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七章-表里双解剂
方剂学第七章表里双解剂

君臣药:
【方解】
防风、荆芥 轻浮发散,疏风解表。 麻黄、薄荷 -(汗) 大黄、芒硝 (调胃承气汤) -(下) 分消二便, (炙甘草) 泄热通便,破结通腑。 泄热于下。 滑石、栀子— 降火利水,导邪下解 石膏、桔梗 清解热毒 (肺胃)。-(清) 连翘、黄芩
五积散
五积散是散寒温中化痰方,以治气 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
主治以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 胀为特征的病症。
五积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身热无汗
外 感
头痛身疼
外感风寒,邪郁肌表
风 项背拘急
寒
胸满恶食
内伤生冷,或宿有积冷伤及脾阳,脾不 化湿,湿聚成痰,痰阻气滞,气血不和
呕吐腹痛
内 妇女血气不调
3.解表攻里剂 — 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之证。 — 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
三、使用注意
1.凡属表里同病之证方可使用。 2.辨别表证与里证的寒热虚实属性而选
择相应的方剂以治疗。 3.权衡表、里证的轻重缓急而施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组成】
葛根半斤 黄芩三两
甘草炙,二两 黄连三两
【用法】
【方解】
君:葛根 — 解肌发表, — 升清阳而止泻利。
臣:黄芩 清泻阳明邪热, 黄连 清热燥湿以止泻。
佐使:炙甘草 — 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
解表清热, 燥湿止泻。
解表与清里并用,尤重在清里。
现代药理研究及运用
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主要有解热、抑菌作 用,还有松弛平滑肌、抗缺氧、抗心律失 常等作用。
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 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小儿夏季腹泻、 脱肛等见下利之病
表里双解剂

运用
1.辨证要点: 名医论方) 1.辨证要点: (名医论方) 辨证要点 · 发热恶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发热恶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2.临证加减: 2.临证加减: 临证加减 · 表证较轻者去麻黄; 表证较轻者去麻黄; · 无便秘者去芒硝; 无便秘者去芒硝; · 证属实热者,可去当归、白芍、白术。 证属实热者,可去当归、白芍、白术。 3.现代运用: 3.现代运用: 现代运用 · 病毒性感冒、扁桃腺炎、外耳道疖肿、风疹等属 病毒性感冒、扁桃腺炎、外耳道疖肿、 于表里俱盛,内热蕴结者。 于表里俱盛,内热蕴结者。
· 大柴胡汤 ·
【运用】 运用】
1.辨证要点: 名医论方) 1.辨证要点:(名医论方) 辨证要点 · 往来寒热,腹痛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往来寒热,腹痛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2.临证加减 临证加减: 2.临证加减: ·热结甚者 + 芒硝、虎杖; 芒硝、虎杖; 热结甚者 ·湿热郁滞者 + 茵陈、山栀子; 茵陈、山栀子; 湿热郁滞者 ·湿热黄疸者 + 茵陈、田基黄; 茵陈、田基黄; 湿热黄疸者 ·气滞者 + 厚朴、木香。 厚朴、木香。 气滞者 3.现代运用 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 现代运用: 3.现代运用: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感染等疾病属于热郁少阳,邪结阳明者。 腹腔感染等疾病属于热郁少阳,邪结阳明者。 4.类方比较 类方比较: 4.类方比较:
泻热除结, 臣:大黄 —泻热通腑 泻热通腑 泻热除结, 枳实- 行气除痞。 枳实- 行气破结 行气除痞。 柔肝缓急止痛。 佐:白芍 — 柔肝缓急止痛。 白芍配大黄治腹中实痛,配枳实理气和血。 * 白芍配大黄治腹中实痛,配枳实理气和血。 半夏、 和胃降逆止呕。 半夏、生姜 — 和胃降逆止呕。 ):大枣 和中、调药。 使(兼):大枣 — 和中、调药。 配伍要点: * 配伍要点:柴、芩 + 黄、枳
方剂学表里双解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学表里双解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第一节解表清里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痢,清里解表保安康。
【组成】葛根半斤(15g)甘草炙,二两(6g)黄芩三两(9g)黄连三两(9g)【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证。
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或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鉴别】葛根芩连汤与白头翁汤、芍药汤均可治热利。
但葛根芩连汤有表里双解之功,用治热利而兼太阳表证;白头翁汤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用治热毒深陷血分之热痢;芍药汤侧重于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主治湿热痢。
石膏汤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豆豉山栀全;清热发汗兼解毒,姜枣细茶一同煎。
第二节解表温里剂五积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五积消滞又温中,麻黄苍芷芍归芎;枳桔桂苓甘草朴,两姜陈皮半夏葱;除桂枳陈余略炒,熟料尤增温散功。
理气解表祛寒湿,散痞调经辨证从。
【组成】苍术桔梗各二十两(各15g)枳壳陈皮各六两(各9g)芍药白芷川芎川归甘草肉桂茯苓各三两(各5g)半夏汤泡,三两(5g)厚朴干姜各四两(各6g)麻黄去根、节,六两(6g)【功用】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
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芩草牡蛎襄;小便不利胸胁满,寒热心烦服之康。
第三节解表攻里剂大柴胡汤《金匮要略》大柴胡汤用大黄,枳芩夏芍枣生姜;少阳阳明同合病,和解攻里效无双。
【组成】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芍药三两(9g)半夏洗,半升(9g)枳实炙,四枚(9g)大黄二两(6g)大枣十二枚(4枚)生姜五两(15g)【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急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鉴别】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均有柴胡、黄芩、半夏、大枣,具和解少阳之功。
方剂学的趣味记忆(汇总)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
表里双解剂

表里双解剂【概念】:凡以解表药配伍清热药或温里药,或泻下药等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等作用,用以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统称表里双解剂。
【适应范围】:适用于表证未解,而又见里证,或原有宿疾,又感新邪,出现表证与里证同时并见的证候。
【配伍规律】:表证兼里热证,当解表药配伍清里药;表证兼里寒证,当用解表药配伍温里药;表证兼里实证,当用解表药配伍泻下药。
【分类】:解表清里剂、解表温里剂、解表攻里剂。
【注意事项】:a.表里双解剂之使用,首先是有邪气在表,而里证又急之证候;b.其次,要辨别表证与里证的虚、实、寒、热属性;并分清表证与里证的轻重主次,权衡表药与里药的比例,以免太过或不及之弊。
第一节解表清里剂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真题】[2009.55;2011.157;2013.159]【原文】*太阳病,桂枝汤,医反下之,利遂不止。
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组成】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先煮葛根。
【功效】→解表清里。
【主治】→表证未解,热邪入里证。
【临床表现】*身热,下利臭秽,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或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方解】*君:葛根—外解肌表之邪,内清阳明之热,又升发脾胃清阳而止泻生津;*臣: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厚肠止痢;*佐使: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
【加减应用】*腹痛者→+炒白芍→柔肝止痛;*热痢里急后重者→+木香、槟榔→行气而除后重;*兼呕吐→+半夏→降逆止呕;*兼食滞→+山楂→消食。
【注意事项】*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配伍特点】*主以清里,兼以解表,表里兼治;以辛凉升散配伍苦寒清降,且寓“清热升阳止痢”之法。
【辨证思路】表+阳明热+下利。
【注】协热下利→表热入里而致泄泻。
【交叉→中药】*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葛花:解酒醒脾]。
中医常用方剂-6种表里双解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2、古代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煮,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
5
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散
发汗达表,
疏风退热。
风热郁结,气血蕴滞证。憎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黄腻,脉数。
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0g,生甘草60g,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g。
中医常用方剂-6种表里双解剂功用、主治、组成、用法、出处
序号
分类
类别
名称
功用
主治
组成
用法
出处
1
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剂
桂枝人参汤
和解表里
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症见表里不解者。
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服一次。
古代用法:上㕮咀。每服4钱,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重订严氏济生方》
4
表里双解剂
解表攻里剂
大柴胡汤
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柴胡半斤(15g),黄芩三两(9g),芍药三两(9g),半夏(洗)半升(9g),生姜(切)五两(15g),枳实(炙)四枚(9g),大枣(擘)十二枚(4枚),大黄二苓(去皮)、当归(去芦)、肉桂(去粗皮)、芍药、半夏(汤洗七次)(各90g),陈皮(去白)、枳壳(去瓤、炒)、麻黄(去根、节)(各180g),苍术(米泔浸、去皮)(720g),干姜(120g),桔梗(去芦头)(360g),厚朴(去粗皮)(120g)。
方剂学课件 7表里双解剂

商陆——泻下逐水,通利二便(下法); 泽泻、赤小豆、椒目、木通、茯苓皮——通利 小便,渗利在里之水湿(消法); 羌活、秦艽、生姜——疏风发表,开泄腠理, 使在表之水湿从肌肤而散(汗法); 槟榔、大腹皮——下气行水,使气化湿亦化。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大柴胡汤组方用药配伍的特点。
2、试分析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功效、主治的异同。 3、葛根芩连汤、痛泻要方均可治泻,临证如何区别
使用注意:虚寒下痢者,忌用。
第二节 解表温里剂
五积散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C类)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 【病机】寒、湿、气、血、痰五积 【治法】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
【组 成】 白芷、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 朴、甘草、茯苓、当归、肉桂、川芎、芍药 、半夏、陈皮
平胃散:苦温燥湿健脾助运——湿积
胆热型 热甚 湿热
板兰根、银、翘 茵陈、栀子
气滞型 木香、厚朴等或金铃子散
胆阻型 结石 金钱草,鸡内金
若痛甚 重用芍药,加玄胡索、郁金
防风通圣散
《宣明论方》(C类)
【主治】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
辨证要点: 憎寒壮热,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 脉数。
麻黄、薄荷、防风、荆芥——发汗散邪,疏风解表-(汗)
应用? 4、简述防风通圣散组方用药的配伍特点。
2.本方以祛邪为主,表里同治,重在清泄里热。
随证加减: 表证较轻者去麻黄; 无便秘者去芒硝; 证属实热者,可去当归、白芍、白术。
疏凿饮子
《济生方》(C类)
【主治】 阳水
水泛 湿滥 壅上 盛下 ,、
表 里
泛滥肌肤——遍身水肿 水迫于肺,肺气上逆——喘呼气急 三焦闭阻,腑气不通——二便不利 水壅气结,津液不布——口渴 邪盛气实——脉沉实
方剂学 温里剂表里双解护理课件

案例二:胃肠型感冒的护理
总结词
胃肠型感冒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温里剂表里双解方剂在护理过程中能够起到 缓解症状的作用。
详细描述
胃肠型感冒时,温里剂表里双解方剂可以用于护理,通过温中散寒、和胃止呕的 作用,缓解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 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以及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
配伍原则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 的药物进行配伍,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在使用温里剂表里双解时, 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 方法,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02
温里剂表里双解的护理原则
护理目标
缓解患者症状
通过护理措施,减轻或消 除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康复
通过科学的护理,促进患 者的康复进程,缩短康复 时间。
操作后护理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效果,记录 相关数据,并根据需要进行后 续护理和注意事项告知。
护理操作技巧
涂抹技巧
热敷技巧
按摩技巧
观察技巧
将温里剂均匀涂抹在需 要护理的部位,避免过
度涂抹或遗漏。
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 行热敷,注意温度适中,
避免烫伤。
在护理过程中适当进行 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
药物吸收。
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 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
04
温里剂表里双解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感冒发热的护理
总结词
感冒发热是常见的疾病,温里剂表里双解方剂在护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详细描述
感冒发热时,温里剂表里双解方剂可以用于护理,通过发汗解表、清热解毒的 作用,缓解感冒症状,减轻发热程度。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保暖、多休息、 多喝水,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法
葛根黄芩黄连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 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桂枝证,医 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方四。 促,一作纵。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 黄芩 三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 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分温再服。”
原方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
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 服。
【主治】
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之热利证。 表证未解,里热已成 — 身热(微寒),口渴,
脉数(滑数); 热迫阳明 — 下利臭秽、肛门灼热; 邪热内扰胸脘 — 胸脘烦热,苔黄(黄腻)。
【病机】太阳表证未解,热陷阳明。 【治法】解表清热,燥湿止泻。
从三阳论治肩颈疾病
肩关节痛,劳动人民患此症者甚多,虽为 小疾,但是经年累月不愈,甚为痛苦。
因此症多见于五十岁左右的患者,青壮年 患此病者甚少,故日本学者有“五十肩” 之称。
从三阳论治肩颈疾病
汗法 ————清(和)法 ————下法 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
汗法
运用葛根汤治疗肩颈疾病很多中医都在用, 这个属于汗法的范畴,主要是依据《伤寒 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太阳病, 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方解】
君:葛根 — 解肌发表, — 升清阳而止泻利。
臣:黄芩 清泻阳明邪热, 黄连 清热燥湿以止泻。
佐使:炙甘草 — 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
解表清热, 燥湿止泻。
解表与清里并用,尤重在清里。
现代药理研究及运用
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主要有解热、抑菌作 用,还有松弛平滑肌、抗缺氧、抗心律失 常等作用。
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急性肠炎、细菌性痢 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小儿夏季腹泻、 脱肛等见下利之病
【运用】
1.辨证要点:身热(微寒),下利臭秽,烦渴, 舌红苔黄(黄腻),脉数(滑数)。
2.临证加减: ·腹痛后重者 + 木香、槟榔; · 兼呕吐者 + 半夏、竹茹; · 食滞嗳腐者 + 山楂、神曲、麦芽。
五积散
五积散是散寒温中化痰方,以治气 血痰饮食五积之意而名
主治以恶寒无汗、身痛、呕吐、腹 胀为特征的病症。
五积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身热无汗
外 感
头痛身疼
外感风寒,邪郁肌表
风 项背拘急
寒
胸满恶食
内伤生冷,或宿有积冷伤及脾阳,脾不 化湿,湿聚成痰,痰阻气滞,气血不和
呕吐腹痛
内 妇女血气不调
下法
方用:半夏60克 茯苓20克 枳实15克 风化硝10克 天南星60克 鹿衔草30克 片姜黄15克 全蝎10克。
若脉浮滑兼有风邪者,加独活30克。此方亦治肩 臂难以屈伸者。”此方重用燥湿豁痰的法半夏达 60克,效果不同凡响。临床亦有多人反复验证, 效果亦佳。
《〈经方实验录〉读后一得:从三阳论治颈肩疾 病》发表于《国医论坛》2013年11月第28卷第6期
第六章
表里双解剂
一. 概念:
* 组成:解表药 + 泻下药、清热药、温里药等。 * 作用:表里双解、内外同治。 — 体现汗法与下法、
清法、温法同用。 * 治证:表里同病之证。
二、分类与适应证:
1.解表清里剂 — 用于表邪未解,里热已炽之证。 — 葛根黄芩黄连汤。
2.解表温里剂 — 用于表邪未解,又有里寒之证。 — 五积散。
和法
孔祥辉先生医案:2012年7月11日初诊,解某, 男性,家住定陶县马集镇。26岁,三月前因被 钢管砸伤颈部,后被西医诊断为颈椎病来诊。 证见:颈部疼痛,头昏沉,口干不苦,心烦失 眠,身有乏力感,寸脉浮滑,舌有齿痕,苔微 黄,二便正常。
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合苓桂术甘汤三天(用量按 照《伤寒论》原方比例,把一两换算成三克)。 诸证减。复诊时原方再给予三副。后来因患者 需要外出打工,则将葛根黄芩黄连汤打粉后让 他开水冲服六克,一日两次,两个月后回访得 之颈部没再疼过。
转移,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
流行,上与气搏,四肢属脾,脾滞而 气不下,故上行攻臂。”
此方含有风化硝及枳壳亦可看作是属 于下法的范畴
下法
症状:病者肩臂痠痛而沉重,手指疲软有 时阵发麻感,舌苔多白滑,脉多沉滑或浮 滑,多发一侧,中年以上多有之。
此症若以寒、热痹治之难以取效,此乃湿 痰流注关节所致。当以燥湿豁痰为主,常 用丹溪指迷茯苓丸加味,重用豁痰药治之, 每每获效。
伤 生
心腹冷痛
冷 月经不调
证见肩关节或肘关节疼痛难举,伸屈不便, 或痛如针刺,或日轻夜重,或麻木憋胀。
由瘀血阻滞造成之肩关节痛,瘀必化热, 桃核承气汤既能攻瘀导滞通络,并兼攻邪 热,所以用之效果非常理想。
下法
赵明锐先生医案:王某,男,年过五十岁,赶马 车农民。右肩部疼痛已廿多个月,而且越来越重, 诱因不明。经过服中西药、针灸、拔火罐,按摩 等多方治疗,葛根黄芩黄连汤 治疗诸多颈椎病的诸多案例之一,根 据他的经验总结:“运用葛根黄芩黄 连汤治疗颈椎病多见于寸脉多浮滑, 舌苔多黄厚。口干,头胀感,必须是 有里热的阳明病即可使用”。
下法
《灵枢贼风》中所载;“若有所坠堕,恶 血留内而不去……血气凝结。”如不能即 时活化,必然阻遏血脉的正常运行,即 “痛者不通,通者不痛”,于是发生肩关 节疼痛。
3.解表攻里剂 — 用于外有表邪,里有实积之证。 — 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
三、使用注意
1.凡属表里同病之证方可使用。 2.辨别表证与里证的寒热虚实属性而选
择相应的方剂以治疗。 3.权衡表、里证的轻重缓急而施治。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组成】
葛根半斤 黄芩三两
甘草炙,二两 黄连三两
【用法】
现证是右胳膊肩关节疼痛难举,前后左右伸屈都 痛得咬牙切齿,局部无红肿现象。
给以桃核承气汤加当归、川芎、丹皮,制为散剂 日服12克。服三天后右上肢全部肿胀,疼痛更甚, 又继服两天,大便变稀,日三至四次,局部肿胀 消退,而疼痛也随着减轻。服十日后,疼痛己减 去一大半,共服药三周痊愈。”
下
法
指迷茯苓丸源自《是斋百一选方》: “有人臂痛不能举,手足或左右时复