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概论复习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2 根据目的基因转录产物(mRNA)鉴定重组子
Northern杂交 RT-PCR:
3 根据目的基因翻译产物(蛋白质、酶、多肽)鉴 定重组子Western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目的基因未知)
生物材料
mRN工合成 克隆载体
PPT文档演模板
制作过程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
•1. 动物细胞、组织培养技术
•生长特点:贴壁生长,接触抑制 •细胞株 •细胞系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 2.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动物细胞融合的途径: • 病毒诱导、化学诱导、电激诱导
•淋巴细胞杂交瘤产生单克隆抗体技术: • 单克隆抗体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 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每完成 一个循环需2~4分钟, 2~3小时就能将待扩目的基因扩增放 大几百万倍。
电泳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方法:
•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 DNA进入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染色体组,在受体 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酶的制备技术(破碎细胞、溶剂抽提、离心分离、过滤 、浓缩、 干燥); •纯化与精制的方法(酶分子大小、电荷性质、专一性结合特 性);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酶分子的修饰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第四节 酶的固定化技术
•固定化酶(细胞)的优点(不溶于水,便于分离;能回收、 反复使用;稳定性;生产自动化;但不会持续维持生产能力逐 渐提高) •酶固定化方法(载体结合、共价交联、包埋) •细胞固定化方法(直接法,包埋法,物理吸附法)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代换系:是指受体材料的染色体被外源染色体取代后形成的个体。

2.基因工程:是根据预先设计要求,借助实验室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体中,使后者定向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者生产某种产品。

3.遗传标记:是指可遗传的、特定的、易于识别的生物体特性。

4.细胞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具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离体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5.不对称杂交:在原生质体融合前,利用X 射线等处理其中的一个亲本,使其核基因组失活,然后用这种失活的原生质体与正常或者经过化学处理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

这种原生体融合方式叫不对称杂交。

6.异附加系:是指添加了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7.遗传工程:是根据预先设计要求,借助实验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者基因组转移到另一个体中,使后者定向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或者生产某种产品。

8.细胞学标记:是指某个体或者物种特有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带型特性。

9.外植体:是指从特定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材料。

10.不对称杂种:在不对称杂交交时,供体原生质体只给受体原生质体提供其基因组中的少量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并与受体原生质体的完整基因组染色体共存。

这种不对称杂交所产生的融合细胞,叫不对称杂种。

11.共抑制:当受体被导入一个与受体内某基因同源的基因时,导入的基因及受体中与外源同源的基因的表达都可能减弱的现象。

12.遗传累赘:当一条载有目的基因的外源染色体导入受体后,受体往往表现出供体亲本的某些不良特性的现象。

13. 愈伤组织:是指在培养或自然条件下植物细胞经脱分化不断增值形成的由薄壁细胞组成的不定组织。

14.染色体组:维持某一物种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也是该物种发生数目变异时所所需的最低数的一套染色体。

15.原生质体:是指去掉纤维素外壁的具有生活力的裸露细胞。

二、简答题1. 请你说明互补选择(杂种体细胞选择方法)的原理。

互补选择法是利用天然或者人工诱发的营养缺陷型及抗性突变细胞对异核体进行选择。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总复习
酶的纯化与精制
固定化酶 (细胞)的优点、固定化方法
酶分子的改造技术
酶反应器基本类型、生物传感器
酶工程的概念和基本过程(酶的分类)
*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1
提高酶产量的措施 诱导物 阻遏物 表面活性剂 产酶促进剂
2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4
酶分子的修饰方法
5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1
酶的制备技术(破碎细胞、溶剂抽提、离心分离、过滤 、浓缩、干燥);
杂合体的鉴别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选
完全杂合、核质异源 酶解(纤维素酶)、分离、洗涤、鉴定
*
2.3 人工种子 用人工种皮包被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以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
人工种子
解决有些植物结子困难、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等问题
*
制作过程
胚乳与褐藻酸钠混合后,加入胚状体,滴入到硝酸钙或CaCl2中, 20分钟后,表面聚合,形成人工种子
03
*
重组子的筛选
筛选方法: 根据载体选择标记基因筛选
抗性筛选、蓝白斑筛选 gus 基因、荧光素酶基因lu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 根据报告基因筛选转化子 根据形成噬菌斑筛选转化子
*
重组子的鉴定
根据重组DNA分子特征鉴定重组子 根据重组DNA分子大小鉴定重组子、根据重组DNA分子酶切图谱鉴定、PCR法、DNA杂交、应用DNA芯片鉴定重组子、根据DNA核苷酸序列鉴定重组子
基因进行定点诱变并分离其突变体,引入表达载体生产并纯化大量突变性蛋白质,分析其性质指导进一步分子设计,以最终获得所预期性质的分子
1
2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
“Proteome”最终概念是指: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或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生物技术概论讲解

生物技术概论讲解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也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体或其体系或他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类似于工程学的步骤,在细胞整体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以获得新型生物或一定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

3.载体分子克隆载体是一类可供外源DNA插入并携带重组DNA分子进入适当宿主细胞的DNA分子。

4.培养基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各种代谢产物所需要的、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多种营养物质的混合物。

5.基因文库将大分子量的染色体组DNA分子经酶切形成大小合适的DNA片段群,或是经过反转录合成不同大小适合于基因克隆的cDNA分子群体,连接到载体分子上,转入受体细胞后得到的克隆的集合体,叫基因文库。

6. DNA 变性与复性变性:在高温及强碱条件下,双链DNA分子氢键断裂,两条链完全分离,形成单链DNA分子复性:降低温度、pH及增加盐浓度可使变性的DNA分子重新形成天然的DNA7.重叠基因随着DNA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在一些噬菌体和动物病毒中发现,不同核苷酸序列是彼此重叠的,称这样的两个基因为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s),或嵌套基因(nest gene)8.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从有机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或生长成组织。

9.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10.断裂基因在基因编码序列中有与氨基酸编码无关的DNA间隔序列,使一个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11.多克隆位点DNA载体序列上人工合成的一段序列,含有多个限制内切酶识别位点。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细胞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

P552、干细胞:动物胚胎及某些器官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是重建、修复病损或衰老组织、器官功能的理想种子细胞。

P813、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P604、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

P375、固定化酶技术:将酶素服在特殊的相上,让它既保持酶的特有活性,又能长期稳定反复使用,同时又可以实现生产工艺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载体结合法、共价交联法和包埋法。

P1266、工程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使外源基因得到高效表达的菌类细胞株系一般称为“工程菌”。

P1147、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P438、胚胎分割;借助显微操作技术或徒手操作方法切割早期胚胎成二、四等多等份再移植给受体母畜,从而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生物学新技术。

1739、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脂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酸(-OH)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P2110、SCP :单细胞蛋白,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大都是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个体,而不是多细胞复杂结构的生物。

P18411、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切段。

P5612、生物传感器:用生物活性物质做敏感器件,配以适当的换能器所构成的分析工具。

P13613、基因芯片:利用反相杂交原理,使用固定化的的探针阵列样品杂交,通过荧光扫描和计算机分析,获得样品中大量基因及表达信息的一种高通量生物信息分析技术。

又称为DNA 芯片P49 14、脱毒植物:用脱毒剂除去寄生病毒的植物。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命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基因工程:(DNA体外重组技术)应用人工的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已获得基因产物。

3、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些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包括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技术等)4、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适合的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

5、酶工程:(包括酶的固定化技术、酶反应器的设计及应用、酶制剂的制备)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6、蛋白质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的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和拼接以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7、连接酶:能够催化双链DNA片段3’、5’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

8、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成为目的基因。

9、细菌质粒载体: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类独立位于染色体外的能够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成分。

10、噬菌体载体:把专门感染了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载体,由DNA(头部)和蛋白质(尾部)组成。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是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3、选择标记基因:是指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对选择剂产生抗性,致使转化细胞不受选择剂影响,能正常生长、发育、分化,从而把转化体选择出来的一类基因。

4、基因和基因组 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片段称为基因(gene)。

一个生物体的全部DNA序列称为基因组(genome)5、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6、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7、转化:外源DNA导入宿主细胞的过程称之为转化。

8、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序列中,含有另一基因的部分或全部序列。

9、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0、细胞工程:以生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学原理,按照预定目标,改变生物性状,生产生物产品,为人类生产或生活服务的科学。

11、外植体:指用于离体培养的活的植物组织、器官等材料。

12、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13、体细胞杂交:(原生质体融合)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不经过有性过程,两种体细胞原生质体相互融合产生杂种的方法。

14、悬浮培养:是将植物游离细胞或细小的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15、原生质体: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细胞。

生物技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技术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二章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 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的物种在较短的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符合人们意愿的产品。

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2. 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1)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2)基因是可以切割的。

(3)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4)多肽与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5)遗传密码是通用的。

(6)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3.基因工程基本操作路线p164.DNA变性 当溶解在溶液中的双链DNA处于较高温度时,,氢键断开而解链成单链DNA,此过程称为DNA变性。

5.DNA的复性在高温变性的DNA逐渐冷却时,分开的两条单链DNA有重新组合成双链DNA的过程6.获得目的DNA片段的主要途径(1)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法。

(2)PCR扩增法。

(3)DNA片段的化学合成。

7.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P)和3'-羧基(-OH)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8.识别序列;限制性内切核酸酶早双链DNA上能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一般由4-6个核苷酸对组成9. PCR的基本原理PCR反应是模仿细胞内发生的DNA复制过程进行的 以DNA互补链聚合反应为基础 通过靶DNA变性、引物与模板DNA一侧的互补序列复性杂交、耐热性DNA聚合酶催化引物延伸等过程的多次循环 产生待扩增的特异性DNA 片段。

10.DNA连接酶催化双链DNA 或RNA中并列的5′-磷酸和3′-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的酶。

11. DNA连接酶化学合成(1)合成引物(2)合成DNA寡核苷酸连杆(3)合成基因片段12.基因克隆载体 能够承载外源基因 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区别.基因工程:(DNA体外重组技术)应用人工的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已获得基因产物。

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些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包括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等)。

区别:基因工程是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细胞水平上的表达;而细胞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研究开发,利用各种细胞的工程。

两种工程用到的工具酶不同。

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概念及区别。

酶工程: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蛋白质工程: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的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和拼接以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区别:酶工程的重点在于对已存酶的合理充分利用,而蛋白质工程的重点则在于对已存在的蛋白质分子的改造。

当然,随着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其成果也会应用到酶工程中,使酶工程成为蛋白质工程的一部分。

同裂酶与同尾酶的概念及区别同裂酶,是来源于不同物种但能识别相同DNA序列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同尾酶,即能切割产生相同末端的限制性内切酶,一般是指能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限制酶。

所有钝末端酶产生的末端均是相同的,但一般不把它作为同尾酶来研究。

故名思义,同尾酶是不同的酶,它们只是切割DNA产生的末端相同,同尾酶之间的识别序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基因工程中识别序列不同的同尾酶的应用性最大。

基因组文库与cDNA文库概念及区别: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cDNA文库:即由mRNA经过反转录成cDNA,然后来构建文库,构建的文库不包含内含子。

区别:(1)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任何基因,包括未知功能的DNA序列;cDNA文库克隆的是具有蛋白质产物的结构基因,包括调节基因。

(2)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全部遗传信息,不受时空影响;cDNA文库克隆的是不完全的编码DNA序列,因它受发育和调控因子的影响。

(3)基因组文库中的编码基因是真实基因,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而cDNA文库克隆的是不含内含子的功能基因。

花药培养与花粉培养的概念区别:花粉培养:从花药中取出花粉进行无菌培养,以获得单倍性愈伤组织,进而长出单倍体植株的技术。

花药培养:将成熟或未成熟的花药从母体植株上取下,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使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或植株的技术。

区别:一、从概念来看,花药离体培养是把花粉发育到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来改变花药内花粉粒的发育程序,使其分裂形成细胞团,进而分化成胚状体,形成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花粉离体培养是指把花粉从花药中分离出来,以单个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由于花粉已是单倍体细胞,诱发它经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育而成的植株都是单倍体,且不受花药的药隔、药壁、花丝等体细胞的干扰。

二、从培养层次来看,花药离体培养属器官培养,花粉离体培养属细胞培养,但花药离体培养和花粉离体培养的目的一样,都是要诱导花粉细胞发育成单倍体细胞,最后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三、从培养过程来看,花药离体培养相对较容易,技术比较成熟,但最后需要对培养成的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数检测;花粉离体培养尽管不受花药壁、药隔等二倍体细胞的干扰,但这种特殊单倍体细胞的培养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只在少数植物上获得成功。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的区别原核:重复序列少,只有一个转录起点,基因组数量小.真核:存在大量DNA重复序列,基因差异表达,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基因组大,不连续断裂的外显子少于内含子。

单倍体及单倍体植物特点:A。

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B单倍体生物指细胞中仅含一组染色体的个体。

单倍体植物叶小株矮生活力弱且高度不育,然而种质纯不受显性掩盖和遮蔽效应的影响,人们易于从中挑选出具有可用形状的隐性突变体。

而且有单倍体诱导产生的二倍体所有基因是纯合的即纯系,其后代不会产生分离因而遗传稳定,经济意义显著。

此类植物与正常二倍体植物相比,他们:(1)可以缩短杂交育种时间,克服杂种分离的困难。

(2)显著提高选育效率。

(3)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创造新型品种。

生物技术在种植业方面的应用:A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诱导植物雄性不育,产生新的不育材料为育种服务;B作为培育抗逆性作物品种的手段(抗除草剂,抗病虫,抗病毒作物)C改良转基因作物品质;D应用于植物细胞工程E生产生物农药并进行生物控制。

外显子:真核细胞的基因在表达过程中能编码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内含子:真核生物含有一个或几个长度各异的非编码间隔序列区。

细胞系:经过再培养后而形成的具有增殖能力、特性专一、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

细胞株:将所得到的纯净细胞群,以一定的密度接种在lmm厚的薄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平板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团,尽可能地使每个细胞团均来自一个单细胞,这种细胞团称为“细胞株”。

启动子:在基因编码区上游区段能够启动转录的核苷酸序列。

终止子:在基因编码区下游的一段使转录终止的核苷酸序列断裂基因:仅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编码序列不连续的间断基因假基因:真核生物中核苷酸序列正常但不能合成相应功能的蛋白质复制起始位点:DNA的复制总是从特定的位点起始的。

复制子:从复制其实位点开始复制出一个DNA分子或一个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结构基因:负责编码细胞代谢途径中组成型蛋白质的基因,其所编码的蛋白质一般不作为调节因子。

调节基因:控制多种不同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重复序列:DNA分子中不止一次出现的核苷酸序列.增强子:一段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具有增强的DNA序列.:抑制基因表达的DNA序列。

星号活性:某些酶在非标准反应条件下,可能导致酶的识别序列特异性发生改变,切割与识别位点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序列。

克隆载体: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

多克隆位点:人工构建的紧密排列具有单一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DNA。

穿梭质粒载体:含两种标记基因,两种质粒,两个起始位点,可以在两种细菌中穿梭进行自我复制。

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产生。

胚状体:指植物组织培养中起源于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而形成的胚状结构,具有根芽两节。

外植体:指植物组织培养中用于进行无菌培养的离体材料。

种子扩大培养:是发酵生产的第一道工序。

就是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种到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任务:研究蛋白质分子结构规律与生物学功能的关系,对现有的蛋白质加以定向修饰和改造、设计与剪切,或设计全新的蛋白质,构建生物学功能比天然蛋白质更加优良的新型蛋白质。

反向生物学:蛋白质工程的主要研究手段是按期望的结构寻找最适合的氨基酸序列,通过计算机设计进而模拟特地年的氨基酸序列在细胞内或体内环境中进行多肽折叠而成三维结构的全过程,并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表达出生物学功能的可能及其生物活性的高低。

蛋白质组学:是指一个细胞或组织所包含的所有的蛋白质,现将其定义为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基因组编码的所有蛋白质,是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

生物传感器:一种由生物学、医学、电化学、光学、热学及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相互渗透而成长起来的分析监测装置,具有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而且能进行连续测定和在线分布,甚至可以活体分析.DNA连接酶:能催化双链DNA片段紧靠在一起的3’-OH末端与5’-P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使两端连接的酶。

修饰酶:能催化稀有碱基参入RNA或DNA,或对原有碱基进行修饰的酶。

以防止限制性内切酶的破坏。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和完整植株的技术。

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要进行5个阶段:A预备阶段(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2)除去病原菌及杂菌(3)配置适宜的培养基B诱导去分化阶段,使各细胞处于旺盛有丝分裂的分生状态。

C继代增值阶段D生根发芽阶段E移栽成活阶段。

植物原生质体制备:1取材与除菌,2酶解,3分离,4洗涤,5鉴定融合:(1)自发融合,形成多核体。

(2)化学融合,在无菌条件下按比例混合双亲原生质体——滴加PEG溶液,摇匀,静止——滴加高钙高PH溶液,摇匀,静止——滴加原生质体培养液洗涤数次——离心获得原生质体细胞团——筛选鉴定——再生杂合细胞。

(3)物理融合将亲本原生质体以适当的溶液悬浮混合后,插入微电极,接通一定的交变电场。

原生质体极化后顺着电场排列成紧密的珍珠串装。

此时,瞬间施以适当强度的电脉冲,使原生质体质膜被击穿而发生融合。

过程:首先是膜融合然后是核融合。

可看作两个阶段①异核体阶段(heterokaryon):异核体是指在融合细胞内含有来自两个亲本的细胞核。

异核体中细胞核尚未融合。

②杂种细胞形成:当异核体同步进入有丝分裂后,核膜崩溃,来自两个细胞核的染色体结合在一起。

融合细胞内只含有一个细胞核,是由来自两个亲本细胞的基因组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

此时的细胞就称为杂种细胞。

植物脱病毒技术定义:A有效解决品种退化的问题B减少土地浪费C提高作物品质质量D减少农药应用改善环境途径:A物理学方法-高温热激处理,低温冷疗法B化学方法C生物学方法:茎尖培养+热处理D综合脱毒法。

离体无性繁殖的意义:A.速度快经济效益高B占用空间小,不受季节气候地区影响C繁殖珍稀濒危苗木突变体,为育种服务D便于运输节约土地。

目的基因: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成为目的基因。

来源:主要来源于各种生物,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特别是人和动植物染色体基因组中蕴藏着大量的基因,是获得目的基因的主要来源,虽然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基因组比较简单,也是目的基因来源的候选者,此外,质粒基因组、病毒基因组、线粒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

分发酵类型:1.微生物菌体发酵2.微生物酶发酵3.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4.微生物转化发酵5.生物工程细胞的发酵。

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1.细菌2.放线菌3.酵母菌4.霉菌5其他微生物如担子菌蓝藻等(特点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遗传稳定性好,不易退化变异,炕噬菌体侵染能力强)发酵培养基种类及组成:A.碳源构成菌体和产物的碳架及能量来源B氮源构成本身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C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构成菌体原生质成分,酶的组成成分或维持酶活性调节细胞渗透压影响细胞膜通透性产物合成利用等D生长因子微生物正常生活不可缺少自身不能合成的某些微量有机化合物E水 F 产物形成的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