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环境生物技术考试试题

环境生物技术考试试题

环境生物技术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题)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环境生物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污水处理B. 生物燃料生产C. 土壤修复D. 基因编辑2. 环境生物技术主要通过下列哪个方式减少环境污染?A. 物理方法B. 化学方法C. 生物方法D. 机械方法3. 以下哪个不是环境生物技术中常用的微生物?A. 大肠杆菌B. 枯草杆菌C. 酵母菌D. 油菜素链霉菌4. 通过环境生物技术处理后,下列哪个物质的含量不容易降低?A. 重金属B. 有机物C. 悬浮物D. 细菌5. 以下哪个是环境生物技术中的重点研究方向?A. 动物保护B. 植物繁殖C. 微生物遗传D. 水生生物多样性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0题)1. 环境生物技术是利用 __________ 处理和修复环境问题。

2. 生物污染主要指的是由 __________ 导致的环境问题。

3. 土壤修复是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常用的修复方法包括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4. 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比,环境生物技术具有更 __________ 的特点。

5. 常见的生物燃料包括生物柴油和 __________。

6. 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受到 __________ 因素的影响。

7. 环境生物技术在生态学、 __________ 和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8. DNA重组技术被广泛用于 __________ 的研究和应用。

9. 微生物遗传包括 __________ 、噬菌体和质粒传递等方式。

10. 通过控制 __________ 的活性,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得到有效降解。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题)1. 请简要介绍环境生物技术的定义和主要应用领域。

2. 环境生物技术中常用的微生物有哪些?请分别说明其应用领域。

3. 请简要介绍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处理方法,包括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效果评估方法。

4. DNA重组技术在环境生物技术中的应用有哪些?请分别说明其原理和重要性。

川农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川农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川农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发酵作用—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

2、农药安全系数—3、硝化作用-氨基酸脱下的氨,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硝酸4、转导—通过吻合噬菌体的媒介作用,将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DNA片段)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5、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包括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按一定的比例配置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6、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的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或称绒粒。

7、质粒-原核生物细胞中,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8、P/H指数—P代表光能自养型微生物,H代表异氧性微生物,两者的比值即P/H指数,该指数反映水体污染和自净程度。

9、活性污泥与菌胶团-是一种绒絮状小泥粒,由好氧菌为主体的微型生物群以及胶体、悬浮物等组成的微生物集团。

颗粒大小约为0.02-0.2mm,表面积为20-100cm2/ml,相对密度约为1.002-1.006。

外观呈黄褐色,有时亦呈深灰、灰褐、灰白等色。

静置时,能凝聚成较大的绒粒而沉降。

它具有很强的吸附及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菌胶团—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

10、反硝化作用-兼性厌氧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11、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12、化能自养微生物—生长需要无机物,在氧化无机物的过程中获取能源,同时,无机物有作为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自身有机碳化物。

二、选择题1、根据其在水中的存在及数量情况,B、大肠杆菌可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 绪论
1.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 体、螺旋体。 2.真核微生物:包括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 动物。 3.微生物的特点:1)微生物个体极小 2)种类繁多、分布广 4)繁殖快 5)易变 异。
第一章 病毒 1.病毒定义: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生物。 它们只具有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 2.病毒特点:1)形体极其微小,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2)没有合成蛋 白质的机构——核糖体;3)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必备的酶系统,不具备独 立代谢能力;4)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5)依靠宿主细胞细胞合 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3.病毒的化学组成:有核酸和蛋白质,个体大的病毒除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 类脂质和多糖。 4.病毒的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却有其自身独特的结构。整个病毒分两部分: 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叫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是不具被膜(亦称囊膜)的裸露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 衣壳外面有被膜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5.毒性噬菌体: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6.温和噬菌体:指侵入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细胞 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 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7.溶原细胞:指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 8.原噬菌体:指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又称为前噬菌体。 9.溶原性细菌:指在核染色体上整合有原噬菌体的细菌。可进行正常生长繁殖, 而不被裂解。 10.病毒的测定:1)病毒颗粒计数法;2)间接计数法;3)病毒感染效价测定法。
等电点高,细菌的游离氨基电力受抑制,游离羧基电离,细菌则带负电荷;否则 ,游离氨基电离,游离羧基电离受抑制,细菌则带正电。已知细菌的等电点的pH 为2~~5,pH为6、pH为7和pH为7.5的溶液属于偏碱性、中性和偏酸性,都高于细 菌的等电点。所以细菌表面总是带负电荷。而在pH=1.5的溶液中细菌则带正电。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生物技术概论复题及答案1、生物技术:是利用现代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以生物体、体系或其衍生物为基础,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综合性学科。

2、基因工程:是在基因水平上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

人们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也称为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在细胞为基本单位的情况下,通过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如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13、供体:提供一些手续操作需要的生物体或器官等。

14、受体:接受操作的生物体或器官、组织或细胞。

生物技术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物技术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生物技术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在DNA生物合成中,具有催化RNA指导的DNA聚合反应、RNA水解反应及DNA指导的DNA聚合反应三种功能的酶是A、DNA聚合酶B、RNA聚合酶C、逆转录酶D、DNA水解酶正确答案:C2、有关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B、一种辅酶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C、不参与质子、电子及化学基团转移D、可决定酶的特异性E、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疏松正确答案:E3、用含Oligo-dT配基的纤维素柱层析提纯真核组织mRNA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mRNA含有A、m7Gppp的结构B、CCA-OH的结构C、poly(A)的结构D、poly(T)结构正确答案:C4、反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描述是A、抑制剂既与酶结合又与酶-底物复合物相结合B、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 m值升高,V max降低C、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 m值降低,V max增高D、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相结合正确答案:D5、细菌芽孢释放的时期()A、延滞期B、稳定期C、衰亡期D、指数期正确答案:C6、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合物是A、1-磷酸葡萄糖B、1,6-二磷酸果糖C、6-磷酸果糖D、6-磷酸葡萄糖正确答案:D7、胞质中的NADH可以进行下列哪项A、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B、将H交给FAD,生成FADH 2后进入线粒体氧化C、还原磷酸二羟丙酮后所生成的还原产物可进入线粒体D、由肉碱协助进入线粒体进一步氧化正确答案:C8、采用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物体本身基本无害的措施叫()A、化疗B、消毒C、防腐D、灭菌正确答案:B9、氯仿在植物DNA提取过程中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氯仿使蛋白质变性B、氯仿降低产生气泡C、氯仿除去多糖D、氯仿提取DNA正确答案:A10、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A、接种针、手、高压锅B、高压锅、手、接种针C、接种针、手、培养基D、培养基、手、接种针正确答案:D11、DNA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是A、将DNA双螺旋解链B、使DNA解链旋转时不致打结C、稳定解开的双螺旋D、将复制中不连续的两段链连接起来正确答案:B12、配制1000mL的固体培养基需加琼脂为()A、2~7gB、50gC、10gD、15~20g正确答案:D13、仅适用于澄清液体和气体的灭菌方法是()A、化学药品灭菌法B、湿热灭菌法C、干热灭菌法D、过滤除菌法正确答案:D14、尿素的合成过程称为A、嘌呤核苷酸循环B、柠檬酸循环C、鸟氨酸循环D、核蛋白体循环正确答案:C15、干热法常用于()灭菌。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

2016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原位生物修复指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生物修复。

采用工程措施但不挖掘或抽取地下水等方法。

2、环境生物技术直接或间接利用完整的生物体或生物体的某些组成部分或某些机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产生的生产工艺,或者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以及同时生产有用物质的人工技术系统,称之为环境生物技术。

3、膜污染膜污染是指在膜过滤过程中,水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

4、稳定塘处理技术稳定塘旧称氧化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构筑物的总称。

其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相似。

通常是将土地进行适当的人工修整,建成池塘,并设置围堤和防渗层,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处理污水。

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稳定塘污水处理系统具有基建投资和运转费用低、维护和维修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

5、植物促进也称之为植物提取,植物根系将土壤中重金属或有机污染物从污染的土壤中转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一般指那些能累积超过叶子干重1.0%的Mn,或者0.1%的Co、Cu、Pb、Ni、Zn,或者0.01%的Cd的植物。

目前世界上有500多种这样的植物。

6、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是由人工优化模拟湿地系统而建造的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综合降解净化功能,且可认为监督控制的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一般由人工基制和生长在其上的水生植物组成,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

7、土地处理技术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对被污染的河水进行异位处理的技术。

8、矿化作用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如含氮化合物、含磷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含氯化合物等的过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_分章_有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_分章_有答案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题 _分章_有答案第一章绪论1、解释概念:微生物;微生物学;2、填空:1)微生物分类以其()属性及()属性及()为依据。

2)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

4)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弱小),(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或者(电子显微镜)等特殊设备才干弱小生物的总称。

5)微生物的分类系统采用:(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基本单位。

6)EcherichiacoliK12(λ)中: K12 表示()、λ 表示();7)微生物的命名采用(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前者为(种名),后者为(属名),均用(斜体字)书写,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

8)LouiPateur 的贡献主要在于证明(微生物)活动和否定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并创立了(病原)学说。

9)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10)RobertKoch 的贡献:建立了(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

建立了判断病原物的著名的(柯赫氏)法则。

3、判断() 1)从进化程度看,原核微生物比真核微生物进化程度高。

() 2) 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细胞壁。

() 3)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拉丁学名为 echerichiacoli。

4、选择题1)RobertKoch 的贡献在于:(AD)多选A.建立了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 C.观察发现了微生物的活动 B.发明了显微镜 D.证实病害的病原学说2)下面表述正确的是:大肠埃希氏杆菌 Echerichiacoli。

()多选A.Echerichia 代表属名 C.coli 代表种名 B.coli 代表属名D.Echerichia 代表种名 3)属于LouiPateur 的贡献的有();多选A.证明微生物活动 C.提出了判断病原物的原则 B.否定微生物自然发生学说 D.创立了病原学说4)不属于Leeuwenhock (1632~1723)的贡献的是:()多选 A.观察发现了微生物 C.建立了微生物培养技术 B.创立了病原学说 D.发现了生物固氮 5、问答题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

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1)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1)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1)生物与环境1.【2023年内蒙古通辽】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猎豹追捕羚羊B.蜜蜂在花丛中采蜜C.母鸡找草丛下蛋D.钟乳石慢慢长大2.【2023年湖北十堰】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3.【2023年江西】典籍《齐民要术》中有“种芥子及蜀芥、芸薹收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的记载。

“好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A.适宜的温度B.一定的水分C.充足的空气D.肥沃的土壤4.【2023年山东济南】济南的冬天,垂柳纷纷落叶,而松树依然葱绿。

这种现象体现了( )A.垂柳不适应寒冷的环境B.松树比垂柳更高等C.垂柳和松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D.垂柳和松树存在着竞争关系5.【2023年山东潍坊】在农田休耕时,农民常在田里种植绿肥植物,复耕前将它们翻入土壤内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

若夏季处于休耕期,下列适合北方作为绿肥植物的是( )A. 豆科植物埃及三叶草,不耐霜生长B. 菊科植物波斯菊,耐旱生长C. 菊科植物向日葵,适应温带少雨D. 豆科植物田菁,适应热带多雨6.【2023年北京】“海洋牧场”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它是指在特定海域内,人工投放藻类、贝类和鱼虾等海洋经济生物种苗,利用海洋中的天然饵料等进行集中养殖和科学管理,类似于在陆地上放牧牛羊。

下列关于“海洋牧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属于海洋生态系统 B.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C.其中的藻类可以制造有机物D.有无限的自我(动)调节能力7.【2023年江西】为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

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8.【2023年湖南长沙】在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种子萌发时,根会向含有水的土壤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生物技术复习生物技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及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领域的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基本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环境生物技术三个层次高层次是指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近现代污染防治生物技术;中层次是指传统的废物生物处理技术(如废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低层次是指利用天然处理系统进行废物处理的技术(如氧化塘、人工湿地、土地处理系统、农业生态工程等)。

环境生物技术的技术组成:环境污染治理基因工程技术;环境污染生物治理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环境污染预防生物技术;环境生物监测技术;环境生物资源化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一,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近代防治污染生物技术;二,以废物的生物处理为注意内容;三,主要包括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农药生态工程等。

生物氧化的方式:1.有氧氧化:在有氧条件下,好气生物或兼性生物吸收空气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可将有机物基质完全氧化分解。

2.无氧氧化:在无氧条件下,兼性生物或厌气生物能利用细胞中的氧化型物质作为电子受体,将燃料分子氧化分解。

3.无氧呼吸:以无机物分子作为氢受体。

4.厌氧发酵:以有机物作为最终氢受体。

有机污染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包括:向基质接近、吸附在固体基质上、胞外酶的分泌、基质的跨膜运输、细胞内代谢。

自然界中生物有机物分解的代谢途径1,好氧降解:多糖类-单糖类|脂肪类-甘油+脂肪酸类|--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CoA-三羧酸循环-CO2+H20蛋白质类-氨基酸类|木质素-芳香族单体|2.厌氧降解第一阶段:水解发酵阶段:多糖-(水解)-单糖-(糖酵解)-乙醇和脂肪酸蛋白质-(水解)氨基酸-(脱氨基)-脂肪酸和氨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由产氢产乙酸细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转化为乙酸、H2和CO2。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由产甲烷细菌利用乙酸、H2和CO2,产生甲烷。

共代谢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的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共代谢的原理:一种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转化为另一种有机物,但它们却不能被微生物所利用共代谢应用:在搞清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的能力和途径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扩展微生物酶对基质的专一性和代谢途径,更有效地处理和降解各种污染物,更好地保护环境判断共代谢作用:是否是外生物质或异生物质,是否需要添加其他物质才可被微生物降解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毒与激活作用去毒:是使污染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钝化反应),从而降低或去除其对敏感物种的有害性。

去毒形式:水解作用,羟基化作用,脱卤作用。

甲基化作用,去甲基与去烷基作用,腈转化为酰胺,硝基还原,去氨基,醚键断裂,轭合作用。

激活:是无害的前体物质形成有害产物的过程,也就是,微生物群落可以产生新的环境污染物。

激活作用的类型:典型激活,使毒性、迁移率、持久性增强;缓解:A(无毒)激活为B(有毒)或缓解为C(无毒)。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原则一般来说,具有易失去电子的取代基(如-OH、-COOH、、-NH2)的芳香族化合物要比具有易坏的电子的取代基(如-NO2、-SO3H、卤代烃的芳香)更易氧化代谢。

各种有机化合物的降解性能:脂肪酸>有机磷酸盐>长链苯氧基脂肪酸>短链苯氧基脂肪酸>单基取代苯氧基脂肪酸>三基取代苯氧基脂肪酸>硝基苯>氯代烃类重金属污染危害:1.毒性效应2.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

3.在介质间转移,对其他介质中的生物造成伤害。

4.从不同器官进入生物,发生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积累,造成相应的损害。

5.经过食物链的逐级放大,在较高的生物体内富集。

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处理原理和机制1)转化机制——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转移性和生物利用性2)吸附机制——取决生物吸附剂本身的特性;金属对生物体的亲和性3)絮凝机制——(一)微生物菌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二)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溶解(三)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氧化还原(四)微生物对重金属-有机络合物的生物降解固定化技术包括固定化酶技术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

是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将游离酶或游离微生物定位于限定的空间区域,以提高微生物细胞的浓度,使其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并反复利用的方法。

细胞固定化技术方法: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载体截留法固定化酶的优点:1)易于提纯2)可重复利用3)可以提高产物的产量4)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便与机械化和自动化5)廉价缺点:1)酶的活力难免损失2)底物要求是水溶性3)要有辅助因子固定化细胞的优点:节省了酶的分离成本;可再生;多酶体系可以催化多步反应;稳定性好,耐环境冲击缺点:必须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必须抑制胞内蛋白酶的作用;多酶体系影响产物浓度。

固定化生物技术应用a固定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2,避免生物量流失,延长生物在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3,创造微环境,提高脱氮效果4,减少剩余污泥产量。

b 固定化技术在土壤污染物的去除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克服土壤环境变化及不确定性给处理生物带来的冲击,可延长生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

固定化生物膜法:是指使废水流过生长在固定支承物表面上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氧化作用和各相间的物质交换,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载体选择的基本原则:1)无毒性或抑制性2)足够的机械强度3)优良的稳定性4)良好的表面带电特性5)优越的物理性状固定化生物膜技术方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微孔膜反应器五大类。

生物膜形成的机理:1,废水中有机分子向生物膜附着生长的载体表面输送;2,废水中的浮游微生物细胞在载体表面的不可逆吸附;3,生长在生物膜内部的微生物对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利用与氧化分解。

固定化生物膜技术特点:1微生物多样性高2生物膜各段的微生物类群不同3生物膜中的食物链较长4具有较高的脱氮能力5单位处理能力大6系统维护方便7系统运行稳定活性污泥:是由细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与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一起形成的具有很强吸附分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体颗粒。

好氧活性污泥的生物相:以细菌为主,还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和某些微型后生动物等多种微生物。

运行正常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活性污泥生物相絮粒以菌胶团细菌为骨架,穿插生长一些丝状菌,但丝状菌数量远少于菌胶团细菌,未见游离细菌、微型动物以固着类纤毛虫为主,如钟虫、盖纤虫、累枝虫等;还可见到木盾纤虫在絮粒上爬动,偶尔还可看到少量的游动纤毛虫等,轮虫生长活跃。

活性污泥菌胶团的净化反应原理:有机物在各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反应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细胞质。

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可以定量或半定量地揭示系统内有机物降解、污泥增长、耗氧等作用与各项设计参数、运行参数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①基质降解的动力学,涉及基质降解与基质浓度、生物量等因素的关系;②微生物增长动力学,涉及微生物增长与基质浓度、生物量、增长常数等因素的关系;③还研究底物降解与生物量增长、底物降解与需氧、营养要求等的关系。

活性污泥特点:强的吸附能力;强的降解和氧化有机物能力;食物链长;沉降性能好活性污泥净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微生物的活性程度,废水的性质,特征,反应器的类型。

活性污泥的基本流程污泥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1进水1)原水中营养物质含量不足。

2)原水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物质含量高。

3)硫化物含量高4)进水波动。

2反应器环境(1)温度。

(2)溶解氧。

(3)pH值。

(4)BOD-污泥负荷。

控制方法1投加药剂法1投加氧化剂如Cl2或漂白粉,投加H2O2,O3。

2投加凝聚剂2改善环境法控制污泥膨胀。

如1增设生物选择器。

我们可在曝气池之前设一个小池,局部地提高F/M值,或把曝气池前端设置成高负荷接触区,选择性地培养菌胶团细菌,使其成为优势菌种。

2采用SBR工艺3回流污泥再生法非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原因1进水中含有毒物质。

2营养物质缺乏或不平衡控制方法1投加充足的氮源和磷源,并适当提高污泥负荷。

2投加酶也可以控制污泥膨胀的发生。

厌氧活性污泥法处理优点:1)厌氧废水处理技术成本低、经济性好。

2)厌氧处理耗能少,产能大3)产泥量少,剩余污泥脱水性能好4)厌氧废水处理负荷高、占地少,反应体积小5)可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6)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少7)厌氧方法的菌种沉降性能好,生物活性保存期长8)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影响因素:1)温度:嗜冷微生物(5~20℃);嗜温微生物(20~42℃);嗜热微生物(42~75℃)2)PH:适宜PH范围为6.5~7.83)氧化—还原电位4)营养物质与微量元素(BOD:N:P=100:6:1)5)有毒物质厌氧处理过程的四个阶段:1)水解阶段:复杂的非溶解性聚合物转化为建大的溶解性单体或二聚体的过程。

如淀粉在水体中被水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水解为二肽或氨基酸等。

2)发酵或酸化阶段:水解过程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发酵细菌(即酸化菌)的细胞内转化为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胞外。

以此同时,酸化菌液利用部分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主要产物有挥发性脂肪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

3)产乙酸阶段:酸化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氢气、碳酸及新的细胞物质。

4)产甲烷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等被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

水中氮、磷的危害:水中大量含氮磷会使藻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产生毒素,水质恶化,对生物产生危害。

生物脱氮作用:废水中氨的存在状态4种:有机氮、氨氮、亚硝酸氮盐、硝酸氮盐①氨化作用:作用微生物很多,除细菌外还有各种霉菌,作用包括蛋白质分解、硝酸分解、其他含氮物质分解。

②硝化作用第一步:NH4+转化成NO2-,主要的亚硝化菌有亚硝化单胞菌;第二步:NO2-转化成NO3-,主要有硝化杆菌。

③反硝化作用:将NO2-或NO3-转化为N2或N2O,异养的兼性厌氧细菌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

生物除磷原理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细菌,过量地、超出其生理需要地从外部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储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从废水中除磷的效果。

聚磷菌的作用机理:厌氧放磷,好氧聚磷①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将胞内有机磷转化成无机磷释放,利用产生的能量提取废水中有机质形成PHB颗粒,菌体内ATP水解形成ADP。

②好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

菌从外部摄取有机物,产生能量,与ADP结合形成ATP。

聚磷菌的超量累计,集聚废水中的磷,聚磷菌与剩余污泥一起排除废水体系。

影响生物除磷过程的因素:(1)溶解氧,磷摄取过程要求充足的氧,放磷的过程应保持绝对厌氧的条件。

(2)污泥龄,一般污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量较多,可以取得较高的除磷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