走弯路和不必要的浪费15。2修订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以渗透和补充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内容。在我国现行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终身教育问题,只是没有明确提出或没有单列终身教育问题,如果对一些法律法规进行修订,突出终身教育的内容,甚至把它们修订为以终身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则是一条既节省人力物力,又较为便捷的立法渠道。3在“尝试”和“修订”的基础上,订立国家的“终身教育法”。终身教育的推行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目标、政策法规相适应,也就是说,国家应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来规范、约束和指导终身教育的开展。而国家制定一部具有统筹和指导作用的广泛适用的终身教育法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具有根本性的战略举措。4制定出终身教育法以后,关键的问题是严格贯彻执行。(1)政府需要转变角色,从教育培训的主要提供者转化为一个更广泛和更具包容性的体系的设计师、促进者和1515}徐名祥,李兴洲.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难点及对策I JI.教育研究,2001 (3 ): 59-63.

监管者16。(2)在中央、地方以及社区建立终身教育的职能管理机构,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管理系统。(3)建立终身教育的保障机制。(4)建立终身教育的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变传统的偏重形式上的学历评价状况,对各种学习活动的成果都要给予适当的评价。(5)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使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健康发展。

16王晓薇.世行报告建议中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NI华夏时报,2007-06-24.

终身教育理念最早提出与自主学习

终身教育理念最早提出与自主学习保罗.郎格朗(Paul·Lengrand,1910— ),终身教育的理论家、实践家.1910年12月生于法国加来的康普兰.巴黎大学毕业,后来在大学任教授的同时活跃在法国成人教育领域,尤其协助创立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的团体“民众与文化”,并任会长.1948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秘书处任职,并和德利翁(A·Deleon)一道从事于终身教育的组织工作.1965年发表个人研究成果,把终身教育上升到新的教育原理高度.其后,担任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计划科科长.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朗格让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概念的代表人物,长期以来通过个人的研究阐明了终身教育思想,并积极从事这一教育思想的宣传工作.由于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倡导,终身教育理论,很快引起各国的重视,不久成为一种国际教育思潮. 为什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习是一个人从小到老的重要过程,没有学习何为的发展?从一个人自身来说:学习可以使一个人进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分内在休养,可以提高人的自身的素质;从一个国家来说: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懂得如何的学习以及借鉴,那么带给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只有灾难.就像以前的中国,闭关锁国,不去学习西方,然而在唐朝我们是世界的领先者而后变成了落后者,四大发明产生于我国,但是西方人学习我们的理论基础上去超越与创新,因此,在当代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没有年龄,只在于自己肯不肯学.只要一天不学习,就会一天赶不上时代的进程. 自主学习概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是否就是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一概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只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但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式。 编辑本段目标 自主学习对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务在现代学习社会,施教者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和主渠道,教师和校长是最主要的施教者。自主学习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

关于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

关于终身教育的基本内涵,郎格朗在《何谓终身教育》的作品中将其表述为:其一, 终身教育“不再是一个人由初等、中等或大学等任何一个学校毕业完结之后就算完结了,而应该是通过人的一生持续进行”;其二,现行教育仍以学校为中心,而且各类 教育之间又彼此分割、相互隔绝。相比之下,终身教育却是要把社会整个教育和培训 机构和渠道进行统合,从而使人们在“其生存的所有部门,都能够根据需要而方便地 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1](P9) (二)埃德加·富尔与终身学习 埃德加·富尔(Edgar Faure,1908-1988年),法国第139任和144任总理,杰出的政治家、评论家、历史学家和传记作家,曾于1957年访问中国。1968年,横扫全国 的大学生动乱几乎颠覆了当时的法国政府,总统戴高乐急任富尔为教育部部长,大力 开展高等教育改革,以消除紧张局势。在富尔的推动和影响下,法国的成人教育、大 众教育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期间,出台了关于成人职业培训的系列政策法规;规定企 业必须投入一定份额的资金用于职工培训;建立新型大学,根据社会需要为学生提供 新的课程项目;此外,巴黎的一些大学也对那些没有文凭的工人和自学者打开了大门,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与发展的机会等。基于以上特殊的经历与实践,富尔在担任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主席一职时,便带领其同事开始了全球教育问题的大考察,并于1972年5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富尔报告书”,即《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其中,便首次提出终身学习(lifelong learning)的概念,他指出:“虽然一个人正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他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越来越 成为主体”,因此,教育过程的重心必须发生转移,应当“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 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每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2](P201-203)(三)罗伯特·赫钦斯与学习化社会罗伯特·赫钦斯(Robert M.Hutchins,1899-1977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在29岁那年,他辞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的职务,接 受了芝加哥大学校长的位置。在任期间,他强烈批判大学课程过于专业化、职业化和 技术化的倾向,提倡为大学生提供范围广阔的文科教育,以恢复西方知识分子的宝贵 传统,从而回归教育的本来面貌。为此,他重新设置了大学生的学位课程,重点实施 以古典名著学习为主的新教育计划。而在社会活动领域,赫钦斯则公开把芝加哥的商 人和政客视作自己的敌人,并不断地对之加以抨击。他认为商人与政客眼界狭窄、鼠 目寸光,仅为一己私利而不惜误导大众生活和污染学术精神。为此,他还经常通过媒 体的力量来针砭时弊,以维护学术自由。正是这样一位不被主流社会“欢迎”的古典 浪漫主义学者,却在1968年出版了享誉世界的《学习化社会》(Learning Society)。在该书中,他首次提出“学习化社会”的概念,并对之进行了精辟的解读:“学习化 社会的目标,除了要为所有成年个体提供非全日制的成人教育之外,还尤其应该通过

终身教育及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思考

终身教育及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 程云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时期,世界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在给人类带来更快、更高、更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构建一个满足全社会成员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它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本人仅就对终身教育的粗浅理解,以及我国在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实践谈谈个人的思考。 一、终身教育及其体系构建 终身教育最早是由法国保罗.郎格让(Paul·Lengrand,1910—)提出,1965年12月,在教科文组织“第三次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保罗.郎格让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学术报告,这是在国际会议上讨论终身教育的开端。此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目标。简言之,终身教育已经不是一种理论研究层面的东西,而是各国付诸行动的原则和基础。 法国保罗?朗格朗作为“终身教育”始作俑者是这样定义的: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R.H.戴维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 E.捷尔比指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上述三人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各自对终身教育的观点,虽各自侧重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应该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它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

简析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doc

简析终身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 “ 关键词:终身教育;闲暇教育;历史意义 论及终身教育思想,追其根源,可以说自古有之。如在我国就流传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语,西方则盛行“Never too old to learn”的说法。但那时的终身教育思想很零散,真正系统化具有现代意味的终身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法国,60年代后在世界上得到传播。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芽期(二十世纪前):主张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的思想,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古已有之。如我国终身教育的伟大先行者孔子通过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终身教育规划: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又如古希腊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所言:“教育真正的本质在使人们经由一生的时间,达成真实的生活目的。”柏拉图进一步表示:“教育是由出生到临终的一个历程,个人唯有终身不断的学习,才有可能成为健全的公民。” (三)形成期(1960至1980年代):自1960年代开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欧洲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欧洲议会的数次重要会议及报告书提出以后,终身教育逐渐形成新的典范,被广泛推广至世界各国,成为若干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指标原理。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实施由1956年开

始,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巴黎召开的推进成人教育的国际会议中讨论并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科长保罗?朗格朗关于终身教育的提案。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终身教育宣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确认了朗格朗的终身教育理论。 二、关于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 “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的要求。”在朗格朗看来,终身教育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的整个一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青少年阶段,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某一阶段所接受的教育由先前的教育决定或影响,同时为未来的教育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所以终身教育是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帮助人们掌握不断学习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以达到对于不断变化的社会的高度适应。从纵向结构看,终身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早期教育(胎教和婴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从横向结构看,终身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结构。终身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他不代表某种教育或某类教育,他代表着一种教育的模式,代表了教育的社会性,即整个社会对待教育对待学习的态度。 在传统观念中,教育仅仅意味着学校,意味着一种用课程、方法和专业人员体现其内容的性质极为特殊的活动。朗格朗对此提出批判,他认为,如果希望教育在个人的整个一生中、在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作用,“首先就需要使它突破学校的框框,

(完整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新时代终身学习型教师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做新时代终身学习型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教师仅有一桶水就够了吗?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学生的认知水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了更高的起点. 教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而现在老师要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些自来水从哪里来呢?简而言之,这就要求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所谓的终身学习。 清晨,我与另外两位同事正在值班室闲聊,只见一位身穿灰色衣服、头戴草帽的老人停放好自行车后,步履蹒跚地走了进来,我一边招呼老人坐下,一边想:“老人家来做什么?找领导解决困难?”待老人坐稳后,才从老人的口中得知其来意:想借阅一下近期的报纸,写份材料。从老人走路的姿势、脸上遍布的老年斑以及说话时大拇指不停地抖动来看,老人岁数一定很大,老人是做什么的?写什么材料?为谁而写?一连串的问号在心头涌起。我忍不住问老人:“大爷,你要写份什么材料?”老人一字一顿的说:“市里组织老年干部运动会,我替咱们镇上写份材料。”说完这几句话,感觉老人已经有些气喘吁吁了,我想许是刚才骑车累的。小坐一会儿,老人起身要走,我随口问道:“大爷,您多大了?”“八十一了。”“啊!您这么大岁数,还写材料?”“不管是身体还是大脑,都需要多运动,这样对自己有好处。今年春天我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专门学习国画,在老年大学里属我的年龄最大呢!”老人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不禁对眼前的这位老人肃然起敬,八十一高龄还这样好学,实在难得,老人的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现在倡导的“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吗? 是的,只有经历饥饿才能体会温饱是幸福,只有经历分离才能体会团聚是幸福,只有经历物质匮乏的年代才能体会生活富裕的幸福,可现在的我们感到幸福了吗? 看着老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在原地伫立了很久。一位八十一高龄的老人在这炎炎夏日,骑着自行车,从几里开外的村里而来,只为写一份材料,这种不辞辛苦的精神、执着的态度几人能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尚且知道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的我更应该懂得“教到老,活到老”的意义所在。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时代在变,教师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21世纪生存的概念,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是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才能获得。新的教育观念认为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究竟什么是终身学习呢? 一、终身学习的含义 1972年5月联合园教科之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的观念作过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73年,印度教育家达夫在《与学校课程的过程》包括学校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师,通过学习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的革新机能。1994年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的理念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教育的一切方面“贯穿于整个人生持续的教育过程,涉及人的思想、智能、个性和职业等方面的内容,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特别是教师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而是要坚持学到老活到老。 二、教师终身学习 全球范围内,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正在变为社会及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学习越来越成为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即在职研培已经趋向制度化,教师将是最先进入终身学习体系的一个群体,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责任和义务。与普通人相比,教师的终身学习更具目的性、系统性和紧迫性。 (一)教师学习的内涵 新时代中国教师的神圣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和审美素质的新型人才?一所学校能

终身教育思潮(作业)

关于终身教育思潮的思考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靠知识创造财富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知识和人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也不再单单是为了生存和工作,更大的程度上,是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一种对学习和教育本身的追求,也为了不被这个不断前行的时代车轮所抛下。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真正的实现生存的意义,才能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人们这些观念和思想的转变,与终身教育思潮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流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是终身教育思潮对于世界教育、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一、认识终身教育思潮 (一)终身教育思潮的产生渊源 1.在东方 孔子:二十曰弱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我国古代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对于教育思想的阐述中,就曾提出终身教育思想的萌芽,可见,我国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在西方 苏格拉底:教育真正的本质在使人们经由一生的时间,达成真实的生活目的。 柏拉图:教育是由出生到临终的一个历程,个人唯有终身不断的学习,才有可能成为健全的公民。 亚里士多德:所有人都渴望知识,经由教育与终身不断地学习,达到智慧的德行,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 西方的诸多哲学家,也曾提出过终身教育的萌芽思想。这说明自古以来,终身教育这一思想与人类的学习和进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深远意义。 (二)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 终生教育具有两个本质性的特征:一是从外延角度讲,终生教育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二是从内涵角度看,终生教育并非单一或纯粹的教育形态,它更多的是一种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是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 终生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的基础上,这4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学会认知是指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是指更多地与职业技能相联系;学会共同生活是指在多元的社会形态下学会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学会生存是培养人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由此出发,要求教育重视对人的任何一种潜力的开发和培养,把发展人的想像力,培养人的创造性等作为未来教育应当关注的重点。终生教育既不是一种教育形态,更不是特殊的教育形式,而是一种教育观念。自其出现以来对世界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而它所产生的历史影响也十分深远,其影响至今仍处于颠峰状态。关于终身教育的精确定义,虽然众多的专家论述和国际组织的报告不尽相同,但主要

终身教育(理论基础)

2.1终身教育提出背景 关于终身教育的思想,古今中外曾有不少思想家对此有过论述"如古希腊大家柏拉图认为,那些极有天赋的人,应受教育到35岁,然后再进行巧年的锻炼,才能成为最好的人才一-哲学王0"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人非生而知之0,而在于终身努力学习"他至晚年仍然勤奋学习,/加我数年,五十以学5易6,可以无大过焉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者将至".,l62但是,终身教育被正式提出并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则是发生在上世纪的60!70年代"应该说,它的提出和发展有着深刻和复杂的历史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20世纪50年代,世界上开始出现了新技术革命"80年代的电子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工程!海洋工程!以及光纤通讯技术!激光技术!宇航空间技术等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技术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5学会生存6一书指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和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技术革命所产生的后果相比拟"0首先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每年全世界发表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包含新知识的论文达1.3万篇"登记的发明创造专利每年超过30万件,平均每天有800一900件的专利问世"/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的科学知识总量的90%,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中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只占10%"01刀美国有关部门统计,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至少可用30碎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只能使用15~20年;到60年代中期,只能使用8一10年,个别领域则缩短到5年左右,而其它知识都老化!陈旧或无用了"[8]其次,科技革命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学科相互渗透性的特征"以前的技术革命一般是由某一领域!某一学科而引起的"但是,此时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无疑出现了学科综合性的特点"环境!能源!材料!海洋工程!宇航空间等等,都是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运用"2.社会政治的变化二战以后,世界众多殖民地国家通过长期的艰苦奋斗,纷纷获得了民族独立"民族要独立生存,必先振兴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而这须要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自己的科技工作人员和建设人才"而科技与人才的解决关键在于发展教育"但旧的殖民主义教育体系,不仅无法解决这些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还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这些地区的人口素质偏差,数据显示:亚洲60年代的文盲率为55.2%,70年代为46.8%,非洲在这两个时期分别是81%和73.7%"所以只有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把教育发展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阶段,建立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才可能实现民族的真正复兴"3.人口剧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进入一个相对较为平静时期"欧美及众多国家出于因战争因素造成的死亡人数的补偿性增长考虑,这些国家的自然人口迅速增加"如1950年全世界人口为25.2亿人,到1960年增加到302亿人,10年间净增约5亿人"到1970年,全球人口已达36.9亿人"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是这时期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人口增长的后果之一就是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换言之,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产生必须接受教育才能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现实生存感"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医疗技术!条件的先进,人的寿命得到不断延长"人口的变化要求教育的数量!教育的性质!职能!作用等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果我们接受了这样的原则,即

“终身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终身学习”的区别

“终身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终身学 习”的区别 我今天在这里主要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国际经合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这些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在我所接触的各种文献里面,这两个组织所做的研究和所从事的实践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考的。在了解终身教育的理论的时候,我觉得首先要了解三个不同的重要概念:“终身教育”“经常性教育”“终身学习”。 从终身学习的理论开始来说,应该说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提出一系列终身教育的理论,也就叫Lifelong Education (终身教育),但是在1976年的时候,戴维先生(R.H.DAVE)从一个非常广义的角度规定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他认为:“终身教育是一个在个体的一生中,完成个人、社会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从而提升个人和他们所在集体的生活质量。它是一个综合性的和基础性的观念,包括正规、不正规和非正规的学习,进而获得和提升心智,以便实现人生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中完全可能的发展。”所以最早提出的终身教育的概念叫Lifelong Education。在我们现在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人提这样的问题:“那么终身教育,我们到底是应该提Lifelong Education 还是

提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呢?”实际上最早提出来的是Lifelong Education ,在这个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些专家,对这样一个终身教育的概念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讨论,而且达到了一些共识,这些共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这里只是简单地说。第一,它包括了三个很基本的概念,“生活”“终身”“教育”;第二,它强调终身教育并不是结束于正规的学校教育,而是一个正规的过程;第三,终身教育并不限制在成人教育,而是包含了教育的所有阶段,并且将它们统一起来,所以它是强调从整体去看教育;第四,它包括了正规、不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模式,同时也寻求教育过程中纵向的联系和连接以及生活中各个阶段的横向的整合。更重要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组的专家们认为终身教育与精英教育不同,它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而且反映了教育的民主化。我们知道现代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教育的民主化。 另外,终身教育在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和技术以及学习时间上具有非常大的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些专家们还指出终身教育具有一种矫正的功能,能够完善现存教育系统的不足。我们知道,由于教育的发展,它总是不可能满足在所有特定时间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后或者高中教育后阶段的学习,正规教育是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终身教育具有

梁漱溟终身教育思想

(二)、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中的终身教育思想 中国历史上的这些终身教育观点,大多数都是对个人的要求或者对少数人的规范,但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没有人提出过可以称之为体系的,能为全体民众都接受的终生教育思想。但中国历史上的这些终身教育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与后人很多的启示。梁漱溟先生就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受到前人思想的启示而提出自己的终生教育思想的,并对前人的思想进行了修正。比前人有很大进步,并且他是为全民设想,这一点更符合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价值取向。 梁漱溟认为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须深究内部病因。中国是乡村社会,文化的根子在农村,农村的破坏又最严重,中国的出路唯有乡村建设,而建设必寓于教育,归于教育。 实验乡村教育必须借助乡农学校,乡村教育的开展必须通过学校式教育与社会式教育相统 一。1927年在广东开办“乡治研究所”,1929年在河南辉县创办河南村治学院,1931年又在山东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兼邹平实验县县长。梁漱溟认为民众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或成人教育形成互相连结和融合的关系。民众教育应是面向社会开放的教育,它的教育对象应包括所有的成年人,而这种教育又应是贯穿一生的。兹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梁漱溟先生的终身教育思想: 1、“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 梁漱溟承接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命脉,也秉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熏陶,提出了“教育宜放长及于成年乃至终身”[5](P395)的对民众实行终身教育的观点,并提出了三个重要理由: 一是“现代生活日益繁复,人生所需要学习者遂以倍增,率非集中童年一期所得尽学,由此而教育延及成年之趋势,日益重迫”。二是“社会生活既繁密复杂,而儿童较远于社会生活,未及参加,在此种学习上缺少直接经验,效率转低,或至于不可能势必延至成年而后可。有唯需要为能启学习之机,而唯成人乃感需要,借令集中此种学习于童年,亦图费经历与时间,势必待成年需要,

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终身教育立法问题 1、终身教育立法的背景及必要性: 终身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体系,但终身教育整体的构建并非是一个自发、自然的过程1,它的建立,必须依靠需要政府的推动、社会的支持、社会大众的参与。自从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发表至今己有四十余年,报告中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在随后的许多年中,各个国家都纷纷促进自身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促进终身教育在本国生根发芽。纵观发达国家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历程,一般先从立法做起,把关于终身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的目标、策略、具体要求等用法律条文形式固定下来,使其上升为国家意志,将终身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法律条文中首次使用“终身教育”的术语就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及“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社会组织采取措施,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教育法中与终身教育相关的条文集中在第11条、第19条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中译本)[ 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5.

和第41条,这些条文为地方关于终身教育立法的出现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4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五修四立”的立法规划,中便包括推动立法机关制定《终身教育法》的内容,2006年教育部己初步提出终身教育法草案,由教科文卫委员会推动终身教育的立法进程,但目前终身教育的立法迟迟没有进一步的动态,有关信息亦非常缺失,相关草案的内容亦未公开难以查询。因此,我国目前尚未拥有一部正式的关于终身教育的专门法律,故而,有关终身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没有立法保障就难以对其发展有推动力,目前往往相关措施也都只停留在政策层面。而发达国家之所以立法先行,通过确立相关法律来发展终身教育,主要是基于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和强制性以及一系列的保障作用。尤其在我国这种终身教育的理念还远未普及,个人和社会对终身教育了解匮乏,没有主动参与终身教育和接受终身教育的意识和愿望下,这种约束和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率先启动并建立起终身教育体系,社会和个人才能依据这项法律法规促进和发展终身教育。2因此,要加速普及终身教育理念,扩大终身教育社会参与,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终身教育的立法有必要走在各种措施还未实行的前面以保障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三、国外立法简要概述: 美国国会在1976年10月通过了议员蒙代尔递交的《蒙代尔议2吴遵民.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终身教育的创立是法国的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他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潮。他阐释说:“终身教育即教育这个词所包含的所有意义,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的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点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2他认为;将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和工作两个部分是毫无根据的,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与教育。教育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他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用我们明快的传统语言说,即“活到老,学到老”。从而我们不难看出,终身教育的概念是由“生命”、“终身”、和“教育”组成的。不可谓是一个时间长、空间广的教育“百花园”。 终身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体系,又是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获得全面发展之重要砝码,终身教育,无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更好地发展自己适应社会,最终达到全民学习意识普遍形成,即“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关键是实施终身教育思想。3面对汹涌澎湃而来的思潮,中国教育必然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才能够处于不败之地——终身教育就是一种新思潮。 ②终身教育的实践 我们是21世纪的新一代青年,为了适应随时变化的时代,我们还有许多新的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面对多元的世界和复杂的外围环境,面对不断革新的知识,我们要分析的现象太多,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太多,我们要解决的矛盾太多,而这些太多的现象、问题和矛盾并不是能够靠我们的经验和顿悟所能解决的。只能靠我们大胆去实践,大胆去创新,而这些必然要求我们去掉浮躁心态,静下心来,去学习、去思考。 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我们必须树立新的学习观,牢固确立终身学习思想。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知识要力求做到要兼容并蓄,学以致用,做到知识的历久弥新。我们在工作之余还必须不断地“充电”,培训、进修、交流、深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以及相关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知识,达成“博”与“专”的统一,古代读书人有句格言“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读书,不学习,必然言之无物,风度、气质、修养就不会提高,人就会变得粗俗。 而现在的“学习”与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概念相比,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⑴在学习态度上,从过去的“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过去有的人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为考试、考核和完成任务安排学习;有的人把学习与工作对立起来,片面地认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是虚的,是单指讲学习而不抓工作,不抓经济,没有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有的人,一提学习,就说怪话、牢骚话,颇有微词,但一旦出了事、有了麻烦,就假装承认学习没抓好,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逐步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而且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是自觉的主动的。⑵在学习时间上,从过去阶段性的学校学习转变为贯穿一生的终身学习。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是全日制教育、学历教育,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一生,从生到死的全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未来不可知,成为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时间上具有终身性。 ⑶在学习手段上,从过去静态的单元的为主转变为动态的多元的为主。过去的学习手段是:书本、纸和笔,是静态的单一的。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手段除书本、纸和笔外,使用更多的是电视、电脑、多媒体等动态的多元的学习手段。 ⑷在学习内容上,从过去以学习科学技术为主逐步转变为既要学习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以学习人文科学为主。过去由于物质匮乏,人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以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为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学习的内容丰富发展了,既要学习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

终身教育的意义

终身教育的历史意义 1.终身教育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终身教育促进了个人的发展 3.终身教育在世界上已产生巨大影响 4.终身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一、终身教育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终身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终身教育对现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 ●终身教育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不断完善 二、终身教育促进了人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有一个复杂、艰苦的过程,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积极、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终身教育适应人的全面发展要求,贯穿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更好地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终身教育在世界上已产生的巨大影响 终身教育思潮作为一种最有影响的国际教育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超越国界,席卷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接受了终身教育思想,并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或“总政策”。 四、终身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首先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在一些大城市实际已经实现12年教育和高等教育,形成从学前教育到老年大学教育等比较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职前培训与职后培训并举,而且有的教育之间相互连通的繁荣局面。并围绕人的一生需要面向社区做到“全程、全员、全方位”满足各类人的学习需要。 终身教育的反思: ●终身教育对近代公共教育的改良 ●终身教育是福利国家的教育设想 ●终身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有机体 终身教育思潮展望 终身教育思潮成为势不可挡的国际教育思潮,已经席卷全球。不同学派的教育家都把它作为“现代教育学的重要主题”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许多国家正在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把终身教育当作教育改革的“总政策”.

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

终身学习是时代要求 盘县刘官镇中学高玉二零一零十二月三十日终身学习中,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是21 世纪的基本生存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终身学习应该成为现代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一)、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1)、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崇尚科学精神,就是尊重和推崇科学精神。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科学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必须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特别是要遵循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教师崇尚科学精神,就是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和严格遵循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办事。教师具有科学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理解知识所负载的价值及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教师具有科学精神,还反映在教师严谨治学的品格以及务实认真、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等人格特质也会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得

到充分的展示。教师崇尚科学精神,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的涵义是: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人,学习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需要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教师必须确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是人类永恒的职业,但社会对教师条件的选择并不永恒,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良好的素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2)、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教师职业的现实要求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时期,国家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理念、新型专业、新知识、新方法相继出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要旨。 第二,针对少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精神与判断能力,因循守旧、习惯模仿、缺乏创新精神。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在增强国力方面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越来越受人类重视.

终身教育思想

一、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自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Parl Lengrand)正式提出以来,短短数年,已经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近30年来关于终身教育概念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甚至迄今为止也没有统一的权威性定论。这一事实不仅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了这一崭新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所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同时也证实了该理念在形成科学的概念方面所必需的全面解释与严密论证尚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 几个终身教育的概念: 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与研究方法。概括而言,也即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总和。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个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和统一的理念。——R.H.戴维(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 第三种较具权威性的观点是由1972年起就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的E.捷尔比提出的。捷尔比认为:“终身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和;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 ——E.捷尔比(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部部长) 这三种观点在表达和侧重上都有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终身教育包括人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 在这里,我们想引用国际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作的定义:“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换而言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的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终身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终身教育这个概念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揭示,终身教育固然要重视使人适应工作和职业需要的作用,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人就是经济发展的工具。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还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1. 新时期社会的、职业的、家庭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导致人们必须更新知识观念,以获得新的适应力。 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值技术革新及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一巨大变化不仅表现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经济结构、过程及功能方面,甚至还影响到日常生活方式和普通家庭生活,使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和不断变化发展的职业、家庭和社会生活。若要与之适应,

试论终身教育思潮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试论终身教育思潮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摘要:终身教育理念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它作为现今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本文介绍了终身教育及其在美、日、英三国的发展情况,通过吸收美英法三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经验,为我国进一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终身教育;美日英;建议 一、终身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罗?郎格朗于1965年首先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他认为:“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或原则。”此后,他又在《何谓终身教育》一文中指出,终身教育绝非是在传统教育形态上添加一个新的名词而已,也并非为“大众教育”、“成人教育”等的完全等同,而恰恰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是对它们的一种超越和升华。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方案后,数十年来,终身教育思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已经结合各自的国情,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教育的根本指导原则,并正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各国发展终身教育的同时,其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和创新。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组织撰写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将终身教育重新定义为:“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人们认识到,终身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其终身性和整体性。它使教育的时空观大大地拓展和延伸了。 从时间上看,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人的幼儿和青年时期,而持续不断,与人的生命共始终;从空间上看,教育将不再仅仅是学校进行的活动,而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相关联。终身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将指导并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实践;终身教育又是一种崭新的教育体系,它贯穿于人的一生,沟通教育内部并向社会开放,面向社会现实又面向未来发展。 与终身教育相联系,人们又提出了“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概念。所谓“学习化社会”,是指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崇尚学习成为社会时尚,能满足社会成员各个阶段多个方面的学习需求,达到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的理想状态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接受任何种类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高度开放的体系。在这个社会里,学习将成为社会一切成员整个生命的活动。因此,学习化社会的最根本特征就是终身学习。 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则进一步指出,“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