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生物与环境经典试题汇编

合集下载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试题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七——生物与环境试题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知识提要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阳光:a .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方面:光的决定性作用在于它的有无,目前地球各处根本都能得到光,所以决定植物分布的紧关键因素是水。

另一方面: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要求不同。

如:喜阳植物适于生活在强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高;阴生植物适于生活在弱光下,它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较低。

b.光能影响动物的繁殖及活动时间是。

C.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一方面:水分过多或者过少都会明显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另一方面:一年中降水量和雨季的分布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之种间关系A.互利一共生:生活在一起的两种生物,彼此依赖互相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B.竞争:两种生物互相争夺资源.空间而引起竞争,如水稻和稗草C.寄生:一种生物生存依赖于另一种生物,如蛔虫和人D.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如草食动物吃草,肉食动物捕食草食动物3.作用特点: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利用及关键因素的主导作用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生物对环普遍性外形的适应性特征戒备色生物对环境境的适应拟态的适应与影响适应的相对性现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原因1.普遍性A: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形态.构造与环境相适应;b:生理特征与环境相适应保护色:动物体色−−→−相似背风光彩C:特例 戒备色:动物体色−−−→−鲜明对比背风光彩−−→−模拟背景2.相对性A:含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并非绝对适应,更非永久适应 B:原因:遗传物质稳定性与环境条件变化互相作用的结果生物对环境中其他生物的影响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影响三.生态系统的构造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的成分 消费者生态系统 消费者的构造 食物链和食物网 分解者1.生态系统的成分C :消费者:a.特点:属自养型生物〔包括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细菌〕b.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c.地位: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生物,必备成分D:消费者:a.特点:属异养型生物 b.级别: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E:分解者:a.特点:主要是异养型.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另外还有少量腐生动物〕c.地位:也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形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络食物链根本形式:消费者+不同级别的消费者书写原那么:植物〔起点〕→植食性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三四五环节:一般不超过5个环节形成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食物网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吃多种植物,也可被多种肉食动物所食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以有机物形式沿食物链向下一营养级传递。

初中生物会考专题《生物与环境》测试题练习

初中生物会考专题《生物与环境》测试题练习

专题一:生物与环境1、(2020济南莱芜)如图一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图二表示该食物网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1)草原生态系统中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光、温度、空气、水分、鼠、兔等因素统称为。

(2)图一中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3)生长在该草原上的蘑菇,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其体内储存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4)图一中共有条食物链,鹰占第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

2、(2019莱芜)27.(8分)自然界因动物的存在而更加活泼有趣,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统计了某生态系统中四种动物一生中的平均活动时间(用百分比表示),如表所示,请回答:休息进食与其它物种关系其他活动物种甲20%55%吃种子15%追逐物种乙10%10%物种乙20%45%吃种子25%被物种甲追逐物种丙75%15%吃物种甲10%物种丁70%20%吃物种丙10%(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分析,物种甲、乙、丙、丁属于,它们参与构成条食物链,处于食物链最末端的是物种。

(2)在该生态系统中,直接影响物种甲数量的生物因素包括;同时,物种甲也直接影响着这些生物的数量,这表明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的关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

(3)自然界中的碳主要以形式进入该生态系统;能量最初进入该生态系统的方式是。

A.通过降水B.通过植物吸收无机盐C.通过植物的生长D.通过死亡的动物腐烂3、(2019•济南)如图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能量流动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B代表生态系统的哪种组成成分?。

(2)图一中的箭头表,请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

(3)图二中能量流动的源头Y是;图中的X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4)第一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方框逐级减小代表能量在流动过程中。

该生态系统中,若第一营养级消耗100千焦能量,则第三营养级最多可获得千焦能量。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练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练

中考生物总复习第2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D )A.阳光→草→牛→虎B.鼠→蛇→鹰C.蝉→螳螂→黄雀 D.草→兔→鹰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C )A.蝉→螳螂→黄雀B.阳光→青草→蝉→螳螂→黄雀C.青草→蝉→螳螂→黄雀D.营养物质→青草→蝉→螳螂→黄雀3.(20xx孝感中考)如图,曲线a、b、c与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组成一条食物链的三种生物相对应。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A.若a是生产者,则c是分解者B.这条食物链可以写成a→b→cC.若b灭绝,则c的数量先上升后下降D.该生态系统由a、b、c及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4.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B ),A ,B,C ,D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生态系统一般都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B.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能量的最终来源C.“阳光→草→鼠→狐”可称为一条完整的食物链D.大气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绿色植物体内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7.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该食物网的消费者中,哪种生物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B )A.乙B.丙C.丁D.己8.(株洲中考)在草原中,羊吃草、狼吃羊……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除动、植物外,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必须有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B.狼的数量增减只与羊的多少有关,与草的数量无关C.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写成:阳光→草→兔→狼D.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中,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9.(益阳中考)“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是同学们熟悉的一首儿歌。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二生物与环境试题

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二生物与环境试题

2021生物中考试题汇编二——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2021〕51.以下各项中,属于生物一共同特征的一项是哪一项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射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

生物的生活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答案:C2.〔2021〕54.图1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 B.竞争 C.台作 D。

互不影响答案:A3.〔2021〕17.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一共同的使命。

以下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A.在田间燃烧秸杆 B.绿化美化环境C.开展新型可再生能源 D.淘汰高耗能企业答案:A4.(202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绘的现象表达了生物的根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答案:A5.(2021)2.以下描绘的情境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答案:B6.(2021)21.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C.冰岛火山灰对欧洲航空、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康造成宏大影响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答案:C7.〔2021〕1.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对生物的普遍特征有了深入的理解。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生物都要繁殖后代B。

生物都是由多细胞构成的C.生物都能自由的活动D。

生物都需要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答案:A8.〔2021〕2.据报道.截至2010年4月8日,中国西南旱情:、、广西、、5〔区、〕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农作物受旱死苗达7907万亩。

此报道中导致农作物出现死苗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水分B.阳光C.温度D。

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中考生物总复习专题一生物与环境

生物种类




毒素含量 0.03
0.12
26.7
1.26
A. 甲→乙→丁→丙 C. 丙→甲→乙→丁
12/9/2021
B. 丁→丙→乙→甲 D. 乙→甲→丙→丁
第八页,共十二页。
15. 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 A. 生物部分(bùfen)和非生物部分(bùfen)组成
B.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No B. 排出体内的废物。C. 能生长与发育
D. 能获取食物。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喷发(pēnfā)。C. 钟乳石慢慢长大 D. 小树长大。A. 生长发育
B. 进行呼吸。C. 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D. 繁殖后
代。C. 凭空想象
D. 调查
Image
12/9/2021
第十二页,共十二页。
第九单元 专题 训练 (zhuāntí)
专题 一 (zhuāntí) 生物与环境
12/9/2021
第一页,共十二页。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 树木
)C B. 鲜花
C. 珍珠
D. 蘑菇
2.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
特征?( )
A. 呼吸
D
B. 排出体内废物
C. 钟乳石慢慢长大 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A. 生长发育 C. 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
6. 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 A. 统计我国人口的平均收入 C B. 统计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
C. 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xìbāo)
D. 调查一块农田中的生物种类
B. 火山喷发
D. 小树长大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

新课标中考生物试题汇编(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 (常德)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 影响环境的是A. 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C.鸟类迁徙D.叶退化成刺2. (常德)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火山爆发 C.雨后春笋3. (常德)“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述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 生活的影响?D.空气 4.(莱芜)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 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莱芜)下列叙述与可持续发展观点相悖的一项是A C . A 当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时B T 首先保护当代人的利 益 * B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A.阳光B.江水C.温度B.树林底下好乘凉 沙漠中的仙人掌,B.开水沸腾 D.潮起潮落5.___ 生物体_ 有机汞浓度 (ppmA . D ^S iAA 0. 0570. 51680. 39C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保护环境6. (东营)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确定为“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列做法与上述主题不相符的是A. 某农田开展“养蛙治虫”实验,控制农田害虫B. 外出用餐使用消毒碗筷,而不使用一次性筷子C. 对工业废水废气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D. 我国从今年6月1日起将禁止生产使用超薄塑料袋7. (东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它的范围包括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B.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C. 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上层、岩石圈D.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8. (枣庄)《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带解析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带解析

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一、选择题1.(2022·永州)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B.图中鹰只属于第五营养级C.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D.图中蛇与鹰只存在捕食关系【答案】C【解析】A、图中共有食物链三条: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草→食草昆虫→吃虫鸟→蛇→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鹰。

A不符合题意。

B、食物链中每一级都是一个营养级,食物链草→食草昆虫→吃虫鸟→鹰中,鹰属于第四级营养级。

B不符合题意。

C、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构成的吃和被吃的关系,所以图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

C符合题意。

D、鹰吃蛇,所以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有以吃虫鸟为食,所以是竞争关系。

即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D不符合题意。

2.(2022·烟台)“冰糖心苹果”产自新疆的阿克苏,果核透明,味道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阿克苏地区年日照时数多达2600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

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和光照B.温度和水分C.水分和土壤D.光照和水分【答案】A【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因此,阿克苏地区日照时间长,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通过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有机物,而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较低,呼吸作用会减弱,降低温度,使苹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从而使苹果中贮藏的有机物更多,味道甜美。

影响这种苹果品质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光照。

3.(2022·乐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根系发达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C.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答案】B【解析】A.骆驼刺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

2024中考生物真题分类卷主题03 生物与环境(重要概念)

2024中考生物真题分类卷主题03 生物与环境(重要概念)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大概念3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重要概念3.1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1.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活需要营养。

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2)能进行。

如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如人出汗、植物落叶。

(4)能对作出反应。

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5)能生长和繁殖。

如种子的萌发(生长)、破壳而出的幼鳄(繁殖)。

(6)都有和的特性。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2.生物的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环境中的生态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如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等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构成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关系。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能环境。

如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以适应干旱环境。

(2)生物能环境。

如“大树底下好乘凉”。

(3)环境能影响生物。

如“雨露滋润禾苗壮”。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如沙漠中植物的根扎得很深,同时又能防风固沙。

5.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鼠妇为例)【制订并实施计划】实验设置如图,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全班同学10次数据的平均值。

【得出结论】明亮处鼠妇数量少,阴暗处鼠妇数量多。

说明光照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于生活在的环境中。

【表达与交流】(1)实验中明亮环境和阴暗环境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2)本实验中土壤的温度和湿度等要保持一致,目的是。

(3)鼠妇数量不宜过少、统计10次并求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6.对照实验的三个基本原则(1)单一变量原则:每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实验设计的其他条件是相同且适宜的。

(2)对照原则:实验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即接近自然状态的组为对照组;进行实验变量处理,即人为控制变量的组为实验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中考总复习
生态系统经典试题汇编
1.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

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请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地震后,灾区随时可能爆发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疫情,这些引起传染病的微生物属于_______ (填“病原体”或“传染源”)。

⑵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其目的是控制___ ;此外还应对水源、厕所、帐篷等场所喷洒消毒药物,其目的是切断___ 。

⑶给灾民注射乙脑、麻疹、甲肝等疫苗,这一措施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讲是为了保护__ 。

从免疫角度讲,注射疫苗后体内会产生一种叫(“抗原”或“抗体”)的特殊蛋白质,从而使机体获得性免疫。

三.生态系统
1.右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湖泊中的剑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小虾以剑水蚤为食,小鱼能吃小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该生态系统中能制造有机物的是,属于生产
者。

剑水蚤、小鱼则属于者。

⑵在湖泊中还存在着许多腐生和真菌,属于
者。

它们能将动物粪便、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
对生态系统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⑶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能量在沿食
物链传递过程中。

⑷如向湖泊中投放一些肉食性大鱼,大鱼以小鱼为食。

则小虾在数量(纵坐标)上的变化与时间(横坐标)的关系是下图的[ ]。

⑸一段时间后,湖泊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恢复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2某兴趣小组调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时,发现有三种生物(以甲、乙、丙表示)构成一条
食物链。

在同一时间内分别测定甲、乙、丙所含有机物总量,结果如
图。

请据图回答:(9分)
(1)甲、乙、丙之间通过的关系形成食物链,据能量流动
逐级的特点分析,生产者为生物,这条食物链
为。

(2)使用农家肥可提高农田生态效益,因农田中的者可将农
家肥所含有机物转化为,供生产者再利用。

(3)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的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如果人们的活动使丙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导致乙的数量,从而破坏这种稳定状态,这表明生态系统的是有限的。

3.右图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请分析回答:(8分)
⑴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
统称为。

⑵图中A是者,B是者,它们之间通过
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和。

⑶C是者,主要包括营腐生生活的
和。

从图中分析可知,C对生态系统的物
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4.下图示我国南方一种新型的“桑-蚕-气-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

请分析回答:(8分)
(1)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者之间通过
的关系形成的。

“桑-蚕-气-鱼”是不是一
条食物链?。

(2)右图中的生产者是,它通过作用固
定光能,合成有机物;而分解者是腐生的,它对生态系统的起着重要作用。

(3)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

5.下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3种),消费者是(2 种)。

在该生态系统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2)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能量沿食物链和传递。

(3)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

如果
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状态,这说明生态
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5)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作用。

6.我国戈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7.下列四组生物中,能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的是( )
A.高粱和大豆
B.猎豹和猕猴
C.莲花和紫菜
D.丹顶鹤和仙人掌
8.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句话体现了( )
A.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9.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10.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 青蛙→螟虫→水稻
B. 水稻→螟虫→青蛙
C. 大鱼→小鱼→虾米
D. 虾米→小鱼→大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