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穿刺
浅谈静脉穿刺体会

浅谈静脉穿刺体会静脉穿刺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常见于献血、输液、化验等情况。
虽然在医院里属于一项日常操作,但对于一些病人来说,静脉穿刺却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
在我这一年的实习经验中,我有幸参与了很多次的静脉穿刺,感觉自己在这方面也有了一些经验,现在我想分享一些自己的体会。
前期准备静脉穿刺前,需要明确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情况。
在操作前,需要对手术场所进行消毒,并为病人打上局部麻醉。
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些简单的步骤,但这些步骤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为接下来的手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何找到合适的静脉在静脉穿刺的整个过程中,找到合适的静脉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首先,需要观察病人的手臂,看看哪一侧的血管较为明显,以及血管的粗细程度。
通常情况下,对于成年人来说,靠近手肘的前臂内侧的血管比较粗,较为适合静脉穿刺。
当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静脉后,可以把病人的手臂用绷带缠绕起来,这样可以帮助血管鼓起来,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针头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针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静脉穿刺中,常用的针头有两种:直接穿刺式采血针和带引导线的穿刺针。
在选择针头时,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筛选。
对于比较年轻的病人来说,直接穿刺式采血针比较适合,操作简单,可以快速完成采血过程;而对于较老年的病人和静脉较难穿刺的病人,带引导线的穿刺针则比较适合,可以帮助医生更精准地操作,减少病人疼痛和出血的风险。
如何操作静脉穿刺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描述采血过程和时间,以免过程中遗忘重要细节。
2.严格遵守手消减,避免交叉感染。
3.不要轻易停留在静脉上,可以适当拨动病人手臂,帮助血液流动,并加速血液采集。
4.完成静脉穿刺后,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情况,包括是否出现疼痛、出血等不良反应。
同时,也需要确认血样的质量是否合格,并注明病人采血的部位和时间。
5.完成操作后注意清理、消毒,以免遗留医疗废弃物。
结束语总之,静脉穿刺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一项非常基础的操作,但对于患者来说,这项操作还是有一定的痛苦的。
浅谈各种静脉穿刺技术方法和技巧PPT课件

局部血肿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
穿刺过程中损伤血管壁或拔针后压迫 不当导致局部血肿形成。
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穿刺并压迫止血;对于较小的血 肿,可以不予特殊处理,让其自行吸收; 对于较大的血肿,可以在24小时后进行热 敷或外用活血化瘀药物促进吸收。
其他可能遇到挑战
01
患者不配合或恐惧心理
穿刺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穿刺目的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解决方法
使用局部热敷、拍打等方法促进血管扩张;选择较明显的血管进行穿刺;对于 实在难以找到合适进针点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
误伤神经或血管问题
原因
穿刺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解剖结构异常,导致误伤神经或血管。
解决方法
熟悉并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和技巧;了解患者自身解剖结构特点,避免在危险区 域进行穿刺;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以避免误伤。
03 静脉穿刺操作流程与规范
操作前准备工作要求
01
02
仔细核对医嘱和患者信 息,确保操作正确无误。
评估患者静脉条件,选 择合适穿刺部位。
03
准备好所需穿刺器械、 消毒用品和敷料等。
04
向患者解释穿刺目的、 方法和注意事项,取得 患者配合。
消毒铺巾及局部麻醉处理
01
02
03
04
穿刺部位常规消毒,消毒范围 应足够大。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 高专业水平
倡导持续学习和交流氛围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 习活动
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 发展和应用
01
02
03
与同行交流经验和心得 ,共同进步
04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 围,促进个人和团队成 长
静脉穿刺技巧

浅谈静脉穿刺的技巧静脉穿刺是治疗和抢救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之一,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
临床上,对于普通的静脉,做到一针见血并不难,而对于特殊的静脉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穿刺技巧。
由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营养状况不同,静脉的粗细、暴露程度也有所不同,给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因穿刺失败而耽误治疗和抢救。
经过近几年来引用他人一些新的穿刺技术,并结合自己在工作的经验,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一些技巧总结如下。
1 穿刺部位的选择对狂燥不安不听劝阻的,如酒清中毒、阿托品化、颅脑损伤等,此类患者病情往往比较重,又不听护士的劝阻,为了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增加不必要的护患矛盾,穿刺部位的选择与固定至关重要,一般应选择腕关节3 cm以上处,肘窝2 cm以下处的静脉。
一般情况下不选择下肢静脉,迫不得已时,可以选择足背静脉及小腿静脉(因为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导致血栓,且患者活动时不方便)。
这些地方远离关节对患者活动影响不大,可按常规穿刺,针头部位固定好后,距离穿刺点5 cm~10 cm左右再用一条胶布固定皮管,以防患者突然活动时针头被牵拉出来。
另外输液皮管不要牵拉太紧,要给患者留下一定的活动范围。
2 选用静脉的原则慢性患者需要长期输液者,首先应考虑使用周围静脉留置针。
但有的患者不愿意接受这一方法,就必须要有计划的选用静脉,选用原则:从远端到近端,一般从手背开始。
其穿刺方法,腕关节以下的手背及手指指静脉,穿刺时以不握拳时成功率高[1]。
因为握拳时,手背肌肉拉紧,骨骼隆突明显,增加了静脉的弯曲度及不平整性。
不握拳则可避免上述这两个缺点。
穿刺时,患者的手自然放松,护士左手绷紧患者皮肤,使静脉处于相对直线,左手拇指拉紧拉直所要穿刺的静脉,直接从静脉上方刺入,见回血后再稍进一点即可。
笔者随机调查了300名患者,握拳者成功率为88%,不握拳者为97%,患者还普遍反映后一种穿刺法痛值低。
静脉穿刺的个人总结

静脉穿刺的个人总结
静脉穿刺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通过针头将药物或液体输送到血液循环中。
以下是
我个人对静脉穿刺的总结:
1. 必要性:静脉穿刺通常用于给予药物治疗、输血、输液或者是进行某些诊断检查等。
它可以快速、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血液中,以便达到治疗或者诊断的目的。
2. 安全性:静脉穿刺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以避免感染。
操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
手部卫生习惯,并采取适当的消毒措施。
此外,操作者还需要在穿刺前仔细检查患者
的静脉情况,以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误伤。
3. 熟练性: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熟练技巧的操作。
操作者需要具备准确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快速、准确地找到合适的静脉并进行穿刺。
同时,操作者还需要遵循正确的操
作步骤,以确保穿刺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患者体验:静脉穿刺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不舒服或者疼痛的经历。
因此,操作者
需要采取措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如让患者保持放松的姿势、提供冷敷或者局部麻醉等。
同时,操作者还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解释操作过程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以减少患者的痛苦。
总之,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操作,操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
和熟练的操作技巧。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需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舒适,以确保操作
的成功和患者的满意度。
浅谈静脉穿刺体会

浅谈静脉穿刺体会【摘要】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更好地为病人效劳。
方式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纳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操作技术,为病人进行全面的效劳。
【关键词】静脉穿刺患者特点方式静脉穿刺对病人的心理及躯体健康极为重要,不管是在医治仍是在应急抢救进程中,静脉穿刺是最多见的手腕之一,专门是年老体弱、新生儿、长期住院这种病人静脉穿刺难度较大,因此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是减少痛楚,更要紧的是提高生命的关键性之一,因此将临床上常见的几类病人的穿刺体会简述如下:1消瘦型多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皮下脂肪甚少,血管清楚可见,但血管弹性差,细而易滑。
穿刺时须将上下皮肤拉紧,固定血管,选用尖锐针头,刺皮要迅速,当针头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可稍举高,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按血管走行方向将针头前送少量,常规固定。
2肥胖型多有高粘血症、冠心病等血管疾病。
身宽体胖,皮下脂肪厚且松软,血管壁厚而坚硬,触摸时感觉粗大,但外观不明显,血管弹性小而滑。
进针后针头易随血管滑行,虽粗大因可见度小而不必然成功。
要紧靠操作者的手感来决定血管方向。
用左手食指和拇指在穿刺部位上下紧压固定且缓慢进针,针头刺入静脉腔内产生阻力减轻的感觉。
回血后将针头顺静脉推送少量。
3肢体水肿患者微循环不行,静脉塌陷,难以充盈。
血管壁弹性较小,脆性较大,属脆性血管,易被刺破造成皮下瘀血。
现在在静脉近心端扎紧止血带,再向静脉回流方向充分推压血流,可使局部静脉充盈显露即可穿刺。
水肿严峻者局部按压片刻,在松开时看准血管走向,确信方位缓慢刺入,避免穿破血管,因此此类血管常不见回血,我的体会是觉察针头进血管有落空感,推药无阻力、无漏液现象即穿刺成功,一样再也不往前进针。
4新生儿静脉特点新生儿期,多数新生儿皮下脂肪少,皮肤柔嫩。
新生儿的血管比婴幼儿的血管暴露得清楚,且弹性差、管腔小、分支多、交织成网、血管易滑动而不易固定,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尤其明显,少数由于营养不良或因不同程度脱水,静脉充盈差,呈细头发丝状,有的看不见,摸不到。
浅谈静脉穿刺的几点技术

浅谈静脉穿刺的几点技术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需把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很多技术。
若是利用适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
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职位特点,现总结了几点技术。
1血管的选择静脉穿刺常选用肘部浅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部浅静脉。
对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输液者,注意爱惜和合理利用静脉,一样由细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且一根血管的同一部位不能持续利用(抢救例外)。
血管的选择确信是穿刺成功的前提,当碰到血管状况不良的患者,必然要耐心细致认真的寻觅血管。
血管选择确信的原那么是做到“心中有数”,即对欲穿刺血管的位置、方向、深浅、活动度等了如指掌,争取一次成功。
万万不可做实验性穿刺,不然针一刺进皮肤就显现盲目感,容易失败,给患者增加没必要要的痛楚。
因此,血管的选择决定穿刺的成败。
2穿刺前的握拳方式穿刺前握拳是输液的常规方式,连年来一直普遍应用于临床,但目前资料以为,采纳背隆掌空握杯状手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
此法利用术者左手握住病人穿刺手的手指,使病人手指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克服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可使血管显露,易于固定。
3穿刺的方式将手背以桡侧至尺侧三条静脉依次分为静脉组,对穿刺部位疼痛进行比较,三组全数采纳针头在静脉正上方斜行快速穿刺法,结果显示三组有显著不同,靠近尺侧的C组穿刺时疼痛最轻,而靠近A组疼痛最明显,这可能与神经散布,皮肤松弛及张力有关。
关于穿刺的角度,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通过临床实践发觉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可不能显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刻减少,可减轻进针引发的疼痛或达到无痛。
静脉穿刺心得体会

静脉穿刺心得体会静脉穿刺是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备的技能之一,能够有效地给患者输液、采血等,同时也是临床分析的基础之一。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穿刺经常被使用,下面我将分享一些静脉穿刺的心得体会。
1.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2. 仔细观察患者体征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我们选择最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方法。
进行穿刺操作之后也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如感觉不适、波动等等。
3. 熟练掌握缝合术的技巧静脉穿刺后,医务人员还需要进行缝合术。
缝合一方面能够防止穿刺部位出血,也能够有效的减少感染风险。
在缝合术操作时,医务人员需要熟知各种不同的缝合技巧,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操作,要保证缝合牢固并且美观。
静脉穿刺技巧是医务人员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最基本的技能之一。
穿刺技巧决定着操作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
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的手部位置、静脉情况和操作的目的来选择最合适的穿刺技巧,包括直接穿刺法、针刺法和导管法等等。
在进行穿刺操作时,要熟练掌握每种技巧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5.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医务人员还需要遵循各种操作规范。
比如注射液品质必须符合标准,穿刺器械和药品必须经过消毒,隔离材料必须使用,将穿刺针头用垃圾桶扔掉……这些操作规范必须得到大家的严格遵守,以确保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6. 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医学领域,科技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和知识不断涌现。
医务人员需要时刻关注新领域的发展,学习新技术和理论,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之,静脉穿刺是一项需要严格操作的技术,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严谨细致、精湛的专业能力和切实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质量的静脉穿刺能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能够为医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加分。
静脉穿刺技巧探讨

静脉穿刺技巧探讨静脉穿刺是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
穿刺时能否做到一针见血对能否及时完成抢救治疗任务和减少患者痛苦关系很大。
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护理工作实践,体会到针对不同的病例患者采用不同的静脉穿刺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静脉穿刺的几点经验浅谈如下:1穿刺前的准备1.1护士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在工作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1.2穿刺前针对不同病人先做好心理护理,让其积极配合穿刺。
1.2.1对儿童的心理护理首先热情招呼,和他(她)们交朋友,给他们列举英雄的事例,并且要夸奖他(她)们很勇敢,取得患者信任,消除恐惧、紧张感。
1.2.2对中年患者通过礼貌的称呼,耐心地询问病情,并告知所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从而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
1.2.3对老年患者给予亲切的尊称,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感到亲情。
1.3穿刺前应告知患者或家属,做好穿刺部位的皮肤清洁工作。
2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的一般因素2.1选择合适部位:尽量选择血管长而直,并且易于固定的部位,避开关节、手腕等处。
2.2正确扎止血带:止血带扎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 ㎝处,扎的力度应松紧合适,止血带扎的过紧,会引起疼痛,造成静脉回流受阻,也易造成回血不畅。
扎的过松,则血管充盈不够,也易造成不回血,影响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2.3正确固定穿刺针头:一般采用三条胶布固定。
一条用于固定针柄,第二条用于护针眼,第三条用于盘旋头皮针固定。
三条胶布均应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对于不合作的病人用辅助材料加以局部妥善固定,可防止针头刺穿静脉。
2.4调节器放在适当位置:调节器过低不利于回血,过高不利于操作,一般调在输液管的中上段。
3特殊病人的穿刺技巧: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做出正确判断,采用不同的入针方法、灵巧的动作来提高穿刺成功率。
3.1老年病人: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因而血管弹性差,皮下脂肪少,静脉看起来很明显,但粗硬、易滑动,穿刺时应注意绷紧皮肤,选择容易固定的经脉,如:手背、前臂、足背等,进针力度要稍小一些,角度以20度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静脉穿刺
标签:静脉穿刺;部位;问题及处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1],补充能量和水分,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2],恢复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治疗措施。
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快速、准确的静脉穿刺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作为一名护士,静脉穿刺是一项基本功,必须练好。
现将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1 常用静脉穿刺部位
1.1 穿刺部位
穿刺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神志、配合程度、体位、病情状况、用药周期长短、溶液种类、输液时间长短、静脉情况等来选择穿刺部位。
手背静脉网是成人输液时首选的穿刺部位。
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和头静脉可以用来采集血标本、静脉推注药液或作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穿刺部位。
下肢静脉因有静脉瓣,容易形成血栓,故不作为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
成人亦不主张用足背静脉,因其容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小儿静脉输液首选头皮静脉,足背静脉次之。
1.2 选择穿刺部位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老年人血管脆性大,应避开活动的关节处,如腕部。
对于儿童或意识不清、配合较差者,可酌情给予约束,如小纸板、小纸盒或约束带。
第二,穿刺部位应避开皮肤有感染、渗出的部位,以免将皮肤表面的细菌带入血管。
第三,如患者长期输液,应有计划地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更换输液部位,尽量避免在同一根血管上连续反复穿刺。
2 穿刺时常见问题及处理
(1)对于末梢循环差,肢端发凉,血管痉挛者,可酌情给予保暖,使用热水袋、热水瓶,其外一定包裹毛巾,勿直接接触皮肤,防烫伤。
亦可嘱患者反复进行握拳、松拳,搓揉穿刺部位,使其血管尽可能充盈。
但休克、昏迷、神志不清或糖尿病患者对温热刺激迟钝或者麻木甚至消失,禁用热水袋、热水瓶。
(2)待穿刺血管肉眼见并不明显时,可用食指、中指触摸,包括血管的弹性、走行方向、深浅度。
如欲在肘部静脉进行穿刺,有时肘部过度伸直,或有些青壮年握拳过于用力,会造成血管管腔变瘪,可令其适度握拳,肘部略弯曲。
进针时一定绷紧皮肤,消毒剂完全待干后进行穿刺,以免造成疼痛及影响检验血的结果。
(3)老年人因血管脆性大,尤其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药物,凝血功能差者,扎止血带选择血管时间不宜过长,可导致局部皮肤瘀血、紫红,而且穿刺时极易
穿破血管壁。
严禁对穿刺部位进行拍打,有时可形成皮下出血点。
静脉采血时,如对穿刺血管进行拍打,可影响部分血检验结果。
静脉易滑动时,可用食指、中指分别固定穿刺血管的上下端,再沿静脉走向刺入。
(4)肥胖者皮下脂肪较厚,一般静脉位置较深,但不易滑动,可在穿刺前摸清血管走行后由静脉上方皮肤以30~40度角直接刺入。
(5)水肿患者,可沿静脉解剖位置,用手按揉局部,以暂时驱散皮下水分,使静脉充分暴露后快速进行穿刺。
(6)穿刺成功后,松止血带时宜轻柔缓慢,勿用力过猛,否则针尖易刺破血管壁,造成穿刺部位皮下血肿。
如第一次穿刺失败,需再次穿刺时,如病情允许,宜选择另一侧肢体进行穿刺,防止短时间内再次对穿刺过的血管进行止血带捆扎,被刺破的血管壁并未修复会再次出血。
3 拔针时及拔针后注意事项
(1)拔针时沿血管走行方向快速拔针,针尖勿在血管内形成偏角、转向,易刺破血管壁。
拔针后轻轻按压5分钟即可,勿用力按压。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按压时间适当延长。
(2)按压后,穿刺点无出血,亦不可使用穿刺侧手臂拄拐、持重物,易再次出血。
如穿刺失败,且形成皮下血肿者,嘱患者穿刺处24小时内勿接触热水,勿挎包,持重物。
參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
[2] 张雅丽.《现代中西医护理操作技能》.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