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标准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合集下载

2021年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文本)

2021年威海市城市公共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欧阳光明(2021.03.07)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原则第三章行政办公设施布局规划第四章商业设施布局规划第五章文化设施布局规划第六章体育运动设施布局规划第七章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第八章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第九章社会福利设施布局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使公共服务设施的各项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一致,对威海城市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为未来公共设施谋划、预留足够的承载空间,控制和引导区域内的各项建设,特制定本专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6、《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7、《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8、《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9、《山东省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0、《威海市残疾人发展“十一五”规划》;11、《威海市“十一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12、《威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4、《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15、《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16、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卫医发[1994]第25号);17、《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建标[1996]547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82号);19、十一部委转发关于加快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决议;20、《威海市“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计划》;21、《威海市规划管理单元规划方案》(讨论稿);22、《威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资料》(2003年12月);23、《威海市体育事业战略发展规划》;24、《威海市群众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25、《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26、《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27、国家、省、市有关公共体育设施法规、文件、规范;2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2号,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29、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30、《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31、《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试行)》;32、《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33、《威海市“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34、《省、地、县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5、《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36、《省、市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37、《青少年宫管理工作条例》;38、《城镇老龄设施规划设计规范》(送审稿);39、《档案馆建设标准》;40、《公共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讨论稿);4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以江苏为例

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以江苏为例

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以江苏为例发表时间:2018-05-02T15:42:27.4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3期作者:陈军[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现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10036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现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存在便民设施覆盖度不足、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等问题,现行规划建设体系中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配置标准。

本文将研究国家现行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及其不足,并以江苏省为例,分析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江苏省现阶段发展实际、且在全国层面具有示范意义的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

关键词:公共体育设施;公共体育设施配置标准;全民健身1.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公共体育设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供需不平衡,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相比城市明显滞后,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体育设施建设也明显不足。

除了地域范围覆盖度不够,公共体育设施在人群覆盖度方面也存在不足,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

因此,在2016年5月5日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不仅强调全民健身,同时也特别提出“保障特殊群体基本体育权利”,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及“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

国家建委关于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建委关于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建委关于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通知正文:---------------------------------------------------------------------------------------------------------------------------------------------------- 国家建委关于颁发《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的通知(1980年12月16日)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和许多城镇正在积极开展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为了使这一工作有秩序地进行,保证城市规划的质量,以指导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现将国家城市建设总局拟订,并经1980年10月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讨论修改的《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发给你们,请结合你们的实际情况试行。

在试行中有什么意见,望随时告诉国家城市建设总局。

附:《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略)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规划由所在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制定。

规划文件的具体编制,由各城市城市规划部门所属规划设计机构负责;没有城市规划设计力量的中、小城市和镇、县城、由省、市、自治区所属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协助编制,也可委托有关设计机构协助编制。

工矿区规划,由工业主管部门规定,具体编制工作可委托有关设计机构完成。

第三条为了使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有所依据,城市人民政府应先提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情况、资源条件、现状特点、结合国民经济长远规划和区域规划,原则规定城市的性质、发展方向和规模、城市总体布局和各项建设发展的原则要求,并附城市总体布局示意图。

第四条城市规划按其内容和深度的不同,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设计阶段。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城市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城市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城市
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4.07.18
•【文号】建标〔2024〕50号
•【施行日期】2024.12.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尚未生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体育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发布城市公共体育
场建设标准的通知
建标〔2024〕50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有关行业协会:
根据《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投资估算指标、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172号),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编制的《城市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发布,编号为建标201-2024,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在城市公共体育场工程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认真执行本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本建设标准的管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具体解释工作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4年7月18日附件:《城市公共体育场建设标准》。

_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_标准介绍

_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_标准介绍

有关各方的问题。
坡体育理事会与社区发展共同实施的。该计划一个重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外和我国在城市社区体育设 要的实施目标就是使更多的新加坡人,特别是家庭妇
施建设方面的有关要求,以及在建设这些体育设施过 女、老年人以及从业人员,能够就地就近参加体育活
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动,尽情享受体育活动带给人们的乐趣。
一、国外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
解读新标准
中国标准化 2007. 4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 标准介绍
褚 波 李 刚 刘海鹏
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华 附属设施等。
体集团组织起草的行业标准 JG/T 191 《城市社区体
2.英国
育设施技术要求》已经发布,并于 2006 年 12 月 1 日
社区体育厅是专门为开展社区体育活动而新建
项,对社区体育设施的全面展开,具有极大的
推进作用。同时配合《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用地指标》的实施,形成配套的体系,对未来
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具有标准设计研究院; 李刚, 廊坊市体育运动学校; 刘海鹏, 国家体 育总局体育设施建设和标准办公室)
57
区域的儿童使用。体育设施中的运动场地通常设置在 的正式试行,对城市社区体育用地的要求进行了明确
每一个社区单元约 400 米至 800 米距离的范围内。 的规定,并作为规划审批的依据。在社区建设中,要求
2.体育设施的规划
体育配套设施的建设同其他设施应同时设计,同时施
体育设施的规划应根据社区面积和居住人数以 工,同时使用。因此社区配套体育设施的技术要求就
以 2003 年底全国总人口 129 227 万人 (不含港澳台 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规范了社区体育的建设,目

城镇化概念

城镇化概念

建成区指中国的市中的城市化区域。

中国的市并不是地理学上的城市化区域,而是一个行政区划单位,管辖以一个集中连片或者若干个分散的城市化区域为中心,大量非城市化区域围绕的大区域。

所以市的面积并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区域即地理学意义上城市的面积。

中国统计部门用建成区来反映一个市的城市化区域的大小。

具体指一个市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的地段,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域城市有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

从广义上讲,建成区是指城市行政范围内,实际建成或正在建成的、相对集中分布的地区。

是城市建设发展在地域分布上的客观反映。

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到近郊区内、但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

建成区标志着城市不同发展时期建设用地状况的规模和大小。

中国的城市建成区一般不包括市区内面积较大的农田和不适宜建设的地段。

中国的城市建成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排名前十1 北京 1314平方公里(含近郊城市化面积,不含卫星城)2 上海 1066平方公里(含近郊城市化面积、被建成区包围的水体面积,不含卫星城)3 广州 956平方公里(含近郊城市化面积、被建成区包围的水体面积、与其它城市连接部分面积)4 成都 843平方公里(含近郊城市化面积,不含卫星城,详情请见百度百科,市辖区面积1418)5 哈尔滨 813平方公里(含近郊城市化面积,不含卫星城)6 深圳 761平方公里(含近郊城市化面积)7 武汉 660平方公里(含被建成区包围的水体面积、近郊城市化面积,不含市区非城市化面积)8 重庆 640平方公里(含近郊城市化面积,详情请见百度百科)9 天津 616平方公里(含近郊城市化面积、被建成区包围的水体面积)10 沈阳 601平方公里(含近郊城市化面积,不含卫星区)建成区面积建成区面积指市行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它包括市区集中连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区与城市有着密切联系,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关于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关于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关于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12.31•【字号】•【施行日期】2020.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关于北京市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18年—2035年)第一章总则1.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战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严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要求,对接分区规划,落实总体规划指标。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七有”“五性”,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均衡发展。

着力解决公共体育设施供给不足问题,着力构建公共体育设施功能体系,着力健全公共体育设施良性运行机制。

全力推进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各类公共设施与体育设施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体育活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1.2 政府相关要求1.2.1 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1.全民健身是新时代发展的国家战略2016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三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表示,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强调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将体育事业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

体育公园相关建设标准与规范速览

体育公园相关建设标准与规范速览

体育公园相关建设标准与规范速览————————————————————————————————作者: ————————————————————————————————日期:体育公园相关建设标准与规范速览公园是将绿地与运动场所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创造出优美而内涵充实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建成了体育健身场地。

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应向融合多种活动的生态绿地的方向发展,强调活动多样、内容丰富,以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和再生自然的高度发展,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趋和谐。

有关体育相关建设类标准和规范——是《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划拨用地目录》、《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技术要求》、《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1192-2016《公园设计规范》。

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各地要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场地建设的要求和城市规划关于运动场地面积的定额指标”的指示精神,经与有关单位作调查研究,拟定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用以指导不同人口规模城市的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规划暂行导则。

是《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国家标准发布之前,重要的公共体育设施规划依据。

其中,明确指出,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项目,可以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对以营利为目的,非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项目,应当以有偿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包括绿地:公共绿地(住宅小区、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地除外)、防护绿地以及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专业比赛和专业训练场(馆)、配套设施(高尔夫球场除外);体育信息、科研、兴奋剂检测设施;全民健身运动设施(住宅小区、企业单位内配套的除外)等设施用地归属于划拨用地目录。

其对于本研究最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明确的将体育公园定位为主题公园,定位在绿地分类中的G137其他专类公园这一类目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的位置:政策法规 - 政策导向
《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标准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2003年6月20日
1.本用地定额指标人口的计算口径,包括市(镇)的城区和郊区的人口(关于郊区的具体范围,按照有关规定确定);
本用地定额指标中关于城市按人口分级的划分,均不包含其上限,如五至十万人口的城市,是指城市人口五万以上(含5万不足十万)。

如此类推。

2.本用地定额指标中所指体育设施用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供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业余运动员训练的体育设施及其用地。

不包括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内部的,以及优秀运动员训练基地的体育运动设施的用地。

本用地定额指标所列体育设施项目,只是要求设置的、最基本的项目,对于需要开展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和有条件开展其它项目体育运动的城市,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体育设施,用地可不受本定额指标的限制。

3.本用地定额指标的制订是以各体育设施独立设置为前提考虑的。

对大城市区一级体育设施,特别是小城市的体育设施应尽量创造条件集中布置,以便集中管理和经济地利用它们的附属设施。

4.本用地定额指标中没有包含体育设施的停车场有地。

在建设体育设施时,必须另外安排相应的停车场用地,其用地,应根据需要或根据关于停车场用地的规定确定。

5.本用地定额指标中,对五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关于体育设施用地的分级除居住区级、小区级外,还区分了市级和区级。

市级体育设施是指为全市范围服务的,其规模、等级、设施设置标准都要大于或高于区级体育设施;对于区级体育设施的设置,要根据本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尽量结合城市的行政区级的考虑。

本用地定额指标中所指的居住区,其规模为5万人左右;所指小区,其规划为1万人左右;所指住宅街坊,其规模为1万人以睛,1千人以上。

本用地定额指标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灯光球场的用地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体育设施的基本用地,即比赛场地的用地、观众看台的用地及体育场、游泳馆的训练场、体育馆、游泳馆的训练房的用地。

其中,体育场的比赛场地的设置标准根据城市规模和市、区的划分而有怕不同,反
映在用地上也有所不同。

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市一级体育场的比赛场地按适用于大型运动会的标准设置;对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市(镇)级体育场及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区级体育场比赛级按适用于一般性比赛的标准设置。

体育馆的比赛场地均按手球比赛的标准设置。

第二部分是其它用地,包括:观众集、散用地,联系道路用地,绿化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一般占总用地的45—50%。

其中:观众集、散用地必须满足0.25-0.30平方米/每观众的要求;绿化用地,如体育设施在新建区建设,不得少于总用地面积的30%,如体育设施有旧城改区建设,绿化用地不得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本用地定额指标中,5万人口以下城市所设运动场的用地除比赛场地外,还包括绿化用地,联系道路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这一部分发用地应占总用地面积的35-40%,其中绿化用地不得少于总用地的30%。

本用地定额指标中,游泳池的用地,在5万人口以上城市,按标准池(50×25米)水面面积的5倍计算;5万人口以下城市游泳池的用地按其水面面积的4倍计算。

本用地定额指标中,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用地面积是与观众规模对应的,如100万人以上城市的市一级体育场的用地面积为 86,000-123,000平方米,其中86,000平方米是指观众规模在30,000座时的最小用地面积,123,000平方米是指观众规模在 50,000座时的最大用地面积。

在观众规模一定时,其用地面积只能在本条第一款中所提及的第二部分用地占总用地的
比例(即:45-50%)范围内允许有一定的幅度。

(具体计算方法请见“计算举例”)。

7.本用地定额指标中所指体育设施项目的含义如下:
(1)体育场:指有400米跑道(中心含足球场)和固定道牙,跑道6条以上,并有固定看台的室外田径场地。

(2)田径场:指有400米跑道(中心含足球场)和固定道牙,跑道6条以上,没有固定看台的室外田径场地和200米以上、不足400米环形跑道的室外田径场地。

(3)体育馆:指有固定看台可供手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体操等项目训练比赛活动用地的室内场地;
(4)游泳馆:指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石建造池身,使用人工引水有固定看台的室内游泳池。

(5)游泳馆:指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石建造池身,使用人工引水砖的室内外游泳。

包括设有固定看台的室内游泳池和不设固定看台的室内游泳池。

(6)灯光球场:指有固定灯光设备和固定看台,专供篮球、排球、手球等
训练比赛的室外场地。

(7)射击场:指专供射击训练比赛建有靶沟、靶档和靶篷设施的室外场地。

计算举例:
1.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市级体育场地用地面积的计算。

总用地(S)=〈比赛场地面积+观众看台用地面积+训练场地用地面积〉+(观众集、散用地面积+绿化用地+附属设施用地面积)观众规模为30,000-50,000人;
(1)比赛场地面积:23230M2;(按适用于大型运动会标准设置)观众看台用地面积:15,3000-25,500M2;(每观众度位按0.5M2计,另占1%的贵宾按每座1M2计);
训练场地面积:按总用地的10%计;
(2)第二部分用地:即观众集、散用地,联系道路用地,绿化用地,附属设施用地,按总用地的45-50%计。

故:当观众规模为30000时,体育场的最小用地面积为S=(23,320+15,
300)÷45%=86,000M2
当观众规模为50,000时体育场的最大用地面积为:
S=(23,320+25,500)÷40%=122000
2.区级体育场,20万人口以下城市市级体育场用地的计算除比赛场地面积按17440M2计(按适用于一般性比赛的标准设置)和观众规模不同以外,其计算方法与前例相同。

3.体育馆、灯光球场用地的计算方法也与例1相同。

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表一
100万人口以上城市
规划标准观众规模
(千座)
用地面积
(千平方米)
千人指标(平方米/千人)
1.市级
体育场1个/100-200
万人
30-50 86-122 40-122
体育馆1个/100-300
万人
4-10 11-20 5.5-20
游泳馆1个/100-300
万人
2-4 13-17 4.3-17
游泳池
射击场1个/100-200
万人
10 5-10
合计54.8-169
座)
(千平方
米)
千人)
1.市(镇)

体育场
田径场1个/2-5
万人
26-28
520-1400
400米跑道,设于县城
和一般建制镇
灯光球场(带看台)1个/2-5
万人
2-3 3.3-4.6 66-230 只设于县城
游泳池1个/2-5
万人
5 100-250
一个比赛池,只设于县

训练房1个/2-5
万人
1-1.5 20-75
用于篮球等训练,一般
建制镇用于棋类等活

合计706-1955 县城
540-1475
一般制镇
2.住宅街
坊(规模1
千人以上)
300
总计1006-2255 县城
840-1775 一般建制镇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表七
2-5万人口城市
规划标准观众
规模
(千
座)
用地面积
(千平方
米)
1.市(镇)

体育场
田径场1个8-26 200-400米跑道
灯光球场
(带看
台)
1个2-3 3.3-3.6 只设于县城,观众规模2千人左右游泳池1个 5 一个比赛池,只设于县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