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4教师版

合集下载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陆)(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陆)(教师版)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教师版)年级:高三修订:陆浩冲审定:高三语文备课组日期:2015年8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文言翻译的考点和基本要求。

②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③能把文言句子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语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借鉴——教师点拨——训练提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技巧,学会判断句式,能够在古人身上借鉴,吸收,提升自我。

【知识链接】一、考点阐释:“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就是把古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参看《核按钮P36》全国新课标卷翻译试题题型稳定。

得分点的词,一般是通假字、多义词、多音词、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了的词、易误解其意义和用法的虚词。

在句子的“大意”方面,考虑整体翻译得对不对(语意)、通不通(语法)、好不好(用语)。

这就涉及特殊句式、句间关系与前后文的联系等等。

二、文言翻译基本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一对应,字字落实。

参看《核按钮P37》二、直译和意译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同的表达方法。

这两者虽有分别,却又是相辅相成的。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在难以直译时,辅以意译。

例:《张衡传》末段的译文:永和初年,张衡被调离京城,做河间王(刘政)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典章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门大户,同国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一到任(“衡下车”),就树立威信,整顿法制,暗中探知奸党分子的姓名,把他们同时抓了起来。

于是官民上下都很敬畏,称颂河间地区政治清明。

张衡到职工作三年(“视事三年”),就向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乞骸骨”),朝廷却调他回京,任命为尚书。

张衡活到六十二岁,在永和四年逝世。

这段话,绝大部分是直译,但有些词语,如“下车”“视事”“乞骸骨”等,则是意译。

这些词语不好照字面直译为“下了车子”“看事情”“乞求骨骼”之类,因为表达不出原意,甚至无法理解。

课内重点字词(教师版)

课内重点字词(教师版)

必修上文言文课内重点注解《梦游天姥吟留别》1.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2.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3.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4.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5.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6.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害怕7.失向来之烟霞:原来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表反问,怎么;侍奉《琵琶行》1.委身为贾人妇:商人2.秋月春风等闲度:平常3.老大嫁作商人妇:年纪大了4.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5.莫辞更坐弹一曲:再6.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紧、迫;更加、越发7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劝学》一、请翻译划线字。

1.虽有槁暴:2.金就砺则利:3.而闻者彰:4.假舆马者:5.而致千里:6.而绝江河:7.风雨兴焉:8.无以至千里:9.功在不舍:通“又”接近,靠近清楚借助到达横渡兼词,相当于“于此”没有用来……的,无从停止、止息二、请翻译下面句子。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翻译】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师说》请翻译划线字。

1.古之学者必有师: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4.其出人也远矣:5.犹且从师而问焉:6.今之众人:7.则耻师焉,惑矣:求学的人用来……的;传授知道,懂得超出尚且,还一般人以……为耻;糊涂1.小学而大遗:2.士大夫之族:3.官盛则近谀:4.君子不齿: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师不必贤与弟子:7.余嘉其能行古道:8.作《师说》以贻之:小的方面要学习;放弃类高;谄媚奉承并列、排列竟然超过赞许送给二、请翻译下面句子。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翻译】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世俗的拘束《赤壁赋》一、请翻译划线字。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4篇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4篇

2023年最新的文言文《滥竽充数》全文及翻译4篇滥竽充数人物:齐宣王、南郭先生、大臣二人、乐队8人。

第一场大殿上 (解说:从前,齐国有个大王叫齐宣王,他特别喜欢听吹竽,这天早朝,他们又议论起组建吹竽队的事。

) 大臣甲:大王,我们齐国乃是当今第一强国,我们的竽队应该是天下第一!大臣乙:对。

我建议组建一支百人大乐队,以显我大国之风采。

大臣甲: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大臣乙:要这么说,二百人也不足以显示我齐国之强大,我看,应该再加50人,二百五,多么强大的阵容,多么…… 齐宣王:(很生气)什么二百五,太不像话了!来人那,宣本王旨意,立即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队,以显我大国之威。

众人齐(磕头):大王圣明!(画外音:大王有旨,为显我大齐风采,立即组建三百人吹竽队,有此才能者快来报名啊,待遇从优,名额有限,来晚了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呀!)南郭先生上,边走边叨咕:我的名字叫南郭,好吃懒作不干活,听说大王要建竽队,这可是个大好活。

那位说了,您会吹竽吗?要说吹竽我不会,拍马吹嘘(嘿)还差不多。

不过人多容易混,滥竽充数我有辙!怎么个混法,那我可不告诉你…… (拿出竽,往竽眼里塞东西。

)(画外音:您还别说,南郭先生还真有办法,这往竽眼里塞的是什么东西呀?)南郭:嘿!这是谁呀,怎么都给我说出去啦抱着竽见大臣甲(鞠躬):大人好!大臣甲(傲慢的):干什么呀?南郭:我想参加吹竽队,您看……啊(递上银子)大臣甲:啊()……啊()……哈哈哈,行啊行啊,(很神秘的)您一定吹得棒极了,是吗?南郭:那当然了!(南郭先生走下)大臣甲:(洋洋得意的)谁来不是来呀。

(回转身)启禀大王,三百人乐队已招齐,请大王御览。

齐宣王:(高兴的)好,好,马上召见!本王要立即听他们演奏!(乐队九人上,南郭居中)大臣甲:奏乐!(音乐起)(一声尖利的声音,十分刺耳)(众人停,只有南郭仍在装腔作势的吹奏。

)齐宣王:(大怒)什么人,吹出如此刺耳的声音,还不给我拿下!大臣乙(抓住南郭的脖领)大王,就是他!他用这样的声音刺伤您的龙耳,真是罪该万死!齐宣王:哼,好大的胆子,推出去,杀!(众人齐):大王圣明!南郭(浑身发抖):大……大……大王,小民冤……冤……冤……冤枉!大臣甲:你欺君枉上,罪该万死,还有什么冤枉的!快推出去,杀!齐宣王:慢,让他说,看他还能说什么!南郭:大王圣明!大王容禀。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文言文翻译是语文必考内容,掌握好重点句才能提高复习效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季氏将伐颛臾》1、求!无乃尔是过与?翻译:冉有!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岂不,难道不,恐怕。

“过”,责备。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翻译:(盲人)站立不稳而又不能扶持,摔倒了又不能扶起来,那么还要用那些辅助的人干什么呢? 相:这里指搀扶瞎子走路的人。

3、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翻译:况且你说的话是不对的。

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中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4、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翻译: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才能就担任这个职位,(如果)不能的就不要去(当那个官)。

”陈:施展。

列:职位。

(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字字对应)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翻译:有道德的人厌恶那种(嘴上)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要替自己的行为编造借口(来搪塞的态度)。

疾:痛恨。

辞:托辞,借口。

6、既来之,则安之。

翻译:既然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了,就要使他们安居下来。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担忧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语文必修四古文翻译重点句:《寡人之于国也》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地敲着战鼓,兵器已经接触(战争开始了),(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人跑一百步然后停下,有的人跑五十步然后停下。

注意:“或”,有的(人)。

“走”,在古代是指逃跑。

3、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不行。

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文言文翻译练习4

文言文翻译练习4

1.信将兵【原文】上①尝从容②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选自《史记·侯列传》)【注释】①上:指邦。

②从容:不慌不忙,此处指随意。

③差:等级,此处指高低。

2.南辕北辙【原文】王欲攻,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①,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②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③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矣。

”今王动④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以广地尊名⑤。

王之动愈数,而离王⑥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衣焦不申:申,通“伸”。

衣服皱巴巴的不平直。

②用:资金,盘费。

③御者:驾车的。

④动:每每,常常;下文“举”与此同义。

⑤广地尊名:使地盘扩大,使威望抬高。

⑥王:称王。

名词作动词用。

3.陆贾说汉高祖【原文】陆生①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②骂之曰:“乃公③居马上而得之,安事④《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⑤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乡使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⑥,陛下安得而有之⑦!”高帝不怿⑧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⑨为我著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⑩,凡著十二篇。

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注释】①陆生:陆贾。

②高帝:汉高祖邦。

③乃公:你老子。

这是邦高傲的自称。

④安事:哪用得着。

⑤逆取而以顺守: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

⑥法先圣:效法古代的圣贤君主。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教师版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2、[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2、3、[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必考)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必考)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语录体类1.《论语》十则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口技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4篇

口技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4篇

口技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4篇口技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4篇口技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口技原文——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

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

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

丈夫也被吵醒了。

妇人拍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

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

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总第课时导学案课题文言文翻译4使用时间:主备人:王小利一、学习目标:1、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注意事项。

主要掌握省略句和倒装句。

2、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知识构成:1、文言是最精炼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

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以及介词的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因跪请秦王(击缶),秦王不肯击缶。

(3)、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后的宾语②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可烧(曹军)而走(之)也竖子,不足与(之)谋也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4)、故久立公子(于)车骑中,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2、倒装句:为了强调、突出等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

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文言文中倒装句主要有四类,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定语后置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状语后置如①“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②“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这里我们重点学习宾语前置: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

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后边。

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1)、动词宾语前置(仔细阅读参考资料P69)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③、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2)、介词宾语前置①、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的宾语要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余是以记之③、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三、学法和自检:1、标出下列语句省略的成分。

备曰:“(吾)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有)多少豪杰。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之)也。

具告(之)以事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2、翻译下列语句,若有文言句式的,请指出来。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3、翻译画线语句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译文: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

译文: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4、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一个人想跟随他们,华歆就为难他。

译文: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啊,但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四、达标检测1、请从下列省略句中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A )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则修文德以来之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举以予人C为一击缶风云因而变色D渔父遂去,不复与言赵王以为贤大夫2、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C )A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B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C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毋宁毙于虞人。

3、翻译下面一段话,补出省略的部分。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一天)穿着白衣服出(了门)。

天下起了雨,(衣服湿透了,他就)脱掉(那件)白衣服,穿了(一身)黑衣服回来了。

他的狗认不出(他了),冲上前来对着他叫。

杨布很生气,要打那狗。

杨朱(看见了就)说:“你不要打它!你也会像这样子的。

假如你的狗一身白出去一身黑回来了,(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4、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

老友说:“好啊。

”5、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 遂烹彘也。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五、附录: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诚......则......:如果......那么(就)......。

俄而(尔、顷):不久,一会儿。

而已:罢了。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

是以(以是):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居无(亡)何(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无以......为:用不着。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毋(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相与:互相,相互,彼此。

;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

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为......所以......。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何所......?所......的是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孰与......?与......相比,哪个......?安......乎?怎么......呢?独......耶?难道......吗?何为......?为什么......?何......哉?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