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保健知识宣教

合集下载

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内容

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内容是为了提高孕产妇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和重视,避免不良因素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保障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内容》,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内容》篇1一、孕前健康教育1. 计划怀孕的女性应在怀孕前 6 个月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适宜怀孕。

2.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3. 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怀孕计划,并控制好病情。

4.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辐射、农药等。

二、孕期健康教育1. 孕妇应及时进行产前检查,定期测量体重、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期并发症。

2.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增加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的摄入量。

3. 孕妇应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4. 孕妇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5. 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三、产时健康教育1. 孕妇应在预产期前 1 个月确定分娩方式,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分娩准备。

2. 孕妇应了解分娩过程和相关知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分娩。

3. 孕妇应避免过度用力、憋气等行为,以免影响分娩进程和胎儿健康。

4. 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产后康复和护理。

四、产后健康教育1. 产妇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 产妇应合理安排饮食,适量增加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的摄入量。

3. 产妇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4. 产妇应进行适当的锻炼,促进身体康复和恢复。

5. 产妇应及时进行产后复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恢复良好。

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

《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内容》篇2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孕妇的身体健康:宣传孕妇需要注意的营养、休息、运动等方面的知识,提醒孕妇注意体重、血压等指标,及时进行产前检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孕产妇的健康教育 PPT课件

孕产妇的健康教育 PPT课件

4、新生儿体温观测的意义
• 正常为36-37.2度,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 枢还未发育完善,新生儿自身的体温受外 界环境影响,随时观测体温,以增减衣服。 正常室温为20-24度,相对湿度55%-65%。 应注意调节室温,适当通风。
5、新生儿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的意义及注 意事项。
• (1)乙肝疫苗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即 给予接种。生后1个月、6个月在当地保健科接种。 • (2)卡介苗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2—24应预防 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去指定地点复查。禁忌症 (1.体温高于37.5度 2.早产儿 3.低体重儿) • (3)接种卡介苗后大约1个月左右,接种过的地 方会出现一个小硬块或小脓疱。不要挤脓,也不 要包纱布,待结疤后可自然脱落。 • (4)新生儿不要与结核病人接触,以免受到传染。
⑥ 母乳喂养:生后2周或40余天时,可出现暂时性乳 汁不足,应坚持下去,增加饮食及汤,并频繁 让孩子吸吮。经过几天调整后,乳汁会越吸越 多,一旦在此时误认为乳汁不足而添加牛奶或 代乳品,乳汁则会越来越少。 分离时可每隔1-2小时,将双侧乳汁挤人清洁小 怀内加盖放入4度冰箱后可保留24小时,在冷冻 室中可保留3个月。喂时用温开水预热,用小怀 喂养。
9 黄疸
• (1)生理性黄疸:
• ①原因: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破坏多、 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完善, 处理胆红素能力差;肠道吸收胆红素增加。 • ②表现:出生后第2-3天出现,4-6天为高峰, 7天后逐渐逍退;早产儿于21天消失。
• (2)病理性黄疸出现过早,过重或时间过长。
• ①预防:早开奶、频繁有效吸吮是重要措施,利于泌乳, 有利于排泄胎便。
母乳喂养的好处
(2)对母亲:
①增进母子感情,使你有一次很宝贵的满足 又喜悦的经历; ②卫生、经济、方便; ③母乳喂养可消耗在妊娠期储存的脂肪,更 快的帮助你恢复体型; ④促进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出血; ⑤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机会。

孕产妇医疗健康宣教

孕产妇医疗健康宣教

2
孕产妇医疗健康宣教
宣教的重要性
01 提高孕产妇对孕期和分
娩知识的了解,降低焦
虑和恐惧
02 帮助孕产妇了解孕期和
分娩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03 增强孕产妇对医疗保健
服务的信任和依从性,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04 促进孕产妇与医疗保健
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沟通
和合作,提高医疗保健
服务的效果和效率
宣教的内容
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家庭对胎儿的关爱
家庭成员对 胎儿的关心 与爱护
01
04
家庭成员对 胎儿的教育 与培养
家庭成员对 胎儿的陪伴
与交流
02
03
家庭成员对 胎儿的营养 与健康关注
家庭对孕产妇医疗健康宣教的参与
01
家庭成员的参与:丈 夫、父母、兄弟姐妹 等家庭成员的参与和 支持
02
家庭环境的营造:为 孕产妇提供舒适、安 全的家庭环境
04
咨询服务:设立咨询热线, 提供孕产妇医疗健康咨询服 务
06
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 网络等媒体,宣传孕产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疗健康知识
3
孕产妇自我管理
孕期自我监测
01
体重监测:每周 测量体重,了解
体重变化
02
血压监测:定期 测量血压,了解
血压变化
03
血糖监测:定期 测量血糖,了解
血糖变化
04
胎动监测:每天 监测胎动,了解
胎儿情况
05
产检:定期进行 产检,了解胎儿
发育情况
06
07
08
饮食管理:合理 饮食,保证营养
均衡
运动管理:适当 运动,增强体质,

孕产妇健康宣教五知五会

孕产妇健康宣教五知五会

孕产妇健康宣教的五知五会五知一、知节点怀孕和分娩是人类繁衍的生理过程,应当做到有计划、有准备。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4-29岁之间,35岁以上的孕妇为高危孕妇。

准备生育的夫妇,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孕前保健服务。

怀孕6周应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母子健康手册》,并到助产机构开始规范产前检查。

怀孕13周以前为孕早期,怀孕13周到27周之间为孕中期,28周以后为孕晚期。

足月分娩是指怀孕37周-42周之间分娩。

二、知孕检整个孕期须接受规范的产前检查。

一般情况下怀孕28周之前每月产前检查1次,怀孕28-36周每2周产前检查1次,怀孕36周以后每周产前检查1次。

必要时遵医嘱,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产前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测量血压、体重、腹围、宫高、胎位、胎心率、血、尿化验和B超检查等。

产前筛查可发现胎儿某些先天性缺陷和遗传性疾病。

35岁以上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应当进行产前诊断。

三、知保健准备怀孕的妇女和孕妇,应当禁烟禁酒、避免接触生活及职业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常住人口中符合生育政策并准备怀孕的居民可享受免费的NT检查、唐氏筛查、梅毒、乙肝传染病检验。

在孕产期各阶段,孕产妇都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放松心情有助于预防孕期和产后抑郁。

四、知风险孕前进行妊娠风险评估,明确是否适宜妊娠,以及妊娠后用药等情况。

孕前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尤其是合并器官功能损害者不宜妊娠。

家族性遗传病以及精神性疾病在遗传咨询前不建议怀孕。

怀孕期间,医疗机构对孕产妇进行动态妊娠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程度进行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及紫色等级管理。

如果出现高热、头晕、头痛、呕吐、视物不清、阴道出血、腹痛、胎膜破裂(破水)、胎动异常等情况,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

宫外孕是一种威胁女性生命的疾病,一定要早就诊、早诊断、早干预。

育龄妇女出现异常阴道出血、腹痛等不适,首先要排除是否妊娠,一旦发现妊娠,要尽早除外宫外孕。

五、知联络孕妇要主动告知孕期情况,产科医生如实填写真实有效联系方式,掌握自己家庭医生联系方式,有问题可向医生咨询。

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培训宣教计划

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培训宣教计划

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培训宣教计划
为了能更好的给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与咨询,依法管理和规范孕产期保健,保障母婴安全,减少出生缺陷,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凡到我院产科门诊建卡产检的孕产妇及其家属,都将参加孕妇学校的学习,整个孕期听课至少2次以上,我院计划每月举办1-2期大课堂,门诊小课堂周一至周五上午开放,目的是使每个孕产妇及家属都能了解相关孕产妇保健知识,让准妈妈,准爸爸能拥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

授课形式主要通过讲课,放录像,个别指导与咨询等方式进行
一、授课内容包括:
孕期保健、孕期营养指导、母乳喂养、胎教、分娩方式的选择、分娩镇痛、新生儿日常护理、分娩镇痛、孕期体重管理、科学坐月子、新生儿沐浴、自然分娩、入出院流程、孕妈妈日常保健、新生儿抚触、剖宫产与顺产的利弊、孕育新生宝宝
二、时间:
(一)小课堂每周一和周五上午09:00—11:00。

(二)大型授课授课的时间以电话通知为准。

三、培训对象:
孕妇及家属
四、培训方法:
(一)集中讲解
(二)座谈形式
(三)播放视频
五、上课地点:
小课堂:县妇幼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大课堂:县妇幼保健院五楼会议室。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孕产妇保健与指导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孕产妇保健与指导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孕产妇保健与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孕产妇保健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社区卫生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保护和关爱孕产妇身心健康的责任。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孕产妇保健与指导方面的重要工作。

一、孕产妇的健康咨询与宣教社区卫生工作者要积极宣传孕产妇保健知识,提高孕产妇的保健意识和能力。

在社区卫生站,我们可以开展健康讲座、健康知识咨询活动,向孕产妇讲解孕期健康、营养、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我们还可以编写并发放孕产妇保健指导手册,让孕产妇学会正确保健的方法和技巧。

二、孕产妇的健康检查与记录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定期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检查,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通过对孕产妇的体重、血压、宫高、胎动等指标进行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身体异常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我们还需对孕产妇的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她们提供个性化的保健建议。

三、孕产妇的产前指导与产后康复社区卫生工作者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孕产妇提供产前指导与产后康复服务。

在孕前,我们要对孕产妇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和检查,了解她们的身体状况和病史,以制定个性化的保健计划。

在产后,我们要及时进行产后随访和恢复评估,帮助产妇恢复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此外,我们还要给予她们产后喂养、婴儿护理、避免产后抑郁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

四、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支持体系社区卫生工作者还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和支持体系,为孕产妇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可以与社区妇幼保健机构、妇女志愿者组织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努力为孕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孕产妇互助小组、举办各类培训班等活动,促进产妇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支持。

结语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孕产妇保健与指导工作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关注和关心,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社区孕产妇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

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让更多的孕产妇享受到健康、幸福的产后生活。

孕产妇保健知识讲座

孕产妇保健知识讲座

孕产妇保健知识讲座孕产妇保健服务内容一、孕满12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册》,并做第一次孕期检查。

在孕产妇户籍地或长期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册。

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测量基础血压、测骨盆、确定妊娠大小、进行血尿常规、血型、血糖、白带常规、肝功能、梅毒筛查、HIV检测等辅助检查。

孕妇高危因素的初筛选、登记及处理、孕期的卫生宣教及指导等。

二、孕期产前检查孕满24周前,在孕产妇户籍地或长期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产前检查。

孕满24周后,孕妇自行转诊,在打算分娩的有产科的医院进行产前检查。

主要内容:1、按孕产妇保健册规定内容进行产前检查,高危因素筛选及评定,处理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

2、复诊内容:测量孕妇体重、血压、尿蛋白;询问孕妇有无特殊情况(孕30周后询问胎动计数);检查胎位、听胎心;胎先露入盆等情况;测宫高及腹围,绘制妊娠图、判断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检查下肢水肿情况等。

孕中期、晚期常规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化验各一次,必要时进行B超、胎儿心电监护等检查。

3、孕15周——19周建议做产前筛查。

对高风险孕妇建议进行产前诊断。

4、健康教育内容有孕期卫生营养指导;家庭自我监护;常规并发症的识别及预防;阴道分娩的好处;临产前的准备与临产症状的识别;母乳喂养知识等。

三、产后保健孕产妇分娩出院时,医院将《孕产妇保健册》交由产妇家属,在出院后三天内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产后访视医生,在接到《孕产妇保健册》或产后访视通知,三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服务。

服务内容:测血压、体温;查乳房、子宫、会阴或腹部伤口等情况;新生儿测体重、查皮肤黄疸及脐部、臀部等情况,并进行异常情况的处理。

开展产后营养、母乳喂养、新生儿沐浴方法及婴儿抚触等指导,进行产妇心理疏导。

四、产后42天——56天检查产妇及婴儿到区妇幼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服务内容:产妇化验血常规、测血压、评价孕妇康复及婴儿生长发育情况,给予避孕知识选择指导。

如何为产妇做健康教育宣传

如何为产妇做健康教育宣传

如何为产妇做健康教育宣传
《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关爱母婴健康》
产妇健康教育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产妇了解产后身体恢复和育婴知识,还有助于提升母婴的整体健康水平。

产妇在孕期和生产后,由于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发生变化,需要及时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保障她们和宝宝的健康。

首先,产妇健康教育宣传需要向母亲们传递正确的孕期保健知识。

孕期是母婴健康的关键时期,产妇需要了解孕期饮食、运动、日常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以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产妇还需要了解孕期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避免不良的影响到宝宝。

其次,产妇健康教育宣传也需要关注产后恢复和母乳喂养知识。

产后恢复是产妇必须面对的问题,她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产后恢复锻炼、养护身体,以及如何进行恰当的母乳喂养,保证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

此外,产妇健康教育宣传还应该传递育婴知识。

尤其是初为人母的产妇,她们需要知道如何正确护理新生儿,掌握正确的抚养技巧,了解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为了开展产妇健康教育宣传,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学校、母婴护理机构等相关部门都可以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制作宣传资料、建设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产妇传递相关知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为产妇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宣传。

产妇健康教育宣传是促进母婴健康的关键环节,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能够为产妇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健康宣传服务,确保母婴的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产妇保健知识讲稿
一、孕产期保健服务
孕产期保健服务是指从怀孕开始至产后42天为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提供的系统检查、监护和保健指导,包括孕产期卫生指导、基本的孕产妇系统保健、胎儿保健、新生儿保健、孕产期卫生咨询和疾病防治。

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应以提高产科质量为中心,筛选高危孕妇为重点。

(一)孕产期卫生指导
孕产期卫生指导是指对准备怀孕的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生殖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应当采用孕妇学校、培训班指导和个别指导等形式为服务对象讲解孕产期保健知识,并应用录像、幻灯、挂图、图片、模型等多种方式辅助讲解,同时还应当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孕期保健宣传资料。

在产褥期随访时,在进行个别指导,进一步强化产褥期保健知识。

孕产期卫生指导内容如下:
1、生育时间的选择(5、6月份怀孕,3、4月份分娩较好)。

2、孕产期合理营养(用药选择、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3、孕产期心理卫生。

4、孕妇自我监护知识(胎动计数、听胎心、称体重、测宫高)。

5、孕妇需及时就诊的危险症状(阴道流血、严重的头痛、严重的呕吐、高烧)。

6、分娩前准备和分娩配合。

7、母乳喂养。

8、新生儿护理及科学育儿知识。

(二)基本孕产期系统保健
1、孕期保健
孕期保健应从孕前三个月开始,并且越早越好。

由于各期都有应做的检查、宣教及处理的特殊内容,因此各期保健均不可忽视。

现将各期保健内容分述于下。

(1)孕早期保健
——指孕13周内
①及时识别早孕症状,及早开始保健,早孕期至少检查一次。

A.早孕症状:已婚生育年龄的妇女,月经规律,突然停经,伴有食欲差、恶心呕吐、尿频、乏力、乳房胀等。

B.妇科检查:生殖道有无畸形,子宫增大与闭经月份是否相符。

C.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血、尿常规,肝功能,血型等,有条件查性病及TORCH等。

②建立和填写孕产妇保健卡、册
A.详细询问病史:一般情况、本次怀孕情况、既往妊娠史、既往病史、月经史、家庭史、遗传病史等。

B.全身检查:测基础血压、体重、身高、心、肺、肝、脾、甲状腺、下肢有无水肿、乳房发育有无异常。

③识别高危,确定能否继续妊娠。

早孕检查应在停经≤12周内进行,高危妊娠的识别、筛查、管理、按照高危管理制度及识别要点、筛查方法及处理原则进行(见附件3、4、5、6)。

④早孕指导: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影响,如病毒、药物、放射线等。

(2)孕中期保健
——指孕14—28周
①在孕16—20和21-24周期间分别至少检查一次,高危妊娠应增加检查的次数。

②检查内容
A.询问饮食情况,有无阴道出血、头痛、水肿等异常,胎动出现时间。

B.测血压、体重,测子宫底高度、腹围、绘制妊娠图(见附件7、8)、听胎心、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做超声波检查,检查下肢有无水肿。

C.复查血红蛋白、尿蛋白。

有合并症者做特殊检查,并及时处理如矫正贫血等,孕20周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补铁补钙。

③填写保健卡册中各项内容。

④指导孕妇数胎动进行自我监护。

⑤识别高危。

(3)孕晚期保健
——指孕28—40周
①孕28周后在28-36和37-40周期间分别检查一次,至少检查2次。

如属高危应当增加检查次数。

②检查内容
A.询问饮食、睡眠、胎动情况,有无头痛、水肿、腿抽筋、腹痛、阴道出血及流水情况。

B.测血压、体重,及早识别妊高征。

测量子宫底高度、腹围,绘制妊娠图,估计子宫大小是否符合妊娠周数,检查胎位(四步触诊法),注意先露是否入盆,听胎心,查下肢有无水肿等。

C.复查血红蛋白、尿蛋白、肝功能、血型,必要时做超声波检查。

D.孕30周左右骨盆外测量。

E.识别高危,重点注意贫血、妊高征、胎位不正、骨盆狭小、头盆不称、早产及过期妊娠等,进行早期诊断及处理,预定分娩地点和分娩方式。

(4)产褥期及产后保健指导:
(1)产后产妇访视内容(由所在乡镇卫生院或村级卫生室医师访视)
①产后常规访视2次,时间分别为出院后3-7天内和产后42天,有异常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

②填写《孕产妇保健手册》及产后访视表,了解产前、产时、产后母婴状况。

③了解一般情况: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心理状态等。

④测体温、脉搏及血压。

⑤检查乳头有无皲裂,乳房有无红肿、硬结、乳汁分泌量,乳腺管是否通畅。

⑥了解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指导与咨询。

⑦指导科学育儿方法及新生儿护理。

⑧指导避孕方法
(2)新生儿访视的内容
①观察新生儿面色、精神、呼吸、睡眠、哭声、吸吮和大小便等。

②称体重,判断喂养及生长发育情况并予以指导(新生儿体重、身高参考附件10)
③测体温,全身检查是否有畸形。

注意皮肤黄染出现时间、程度及消退情况,脐部有无出血、渗出物及渗出物的性状,局部有无红肿及脐带脱落情况。

④发现新生儿异常应指导处理
⑤对新生儿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
⑥督促定时计划免疫
(3)产后母婴健康检查
①一般在产后42天时进行母婴双方检查(由所在乡镇卫生院医师访视检查)。

②产妇检查:血压、浮肿、乳房、乳头,如为高危孕妇还应针对高危因素作相应的检查。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伤口愈合情况,宫颈有无裂伤、糜烂,子宫复旧情况,附件有无异常及子宫脱垂和张力性尿失禁,必要时查尿蛋白、血红蛋白。

③婴儿检查:观察婴儿面色、精神、呼吸、哭声等情况。

了解营养、吃奶、发育及计划免疫情况。

全身体格检查包括测体温、体重、身长,必要时化验并检查有无被漏诊的先天异常,有无合并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