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环境练习题
初中生物会考专题《生物与环境》测试题练习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1、(2020济南莱芜)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3)生长在该草原上的蘑菇,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其体内储存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4)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鹰占第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
2、(2019莱芜)27.(8分)自然界因动物的存在而更加活泼有趣,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统计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动物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用百分比表示),如表所示,请回答:休息进食与其它物种关系其他活动物种甲20%55%吃种子15%追逐物种乙10%10%物种乙20%45%吃种子25%被物种甲追逐物种丙75%15%吃物种甲10%物种丁70%20%吃物种丙10%(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物种甲、乙、丙、丁属于,它们参与构成条食物链,处于食物链最末端的是物种。
(2)在该生态系统中,直接影响物种甲数量的生物因素包括;同时,物种甲也直接影响着这些生物的数量,这表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3)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形式进入该生态系统;能量最初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方式是。
A.通过降水B.通过植物吸收无机盐C.通过植物的生长D.通过死亡的动物腐烂3、(2019•济南)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B代表生态系统的哪种组成成分?。
(2)图一中的箭头表,请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
(3)图二中能量流动的源头Y是;图中的X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4)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方框逐级减小代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
该生态系统中,若第一营养级消耗100千焦能量,则第三营养级最多可获得千焦能量。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选择题1、从2010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区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2、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年贺州市遭受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的多8、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0、西藏野牛休息时,体态与岩石相似,有利于捕食和御敌。
北师大版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课后练习题

一、单选题1.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生态系统,下列被称为“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生物圈D.城市生态系统2.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已经知道的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A.鱼类B.爬行类C.鸟类D.哺乳类3. 某些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一类生物是 ( )A.藻类植物B.真菌C.地衣D.蕨类植物4. 生物圈层海平面以上厚度大约有()A.10千米B.20千米C.15千米D.30千米5. 假如你正乘坐“神舟11号”飞船从太空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绿、白三种色彩编织成的美丽图案,其实上述三种色彩分别代表的是()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D.水圈、岩石圈、大气圈6. 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飞蛾扑火B.金蚕脱壳C.鹦鹉学舌D.火山爆发7. 以下日常食品与绿色植物之间存在间接关系的是A.黄豆B.蔬菜C.水果D.牛奶8. 追蜻蜓、养蚕宝宝、观察蚂蚁搬家……这些经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下列有关生命现象与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A.海豚捕食大马哈鱼——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幼鳄破壳而出——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植物落叶——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9. 鱼儿生活在水中,蛇要冬眠。
这些现象说明()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10.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的是()A.仙人掌的叶呈刺状B.干旱使水稻减产C.蚯蚓能疏松土壤D.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二、填空题11. 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包括__________圈的下层、大部分水圈和_________圈上层。
12. 一定空间范围内的_______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湖泊、池塘、河流都属于_______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1.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活动温度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2.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被称为A.Allen规律B.Bergmam规律C.Gause定律D.阿利氏原则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3.植物在叶细胞中大量储存五碳糖的作用是A.降低冰点B.准备休眠C.适应高温D.后熟作用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4.下列关于我国春季物候期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山上比山下晚B.高纬度比低纬度晚C.沿海比内陆晚D.平原比高原晚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5.林业上常使用“层积法”进行种子处理,其作用是A.筛选种子B.打破休眠C.保存种子D.促进后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6.有些植物叶片垂直排列使叶缘向光或在高温条件下叶片折叠,原因是A.植物向光性B.叶片失水C.减少光的吸收D.植物是阴生植物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7.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较宽,并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其作用是A.吸收更多生理有效辐射B.吸收更多热量C.提高光合作用D.减少紫外线吸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8.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A.0~10 ℃B.10~20℃C.20~30℃D.30~40℃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填空题9.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在()、()和()3个方面。
正确答案: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谱成分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0.光合作用效率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但到达一定强度若继续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效率不再增长,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
正确答案:光饱和点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11.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光合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是()。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生物与环境同步练习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选择题 2. 填空题 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1.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2.在山区出现的、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A.焚风B.山谷风C.季风D.海陆风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3.植物对高原生态环境适应方式是A.气孔导度减小、数目增多B.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C.细胞内叶绿体大、数量少D.形成CO2的储库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4.高原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并有花色素苷形成,其作用是A.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B.提高光合作用量子效率C.降低光合反应适温D.阻止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5.高原植物叶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A.增加抗寒、抗旱能力B.形成CO2的储库C.有利于增加光的吸收量D.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6.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主要是A.直接作用B.能量交换作用C.间接作用D.物质交换作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7.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A.母质不同B.太阳辐射量不同C.气温不同D.土壤不同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8.我国东部山地北坡植被的特点多是A.喜光、耐湿B.喜热、耐旱C.喜湿、耐阴D.喜冷、耐干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9.陡坡地不宜作为农田利用,一般陡坡是指A.坡度小于15°B.坡度15°~200°C.坡度21°~25°D.坡度26°~35°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生物与环境填空题10.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南坡的水分不足以维持森林植物生活的需要时,就为()占据。
七年级生物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题

1.从 2010 年春季以来,云南省连续四年大旱,造成某些地域植物干旱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没关2.近几年,因为我市鼎力推行植树造林,不停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类现象主要表现了()A.环境要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要素对环境的影响C.非生物要素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对非生物要素的影响3.芦山地震致使部分地域山体滑坡,很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案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4.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芬芳,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类菊花移栽到其余地方,就会失掉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2008 年贺州市遭到稀有的冰冻灾祸,造成某些植物死亡,这类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生殖6.生活在北极地域的北极熊拥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这说明()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7.以下不可以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松散、肥饶B.枯叶蝶外形和体色象一片枯叶C.荒漠中神仙掌的叶特化成刺D.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淡色的多8.生物的构造老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以下对不一样动物的构造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生活B.家鸽前肢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生活C.昆虫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有肺适应水陆两栖生活9.雷鸟的羽毛在冬季呈白色,春季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以下现象与此不相近似的是()A.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神仙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饶10.西藏野牛歇息时,体态与岩石相像,有益于捕食和御敌.这类现象表现了()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依靠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改变环境11.生活荒漠中的神仙掌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的消散;变色龙体色跟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有益于防守.以上案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生物与环境没关1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句诗里暗含着生物知识,对此最适合的解说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靠环境13.以下不可以表现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响B.竹节虫形似竹节C.北极狐的体色靠近白色D.草蜥碰到敌害自动断尾第1页共3页14.以下哪一项说了然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纳凉B.神仙掌的叶退化成刺状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旌旗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绽放1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特别亲密,以下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蚯蚓使板结的土壤松散B.秋季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C.鱼儿离不开水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的好多16.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能够从岩石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C.生物不可以适应环境,也不可以影响环境D.生物能影响环境17.以下现象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神仙掌的叶变为刺B.画饼充饥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荒漠植物拥有发达的根系二.解答题(共 4 小题)18.资料①:在水流湍急的河水中生计有一种鱼.它的体形较长而细,浑身鳞片较小,头和尾特别尖细,这样体形在急水中游泳时大大降低水对鱼的阻力,使它运动自如.资料②:生长在山顶的松树在风的作用下,长成了像旌旗的“旗树”.资料③:热带雨林在降雨时,植物的根将大批水分汲取到体内储存.而在日光激烈照耀下,树木经过蒸腾作用蒸发大批的水分,使空气湿度增添.当空气湿度增添到一准时,惹起降雨.从资料①、②、③中,说了然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如何影响?.19.在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停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停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剖析以下现象:(1)大树在秋季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蚯蚓能松散土壤并能给土壤增添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2)沙棘地下根的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环境中生活.(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 米之内的水层中,而 150 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计.请你剖析:没有植物的原由是;没有动物的原由是.(4)长久生活在灰暗环境中的植物,叶片发生的变化是.20.自然界中的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①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变化而变换a.生物适应环境②过分放牧,会使草原渐渐沙化③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松散b.生物影响环境④生活在荒漠中的神仙掌,叶退化成刺⑤走内行道树下比在骄阳下凉爽.21.请将相对应的内容连线热带丛林中的猿类上肢长且粗壮.生物适应环境内行道树下比在骄阳下凉爽.有蚯蚓活动的土壤,土质松散.生物影响环境过分放牧,会使草原渐渐荒漠化.雷鸟的羽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互换.第2页共3页第3页共3页。
(新)人教版七上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
2.非生物因素:光、______、水、______等。
3.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_______。
〔1〕______关系。
举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2〕______关系。
举例:稻田里的杂草与水稻。
〔3〕______关系。
举例:一个窝里的蚂蚁。
二、对照实验在研究________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______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的实验。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________的影响,生物必须________才能生存下去。
同时,生物也__________和______着环境。
2.举例。
〔1〕荒漠中的骆驼,_______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6 ℃时才______。
〔2〕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局部________。
〔3〕对寒冷的适应: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________的厚度可达60毫米。
〔4〕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______。
3.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______,生物也在不断______,适应环境。
答案:一、1.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2.温度空气3.其他生物〔1〕捕食竞争合作二、一种条件不同相同三、1.生态因素适应环境影响改变2.〔1〕尿液出汗〔2〕长很多〔3〕皮下脂肪〔4〕疏松3.改变进化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等。
〔1〕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不能生存下去。
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活,还影响植物的分布。
光能影响动物的体色,还能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2〕温度: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很窄,温度与植物的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对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也有影响。
〔3〕水: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在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大局部是水。
小学六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练习题班级:_________ _姓名:__________一、填空题:1、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2、(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3、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5、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6、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
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7、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8、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9、植物适应环境,一般表现为具有(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2、判断题。
1、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v)2、XXX画了一条食物链:虎→羊→草。
(x)3、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v)4、根总是向下生长,植物的茎、XXX朝着光生长。
(v)5、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v)6、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v)7、不同的植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v)8、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假如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v)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植物终止。
(v)10、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假如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x)11、假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全部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v)12、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它们的生活环境完全相同。
(x)三、单项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上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姓名
一、我的填空(共计10分):
1、植物的一生是从开始的。
2、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
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
二、我的选择(共计45分):
1、下面()动物已经濒临灭绝。
A 、麻雀 B、乌龟C、东北虎
2、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A、食物网B、食物链C、生态群落
3、“把两组相同的种子,放在相同的室内,同时加适量的水,给其中一组种子受光照,给另一组种子用硬纸盒遮住。
”实验设计中改变的条件是()。
A、光B、温度C、水
4、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
A、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B、光照、水分、温度、空气
C、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5、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A、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B、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C、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6、麻雀、鹰、小麦这些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
A、鹰
B、麻雀
C、小麦
7、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的。
A、褐色
B、绿色
C、黄色
8、蚯蚓喜欢生活在()里。
A、干燥的泥土B、草丛、沙地C、阴暗潮湿的泥土
9、使自然界生态系统造成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人为因素
B、自然因素
C、动物过多繁殖
10、在蛇、鼠、水稻、鹰组成的食物链中,正确排列的是()。
A、鹰→田鼠→水稻→蛇
B、田鼠→鹰→水稻→蛇
C、水稻→田鼠→蛇→鹰
11、生态瓶中,()为动物提供了气氧气。
A、微生物B、植物C、土壤
1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A、有相同的需求B、有不同的需求
13、植物的根会朝着()的方向生长。
A、有水B、没有水
14、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15、我们小组的实验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
A、对照组
B、实验组
C、对照组和实验组
(1)生物有:
(2)非生物有:
(3)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4)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5)这以上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有,消费者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