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骨连结总论(一) 《运动解剖学》课件
合集下载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

29
微绒毛
o o
游离面 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助于细胞对物 质的吸收纤毛电镜扫描
31
纤毛
o
o
游离面
比微绒毛长而粗,内部结构较复杂,可定内 摆动。
32
(二)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2.侧面 o紧密连接(闭锁小带)近游离面的部分,为相邻 两细胞的外膜。 o中间连接 相邻细胞膜有间隙 o桥粒 相邻两细胞膜不直接接触,其间隙中有一 条中间线,在细胞膜内有附着板,靠微丝连结。 o缝隙连接(融合膜)两膜靠得很紧,有小孔。
► 核长椭圆形,位于近基底部。
胆囊—— 胃—— 小肠—— 子宫——
21
单层柱状上皮
►胃
►肠 ► 一些粘(nian)膜处
22
单层柱状上皮
小肠绒毛 • 低倍镜 • 高倍镜
23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 由柱状、棱形和锥形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最多,
游离面还有纤毛。 ► 由于细胞高低不一,从侧面观细胞核分布的位置 不在同一水平上,形似复层。 ► 所有细胞的基底面都附于基膜上。
气管——
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内常夹 有一些杯状细胞,细胞形如高脚酒杯,胞质内充满 粘液,HE染色较浅。杯状细胞属腺细胞,其分泌的 粘液具有润滑和保护上皮的作用。
2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气管内表面 • 低倍镜 • 高倍镜
25
复层扁平上皮
► 由多层细胞组成,
► 与基膜相连的一层矮柱状细胞较幼稚,具有分裂
17
单层立方上皮
► 立方细胞, ► 表面观细胞为六角形, ► 侧面观细胞呈立方形, ► 核圆居中。
肾小管—— 甲状腺滤泡——
18
单层立方上皮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

骨骼肌微细结构
骨骼肌组织的收缩肌理
► 1.细肌丝向暗带中移动,相邻的Z线距离缩短,
使明带变短。同时,H带也变短甚至消失。但 暗带不发生 ► 变化,这是收缩的过程。 ► 2.肌纤维舒张时,细肌丝向暗带外移动,结 果明带和H带都变长。但暗带长度始终不变化。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高度分化的组织,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
常用的方位术语
► 近端:指四肢的近躯干端。(四肢靠近与躯干相连
接的部分为近端) ► 远端:指四肢的远躯干端。(四肢远离与躯干相连 接的部分为远端) ► 桡侧:指前臂的内侧。 ► 尺侧:指前臂的外侧。 ► 腓侧:指小腿的外侧。 ► 胫侧:指小腿的内侧 ► (以上术语适用于四肢。)
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
神经元的分类
(1)按胞突的数目分类 ①假单极神经元:发出一个突起后不久,形成“T”形 结构分为两支。 ②双极神经元: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 ③多极神经元: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2)按功能分为 ①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 ②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 ③联合神经元: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复杂通路, 占神经元总数的99%。
►
四、解剖学定位术语:
► (一)人体解剖姿势 ► (二)常用的方位术语 ► (三)人体基本轴与基本面
人体解剖姿势
► 身体直立 ► 双眼平视 ► 手臂下垂,掌心向前
► 两足并立,脚尖向前。
常用的方位术语
► 上:靠近头部称为上。 ► 下:靠近足部称为下。 ► 前:靠近腹面称为前。 ► 后:靠近背面称为后。 ► 浅:靠近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浅。 ► 深: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称为深。 ► 内侧:靠近身体正中面为内侧。 ► 外侧:远离身体正中面为外侧。 ► (以上术语适用于全身各个部位。)
骨连结总论讲义课件

骨连结可以分为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滑膜连结三种类型。
纤维连结是指两个骨之间由纤维组织连接,如颅骨之间的缝 ;软骨连结是指两个骨之间由软骨连接,如肋骨之间的肋软 骨;滑膜连结是指两个骨之间有滑膜关节,如肩关节、膝关 节等。
骨连结的功能
支撑身体
骨连结是构成人体骨骼系统的关键结 构,能够支撑身体,保持人体形态和 姿势。
骨连结的发育
骨连结的发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胚胎期开始,经过新生儿期、儿童期和青春 期,直到成年期。在这个过程中,骨骼、软骨和韧带的结构和功能逐渐成熟,以 适应身体的需求。
骨连结的退行性改变
骨连结退行性改变的原因
骨连结退行性改变的原因包括年龄、遗传、生活习惯、慢性疾病和环境因素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软骨和 韧带的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化,这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过程。
减轻震动
骨连结的存在能够吸收和分散外力冲 击,从而减轻震动对身体的伤害。
01
02
保护内脏器官
骨连结的存在能够保护内脏器官,避 免因外力冲击而受到损伤。
03
运动功能
骨连结中的关节能够使骨骼之间产生 相对运动,从而使人体能够进行各种 复杂的动作和运动。
05
04
传递力量
骨连结能够传递力量,将肌肉产生的 力量传递到骨骼上,从而驱动身体的 运动。
04
骨性结合是指两块骨骼 通过骨化过程完全融合 在一起,如颅骨之间的 骨性结合。
03
骨连结的生物力学
骨连结的应力分布
应力分布特点
骨连结的应力分布呈现不均匀性,主 要集中在关节面和骨骺等区域,这些 区域对骨生长和重塑起到重要调节作 用。
应力对骨生长的影响
适当的应力刺激有助于促进骨生长和 骨密度增加,而异常的应力状态可能 导致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
绪论运动总论躯干骨及连结[可修改版ppt]
![绪论运动总论躯干骨及连结[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9ad9580aa58da0116d1749c2.png)
1、骨的分类:
(1)按部位分
颅骨 中轴骨
躯干骨 上肢骨 附肢骨 下肢骨
1.长骨(一体两端) 尺骨和掌骨等 骨干 髓腔 干骺端 骺软骨 骺线 骺 滋养孔
2.短骨 腕骨 附骨
3.扁骨 颅、胸、盆部
4.不规则骨 椎骨
听小骨
二、骨的表面形态
突棘 窝沟 髁面 头颈
嵴线 腔管 缘 切迹 上髁
三、骨 的 构 造
绪论运动总论躯干 骨及连结
1
什么是解剖学?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1、概念:
生物科学中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发生发展的 科学称为正常人体解剖学。
2、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1)国外的解剖学发展简史: (2)国内的解剖学发展简史:
3、解剖学的分类:
(1) 巨视解剖学:以肉眼观察描述的人体形态结构。
纤维连结 软骨连结 骨性结合 关节
一、直接连接
(一) 纤维连结 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可分为两种。
1.韧带 2.缝
前臂 骨间膜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
(二) 软骨连结 两骨之间籍软骨相连结,软骨连结可分为两种。
1.透明软骨结合 骺软骨
2.纤维软骨联合 椎间盘 耻骨联合
(三)骨性结合 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
三、人体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 1、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 前方;两足并拢、足尖 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 两侧、掌心向前。
2、常用方位术语:
前(腹侧) 后(背侧) 上(头侧) 下(尾侧) 近侧 远侧 内侧(尺侧、胫侧)
外侧(桡侧、腓侧) 内 外 浅 深
3、人体的轴和面
垂直轴 轴 矢状轴
主要功能
支持,保护软组织; 运动,支持; 消化食物 气体交换 废物的排除 产生甚至细胞和激素
(1)按部位分
颅骨 中轴骨
躯干骨 上肢骨 附肢骨 下肢骨
1.长骨(一体两端) 尺骨和掌骨等 骨干 髓腔 干骺端 骺软骨 骺线 骺 滋养孔
2.短骨 腕骨 附骨
3.扁骨 颅、胸、盆部
4.不规则骨 椎骨
听小骨
二、骨的表面形态
突棘 窝沟 髁面 头颈
嵴线 腔管 缘 切迹 上髁
三、骨 的 构 造
绪论运动总论躯干 骨及连结
1
什么是解剖学?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1、概念:
生物科学中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发生发展的 科学称为正常人体解剖学。
2、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1)国外的解剖学发展简史: (2)国内的解剖学发展简史:
3、解剖学的分类:
(1) 巨视解剖学:以肉眼观察描述的人体形态结构。
纤维连结 软骨连结 骨性结合 关节
一、直接连接
(一) 纤维连结 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织相连结,可分为两种。
1.韧带 2.缝
前臂 骨间膜
冠状缝 矢状缝
人字缝
(二) 软骨连结 两骨之间籍软骨相连结,软骨连结可分为两种。
1.透明软骨结合 骺软骨
2.纤维软骨联合 椎间盘 耻骨联合
(三)骨性结合 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
三、人体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 1、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两眼平视 前方;两足并拢、足尖 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 两侧、掌心向前。
2、常用方位术语:
前(腹侧) 后(背侧) 上(头侧) 下(尾侧) 近侧 远侧 内侧(尺侧、胫侧)
外侧(桡侧、腓侧) 内 外 浅 深
3、人体的轴和面
垂直轴 轴 矢状轴
主要功能
支持,保护软组织; 运动,支持; 消化食物 气体交换 废物的排除 产生甚至细胞和激素
运动解剖学-PPT

下肢带关节图
骨盆
组成: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以及连结 它们的关节(即下肢带关节,包括骶髂关节、 耻骨联合。)和韧带构成。
结构特征:形似拱形结构。两侧的髋骨和 中间的骶骨类似拱形建筑结构的穹窿,两侧 的髋臼架在股骨头上,股骨有如穹窿柱。它 具有既坚固又省材和防震的特点。
骨盆
功能:具有支持人体上身的重量、传递和分散人体负 荷的压力、缓冲震荡、保护腹腔和盆腔内脏器官、肌 肉附着等功能;上连脊柱,下接股骨,活动时可增大 躯干和下肢运动的幅度。
肩关节韧带
肘关节
组成:由肱骨远侧端和桡、尺骨近侧端 的关节面组成。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 节和桡尺近侧关节。肱尺关节由肱骨滑 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肱桡关节由肱 骨小头与桡骨头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 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
肘关节
结构特征:肱尺关节为滑车关节;肱桡关节为 球窝关节,但受尺骨限制不能绕矢状轴运动; 桡尺近侧关节为圆柱关节。三个关节包在一共 同关节囊内,彼此又可独立运动,为典型的复 关节。关节囊前、后薄壁而松弛,有利于屈伸 运动,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韧带加强。关节 囊后壁最薄弱,故常见桡、尺骨两骨向后脱位, 移向肱骨的后上方。加固肘关节的韧带有桡侧 副韧带、尺侧副韧带和桡骨环状韧带。所有加 固韧带均不附着于桡骨,从而保证了桡骨能绕 垂直轴做回旋运动。
膝关节的组成
膝关节解剖图
膝关节解剖图
踝关节
踝关节(又名距骨小腿关节或距上关节) 组成: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
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叉状关节窝,以及距骨滑车的关 节头构成。
结构特征:属滑车关节。关节囊前后松驰,利于屈 伸运动。两侧有韧带加固,内侧的是三角韧带,可限 制足过度外翻;外侧的三条韧带(前方的距腓前韧带、 中部的跟腓韧带、后方的距腓后韧带),均较薄弱, 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在踝关节 韧带损伤中,以外侧最为常见,尤以距腓前韧带为多
运动解剖学ppt课件完整版

近代运动解剖学
随着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近代运动 解剖学逐渐形成,对人体运动系统的 研究更加深入和细致。
2023
PART 02
骨骼系统
REPORTING
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骨膜
覆盖在骨表面的薄膜, 富含血管和神经,对骨 的营养和再生有重要作
用。
骨质
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分 为密质和松质,密质坚 硬耐压,松质呈蜂窝状。
生物力学分析法
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人体 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征和规律。
运动解剖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运动解剖学
现代运动解剖学
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对人体 结构进行研究,为运动解剖学的发展 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现代运动解剖学得到了迅速发展,研 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不断更新。
神经系统损伤与运动障碍
脑损伤
如脑卒中、脑外伤等,可能导致运动障碍,表现为肌肉无力、肌 张力异常、运动不协调等。
脊髓损伤
如脊髓炎、脊髓外伤等,可能导致截瘫或四肢瘫,严重影响运动 功能。
周围神经损伤
如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等,可能导致相应部位的肌肉无 力和感觉障碍。
2023
PART 06
运动系统综合应用
跑步、跳跃、投掷等动作需要骨骼、肌肉和关节 的协调配合。
游泳运动
游泳时,上肢划水、下肢打水以及呼吸换气等动 作需要运动系统的协调。
球类运动
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需要灵活多变的 运动系统支持。
运动系统损伤的综合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急性损伤处理 遵循RICE原则(休息、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及 时就医。
运动解剖学骨连结课件

(2)椎弓间的连结
椎弓
棘突
1)黄韧带
作用:协助围成椎管,限制脊柱过度 前屈
黄韧带 棘间韧带
椎间孔
2)棘间韧带 3)棘上韧带
棘上韧带
项韧带
黄韧带 横突 项韧带
在颈部,从颈椎棘突尖向后扩展成三 角形板状的弹性膜层,称为项韧带。
4)横突间韧带 5)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关节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第二节 中轴骨连结
椎弓
一、躯干骨的连结
(一) 脊柱 1.椎骨间的连结
棘突 棘间韧带
椎间孔
(1)椎体间的连结 1)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棘上韧带
2)韧带 前纵韧带
前纵韧带
作用:防止脊柱过度后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
后纵韧带
作用: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10
后纵韧带
纤维环 髓核 前纵韧带 椎间盘 纤维环
髓核
后纵韧带
关节突关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 关节腔:
腕骨间关节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改正。 – 辅助结构
• 关节韧带:比较复 杂,分布在掌侧个 背侧
– 腕横韧带:是筋膜局部 增厚形成的,位于腕骨 沟上,横架在腕尺侧隆 起(钩骨和豌豆骨)和腕 桡侧隆起(大多角骨和 舟骨)之间。
– 腕管:由腕横韧带和骨 面围成的管。在该腕管 中有屈指肌腱、神经和 血管通过,此韧带不但 保护通过结构,而且还 可以把它看作是弓弦, 加强腕部的弹性,取到 缓冲作用。
二、 颅骨的连结
冠状缝
(一)颅骨的纤维连结和软骨连结
骨连结各论(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关节由两个或多个骨端组成,通过关节囊和关节腔相互连接,允许骨之间的相对运动。
关节囊是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膜状结构,包裹在关节周围,起到稳定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关节腔是关节内部的空间,充满润滑液,有助于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和磨损。
01
02
03
04
滑膜关节连结的定义
01
02
04
滑膜关节连结的分类
滑膜关节连结可以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三种类型。
韧带连结能够保护关节免受外力损伤,减少关节面的摩擦和磨损。
韧带连结能够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防止因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的关节错位或畸形。
03
CHAPTER
软骨连结
总结词
软骨连结是指两个骨之间通过透明软骨的连接方式。
详细描述
软骨连结是一种非关节性连结,通常出现在颅骨、胸骨和肋骨之间,是由透明软骨构成的一种连接方式。这种连结方式使得骨与骨之间能够有一定的活动度,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等软骨退行性改变。
MRI检查:可以观察到软骨的厚度、形态以及是否存在损伤。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消炎药、关节软骨保护剂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软骨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自体软骨移植、软骨细胞移植等。
软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骨连结各论(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目录
骨连结概述 韧带连结 软骨连结 滑膜关节连结 骨连结的疾病与治疗
01
CHAPTER
骨连结概述
01
02
骨连结的定义
骨连结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维持身体姿势以及参与运动。
骨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是人体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节囊是由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的膜状结构,包裹在关节周围,起到稳定和保护关节的作用。
关节腔是关节内部的空间,充满润滑液,有助于减少关节运动时的摩擦和磨损。
01
02
03
04
滑膜关节连结的定义
01
02
04
滑膜关节连结的分类
滑膜关节连结可以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三种类型。
韧带连结能够保护关节免受外力损伤,减少关节面的摩擦和磨损。
韧带连结能够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防止因肌肉力量不平衡导致的关节错位或畸形。
03
CHAPTER
软骨连结
总结词
软骨连结是指两个骨之间通过透明软骨的连接方式。
详细描述
软骨连结是一种非关节性连结,通常出现在颅骨、胸骨和肋骨之间,是由透明软骨构成的一种连接方式。这种连结方式使得骨与骨之间能够有一定的活动度,同时又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硬化等软骨退行性改变。
MRI检查:可以观察到软骨的厚度、形态以及是否存在损伤。
治疗方式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消炎药、关节软骨保护剂等,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软骨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自体软骨移植、软骨细胞移植等。
软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骨连结各论(系统解剖学)ppt课件
目录
骨连结概述 韧带连结 软骨连结 滑膜关节连结 骨连结的疾病与治疗
01
CHAPTER
骨连结概述
01
02
骨连结的定义
骨连结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维持身体姿势以及参与运动。
骨连结是指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是人体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 辅助结构
韧 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加固关节 滑膜囊:滑膜层向关节外突出形成的囊状结构,位于肌腱和
骨之间,含滑液,减少肌腱和骨之间的摩擦 滑膜襞:滑膜层向关节腔内突出形成的皱襞,具有充填关节腔
空隙、缓冲震动和减少摩擦 关节唇:由纤维软骨构成,附着在关节窝周缘,具有加大、加
深关节窝的作用,使相邻关节面更加适应 关节内软骨:由纤维软骨构成,位于关节腔内,分为关节盘和
关节运动方式
单动关节 联合关节
32
课后习题
33
1.试述关节的构造。 2.试述关节的分类。
34
谢 谢!
13
(一)主要结构
1. 关节面
❖ 关节面软骨特点:
大都为透明软骨 表面光滑 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受压力较大的部位较厚
❖ 关节面软骨功能: 吸收震荡 减少摩擦
二、关节的构造
14
(一)主要结构
2. 关节囊
附着于关节面周边及附近骨上 的,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状结构。 密闭关节腔。
❖ 外层——纤维层(致密结缔组织)
22
(一) 运动轴数目、关节面形态
1.单轴关节
(1)滑车关节
(屈戍关节)
三、关节的分类
23
(一) 运动轴数目、 关节面形态
1.单轴关节
(2)圆柱关节:
(车轴关节)
三、关节的分类
24
(一) 运动轴数目、关节面形态
2.双轴关节
(1)椭圆关节
三、关节的分类
25
(一) 运动轴数目、 关节面形态
2.双轴关节
二、关节的构造
19
(二) 辅助结构
4. 滑膜囊
位置:肌腱与骨之间。 功能:减少肌腱与骨之间的摩擦。
二、关节的构造
20
(二) 辅助结构
5. 滑膜皱襞
位置:关节腔内。
功能:稳固关节,缓冲
震动减少摩擦。
三、关节的分类
21
(一) 按运动轴的数目和关 节面的形态分类
单轴关节 双轴关节 多轴关节
三、关节的分类
厚而坚韧,保护
❖ 内层——滑膜层 (疏松结缔组织)
薄而柔软,分泌滑液润滑关节,润滑,营养关节面 及内软骨
二、关节的构造
15
(一)主要结构
3. 关节腔
由关节囊和关节面软 骨围成的密闭腔隙。
腔内压力为负压,可 稳固关节。
二、关节的构造
16
(二) 辅助结构 髂股韧带
1.韧带
囊韧带
位置 囊内韧带
囊外韧带
(2)鞍状关节
三、关节的分类
26
(一) 运动轴数目、关节面形态
3.多轴关节
(1)球窝关节
三、关节的分类
27
(一) 运动轴数目、 关节面形态
3.多轴关节
(2)平面关节
(微动关节)
三、关节的分类
28
(三)按运动关节骨的数目
单关节
由两块骨参与构成关节
复关节
由三块或三块以上的骨参与构成 的关节,共同被包在一个关节囊, 各骨有一定的独立性。
股骨头韧带
功能:
连结相邻两骨,
限制关节运动幅度。
二、关节的构造
17
(二) 辅助结构
2. 关节唇
位置:
关节窝周缘的软骨
功能:
加大、加深关节窝
例如:肩关节和髋关节皆有关节唇
二、关节的构造
18
(二) 辅助结构
3. 关节内软骨 位置:关节腔内 功能:使相邻两块骨的关节面
彼此适应,减轻冲撞和震动。
关节盘
半月板
9
(二) 间接连结-关节
骨与骨之间借一定 的结构相连,相对骨面分 离,出现腔隙,并失去 连续性。
❖ 滑膜关节
二、关节的构造
10
(一)主要结构 (三要素)
1. 关节面 2. 关节囊 3. 关节腔
(二)辅助结构
1. 韧带(关节内、关节外) 2. 关节唇 3. 关节内软骨
(半月板、关节盘) 4. 滑膜囊和滑膜皱襞
半月板,具有改变相邻关节面形状和增加关节活 动幅度的作用
过渡型骨连结:是动关节和不动关节之间的过渡连结,即两骨间通过软骨直接
31 相连,但在软骨内又有裂隙状腔隙。如:耻骨联合
运动轴
关
单轴关节
滑车关节 车轴关节
节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分双轴关节椭圆关节 鞍状关节
类
多轴关节
球窝关节 平面关节
构成关节 骨的数目
单关节 复关节
髂骨与坐骨、耻骨之间
骶椎与骶椎之间
一、骨连结的分类
7
(一)直接连结
2.软骨连结
永久性 终生保持软骨状态
一、骨连结的分类
8
(一)直接连结
3.骨性结合
两骨间以骨组织 构 成 -- 这 种 形 式
一般由软骨连结或 韧带连结发生骨化 后形成的。
婴儿颅骨的连接(颅顶)
成人颅骨的连接(颅顶)
一、骨连结的分类
1
运动解剖学
骨连结总论
一、骨连结的概念与分类
2
概念:骨与骨之间籍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 相连,形成骨连结。
一、骨连结的概念与分类
5
(一)直接连结 1.纤维连结
两骨之间以纤维结缔组 织相连结。 韧带连结—条索、膜 缝—少量纤维
婴儿颅骨连结 前臂骨间膜
一、骨连结的分类
6
(一)直接连结 2.软骨连结- 暂时性
骨与骨之间通过结缔组织囊相连,其间有腔隙,活动度大。
二、关节的构造
11
(一)主要结构(三要素)
1. 关节面 2. 关节囊 3. 关节腔
二、关节的构造
12
(一)主要结构 1. 关节面
❖概念
相连结的关节面一般 多为一凸一凹,称为关节 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 关节窝的表面覆盖一层关 节面软骨。
二、关节的构造
三、关节的分类
29
(二)按关节运动方式分类
单动关节:单独进行运动的关节。
如:肩关节。
联合关节: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
构上独立的关节,沿一个运动轴共同 运动完成动作。如;左右颞下颌关节。
30
教学重点和难点
无腔隙 骨连结
概念: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相连,中间没有间断和缝隙 运动范围很小或不能活动
韧带连结:骨与骨之间通过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如前臂骨间膜
分类 软骨连结:骨与骨之间通过软骨组织相连,如椎体间的椎间盘
骨性连结:骨与骨之间通过骨组织相连,如骶椎之间的愈合
骨 关节 连 结 分 类
概念:骨与骨通过复杂的结构相连,出现腔隙并失去连续性
关节面: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软骨
主要结构 关节囊: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有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密闭的腔隙,内含有滑液,且呈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