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课题: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持续积累;(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水平是有限的。

2、水平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2)通过引导学生实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水平;(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水平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确立既考虑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难度较大,又考虑到学生升入七年级以来实行的探究活动还不够多,所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持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水平是有限的;(4)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水平;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考虑到学生往往对生产者的社会学概念和生物学概念的不同之处把握不到位,对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食物关系判断不准确,所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1)理解生产者概念的内涵;(2)准确书写并分析食物链。

三、学生分析从知识方面来看,学生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的概念。

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七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和活动感兴趣,乐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学水平。

四、教学内容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新人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和生物圈”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总结本文档为人教版初中生物全知识点总结,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1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2 生物的分类- 植物界- 动物界- 微生物界1.3 生物圈-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植物的生命周期2.1 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的特点- 孢子植物的特点2.2 植物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器官的发育2.3 植物的繁殖- 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2.4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植物的生命周期- 孢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3.1 动物的分类-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3.2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胚胎发育- 成长3.3 动物的繁殖- 哺乳动物的繁殖- 鸟类的繁殖- 昆虫的繁殖第四单元人体生理4.1 细胞和组织- 细胞的概念和功能- 主要组织及其功能4.2 器官和系统- 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人体八大系统4.3 人体生理功能- 运动和骨骼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生殖系统第五单元生态学基础5.1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5.2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的构成- 食物网的概念5.3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概念- 生态平衡的维持5.4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保护的措施第六单元遗传与进化6.1 遗传- 遗传的概念- 遗传物质的传递6.2 进化- 进化的概念- 进化的证据6.3 生物多样性和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以上为初中生物人教版全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七上生物人教)

1.2.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七上生物人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知识点1 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知识点2 生态系统组成
关键提醒: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知识点3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规律技巧:食物链的书写: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其次是植食性动物,然后是肉食性动物,中间用箭头连接起来,箭头指向捕食者。

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知识点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件

进餐 有害物质积累
生物富集: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 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红色的点代表 的是有毒物质
水生植物→剑水蚤→蜻蜓幼虫→小鱼→大鱼(有毒
物质最多)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越积越多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狼

增多
捕杀

狼数量的减少引起的
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拓展延伸:
水污染

进餐的人
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人 (有毒物质最多)
有毒物质在食物链的终端积累最多



草长得繁茂,兔的数量变化: 短期增多,长期稳定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
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


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
食物链: 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非生物部分
消费者 消费者
生产者
植物

分解者 食虫鸟
食物链写法要求:
从生产者(植物)开始。 以消费者(动物)结束。 箭头从被吃指向吃。
请写出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虾米吃泥巴 ”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
藻类
虾米
小鱼 大鱼
食物网
连一连
草原生态系统 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 组成生态系统
图中画出了草原上的部分 生物,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 儿,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 罩了起来。一段时间后发现, 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罩 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 好。有鸟吃草籽儿,草长不好, 为什么把鸟挡在外面,草还是 长不好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4.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
1.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的。
1.如果这些积累了很多有毒物质 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 后果?
这些有毒物质会在人体内积累, 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2. 为什么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 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 得越多?
因为一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 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 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 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 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 物质越多。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4.生态平衡
1 3 5
2
4
练习 题
6
继续
练一练
1.下列生物中,
属于生产者的是( C) A.兔子
C.绿藻
B. 蘑菇
D. 草履虫
返回
2.下列哪种现象能反映出消费 者与生产者间的关系(A ) A.羊吃草 C. 蛇吃鼠 B. 羊饮水 D. 狐吃兔
想一想,议一议
生物与环境是一 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 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资料分析
1. 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 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昆虫的幼虫吃树干中的有机 物,啄木鸟吃昆虫的幼虫。
2. 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word教案 (21)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 第2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word教案 (21)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3)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2能力目标(1) 通过观看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增强爱护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情感和决心。

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材分析及教法设想《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在课程标准中的位置属于一级主题“生物与环境”下的二级主题“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这节课是学生认识了生物圈,学习了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提升与总结,而后面的一节内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本节课的延伸与补充。

另外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自然保护等都是当前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与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本节课是本章乃至本学期的重点。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PPT课件学生方面:自学教材,收集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概括导入确认目标复习生物与环境的知识(二)、梳理知识落实双基1、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图,出示思考题。

(1)图中影响牧草生存的生物因素有哪些?非生物因素有哪些?(2)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牧草生存的?(3)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道理?2、引导学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行“资料分析”,组织讨论。

(1)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复习旧知观察、思考、交流并回答1、(2)阳光、空气、水、土壤提供牧草必需的生存条件;蝗虫吃草、鸟吃蝗虫,兔吃草等,生物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生态系统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生态系统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生物必背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可以包括自然界中的森林、草原、河流和湖泊等各种环境。

2.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主要由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组成。

2.1 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生态链。

2.2 非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是指影响生态系统的非生物要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土壤和气候等。

这些要素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和生态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3.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能量的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指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生物体的过程。

在生态系统中,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在食物链中传递和转化。

3.2 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是指各种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转化和循环利用。

其中,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3.3 生态平衡的维持生态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和自我调节的机制,保持其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这些机制包括环境适应、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间的相互依存。

4. 生态系统的分类根据其生态环境和特征,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4.1 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环境主要为陆地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等。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陆地上的植物和动物是主要的生物组成。

4.2 水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是指生态环境主要为水域的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海洋等。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水中的植物和动物是主要的生物组成。

5. 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人类的活动可以对生态系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环境污染、乱砍滥伐和过度捕捞等活动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给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健康造成威胁。

6.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为了保护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曾用网将草场罩起来,结果草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的草却长势良好。

在草场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吃草籽和昆虫的鸟又往往被狐和鹰等动物捕食。

由此可见,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个湖泊、一块农田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组成成分及各部分的功能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方式的不同,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某种成分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其他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甚至会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图)。

亦可用以下图示表示:食物链和食物网一、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部分是生产者。

2.食物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在某生态系统中,蚱蜢以青草为食,青蛙可以捕食蚱蜢,又可以被蛇捕食。

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草作为生产者,是最基础的环节,蚱蜢为初级消费者,青蛙为次级消费者,蛇则为三级消费者。

图例: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实际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并不像食物链所表达的那么简单,一种肉食性动物可以吃多种植食性动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也可以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食物。

所以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许多条食物链,而且各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状联系。

1.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如图)2.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初一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知
识点人教版
预习导航
生物圈的范围: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的高度,向下可深入的深处。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页~27页《生物圈的范围》,回答以下问题:
你能说出生物圈的范围吗?
你认为生物圈包括哪些圈层?
分组讨论:你们知道在这三个圈层中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呢?
①大气圈的生物有哪些:②水圈的生物有哪些:③岩石圈的生物有哪些:
课本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拓展反思:曾在农田系统中普遍使用的农药DDT,为什么出现在从没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这说明了什么?
中考题练习
下列各项中,能完整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蟑螂捕蝉,黄雀在后
B.兔子吃草,狐吃兔子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D.老鹰吃蛇,蛇吃老鼠
【考察目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B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A选项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c选项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也不能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因为其中缺少生产者。

D选项老鹰捕食蛇,蛇捕食老鼠,其中也缺少生产者。

而B选项狐吃兔子,兔子吃草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草→兔子→狐。

故选B。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能生产产品的工人
B.能制造食物的加工厂
c.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D.能吸收树干营养的真菌
【考察目的】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

据此分析。

A选项工人属于消费者;B选项工厂不是生物,并且也不是其
自身能制造食物,不属于生产者;c选项能制造有机物的植物,除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外,还为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D选项能吸收树干营养的真菌属于分解者。

故选c。

下列各项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树林
B.一块草原
c.生物圈
D.一群牛羊
【考察目的】生态系统的概念。

【答案】D
【解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A选项一片树林,既包括了树林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选项一片草原,既包括了草原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选项生物圈既包括了所有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选项一群牛羊,只有生物部分,缺少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