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有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有标题: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国民收入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旨在统计和核算各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和分配的总收入。
通过核算国民收入,可以了解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分配情况,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二、产出法产出法是国民收入核算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和核算各个行业和部门的产出总值来计算国民收入。
产出总值包括直接和间接创造的价值,比如农业、工业、建筑业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性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三、分配法分配法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另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和核算各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来计算国民收入。
这些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此方法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可以了解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为调节收入分配提供依据。
四、支出法支出法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另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和核算一定时期内各个经济主体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支出来计算国民收入。
这些支出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和结构。
支出法适用于强调需求侧的经济体系。
五、综合法综合法是将产出法、分配法和支出法相结合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通过综合三种方法的数据,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计算出国民收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个行业和经济主体相互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或地区。
六、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首先,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会受到统计方法和精度的限制。
其次,国民收入核算无法完全反映非市场经济和灰色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国民收入核算也无法体现资源使用情况和环境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国民收入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
产出法、分配法、支出法和综合法是常见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更准确地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增值法。
•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在运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
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二)要素所得法要素所得法又称所得或收入法、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然后再从国民收入中推算出国民生产总值。
从理论上说,用要素所得法计算应为: GNP = 要素收入+ 间接税=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直接税+(直接税+间接税)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收入都是各种生产要素缴纳所得税前的数字,所以要将直接税减去,间接税是从别的生产要素收入中获得的,所以应加上。
GNP≡要素收入+间接税+折旧-津贴+盈余+转移支付±存货调整±统计误差等式左边是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出的GNP,是国民收入核算的最基本方法,等式右边是用要素所得法计算出的GNP,是从实际收入角度来衡量的国民收入。
(三)生产法生产法又称部门法,它是根据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各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从各个不同部门的来源,所以又称为部门法。
在根据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新增加的价值。
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则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缺点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第一章_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学是把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
衡量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尺度是国民生产总值。
因此,阐明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有关总量衡量的规定与技术的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理论济学的前提。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现在,联合国确认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使用的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种是适用于市场经济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简称SNA);另一种是适用于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MPS)。
作为宏观经济学基础的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创建这一核算体系中作出重要贡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system)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真实经济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
Kuznets)从本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如何计量国民收入;1929年以后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
在他的协助下,美国商务部于1934年出版《1929一1932年的国民收入》,计算方法日趋完善。
第二次大战期间,4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斯通(R,Stone)对英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计算,战后为联合国制定了标准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已为100多个国家所采用。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建立是应用经济学的一大成就,它的重要性不在凯恩斯理论成就之下。
因为如果没有国民收入核算,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的实用价值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国民收入总量是最重要的,也是经常用于表示经济成就的总量,一般讨论的是以下五个国民收入总量。
计有(1)国民总产品,亦称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总产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为GNP);(2)国民净产品,亦称国民生产净值或国民净产值(net nationa1 product简写NNP);(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写NI),(4),个人收人(personal income 简为PI);(5)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写为PDI)。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二、收入法
这种方法称为所得法或成本法,又称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 的特点是,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 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相加起来计算出国民收入,再对国 民收入增加或减少一些项目就可不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在实 际应用中,将上述4项收入加总起来的数据还不是国民生产 总值,应该再加上企业间接税和折旧,
I≡S
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的经济活动考虑了进去。政府的经 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通常以T来表示),另一 方面有政府支出(G)。这样,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如下: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即:
Y=C+I+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2传感器的分类
由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多种, 所以,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 分 类方法也很多。按被测量的性质不同, 主要分为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 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习惯上常把两者结合起来命名传 感器, 比如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
下一页 返回
8. 3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关系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
Y=C+I
从收入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 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作储蓄。于是从供给方面看的国民 收入构成为: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 蓄,以S代表储蓄,则可表达为: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对国民收入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
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M表示净出口。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
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用公式表示为: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
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学会这三种核算方法,对于国民收入的核算就不用怕啦!
【原标题: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以及个人收入状况等信息。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计算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收入,并最终得出国民收入总额的统计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
首先,产出法是通过对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出值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国民收入总额的方法。
根据产出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得到。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所有经济单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产出法是将国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总,得出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其次,收入法是通过对经济部门的收入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国民收入总额的方法。
根据收入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计算劳动者工资、企业的利润、个人和政府的其他收入项目等来得到。
收入法是将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所得加总,得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总额。
最后,支出法是通过对经济部门的支出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国民收入总额的方法。
根据支出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计算个人和政府的消费支出、企业的投资支出以及国际贸易的净出口等来得到。
支出法是将各个经济部门的支出加总,得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总额。
这三种方法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产出法更侧重于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对于衡量经济总量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收入法更侧重于统计各个经济部门的收入情况,对于衡量居民收入和经济分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支出法则更侧重于统计经济部门的支出情况,对于衡量经济需求和投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国民收入核算中,通常会采用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通过对三种方法的综合比较,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
此外,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也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一致性之证明

作者: 郭继强
出版物刊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75-77页
主题词: 投入产出模型;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活动水平;生产总值;
最终产品;国民生产
摘要: 国民收入核算作为衡量一国整体和国民生产活动水平的工具,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提。
国民收入核算有三种基本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据笔者所知,学术界尚未对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否一致作过较为严格的证明。
本文借助于投入产出模型证明了:在理论上,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方法在衡量国民生产活动水平时的确具有一致性,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揭示出来。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我们还可以加深对最终产品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它旨在全面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结构特征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国民收入的定义、计算方法、核算表体系以及核算的应用。
一、国民收入的定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其所有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这包括劳动报酬、企业利润、财产收入和税收等。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国民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基础。
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分配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根据不同产业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它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原材料成本和中间消费品成本。
通过统计各产业的增加值,再将其相加,就可以得到国民收入的总额。
2. 分配法分配法是根据收入在不同层面的分配情况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按照分配法,国民收入可以分为劳动者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个部分。
劳动者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它主要通过调查统计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来计算。
企业收入包括企业的净利润、红利和利息等,它主要通过统计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计算。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其他非税收入,它主要通过统计政府的财政数据来计算。
三、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框架,它由国民收入核算表、产业核算表和使用核算表三部分组成。
1. 国民收入核算表国民收入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总体核算,它包括国民收入的总量、构成和分配情况。
国民收入核算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的整体情况。
2. 产业核算表产业核算表是对各产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产业的经济发展和贡献度。
产业核算表可以分析各产业的增长速度、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
3. 使用核算表使用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的分配公平和经济活动的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生产总值GNP
• 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市场价值。它是国民概念,不属于地域概念。
GDP几个层次的含义
1、GDP是市场价值。使用货币来衡量的。
2、GDP的测度是最终产品,而中间产品价值不 计入,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通货膨胀率+100%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 和。
• GNP=GDP
• 第十六章 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教材第十九章、二十 章]
•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教材第二十一章]
• 第十八章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教材第二十三章]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一、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
•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 ——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
宏观经济学
第十章[教材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概论 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 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
非市场的生产活动理论上虽
然也创造了价值或增加了福利,
但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计入GDP。
下列项目是否应当计入GDP?为什么?
• 买卖股票。 • 证券经纪人的佣金。 • 政府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的支付)。 • 私人转移支付(如私人之间的馈赠)。 • 旧货的买卖。 • 旧货商卖出价高于买入价的差额。 • 妻子从事家务劳动。 • 保姆从事家务劳动。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
• ——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
•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
[Value 避免重复计算[Double-Count] ,只计算附加值
Added] 。
•
+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价值
•
-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与福利: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被认为是反映一个
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
最重要的指标。
•
但是人均GDP并不能全面和真实反映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所享
受的经济福利。
•
如不能反映非市场活动和地下经济的
状况素。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
[教材P429-431]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 国民生产净值[Net National Product, NNP] =GNP-折旧 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 NI](狭义) =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PDI]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教材P434-435]
•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
• ——以现期价格[Current Price]或可变价 格[Variable Price]计算的GDP;
•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 ——以不变价格[Fixed Price]计算的GDP
生产与销售
•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 价值,而不能计算过去生产的在 这一时期内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 值。
流量与存量
• 流量[Flow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 变量。
• 存量[Stock]——一定时点上存在的 变量。
• 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的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3、GDP是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而 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 量而不是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 值,是地域概念。而GNP则是国民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 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之 中。
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 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市场经济; • ②物质产品平衡体系——计划经济。 •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 狭义的国民收入与广义的国民收入。
•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教 材第十三章]
•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IS-LM模型[教材第 十四章]
•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总需求—总供给模 型[教材第十七章]
• 第十四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教材第十八章]
•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教材第十五、十六章]
研究社会经济中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明如何从整个社会角度实 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总量分析方法 • ——研究能反映整个运行情况的经济
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影响。 • 又称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国民收入是最基本的总量,其他 总量基本上都于国民收入的水平及其 变动相关。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
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
基础。
• 注意:
•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
微观经济学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
宏观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基本问题
• 物价与通货膨胀问题(包括通货紧缩 问题)
• 就业与失业问题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问题
讲授内容
• 第十章 国民收入核算[教材第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